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二章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论PPT最终版.ppt
.精品课件.
38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主要特征:认知明显发展,初步具有逻辑 思维,但是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形成守恒 概念,去自我中心。
但是儿童形成概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都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物体或场景联系,不 能进行抽象思维。
.精品课件.
39
可逆性 - 儿童理解数字或物体改变后,可以 回到原来的状态。
.精品课件.
18
四 平衡 对皮亚杰而言,平衡是指个体试图保持其认知结
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是隐藏于个体 发展背后的动力。没有平衡就没有发展,平衡不是 静态而是动态的,平衡是不断发展的,一个较低水 平的平衡,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过渡到较 高水平的平衡。也就是说,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 一较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这样不断发展的平 衡—不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认知 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例如,当嘴唇受到刺激,婴儿就吮吸;其 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是因为通过“先接通 的”(Pre-Wired)生理机制,激发起相应的反 射。
.精品课件.
22
二、物理经验和逻辑数学经验
物理经验,或叫简单的抽象,其中包含对客体 或事件的属性进行抽象和提炼。儿童从客体本 身提取了他的物质属性的知识。
.精品课件.
• 在认知发展理论中,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 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也就是说,个
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 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
• 可见就本质而言,同化主要是指个体对环
境的作用。
.精品课件.
16
三 顺应
• 顺应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 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 顺应的过程是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 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 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七
劳伦兹的关键期理论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1.婴儿期(出生~3岁)
婴儿个体脑发育、感知发展、动作发展、信任感形成、模式识 别、直觉行动思维形成与发展、口语学习、独立性发展、音乐学系、 亲子关系发展的关键期
七
劳伦兹的关键期理论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2.幼儿期(3~6、7岁)
具体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守恒性发展、识字、社会性发展、 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 3.童年期(6、7~11、12岁)
精神分析理论
二
精神分析理论
“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 乐,避免痛苦,-想要干什么,就要干什么。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 觉察。
“自我”是理智的,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 部分,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三
行为主义理论
(三)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在社会化中的作用: 1.攻击性行为 2.性别角色的认识 3.亲社会行为
三
行为主义理论
(四)教育启示
1.注意环境的影响 2.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具体、详尽 3.注意运用强化控制原理 4.注意榜样对学前儿童学习的影响
作业:结合书本内容和网络资源,解释并举例说明:泛灵性、 自我中心主义(三山实验)、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数 量、液体、体积、形状)。
成语故事:
揠苗助长
二
精神分析理论
代表人物:奥地利弗洛伊德(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快乐原则)——与生俱来的生物本能,内驱
力、反射 自我(现实原则)——人格中有意识的、理性的部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
年龄
0-2岁 2-7岁
7-11岁 11-16岁
特征
感觉、知觉动作;
客体永恒性(9-12个月)
万物有灵论; 自我为中心(三山实验); 思维不可逆; 不守恒(守恒实验); 思维具有刻板性,集中化;
守恒; 具体事物支持的运算; 思维可逆性; 去自我中心;
进行能假设-演绎推理(钟摆实验); 具有抽象逻辑思维, 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A.思维的可逆性 B.具体逻辑推理
C.去自我中心 D.守恒概念的形成
【答案】D。解析: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守恒观念的形成是儿 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即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 和面积的守恒。
感谢您的观看!
2019.06.21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主讲人:
2019.06.21
让·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瑞士心理学 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提 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CONTENTS
1 2 3 4
CONTENTS
1
特点:
1
2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举例说明:儿童通过看、 抓和嘴的吸吮来了解外部 环境。
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论
LOGO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思 考问题。
举例说明:4岁的小孩子给 妈妈送礼物,会送自己喜欢的 洋娃娃玩具,但是不会考虑妈 妈的喜好,认为自己喜欢的就 是妈妈喜欢的。
三山实验
三“山”实验是证明儿童 自我中心思维的一个典型实验。
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座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 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 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 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 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结果发现幼童无 法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 山”的形状。
第二章 心理发展理论之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
四、思维的机制 1、适应和组织 思维的本质是一种适应,是生物适应的一种特殊表现。 认知结构的生长和变化正是适应和组织的结果。 无论是适应还是组织都是所有儿童和成人先天具有的生物机制。 所有行为和思维的目的都是为了使有机体以更好地方式适应外部环 境。 2、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 顺应是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 (以食物的消化过程作比喻) 儿童每当遇到新事物,往往倾向于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如 果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认识上的平衡,反之,便作出顺应,调整 原有格式或创立新格式去同化新事物,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同化与顺应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只有同化没有顺应…..只有顺应没有同化….. 同化占优势,自我中心主义,主观地弯曲现实。 顺应占优势,按事物外部特征来塑造自己动作,如模仿游戏。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皮亚杰的概念定义例子开始平衡个人图式和经验之间的和谐只见过鸟的婴儿会认为所有会飞的东西都是鸟同化根据已有图式解释新的刺激从而儿童把天空中的飞机也叫做小鸟适应新刺激顺应改变已有图式更好地理解新刺激当婴幼儿意识到这种新鸟既没有羽毛也不能拍打翅膀时内心就会体验到冲突或不平衡
认知是一个广泛意义上的综合概念。其含 义是: 认知(广义):就是人的认知活动,包括 注意、知觉、记忆、解释、分类、评价、 原则推理、规则的演绎、想象各种可能性、 产生各种策略、幻想等。 认知(狭义):就是思维和记忆。
儿童获得客体永久性的各个阶段: 0-4个月:无视觉或操作探索 4-8个月:探索部分的掩蔽物体 8-12个月:探索完全掩蔽的物体 12-18个月:探索眼前被替换的物体 18个月以上探索掩蔽着替换的物体
第五分阶段(1-1.5岁)
通过加入新的动作成分之后的尝试错误,第 一次有目的的通过调节来解决新问题。但是,这时 的儿童还没有形成沿着一定的方向,有目的地去构 成新方法的能力,新方法的发现纯属尝试中的偶然。 “尝试错误期”。
(完整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教育启示和评价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一)认知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的意义建构。
他用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来解释这一过程。
图式,是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
同化,是指儿童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刺激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顺应,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原有的图式或形成新图式的方式适应新刺激。
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
(二)发展阶段论:皮亚杰把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一般在9-12月,儿童获得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进入智慧发展阶段,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但其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等特征,尚未获得守恒的概念。
存在泛灵论的思维。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获得了守恒的概念,思维可逆。
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
4.形式运算阶段(1l、12~15、16岁):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思维可逆和补偿。
(三)影响发展的因素a.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b.练习和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c.社会性经验: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d.平衡化;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
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1)皮亚杰发展理论对教育工作的启示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对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有重要的价值。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强调认知发展对学习的制约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要依据不同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
2、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经过同化、顺应机制而建构起来的经验体系。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有关理论
指在概念体系的演绎中不断延伸的概念。 区别:
科学概念具有系统性,而日常概念缺乏。
第五节 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3-4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 认识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 • 认识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 • 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
第五节 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4-5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第三节 布鲁纳的学习理论 二、学习与教学
第三节 布鲁纳的学习理论
发现学习: 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
主动发现实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发现知识的智慧感和完成任务的胜利 感。
优点: 1)激发智慧潜力 2)培养内在动机 3)学会发现的技巧 4)记忆的保持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有关理论
•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
• 布鲁纳的学习理论
3
• 维国茨基关于概念形成的理论
4
• 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5
第二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第二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
1)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每一个阶段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 3)阶段与阶段之间是质的差异 4)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个阶段
第四节 维果茨基关于概念形成的理论
维果茨基
概念形成的过程 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
第四节 维果茨基关于概念形成的理论 一、概念形成的过程
第四节 维果茨基关于概念形成的理论
当能冲破情境、特征的具体联 系而将一些个别特征抽象化, 并重新连接起来后,便形成了 真正的概念
概念思 维时期
(完整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实例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实例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发端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有关研究。
一.认知发展的实质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实质是适应,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其中,图式:是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同化:是指个体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的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顺应:是指儿童改变已有的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通过顺应个体的认知能力达到新水平;平衡:指同化和顺应间的均衡。
同化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顺应是图式发生质变的过程。
举例说明:比如给床边放一个玩具,当小孩看到时会伸手去抓它,多次之后最终拿到玩具。
这就是同化的过程;然而如果将玩具放入靠近床中心的位置,这时小孩看到时仍然会用手去抓(即使他原有的认知结构),但多次抓取之后他未能拿到玩具,这时他发现把床单拽着抖动时玩具会往床边动(即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这时他便拿到了玩具。
这就是顺应的过程。
过后他就会想当玩具在床边时,我只需伸手去抓就可得到,而当玩具在床中间时就需通过抖动床单来获得,这时便建立起同化—顺应之间的平衡。
二.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2.练习与习得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3.社会性经验: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4.平衡化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
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三: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将人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阶段。
即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
语言和表象尚未完全形成。
特点:(1)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⑵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
客体永恒性就是指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依然能够认识到事物是存在的。
举例说明:爸爸离开了,没有获得客体永恒性的儿童,不能认识到爸爸依然存在,以为爸爸从此消失,不会有找的行为;获得客体永恒性的儿童能够认识到爸爸是存在的,就会去找。
第二章 认知发展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感觉-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2 7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0~2岁) ( ) 其主要表现为感觉(简单输入)和运动(简 单输出)机能的发展。在这阶段,婴儿主要 以一种反射(reflexes)或先天的方式进行反 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心理发展观 、 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 的影响之下,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 掌握对高级心理机能起中介作用的工具—语 言、符号,以语言为中介,在各种低级心理 机能的基础上,逐步发展高级心理机能的过 程。
3、内化说 、 儿童心理发展是其高级心理机能本身不断内化的结 果。内化 内化是指儿童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将外部 内化 的人类经验不断转化为自我头脑中内部活动的过程。 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维果茨基强调:(1) 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 心理机能的发展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 会规律的制约;(2)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与成 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 言,从而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各种新质的 心理机能;(3)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 化的结果。
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 婴儿只能通过实际的操作物体才能学习和理 解外部世界,而学前儿童由于语言的发展, 已能运用符号在头脑中表征事物,然而,他 们的思维仍是相当原始的。 皮亚杰发现,年幼儿童不能理解守恒 (conservation)原理。
皮亚杰守恒任务的经典实验
社会影响(social influences): ( ):人与人之间的相 ): 互作用与社会文化传递,即社会环境也会加速或 阻碍认知发展。 具有自我调节的平衡化过程(equilibration):当 儿童用已有的图式不能应对眼前的问题时,就产 生了一种不平衡状态,他们很自然会试图通过某 些方式来减少这种不平衡,直至达到一种新的平 衡,这种恢复平衡的过程称为平衡作用。皮亚杰 认为,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是智力发展 的内在动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有关理论
作为幼儿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提供给幼儿“最近发展区”内的学习内容? 作为幼儿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提供给幼儿“最近发展区”内的学习内容?
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启示:
A 教学要想促进儿童的发展,其前提条件是了解和确定儿童的“最近 教学要想促进儿童的发展,其前提条件是了解和确定儿童的“ 了解和确定儿童的 发展区” 发展区”。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最近发展区”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最近发展区”提供适宜的 活动材料,为不同的儿童创造不同的“最近发展区” 活动材料,为不同的儿童创造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儿童的 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因材施教” 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因材施教” 的思想,即针对不同的儿童实施相应的教育。 的思想,即针对不同的儿童实施相应的教育。
B 在设计幼儿园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师幼互动上。 在设计幼儿园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上
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师幼互动的方式,全面分析幼儿在教师创设的、 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师幼互动的方式,全面分析幼儿在教师创设的、对儿童来说具 有挑战性的真实问题情境中到底会遇到哪些困难,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有挑战性的真实问题情境中到底会遇到哪些困难,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以及针对这些困难教师可以提供怎样的帮助。 以及针对这些困难教师可以提供怎样的帮助。
• 学前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也就是说,虽然学前儿童还不 学前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也就是说, 具备运用逻辑进行思考的能力, 具备运用逻辑进行思考的能力,但是他们已经开始运用各种器官来认识这 个世界。并且逐渐掌握一种符号工具。 个世界。并且逐渐掌握一种符号工具。
在前运算阶段,幼儿会表现出以下一些现象: 在前运算阶段,幼儿会表现出以下一些现象:
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理论的特点和局限性
特点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首先, 它强调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每个阶段都具有独特 的特征和发展任务。其次,它强调儿童在与环境的交 互作用中主动构建认知,而非被动接受信息。最后, 它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后一阶段 的发展依赖于前一阶段的发展。
局限性
然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 先,尽管他强调儿童的主动性和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但对儿童如何具体操作和解决问题缺乏详细的描述。 其次,他的理论主要基于对法语的儿童的观察和研究 ,可能存在文化背景的局限性。最后,他的理论难以 进行实证研究,也难以用具体的量化指标来衡量儿童 的认知发展阶段。
架。
家庭教育
皮亚杰的理论对家庭教育具有指 导意义,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 子的认知发展规律,促进其健康 成长。
政策制定
皮亚杰的理论在政策制定中也发挥 了重要作用,为制定有关儿童教育 和成长的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04
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批评和反思
理论缺乏实证支持
皮亚杰的理论是基于他的观察和推断,缺乏实证研究支持 。虽然他的理论在心理学界得到了广泛接受,但后来的研 究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修正和扩展,使其更加符合实证 研究结果。
THANK YOU.
在这个阶段,儿童具备高级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能够运 用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他们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知识、技 能和策略来解决问题,展现出高度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03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应用
在教育中的应用
指导教学实践
皮亚杰的理论为教育工作者提 供了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 点,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教学
策略。
对教育实践的启示和影响
要点一
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认知发展的理论观点 课件PPT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三山问题”情景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个有趣的实验是“警察抓小偷”:让儿童坐在一个四方形盘前面 (如下图所示),方盘被交叉的“十”字形隔板分为相同大小的四个部 分;将一个玩具警察放在四个部分中的任一部分,然后将玩具小偷分 别放在四个部分中的每一个部分,并问儿童:警察此时是否可以看见 小偷。对35名3岁半到5岁的儿童的实验表明,他们回答问题的正 确率达到了90%。其原因可能是“警察抓小偷”是儿童比较熟悉而具 体的情景,在这种情景下,儿童的思维并不是“自我中心”的。
(三)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儿童大约在5—7岁之间开始进入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发 展最典型的标志就是儿童能够运用符号进行有逻辑的思考活动。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虽然可以形成对事物的初步符号表征,但他们 的认知活动还与身体经验密切相关。而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则在 分类、数字处理、时间和空间概念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元成分是在对工作进行计划或决策时使用的执行性加工过程。它 分为九种:① 认识到需要解决什么任务;② 对完成任务所需的较 低序列成分进行选择;③ 对较低序列成分之间的各种联合的策略进 行选择;④ 对信息的一个或多个的心理表征与组织形式进行选择; ⑤ 成分性资源的定位(各种成分的重要性不同,因而在解决问题时 要确定每个成分所占用的时间);⑥ 对解决问题过程的监控;⑦ 理解反馈的意义;⑧ 判断如何在反馈的基础上进行行动;⑨ 建立 在反馈基础上的行动。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二) 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阶段的显著发展特点是儿童的语言得到了飞速发展, 他们开始学习并渐渐能够熟练地运用符号表征事物,并用符 号从事简单的思考活动。皮亚杰把这种通过符号进行学习的 能力称为符号功能(symbolic function)。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一、运算(Operation)运算是皮亚杰理论的主要概念之一。
在这里运算指的是心理运算。
什么是运算?运算是动作,是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从这个定义中可看出,运算或心理运算不四个重要特征:1、心理运算是一种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例如,把热水瓶里的水倒进杯子里去,倘若我们实际进行这一倒水的动作,就可以见到在这一动作中有一系列外显的,直接诉诸感官的特征。
然而对于成人和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可以用不着实际去做这个动作,而在头脑里想象完成这一动作并预见它的结果。
这种心理上的倒水过程,就是所谓"内化的动作",是动作能被称之为运算的条件之一。
可以看出,运算其实就是一种由外在动作内化而成的思维,或是说在思维指导下的动作。
新生婴儿也有动作,哭叫、吸吮、抓握等,这些动作都是一些没有思维的反射动作,所以,不能算做运算。
事实上由于运算还有其它一些条件,儿童要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出现有称之为运算的动作。
2、心理运算是一种可逆的内化动作。
这里又引出可逆的概念。
可以继续用上面倒水过程的例子加以解释,在头脑中我们可以将水从热水瓶倒入杯中,事实上我们也能够在头脑中让水从杯中回到热水瓶去,这就是可逆性(reversibili ty),是动作成为运算的又一个条件。
一个儿童如果在思维中具有了可逆性,可以认为其智慧动作达到了运算水平。
3、运算是有守恒性前提的动作。
当一个动作已具备思维的意义,这个动作除了是内化的可逆的动作,它同时还必定具有守恒性前提。
所谓守恒性(conse rvaion)是指认识到数目、长度、面积、体积、重量、质量等等尽管以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形式呈现,但保持不变。
装在大杯中的100毫升水倒进小杯中仍是1 00毫升,一个完整的苹果切成4小块后其重量并不发生改变。
自然界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电荷守恒都是具体的例子。
当儿童的智力发展到了能认识到守恒性,则儿童的智力达到运算水平。
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
• 1955年他建立了著名的发生认识论国际中 心,这个机构集合了各国的心理学家、生物 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控制论学者,共 同研究发生认识论.
• 二、思维认识的起源 • 儿童的认识或思维是从哪来的 对于这1问题有多
种解释.
唯心论者认为思维来自于先天遗传;
经验论者认为思维来自对客体的知觉;
皮亚杰——相互作用论 认为儿童的思维不是单纯 的来自主体,也不是单纯递来自客体,而是来自主体 对客体的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 皮亚杰对认识本质的回答,强调了儿童本身的主动 性和能动性,知识不是简单地摹写,它必须通过儿童 自身的动作和运算才能获得.
• 四、思维的机制 • 1、适应和组织 • 思维的本质是1种适应,是生物适应的1种特殊表现.
认知结构的生长和变化正是适应和组织的结果. • 2、同化和顺应 • 同化是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 • 顺应是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
第二节 思维发展阶段
• 对认知发展的总看法
• 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适应的形成在生物学上是 同化和顺应的平衡,在心理学上就是主体与客体相 互作用的平衡状态.同化和顺应是同1基本适应过 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 三、思维的结构
思维的结构到底是什么
• 思维的结构是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动作和概念的 组织.认知结构组织的基本单元皮亚杰称其为格式. 格式有点类似于图式.图式是指儿童对1个事件的 基本要素和相互关系的抽象表征.儿童最初的格式 来自无条件反射.在这个基础上,随着儿童的成熟, 儿童对客体动作不断演变出新的认知结构.运算就 是1种十分重要的认知结构.在皮亚杰发展的认知 发展理论中,运算结构的获得是智慧或认知发展的 核心.
第四分阶段9-11、12个月
• 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1些动作格式 被当作目的,另1些动作格式则被当作手段使用.儿 童能运用不同的动作格式来对付新遇到的事物,如 用抓、推、敲、打等多种动作.但该阶段儿童只会 运用已有的行动格式,还不会创造或发现新的动作 顺应世界.此阶段称为手段与目的的分化并协调期.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和理论
成。
(2)个性发展经历既连续又不同的阶段,
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
(3)如果成功地完成发展任务,就形成
积极品质;如果发展任务没有成功完成, 就形成消极的品质。
埃里克森(1902-1994)
18
人格的发展阶段
⑴婴儿期(0~1岁):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 信任感阶段,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⑵儿童期(1~3岁):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 感阶段,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 二是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高级心理
➢ 3)针对个别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 机能,如记忆、语言、思维。
等。
高级心理机能是人在与社会交互作
受到批评之处:
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
➢ 1)重知识认知而忽视社会行为发
会性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
展;
2.心理发展观
➢ 2)发展先于学习的论点较少教育 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的
价值;
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和教育
➢ 3)各年龄实际发展水平与理论不
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
符。
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
2006年论述题“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 发展的理论及其对教育的价值”
随意机能是指受意识控制 的能力
低级机能向高级机能发展有四个 主要表现:
➢ 3)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 断内化的结果。
就会发展良好的个性特点; 相反则对 个性的健康发展造成障碍。(P315)
➢ 1)信念—不信任(0-1岁) ➢ 2)自主—羞怯(1—3岁) ➢ 3)进取—内疚(3—6岁) ➢ 4)勤奋—自卑(6—12岁) ➢ 5)角色同一角色混乱(12—18岁) ➢ 6)亲密感—孤独感(18—30岁) ➢ 7)繁衍感—停滞感(30—60岁) ➢ 8)完美感—失望感(60岁以后) 艾里克森理论揭示了个体发展是一
第二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感觉 与动作的分化,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 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 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t),末期 出现智慧结构。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 逐渐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 得初步的时空观念。
向儿童呈现(Ⅱ)
A
A
B
B
问儿童: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
“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
“一样长” (守恒)
面积守恒(8~9岁)
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B
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 (不守恒)
“一样大” (守恒)
1.认知发展的动力与过程 同化
平衡
顺应
图式:支配儿童的 心理模式, 儿童 通过这种认知结构感性地 适 应 并 组织 他们周围的环境。
图式是来表示一种 认知结构 或 者 心理结构。
比如:婴儿的吮吸、摇摆、投扔 就是最初的图式
同化:把 新感知 的 材料 或 经验 纳入 已有图式 理解新事物 的过程叫同化。
重量守恒(9~10岁)
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两块叠在一起
B 两块分放两边
问儿童:两堆东西是一样重,还是不一样重?
“A更重” (不守恒)
“一样重” (守恒)
体积守恒(12~13岁)
基本原理:不管放入水中的东西形状如何改变,杯中水
儿童发展理论第二章
儿童发展理论第二章第二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发展的特征、认知结构的演变以及影响因素等。
首先,儿童的认知发展被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探索周围环境,并逐渐发展出运动和概念的能力。
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具备符号操作的能力,但缺乏逻辑推理能力。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已经具备了逻辑推理的能力,并能进行一些具体的数学操作。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特征和任务。
其次,儿童的认知发展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世界,开始形成物体的持久性和空间认知等基本概念。
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具备内部表征的能力,能够表示事物的符号,但只能进行简单的操作和类比推理。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逐渐发展出逻辑推理的能力,能够进行数量和关系的具体运算。
此外,儿童的认知结构在不同阶段也会发生演变。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主要是以感觉和运动为基础的,他们通过感知运动活动来认识世界。
在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开始出现内部表征的特征,能够用符号来表示物体和事件。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更加复杂,已经发展出逻辑推理和数量运算的能力。
最后,儿童的认知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个体因素包括遗传和发育因素,儿童的基因和生理发育状况会对其认知发展产生影响。
环境因素包括文化、家庭和教育环境等,这些因素会对儿童的认知发展提供各种刺激和机会。
总结来说,第二章介绍了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包括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认知结构的演变以及影响因素等。
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对于教育和家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为儿童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应(考点)
顺应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 息相适应的过程。
同化与顺应的联系
同化与顺应并不是彼此分离的两个独立的过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 依存的。甚至在同一个认知活动中,同时包含这两个过程。只是在某 些活动中国,同化占支配地位,在另一些活动中,顺应占支配地位。
平衡
皮亚杰将平衡定义为个体保持认知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 性。他认为,这种倾向性是潜藏于个体发展背后的一种动力因素。因 为,当某种作用于儿童的信息不能与其现有的认知图式相匹配时,就 会引起主体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对这种不平衡的内部感受是一种不协 调及不满足感,儿童会努力去克服这种消极感受,以恢复旧的平衡或 达到新的平衡。主体正是在这种不断寻求平衡的过程中,实现了认知 的发展。
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特点——自我中心性(考点)
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特点——感知的局限性
具体运算阶段
在这一阶段里,儿童的思维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基本 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仍局限于具体的 事物以及过去的经验,缺乏抽象性。
具体运算阶段——守恒任务(P37P40)
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根本动力存在于儿童自身之中,儿童不是只能被 动地等待环境影响和塑造的生物体,而是刺激的主动寻求着、环境的主动探索 者,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是儿童自己在决定着自身的发展方向和水平。(考点)
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
儿童并不满足于他们已经知道的东西,而是不断地寻找新的东西。虽然儿童也 可能因外在的奖励等去探寻新的信息,但这些外在的因素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不是最重要的,发展的真正动力存在于儿童内在的需求。
——儿童认知发展的建构性特点
皮亚杰认为,儿童对于客观世界的解释是根据他们已经知道的部 分,儿童现存的知识状态指导着其对各种信息的加工,因此,对 现实的认识是一个能动的、积极的、活跃的建构过程。
第一节 皮亚杰理论中的基本假设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考点)
第二节 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机制的理论
金钱激励好与坏?
做家务要不要给钱?
第一节 皮亚杰理论中的基本假设 ——儿童认知发展是其心理结构的改进与转换(P3)
儿童认知的发展是通过其认知结构的改进和转换而实现的。皮亚杰理论中 的结构,不是指解剖意义上的结构,而是指一种认知上的功能结构。主体 依赖它对客观刺激作出反应。
第一节 皮亚杰理论中的基本假设
平衡
组织化
组织化是指主体的每一个认知操作都是与其他认知操作联系在一起的, 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第三节 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感知运动六阶段——反射练习阶段(0-1个月)
觅食反射:用手指或乳头 触摸新生儿的面颊,他就会将头 转向被触摸的这一侧并张开嘴表 现出吸吮动作。这反射大约在生 后4-7个月时消失。
二、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转换
一、两个阶段的儿童在守恒任务中的不同表现 1.前运算阶段儿童具有直觉性的思维特点,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很容易 被事物的某些直观性特征吸引,并据此得出不正确的结果。 2.在儿童守恒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过渡阶段,即主 体感受矛盾的阶段。 3.儿童的守恒性认识似乎是自然成熟的结果,而不是教育、训练的结 果。
不同阶段的转化过程
皮亚杰特别强调,任何一个儿童的认知发展都要经过这四个连续的阶 段,并认为这个认知发展的四阶段模式在任何文化里都适用。儿童的 任何一个新的认知技能的出现,都是以前一个阶段中的认知技能为基 础的。
一、心理操作的特性
1、操作是心理意义上的 2、操作来自于物理动作 3、任何一个操作都存在于组织系统当中 4、操作具有逻辑性的特点(可逆性互补性)
二、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转换
二、守恒发展的三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相当于前运算阶段),儿童不能形成守恒性认识。 2.第二个阶段(介于前运算与具体运算阶段之间),儿童反应不稳定, 当事物某些知觉特征不明显时能守恒;当事物知觉特征明显时不能守 恒。(P42) 3.第三阶段(相当于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可以同时考虑事物的不同 纬度,能进行互补性和可逆性的心理操作,达到了守恒性认识。
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是,儿童认知的发展 是通过动作所获得的对客体的适应而实现的。适应的本质 在于主体能取得自身与环境间的平衡。达到平衡的具体途 径是同化和顺应。在同化与顺应的过程中,主体的认知操 作获得系统化(组织化)的发展。(考点)
同化(考点)
同化是指主体将其遇到的外界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认知结构 中来的过程。
•第二章 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第二章 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第一节 皮亚杰理论中的基本假设 第二节 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机制的理论 第三节 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第四节 关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争议 第五节 新皮亚杰学派
第一节 皮亚杰理论中的基本假设 ——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在主动性
吸吮反射:将奶头或其他
物体放入孩子口中或者手指触及 上、下口唇,即引出吸吮动作。 此反射大约在4-7个月时消失。
感知运动六阶段——初级循环反应阶段(2-4个月)
感知运动六阶段——二级循环反应阶段(5-8个月)
感知运动六阶段——二级反应协调阶段(9-12个月)
感知运动六阶段——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3-18个月)
感知运动六阶段——表象思维开始阶段(19-24个月)
前运算阶段
在这一阶段里,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他 们已能通过表象、言语以及其他符号形式来表征内心世界 和外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而非逻辑性的,且 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
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特点——早期的信号功能(考点)
1.表象符号—延迟模仿 2.语言符号(象征与符号)
在这一阶段,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设定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 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 个体的心理操作在功能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不同的心理操作之间构成有层次 性的组织系统,这种系统性使得青少年在认知活动中,不仅能注意其结果,而 且还能主动地监控,调整和反省自己的思维过程。 思维的抽象性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开始思考许多诸如社会存在,公正,真理及 道德等抽象的社会问题,并迷恋科学幻想。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所应用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具逻辑性和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