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分析
中国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与规律分析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63卷第10期2008年10月Vol.63,No.10Oct.,2008中国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与规律分析陈刚强,李郇,许学强(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广州510275)摘要:城市集聚增长日益显著以及城市间连接性的增强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显著特征。
通过运用GIS 环境下的Moran's I 等技术方法,探讨了1990-2005年中国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尽管总体上城市人口的正空间集聚性不强,但局部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存在较强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T ”字型和沿主要铁路交通线的发展态势,而其演变过程体现了中国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正处在不断优化之中;三大地带城市人口空间集聚的特征反差明显,东部城市区域基本表现为一体化发展趋势,而中西部城市区域则趋向于极化发展或表现出较差的整体协调能力;进一步来看,城市人口空间集聚的不平衡性,不仅体现于区域之间也体现于区域内部的城市之间,且其作用范围进一步扩大,集聚区位有所变化。
总体来看,这一典型转型时期里,中国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演变,体现出了市场力量、经济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建设及国家空间开发政策等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局部Moran's I ;空间集聚;城市人口;不平衡;一体化;中国1引言一般来说,城市集聚对于解释一个国家在特定时点或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变化具有重要作用[1]。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城市集聚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是有效的[2]。
但过度集聚会引起效率的降低,此时扩散力变得有效,大都市区中心城市的制造业开始转移到邻近的卫星城市,并进一步向吸引范围内的腹地城市扩散。
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集聚水平往往呈现为一个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过程[3]。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态,自改革开放以来已出现明显变化,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发展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城市间相互作用增强,城市空间集聚增长显著[4,5]。
中国人口结构分析
中国人口结构分析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人口结构的演变以及未来发展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人口结构的演变中国的人口结构在过去几十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上世纪中叶以前,中国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农业占据了经济的大部分。
这导致了人口的大量增长,并且人口密度在农村地区较高。
但随着城市工业化的推进,大量的人口开始从农村流动到城市,导致了人口结构的变化。
城市人口逐渐增加,农村人口逐渐减少。
二、人口结构的现状目前,中国的人口结构呈现出以下特点:1.城市化程度提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60.6%,城市化水平超过了50%,城市人口超过8亿。
2.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根据2024年末的数据,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8.1%,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1.9%。
老年人口的增加对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3.性别比例失衡: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
根据2024年末的数据,我国男性人口约为7.81亿人,女性人口约为7.62亿人,男女比例为103:100。
这种失衡的性别比例可能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一定影响。
三、人口结构的影响中国的人口结构对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1.经济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另外,老年人口的增加也对经济产生了影响,需要提供更多的养老服务和医疗资源。
2.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和性别比例失衡等问题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养老问题的加重,养老金和医疗资源的压力加大。
性别比例失衡可能会导致婚姻市场紧张,性别差异问题的加剧。
人口老龄化调研报告
人口老龄化调研报告
《人口老龄化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和应对这一挑战,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展开了一系列调研工作,以便更好地了解老年人口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在本次调研报告中,我们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分析。
首先,我们对各地老年人口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老年人口数量增加的趋势十分明显。
同时,我们还调查了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和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于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的需求。
通过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我们发现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但是现有的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服务水平不够高、覆盖面不够广等。
因此,我们在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和建议,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老年人口的关爱力度,提高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的水平和覆盖面。
同时,我们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老龄化问题的解决中来,共同为老年人口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总的来说,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需要政
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研报告,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解决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口老龄化问题论文
人口老龄化问题论文进入二十一世纪,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
基于我国实行了三十年多的计划生育的国情,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人口老龄化问题论文篇1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摘要:老龄化作为21世纪人口的主要特征,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所以我们要通过对老龄化的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关键词:中国老龄化对策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率下降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21世纪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中国已经进入世界人口老年型国家的行列。
虽然老龄化是21世纪的全球性问题,但中国尤为严重。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老龄化现状的分析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1、老年人口基数大。
我国已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数的1/5、亚洲老年人口的1/2。
2000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为881万,相当于印度的2倍,美国的2.5倍左右,比西欧各国老龄人口的总和还多。
预计到2020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到2.65亿,约占总人口的16%。
2、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规模大。
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人口再生产属于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年龄结构非常年轻,结构变动趋势不明显。
新中国成立后在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卫生、医疗条件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从50年代到60年代中前期,生育率不降反升,死亡率迅猛下降,使中国人口增长率迅速上升,年龄结构趋向年轻。
从70 年代开始,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生育率开始下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趋势发生了转向,从趋向年轻变为趋向年老。
之后,随着生育率的进一步降低,老龄化进程也进一步加快。
3、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的人口分布不平衡,老龄化程度差异也较大。
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而在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低于东部。
最新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
加大养老产业投入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 推动养老服务的多元化和专业 化发展。
提高劳动力素质
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 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以适应 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 变化。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改革和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 保障制度,确保老年人的基本
生活和发展权益。
07
结论
政策影响评估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关注政 策因素对老龄化趋势的影 响,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 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本研究主要基于现有数据进行分 析和预测,然而数据的时效性可 能影响到预测的准确性。
影响因素的复杂性
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受多种因素 影响,本研究可能未能涵盖所有 影响因素。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多维度研究
未来研究可以从经济、社 会、环境等多个维度深入 探究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
国际比较研究
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老龄 化趋势的比较研究,有助 于更全面地理解中国老龄 化发展的特点和挑战。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
经济增长
经济持续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同时也延长了人均预期寿命,使得老年人 口数量增加。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村青年涌入城市,一方面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另一方面也导致农村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加剧了农村老龄化问题。
医疗卫生与科技进步
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进步,许多疾病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了老年人口的死亡率,进 一步延长了老年人口的寿命。
02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历史与现状
历史发展趋势
01
02
03
பைடு நூலகம்
起始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 实行计划生育,出生率逐 渐下降,人口老龄化初现 端倪。
中 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和未来的趋势分析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和未来的趋势分析关键信息项:1、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数据及特征老年人口数量及占比不同地区老龄化程度差异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分布2、影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因素生育率下降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迁移流动3、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养老保障压力医疗资源需求劳动力市场变化4、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未来趋势预测老年人口规模和占比的增长趋势老龄化速度的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5、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发展老年医疗保健服务鼓励老年人力资源开发11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111 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近年来,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已经达到了庞大的数字,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攀升。
112 地区老龄化程度不均衡不同地区的老龄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由于人口迁移和生育率下降等因素,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年轻劳动力外流,老龄化问题也日益凸显。
113 老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在老年人口中,低龄老人、中龄老人和高龄老人的比例也在发生变化。
高龄老人数量的增加对医疗护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影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因素121 生育率下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生育率逐渐下降,导致新生人口减少,老年人口比例相对上升。
122 人均寿命延长医疗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使得人均寿命不断延长,从而增加了老年人口的数量。
123 人口迁移流动大量年轻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导致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同时也给城市的养老服务带来了压力。
13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131 养老保障压力增大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保障基金的收支平衡面临挑战,养老待遇的可持续性成为关注焦点。
132 医疗资源需求增加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更为频繁和多样化,包括慢性病治疗、康复护理等,这对医疗资源的配置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是个全球性问题,我国在2000年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7%,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老龄型社会。
到201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4.3%,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
然而,现阶段,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期,仍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口老龄化体现出其独有的特征:未富先老、规模更大,速度更快,赡养负担更重,二元结构明显。
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危机特有的巨大挑战。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的日益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它对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们所指的人口老龄化,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增加的过程。
这是一种人口增长趋势,是老年人口相对增长的过程,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它是各个国家都需要面对的一种普遍现象。
一般地,人口老龄化最先产生于发达国家,它是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和科学技术进步等的必然结果。
表现在老年人口数量上,则是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相对加大;表现在人口结构上,则是结构呈老龄化状态。
当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40%时,认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年轻型社会;当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与40%之间时,认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成年型社会。
从表中可以看出,老年型社会的年龄中位数要高于30岁,老少比也大于30%,此时六十五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要高于7%。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人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其人口预测和发展趋势分析具有极大的意义。
本文将从人口数量、结构和城乡分布等方面进行预测和分析。
一、人口数量的预测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中国的人口数量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飞速增长,到了20世纪90年代达到峰值,然后逐渐趋于平稳。
根据现有的数据和趋势,可以预测中国的人口数量在未来几十年内将逐渐减少。
按照目前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人口数量将从14亿下降到12亿左右。
而如果采取进一步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数量可能会进一步减少到10亿左右。
人口结构是指人口按照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的分布情况。
当前,中国的人口结构呈现出老龄化和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发展,老年人口比例将进一步提高,而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将逐渐减少。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未来几十年,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剧。
根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三成左右,这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产生巨大压力。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会得到缓解,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政策措施来解决。
三、城乡人口分布的预测目前,中国的人口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
大多数人口聚集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一些大城市,而农村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人口将进一步增加,而农村人口则会逐渐减少。
结论通过对中国人口的预测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人口将逐渐减少、老龄化加剧、城镇化水平提高。
这对中国的经济、社会、教育、养老等方面都带来了挑战。
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应对这些问题,如推进老龄化社会的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村发展、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等。
只有通过有效的措施,才能在人口问题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代中国的城市化及其影响分析
当代中国的城市化及其影响分析一、城市化概述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城市化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现象。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这是城市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基础。
中国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全国城市化率极低到改革开放后初步出现城市化浪潮,再到近年来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
目前,中国城市化率已超过60%,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70%以上。
二、城市化背景1、城市化的原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口城市化趋势明显。
城市化的推广对于中国经济的发作和社会管理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2、城市化的现状据统计,到2021年底,中国城市人口将会达到8.6多亿,城镇化率将超过60%。
因此,中国城市化进程将持续快速推进,未来也将面临挑战。
三、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1、市场萎缩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涌入,导致了农村市场萎缩。
此时,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计,同时也让农村面临着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
2、城市贫困化虽然城市化为许多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但是城市化也给城市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城市化后期,城市贫困化、城市环境污染等问题都逐渐暴露出来,城市生活成本逐年提高,过着高压一族的人们的财政能力也出现问题。
3、城市化影响社会生态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公众健康。
城市的化与发展,改善生态与环境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四、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1、人口老龄化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持续发展,城市人口数量也不断增长,同时也导致了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
这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2、管理困难目前,城市化进程推进过快,城市化管理滞后,给城市带来了气、水、电等利用压力,城市交通也出现了拥堵的局面。
城市管理和城市环境的改善都需要在城市化进程中序化、合理和创新。
3、人口流动影响城市化追求着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导致城市对周边区域产生外溢效应。
一方面,城市化也会带来了重要的人口流动,产生重要的经济效益。
spss论文分析报告带数据我国人口老龄化
SPSS论文分析报告——我国人口老龄化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政府社会保障政策以及家庭关系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和各界人士亟需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本文利用SPSS软件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报告希望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为我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参考和指导。
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度人口统计数据,包括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和比例。
我们以2019年为例进行数据分析,共收集了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数据。
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进行分析前,我们对数据进行了清洗和处理:删除了缺失值或异常值,并进行了数据标准化。
结果分析人口老龄化比例根据数据统计,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比例逐年上升。
在2019年的数据中,老年人口(60岁以上)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0.5%。
下面是大致的人口老龄化比例分布情况:省份人口老龄化比例北京25.4%上海24.8%天津22.5%重庆19.3%广东17.6%……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城市地区的老年人口比例普遍较高,而农村地区相对较低。
这符合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趋势。
就业情况与人口老龄化本文还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就业情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统计结果显示,老年人口的就业率逐年上升。
2019年,老年人口的就业率为50.8%。
进一步分析表明,老年人就业率高的主要省份有广东、江苏和浙江等地,其就业率分别为53%、52.2%和51.5%。
这些省份经济发展相对较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社会保障政策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政策。
本文对这些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保障政策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缓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享受社会保障政策的老年人中,生活质量有所改善,老年人的长期抚养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口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问题更是牵动着国家的发展和未来走向。
在人口问题上,中国不仅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的问题,还需要对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一、中国人口的现状与问题中国的人口总量已经超过了14亿,占据了全球人口的近1/5。
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这给养老和医疗保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生育率持续下降,特别是在城市地区,生育意愿普遍较低,甚至有部分地区出现了生育率低于替代水平的情况。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对未来人口发展趋势进行准确的预测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政策,推动人口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二、未来中国人口的预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和专家的分析,未来中国人口将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的变化:1. 人口总量将稳定增长。
由于当前的生育率下降,未来中国的人口总量将会逐渐趋于稳定。
预计在2030年左右,中国的人口总量将会达到峰值,接着开始缓慢下降。
2. 人口老龄化程度将明显加剧。
随着人口的增长趋于稳定,老年人口比例将会持续增加。
预计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会超过3亿人,老龄化问题将成为严重的社会挑战。
3. 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的持续流入城市,城市人口将会持续增加。
预计到2030年,中国城市人口比例将会达到70%以上。
三、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的分析未来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经济发展、社会政策、城乡发展差异等。
对于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 人口老龄化将成为重大挑战。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养老和医疗保障将成为社会的重要问题。
如何建立健全的养老体系和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将成为当前和未来的重要任务。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构成逐步由以青年为主向以中年为主转变。
80后正步入而立之年,90后独生子女较多。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2.65亿人,比重占全国人口的19%,我国社会人口老年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我国老龄化的发展态势有如下特征:(一)人口老龄化呈快速增长趋势在中国人口数量发展历程中,总共出现过三次婴儿潮,分别是建国后不久大力鼓励生育的战后婴儿潮,这时期人口出生率接近300%;再是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后的补偿性生育,这波生育高峰一直持续10年,为国家贡献了2.6亿人,可见不久后这批人将加入老年人大军;第三波婴儿潮是1980年后,这次被专家称为回声潮,受计划生育的影响,这次婴儿潮产生的人口数量较之前的少很多,但也有1亿多人。
由此可见,当婴儿潮时期的出生人口步入老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将快速增长。
(二)农村老人数量多于城市农村的老龄化问题已经日益凸显,相较于城市的老年人,农村老年人口占据更大的比重。
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农村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高达2.65亿,占全国老年人口的74.5%。
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农村地区的老龄化问题比城市更为严重。
老龄化问题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这主要与农村的人口结构、经济条件、医疗保障等因素有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农村前往城市发展,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同时,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弱,医疗保障体系也不够完善,这使得老年人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
因此,解决农村地区的老龄化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养老事业的投入,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
家庭也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和照顾,共同应对老龄化问题。
(三)城乡空槽老人大量涌现(三)城乡空槽老人大量涌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量农村青年选择进城务工,这导致了城市和农村地区都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对策
转周期,减少农民参与厕所革命的负担。
政府应当拓宽金融支持渠道,积极与各地政策性银行合作,争取政策性贷款。
在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资本的作用,给予参与企业一些资金和政策的支持。
通过将区域项目打包,对厕所改造项目进行捆绑来吸引更多社会企业进入,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
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厕所改造资金的监督管理,定期公布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
(四)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加强“厕所革命”,必须建立专项领导小组,专项领导小组成立后,应充分发挥其特殊作用,带头协调各有关部门的政策、资金、措施。
在土地、电力、水、资金等方面,可在专项组内直接审批,提高工作效率。
明确好各部门的工作,明确各主体在厕所改造中的责任。
在建设之前发布统一的程序流程和验收标准,对建设施工队伍进行严格筛选,设立地方监督小组进行建设中和建设后的质量监督和验收,也可以请第三方进行验收和评测。
在厕所革命项目中,后期的持续管理和维护才是重中之重。
各级政府要定期对已经建设完成的无害化厕所进行抽查考核。
引入市场化机制,鼓励社会企业进行维护、清运和粪便资源利用等后续工作,形成一体化工作流程。
六、结语农村“厕所革命”政策的实施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
“厕所革命”不仅改造了农村卫生硬件设施,也从各个方面增进了农村居民卫生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厕所革命”推进中的步骤和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推进“厕所革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1]李婕,王玉斌,程鹏飞.如何加速中国农村“厕所革命”———基于典型国家的经验与启示[J].世界农业,2020(10).[2]刘宝林.治理学视域下的乡村“厕所革命”[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2).[3]石炼,秦嘉琦,程小文,王真臻,许萍.中部地区某县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规划实践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9.55(06).[4]张玉,吕明环,徐明杰,李傲,施云鹏,李亚惠,范彬.三格化粪池厕所的功能定位及在农村改厕中的应用误区[J/OL].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0.12.07.[5]陈俊,李志春,高绪芳,杜慧兰,余林,任洪元,朱玉秀.农村改厕影响因素及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3(02).[6]范彬,王洪良,朱仕坤,张玉.我国乡村“厕所革命”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给水排水,2018.34(22).[7]曾有文.北方农村地区厕所革命模式研究———以华北某市厕所革命规划研究为例[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8(06).[8]沈峥,刘洪波,张亚雷.中国“厕所革命”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2018.10(02).[9]霍雅芬.农村“厕所革命”政策实施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9.[10]陶勇.从“农村改厕”走向“厕所革命”的发展历程[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9(04).[11]张姣妹,徐聪聪.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厕所革命”的发展对策———以河南省洛阳市农村地区为例[J].台湾农业探索,2019(03).一、引言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我国的养老事业也进入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阶段。
成都市人口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成都市人口时空分布特征分析【摘要】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城市之一,人口数量一直保持着增长趋势。
本文通过分析成都市人口数量变化、空间分布特征、时空分布变化及影响因素,揭示了成都市人口时空分布的特征。
研究发现,成都市人口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相对稀疏,城市周边人口分布较为分散。
影响成都市人口时空分布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政策调控、地理环境等。
未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成都市人口时空分布特征可能会发生改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预测。
本文通过分析成都市人口时空分布特征,为城市规划和人口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成都市、人口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变化、因素分析、影响、趋势预测、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城市,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人口结构和空间分布也在不断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成都市人口的时空分布特征日益突出,对城市发展和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成都市人口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城市人口的增长规律和空间分布特点,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对成都市人口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成都市人口数量变化、空间分布特征、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以及影响成都市人口时空分布的因素等问题。
通过对成都市人口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可以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人口与城市空间的优化匹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成都市人口时空分布特征的深入分析,探讨成都市人口数量变化及空间分布的规律性,并揭示影响成都市人口时空分布的因素。
通过研究成都市人口时空分布特征的变化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成都市人口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为城市规划和人口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分析成都市人口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更好地调控人口的分布,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发展水平。
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对策分析
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对策分析
南京市是中国江苏省的省会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文化、商贸和旅游中心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城市之一。
根据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南京市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17.1%,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139.6万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南京市老龄化问题将日益突出,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以下是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对策的分析:
现状:
1. 高龄化程度较为明显。
南京市的老年人口比重较高,60岁以上人口超过老龄支配比达到了1:3。
2. 老年人生活质量不高。
据南京市民调中心的调查显示,南京市老年人口中有40%以上的人属于生活困难老人。
3. 家庭养老压力增大。
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养老压力也在逐渐增大,而且很多老年人的子女不在身边,不能提供有效的帮助。
对策:
1. 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南京市需要推出更加完善、细致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让老年人能够在生活上得到必要的保障,同时也能减轻家庭养老压力。
2.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南京市应该积极推进老年人护理、健康咨询、文化活动等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他们能够愉快地度过晚年。
3. 增加老年人工作机会。
南京市需要推出更多面向老年人的兼职、志愿服务、技能培训等工作机会,让老年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
的才能和智慧,同时还能增加老年人的收入和自我价值。
综上所述,南京市需要从多个方面对老龄化问题进行有效的预
防和治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要减轻家庭的养老压力,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分析研究
人口老龄化的定义和标准
定义:人口老龄 化是指人口结构 中老年人口比例 不断增加的现象
标准:国际上通 常将60岁及以上 人口占总人口比 例超过10%视为 进入老龄化社会
中国现状:根据 最新数据,中国 60岁及以上人口 占总人口比例已 超过10%,进入 老龄化社会
区域差异:不同 地区老龄化程度 存在差异,需要 进一步分析研究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和趋势
老龄化程度:中国已成为全球 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老龄化趋势:未来几十年内, 中国老龄化程度将继续加深
地区差异:不同地区老龄化程 度存在明显差异
城乡差异:城市老龄化程度高 于农村,但农村老龄化速度更 快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劳动力市 场:劳动 力供给减 少,劳动 力成本上 升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出生率下降:计划 生育政策的实施, 导致出生率下降
死亡率下降:医疗 水平的提高,导致 死亡率下降
人口老龄化:出生 率下降和死亡率下 降共同导致人口老 龄化
区域差异:不同地 区的出生率和死亡 率存在差异,导致 人口老龄化水平不 同
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
社会保障制度:不同地区的社会保障制 度存在差异,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社会保障: 养老金支 出增加, 社会保障 压力增大
医疗保健: 医疗保健 需求增加, 医疗资源 紧张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 变化,家 庭养老负 担加重
社会文化: 老年人口 增加,社 会文化需 求多样化
经济发展: 消费需求 增加,推 动养老产 业和医疗 保健
区域间老龄化水平的比较
东部地区:老龄化程度较高,老龄化速度较快 西部地区:老龄化程度较低,老龄化速度较慢 南部地区:老龄化程度较高,老龄化速度较快 北部地区:老龄化程度较低,老龄化速度较慢 城市地区:老龄化程度较高,老龄化速度较快 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较低,老龄化速度较慢
人口老龄化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人口老龄化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中国是一个经历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这也意味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不可避免地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这对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是由于长期的生育政策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导致的。
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到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18.7%。
这个比例的增加对社会经济和社会保障体系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增加,医疗和养老服务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给企业带来了压力,也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此外,老年人的消费行为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更注重生活品质和健康,对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与机遇人口老龄化带来了许多挑战,但也蕴含着一些机遇。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政府应加大对老年人养老和医疗服务的投入,并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鼓励家庭、社区和企业提供养老服务来缓解养老压力。
同时,人口老龄化也为养老、医疗、福利等行业带来了机遇,这些行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四、未来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是一个长期趋势,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老龄化人口规模的扩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将进一步延长,老年人口的规模将继续增加。
这意味着养老、医疗、福利等领域的需求将不断增加,相关产业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五、应对策略与建议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考虑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应对策略。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养老、医疗和福利等领域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老年人的福利待遇。
中国人口总量、人口结构、城乡人口数量及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中国人口总量、人口结构、城乡人口数量及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一、人口总量继续增加,增速放缓2019年末,我国总人口(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人口,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为140005万人,与2018年相比,人口净增467万人,自然增长率为3.34‰。
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比2018年减少5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比上年下降0.46个千分点;死亡人口998万人,比2018年微增5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4‰,略升0.01个千分点。
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特别是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人数减少。
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比2018年减少500多万人,其中,20-29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人数减少600多万人。
另外,生育水平略有下降,也是影响出生人口减少的因素。
但从生育孩次看,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比重明显高于一孩,2019年二孩及以上比重达59.5%,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这说明“全面两孩”政策持续发挥作用。
《2020-2026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行业市场营销战略及供需形势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死亡人口998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4‰。
二、人口结构分析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1527万人,女性人口6847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45(以女性为100)。
2019年末,全国0-15岁人口为24977万人,占总人口的17.8%;16-59岁人口为89640万人,占64.0%;60岁及以上人口为25388万人,占18.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603万人,占12.6%。
与2018年末相比,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89万人,比重下降0.28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439万人,比重上升0.2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945万人,比重上升0.64个百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分析(以北京、上海、广州三城人口老龄化数据说明)【摘要】中国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和科技都带来了长远的发展,但同时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快速老龄化。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明显的态势。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未来城镇化质量的提升以及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阻力和严峻的挑战。
而作为中国历史领邦的韩国和日本,他们跟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这两个国家也同样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化这一重大社会问题。
本文是对国内外老龄人口空间分布进行研究,侧重于宏观层面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的区域比较,针对中微观层面城市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研究进行探索,利用 GIS 工具,把 2000 年至 2010 年国家和各地方部门以及研究者自己团队收集到的最新老龄人口数据进行了建库工作,主要研究北京、上海、广州中国三座一线城市,从微观层面对我国老龄人口在城市中的空间分布特征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为下一步的老龄人口空间分布演变规律和机制等相关研究、策略制定打下了基础。
研究表明我国城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表现出与西方非常相似的特征,尤其与具有文化同源性的日本和韩国相似,通过对比将中日韩三国人口老龄化国家政策差异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城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GIS ;人口老龄化1.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我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面临着老龄人口的高速增长与日益加剧的社会负担,人口老龄化将会对我国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最为严峻的挑战【1】。
而我国产生老龄化的原因主要有有三个:1. 育儿费用提高、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加大,造成生育率不断下降,出现众多丁克族;2. 医疗技术进步,公共卫生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3. 计划生育等政府限制生育的政策。
在未来三十年间,我国 65 岁以上的人口将会由人口总数的 7%上升至 25%。
相比于亚洲国家,我国老龄人口的增长速度将高于日本,并远远超出西欧国家的增长速度【2】。
在社会政策滞后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老龄化问题在现代化尚未完全实现之前就提前出现,使得政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为老龄人口建立成熟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
尤其是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对老龄化过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人口出生率大幅降低,老龄人口越来越多,使得我国“限制人口增长的目标”与“保持平衡的人口年龄结构的目标”之间产生了重大矛盾【3】。
上述因素的交织,使得我国必将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政策制定者需要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采取长远的、前瞻性的战略措施积极应对。
2000 年至 2010 年,全国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较为平稳,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局部地区增长较快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显著特征。
增长速度第一的四川省,人口老龄化水平从2003年的 8.68%上升到 2009 年的 12.20%,年均增长速度 0.5%;重庆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从 2003年的 9.22%上升到 2009 年的 11.58%,年均增长速度0.34%;湖北省人口老龄化水平从2003年的 7.89%上升到 2009 年的 10.17%,年均增长速度 0.33%;而上海、北京、浙江、广州等省市,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已有所减缓(见图 1~图 5)。
由此看来,我国中西部地区老龄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上海、北京等城市,并有加速发展的趋势。
... ...2.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研究国外学者运用 RS、GIS 技术主要探讨了老龄人口的区域空间分布差异、城市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
全球层面,McCracken 和 Phillips (2005)运用地理学、医学和老年人学的理论构建了描述人口老龄化的历史-地理进程模型。
区域层面,Serow 和 Cowart (1998)研究了亚洲加勒比海地区国家的老龄人口空间分布。
地方层面,Heleniak(2003)、Moore & Pacey (2004)、Rogers, C.C.(1999)、Cowgill(1978)、Anthony M(1987)分别研究了俄罗斯联邦、加拿大、美国、英国的老龄人口空间分布。
城市层面,Frey (2001)研究了美国城市对老龄人口的吸引力,Smith (1998)研究了加拿大城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模式和发展趋势,Sekhar 等(2010)运用 Hot Spot Analysis(热点分析)方法,通过统计老龄人口密度对阿德莱德的人口空间分布展开了研究。
研究表明国外老龄人口分布在都会区的核心区及偏远的乡村聚落中,并且城市郊区的老龄化是显著的趋势特征。
日本地理学界关于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的研究较为深入。
1970 年代,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日本学者对老龄化的区域差异展开了比较研究。
研究表明,在城市经济的高速增长期,日本西部县域的农村地区伴随着年轻人迁出呈现出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态势。
80 年代后,大都市的老龄化问题开始引起关注,石水照熊(1981)研究得出,尽管城市地区的老龄化率较低,但全国 35%的老龄人口都集中在日本三大都市圈。
90 年代,日本的城市中心和郊区的老龄化率不断增加,研究视角转向了城市内部的老龄化空间扩张问题。
中林一树和矢野桂司运用方格法对 1970~1985 年东京大都市圈的老龄化程度进行了分析,发现城市中心和周边农村是城市老龄化的两个极。
此外,高山正树(1996)也通过对大阪都市圈的老龄人口现状分析预测了郊区的老龄化是日本必然的发展趋势。
国内学者主要在宏观尺度上研究了城市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变机制、迁移规律。
马飞、林琳(2006)研究得出广州市的老龄人口空间分布模式为显著的圈层结构,在中心旧城区呈现扩散趋势,内缘城区呈现集聚趋势,边缘郊区介于两者之间;张晓娟、林琳(2007)从研究得出影响广州市老龄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家庭因素和城市旧城拆迁因素。
叶嘉安(1999)运用 GIS 技术以“老龄人口相对比例”指标分析得出香港十多年间老龄人口在旧城区有显著的集中趋势,香港旧城区老龄人口的过度集中已成为十分严重的问题。
周素卿与詹丽芬(1994)以因子生态分析法研究得出台北老龄人口分布在城市中心和经济发展停滞的偏远地区。
陈国川(1982)与施添福(1979)分析了台湾地区的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研究得出老龄人口主要分布于乡村地区,并有日益扩大的趋势。
3.城市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与特征3.1 北京市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与特征3.1.1 北京市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如图:.3.1.2 北京市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市域空间上,呈现圈层式空间分布特征,中心城区老龄人口比例较高,逐渐向外递减至近郊区;并以该区域为节点,逐渐向外递增,在局部空间形成新的增长极。
第一圈层为老龄化密集区,包括中心城区和主城区(除去中心城区)的大部分街区,中心城区的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4】,老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了 12.27%、12.41%、12.69%、12.24%。
四大中心城区的 36 个街区均步入老年型街区;主城区范围内的丰台区、石景山区和海淀区、朝阳区的大部分街道,老龄人口比例也超过了 7%,步入了老年型街区。
第二圈层为老龄化衰减区,集中在城市边缘区(主城的外缘和近郊区的内缘)。
丰台区西侧的少部分街区(长辛店镇、王佐镇、老庄子乡),朝阳区远离中心城区的大部分街区(平房乡、王四营乡、管庄乡等),房山区临近中心城区的大部分街区,昌平区临近中心城区的少部分街区(回龙观镇、东小口镇、北七家镇、沙河镇),顺义区临近中心城区的少部分街区(后沙峪镇、天竺镇、仁和镇、南法信镇),老龄人口比例低于 7%,还处于成年型街区阶段。
第三圈层为老龄化稳定区,集中在近郊区的外缘。
该区域老龄人口比例在 7%至 9%之间,为典型的老龄化街区。
包括昌平区、顺义区、通州区、大兴区、房山区的大部分街区。
第四圈层为老龄化增长区,分布在远郊区,并在局部区域形成高老龄化集中区。
该圈层老龄化街区分布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主要集中在北部区域,并在北京市域的外缘形成密集区。
门头沟区的绝大部分街区步入了老龄化街区,其中雁翅镇的老龄人口比例达到了13.31%,即将步入超老龄化街区;北京市北部的街区整体步入了老龄化街区,空间分布上形成了团状逐层递增的态势,尤其是在北部形成了高老龄化密集街区,包括延庆县的刘斌堡乡、四海镇、珍珠泉乡,怀柔区的喇叭沟门族乡、长哨营乡、汤河口镇、宝山寺镇、琉璃庙镇,密云县的石城镇,以上街区老龄人口比例都超过了 13%,即将步入超老年型街区。
3.2 上海市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与特征3.2.1 上海市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如图:.3.2.2 上海市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市域空间上,核心圈层式向外波动式扩张,中心城区老龄人口比例高,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向外递减;以近郊区为节点,逐渐向外递增。
上海市老龄人呈现圈层式分布特征。
第一圈层为老龄化集中区,分布在上海市中心城区,老龄人口比例高,全面步入了老龄化街区。
第二圈层为老龄化衰减区,分布在近郊区的大部分街区和城市边缘区,包括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和浦东新区的部分街区。
其中嘉定区临近中心城区的街区老龄人口比例在 7%~9%范围内,为老龄型街区,但相比中心城区的高老龄化状况有所降低。
闵行区的七宝镇、虹桥镇是典型的成年型街区,其它街区也刚步入老龄化街区。
宝山区的庙行镇、杨行镇、月浦镇是典型的成年型街区,其它街区老龄化程度较高。
浦东新区的钦洋镇还处在年轻型街区的发展阶段,金桥镇、张江镇为典型的成年型街区,三林镇、康桥镇、川沙镇、唐镇、花木镇也刚步入老龄化街区;第三圈层为老龄化增长区,分布在近郊区的外缘和远郊区,包括嘉定区的部分街区,松江区、青浦区、南汇区、金山区以及奉贤区、崇明县的大部分街区,这类远郊区的老龄人口呈现离心增长的态势,在城市外缘形成了老龄化集中区。
嘉定区外缘的华亭镇、徐行镇老龄人口比例超过了 15%,步入了超老龄型街区,娄塘镇和外岗镇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也较高,是典型的老龄化街区。
松江区的新浜镇、石湖荡镇、柳港镇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超过了 13%,为高老龄化街区。
崇明县的三星镇、庙镇、港西镇、建设镇、新河镇、竖新镇的老龄人口比例超过了 15%,为典型的超老龄化街区。
而远城区其他大部分街区的老龄人口比例也超过了11%,老龄化问题严峻。
.中心城区呈现成片成团分布特征。
上海市中心城区的老龄人口比例都超过了 10%,人口老龄化程度普遍偏高,全面步入了老龄化片区。
其中,虹口区、静安区、黄浦区、卢湾区的老龄人口比例超过了 15%,为典型的超老龄型片区。
3.3 广州市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与特征3.3.1 广州市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如图:.3.3.2 广州市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市域空间上,呈现出内缘圈层式和外缘组团式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