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材-91页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材 共91页PPT资料

四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材 共91页PPT资料

本单元注意点
怎—写——改
读:A——个、十、百、千、万、十万……

B——按级
能力:数感(会描述)
案例片断与研讨——认识更大的数
案例片断
用生活实例体会十进制 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10000粒大米,并让学 生说说是怎么得到的。 生分别举出了五种方法。 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做法并把学生的10个10000粒大 米逐次倒在一起,问“一共有多少粒大米?” 生:10万粒。 师:10万里面有多少个1万? 生:10个。
1.两位数乘三位数(不进位)
乘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计算: 在一位数乘多位数时已有类似 的经验,学生可迁移过来。教 师适当引导,不必当新课来教
3.结合具体活动,了解计算器的使用,能利用 计算器探索规律
了解计算器在日常生 活中使用的普遍性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使用中了解和掌握 计算器功能键(特别 是M+存储和MR记忆) 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四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材 分析与教学案例
一、本册教材的整体介绍 (一)教材的主要内容
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第三单元 乘法 第五单元 除法 第七单元 生活中的负数
空间与图形
第二单元 线与角 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换 第六单元 方向与位置
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 统计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简单的统计活动
1、对已学过的计数单位直观 模型进行结构化处理,引入 万,更直观体现各个计数单 位之间的进率。
再用万为单位去数上页中的 小方块,感受大计数单位在 数大数目时的优越性,引入 十万。
2、 动手操作,感受万到十万, 满十进一
3、说一说,从不同角度感受 十万,丰富对十万的感受, 发展数感

2023【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90~91页“自主练习”】

2023【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90~91页“自主练习”】
7 教材第90~91页“自主练习”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自主练习
1.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150+120)÷9×5
540÷(3+6)×2
= 270÷9×5 = 30×5 = 150
= 540÷9×2 = 60×2 = 120
87+(510-150×3)
= 87+(510-450) = 87+60 = 147 (85+79)×(85-79)
8.光明小学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情况如下。
(1)美术组比摄影组多多少人? (57+19)-30×2=16(人)
8.光明小学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情况如下。
(2)武术组有多少人? (57+19)×2-20=132(人)
8.光明小学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情况如下。
(3)
③ (960÷40 -10)÷2 ④ 960÷[(40-10)÷ 2]
=(24-10)÷2 = 14÷2
=7
= 960÷(30÷2) = 960÷15
= 64
7.超市新进8箱鸭蛋,每箱120只。搬 运时不小心打破了24只,剩下的每 12只装一盒,可以装多少盒?
( 8×120-24)÷12 =( 960-24)÷12 = 936 ÷12 = 78(盒) 答:可以装78盒。
(450-400)÷5+185 = 50÷5+185 = 10+185 = 195
246÷[96÷(366-350)] = 246÷[96÷16] = 246÷6 = 41
6.先比一比每组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再计算。
① 60÷4 + 2×3
② 60÷(4+2)×3
= 15+ 6 = 21

教科书《数学》四级上册

教科书《数学》四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培训纲要整体内容散布:(一)数与代数1.大数的认识2.三位数乘两位数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本来安排在现行教材第六册,此刻因为整个计算的要求降低,又加入了很多新的内容,所以计算内容后移。

)(二)空间与图形1.角的胸怀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本来角的胸怀、垂直与平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共同安排在第八册,现在把三角形独自放在第八册教学设计,其余内容提早教学设计。

)(三)统计与概率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四)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广角――运筹思想(五)综合应用1. 1 亿有多大2.你寄过贺卡吗?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一、教学设计内容1.亿之内数的认识2.十进制计数法3.亿以上数的认识4.用计算器计算二、教学设计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亿以内、亿以上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之内的数位次序表,会正确地读写大数。

3.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

4.领会和感觉大数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育学生数感。

三、编排特色1.优化教材构造,集中认数。

九义教材:七册第一单元:亿之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包含计数单位、读法、算盘的认识――为了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写法)第二单元:亿之内的加法和减法(包含口算加减法、电子计算器的使用)八册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对数的理论、数的运算进行整理,包含十进制计数法――包含亿以上数的认识,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此刻对亿之内和亿以上的数的认识加以整合,中间的十进制计数法是对亿之内的进行概括整理,并作为亿以上数的认识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此刻的构造:数的认识(亿之内――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用计算器计算)2.供给丰富的素材,增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的浸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91页第四题讲解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91页第四题讲解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91页第四题讲解一、题目内容题目要求:用加法口诀算出下列各题的数值。

题目示例:① 6 + 7 = ? ② 9 + 8 = ? ③ 4 + 4 = ? ④ 3 + 5 = ?二、解题分析1. 题目要求使用加法口诀算出数值,因此需要掌握加法口诀的计算方法。

2. 加法口诀是学生在解决加法问题时需要熟练掌握的计算技巧,通过口诀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加法的结果。

三、解题步骤根据题目要求,使用加法口诀计算出各题的数值:① 6 + 7 = 13解:6加7,先将6加3得9,再加4得13,因此6 + 7 = 13。

② 9 + 8 = 17解:9加1得10,再加7得17,因此9 + 8 = 17。

③ 4 + 4 = 8解:4加6得10,再减2得8,因此4 + 4 = 8。

④ 3 + 5 = 8解:3加5得8,因此3 + 5 = 8。

四、解题技巧1. 在计算加法口诀时,可以通过对其中一个加数进行拆分,使计算更加简便。

2. 可以通过将数字进行分解再相加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加法运算的理解和记忆。

3. 练习加法口诀时,可以设置一定的时间限制,培养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4. 鼓励学生使用口诀的方式解决加法问题,提高他们的计算技能和数学运算能力。

五、相关知识点拓展1. 加法口诀是学生在学习加法运算时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加深对数学运算的理解和记忆。

2. 通过练习加法口诀,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运算速度和准确度。

3. 在日常生活中,加法口诀的技能也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六、结语通过本题的讲解,相信学生对加法口诀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多加练习,提高数学运算能力,成为数学小能手。

七、加法口诀的实际应用加法口诀不仅是数学学习中的基础技能,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的技巧。

在购物结账、厨房烹饪、家庭预算等方方面面,都会涉及到简单的加法运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6单元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6单元

第6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单元综合训练【教学内容】:教材第91页、“练习十八”【教学目标】:通过整理和复习,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正确地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运用商的变化规律使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1.2.由各小组派代3.4.教师通过回顾,引导各组继续完善各自整理的成果,进一步回忆本1.复习口算:教材第91页第12.复习笔算:教材第91页第23.复习商的变化规律:教材第91页第34.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除法的问题:教材第91页第4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买3棵送1棵”是什么意思?求“176元最多方法一:176÷16=11(棵) 176÷(16×311÷3=3……2(棵) =176÷4811+3=14(棵) =3 (32)3×(3+1)+32÷16=12+2=141.教材“练习十八”第22.教材“练习十八”第33.教材“练习十八”第6从表里你知道些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该怎样解答呢?引导学生回顾:速度×时间=4.教材“练习十八”第4、5题、7~10先自己独立练习,不会做的或有问题的可以小组议一议、说一说,交【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对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笔算以及商的变化规律进行回顾整理,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6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1课时口算除法【教学内容】:教材第71页例1、例2【教学目标】: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技巧,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估算,培养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教学过程】1.20×3= 60÷3= 30×9= 270÷3=39÷4≈ 84÷6= 31÷3≈ 72÷4=26÷5≈ 54÷3= 43÷6≈ 75÷5=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1.教学例1投影出示例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1)弄清题意,分析条件和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全册-84页word资料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全册-84页word资料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可能性、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二单元“线与角”。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3.第三单元“乘法”。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第四单元“用酸律”。

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而本单元的学习则又是第一学段学习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6.第六单元““除法”。

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7.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8.第八单元“可能性”。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目标1.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新】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课件(完整)

【新】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课件(完整)
2800毫升


=

练一练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练习一
1、比较下面3个玻璃杯的容量,你发现了什么?
A B C
练习一
2、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


练习一
3、下面的容器各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适答案的右边画“√”。
1升
6升
60升
1升
10升
100升
练习一
3、下面的容器各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适答案的右边画“√”。
认识毫升
学习重难点
毫升和升
练一练
5ml
100ml
10ml
8ml
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
练一练
4升=( )毫升
9升=( )毫升
2000毫升=( )升
5000毫升=( )升
4000
9000
2
4
在 里填上“>”“<”或“=”。
5升
3升
800毫升
1升
5000毫升
8升
6000毫升
(300+260)÷40=14(次)
答:14次才能全部运完。
练习二
15.王大伯准备围一块360平方米的长方形地培育树苗。如果这块地长90米,宽应该是多少米?如果长分别是60米、40米、30米或20米呢?
4
6
9
12
18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复习巩固
算一算
8
7
0
3
1
4
0
4
0
2
0
6
7
1
3
2
1
0
0
2
再算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224÷2=112(本)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学霸答案91和92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学霸答案91和92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学霸答案91和92页一、直接写出得数。

+= y+y= 56×78×0= 25×14-25×10= ÷5÷4=÷= 90×70= n×n= 37十68×0= -65-35=二、填空题1. 一个小数由2个十,5个十分之一,9个百分之一共同组成,这个小数就是( )。

2. 5.46是由( )个1、( )个0.1、和( )0.01组成。

3. 用字母则表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 )4. 一本书a元,买40本这样的书需要( )元。

5. 一个工厂旧有煤x吨,火烧了t天,每天火烧a吨,还剩下( )吨。

6. 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平均数是n,另外两个数分别是( )和( )。

7. 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就是40度,另一个锐角就是( )度。

8. 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乘积( )。

9. 钟面上9时整,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角是( )度。

从1点至2点,分针转动的角度就是( )度。

10. 甲数是乙数的7倍,甲数比乙数多,乙数是( )。

11. 用字母则表示乘法分配律就是( )。

12. 一周角=( )直角 =( )平角13. 25×49×4=(25×4)×49这一运算过程运用了( )律。

14. 用3根小棒来拼三角形,已知两根小棒的长度分别为10厘米和5厘米,那么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最短是( )厘米。

15. 不必排序,在○填上上<、>或=(40+4)×25○11×(4×25) -○-+216. 大红用一根17厘米短的铁丝围起了一个三角形,它的边长可能将就是( )、( )、( )。

三、判断(在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1. a的平方一定大于2a ( )2. 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

( )3. 小的三角形比大的三角形内角和度数小。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编码》优秀教案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编码》优秀教案

《编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91-92页。

【本节课基于课标的分析】《编码》一课是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单元中的第2课,在这节课中通过“你能帮助探长破案”的情境,使学生了解编码的广泛应用,理解编码是具有一定的规则,借助编码的信息,运用推理的方法找到嫌疑人,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

通过“为同学编一个号码”环节,体验编码中的规则和方法,并且能制定规则编写号码,发展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设计了“你能帮助探长破案吗?”“请你为学校的每一个学生编一个号码”和“寻找生活中运用数字编码的例子,在全班进行交流”三个环节,教材的设计符合四年级学生心理认知特征,从破案设疑导入,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问题的热情,从身份证、银行卡上收集和分析信息,使学生们寻找、发现、思索,了解什么是编码,这样设计更贴近学生生活,启动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第二个环节,应用了先让学生们“说一说编码中应该体现哪些信息”,让学生们更深入的体会编码是具有一定规则,并能在自定的规则下进行编码,从数学的角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环节让学生们体会编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再次理解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通过1-3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发展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并具有一定综合实践的能力,具有一定数学知识与操作经验。

但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数学语言概括、描述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教学目标】1.结合“帮助探长破案”情境,了解编码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字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

2.结合“身份证编码规则”情境,通过观察、比较、猜测的方法来探索数字在编码中所表示的具体含义,体验编码中的规则,会运用数描述某些事物的特征,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逐步建立数感。

(完整word版)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四年级(上)

(完整word版)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四年级(上)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四年级(上册)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三)例1 计算9+99+999+9999+99999解:在涉及所有数字都是9的计算中,常使用凑整法.例如将999化成1000—1去计算.这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技巧.9+99+999+9999+99999=(10-1)+(100-1)+(1000-1)+(10000-1)+(100000-1)=10+100+1000+10000+100000-5=111110-5=111105.例2 计算199999+19999+1999+199+19解:此题各数字中,除最高位是1外,其余都是9,仍使用凑整法.不过这里是加1凑整.(如199+1=200)199999+19999+1999+199+19=(19999+1)+(19999+1)+(1999+1)+(199+1)+(19+1)-5=200000+20000+2000+200+20-5=222220-5=22225.例3 计算(1+3+5+...+1989)-(2+4+6+ (1988)解法2:先把两个括号内的数分别相加,再相减.第一个括号内的数相加的结果是:从1到1989共有995个奇数,凑成497个1990,还剩下995,第二个括号内的数相加的结果是:从2到1988共有994个偶数,凑成497个1990.1990×497+995—1990×497=995.例4 计算389+387+383+385+384+386+388解法1:认真观察每个加数,发现它们都和整数390接近,所以选390为基准数.389+387+383+385+384+386+388=390×7—1—3—7—5—6—4—=2730—28=2702.解法2:也可以选380为基准数,则有389+387+383+385+384+386+388=380×7+9+7+3+5+4+6+8=2660+42=2702.例5 计算(4942+4943+4938+4939+4941+4943)÷6解:认真观察可知此题关键是求括号中6个相接近的数之和,故可选4940为基准数.(4942+4943+4938+4939+4941+4943)÷6=(4940×6+2+3—2—1+1+3)÷6=(4940×6+6)÷6(这里没有把4940×6先算出来,而是运=4940×6÷6+6÷6运用了除法中的巧算方法)=4940+1=4941.例6 计算54+99×99+45解:此题表面上看没有巧妙的算法,但如果把45和54先结合可得99,就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了.54+99×99+45=(54+45)+99×99=99+99×99=99×(1+99)=99×100=9900.例7 计算9999×2222+3333×3334解:此题如果直接乘,数字较大,容易出错.如果将9999变为3333×3,规律就出现了.9999×2222+3333×3334=3333×3×2222+3333×3334=3333×6666+3333×3334=3333×(6666+3334)=3333×10000=33330000.例8 1999+999×999解法1:1999+999×999=1000+999+999×999=1000+999×(1+999)=1000+999×1000=1000×(999+1)=1000×1000=1000000.解法2:1999+999×999=1999+999×(1000-1)=1999+999000-999=(1999-999)+999000=1000+999000=1000000.有多少个零.总之,要想在计算中达到准确、简便、迅速,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要多练习,多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熟能生巧.习题一1.计算899998+89998+8998+898+882.计算799999+79999+7999+799+793.计算(1988+1986+1984+…+6+4+2)-(1+3+5+…+1983+1985+1987)4.计算1—2+3—4+5—6+…+1991—1992+19935.时钟1点钟敲1下,2点钟敲2下,3点钟敲3下,依次类推.从1点到12点这12个小时内时钟共敲了多少下?6.求出从1~25的全体自然数之和.7.计算1000+999—998—997+996+995—994—993+…+108+107—106—105+104+103—102—1018.计算92+94+89+93+95+88+94+96+879.计算(125×99+125)×1610.计算3×999+3+99×8+8+2×9+2+911.计算999999×7805312.两个10位数1111111111和9999999999的乘积中,有几个数字是奇数?第二讲速算与巧算(四)例1 比较下面两个积的大小:A=987654321×123456789,B=987654322×123456788.分析经审题可知A的第一个因数的个位数字比B的第一个因数的个位数字小1,但A的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数字比B的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数字大1.所以不经计算,凭直接观察不容易知道A和B哪个大.但是无论是对A或是对B,直接把两个因数相乘求积又太繁,所以我们开动脑筋,将A和B先进行恒等变形,再作判断.解:A=987654321×123456789=987654321×(123456788+1)=987654321×123456788+987654321.B=987654322×123456788=(987654321+1)×123456788=987654321×123456788+123456788.因为987654321>123456788,所以A>B.例2 不用笔算,请你指出下面哪道题得数最大,并说明理由.241×249 242×248 243×247244×246 245×245.解:利用乘法分配律,将各式恒等变形之后,再判断.241×249=(240+1)×(250—1)=240×250+1×9;242×248=(240+2)×(250—2)=240×250+2×8;243×247=(240+3)×(250—3)=240×250+3×7;244×246=(240+4)×(250—4)=240×250+4×6;245×245=(240+5)×(250—5)=240×250+5×5.恒等变形以后的各式有相同的部分240 ×250,又有不同的部分1×9,2×8,3×7,4 ×6,5×5,由此很容易看出245×245的积最大.一般说来,将一个整数拆成两部分(或两个整数),两部分的差值越小时,这两部分的乘积越大.如:10=1+9=2+8=3+7=4+6=5+5则5×5=25积最大.例3 求1966、1976、1986、1996、2006五个数的总和.解:五个数中,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10,可看出1986是这五个数的平均值,故其总和为:1986×5=9930.例4 2、4、6、8、10、12…是连续偶数,如果五个连续偶数的和是320,求它们中最小的一个.解:五个连续偶数的中间一个数应为320÷5=64,因相邻偶数相差2,故这五个偶数依次是60、62、64、66、68,其中最小的是60.总结以上两题,可以概括为巧用中数的计算方法.三个连续自然数,中间一个数为首末两数的平均值;五个连续自然数,中间的数也有类似的性质——它是五个自然数的平均值.如果用字母表示更为明显,这五个数可以记作:x-2、x—1、x、x+1、x+2.如此类推,对于奇数个连续自然数,最中间的数是所有这些自然数的平均值.如:对于2n+1个连续自然数可以表示为:x—n,x—n+1,x-n+2,...,x—1,x,x+1, (x)+n—1,x+n,其中x是这2n+1个自然数的平均值.巧用中数的计算方法,还可进一步推广,请看下面例题.例5 将1~1001各数按下面格式排列:一个正方形框出九个数,要使这九个数之和等于:①1986,②2529,③1989,能否办到?如果办不到,请说明理由.解:仔细观察,方框中的九个数里,最中间的一个是这九个数的平均值,即中数.又因横行相邻两数相差1,是3个连续自然数,竖列3个数中,上下两数相差7.框中的九个数之和应是9的倍数.①1986不是9的倍数,故不行;②2529÷9=281,是9的倍数,但是281÷7=40×7+1,这说明281在题中数表的最左一列,显然它不能做中数,也不行;③1989÷9=221,是9的倍数,且221÷7=31×7+4,这就是说221在数表中第四列,它可做中数.这样可求出所框九数之和为1989是办得到的,且最大的数是229,最小的数是213.这个例题是所谓的“月历卡”上的数字问题的推广.同学们,小小的月历卡上还有那么多有趣的问题呢!所以平时要注意观察,认真思考,积累巧算经验.习题二1.右图的30个方格中,最上面的一横行和最左面的一竖列的数已经填好,其余每个格子中的数等于同一横行最左边的数与同一竖列最上面的数之和(如方格中a=14+17=31).右图填满后,这30个数的总和是多少?2.有两个算式:①98765×98769,②98766 ×98768,请先不要计算出结果,用最简单的方法很快比较出哪个得数大,大多少?3.比较568×764和567×765哪个积大?4.在下面四个算式中,最大的得数是多少?①1992×1999+1999②1993×1998+1998③1994×1997+1997④1995×1996+19965.五个连续奇数的和是85,求其中最大和最小的数.6.45是从小到大五个整数之和,这些整数相邻两数之差是3,请你写出这五个数.7.把从1到100的自然数如下表那样排列.在这个数表里,把长的方面3个数,宽的方面2个数,一共6个数用长方形框围起来,这6个数的和为81,在数表的别的地方,如上面一样地框起来的6个数的和为429,问此时长方形框子里最大的数是多少?第三讲定义新运算我们学过的常用运算有:+、-、×、÷等.如:2+3=5 2×3=6都是2和3,为什么运算结果不同呢?主要是运算方式不同,实际是对应法则不同.可见一种运算实际就是两个数与一个数的一种对应方法,对应法则不同就是不同的运算.当然,这个对应法则应该是对任意两个数,通过这个法则都有一个唯一确定的数与它们对应.只要符合这个要求,不同的法则就是不同的运算.在这一讲中,我们定义了一些新的运算形式,它们与我们常用的“+”,“-”,“×”,“÷”运算不相同.我们先通过具体的运算来了解和熟悉“定义新运算”.例1 设a、b都表示数,规定a△b=3×a—2×b,①求3△2,2△3;②这个运算“△”有交换律吗?③求(17△6)△2,17△(6△2);④这个运算“△”有结合律吗?⑤如果已知4△b=2,求b.分析解定义新运算这类题的关键是抓住定义的本质,本题规定的运算的本质是:用运算符号前面的数的3倍减去符号后面的数的2倍.解:①3△2=3×3-2×2=9-4= 52△3=3×2-2×3=6-6=0.②由①的例子可知“△”没有交换律.③要计算(17△6)△2,先计算括号内的数,有:17△6=3×17-2×6=39;再计算第二步39△2=3 ×39-2×2=113,所以(17△6)△2=113.对于17△(6△2),同样先计算括号内的数,6△2=3×6-2×2=14,其次17△14=3×17-2×14=23,所以17△(6△2)=23.④由③的例子可知“△”也没有结合律.⑤因为4△b=3×4-2×b=12-2b,那么12-2b=2,解出b=5. 例2 定义运算※为a※b=a×b-(a+b),①求5※7,7※5;②求12※(3※4),(12※3)※4;③这个运算“※”有交换律、结合律吗?④如果3※(5※x)=3,求x.解:①5※7=5×7-(5+7)=35-12=23,7※5=7×5-(7+5)=35-12=23.②要计算12※(3※4),先计算括号内的数,有:3※4=3×4-(3+4)=5,再计算第二步12※5=12×5-(12+5)=43,所以12※(3※4)=43.对于(12※3)※4,同样先计算括号内的数,12※3=12×3-(12+3)=21,其次21※4=21×4-(21+4)=59,所以(12※3)※4=59.③由于a※b=a×b-(a+b);b※a=b×a-(b+a)=a×b-(a+b)(普通加法、乘法交换律)所以有a※b=b※a,因此“※”有交换律.由②的例子可知,运算“※”没有结合律.④5※x=5x-(5+x)=4x-5;3※(5※x)=3※(4x-5)=3(4x-5)-(3+4x-5)=12x-15-(4x-2)=8x-13那么8x-13=3 解出x=2例5 x、y表示两个数,规定新运算“*”及“△”如下:x*y=mx+ny,x△y=kxy,其中m、n、k均为自然数,已知1*2=5,(2*3)△4=64,求(1△2)*3的值.分析我们采用分析法,从要求的问题入手,题目要求1△2)*3的值,首先我们要计算1△2,根据“△”的定义:1△2=k×1×2=2k,由于k的值不知道,所以首先要计算出k的值.k值求出后,l△2的值也就计算出来了,我们设1△2=a.(1△2)*3=a*3,按“*”的定义:a*3=ma+3n,在只有求出m、n时,我们才能计算a*3的值.因此要计算(1△2)* 3的值,我们就要先求出k、m、n的值.通过1*2 =5可以求出m、n的值,通过(2*3)△4=64求出k的值.解:因为1*2=m×1+n×2=m+2n,所以有m+2n=5.又因为m、n均为自然数,所以解出:①当m=1,n=2时:(2*3)△4=(1×2+2×3)△4=8△4=k×8×4=32k有32k=64,解出k=2.②当m=3,n=1时:(2*3)△4=(3×2+1×3)△4=9△4=k×9×4=36k所以m=l,n=2,k=2.(1△2)*3=(2×1×2)*3=4*3=1×4+2×3=10.在上面这一类定义新运算的问题中,关键的一条是:抓住定义这一点不放,在计算时,严格遵照规定的法则代入数值.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定义一个新运算,这个新运算常常不满足加法、乘法所满足的运算定律,因此在没有确定新运算是否具有这些性质之前,不能运用这些运算律来解题.习题三第四讲等差数列及其应用许多同学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大数学家高斯在很小的时候,就利用巧妙的算法迅速计算出从1到100这100个自然数的总和.大家在佩服赞叹之余,有没有仔细想一想,高斯为什么算得快呢?当然,小高斯的聪明和善于观察是不必说了,往深处想,最基本的原因却是这100个数及其排列的方法本身具有极强的规律性——每项都比它前面的一项大1,即它们构成了差相等的数列,而这种数列有极简便的求和方法.通过这一讲的学习,我们将不仅掌握有关这种数列求和的方法,而且学会利用这种数列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一、等差数列什么叫等差数列呢?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①l,2,3,4,5,6,7,8,9,…②1,3,5,7,9,11,13.③2,4,6,8,10,12,14…④3,6,9,12,15,18,21.⑤100,95,90,85,80,75,70.⑥20,18,16,14,12,10,8.这六个数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相邻两项的差是一个固定的数,像这样的数列就称为等差数列.其中这个固定的数就称为公差,一般用字母d表示,如:数列①中,d=2-1=3-2=4-3= (1)数列②中,d=3-1=5-3=…=13-11=2;数列⑤中,d=100-95=95-90=…=75-70=5;数列⑥中,d=20-18=18-16=…=10-8=2.例1下面的数列中,哪些是等差数列?若是,请指明公差,若不是,则说明理由.①6,10,14,18,22, (98)②1,2,1,2,3,4,5,6;③1,2,4,8,16,32,64;④9,8,7,6,5,4,3,2;⑤3,3,3,3,3,3,3,3;⑥1,0,1,0,l,0,1,0;解:①是,公差d=4.②不是,因为数列的第3项减去第2项不等于数列的第2项减去第1项.③不是,因为4-2≠2-1.④是,公差d=l.⑤是,公差d=0.⑥不是,因为第1项减去第2项不等于第2项减去第3项.一般地说,如果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那么这个数列的每一项或者都不小于前面的项,或者每一项都大于前面的项,上述例1的数列⑥中,第1项大于第2项,第2项却又小于第3项,所以,显然不符合等差数列的定义.为了叙述和书写的方便,通常,我们把数列的第1项记为a1,第2项记为a2,…,第n项记为an,an。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91页)-人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91页)-人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91页)-人教版认识负数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

(板书:相反。

)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二、教学新知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

(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

“+”是正号。

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电子课本

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电子课本
第9页/共61页
1、读含有0的数的技巧。读含有0的数时要特别注意哪些0要读,哪些0不用读。这时分级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如50 0007 8000。为了强化读含有0的数的技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出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如:下面的数中,读出一个零的是( ),读出两个零的是( ),一个零也不读的是( )A、5002 4010 B、5020 0401 C、5240 0100 D、5241 0000 E、 5020 0410 F、5240 1000 G、 5002 4100
2、认识数位顺序表。
教材先出示不完全的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类推,要求学生记住数位顺序表,特别要记住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接着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对数位的分级,学生已知右起第一位至第四位是个级,第五位至第八位是万级,进一步说明第九位至第十二位是亿级。可以简要说一下分级的作用:数位多了,一位一位地读不方便,通过分级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第17页/共61页
2、认识角的概念,会说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对于“角”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知道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应着重在射线概念的基础上说明角的含义。角的表示法是一种规定,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也可以让他们自学书本,注意角的书写符号与小于号的区别。
第18页/共61页
3、会量角、会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边的叉开大小有关系。
方法: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开始一位一位逐一比较。
第8页/共61页
5、会把不是整万、整亿的数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对省略部分的最高位进行“四舍五入”法。对于本单元,一般只要求改用“万”或“亿”作单位,我们应该对千位或千万位进行四舍五入。
强调学生:不要忘写单位名称“万”或“亿”;是准确数的要写上“=”,是近似数是要写上“≈”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91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9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节课
第五课时
改写和省略
例5 红细胞:5000000个=500万个白细胞:10000个=1万个例6 12756≈10000 1389000≈1390000
=1万 =139万
第六课时
第七课时
第八课时
第九课时
板书设计:计算工具的认识
算盘
计算器:On/c开和清除键386+179 825-138
Off关闭键26×39 312÷8
第十课时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第六课时
第七课时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一课时
垂直和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第三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版(10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版(101页)

秋学期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例3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习题P1-5。

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

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

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

并以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

能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师准备计数器。

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各两条。

教学过程:一、复习1.请学生说说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教师将其中的数据进行记录。

2.考考你:这些数你会读吗?(在万以内数据中选择4条:一般数、中间有0的数,末尾有0的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让学生尝试读数)3.说说你是怎么读的?小结万以内的数的读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应用
1.结合具体内容设计的实践活动
你所在年级(学校、地区)有多少名学生?四舍
五入到十位是什么?
准备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说一说长方体或正方 体上的哪些边是互相平行的?
测量你班全体同学的身高,按身高分组,并绘制条形统 计图。
2.独立设置的综合应用 走进大自然 数据告诉我
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一) 整理与复习(二) 总复习
回顾万以内数的意义
与读写,引出计数
单位的直观模型和
计数器
在数直观模型的过程
中,引导学生10个10个地 数(10个10千),在数的过程 中,感受到千这个计数单位在 数大数目时的不便,需要引入 更大的计数单位“万”,体会 引入万的必要性,同时,通过 呈现半篇幅的直观模型,使学 生体会感受十万,发展学生的 数感。
前面已经多次渗透估计的 思想,本节是对估计意识 的一个发展,让学生探索 如何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 估计,同时体会估计的必 要性。
•估计数据有多种方法,关 键是能根据不同的情况确 定不同的方法
•把整体分成均匀的几部分, 由部分估计整体是一种常 用的方法
•“估计”教学难有“确定” 的答案和“唯一”的方法, 要多给学生留一点“时空”
四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材 分析与教学案例
一、本册教材的整体介绍 (一)教材的主要内容
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第三单元 乘法 第五单元 除法 第七单元 生活中的负数
空间与图形
第二单元 线与角 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换 第六单元 方向与位置
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 统计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简单的统计活动
1、对已学过的计数单位直观 模型进行结构化处理,引入 万,更直观体现各个计数单 位之间的进率。
再用万为单位去数上页中的 小方块,感受大计数单位在 数大数目时的优越性,引入 十万。
2、 动手操作,感受万到十万, 满十进一
3、说一说,从不同角度感受 十万,丰富对十万的感受, 发展数感
2.进一步认识百万、千万、亿,理解“满十进一”的计 数原则
本单元注意点
怎样把握好这一单元的重点?
基础:读——写——改
读:A——个、十、百、千、万、十万……

B——按级
能力:数感(会描述)
案例片断与研讨——认识更大的数
案例片断
用生活实例体会十进制 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10000粒大米,并让学 生说说是怎么得到的。 生分别举出了五种方法。 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做法并把学生的10个10000粒大 米逐次倒在一起,问“一共有多少粒大米?” 生:10万粒。 师:10万里面有多少个1万? 生:10个。
二、各单元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已学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下册
100以内数的 认、读、写
二年级下册
万以内数的 认、读、写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亿以内数的认识 亿以内数的读写 大数的比较与改 写 近似数的认识
后续学习的相关 内容
四年级下册
求积、商的近
似值
1.结合“数”的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形 成数感,借助直观模型感受位值制
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 的广泛存在。
通过实例,让学生体 会生活中经常遇到和使 用的近似数。
教师可对四舍五入法 进行简要的介绍,要求 学生掌握“四舍五入” 求近似值的方法:四舍 五入到哪位,要看它后 面那位,对其进行四舍 五入。
这部分内容只作 了解即可,旨在 渗透数学文化和 人类在计数方面 的发展历史:从 具体的实物计数 到符号到现在我 们使用的阿拉伯 数字,有助于提 高学生的数学兴 趣
4.大数的比较和改写
帮助学生由“万以内 数”的比较自己总结 “万以上数”的比较方 法:位数多的比较大, 位数相同从高位开始比 较。
体会改写的必要性: 纪录起来比较方便,有 利于比较。
收集一些数据改写实 例,在比较、讨论中体 会数据改写的必要 性, 学习改写的基本方法。
5.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近似数的作用,能根据实际问题 的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第三单元 乘法
已学相关内容
二年级上册 认识乘法、表 内乘法
三年级上册 一位数乘两、 三位数的乘
法 三年级下册
两位数乘两位 数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 法
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 计
计算器的认识与运用 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四年级上册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四年级下册
小数乘法
1.两位数乘三位数(不进位) 1、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
充分利用模型理解计 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体 会十进制计数特点
在观察中了解数位之 间的倍数关系,认识数 位、计数单位和数级
数位表:进一步加强 学生对位置制的理解, 了解数级,为下面大数 读写打基础
3.大
结合数位表读写,帮 助学生归纳读数的方法, 可组织必要的讨论,不 要求用统一的语言概括 中间有0(只读一个0) 或末尾有0的大数的读 写,教师可给与必要的 指导。
乘法算式
2、尝试估计乘积范围,发 展学生的估计意识。
3、讨论多种不同的算法:
⑴拆数 ⑵连乘:三上已有 的知识基础 ⑶列表:有助 于理解位置制,其中道理与 后来的多项式相乘是一个道 理,这种计算方法不作统一 要求,旨在展现多种算法
⑷讨论竖式计算方法,使其 明白其中的算理:竖式的方 法要求全体掌握。
2.大数的估计
师:10个这么多(10万)是多少? 生:100万。 师:想象100万粒米有多少。谁能接着往下说? 生:10个100万是1000万,10个1000万是1亿。 师:你们知道1亿粒米有多少吗?(教师拿出一个米袋 子)1亿粒米有这样的40袋,很多吧!(拿出装1万粒米的杯 子)与1亿粒比一比,“亿”与“万”的差距真大。 师:还有谁能接着往下说? 生:10个1亿是10亿,10个10亿是100亿,10个100亿 是1000亿,10个1000亿是……
1.两位数乘三位数(不进位)
乘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计算: 在一位数乘多位数时已有类似 的经验,学生可迁移过来。教 师适当引导,不必当新课来教
3.结合具体活动,了解计算器的使用,能利用 计算器探索规律
了解计算器在日常生 活中使用的普遍性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使用中了解和掌握 计算器功能键(特别 是M+存储和MR记忆) 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