《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历史北师大九上)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 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 教案

第2课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课程标准】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难点:佛教的兴起。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兴起,它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古印度人建立了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创作了精美的绘画和雕塑,还有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这块古老的土地还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诞生地。

本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

【新课探究】一、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代文明1.历史变迁2.古代印度与今日印度的地理范围对比(1)图片材料(2)具体解读:古代印度与今日印度的地理范围不同,古印度还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地。

3.种姓制度(1)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具体解读:这些城市布局整齐,房屋一般是用砖砌成的,既有简陋的小屋,也有设计精美的宫殿,这些情况反映了明显的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

(2)种姓制度①图片材料②具体解读种姓的划分,最早见于《梨俱吠陀》,当诸神分割一个原始巨人普鲁沙时,其身体的不同部分转化成四种不同身份的人:他的嘴变成了婆罗门,他的双手变成了刹帝利,他的双腿变成了吠舍,他的双脚生出首陀罗。

因此,婆罗门为第一等级,其次是刹帝利,第三等级是吠舍,第四等级是首陀罗。

这不仅有身体部位之差,而且使用了“变成”和“生出”这两个具有不同意义的词,显然首陀罗是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个等级。

(3)种姓制度的实质:种姓制度是等级制度,是雅利安人向奴隶社会过渡过程中形成的。

它维护的是奴隶主等统治阶级的利益,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的主要特征。

4.佛教(1)创始人①图片材料②简介乔达摩·悉达多:种族名是释迦。

释迦牟尼生于约公元前563年,卒于公元前483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

他是古印度北部释迦部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

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创立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

北师大版(2018)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优秀课件(共36张PPT)

北师大版(2018)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优秀课件(共36张PPT)
• 圣洁无瑕的泰姬陵; • 万物共生的恒河沙水; • 香味独特的各式香料; • 色彩浓烈的莎丽裙摆;
外挂式火车
开了挂的阅兵式
一言不合就尬舞
古代印度
一、地理位置 二、发展历程 三、种姓制度 四、佛教的创立
一、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1.地理位置: 2.流域: 南亚次大陆
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
其他成就
• 1.最早发现和使用黄金 • 2.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三、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内部
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 级制度,称为“种姓制度”。
婆罗门贵族宣扬造物主创造等级说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维护种姓制度,统治集团编了一个神话:诸神在分割原始巨人普 鲁沙时,其手、嘴、腿、脚分别化成了一种种姓,你能分别把它们对号入 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 座吗?
佛教的产生
佛陀说法
佛陀坐像
四、佛教的创立
1、佛教产生的背景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2、时间地点
3、创始人
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释迦族的圣人
4、释迦牟尼的意思
释迦牟尼是释迦族的王子, 出生在今天尼泊尔的蓝毗尼。 想一想,他属于哪一种姓呢?
刹帝利
5、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 度(针对社会矛盾激化)。
B
A
C
文明 古埃及 古巴比伦 古印度
流域
时间
鼎盛时期 文化代表 文化成就
古中国
首陀罗
种姓制度的特点
婆罗门
刹帝利 吠 舍
1、种姓界限森严; 2、种姓职业世袭; 3、种姓实行内婚。
首陀罗
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
那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理发师的儿子爱上了一 个少女。他父亲告诫说:“儿子,你不要把愿望寄托在办不到 的事情上。你是理发师的儿子,属于低级种姓(首陀罗)。而 那个女孩属于高级种姓(刹帝利)。刹帝利的女儿是不能与你 结婚的。”结果,理发师的儿子在绝望中忧郁而死。 理发师儿子的故事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课件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课件

三、南亚——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 古代文明:古印度
问题探究三:通过以上知识学习种姓制度的实质和影响? 实质:是为保护奴隶主特权的等级制度。 影响: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激化了社会 矛盾。种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三、南亚——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 古代文明:古印度
4、佛教
思考:1、佛教产生的背景?时间以及创立者? 背景:种姓制度激化社会矛盾,反对婆罗门特权的情绪 不断高涨,社会矛盾非常尖锐。
亚非文明古国
古巴比伦
古埃及
古代中国
古印度
1.根据上图分析古代文明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都处于大河流域。 (2)都是农业文明。 (3)都是奴隶制专制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
水源充足和土地肥沃、粮食充足,适合人类居住生活。
第1、2课 古代亚非文明
三、南亚——印度河与恒河流域文明
发源地 尼罗河 流域 两河 流域 印度河 恒河流域 黄河长 江流域
建国时间和国名
古代埃及 公元前3100年统一 古代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1894年建立
文明象征 神奇的 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 世界上第一部 体系完备的法典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创立佛教
大 河 流 域 的 文 明 曙 光
古代印度
第2课
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
南亚——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古印度
自主学习三: 1、印度地理位置?印度河文 明出现的时间? 南亚次大陆。约公元2300—前 1750年 2、种姓制度的建立者?实质 是什么?哪四个等级?
雅利安人,等级制度,婆罗 门、刹帝利(武士)、吠舍、 首陀罗。 3、佛教的创立者及尊称?佛 教主张?
哈拉帕
三、南亚——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 古代文明:古印度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课件2 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课件2 北师大版
18
谢谢
19
第2课 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
1
你知道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吗?
2
一、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时间: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大约存在于 公元前2300一前1750年。
代表:印度河流域早期文明的典型代表是 公元前2300年出现的哈拉帕文化。
3
了解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文化因其主要城市遗址哈拉帕而得名。
它的主要经济部门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也比较发达, 铜器和青铜器已经广泛使用。
14
起源: 公元前6世纪
创立者: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教义:
佛教反对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它把神 和人以及其他生物都放在“众生”之列。佛教认 为社会上不同种姓只是由不同职业分工形成的, 而非生来如此。
15
相传佛陀就在这棵菩提树下悟道六年
16
佛教的快速发展及传播
总体看,佛教教义适应了当时各种姓反对婆罗门特 权的要求,因此在印度社会迅速拥有了大批信徒,使 佛教得到快速发展。
汉代时佛教传入中国,并扩展到东亚和东南亚地 区,后来成为世界三大宗
17
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
中国是最古老的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兴起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中国文明,在随后的 历史中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发展。到了公元前8—前3世 纪的时候,曾经辉煌一时的古埃及文明与两河流域文 明已经逐渐衰落,中国、印度和希腊成为当时实际上 的三个相互独立的古代文化中心,并对其后的世界历 史产生了长久和深远的影响。
5
摩 亨 佐 · 达 罗 城 遗 址 图
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摩 亨 佐 · 达 罗 城 复 原 图
7
种姓制度起源
大约在公元前2000 一前1600年间,印欧人 中的一支——雅利安 人侵入了印度,建立了 新的国家,并逐步确立 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史 称种姓制度。

北师大新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课-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17张PPT)

北师大新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课-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17张PPT)

恒河
印度河 尼 罗 河
黄河
长江
大河文明 农耕文明 中央集权奴隶制国家
文明
古埃及 古巴比伦 古印度
发源的河流
尼罗河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印度河、恒河
文明的代表
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
种姓制度 佛教的产生
戏说胡夫和汉谟拉比结伴来到古 代印度旅游,发现自己在种姓制 度中属于
• • • • A.第一等级 B.第二等级 C.第三等级 D.第四等级
印 度 河 恒 河
婆罗门(第一等级)
掌握神权 祭司 刹帝利(第二等级)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国王、武士、官吏 吠 舍(第三等级)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剥削 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向国家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统 治 阶 级
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一、二等级
D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词语都渗透着宗 教的影响。与“千手观音”“普渡众 生”等词语相关的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你看过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印 度电影《阿育王》吗?阿育王的身份是 高贵的“刹帝利”.和“刹帝利”有关 的制度是
A.等级制度 B.分封制度 C.民族分化制度 D.种姓制度
巨人普鲁沙
首陀罗(第四等级)
被 统 治 阶 级
“种姓制度”是维护雅利安人对当地居民 的统治,是极其不平等的森严的等级制度和 剥削制度。 “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奴隶制国家重要特 征。它被蒙上一层神圣的宗教色彩,造物神 梵天用自己的嘴,手,腿创造出四个种姓的 人。一二等级种姓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三四等级种姓要向国家纳税,想神庙上贡, 供养一二等级种姓。不同等级的人不许通婚, 不追窜某职业。种姓制度是为维护奴隶主贵 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俗地位。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上古文明第2课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教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上古文明第2课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教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第2课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与佛教;古代中国。

教学难点:种姓制度与佛教。

二、教学设计【情景导入】【自主学习】(一)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代文明1.大约在公元前2000—前1600年,印欧人的一支—人侵入了印度,建立了新的国家,并逐步确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史称。

2.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个等级职责和义种姓制度外还有身份更低贱的“不可接触者”——____________。

3.种姓制度是一种等级森严的______________制度,在古印度其后的历史中受到诸多批判与反对,__________就是其中之一。

其创始人是______________。

他原是释迦国的王子,创立佛教后被人们尊为_____________。

佛教反对种姓制度,主张“___________”,它把神和人以及其他生物都放在“众生”之列。

佛教教义适应了各种姓反对婆罗门特权的要求,得到快速发展。

_______代,佛教传入中国,并扩展到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成为世界三大教之一。

(二)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发源的河流、时间、文明遗产比较:公元前【重难点突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诸神以原人为牺牲而加以分割的时候,从他的口产生了婆罗门,从他的手臂产生了刹帝利,从他的腿产生了吠舍,从他的脚产生了首陀罗。

-----《梨俱吠陀》材料二:佛教反对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

它把神和人以及其他生物都放在“众生之列”。

佛教认为在社会上不同种姓只是由不同职业分工而成的,而非生来如此。

——摘自北师大新版九年级上册教材第2课《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1)材料一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社会的哪种制度?从材料描述该制度“产生的过程”来看,该制度具有什么鲜明特点?(2)佛教是由谁创立的?据材料二回答,佛教是如何反对种姓制度的?四、当堂训练1.右图所示的制度来自()A.古埃及 B.古巴比伦C.古印度 D.古希腊2.下图中反应古代印度文明成果的是()3.古代印度的一项制度规定: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历史北师大九上)

《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历史北师大九上)

《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一单元“上古文明”第2课内容,主要讲述了印度河与恒河流域及中国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

大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早期文明,中国的黄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先后也出现了世界上早期的奴隶制国家,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其统治利益,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知道印度的种姓制度及其性质;了解佛教的创立。

2.知道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学习印度的种姓制度,认识其形成的根源,提高透过现象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2.通过了解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提高对我国古代灿烂文明的认识,知道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佛教的产生及教义,体会古代印度的哲学思想反映的社会现实。

体会远古文明蕴含的人文精神对今天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

【教学难点】种姓制度。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电视剧《西游记》画面,提问:《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去哪里求取哪个宗教的经典?剧中的如来是否答应赐给他们经书?佛教是怎么诞生的?其诞生地还有哪些文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

讲授新课:一、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代文明1.地理环境(1)多媒体出示《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古代印度》两幅地图,学生读图说出古代印度的地理范围。

师总结: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位于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

它的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这里分布有两条河流,西部的是印度河,东部的是恒河。

印度的名字起源于印度河,中国古代称之为“身毒”“天竺”,唐代玄奘改译为印度。

(2)结合地图和教材文字,概括印度文明的兴起和历史演变。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南亚和东亚地区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恒河流域文明、黄河流域文明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展示了这些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这些文明的特点和衰落原因,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历史背景。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文明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南亚和东亚古代文明的差异和联系、历史事件的顺序和因果关系等方面产生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亚和东亚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特点,掌握这些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亚和东亚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特点。

2.难点:南亚和东亚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以及这些文明的衰落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4.图片图表:运用图片、图表等视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案例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南亚和东亚地区的古代文明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文明的特点和成就。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9-2020】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课件1 北师大版

【2019-2020】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课件1 北师大版

被排除在种姓以外:最卑贱的“不可 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 到歧视和凌辱。
一、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种姓制度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
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
特点
界限森严 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
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
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 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
公元前1世纪传入中国
中亚 中国
朝鲜半岛、 日本
印度
傣族地区以及 斯里兰卡、缅 甸和泰国等
作用: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
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佛教
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
大同云岗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中国古代佛教四大名山


玄奘取经
山西五台山-文 殊菩萨
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内容
“种姓”一①词最在高印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 统 治 度 尔的那梵”文,意中②称为刹“肤帝瓦色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阶级
③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④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被, 统 从业事,农要业为、前畜三牧个业等、级捕服鱼务业和手工治级 阶
婆罗门编造: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 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 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一、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佛教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 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迦族
的王子。




乔达摩·悉达多 (约公元前563一公元前483)
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原为古印度 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后来人 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 的圣人”。据说生下来就会走路,双脚 各踩一朵莲花。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 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 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 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 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 域一带传教。年80岁时涅盘。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2课 南亚东亚的古代文明(16张PPT)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2课 南亚东亚的古代文明(16张PPT)

婆罗门(第一等级) 僧侣贵族,充任祭司 刹帝利(第二等级) 军事行政贵族即武士 掌握政大权 吠 舍(第三等级)
从事农业、牧业、商业
巨人普鲁沙
首陀罗(第四等级) 多为非雅利安人,地位地下, 此外还有更低贱的不可接触 者——贱民
1.戏说胡夫和汉谟拉比结伴来到古代印度旅游,发现自 己在种姓制度中属于( ) A.第一等级 C.第三等级 B.第二等级 D.第四等级


河 恒

※古代印度与今日印度的地理 范围不同,包括今天的巴基斯 坦、孟加拉等地。 ※公元前2500年出现早期的奴 隶制小国。(哈拉巴文化) ※雅利安人部落从西北方侵入 古代印度,统一了印度。
一: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1.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300— 前1750年。 2.文明成果:(1)大约在公元前2000—前1600年间 ,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建立了新的国家,并逐步 确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史称 种姓制度。 (2)该制度将人分为 婆罗门 、 刹帝利 、 吠舍 、 首陀罗 四个等级,此外还有更为低 贱的 贱民 。 乔达摩•悉达多 3.文明成果:(1)佛教:公元前6世纪, ( 后被称为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 (2)教义:反对 种姓制度 ,主张“众生平等 ”,因 果报应,“忍耐服从”。佛教在汉代 时传入我国
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
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流域 尼罗河流域
中国 古印度
“种姓”的国度
万里长城
黄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古巴比伦
古埃及
二、古代埃及最重要的文化遗产是( 金字塔 )
三、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是( 《汉谟拉比法典》 ) 四、世界三大宗教中最早产生的是( 印度 五、最能说明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的是: 古埃及的( 金字塔 ) 古巴比伦的( 《汉谟拉比法典》 ) 古印度的( 佛教 ) )的(佛教 )

最新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课件

最新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课件

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
下大彻大悟,创立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 域一带传教,80岁在拘尸那迦城逝世。
佛教的基本教义
a、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
级制度。b、它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 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 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种姓制度”人为 地制造了极不平等 的社会等级,会带 来什么后果?
探究佛教的产生
释迦牟尼佛像
释迦牟尼,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属释迦族,
“牟尼”意为“圣人”。佛教创始人,成道后
被尊称为“佛陀”。
你知道“释迦牟尼”吗?
佛教创始人,本名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是其种
族名。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 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 (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据佛经记载, 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
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
摩亨佐· 达罗谷仓遗址
想一想:这些城市布局整齐,房屋一般是用砖砌成的, 既有简陋的小屋,也有设计精美的宫殿。
这些情况反映了什么问题呢?
哈拉帕文化
婆罗门(第一等级) 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刹帝利(第二等级) 国王、武士、官吏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吠 舍(第三等级)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一、 二等级
第2课 南亚和东亚的 古代文明


河 恒

※古代印度与今日印度的地理 范围不同,包括今天的巴基斯 坦、孟加拉等地。 ※公元前2500年出现城市国家。 ※雅利安人部落从西北方侵入 古代印度,统一了印度。
印度之历史篇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课件(19页PPT)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课件(19页PPT)

一、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1、地理位置: 印度河流域 2、印度的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
吠舍、首陀罗
1、印度河流域早期文明 时间:公元前2300-1750年 哈拉帕(Harappa)是印度 文明:哈拉帕文化 河流域文明的中心,也
是印度河流域古文明遗 址中发现最早的。
这里以农业和贸易为主要的经 济来源。 在博物馆展出的出土文物包 括:赤陶玩偶、竞技者、珠宝、 动物雕像、铜器和铜雕。
恒河 印度河
印 度 河
2、种姓制度 时 间: 大约公元前2000年-前1600年 创立者: 印欧人的一支---雅 利安人 制度: 逐步确立了等级森 严的制度 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遗址


社会阶层 僧侣贵族
职权和义务 掌握神权,祭司
婆罗门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国王和各级官吏、武士 掌管军事和行政 大权 从事农、牧、工商业的 向国家缴纳赋税 小生产者 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 从事各种低贱的 多为非雅利安人 职业
释迦牟尼
--
中国
希腊
印度
四大文明古国
古代文明全部产生于大河流域
• 古代巴比伦文明 • 古代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 古代印度文明
• 古代中国文明
两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四大文明古国
典型代表
金字塔
河流
国度
文字
象形文字
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
《汉谟拉比法典》 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 楔形文字 “种姓”的国度 印度河流域 古印度 梵文 万里长城 黄河流域 中国 甲骨文
(1)种姓制度人为地制造了极不平等的社会等级。 (2)种姓制度完全是奴隶主统治劳动人民的工具。 (3)引起了许多人的反对和批判(佛教就是其中之一)。

2019-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2课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用)(共26张PPT)-文档资料

2019-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2课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用)(共26张PPT)-文档资料
A.刹帝利与首陀罗因通婚受惩罚
A B.成年男性公民商讨国家大事
C.国王至高无上,号令天下 D.众生平等,社会和谐
6、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
所以(
)
A、宣传种姓制度
B
B、宣传“众生平等”
C、倡导刻苦修行
D、号召削弱王权
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释迦牟尼的故事
菩提树
相传佛陀就在这棵菩提树下悟道六年
公元前1世纪传入中国
莫 高 窟


石 窟
印度
龙 门 石 窟
中亚 中国 朝鲜半岛、 日本
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 卡、缅甸和泰国等
仰 光 寺
产生
背景 种姓制度激化社会矛盾,反对婆罗门特权的
情绪不断高涨,社会矛盾非常尖锐。
时间 公元前6世纪
祭祀
①各等级之
掌管军事和 行政权力
间贵贱分明, 世代相袭。 ②低等级的
农业、畜牧业 和商业
人不得从事 高等级的职
业。③不同
农业、畜牧业、捕 鱼业和手工业,为
等级之间严
前三个等级服务 禁通婚。
1
婆1 罗 门
1
刹1 帝1 利吠1 舍 1 首陀1罗
③实质: 是为保护奴隶主特权的等级制度。
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激 ④影响: 化了社会矛盾。种姓制度虽已废除,
质是维护 奴隶主专制 制度。 在同等级的公民中
实行 同态复仇法 即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使用的
文字是 楔形文字

古巴比伦
古埃及
古印度
古代中国
1.印度地理环境

·
度 河
·
恒河
文明古国 河流特点 气候
土地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上古文明第2课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教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word格式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上古文明第2课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教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word格式

第2课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与佛教;古代中国。

教学难点:种姓制度与佛教。

二、教学设计【情景导入】【自主学习】(一)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代文明1.大约在公元前2000—前1600年,印欧人的一支—人侵入了印度,建立了新的国家,并逐步确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史称。

2.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个等级职责和义务种姓制度外还有身份更低贱的“不可接触者”——____________。

3.种姓制度是一种等级森严的______________制度,在古印度其后的历史中受到诸多批判与反对,__________就是其中之一。

其创始人是______________。

他原是释迦国的王子,创立佛教后被人们尊为_____________。

佛教反对种姓制度,主张“___________”,它把神和人以及其他生物都放在“众生”之列。

佛教教义适应了各种姓反对婆罗门特权的要求,得到快速发展。

_______代,佛教传入中国,并扩展到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成为世界三大教之一。

(二)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发源的河流、时间、文明遗产比较:约【重难点突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诸神以原人为牺牲而加以分割的时候,从他的口产生了婆罗门,从他的手臂产生了刹帝利,从他的腿产生了吠舍,从他的脚产生了首陀罗。

-----《梨俱吠陀》材料二:佛教反对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

它把神和人以及其他生物都放在“众生之列”。

佛教认为在社会上不同种姓只是由不同职业分工而成的,而非生来如此。

——摘自北师大新版九年级上册教材第2课《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1)材料一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社会的哪种制度?从材料描述该制度“产生的过程”来看,该制度具有什么鲜明特点?(2)佛教是由谁创立的?据材料二回答,佛教是如何反对种姓制度的?四、当堂训练1.右图所示的制度来自()A.古埃及 B.古巴比伦C.古印度 D.古希腊2.下图中反应古代印度文明成果的是()3.古代印度的一项制度规定: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一单元“上古文明”第2课内容,主要讲述了印度河与恒河流域及中国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

大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早期文明,中国的黄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先后也出现了世界上早期的奴隶制国家,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其统治利益,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知道印度的种姓制度及其性质;了解佛教的创立。

2.知道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学习印度的种姓制度,认识其形成的根源,提高透过现象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2.通过了解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提高对我国古代灿烂文明的认识,知道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佛教的产生及教义,体会古代印度的哲学思想反映的社会现实。

体会远古文明蕴含的人文精神对今天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

【教学难点】
种姓制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电视剧《西游记》画面,提问:《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去哪里求取哪个宗教的经典?剧中的如来佛祖是否答应赐给他们经书?佛教是怎么诞生的?其诞生地还有哪些文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

讲授新课:
一、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1.地理环境
(1)多媒体出示《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古代印度》两幅地图,学生读图说出古代印度的地理范围。

师总结: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位于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

它的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这里分布有两条河流,西部的是印度河,东部的是恒河。

印度的名字起源于印度河,中国古代称之为“身毒”“天竺”,唐代玄奘改译为印度。

(2)结合地图和教材文字,概括印度文明的兴起和历史演变。

教师总结:印度河流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发祥地。

大约公元前2019——前1600年,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并逐步确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2.种姓制度
(1)师:(如下图)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
生:第一等级婆罗门,第二等级刹帝利;第三等级吠舍,第四等级首陀罗。

从各种姓权利和地位看,第一二种姓属于统治阶级,第三四种姓属于被统治阶级,首陀罗地位尤其低下。

教师总结:种姓和职业都是世袭的,不同种姓之间严禁通婚,四大种姓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种姓制度的等级森严由此可见。

(2)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它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不利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生1:种姓制度是一种森严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阶级压迫基础上的等级制度。

生2:不利影响: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使下层劳动群众备受压迫和歧视,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

(3)不同声音:评价种姓制度。

多媒体出示材料:
材料一美国史学家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世界文明史》中谈道:必须指出,印度种姓制度的作用并非一概是消极的。

它的积极一面是使印度民众在异己的文化或征服者面前有一种一致感。

它还使个人在自己的团体中有一种安全感,从而促进各种形式的相互帮助。

尽管种姓内部存在斗争,但各个种姓都知道相互合作,特别是在各地村民议事会的立法和行政上。

师:依据教材和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种姓制度?
教师总结:分析历史事物的作用要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印度种姓制度一方面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古代,种姓制度使印度人产生安于现状的平和心态,有利于维持统治,维持社会安定。

多媒体出示材料:
材料二 2019年印度某一村落,集体烧死该村官员的女儿,因为该少女未经父母同意与低种姓男子结婚,在结婚当天被父母抓回,经全村决定烧死该少女。

师依据材料讲述:现代社会虽然确立了人人生而平等的基本原则,但印度的种姓制度影响至今。

尤其是在印度广大农村,“贱民”只能居住在村子的下风口;如果哪个印度人不小心碰到了“贱民”,会被认为受了“污染”,要请祭祀做法式来消除。

“贱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被允许学习宗教经文,不允许进入寺庙,不许进人商店等公共场合。

师讲述:时隔2019多年,种姓制度的阴云依旧笼罩在今天印度共和国的上空。

有印度学者认为:“在印度社会,一个人可以放弃一切,但放弃不了种姓观念。

”1955作印度法
律才允许跨种姓通婚,2019年还为破除陋习出台新规--不同种姓通婚奖励1000美元,但是效果并不明显,阶级分化的情绪并未好转,种姓制度的地位甚至更加牢周。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对古印度的了解,培养学生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渡: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在奴隶制的发展中,等级制度越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教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为了反对婆罗门教,佛教随之产生。

3.佛教的产生
(1)背景
教师讲述:在种姓制度中,婆罗门把持了最高特权地位。

这种等级制不但遭到广大下层民众反对,也引起刹帝利和吠舍上层贵族强烈不满。

婆罗门特权得益于其手中的宗教武器婆罗门教,于是佛教作为反对婆罗门教的新兴宗教流派便应运而生了。

(2)经过
师:阅读教材内容,找出佛教诞生的时间、地点、创始人。

生: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诞生于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后被尊为释迦牟尼。

(3)教义及意义
师:“众生平等”的种姓制度同种姓制度新的规定有何不同?它的提出在当时有何现实意义?
生:尽管“众生平等”主要是指宗教生活中的平等,但客观上有助于冲破种姓界限,冲击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因而佛教在当时有进步作用,也得到了广大下层群众的拥护,很快便广泛传播开来。

(4)对外传播:多媒体出示《佛教传播路线图》。

师: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并说明佛教兴起后的传播路线,如从古印度传播到东南亚和中亚。

公元前后,汉朝时,佛教从中亚传人中国,后由中国传入朝鲜,扩展到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后来佛教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影响深远。

(5)佛教对中国的影响。

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生活实际,从中国的宗教、哲学、伦理、建筑雕刻、语言文学以及生活方面思考讨论。

师:佛教教义中所包含的“行善积德”“乐善好施”等内涵,在历史条件下仍有其社会意义,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

二、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
(1)师: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史。

中国的古代文明兴起于哪里?有什么特点?
生:中国古代文明兴起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特点:经历了夏商周的灿烂的奴隶制文明之后,古代文明持续不断发展,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明延续的国家。

【设计意图】由于七年级对古代中国文明已经学习,所以此目直接交给了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组织语言与表达、合作的能力。

(2)师:结合所学内容,概括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过程。

教师总结: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到了公元前8一前3世纪时,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逐渐衰落,中国、印度、希腊成为当时的三个相互独立的古代文化中心,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课堂小结:
1.地理环境
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 2.种姓制度
3.佛教的产生
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教学中,从地图上获取有效信息,了解古代印度文明与印度河的关系。

大量史料的运用,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构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介绍、互动探究等多种活动。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人手,把学生引人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生疑、生趣,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体现“历史源于生活”的理念。

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培养协作学习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