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密切接触者筛查及处理方案 - 云南商务职业学院
2023学校食堂防疫消杀方案

2023学校食堂防疫消杀方案2023学校食堂防疫消杀方案1为做好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上级有关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要求,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为配合学校工作正常运转,保障全校师生的用餐安全,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制定本工作方案,具体内容如下:一、工作人员健康筛查及管理1、学校要安排专人对食堂工作人员及家庭成员的假期行程、身体健康状况、居住地、接触史等信息进行全面摸排,要建立台账;特别是从湖北或重点疫区返广的,做好登记。
2、做好相关食堂工作人员食品安全及防疫知识培训,并组织进行考核。
3、食堂工作人员要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常洗手消毒,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不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
在进行操作时佩戴口罩、工作服、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4、强化配送人员健康监测、洗手消毒和配送设施的清洗消毒,配送人员配送时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手套。
5、对符合返校返岗条件的食堂工作人员,学校要通过工作微信群、电话或召开视频会议的形式,传达开学前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并开展疫情防护知识教育和操作规范培训。
二、工作人员返校返岗要求省市外未返回的食堂工作人员,须接到市教体局通知后,方可返茌;返回后,须在家进行居家医学观察14天。
省市外返回未履行居家医学观察14天制度的食堂工作人员,一律不得到校工作。
解除居家医学观察后,工作人员须提供卫健或所辖村(社区)等相关单位提供的未接触确诊、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证明或者有效健康证明,方可返校上岗。
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及环境清扫1、全面检查检修食堂设施设备(包括用电线路),对存在故障或安全隐患的,要立即安排人员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开学后各类设施设备能正常运转。
进校维修人员必须进行体温检测和身份核实登记,体温低于37℃并佩戴好一次性口罩和手套,方可进入校园。
2、对食品库房、烹饪间、备餐间、专间、留样间、餐具饮具清洗消毒间、餐厅等所有区域进行全面保洁,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关于工作方案范文集锦8篇

关于工作方案范文集锦8篇工作方案篇1为加强委内部治安保卫管理,预防违法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国家和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浙江省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治安保卫工作条例》,特制订本制度。
一、治安保卫任务1、治安保卫工作是机关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专人负责、分级管理。
依靠全体工作人员,预防为主,确保重点,打击犯罪,保障安全,落实措施。
2、委办公室是实施本制度的'职能部门,对机关内各处室执行本制度的状况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
3、机关各处室负责人是治安保卫工作职责人,应根据本制度,结合本处室实施,将治安保卫工作各项措施,落实到每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制中,教育全体工作人员自觉遵守、严格执行。
4、委机关治安保卫工作主要任务:⑴贯彻执行有关治安保卫工作的法律、法规。
⑵开展法制教育、保密教育和“四防”(防火、防盗、防破坏、防治安灾害事故)教育,动员和依靠全体工作人员参与内部治安管理,开展群防群治,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⑶认真落实“四防”的各项具体措施,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安全检查,整改“四防”工作中的隐患。
⑷参加当地公安机关统一组织的治安联防活动;用心协助公安机关查破刑事案件,查处治安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
⑸维护机关内部公共场所的治安秩序,负责机关内部各种临时工的治安管理。
二、治安保卫工作职责1、组织实施好机关治安保卫“创安”活动工作计划,并与部门岗位目标职责制挂钩考核,与机关其他工作同计划、同检查、同总结。
2、健全机关保卫组织,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通讯器材,创造必要的运作条件。
3、组织机关各处室,动员各方力量,采取各种措施,切实搞好内部综合治理。
4、经常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不安定因素,研究处置突出的治安问题和重大治安灾害事故隐患。
三、治安保卫工作措施1、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条例,结合本委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治安保卫、消防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使之有章可循,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抗疫三码联查工作方案

抗疫三码联查工作方案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防控措施,其中包括加强疫情的监测和溯源工作。
为了更好地控制疫情的传播,许多国家都开始实施了“三码联查”工作方案,通过数字技术和信息系统来追踪疫情的传播路径。
本文将就抗疫三码联查工作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什么是抗疫三码联查?抗疫三码联查是指通过数字化技术和信息系统,对疫情相关的人员、场所和物品进行追踪和监测,以实现疫情的及时发现、快速隔离和有效控制。
具体来说,抗疫三码联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人员码,通过个人身份证、健康码等方式对人员进行身份识别和追踪,以及记录其活动轨迹和接触史。
2. 场所码,通过场所的二维码、RFID标签等方式对公共场所、交通工具、商店等进行追踪和监测,以及记录其消毒情况和人员流动情况。
3. 物品码,通过物品的追溯码、防伪码等方式对进出口商品、食品药品等进行追踪和监测,以及记录其生产、流通和使用情况。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联查,可以实现对疫情相关信息的全面搜集和分析,为疫情防控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抗疫三码联查的工作流程。
抗疫三码联查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和应急处置三个环节。
1. 信息采集,通过人员、场所和物品的码制管理,对其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搜集和登记,包括个人身份信息、活动轨迹、接触史、消毒情况、流通路径等。
2. 数据分析,通过信息系统和大数据技术,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发现疫情传播的规律和趋势,及时预警和预测疫情的发展趋势。
3. 应急处置,一旦发现疫情风险,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和排查,对疫情场所进行消毒和封闭,对疫情物品进行追溯和召回,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的传播和扩散。
通过以上工作流程,可以实现对疫情的及时监测和有效控制,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三、抗疫三码联查的作用和意义。
抗疫三码联查在疫情防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疫情监测的精准度和效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管理指南第4部分:住院患者医学观察》团体标准解读

好的防控效果,在病例密接的管理工作中积累了丰富 经验。 在此次 COVID-19 疫情期间,北京市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组建了疫情专班,其中与疫情一线联系紧密 的密接管理组由各科所员工组成,形成了跨学科配合 的工作体系。 住院患者医学观察工作综合了传染病、 环境卫生、消 毒 等 多 学 科 的 经 验 和 专 业 知 识, 为 制 定 此次标准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编制组成员多次 参与各类医学观察点的督导和医院疫情处置工作,及 时总 结 经 验 教 训 ,随 时 对 密 接 管 理 的 相 关 要 求 进 行 优 化调整,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北京密接的判定标准严于国家方案规定的标准,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 第七版) 》 [12] 第四部分 第一条第三款密接定义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 出现前 2 d 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 2 d 开 始,与其有近 距 离 接 触 但 未 采 取 有 效 防 护 的 人 员, 而 北京是从病例发病前 4 d 起判定密接。 为满足北京市 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需求,需制定具有北京特色的团 体标准,为相关单位开展医院内医学观察工作提供依 据。 结合前期密接的管理经验,2020 年 2 月 23 日,北 京市预防医学会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开展了《 新型冠状 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管理指南 第 4 部 分:住院患者医学观察》 [13] 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
【 Key words 】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lose contacts; Medical observation; Interpretation of standards
新 型 冠 状 病 毒 肺 炎 (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020 年 1 月 20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简称国家卫健委) 将 COVID19 纳入《 中华人 民 共 和 国 传 染 病 防 治 法》 [1] 规 定 的 乙 类传染 病, 并 采 取 甲 类 传 染 病 的 预 防、 控 制 措 施[2] 。 2020 年 1 月 30 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 COVID-19 已成为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0 年 3 月 11 日世界 卫生组织宣布 COVID-19 疫情在全球形成大流行[3-4] 。 做好 COVID-19 病例密切接触者( 以下简称密接) 的医 学观察与管理是 COVID-19 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5] 。
学校核酸阳性或疑似病例的处置方案

学校核酸阳性或疑似病例的处置方案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处置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学校内核酸阳性或疑似病例的处置工作。
一、病例发现与报告1. 学校应建立健全病例报告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病例报告工作。
2. 一旦发现核酸阳性或疑似病例,应立即报告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3. 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展处置工作。
二、病例核实与隔离1. 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应立即核实病例信息,确保病例信息的准确性。
2. 对核酸阳性病例,应立即将其转送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
3. 对疑似病例,应将其隔离在临时隔离点,并做好个人防护和环境消毒工作。
三、密切接触者追踪与隔离1. 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应立即开展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工作,明确密切接触者范围。
2.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3.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测,密切关注其身体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处理。
四、学校防控措施调整1. 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应根据病例情况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结果,适时调整学校的防控措施。
2. 可采取线上教学、减少人员聚集、加强环境消毒等措施,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3. 学校应加强师生员工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五、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1. 学校应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透明。
2. 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发布病例处置情况、防控知识等信息。
3. 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舆论,避免恐慌情绪的产生。
六、总结与改进1. 学校应对每一起病例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根据总结结果,不断完善学校的疫情防控策略和处置流程。
3. 定期组织疫情防控培训和演练,提高学校师生的应对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相信学校能够有效应对核酸阳性或疑似病例的情况,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学校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及处理方案

学校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
及处理方案
一、筛查范围判定
肺结核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是指与肺结核病例直接接触的人员,主要包括同班师生、同宿舍同学。
如果在同班、同宿舍师生筛查中新发现了1例及以上肺结核病例,需将密切接触者筛查范围扩大至与病例同一教学楼和宿舍楼楼层的师生;同时,根据现场情况判定,也可适当扩大筛查范围。
另外,要对与病例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进行筛查。
二、筛查方法
15岁及以上的密切接触者,必须同时进行症状筛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胸部X光片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感染者和肺结核患者。
15岁以下的密切接触者,应当先进行肺结核症状筛查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以及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者开展胸部X光片检查。
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者、胸部X光片异常者应当收集3份痰标本进行痰涂片和痰培养检查,培养阳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三、筛查后处理
对筛查发现的疑似肺结核患者转到属地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确诊。
对密切接触者,要加强卫生宣教和随访观察。
随访观察期间一旦出现肺结核的可疑症状,应
当及时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检查。
对筛查发现的胸部X光片未见异常并且排除活动性肺结核,但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的密切接触者,在其知情、自愿的基础上可对其进行预防性服药干预;拒绝接受预防性服药干预者应在首次筛查后3月末、6月末、12月末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各进行一次胸部X光片检查。
霍乱疫情现场调查处理方案

霍乱疫情现场调查处理方案霍乱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也是我xx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为规范霍乱疫情现场调查处理工作,提高霍乱疫情调查处理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迅速查明爆发的原因,采取紧急措施,控制爆发,防止疫情蔓延。
二、疫情报告霍乱是我国甲类法定报告传染病。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1 例及以上霍乱病例,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疾控机构报告;同时,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登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http://218.247.198.113/或http://202.106.123.35/)”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疾控机构。
三、调查处理(一)工具准备个案调查表或一览表,工具书(如霍乱防治手册等),采样工具(拭子、吸管、试管、水样瓶、食品采样袋、油性笔等),采样登记表,个人防护用品(医用工作服、帽、隔离衣、口罩、乳胶手套、长筒橡胶鞋等),常用消毒剂(漂精片、碘伏等),常用预防治疗药物(氟哌酸、强力霉素等),开展工作用的设备(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照相机等)。
(二)病例的调查处理1.个案调查按“霍乱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附表1)详细收集病例的个案资料,主要包括:病例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班级或宿舍、发病日期、临床表现等;病前5 天食物史(附表2),可疑食物来源,加工处理和食用方法(附表3)。
是否参加聚餐,聚餐地点和食物;病前5天外出史;吐泻的地点及处理方法,污染衣物等的丢弃地点;既往健康史、服药史(是否胃酸缺乏、服抗酸剂)等。
2.样品采集(1)水样便采1-3ml,成形便采指甲大小。
肛拭将拭子插入直肠内3-5cm 处,旋转一周(必须看到有粪便粘附)。
呕吐物:1-3ml。
(2)采得的标本应立即接种于培养基。
不能立即检查的,要放入碱性蛋白胨水或文腊二氏保存液或插入Cary-Blair 二氏半固体保存培养基中,常温送检。
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指南

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指南一、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密切接触者指的是与已经确诊的感染者在疾病传播可能存在的环境中,进行了长时间面对面接触,或在场地曾有密切、直接而长时间接触的人员。
目前,根据研究和实践经验,确定密切接触者的主要判定标准如下:1.与确诊病例在同一空间内居住、学习或工作;2.与确诊病例近距离接触(1米以内)并进行对话或其他密切接触;3.与确诊病例同乘交通工具并有较长时间的接触;4.对确诊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如口水、唾液)进行了直接接触;5.与确诊病例共用餐具、毛巾、面纸等个人物品;6.对确诊病例的粪便、尿液、呕吐物等进行了直接接触;7.与确诊病例同在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探视等;8.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的医务人员和其他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
根据以上判定标准,确定密切接触者的时长应为15分钟以上,或在疾病传播风险高的区域内。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密切接触者的判定还应考虑以下情况:1.感染者是否有症状(如咳嗽、发热等);2.感染者是否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3.是否存在通风良好的环境。
二、密切接触者管理措施:对于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的人员,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遏制疾病的传播。
下面是一些建议的管理措施:1.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测,包括每日测量体温、定期询问相关症状等;2.密切接触者应居家或集中隔离,避免离开居住地或隔离场所;3.密切接触者应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特别是在与他人接触时;4.密切接触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勿触摸面部、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等;5.密切接触者应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务人员自己是密切接触者;6.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监测和管理,包括对其居住地或隔离场所的消毒、物资的供应等;7.密切接触者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如提供个人信息、接受相关检测等。
需要说明的是,密切接触者管理措施的具体实施应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风险的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并遵循所在地区的法律法规。
密切接触者应急预案排查

密切接触者应急预案排查1. 背景介绍COVID-19疫情的爆发和蔓延给全球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威胁和社会经济影响。
作为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COVID-19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非常迅速。
为了控制病毒的传播,确保各个环节的有效应对措施尤为重要。
密切接触者指的是与已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有过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为了及时排查密切接触者,制定科学有效的密切接触者应急预案显得至关重要。
2. 密切接触者应急预案排查流程为了做好密切接触者的应急排查工作,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流程进行:2.1 确定密切接触者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密切接触者的定义和标准。
一般来说,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有过以下情况的人员被视为密切接触者:•有近距离接触已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并且在接触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与已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在同一封闭或半封闭环境中生活、工作或学习,且无法保持足够距离。
2.2 密切接触者信息登记对于已确定为密切接触者的人员,首先需要进行信息登记。
登记的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密切接触的病例信息、接触时间和地点等。
2.3 密切接触者排查调查在对密切接触者信息进行登记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密切接触者的排查调查。
这包括对密切接触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了解接触过程中采取的防护措施以及对密切接触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关注。
2.4 健康监测和追踪为了及时发现密切接触者的身体状况变化,需要对其进行健康监测和追踪。
可以通过体温检测、症状观察等方法进行监测,并及时记录和反馈。
2.5 隔离和治疗对于确诊为COVID-19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应立即进行隔离,并进行相关的治疗措施。
对于病情较轻的密切接触者,可以考虑在家中进行居家隔离,同时提供必要的治疗支持。
2.6 心理疏导和支持密切接触者在面对疫情的冲击和隔离期间可能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
为了保障其心理健康,可以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包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
3. 应急预案排查中的关键要点在制定密切接触者应急预案排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要点:•制定明确的标准和定义,以避免漏查和误判;•加强信息登记的准确性和保密性,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被妥善保护;•快速响应和处置,确保密切接触者的隔离和治疗措施能够及时进行;•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确保密切接触者应急预案排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心理疏导和关怀工作,缓解密切接触者的心理压力。
公共卫生管理学院疫情防控知识考试

公共卫生管理学院新冠肺炎防控知识考试一、单选题(每题4分)1、新冠肺炎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发病(B)天和发病初期的传染性相对较强。
A、前3-7天B、前1-2天C、后1-2天D、后3-7天解析:新冠肺炎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发病(前1-2天)天和发病初期的传染性相对较强。
2、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是指___ 天内在学校、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范围内发现____ 例及以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D)A、7,3B、7,5C、14, 3D、14, 5解析: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是指14 天内在学校、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范围内发现_5 例及以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3、新冠肺炎病例治愈出院后,应当继续隔离医学观察(C)天。
A、3B、7C 、14D、21解析:新冠肺炎病例治愈出院后,应当继续隔离医学观察(14)天。
4、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在定点医疗机构__隔离治疗,_ 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 小时),且发病7天后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IgM和IgG 仍为阴性,可排除疑似病例诊断。
有疫苗接种史者,血清学IgM 和IgG 不作为排除指标。
(C)A、单人单间,连续2次B、可多人,连续2次C、单人单间,连续3次D、可多人,连续3次解析: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在定点医疗机构单人单间隔离治疗,连续 3 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 小时),且发病7天后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IgM和IgG 仍为阴性,可排除疑似病例诊断。
有疫苗接种史者,血清学IgM 和IgG 不作为排除指标。
5、发现密切接触者应当于(C)小时内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A、2B、6C、12D、24解析:发现密切接触者应当于(12)小时内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6、对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住院、转运期间,患者排泄物、呕吐物、体液及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A)。
学校密接者应急处置预案

一、指导思想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学校疫情,保障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发现师生中有新冠病毒密切接触者的情况。
三、组织领导1. 成立学校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和协调工作。
四、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密接者(1)发现师生中有新冠病毒密切接触者时,立即启动本预案。
(2)隔离密切接触者,避免其与其他师生接触。
2. 报告与通报(1)立即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疫情,并按要求提供相关信息。
(2)向全校师生通报疫情,告知采取的防控措施。
3. 采取防控措施(1)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隔离或集中隔离,隔离期间做好生活照料和心理疏导。
(2)对密切接触者所在班级和宿舍进行彻底消毒。
(3)全校师生佩戴口罩,加强个人防护。
(4)暂停学校大型集体活动,减少人员聚集。
4. 跟踪监测(1)密切跟踪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每日进行体温监测。
(2)对密切接触者所在班级和宿舍进行定期消毒。
5. 结束应急处置(1)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确认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密切接触者解除隔离后,经评估,学校可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2)学校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
五、保障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防疫意识。
2. 做好防疫物资储备,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开展。
3. 加强与卫生健康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获取疫情信息和防控指导。
4. 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六、附则1. 本预案由学校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3. 本预案如遇国家政策调整或疫情变化,应及时修订完善。
密集接触排查方案

密集接触排查方案背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已经成为全球大肆关注的焦点。
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因此需要及时、有效地排查密切接触者,防止疫情扩大。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一套迅速、全面、可行的密切接触排查方案,帮助实现及时发现密切接触者,及时进行隔离、检测和治疗,从而控制疫情的发展。
排查流程1. 确定可能感染的人员1.1. 关注疫情信息,寻找患者所在区域的密切接触者。
1.2. 对疫情高发地区的人员进行筛查,特别是那些与病毒患者有过接触的人员。
1.3. 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向可能感染的人员发出通知,提醒其进行自我排查。
2. 执行迅速检测2.1. 对可能感染的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和血清抗体检测,以尽早发现感染病例。
2.2. 对可能感染的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并监测呼吸道症状和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症状变化。
2.3. 对检测结果呈阳性或有疑似症状的人员进行二次核酸检测,并进行细致的调查和询问。
3. 确认密切接触者3.1. 根据检测结果,确认已知的密切接触者,并对其进行隔离观察。
3.2. 筛查密切接触者的行踪轨迹和人员联系情况,进一步确定可能感染的人员。
3.3. 针对潜在的密切接触者,通过口头或书面告知方式,要求其进行自我限制,并指定时间和地点进行隔离观察和检测。
4. 加强隔离措施4.1. 对隔离观察人员进行生活用品和医疗防护物资的配备和安排,以确保其基本生活和医疗需要得到满足。
4.2. 严格执行隔离监管,每天对隔离者进行体温测量和症状询问,及时发现并隔离感染病例。
4.3. 对已隔离的人员进行多次核酸检测和血清抗体检测,确认其健康状况和病毒检测结果。
结论密集接触排查方案是一套有效的疫情防控手段,通过对可能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迅速排查和隔离观察,可以有效控制疫情的发展,防止疫情扩大。
我们需要在疫情普及之前,提前做好防范和准备工作,从而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密切接触者筛查与处理ppt课件

❖ 2、用于辅助诊断和预防性化疗目的,对正常人群 ≥15mm和水泡反应者作为分界点能达到敏感性和 特异性的较好平衡
❖ 3、HIV阳性或激素治疗超过一个月者应≥5mm为阳 性
14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说明书
【药品名称】: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 成份:本品为每1ml含1μg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的稀释制剂(即每1ml含50IU),
经与国家标准品标化,达到完全一致。 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含苯酚防腐剂,不得含有不溶物或异物。 接种对象:-婴儿、儿童及成人。 作用与用途:用于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卡介苗接种对象的选择及卡介苗接种后机体免疫反
17
三、密切接触者筛查与处理—结核菌素试验 Ⅱ、皮内注射的操作流程
2、部位选择:在前臂掌侧中下1/3交界处正中部位, 避开瘢痕、血管等;
18
三、密切接触者筛查与处理—结核菌素试验
Ⅱ、皮内注射的操作流程
3、具体操作:用75%的酒精局 部消毒;用专业注射器抽取 0.1mlPPD,持针、排气,注射 器针孔斜面向上;托住被试验 者的前臂并绷紧皮肤;将针尖 平放在绷紧的皮肤上,稍向下 压,呈5-10度角进针,不见针 孔即可,放平注射器;一手固 定针头,一手推药,将0.1ml PPD缓慢注入皮内,将针稍捻 转后退出,拔针后勿按压。剂 量准确时,局部可出现直径68mm大小的橘皮样皮丘。
;
发病时症状:(1)咳嗽 (2)咳痰 (3)咯血 (4)胸闷及气短 (5)低热
(6)盗汗 (7)乏力 (8)食欲减退 (9)其他:____________
2.3 确诊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诊日期:
学生密切接触者应急预案

为保障学校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疫情在学校内的传播,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学校发现学生密切接触者时,采取的应急措施和处置流程。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指挥部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领导、指挥、协调应急工作。
应急指挥部由学校主要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2.应急处置小组应急处置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应急处置方案,组织开展应急响应工作。
应急处置小组由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3.信息报告组信息报告组负责及时收集、整理、报告疫情信息,确保信息畅通。
信息报告组由学校办公室、保卫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4.防疫消毒组防疫消毒组负责对密切接触者所在区域进行消毒,确保环境安全。
防疫消毒组由学校后勤部门、卫生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5.心理辅导组心理辅导组负责对密切接触者及其家人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
心理辅导组由学校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等组成。
四、应急处置流程1.发现密切接触者(1)学校发现学生密切接触者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应急处置小组根据密切接触者的情况,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2)信息报告组收集、整理疫情信息,向相关部门报告。
(3)防疫消毒组对密切接触者所在区域进行消毒。
(4)心理辅导组对密切接触者及其家人进行心理疏导。
3.应急处置措施(1)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隔离观察,隔离期限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确定。
(2)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者可解除隔离。
(3)密切接触者健康监测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测,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4.应急处置结束(1)密切接触者解除隔离,恢复正常生活。
(2)应急处置小组评估应急处置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五、保障措施1.物资保障学校储备必要的防疫物资,如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
2.人员保障加强应急队伍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密集接触排查方案

密集接触排查方案密集接触排查是在疫情防控期间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通过对密切接触者的快速排查和隔离,可以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
本文将介绍密集接触排查方案,包括排查条件、排查流程、排查注意事项等内容。
排查条件密集接触者是指与病例在接近距离(2米内)内进行过长时间(15分钟以上)的亲密接触,或同一空间内共同生活、工作等人员。
对于这些人员,应采取积极的排查措施。
排查流程第一步:确认密集接触者根据病例信息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与病例接触过的人员,并记录密接者的性别、年龄、联系方式以及聚集点和时间等信息。
第二步:联系密集接触者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联系密接者,告知其接触病例后可能存在的风险,并要求其做好自我观察及常规防护措施。
第三步:开展现场排查对已通知的密集接触者进行现场排查,了解其身体状况及相关病史,同时进行核酸检测、胸部CT扫描等检查。
第四步:统计分析根据排查结果,对密集接触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并根据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追踪、隔离和治疗。
排查注意事项•为避免传染风险,排查人员应全程佩戴好防护用具。
•对于无法联系的密集接触者,可通过社区居委会、工作单位等途径获取其联系方式,并及时向其传递相关信息。
•排查过程中需要与密接者保持沟通,让其了解病情和隔离要求等,尽可能减少其负担和不安感。
•对于存在感染风险的密接者,应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并对其家人和同事等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
结语密集接触排查是疫情防控重要的环节之一,需要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和努力。
希望本文介绍的密集接触排查方案能够为大家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学校发现密接者方案

学校发现密接者方案1. 引言随着新冠病毒疫情的不断爆发和蔓延,防控措施成为各个层面的重要任务。
对于学校而言,如何及时发现并隔离密切接触者,防止疫情扩散,成为校内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介绍学校发现密接者方案,旨在为学校提供一种有效的机制来应对潜在的感染传播风险。
2. 学校发现密接者方案的基本原则学校发现密接者方案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2.1 快速响应在发现密接者的情况下,学校应立即采取行动,迅速隔离密切接触者,并进行相应的排查和检测。
2.2 全面覆盖学校应对所有可能接触到感染者的人员进行排查,并逐一确认其是否属于密切接触者范围。
2.3 确保隐私学校在进行密切接触者排查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个体隐私信息的安全。
2.4 信息共享与协同学校与防疫部门之间应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与协同机制,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
3. 学校发现密接者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3.1 密切接触者定义学校应根据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确定密切接触者的定义,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排查。
3.2 排查与通报学校利用多种渠道,如线上问卷调查、线下面谈等方式,对相关人员进行排查,主动了解其接触情况,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
3.3 隔离与观察对于被确定为密切接触者的人员,学校应及时隔离并安排观察,观察期间应注意其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报告医务人员。
3.4 检测与筛查学校可与卫生部门合作,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检测和抗体筛查,及时发现潜在感染者。
3.5 疫情管控与防范学校在发现密接者后,应立即加大疫情管控力度,加强校园消毒、宣传教育和健康监测等工作,以遏制疫情的扩散。
4. 学校发现密接者方案的优势4.1 及时性学校发现密接者方案能够快速响应,及时发现潜在感染者并采取措施,有效阻断疫情传播链。
4.2 全面性学校发现密接者方案能够对所有可能接触到感染者的人员进行排查,确保不漏查任何潜在风险。
4.3 高效性学校发现密接者方案通过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渠道,提高排查效率,缩短信息传递和处理时间,减少疫情蔓延的可能性。
学校出现核酸阳性人员或疑似病例处置预案集合8篇

学校出现核酸阳性人员或疑似病例处置预案集合8篇第一篇: 学校出现核酸阳性人员或疑似病例处置预案为全面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确保校内平安和师生健康,现就做好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制定如下预案,请各县市、各学校结合实际细化后仔细贯彻执行。
一、工作原则各县市、各学校要坚固树立全国、全省、全州一盘棋的思想,始终坚持集中统一、科学有序、精准防控的原则,坚决实行中心、省、州的决策部署,在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统筹做好疫情监测防控和校内秩序维持工作,做到早排查、早发觉、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坚决预防和限制疫情在校内的发生和扩散。
二、开学前的工作云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已经明确通知,全部学校延迟至2月底以后开学,详细开学时间依据疫情防控状况科学研判确定后另行通知。
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必需严格遵守纪律,一律不得擅自提前开学,并在延迟开学期间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加强学校值班值守。
各县市、各学校要严格执行假期学校领导带班、教职工轮番值班和门卫24小时值守制度,对校内实施封闭式管理,对因工作须要进入校内的师生和其他工作人员,一律要测量体温并扫码登记。
校领导要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
除正常值班外,担心排大规模人员在校留守,提倡在家办公、网络办公,规避交叉感染风险。
(二)建立家校联系网格。
各县市、各学校要建立学校、年级、班级、家长四级防控工作联系网格,确保疫情防控要求刚好传达,师生身体状况刚好驾驭,疫情防控措施刚好落实,疫情防控学问宣扬到位。
要通过网格全面摸排师生假期行程信息,严格落实师生涉及疫情信息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三)开展师生线上辅导。
各县市、各学校要根据红河州教化体育局2月3日下发的《云课堂教学安排》要求,从2月10日起先,启动高三、初三年级的在线学习教学安排。
其他年级可在原定安排开学时间之后,结合各校实际开展云课堂教学安排,在线上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做好卫生防疫学问普及和心理健康辅导。
昆明隔离方案

1.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应依法履行职责,确保隔离工作依法、规范、有序进行。
2.隔离人员应遵守隔离规定,配合隔离工作。如有违反,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十、附则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本方案最终解释权归昆明市隔离工作领导小组所有。
c.隔离场所内实行单人单间居住。
2.医疗保障:
a.隔离场所配备足够的医护人员,确保24小时值班;
b.隔离人员每日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监测;
c.隔离场所内设立临时医疗救治点,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
d.对病情加重或出现其他疾病的隔离人员,及时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治疗。
3.生活保障:
a.提供基本生活用品,包括床上用品、洗漱用品等;
a.隔离期满14天,且无发热、咳嗽、乏力等临床症状;
b.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间隔时间不少于24小时;
c.医疗机构评估后认为可以解除隔离。
八、监督与评估
1.昆明市隔离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隔离工作进行定期监督和评估。
2.昆明市隔离工作办公室负责收集隔离工作相关信息,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3.各区(县)隔离工作小组对辖区内的隔离工作进行日常监督和管理。
b.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间隔时间不少于24小时;
c.经医疗机构评估,认为可以解除隔离。
八、监督与评估
1.昆明市隔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隔离工作进行定期监督和评估。
2.昆明市隔离工作办公室负责收集隔离工作相关信息,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3.各区(县)隔离工作小组负责对本区域内的隔离工作进行日常监督和管理。
b.隔离人员每日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监测;
c.隔离场所内设立临时医疗救治点,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
学校次密切接触者应急预案

学校次密切接触者应急预案一、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疫情在学校的传播,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及地方疫情防控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学校范围内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或密切接触者的情况。
三、术语和定义1. 密切接触者:与病例发病后、无症状感染者检测阳性后、或被诊断为确诊病例前,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人员。
2. 次密切接触者:与密切接触者在同一空间共同生活、学习、工作,或接触过密切接触者物品、场所的人员。
四、组织架构1. 成立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
2. 设立疫情防控办公室,负责协调、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3. 成立疫情防控应急队,负责处置突发疫情事件。
五、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病例:学校一旦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或密切接触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病例转送至定点医疗机构,并报告上级疫情防控指挥部。
2. 追踪次密切接触者:学校疫情防控办公室协同相关部门,迅速开展次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工作,掌握其活动轨迹、接触人员等信息。
3. 隔离观察:将次密切接触者送至隔离点进行医学观察,每日监测体温和健康状况,做好个人防护。
4. 核酸检测:对次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检测,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 环境消毒:对病例活动过的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
6. 健康教育:加强对师生的健康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做到科学防疫、理性应对。
7. 信息发布: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负责发布疫情相关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六、保障措施1. 物资保障:学校要储备足够的疫情防控物资,如口罩、消毒液、体温计等,确保应急需要。
2. 人员保障:学校要组织疫情防控培训,提高师生的防控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3. 经费保障:学校要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的经费需求,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4. 交通保障:学校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为疫情防控提供必要的交通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
密切接触者筛查及处理办法
一、筛查范围判定
肺结核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是指与肺结核病例直接接触的人员,主要包括同班师生、同宿舍同学。
如果在同班、同宿舍师生筛查中新发现了1例及以上肺结核病例,需将密切接触者筛查范围扩大至与病例同一教学楼和宿舍楼楼层的师生;同时,根据现场情况判定,也可适当扩大筛查范围。
另外,要对与病例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进行筛查。
二、筛查方法
15岁及以上的密切接触者,必须同时进行症状筛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胸部X光片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感染者和肺结核患者。
15岁以下的密切接触者,应当先进行肺结核症状筛查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以及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者开展胸部X光片检查。
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者、胸部X光片异常者应当收集3份痰标本进行痰涂片和痰培养检查,培养阳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三、筛查后处理
对筛查发现的疑似肺结核患者转到属地的结核病定点
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确诊。
对密切接触者,要加强卫生宣教和随访观察。
随访观察期间一旦出现肺结核的可疑症状,应当及时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检查。
对筛查发现的胸部X光片未见异常并且排除活动性肺结核,但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的密切接触者,在其知情、自愿的基础上可对其进行预防性服药干预;拒绝接受预防性服药干预者应在首次筛查后3月末、6月末、12月末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各进行一次胸部X光片检查。
云南商务职业学院
2018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