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综合实践基地课程开发指引共38页文档
综合实践基地课程方案
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为了更好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校决定建立综合实践基地,制定以下课程方案。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1. 课程设置(1)科学探究类: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
(2)技术制作类:木工、金工、电子制作、机器人编程等。
(3)社会实践类:社区服务、环保活动、志愿者活动等。
(4)文化艺术类: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
(5)生存技能类:野外生存、急救技能、消防安全等。
2. 课程实施(1)科学探究类: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技术制作类: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社会实践类: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志愿者活动等,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文化艺术类:通过兴趣小组、艺术讲座、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5)生存技能类:开展野外生存、急救技能、消防安全等培训,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四、课程评价1. 评价方式(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2)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评价。
(3)家长评价:家长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评价。
(4)综合评价:将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进行综合,形成最终评价结果。
2. 评价内容(1)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2)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动手操作、创新能力等。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素质教育,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一)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开设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坚持素质教育方向,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包括:亲近并探究自然,增进对自然的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参与社区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认识与体验,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发展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积极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学习并开展力所能及的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培养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体验并初步学会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技术设计与制作、社会参与与服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多种实践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中小学应根据地方实际和学校差异,结合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进一步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一)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普通高中阶段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课程建设为抓手,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服务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1.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科学探究:开展科学实验、科技制作、科技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3. 文艺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文艺演出、书法、绘画、摄影、音乐、舞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4. 体育活动:开展体育竞赛、健身活动、运动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5. 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种植、养殖、家务劳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观念。
6.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咨询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四、课程实施1. 教学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采取班级教学、小组合作、项目学习、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
2. 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成果等方面。
4.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活动场所。
五、课程保障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素养、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开展区域教研活动
组织区域内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的教研活动,促进学校之 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课程实施
水平。
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
积极与社区、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为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的实施提供社会支持和资源保障。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课程建设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实施,形成多 元化的课程建设模式。
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原则
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 方面,通过观察、记录、分析等
方式进行评价。
结果性评价
关注学生实践活动的成果,如作品 、报告、演示等,通过评价成果的 质量、创新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 评价。
相结合原则
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表现, 既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又重视学 生的实践成果。
02
课程实施建议与要求
课时安排及教学组织形式
课时安排
建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 周安排2-3课时,确保学生有足够 的时间进行实践活动。
教学组织形式
采用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等多 样化教学组织形式,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主动探究。
教师角色定位及专业素养提升途径
教师角色定位
教师应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 评价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 持。
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方式探索
01
02
03
04
教师评价
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之一,通 过观察、指导、批改等方式对 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
学生自评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进 行反思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
我认知和自我发展能力。
综合实践教育基地文件
文件编号:[基地名称]教字〔2023〕001号发文单位:[基地名称]发文日期:2023年2月1日接收单位:[基地名称]全体教职工、学生及家长主题: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一、指导思想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相关法律法规,现就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发出如下通知。
二、基地建设目标1. 建设成为集教育性、实践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综合实践教育基地。
2. 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
5. 促进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发挥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
三、基地建设与管理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1. 成立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基地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工作。
2. 设立基地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运行和协调工作。
(二)完善设施设备1. 加大投入,完善基地的硬件设施,确保基地具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的条件。
2. 配置必要的实验器材、教学设备、安全防护设施等。
(三)优化课程体系1. 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涵盖科学探究、技术制作、艺术创作、社会服务、体育竞技等多个领域。
2. 开发特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3. 定期更新课程内容,紧跟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 组织教师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
2. 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工程师、社会人士等担任兼职教师,丰富师资队伍结构。
3. 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五)强化安全管理1.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责任。
2.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3.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拓宽合作渠道1. 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社区等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基地本土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基地本土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作者:姜飞来源:《新课程·中学》2018年第05期摘要:加快实现学生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建设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课程是时代的要求,基地开发本土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为重要,以衢州基地“生态创艺”课程为例简要讲述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路径。
关键词:课程开发;生态创艺;STEAM教育;综合素质为了加快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2017年教育部下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基地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变得尤为重要,目前,综合实践活动中“生态创艺”课程在组织和实施中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何开发生态创艺课程?开发什么样的课程?如何实施?值得我们实践人共同探讨。
一、确定选题是课程开发的基础1.依托顶层设计,结合基地理念基地本土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主要是依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文件精神作为理论基础。
衢州基地“生态创艺”课程的开发还结合了《衢州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指南》,根据基地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课程的选题、开发的途径、开发的实施、课程的提升四个方面展开研究。
本着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课程内容选择开发了八大生态艺术项目,课程之间相对独立且又不可分割,体现课程之间的跨界融合。
2.结合生活实际,坚持STEAM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联系生活画面,再现真实的生活世界。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激情,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形成良好的内驱力。
教师融合STEAM教育理念,注重学习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注重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实现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方面跨界融合。
在充满木板、锉刀、画笔、剪刀、胶水等各种奇异教育科技产品的工作坊,让孩子们像“创客”一样投入到学习之中,从“做”中“学”,拥有自己的作品,同时也拥有创造作品的学习过程。
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课程计划,大力推进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化、常态化,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试行)》、《浙江省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试行)》及《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温教中〔2019〕33号)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建设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及良好个性品质为目标,以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充足、学段衔接的课程体系和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具有专业素养的课程教师队伍为重点,规范课程实施与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项要求的全面落实。
二、实施意义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密切教育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改善学校教育的课程结构;有利于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扩展德育的空间和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学校开展特色办学,深化课程文化的内涵。
三、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课时安排根据浙教基〔2019〕12019神调整后的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规定:3—6年级每周3课时,7—8年级每周2课时,9年级每周1课时。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13篇)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13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
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1一、实验研究目标三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围绕“美化校园”主题,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校园绿化。
使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理解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整体关系,培养对自然的关怀和对社会和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主动发现问题,独立于周围生活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学以致用,培养合作、分享、主动等良好的人格品质。
二、实验研究内容(一)课程的特点1、通过“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情感、能力、认知上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校内外设置绿化实践基地,鼓励学生从事各种调查活动,实现校内外紧密融合,强调语文、数学、自然、艺术、劳动的渗透与融合。
运用调查、研究、观察、积累等多种方法和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调研报告、实际种植、规划设计等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体验和直接体验,培养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开展有计划、有效果的实践活动。
3、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感受生活,在各种主题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本学期“校园绿化”的综合实践分为三个方面:1、专题研究:本学期开展了两次专题研究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和调查实践,在老师的帮助下确定了自己感兴趣的校园绿化研究课题。
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资料进行文献研究,去花圃进行实地考察和行动研究,小组合作。
2、操作实践:春天来了,调查适合野外种植的花木,买花种在学校、户外、花坛,定期养护。
2、学生们相互配合,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为绿地设计花园,选择一两套较好的花园设计图纸,根据图纸现场种植花园。
综合实践课内指导课
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本节课将对综合实践课内指导进行详细讲解,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和内容。
2. 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内指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提高教师组织、实施和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概述(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课程内容涵盖科技、艺术、体育、劳动、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③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科技创新活动;②文化艺术活动;③体育活动;④社会实践活动;⑤劳动教育。
2. 综合实践活动课内指导方法(1)明确课程目标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前,教师应明确课程目标,确保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目标。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可以通过游戏、竞赛、实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但不要过分干涉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
(4)注重实践操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实践操作,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验研究》课题总结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验研究》课题总结报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验研究》课题总结报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验研究》美术科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酒都高中林正雄一、课题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需要全方位高素质人才,所以国家提出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故近几年来在高中开设美术课程,但是在高考的影响下,社会、家长、学校领导和学生都不重视美术课,而且我校的学生大多源于农村,美术基础相当低,加上课业负担较重,美术教育在高中阶段,就是一个薄弱环节。
在这种复杂因素的环境中,如何高中美术教学中,让学生个性发展、审美能力、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和良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那么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易于操作的且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方法,就值得我们探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与人文形相统一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要将传授艺术知识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有机结合是非常正确的教学思想。
但是,多年来美术教育一致延续着以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个性发展、审美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不能得到良性发展。
所以,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美术素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为了改变美术教育的单一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所以说,本课题对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教育哲学教育哲学从根本上说是研究教育领域中的“价值”问题的一门学科。
因此教育哲学的有关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性原则和重要依据。
2、现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新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环境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
儿童在不断与环境的接触中建构知识和行为策略。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能动的建构过程。
在这个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受个人兴趣、需要以及外部环境的推动表现为主动性和选择性;另一方面受本人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和情感品质等制约,在对信息的内部加工上表现为独立性和创造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
I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为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人员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背景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亏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e当今社会变迁日边严坐了-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推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倡导活动课程,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课程指导纲要.活动课程在实施中遇到许多问题.此次课惶改革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对活动课程的继承、发展与规范.当前举国上下积阪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与创新,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应对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功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一)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均以唇动为非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傲"、"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对策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对策一、前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素养的重要渠道,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推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发展出符合实际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对策。
本文将就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探讨,为相关教师和学校提供一定的参考指导。
二、课程开发1. 设立课程目标在开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需要首先明确课程的目标,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具体能力和素养。
这些目标可以包括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
需要考虑课程与学科的融合,使得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跨学科综合学习,提高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
2. 编制课程大纲在确定课程目标的基础上,需要编制课程大纲,明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
课程内容应当涵盖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包括手工制作、科学实验、社会调查等,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
教学方法则需要针对实践活动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如示范教学、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
评价方式也需要与课程目标相一致,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不仅要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评价。
3. 教材编写与选择在开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需要编写或选择适合的教材,这些教材既要符合课程大纲的要求,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的编写和选择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容易理解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片或实例,以便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
4. 建设实践场地与设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实践场地和设备支持,为此,学校需要加强对实践场地和设备的建设。
实践场地可以是学校的实验室、手工活动室、田园园地等,这些场地应当满足实践活动的需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宽敞、干净的环境。
学校需要配备一定的实践设备和工具,如实验仪器、手工工具、种植工具等,以支持学生进行各类实践活动的开展。
三、课程实施1. 教师的角色与能力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尤为重要。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话说温州(共38张PPT)课件
温州河流众多,境内较大水系有瓯江、飞云 江、鳌江等,随着地势倾斜,大多由自西向 东注入东海.
另外,温州海域主要是大陆架,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1.洞头渔场
四大渔场:
2.南麂渔场 3.北麂渔场
4.乐清湾渔场
羊栖菜、紫菜、泥蚶、文蛤、梭子蟹、青蟹、 对虾等各类特色海产品。
东海海域位于我国浙闽大陆以东,总面积 为77万平方公里。其中温州以东的东海 陆架盆地,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其具 有生油气岩系厚度大、有机质丰度较高、 储层和生储盖组合发育好、局部构造圈闭 等特点,是含油气潜力较大、前景看好的 地区,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优越地质条件。
鱼丸
温州特产
血蛤
三丝敲鱼
灯
温州鱼饼
盏
猪油糕
糕
风景名胜
位于乐清市东北。雁荡山古负盛名,是国务院 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5年 初被命名为世界地质公园。
雁荡山始开发于南北朝,素有“海上名山”之 誉,史称“东南第一山”。
雁荡有三绝:“大龙湫飞瀑,灵岩飞渡,灵峰 夜景”。
西雁,即泽雅风名胜区,位于温州市瓯海区 泽雅镇境内。
南麂岛是南麂列岛52个岛屿中最大的岛屿,是 一座旅游岛屿。
历史人文:明代万历十年(1582),为加强海上 防卫,始设南麂副总兵。清初,郑成功坚持海上 抗清,曾驻军南麂西岙。
自然资源:各类海鲜不胜地枚举,有各种类鱼, 虾蟹等,贝藻类极其丰富。
洞头是浙江省第二大渔场,共有5个海洋捕捞 基地。捕捞的海产品种类繁多,年产量可多十 多万吨。
泥螺 羊栖菜
蛤蜊
洞头是闽南文化和东瓯文化的交融地,明末清 初,福建渔民把妈祖文化带入洞头,妈祖祭典 一直延续至今。
望海楼
半屏山景区
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课程开发指南
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课程开发指南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前言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课程已成为高校和学院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方案案例分享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方案案例分享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幼儿相关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此类课程对于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在此,我想分享一个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方案的案例,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小学阶段是学长的关键时期,不仅需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重视知识教育,忽视综合素质培养的现象。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校决定开发一套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对社会、对自然的认知和关爱。
4.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课程内容1.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区、企业、农村等地,了解社会现状,体验不同职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意识。
2.环保实践活动:开展垃圾分类、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活动,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
3.科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开展科技创新、实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文艺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歌唱、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5.体育实践活动:开展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课程实施1.课程设置: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确保每周有一课时。
2.教师培训:组织专兼职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3.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与社区、企业、农村等合作,拓宽实践基地。
4.活动组织:精心策划和组织每一次活动,确保活动的安全、有序和有效。
5.评价反馈: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走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生活的角度从课程的角度从培养人生模式的角度陶行知先生教育名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过程第一阶段:开题活动第二阶段:实践活动第三阶段:交流活动第四阶段:展示活动第一阶段:开题活动开题活动可通过以下三种课型完成:主题生成课、方案设计课、方法指导课。
一、主题生成课主题生成课就是通过创设情景,激发问题,在师生互动中将问题转化成活动主题的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解决“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的问题。
课型结构:问题导入——生成主题——讨论交流——分解主题。
教学案例:《走进地震,自我救护》、《烟花爆竹引起的冷思考》。
(一)问题导入问题导入:即通过创设情境,搜集与分析材料,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问题。
发现问题的形式:1、创设情境,发散思维。
2、研讨铺垫,诱发动机(环保问题,燃油问题等)。
3、社会实践,寻找问题(寻找身边的险情)。
4、抓住契机,发现问题(梁山泊108名好汉的看法)。
5、问卷调查,收集问题。
……(二)生成主题“生成主题”即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分析与论证,形成合理的,可行的活动主题。
学生面对问题情境会很自然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提出各种观点或看法,生成不同的问题,但不难发现会有不少的问题是没有研究价值的。
1、立足学生生活与社会热点2、拓展延伸学科知识3、关注环境地域特色4、深化学校教育教学特色5、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三)分解主题“分解主题”即引导学生把班级共同生成的主题,通过列举、分类,归纳、整理、分解成多个话题,也就是小组活动主题。
1、知识体系式例如:“手机的变化”。
手机种类的研究;手机的功能的研究;手机的价格调查;手机的外观变化研究;手机的品牌对比;手机与通讯发展。
2、领域整合式例如:“走近独居老人”。
空巢现象的调查研究(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城乡独居老人的生活对比(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关于独居老人的数据收集(运用信息技术);采访社区里的独居老人(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我为老人献心意(劳动与技术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2021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2021版一、前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一直是教育教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文件。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2021年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在继承和发扬以往版本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深入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2021版的内容和要求,并围绕着该主题展开讨论。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和目标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性活动,提高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活动不仅包括体育、劳动、美育等方面,还涉及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等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在2021年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中,强调了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和深入性。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评台。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更多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对知识的应用,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课程设置上,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具体的活动组织和实施中,学校应该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挑战。
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四、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意义和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完整word版)教育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温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申报表(市直单位)
(市级部门直属单位)
申报基地项目名称
项目详细地址
项目所在区域
申报项目位于 市 县(市、区)
申报法人单位全称
单位详细地址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申பைடு நூலகம்联系人
电话、手机
每周具体开放时间
咨询服务电话
固定电话:
对照基本条件第2项曾获最高层级的认定
申报“前置条件”所属类别
符合基本条件第2项“前置条件”中的第 种类型
市级部门直属单位申报自评情况
对照市级基地营地9条基本条件,自评完全符合的共条,分别为第条;基本符合的共条,分别为第条;不符合的共条,分别为第条。
申报单位法定代表人(签章) 申报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主管部门踏勘、推荐意见
根据现场踏勘核实和申报单位提供的佐证资料,对照市级基地基本条件,初审意见如下:(是否同意推荐意见)
组织审核的业务处室负责人签名:
(市级主管部门盖章)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