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指针对3-6岁儿童进行的一种健康教育,
旨在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下面是一些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相关的常见名词解释:
1. 健康教育:指在学前儿童教育中,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向儿童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提高对健康问题的认识。

2. 营养教育:指引导学前儿童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培养他们合理饮食的意识,以及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 安全教育:是指教导学前儿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例如交通安全、家庭卫生安全、游戏活动安全等,以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4. 情感教育:指引导学前儿童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促进情感稳定和健康成长。

5. 体育健身教育:是指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前儿童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通过以上名词的解释,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和目标,这有助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指导和关爱学前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

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

2、行为:是有机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下所引起的反应。

3、行为发展:是指个体在其生命周期
中形势与发展的过程,即在个体出生以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的成熟以及社会交往的
不断扩大,个体行为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1、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
健康观念资源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2、身心健康推动:就是推动人们保护和提升自身身心健康的过程,就是协同人类与环
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身心健康各自身负的责任。

3、传播:是一种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个人之间、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个人之间
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

4、共同经验域:就是所指在人际传播过程中双方对信息能共同认知、相互沟通交流、
产生共事的经验范围;在大众传播中还要再加之P67A双方传播媒介的采用及认知的共识范围,传播双方以此去约束各自的传播犯罪行为。

5、个别劝导:是指针对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通过传授健康知识,发展其健康技能,
说服其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习惯。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知识培训内容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知识培训内容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知识培训内容一、名词解释1、健康教育: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人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2、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了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3、健康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指“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及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交流、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4、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一类交流活动.5、促进健康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益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7、体重指数:即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指数,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8、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和集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9、医院健康教育广义、狭义:1、广义的医院健康教育:以健康为中心,以医疗保健机构为基础,为改善患者及其家属、医院员工、社区居民的健康相关行为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健康教育.2、狭义的医院健康教育:以病人为中心,针对到医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患者及其家属实施的健康教育.又称为临床健康教育,或患者健康教育.10、患者教育程序:是护理程序组成部分,是在系统化整体护理中实施患者健康教育的活动过程.它是遵循健康教育计划实际、实施和评价的原则实施患者教育的一种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患者教育走向科学化、系统化的一个标志.二、选择题1.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为 BA.环境保护B.社会动员C.健康教育D.疾病控制E.学校卫生2.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人类健康最重要的因素是 CA.生物学因素B.卫生服务因素C.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D.环境因素E.社会经济因素3.在制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时使计划留有余地,以便在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体现了制定计划的 EA.整体性原则B.前瞻性原则C.参与性原则D.从实际出发原则E.弹性原则4.制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规,属于健康教育干预策略中的 AA.社会策略B.环境策略C.信息传播D.技能发展E.组织方法5.一级目标人群指的是 BA.对项目有决策权的人群B.希望实施所建议的健康行为的人群C.对建议行为采纳者有重要影响的人群D.对计划成功与否有直接影响的人群E.参与项目的实施者6.高血压病患者遵从医嘱服药的强化因素是 CA.患者知晓服药能有效控制血压B.患者能方便地就医、取药C.患者感到按医嘱服药后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D.患者的经济条件足以支付较高的医药费E.患者认识到改善健康状况的重要性7.健康教育计划实施的质量控制内容中不包括 B A.对活动内容的监测B.对设备维护情况的监测C.对工作进程的监测D.对人群知信行及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E.对活动经费的监测8.下列不属于门诊教育的形式是 DA.随诊教育B.咨询C.专题讲座D.随访教育E.候诊教育9.在患者健康教育中,不属于人际传播范畴的是 B A.患者交流B.观看录象C.举办讲座D.医生指导E.护理人员讲解10.在医院健康教育中,健康教育处方最主要用于 BA.候诊教育B.随诊教育C.门诊咨询教育D.病房教育E.随访教育11.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对病人进行的健康教育称为 A A.随诊教育B.门诊教育C.随访教育D.候诊教育E.门诊咨询12.体现“医院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手段的是 D A.从单纯的生理服务转向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服务B.可以密切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C.可以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依从性D.可以改善患者行为,实现非药物治疗E.可以使医患双方配合,缩短病程,加速病房周转13.在病房教育中,与病人共同拟定行为目标的应该是 B A.护理员B.护士C.医生D.护理师E.护士长14.医院健康促进较医院健康教育更注重的方面是 DA.患者的行为B.医院员工的健康教育技能C.家属的行为D.环境支持E.社区人群的行为15.积极组织社区活动,发动群众参与,属于健康教育干预策略中的 E A.社会策略B.环境策略C.信息传播D.技能发展E.组织方法16.下列运动不属于有氧运动的 CA.步行B.慢跑C.举重D.舞蹈E.游戏三、简答题1、医院健康促进包含的内容.医院健康促进包含的内容有:1建立医院健康促进组织网络2制定健康促进政策与规划3创造有利健康的医院环境4加强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培训①对专职健康教育人员的业务培训;②对全体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5改善医院职工的健康水平6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具体目标的含义、应回答的问题、及三个类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具体目标指是为实现总体目标设计的、具体的、两化的指标,在表述中应可以回答谁、实现什么变化、在多长时间内实现这种变化、在什么范围内实现这种变化和变化程度如何五个问题.根据变化内容,可以将具体目标分为:1教育目标:其变化内容为健康教育的最直接和近期的结果,如知识的变化、信念的改变、态度的改变等2行为目标:改变内容是健康相关行为,即通过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预期在健康相关行为上发生的改变3健康目标:执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后人群健康状况的改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健康目标的选择取决于项目计划的性质、持续时间等.3、简述健康教育干预策略的内涵、并说明其在社区高血压防治健康促进项目中的运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策略是实现项目目标的方针、战略,在一定高度上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是每一项具体干预活动指导思想.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包括教育策略、政策策略和环境策略三方面.在社区高血压防治健康促进项目中,可以运用的教育策略有信息交流策略如讲座、咨询、电视公益广告、小册子、折页等、技能培训策略如讲座、演示与模拟训练、示范操作等,以及组织方法策略如社区运动政策策略包括政策、法规、规章制度、文化氛围等,例如建立30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制度,可以及早发现高血压患者,有益于做到社区高血压的三级预防保健.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在社区高血压预防和控制项目中,建立人群运动场所、制定等.4、简述“知、信、行模式”及其基本思想.知识—信念与态度—行为知识是健康信念形成、转变态度,并形成健康行为的基础;信念是产生行为的动力,行为是健康教育的目标.知、信、行三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没有必然性,要使人群在接受卫生保健知识的基础上产生信念和行为的转变仍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认真设计和执行.5、简述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传播者因素:传播者是健康传播的主体,通常是健康教育工作者,在传播过程中是信息的发出者,还是健康信息的把关人.传播者是否能发挥好把关人作用,保障信息的科学性、针对性、通俗性、适用性等,直接影响健康传播效果.此外,有威信、权威感和自身形象良好的传播者也更容易得到受传者的认可和接纳,进而其传播的信息也容易被接受和相信.信息因素:信息符合目标人群受传者需要、具有科学性,对受传者的健康有益,就容易得到受传者的接受.而信息服从传播目的,表达形式适宜,也有助于受传者理解和运用健康信息.媒介渠道因素:运用的媒介和传播渠道能够为受传者接触到,及具有可及性,是使信息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因此,选择适合于信息并为受传者所接受的媒介,是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基础.多种渠道的组合使用往往能取长补短,提高传播效果受传者:受传者作为信息的接收者,也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受传者的一般心理表现为求真、求新、求短、求近、求情厌教,从而形成接受信息时的选择性,包括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此外,受传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健康状况也是影响其对健康信息选择性的重要因素.健康传播活动发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会影响传播效果,如自然环境中的活动地点、场所距离等,社会环境中的文化习俗、社会规范等也可以促使实现良好传播效果或使传播效果削弱.6、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基于健康促进的概念和活动领域,可以将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分为倡导、赋权、协调和社会动员,其中倡导、赋权、协调是渥太华宣言明确指出健康促进三大基本策略,而社会动员则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开展致力于改善妇女、儿童健康状况的过程中提出的健康促进策略.1倡导:主要强调的是针对政策决策者运用倡导的策略,促进有利于健康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出台.2赋权:开展社区及人群的能力建设,使其具备维护健康的意识、掌握科学的知识和可行的技术,激发社区和个人的潜能,最终使社区、每个家庭和个人具备承担起各自的健康责任的能力,并能付之于行动.3协调:健康促进涉及政府、各部门、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社区、个人,使各方面力量有效发挥作用,并能互相支持、配合,需要运用协调策略,关注到各自的利益与行动,形成促进健康的强大联盟和社会支持体系,努力实现维护和增进全社会健康的共同目标.4社会动员:社会动员策略主要的对象是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社区以及个人,有效的社会动员需要以远大的目标感召人们,以各方利益得到最大满足与妥协来打动人们,促使各方积极行动,产生切实的成效.7、简述健康促进的五大领域.1制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问题涉及到很多部门,不仅要求卫生部门制定相应政策,也包括非卫生部门实行健康促进政策;2创造支持性环境:创造安全、满意、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支持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3加强社区行动:充分发动社区力量,积极有效地参与卫生保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挖掘社区资源,解决社区的健康问题;4发展个人技能:提高人们的卫生保健知识和能力;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强调个人、社会团体、卫生人员与部门、其他机构、政府等共同分担健康责任,建立有助于健康的卫生保健系统.。

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健康教育名词解释健康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宣传活动,对人们进行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培养和引导。

它旨在提高个人和社区的健康水平,促进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1. 全民健康教育:为了让公众普遍了解健康知识,提高对健康的认识和关注。

通过广播、电视、海报等多种媒介,向公众传递健康信息,促进公众健康观念的转变。

2. 个人健康教育:针对个体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向个人传授健康知识及相关技能,培养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教授正确的营养摄入和饮食习惯,学习正确的运动方法和心理调节等。

3. 校园健康教育:以学校为平台,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

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活动、健康讲座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行为和习惯,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态度。

4. 社区健康教育:通过社区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社区居民普及健康知识,提供健康咨询和服务。

通过社区健康促进活动,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健康体检、健身活动等,营造全民关注健康的氛围。

5. 专业健康教育:指针对特定人群或特定疾病进行的健康教育。

例如,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为其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疾病、改善生活质量。

6. 健康素养教育:指帮助个体培养综合性、全面性的健康素养,包括身体、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健康知识和技能。

通过提升健康素养,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预防疾病并改善生活质量。

7. 健康行为改变:强调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引导他们采取积极健康的行为。

通过正面激励和行为模式改变,帮助人们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如戒烟、减少酒精摄入、均衡饮食和加强体育锻炼。

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引导个体和社区形成积极的健康观念和行为习惯。

通过健康教育,人们可以更好地预防疾病,改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心里健康教育的名词解释

心里健康教育的名词解释

心里健康教育的名词解释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宣传和咨询等手段,帮助个体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提高自我意识和心理素质,掌握处理心理问题的技能,以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一种教育形式。

心理健康:指个体在生活中能够适应环境的压力和变化,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和行为表现,充分发挥潜能、实现个人价值的状态。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培养个体的健康认知、积极心态和良好行为习惯,使其能够预防和应对心理问题,增强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如心理疾病的认识、常见心理问题的处理方法等;心理健康技能的培养,如情绪管理、压力应对、自我调节等;心理健康评估和咨询服务的提供,帮助个体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可以是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包括幼儿、学生、成年人和老年人,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关注和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包括课堂教学、讲座和培训、咨询和辅导、宣传和广告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通过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引导个体
对自身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认知,增强自我保护和应对能力,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名词解释

心理健康教育的名词解释

心理健康教育的名词解释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系统性的方法和途径,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培养个体的心理健康能力和适应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下面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几个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1. 心理健康:指个体在心理方面的良好状态,包括积极的情绪体验、高效的应对能力、稳定的自我感觉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心理健康是人们积极应对生活压力、适应环境和充分发展个人潜能的重要基础。

2. 心理健康问题:指个体在心理方面出现的不正常的状态或困扰,包括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症等症状。

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会严重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需要及时的干预和治疗。

3. 心理健康教育:指通过教育的方式向个体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培养个体的心理健康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高个体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帮助个体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4. 心理健康素养:指个体具备了解、维护和促进自己心理健康的能力和技巧。

心理健康素养包括积极的情绪管理、适应环境的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自我认知和发展等方面的能力。

具备心理健康素养的个体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5. 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指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材料和支持的各种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包括教材、手册、宣传资料、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服务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个体获取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和素养。

6. 心理健康评估:指对个体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系统的评估和分析。

心理健康评估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面谈、观察等方式进行,旨在了解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和需要,为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7. 心理健康干预:指对个体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和治疗的过程。

心理健康干预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旨在减轻或消除个体的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旨在提升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形式。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个体可以获得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素养,并且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

健康教育学名词解释

健康教育学名词解释

健康教育学名词解释健康教育学名词解释1健康: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者虚弱,而是指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良好状态.2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会和国家一起卡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3健康管理:是指一个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4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伙伴等社会人以及进家庭单位党国公会等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5健康行为:是指人们为了增强体质,维持与促进身心健康和避免疾病而从事的各种活动. 6自我效能:个体对执行某种特殊行动以达到某个特殊的目的的自身能力的信念.7网络成瘾:是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行为成瘾的现象,他是指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产生对网络的特殊嗜好.8体适能:体适能是人类适应生活工作学习和休闲等活动应具备的各种身体能力,通常包括健康体适能和竞技体适能两个部分9身体组成:是指人体体内所含脂类,水分,蛋白质及无机盐等主要化学组成成分的比率10心血管适能:反映由心脏血液血管和肺组成的血液运输系统向肌肉运送氧气和能量物质维持机体从事运动的能力.11体重指数:每平方米身高的体重值反映身高与体重的比例关系以及体内脂肪含量的变化. 12营养:指人体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身体所需要的物质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13营养素:指营养过程中,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利用维持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物质14必需氨基酸:指一些人体内自身不能合成的或合成速度不能瞒住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取15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几种蛋白质营养价值较低的食物按一定的比例混合食用,可以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从而提高混合食物中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营养现象.16平衡膳食:膳食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应与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17失眠症:是一种持续相当长间的睡眠的质和或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常表现难以入眠,不能入睡维持睡眠困难,过早或间歇性醒来而引致睡眠不足18药品: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和用法用量要求的物质。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名词解释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指在学前儿童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给予他们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培养,以及创造健康环境和提供健康服务等多种方式,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成长。

以下是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常见名词的解释。

1. 健康意识:指学前儿童对于自身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包括了解身体各部位、学习正确的卫生习惯、理解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等。

2. 健康知识:指学前儿童了解和掌握的有关健康的信息和知识,包括日常饮食健康、运动健康、心理健康、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3. 健康行为:指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的健康习惯和行为,例如良好的饮食习惯、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定时洗手等。

4. 健康环境:指学前儿童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对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影响,包括了家庭、幼儿园、社区等方面的环境因素。

一个良好的健康环境可以提供安全、卫生、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条件。

5. 健康服务:指为学前儿童提供的各类健康服务,包括健康检查、疫苗接种、疾病预防咨询、心理健康辅导等。

这些服务旨在保护学前儿童的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并且对于早期发现和干预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6. 儿童营养:指学前儿童日常饮食摄入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

正确的儿童营养可以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7. 心理健康:指学前儿童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功能处于正常和良好状态,能够适应生活环境和面对各种压力。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学前儿童的情商、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8. 家庭教育:指家长对于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和指导,包括健康饮食的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等方面的教育。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前儿童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学会主动保护自己的健康,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并能适应未来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通过健康教育的进行,学前儿童能够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从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健康教育内容

健康教育内容

健康教育内容标题:健康教育内容引言概述:健康教育是指为了提高个人和群体的健康水平,促进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

健康教育内容涵盖了健康知识、健康技能和健康态度等方面,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健康教育内容的相关知识。

一、健康知识1.1 健康饮食:包括均衡饮食、膳食结构、饮食宜忌等内容。

1.2 运动健康:介绍适宜的运动方式、运动频率、运动强度等。

1.3 心理健康: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压力的释放方法、心理疾病的预防等。

二、健康技能2.1 预防疾病:教授正确的洗手方法、呼吸道卫生、预防传染病等技能。

2.2 急救知识:培养应急处理能力,包括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技能。

2.3 疾病管理:指导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如血糖监测、药物管理等。

三、健康态度3.1 积极乐观: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难点时保持乐观。

3.2 自我管理:强调个体在健康管理中的责任和自主性,培养自我决策的态度。

3.3 社会支持:强调社会支持对健康的重要性,鼓励互相匡助、支持。

四、健康环境4.1 家庭环境:提倡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如定期体检、家庭运动等。

4.2 学校环境:推动学校健康教育,包括体育课、心理健康教育等。

4.3 社区环境:建设健康社区,提供健康服务、健康宣传等。

五、健康促进5.1 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宣传手段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5.2 健康活动:组织各类健康活动,如健康讲座、健康体检等。

5.3 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

结语:健康教育内容的丰富与全面,对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希翼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健康教育内容的了解,促进更多人积极参预健康教育活动,共同促进健康。

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和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和生态支持的综合体)社区赋权(empowered community):赋予社区以当家作主,积极参与和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力传播(communication):通常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符号进行的信息交流与分享,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行为。

自我传播:是人际传播的特例,这类传播是脑内信息加工处理的心理过程,是一切传播的前提和生物学基础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人际传播: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直接的信息交流,是个体之间相互沟通,共享信息最基本的传播形式和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

健康传播(health communication):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是健康信息传输、流动的过程。

是研究健康信息传播过程中各个传播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传播技巧、传播效果以及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因素等相互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传者(Communicator):传播信息的人或物(机构)。

具有收集信息、加工制作信息、选择传播渠道、收集与处理反馈信息等职能信息(Information):指传者所传递的内容传播途径(Channel):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渠道,一般指大众传播中的电子类、印刷类及通讯类传播媒介受者(Receptor):信息通过各种途径所达到并被接收的个人或群体,大量的受者也可称为受众。

传播效果(Effect):指受者接受信息后,在情感、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反应把关人(Gate-keeper):指在信息传递路线上,决定让哪些信息通过的人效果(effect):指传播者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众身上所引起的情感、思想、态度和行为上的反应反馈:是指信息使受众产生的反应又通过某种传播形式反回到传播者的现象和过程评价Evaluation:客观实际与可接受标准的比较。

健康教育学【名词解释】

健康教育学【名词解释】
29.群体传播:又称小组传播。是指一小群人面对面或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和观念,并通过信息交流以相互作用的方式达到他们的目标。
30.大众传播:是指职业性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体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当中传播社会信息的过程。
31.健康传播:健康传播是指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传播媒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而收集、制作、传递、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218
23.强化因素:是指影响行为持续或重复的因素,如对良好行为形成后的奖励、奖金,如家人支持、重要相关人的行为示范、以及其他的社会益处,也包括人们对行为后果的感受。200
24.过程评价:是对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的评价,包括对项目方案、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管理措施、工作人员情况等的评价。
25.效应评价:又称影响评价或近中期效果评估,是评价项目实施之后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
17.社会网络:指特定人群中人与人之间联系,而且这种联系的特点可以影响社会网络成员的行为。121
18.社会支持:指通过社会网络所建立的联系,成员间互相提供帮助和支持。126
19.创新扩散:是指一项创新(新观念、新事物或新实践)经由一定的传播渠道,通过一段时间,在一个社会系统中扩散,并逐渐为社会系统成员所了解和采纳的过程。
2.健康教育:是有计划地应用循证的教学原理与技术,为学习者提供获取科学的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技能的机会,帮助他们作出有益健康的决定和有效且成功地执行有益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的过程。(其核心时健康行为的养成)
3.健康素养:是在进行与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有关的日常活动时,获取、理解、评价和应用健康信息来作出健康相关决定以维持或提高生活质量的知识、动机和能力。10
26.效果评价:又称结局评价或远期效果评价,是评价实施之后目标人群的健康状况乃至生活质量的变化。

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健康教育名词解释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促进个体和社区实现身体、心理和社会完善发展的过程。

它旨在提供健康知识、培养健康习惯和促进健康行为,以改善整体健康状况,预防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

一、健康教育的定义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和传播健康知识、技能和态度,以促进人们的健康行为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具备维护个人和社区健康的能力,并做出明智的健康决策。

二、健康教育的原则1. 全面性:健康教育应涵盖身体、心理和社会各个方面,注重个体和社区的整体健康状况。

2. 科学性: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基于科学研究和证据,确保传递的信息准确可靠。

3. 可操作性: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们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使其能够改变和维护健康行为。

4. 参与性:健康教育应促进个体和社区的主动参与,通过合作和互动来实现健康目标。

5. 连续性:健康教育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儿童时期开始,贯穿整个生命周期。

三、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 预防疾病:健康教育可以提供疾病预防的知识和方法,帮助人们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2. 培养健康习惯: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3. 促进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可以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减少压力和焦虑,提高个体的心理抗压能力。

4. 增强社会参与: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环境和公共卫生政策,提高他们参与社会健康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5.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健康教育,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健康信息,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健康选择,提高生活质量。

四、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1. 学校教育:学校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健康促进活动和防疫措施来传授健康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2. 社区教育:社区可以开展健康宣传活动、健康教育讲座和健康促进计划,向居民提供更全面的健康信息和支持。

3. 媒体传播: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向广大群众传递正确的健康知识和行为准则。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指针对学龄前儿童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

其中涉及的一些常见名词解释如下:
1. 健康教育: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健康知识、健康态度和健康行为的认识和能力。

2. 学前儿童:指未达到学龄前的儿童,通常包括出生到6岁左右的儿童。

3. 儿童食品安全:指保障儿童食品品质,防止儿童食品中出现有害物质或对儿童健康不利的成分,确保儿童食品符合安全标准。

4. 儿童生活习惯: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包括起床睡觉、进食、个人卫生、运动等方面的习惯。

5. 儿童心理健康:指儿童心理状态的良好程度,包括情绪的稳定、心理发展的正常与健全等。

6. 儿童运动能力:指儿童在发展过程中掌握和运用各种身体技能的能力,包括基本动作、协调性、灵活性等。

7. 儿童传染病防控:指为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儿童中的传播,采取的预防、医疗和管理措施。

8. 儿童安全教育:指给予儿童有关生活、交通、游戏等方面的
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教育。

9. 心理健康教育:指针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态度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10. 儿童口腔健康:指儿童口腔、牙齿和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包括口腔卫生、饮食指导、龋齿预防等方面的教育和援助。

健康教育的名词解释

健康教育的名词解释

健康教育的名词解释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向学生、群众和社区传递健康知识、教育技巧和态度,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健康行为。

以下是对健康教育相关名词的详细解释:1. 健康:健康是指人们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良好状态。

其特征包括体态匀称,体力充沛,精神愉快,情绪稳定,社交能力良好等。

2. 教育:教育是一种系统的、有组织的过程,通过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塑造态度,提供人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所需的条件。

3.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健康为主题的教育过程,旨在通过教学、宣传和培训等方式,向个人、群体和社区传递健康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保持和提高健康水平的意识和行为。

4. 健康促进: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寻求社会和个人的策略和资源,创造更加健康的环境,提供健康卫生服务,并推动个人和群体的积极健康行为,以促进和维护健康。

5. 健康素养: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具备获取、理解和应用健康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能够通过合理决策和行动维护和改善个人的健康水平。

6. 健康行为:健康行为指个人在认知基础上形成和保持的与健康相关的行动和习惯。

例如,积极锻炼、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避免暴饮暴食等都是积极的健康行为。

7. 健康风险:健康风险是指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污染、遗传因素等一系列因素,可能导致个体患上疾病或损害健康的行为或情况。

8. 健康干预:健康干预是指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基础上,通过影响个体的健康行为和环境来降低健康风险,改善和维护健康水平。

常见的健康干预方式包括个人咨询、群体培训和社区活动等。

9. 健康评估:健康评估是指对个人和群体的健康状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和评估,以便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和促进措施。

常用的健康评估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体检、检验等。

10. 健康沟通:健康沟通是指在健康教育和促进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双向交流,向个人、群体和社区传递健康信息,提供咨询和支持。

健康沟通需要倾听、理解和回应对方的需求和问题,以实现良好的健康效果。

健康教育的名词解释

健康教育的名词解释

健康教育的名词解释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与宣传,向个体或群体传递有关健康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以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健康意识、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的一种教育活动。

其目的是帮助个体或群体认识到健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理解并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以预防疾病的发生、促进身心健康的提升。

在健康教育中,知识传递是重要的环节,包括疾病知识、预防方法、卫生常识等。

通过传递科学、准确的健康知识,个体或群体能够正确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提高对疾病的识别能力,从而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健康教育还强调培养个体或群体的健康技能。

这包括学习与掌握有效的健康行为技巧,如正确的洗手方法、正确认识营养需求、掌握急救技能等。

通过培养这些健康技能,个体或群体能够更好地应对和预防潜在的健康风险,提高身体素质。

除了知识和技能,健康教育还注重培养个体或群体的健康态度与价值观。

它从心理与社会角度,教育个体或群体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是通过传递健康知识、培养健康技能和塑造健康态度,促进个体或群体的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它的核心在于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素养,使其具备正确的健康观念和行为方式,以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电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作业名词解释资料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电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作业名词解释资料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一、名词解释。

1.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恒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2.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

3.健康传播:是指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及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交流、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4.人际传播:又称亲身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直接的信息沟通的一类交流活动。

5.促进健康行为:指个体或群体表现的、客观上有益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1.计划设计:是一个组织机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途径等所有活动的过程。

2.强化因素:又称加强因素,是激励行为维持、发展或减弱的因素。

3.促成因素:又称实现因素,是指促使某种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包括保健设施、医务人员、论据、医疗费用、交通工具、个人保健技术;行政的重视与支持,法律政策等也可归结为促成因素。

4.形成评价:是一个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设计和发展提供信息的过程,包括在计划设计阶段进行的目标人群需求评估、政策、环境、资源评估等,其目的在于使计划符合目标人群的实际情况,使计划更科学、更完善。

5.不设对照组的前后测试:是评价方案中最简单的一种,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比较目标人群在项目实施前和实施后有关指标的情况,反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项目的效应与结局,通常以EOXO来表示。

1.自我导向学习法:自我导向学习法是指个体无论在有没有他人协助下,以个人责任为出发点,主动诊断自己的健康需求,形成学习目标,应用人、物等资源,选择、安排、执行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以达到自我实现健康目标的学习方式。

简单地说,自我导向学习法是学习者自动自发自我负责的学习。

健康教育总结

健康教育总结

健康教育总结健康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教育活动,匡助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对个人和社会的健康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健康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实施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健康教育的目的1.1 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使他们意识到健康是最珍贵的财富,应该时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1.2 预防疾病通过健康教育,人们可以了解各种疾病的预防方法,避免疾病的发生,减少医疗费用和社会负担。

1.3 促进身心健康健康教育不仅关注身体健康,还注重心理健康。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人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保持身心健康。

二、健康教育的内容2.1 营养健康健康饮食是健康的基础,健康教育应该包括食物的营养成份、饮食均衡、饮食习惯等内容。

2.2 锻炼健康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预防慢性疾病。

健康教育应该指导人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2.3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健康教育应该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匡助人们认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学会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三、健康教育的方法3.1 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如广告、海报、宣传片等,向公众传递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

3.2 学校教育学校是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校园活动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

3.3 社区服务社区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通过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活动等渠道,可以向居民提供健康教育服务。

四、健康教育的实施4.1 多渠道推广健康教育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如互联网、手机应用、社交媒体等,覆盖更广泛的人群。

4.2 个性化定制健康教育应该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提高受众的接受度和效果。

4.3 持续跟踪评估健康教育的实施应该进行持续的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确保教育效果。

五、健康教育的效果5.1 提高健康素质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健康素质,使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

2、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资源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3、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4、传播:是一种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个人之间、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个人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

5、共同经验域:是指在人际传播过程中双方对信息能够共同理解、相互沟通、产生共事的经验范围;在大众传播中还要再加上传受双方传播媒介的使用及理解的共识范围,传播双方以此来约束各自的传播行为。

6、契约关系:是指在传播活动中传播双方相互依存的一种默契关系。

7、健康咨询:是为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而提供的一种健康服务的形式,应归类于健康教育的范畴。

8、小组讨论:是指在一位主持人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具有相似背景的人围绕某个共同关心的主题或对大家某一共同经历进行座谈会讨论,它属于人际传播中的全体传播形式,是一种小群体交流的方法9、大众传播:是指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等大众媒体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

10、健康传播效果:是指受传者接受健康教育信息后,在情感、思想、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反应。

11、个别劝导:是指针对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通过传授健康知识,发展其健康技能,说服其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习惯。

12、行为:是有机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下所引起的反应。

13、行为发展:是指个体在其生命周期中形势与发展的过程,即在个体出生以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的成熟以及社会交往的不断扩大,个体行为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14、健康相关行为:指的是人群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行为,按行为对行为者自身和他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健康相关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两大类。

15、促进健康行为:指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益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16、求医行为:指人们感到不适,或察觉到自己患者有疾病时,主动寻求科学可靠的医疗帮助行为。

17、遵医行为:指个体在确诊患有疾病后,积极遵从医嘱,配合治疗的一系列行为。

18、危害健康的行为:指的是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期望,客观上不利于健康一组的行为。

19、A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往往表现为雄心勃勃,争强好胜,工作节奏快,有时间紧迫感。

20、C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肿瘤发生有关的行为模式,其核心表现是情绪过分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表面善忍而怒火中烧。

21、不良疾病行为:指个体从感知到自身有病到疾病康复全过程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

22、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判断,及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控制内、外因素而成功才拿健康行为并取得期望结果的自信心。

23、感知健康行为的障碍:指个体对采纳健康行为会面临的障碍的主观判断,包括行为复杂、时间花费、经济负担等。

24、提示因素:指的是诱发健康行为发生的因素。

25、行为矫正: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期望,在一定条件下采取特定的措施,促使矫正对象改变自身的特定行为的行为改变过程。

26、计划设计:是一个组织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途径等所有活动的过程。

27、健康教育诊断:指在人们面对健康问题时,通过系统的调查、测量来收集各种有关事实与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推理、判断,从而为确定健康教育干预目标、策略和措施提供基本依据。

28、PRECEDE:指在教育/环境诊断和评价中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及强化因素,指的是影响人们行为生活方式的因素可以分为上述3个方面,探询这些因素的过程就是健康教育诊断,及需求评估。

29、PROCEED:是实施教育和环境干预中运用政策、法规和组织手段,指的是要通过教育、环境改善和政策支持来改变影响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进而改变人们的行为,为我们制定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和措施指明了方向。

30、行为危险因素:指的是导致疾病和健康问题发生和发生的行为生活方式,环境既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人们行为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

31、倾向因素:通常先于行为,是产生行为的动机和愿望,或是诱发某行为的因素,它包括知识、态度、信念及价值观。

32、促成因素:又称实现因素,是指促使某种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

33、强化因素:是激励行为维持、发展或减弱的因素,主要来自社会支持、同伴的影响和领导、亲属以及保健人员的劝告,也包括人们对行为后果的心理和躯体感受及实质性的奖励。

34、计划的总目标:是指计划执行后预期达到的最终结果。

35、一级目标人群:指健康教育项目希望他们事实所建议的健康行为,以促进其健康状况人群。

36、二级目标人群:指对一级目标人群有重要影响的人,或能激发、教育和加强目标人群行为和信念的人,包括卫生保健人员、目标人群亲属、朋友等。

37、三级目标人群:只对项目实施有重要影响的人,如决策者、经济资助者和其他对计划的成功有重要影响的人。

38、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是实现健康教育目标的方针、战略,在一定高度上概括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是每一项具体干预活动的指导思想。

39、形成评价:是一个为健康教育计划设计和发展提供信息的过程,包括在计划设计阶段进行的目标人群需求评估、政策、环境、资源评估等,其目的在于使计划符合目标人群的实际情况,使计划更科学、更完善。

40、过程评价:是规划实施过程中检测规划各项工作的进展,了解并保证规划的各项活动能按规划的程序发展,即对各项活动的跟踪过程。

41、效应评价:是要评估健康教育项目导致的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

42、时间因素:又称历史因素,指在健康教育计划执行或评价期间发生的重大的、可能对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影响产生干扰的因素。

43、回归因素:指的是由于偶然因素,个别被测试对象的某特征水平过高或过低,在以后又回复到实际水平的现象。

44、失访:指在健康教育计划执行或评价过程中,目标人群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被干预或评价。

45、人生准备阶段:是指从胎儿出生到18岁,这期间将经历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和青年时期。

46、自成年开始到老年之前(18~60岁)通称人生保护阶段,其中以35~60岁的中年人为重点对象。

47、生殖健康:不仅仅是生殖过程没有疾病和失调,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在此状态完成生殖过程。

48、老龄化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人口的10%及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全人口的7%及以上。

49、社区:是有一定数量,具有共同意愿、相同习俗和规范的社会群体结合而成的生活共同体。

50、社区健康教育教育活动与过程。

51、社区健康促进:指通过健康教育和社会支持,改变个体和群体行为、生活方式和环境影响,降低社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52、双向管理:是指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一靠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二有各级专业机构的业务指导,两条渠道,对口管理,逐级负责,交互融汇。

53、社区资源:是指社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

54、健康行为指导:是通过教育指导,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发现、理解和解决健康问题,让儿童、青少年认识到什么是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

55、学校健康服务:指学校和有关卫生服务机构向学生提供直接服务,并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担负起儿童青少年学校卫生保健和教育的责任。

56、专题健康教育:只为预防某种疾病,减少或消除该病的致病危险因素尤其是行为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而进行的健康教育,也包括针对儿童青少年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的身心健康问题而进行的健康教育。

57、心理—社会能力:是指一个人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在与他人、社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现适应的积极行为的能力。

58、医院健康教育:泛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伴随医疗保健活动而实施的健康教育。

59、医患关系:是指医疗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其中包括医护关系、医患关系和护患关系。

60、社区健康教育:是在社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当地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指导下,以医护人员为实施健康教育的主题,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健康为目标,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61、社会性宣传教育:是指医院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广泛开展社会性宣传教育活动。

62、患者教育程序:是在系统化整体护理中实施患者健康教育的活动工程。

它是遵循健康教育计划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原则实施患者教育的一种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患者教育走向科学化、系统化的一个标志。

63、工作场所健康教育:指通过提供知识、技能、服务,促使职业人群自觉的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64、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指以教育、组织、法律和经济学手段,干预工作场所对健康有害的行为,生活方式和环境,以促进健康。

65、紧张度:是指内外紧张刺激因子引起、有明显的主观紧迫感觉、相应的紧张行为表现和伴随的生理、心理变化等一系列活动过程。

66、“ABC”策略:禁欲。

主要指的是不发生婚前性行为;B—忠诚。

指忠于配偶,一辈子不与配偶以外的人发生性关系;C—安全套使用。

67、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

68、成瘾行为:系指各种生理需要以外的超乎寻常的嗜好。

6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原因不明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事件。

70、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局部地区发生,尚未引起大范围扩散或传播,还没有达到规定的重大突发时间标准的事件。

71、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发事件在较大范围发生,出现疫情扩散,尚未大胆规定的特大突发时间标准的事件。

72、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影响大,波及范围广,涉及人数多,出现大量病人或多例死亡,危害严重的突发事件。

●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指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2)●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3)●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健康相关行为: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或疾病有关联的行为(52)●促进健康的行为(health-promoted behavior)指个体或团体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是指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健康信念模式: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以心理学为基础,由刺激理论和认知理论综合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