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谁的红果多说课稿

合集下载

《谁的红果多》(教案)

《谁的红果多》(教案)

《谁的红果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讲述的是小兔子家庭的水果树上挂着红果、黄果和绿果,现在要把这些果实分给小兔子和小鸟,那么应该如何分配呢?这就是本节课的故事《谁的红果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学习到如何进行简单的小学数学口算运算和分配问题。

二、教学目的:1. 正确掌握本节课的数学运算方法及其应用。

2. 感受小学数学口算运算和分配问题的趣味性。

3. 提高小学生分配问题和计算能力。

4.增强小学生计算能力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生掌握清楚本节课的数学运算方法及其应用。

2.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进行分配问题的计算方法。

3.学生了解如何使用口算运算方法和显示符号进行数学口算运算。

4. 掌握如何使用计算方法进行快速计算。

四、教学过程:1.导入:本节课我们来看看通过什么方法来分配糖果和水果?这是一个分配问题,分配问题可以通过进行口算运算方法和符号运算方法进行。

2.学习:2.1 通过话题展开故事引导同学进入故事场景,同学们可以通过在心里设想的方式参与故事。

故事:小兔子家的果树上,挂着红果、黄果和绿果。

在分配红果给小鸟和小兔子的时候,小鸟不同意,所以两个小友谊发生了问题。

最后,他们的妈妈告诉他们,只有分一半红果给小鸟才能解决问题。

同学们可以看看这个问题,琢磨一下如果要给小鸟多一点,应该怎么分配呢。

2.2 让孩子尝试计算一下裂果的数量,并进行简单的口算计算,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计算的方法,比如加减乘除等方法。

2.3推导分配问题的解决方式,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决。

比如:在分配裂果的时候,它们可以通过图形和数量的比较进行分配,如果要分得多一点,是可以增加分配比例的,或者通过增加果树数量来解决。

同学们在计算时,要注意下手准确,计算规范,可以使用手抄本在其中进行口算计算。

2.4 让学生体会小学数学的趣味性,并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口算运算能力和分配能力,同时可以利用游戏和小组合作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谁的红果多》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谁的红果多》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谁的红果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谁的红果多》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进一步理解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但对加法和减法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经验,但还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进一步丰富和提升这些经验。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课堂活动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红果模型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数学信息,引出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3.自主探究:教师给出红果的图片,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比较红果的多少,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方法,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共同总结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5.练习巩固:教师给出不同情境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3.2(第一课时)《谁的红果多(比较数的大小)》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3.2(第一课时)《谁的红果多(比较数的大小)》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X学校的XXX,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3.2(第一课时)《谁的红果多(比较数的大小)》。

一、教材分析《谁的红果多(比较数的大小)》这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数、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通过比较红果的个数,让学生初步理解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数、数的组成的基础,但是他们对于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正确比较两个一位数的大小。

2. 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正确比较两个一位数的大小。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谁的红果多”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2. 探究比较方法(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汇报交流:让学生汇报比较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比较两个一位数的大小,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提升让学生总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5.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谁的红果多》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谁的红果多》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谁的红果多》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谁的红果多》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比较物体的多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于比较物体多少的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在逐步发展,可以通过交流和分享来提高他们的表达水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的多少。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用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的多少。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故事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谁的红果多。

2.新课导入:介绍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如一一对应、数数等。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比较方法判断红果的多少。

4.交流分享:学生汇报实践活动成果,分享比较方法的应用。

5.巩固练习:出示不同情境,让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问题。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较方法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课题《谁的红果多》、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一一对应、数数等)、实践活动及总结。

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实践活动参与度、问题解答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一年级数学下册谁的红果多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谁的红果多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谁的红果多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谁的红果多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经历十几减9的计算过程,比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能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探究计算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题卡、小棒【教学过程】一、热身赛①8+9= 15-9= 17-9= 6+7= 13-9=②7+9= 18-9= 9+5= 14-9= 11-9=(1)集体订正(2)评讲:请你说说17-9你是怎样计算的?(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4)师: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前面大家共同探究的十几减九的几种方法,那么老师希望大家在后面学习过程中,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题。

好,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的十几减九的练习课。

(板书课题:十几减九的练习课)二、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喜羊羊吗?生:喜欢师:老师也很喜欢,今天喜洋洋他们来到我们的课堂了,大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生:你们好师:今天一大早懒羊羊村长把大家召集了起来,交给他们一个重要的任务。

原来灰太狼趁大家没注意,把羊村的宝藏偷走了,现在任务就是要小羊们找回宝藏。

当然这一路上困难重重,大家有信心帮他们夺回宝藏吗?生:有!师:好,下面就进入我们的闯关活动。

1.速度大作战师:我们来和喜羊羊比一比谁的速度快吧①12-9 = 16-9 = 14-9 = 18-9 =②17-9 = 11-9 = 16-9 = 13-9 =用你最喜欢的算法算算18-9=2.看图写算式师:跑那么快,大家一定都渴了,看,同学们,我们来到了草莓地。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谁的红果多》说课稿设计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谁的红果多》说课稿设计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要分享的说课稿设计是关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谁的红果多》这一课的内容。

在说课之前,我想先感谢各位评委和老师们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谁的红果多》这一课是在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趣的动物》中出现的一节数学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对10以内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中通过红果的数量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从而达到对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掌握。

二、学情分析在进入一年级下册的学习之前,学生们已经对10以内的数字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数数、识数,但对于数的大小比较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观察中发现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动手操作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红果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谁的红果多》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谁的红果多》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谁的红果多》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谁的红果多》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时,主要内容是通过比较数量的多少,培养学生初步的计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一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逻辑推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进行理解和表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比较红果的多少,让学生掌握比较两种物体数量多少的方法,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比较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两种物体数量多少的方法,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比较的结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比较两种物体数量多少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动画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红果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红果的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比较两种物体数量多少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比较的方法。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数量多的红果。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比较两种物体数量多少的方法,并用语言描述出比较的结果。

《谁的红果多》教案设计(模版)

《谁的红果多》教案设计(模版)

《谁的红果多》教案设计(模版)第一篇:《谁的红果多》教案设计(模版)《谁的红果多》教案设计教学内容:28—29的教学内容。

教学分析:本是一年级第三单元第4时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抽象的比较数的大小比较困难。

因此,教材首先通过小猴和小熊比红果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练习中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自主的探索进行抽象数的比较。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以及100以内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经验,发展数感。

3、通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习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掌握比较数的大小方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教学、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看一看)师:同学们,小熊和小猴觉得我们同学很聪明,经常帮它们解决问题。

看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数学问题?(出示主题图)生:小熊有多少个红果?小猴有多少个红果?谁的多?师:怎样来比较谁的红果多?你有什么办法?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并选出你们最好的办法与同学们交流。

二、探究新知:1、学生分小组交流(想一想、比一比)2、学生班内交流(说一说)3、可能会有的方法1往下数数比较。

2实物模型比较。

3借助中间数比较。

4借助计数器比较用数的组成比较4、师:同学们,你们可真了不起,找到这么多好方法,谁能总结一下,我们可以用那种方法比较简便?能说说原因吗?、师生共同总结:根据数的排列顺序比较,用实物模型比较,借助中间数比较,借助计数器比较,用数的组成比较。

三、巩固练习:、请同学们看书的四种方法你有什么新的理解在练习中可以提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教材p29练一练2、第1题要求让学生对照计数器写出要比较的两个数,然后再比一比。

3、第2题答案不是唯一,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对照数线进行思考。

数学一年级下册《谁的红果多》说课稿

数学一年级下册《谁的红果多》说课稿

数学一年级下册《谁的红果多》说课稿我的说课的题目是《谁的红果多》,我从教材、教学流程、教法、学法、板书设计、学习评价四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第四课“谁的红果多”。

(二)教材分析本课先通过小猴和小熊拿着红果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练习中进行抽象数的比较。

在进行红果数量比较时,教材体现了“借助实物比较——模型比较——计数器比较——抽象数的比较”的过程,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进行数的比较,还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

2、过程和方法:在观察、操作、比较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发展数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难点:正确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二、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同学们,今天小熊和小猴在果园里采摘一些红果,他们想了个好办法把红果带了回来,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熊和小猴用什么办法呢?他们摘了多少红果呢?这样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课件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体验领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

小猴和小熊拿了很多果子,你们能数出它们的数目吗?学生仔细数,并汇报数的结果,通过学生发现并进行汇报说出多少。

(板书课题:谁的红果多)用课件出示,先让学生利用实物小方块的多少比较相应数的大小,然后在用计数器演示来比较,接着在写一写,比一比中直接比较数的大小。

两人小组进行交流,之后在班上交流学生的不同比法。

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后,引导学生思考:听了学生比较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谁的红果多优秀教案设计

谁的红果多优秀教案设计

谁的红果多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红果多的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果多的外形特征和生长环境。

2. 培养学生对红果多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红果多的外形特征:果实、叶子、花朵等。

2. 红果多的生长环境:气候、土壤、分布区域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红果多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其外形特征。

2. 视频播放:播放红果多的生长环境视频,让学生了解其生长过程。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红果多的生长环境和保护意识。

作业:1. 绘制红果多的图片,展示其外形特征。

2. 写一篇关于红果多的短文,介绍其生长环境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红果多的营养价值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果多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2. 培养学生合理膳食的观念。

教学内容:1. 红果多的营养价值: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

2. 红果多的食用方法:直接食用、烹饪等。

1. PPT展示:介绍红果多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2. 品尝活动:让学生品尝红果多,体验其美味。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红果多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作业:1. 绘制红果多的营养价值图,展示其营养成分。

2. 写一篇关于红果多的短文,介绍其食用方法和营养价值。

第三章:红果多的种植技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果多的种植技术和栽培要点。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红果多的种植技术:播种、施肥、浇水等。

2. 红果多的栽培要点:病虫害防治、修剪等。

教学活动:1. PPT展示:介绍红果多的种植技术和栽培要点。

2.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种植红果多的过程。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红果多的种植技术和栽培要点。

作业:1. 绘制红果多的种植过程图,展示其种植技术。

2. 写一篇关于红果多的短文,介绍其栽培要点和种植技术。

第四章:红果多的加工与利用1. 让学生了解红果多的加工方法和产品。

2.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市场经济观念。

教学内容:1. 红果多的加工方法:干燥、腌制、果汁等。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谁的红果多》教案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谁的红果多》教案
4.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将数的大小比较应用于日常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力。
5.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1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数的大小比较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尝试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引入数的大小比较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课堂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谁的红果多》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中的《谁的红果多》一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掌握1000以内数的比较方法;2.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量多少的比较,培养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结合生活情境,运用数的大小比较,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
首先,我发现部分学生在数的大小比较方面的基础较为薄弱,对于比较大小的概念和符号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通过设计更多有针对性的练习和辅导,帮助他们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案例分析部分较为感兴趣,但在理论介绍部分却显得有些吃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我可以在讲授理论知识时,结合更多有趣的例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举例: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明确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的用法,避免在表达数的大小关系时混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谁的红果多》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谁的红果多》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谁的红果多》北师大版教案:《谁的红果多》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单元《有趣的游戏》,第四章《谁的红果多》。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数数、比较和排列等方法,找出谁的红果多。

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数数找出谁的红果多,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

2. 让学生通过比较和排列的方法找出谁的红果多,培养学生的比较和排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比较和排列的方法找出谁的红果多。

重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红果卡片、白板、粉笔。

学具:学生自带的红果(如苹果、西红柿等)、学生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红果,让学生说出自己红果的名称和颜色。

2. 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通过数数、比较和排列的方法,找出谁的红果多。

二、数数游戏(5分钟)1. 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把自带的红果放在桌子上。

2. 每个小组轮流数自己的红果,数完后,把结果告诉其他小组。

3. 其他小组听后,找出数得最多的红果,并说出原因。

三、比较和排列(5分钟)1. 让学生把自己的红果按照大小排列,并告诉其他同学。

2. 让学生把自己的红果按照颜色排列,并告诉其他同学。

3. 让学生把自己的红果按照形状排列,并告诉其他同学。

四、谁的红果多(5分钟)1. 让学生把自己的红果放在白板上,其他同学数一数,看看谁的红果多。

2. 让学生把自己的红果放在白板上,其他同学比较一下,看看谁的红果多。

3. 让学生把自己的红果放在白板上,其他同学排列一下,看看谁的红果多。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画出自己喜欢的红果。

2. 让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写一写自己喜欢的红果的名字、颜色、大小和形状。

板书设计:白板上写上“谁的红果多”,并在旁边画上红果的图片。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数数、比较和排列的方法,让学生找出谁的红果多,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3.4谁的红果多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3.4谁的红果多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3.4 谁的红果多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果的大小、颜色、数量等特点。

2.能够通过观察精确地比较两组红果的数量。

3.通过比较掌握“比较多”、“比较少”、“一样多”的概念。

4.知道如何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进行数量的比较。

二、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下册,P82页面 3.4 谁的红果多北师大版。

2.红果或红果图片,用于教学比较两组红果。

3.称重秤或卡尺等辅助教学仪器,用于精确比较红果大小。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教师用红果或红果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让学生感性认识红果的大小、颜色、数量等特点。

2.引出本课通过询问“小明和小红各有一堆红果,你们知道谁的红果比较多吗?”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比较思想。

3.比较两组红果教师给学生分发两堆红果,让学生对红果的数量进行比较,并通过选择正确的圆圈来判断哪一组更多,哪一组更少,或者两组一样多。

同时,教师用教具(如称重秤或卡尺)来辅助比较红果的大小,让学生更加准确地进行比较判断。

4.探究“比较多”、“比较少”、“一样多”的概念通过讨论比较的结果,引出“比较多”、“比较少”、“一样多”的概念,让学生掌握这些相对概念的含义。

5.制定标准进行比较将两组红果分开放置,并将一组进行重新排列,让学生发现两组红果之间的数量比较并不是那么容易。

因此,老师引导学生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假设所有的红果都一样大”,再来进行数量比较。

通过这个标准,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比较数量,并且学生还能够领悟到为了比较,我们需要制定一些统一的原则。

6.总结教师对本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总结掌握的比较方法和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四、教学小结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比较各自手中的红果,学会了通过观察来比较数量大小,并掌握了“比较多”、“比较少”、“一样多”的概念。

同时,学生还学会了制定统一的标准进行数量比较,这样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比较判断。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宝安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谁的红果多》说课稿

宝安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谁的红果多》说课稿

宝安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谁的红果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谁的红果多》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思考等活动,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熟练地进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对于本单元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思考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能够进行正确的计算和解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会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概念讲解:讲解加减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3.操作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巩固对加减法的理解。

4.游戏活动: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加减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6.总结与反思: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加深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

3.4谁的红果多(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3.4谁的红果多(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感、运算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思维。通过“谁的红果多”这一主题,使学生能够:
1. 理解并运用数的概念,掌握基本的加减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能够与他人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经验。
首先,从知识层面来看,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的概念和简单的加减运算。他们对数字有一定的敏感度和认识,但还不够深入和系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数感的培养,通过实际操作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其次,从能力层面来看,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和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数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红果数量相关的数学实践活动,如测量和计算班级中红果的数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红果数量的理解。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数学竞赛: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数学竞赛,如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通过竞赛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精神。
展示一些关于红果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红果的多样性和数量。
简短介绍红果数量的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红果数量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红果数量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红果数量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红果数量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谁的红果多》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谁的红果多》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谁的红果多》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谁的红果多》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兔子和小松鼠比赛摘红果的故事。

通过故事,引导学生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数字认识,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对数量的比较和问题的解决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途径,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红果道具、数学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小兔子和小松鼠比赛摘红果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小兔子和小松鼠摘红果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数量的变化,引出加减法的概念。

3.自主学习:学生分组讨论,观察红果的数量变化,尝试用加减法表示。

4.课堂讲解:教师讲解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5.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红果道具的操作,实际操作中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6.巩固练习:学生进行数学卡片练习,加强对加减法的掌握。

7.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8.课堂小结: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兔子 3 + 5 = 8小松鼠 4 + 4 = 8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发言、参与讨论。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谁的红果多》说课稿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谁的红果多》说课稿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谁的红果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谁的红果多》是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教材,主要讲述了比较物体数量多少的方法。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是对于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比较物体数量的任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独立完成比较物体数量的任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导入,让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

2.新课导入:介绍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

4.总结提升:对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掌握。

5.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比较物体数量方法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

可以设计如下: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1.观察物体数量2.比较多少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方面进行。

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活动、回答问题和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九. 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最新谁的红果多说课稿范文

最新谁的红果多说课稿范文

最新谁的红果多说课稿范文最新谁的红果多说课稿范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谁的红果多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谁的红果多说课稿1一、说教材《谁的红果多》是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4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100以内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节课数的比较方法涵盖了前面三节课的内容:数数经验,通过找一个标准,方块模型来感知数的大小。

利用计数器和数轴来强化对数的理解,最终达到抽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这部分内容尤为后续学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奠定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教学内容按“情境+问题串”的方式展开,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思考、分享与提升在教材中得以充分体现。

二、说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知识结构体系,有时会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思维也是由无序走向有序。

好奇、好玩、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对直观、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

从学生整体来看,求知欲望比较强,思维较活跃,课堂学习积极性容易调动。

三、说教法分析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的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遵循新课标和顺应孩子求知的特点,也为了更好地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中体现认知规律“借助经验比较——模型比较——计数器比较——抽象的数的比较”步步递进的过程,通过多层次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发展数感。

四、说学法分析小学阶段教育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习惯的养成,思维的开拓,知识的获取,方法的掌握都在这一阶段逐渐形成。

新课标指出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

所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让学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3.4 谁的红果多1-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3.4 谁的红果多1-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3.4 谁的红果多1-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熟练掌握数码之间的加法交换律运算。

2.能力目标•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算术问题,如加法运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相互帮助的敬爱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数码之间的加法交换律运算。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正确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会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了解加法的概念和性质。

2.新课讲解•通过“苹果”和“梨子”实物模拟,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性质。

•通过板书,让学生理解数码之间的加法交换律运算。

3.练习教师可以给小组分配不同的算术题,让小组内的学生相互合作解决问题,培养相互帮助的敬爱精神。

4.巩固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次回答上次课留下的问题,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

5.课堂小结教师会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提出适当的思考和反思题目。

四、教学要点1.教学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智能•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能力的能力。

2.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解决问题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了解他人的想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实物模拟和板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性质。

此外,在巩固环节,我采用让学生再次回答上次课留下的问题,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也会继续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的红果多说课稿最新谁的红果多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谁的红果多》是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4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100以内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节课数的比较方法涵盖了前面三节课的内容:数数经验,通过找一个标准,方块模型来感知数的大小。

利用计数器和数轴来强化对数的理解,最终达到抽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这部分内容尤为后续学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奠定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教学内容按“情境+问题串”的方式展开,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思考、分享与提升在教材中得以充分体现。

二、说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知识结构体系,有时会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思维也是由无序走向有序。

好奇、好玩、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对直观、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

从学生整体来看,求知欲望比较强,思维较活跃,课堂学习积极性容易调动。

三、说教法分析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的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遵循新课标和顺应孩子求知的特点,也为了更好地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中体现认知规律“借助经验比较――模型比较――计数器比较――抽象的数的比较”步步递进的过程,通过多层次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发展数感。

四、说学法分析小学阶段教育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习惯的养成,思维的开拓,知识的获取,方法的掌握都在这一阶段逐渐形成。

新课标指出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

所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让学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脑思考。

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交流汇报、分享中提升自己。

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说过程分析教学应以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顺应孩子天性,所以本节课我将教学思路拟定为“猜数游戏,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探究新知――深化训练、拓展延伸――质疑反思、总结提升”,努力打造轻松愉快、自主和谐的课堂。

(一)猜数游戏、激发兴趣利用猜数游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

导语我是这样设计的:老师很想知道大家的年龄,谁愿意告诉老师?请把你的年龄写在黑板上,老师背对黑板,面向学生猜年龄。

让学生提示一下老师,猜的大了还是小了。

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猜数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让孩子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为学习新知做了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让学生感悟到我们身边就有数学,就是在童话世界里也有数学。

针对一年级学生天真、好幻想的心理,我创设了如下情景:老师带你们去参加森林举行的采红果比赛,愿意吗?可是,在回家的路上,小猴和小熊却大吵了起来,你们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争吵吗?原来,他们都说自己的红果多,到底谁的红果多呢?(课件出示)从图中你们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下面就请同学们当裁判,小猴和小熊谁的红果多呢?这就是我们静学习的主要内容――比较数的大小。

这样设计既明确学习任务也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

接下来请小裁判们利用教具、学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思考交流,用哪些方法能比较21和18的大小呢?把想到的方法先在组内交流。

在小徐合作学习中学会了倾听同学发言,找到不足,从而提升自己。

然后汇报,学生找到的方法可能有:方法1:数数的方法比较。

根据100以内数的顺序,利用数数的基础和活动经验,顺着数,后数到的数必先数到的数大,可利用刻度尺比较和验证。

方法2:找一个“标准数”比较。

学生会以20为“标准数”,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1比20答,10还不到20,所以21>18)方法3:小棒或方块模型比较:用方块代替红果摆一摆,比一比,发现21个方块比18个方块多出3个,所以21>18、借助直观表象,把握数的大小关系。

充分鼓励学生用原有的经验去思考、去逐步探索、并在操作中展示自己的思维。

方法4:借助计数器比较。

先把21和18这两个数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再在计数器上比较:21的十位上有两个珠子,表示2个十,18的十位上右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2个十比一个十大,所以21比18大。

方法5:数位比较。

21的十位上是2,表示2个十,18十位上是1,表示1个十,2个十比一个十大,所以21比18大,即21>18、后两种方法通过比较十位上数的大小来判断两个数谁大谁小,体现了“位值”思想。

当小组汇报时,请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并用学具教具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教师既是鼓励、赞扬。

示范高水平的思维,做到知识共享。

既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又能鼓励学生学会自学,独立思考,与同伴们分享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

数学学习不再是吃他人咀嚼过的,而是自己品味数学,有滋有味吸收养分的数学文化佳肴。

课间操(手指游戏)观察计数器表示的数,用手指填上大于号或小于号。

(三)神话训练、拓展延伸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练习题的设计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分三个梯度:基础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联系难度不不加深,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和自信。

我在此环节设立闯三关的游戏,通过闯关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1、闯第一关(课件出示)(写一写,比一比)观察计数器表示的数,先在书上独立写一写,然后借助计数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本题设计让学生体会数位的重要性,微比较数的大小建立直观表象。

总结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2、闯第二关(猜数游戏)。

3、闯第三关(找朋友)。

这是一道开放题。

先让学生把要求看完整,然后找到合适的数,汇报时让学生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比较的方法,教师再适时补充。

最后共同探讨,怎样比较几个两位数的大小?小组合作学习既体现了团队精神,也使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碰撞出火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质疑反思、总结提升将找朋友中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组排列。

汇报自己的想法。

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怎么学会的?学了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可以数数比较,可以找一个“标准”比较,用方块模型比较,借助计数器比较,还可以根据数的组成来比较。

通过总结既对本课所学知识的进行有序的梳理,掌握学习方法,又可以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谁的红果多(比较数的大小)21>1832<34100>991、数数的方法2、找一个“标准”3、方块模型4、借助计数器5、数位比较本节课的板书精简明了,直观系统,板书对100以内数的比较方法进行归纳,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我相信,通过学习孩子们会拥有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一、说教材: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第四课“谁的红果多”。

对学生来说,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比较困难。

因此,本课先通过小猴和小熊拿着红果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练习中进行抽象数的比较。

在进行红果数量比较时,教材体现了“借助实物比较――模型比较――计数器比较――抽象数的比较”的过程,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进行数的比较,还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

学生已经会比较20以内数大小,并能用符号表示其大小,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会数、读、写100以内的数,但只是初步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还比较困难。

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他们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具体、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学生从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在逐步过渡到借助计数器的比较,最终能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

2、过程和方法:在观察、操作、比较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难点:正确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复习数的组成是本节课必须有的一个环节,也为本节课学习数的大小比较做好了铺垫,学生在说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时,必然会说数的组成,所以在课前我复习了数的组成和计数器上的数位。

游戏的教学也是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年龄小,喜欢和老师做游戏,所以我抓住了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前实施教学,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熊和小猴去森林里找宝贝,看看他们都找了些什么呀。

出事情景图。

仔细观察图片,你能编一个数学故事吗?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呢?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他们到底谁拿的多呢?小朋友愿意来帮助小猴和小熊吗?让学生编故事,这样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板书课题――谁的红果多)(三)探究新知、体验领悟:“谁的红果多”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后,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并交流讨论,让学生分别用数数、摆小棒、摆小方格的方法演示自己的想法,老师再指导学生在用计数器演示来比较18和21谁大谁小,接着在比一比中直接比较32比34、100>99的大小。

让学生讨论汇报自己的各种比法后,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三位数和两位数比,三位数大。

这个过程体现儿童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特点,便于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除了以上的方法,还可以利用我们的数位顺序进行比较,课件出示教材看一看,填一填,让学生发现并体会数轴怎么比较。

最后是练习作业的设计、板书的设计都体现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教师是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实物来比较,比如小棒、小方块儿等,再引深到用计数器,最后总结归纳出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观察、探索的活动中,真正体现了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特征。

五、说学习评价:教学中我采用了师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我注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热情的评价,以此来发挥评价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