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物理 核能
22-2 核能 思维导图、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2022~2023学年)
![22-2 核能 思维导图、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2022~2023学年)](https://img.taocdn.com/s3/m/0c8b622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6.png)
知识总结
四、核聚变 氛和气在超高温下会变成行的原子核一氨核,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根据核聚变 可以制成氢弹。目前人类还不能有效的控制核聚变,核聚变的应用还在进一步的 研究中聚合成新的原子核的过程中释放出的巨大的能量叫作核能。
特点:链式反应可控 裂变
应用:核电站、原子弹
聚变
特点:聚变反应不可控 应用:氢弹
知识总结
22.2 核能
一、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还可以分成原了核跟核外电子。
知识总结
二 、核反应 一般情况下原子核比较稳定,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分裂,会释放巨大能量,称 为裂变;质量较小的原子核会发生结合,会释放巨大的能量,称为聚变。两种反 应称之为核反应。核反应释放的能量就是核能。
知识总结
三、核裂变 用中子撞击铀 235 原子核,会分裂成两个较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 2-4 个中子。这 些中子又可以撞击其它的原了核,形成链式反应释放出无比巨大的能量。
知识总结
核裂变如果不加以控制,可以制成原子弹;如果合理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可以利 用核能来发电,及核电站。1kg 铀 235 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 2000 吨煤完全燃 烧释放的能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第22章第2节核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第22章第2节核能](https://img.taocdn.com/s3/m/039fa47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5.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掌握核能的来源、核反应的类型及其应用。
2.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在核反应中的体现,掌握核能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核能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掌握核能的优缺点,了解核能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2.提出问题:核能是什么?它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能源有何不同?核能有哪些应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核能的基本概念:讲解原子核的结构,核能的定义,以及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类型的核反应。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核能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4.作业批改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1.教学活动: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核能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2.归纳核能的优点和缺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能源观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强调核能安全意识,提醒学生在生活中注意核辐射防护。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2.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分析核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体现。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
3.核能的计算方法:介绍核能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核能的计算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4.核能的优缺点:分析核能在发电、医疗等领域的优点,以及核事故、核废料处理等缺点。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2.2《核能》ppt习题课件(含答案)-精品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2.2《核能》ppt习题课件(含答案)-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8edb7bd5e009581b6bd9ebde.png)
请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内容:
(1)从能源的分类来看,核能是属于
(2)发电机发电时是让线圈在
之为
现象.
.(选填“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
中旋转而产生
,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中称
(3)核电站所需的核能是利用原子核 “裂变”或“聚变”)所产生的,该变化是 (选填“可控”或“不可控”).
(选填 的
(4)如果核电站每年需要50 t的核燃料,而同等规模火电站每年需要6×106 t的煤
然铀矿中去寻找放射性的来源.她在放射性的研究中,推断出钋和镭元素
的存在,并测出镭的原子量.
1898年后,卢瑟福等人用垂直于射线方向加磁场的方法对射线的性质
进行了研究,证实α射线是带正电的粒子束(后来证明是氦原子核),β射线
带负电荷,γ射线是电磁波.
放射现象的发现,使人类的认识逐步深入到原子的内部——原子核,
9
[实际应用题]2011年3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因冷却系统的故障,导致严重的 核泄漏事故,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例3 (1)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发生 裂变 (选填“裂变”或“聚变”)释放能量来
发电的. (2)下面是核能发电中能量转化的过程,请将其补充完整.
内能
(3)“福岛核泄漏”事件引发了广泛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议.请你对发展核电简述自己的观点.
炭,则6×106 t的煤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J (煤炭的热值为3×107
J/kg).
(5)核电站的核废料具有
性,对环境会造成相当大的危害,因此要将核废
料深埋到人迹稀少的沙漠地带,同时如何再开发新能源,又注意环境的保护,是人
类面临的一大课题.
13
〔解析〕 (1)核能是一次能源;(2)发电机发电时是让线圈在磁场中旋转而切割 磁感线运动,从而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3)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 裂变发生可控链式反应时释放的大量核能来发电的.(4)6×106 t的煤炭完全燃 烧放出的热量:Q=mq=6×109 kg×3×107 J/kg=1.8×1017 J.(5)核电站的核废 料具有放射性,会对环境造成相当大的危害.
核能-鲁科五四学制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核能-鲁科五四学制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1f6a7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3.png)
核能-鲁科五四学制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原子核结构基本概念。
2.了解核反应及其应用。
3.了解构成原子核的核子和带电粒子的性质和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核反应及其应用。
2.了解构成原子核的核子和带电粒子的性质和特点。
三、教学内容3.1 前置知识1.电子、质子、中子、原子核、电子云、原子序数(表示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和质量数(表示原子核中中子和质子的总数)。
2.质量数、原子序数、核子数、同位素。
3.2 新知识1.核的组成,包括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云和原子核的相互作用力(电磁力。
2.核反应及其应用。
3.3 教学方法和过程1.按照前置知识回顾:电子、质子、中子、原子核、电子云、原子序数(表示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和质量数(表示原子核中中子和质子的总数);质量数、原子序数、核子数、同位素等各个方面进行介绍。
2.核的组成和核的性质,包括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云和原子核的相互作用力(电磁力)等进行介绍。
3.核反应及其应用,如核聚变、核裂变等,以及核武器、核反应堆,核应用等。
3.4 教学要点1.熟悉核的组成和性质,包括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云和原子核的相互作用力(电磁力)等进行介绍。
2.了解核反应及其应用,如核聚变、核裂变等,以及核武器、核反应堆,核应用等。
3.5 教学评价1.在讲解核反应及其应用方面能够做到深入浅出。
2.能够引导学生理解核反应的基本概念和事实,提高学生的核反应应用能力和核素计算能力。
3.能够了解核素的简单计算方法,掌握人类运用核能获得的各种应用。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次的核能教学,我感到受益匪浅。
在教学中,我结合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尽可能深入的了解到核能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在讲解过程中,我讲解时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和思考,让学生在积极互动的状态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核能学科。
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第二节核能课件
![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第二节核能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37a47bf242336c1eb95e2d.png)
原子核 (正)
质子 (正) 中子 (不带电)
核外电子 (负)
原子核分裂 (能量) 原子核聚合 (能量)
裂变:用中子轰击铀核,铀 核分裂成大小差不 多的两部分,同时释 放出具大能量,这种 现象叫做裂变
1kg铀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 量大约相当于2500t的标准煤完全燃烧所放出能量.
链式反应
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发生裂变,放出能量. 铀核 分裂的同时放出2~3个中子,又可以轰击其它 铀核,使它们也发生裂变.于是裂变反应便会链 锁式地自行持续下去.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应用一:原子弹
聚变应用:
氢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
练习:如图18-2俄罗斯的 切尔诺贝利的核电站事故 造成的辐射污染波及了白 俄罗斯、俄罗斯及乌克兰 的大片领土。各类辐射病、 癌症、神经紧张、居民被 迫疏散等后斯影响还深深 的留在人们的心中。有的 同学提出,既然核电站有 这么大的危害,就不用建 造核电站。你认为这种观 点合理吗?提出你的看法。
2013.3
链式反应如果不加控制大量原子核就会在极 短时间里发生裂变,释放出极大的能量,进而产 生毁灭性的破坏力。
原子弹爆炸时产生的蘑菇云
应用二:核电站
核电站: 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是利用
可控链式反应释放出能量发电。
能量转化: 核能
内能
机械能
电能
核电站工作流程原理
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
1、能量转化:
核能
内能
机械能
电能
2、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 --秦山核电站 3、存在的问题: --放射性污染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测试:核能(同步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测试:核能(同步测试)【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ffd23c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b.png)
第2节核能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不可控制的B.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仍具有放射性,一般深埋在人烟稀少的地方C.核反应堆可将核能直接转化成电能D.我国已建成可控核聚变反应堆2.关于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很小,因此其中不可能存在大量的能量B.人们现在能够利用可控核聚变的能量C.对于核裂变的链式反应,人们还不能控制D.无论是较大的原子核分裂,还是较小的原子核的结合,其中都会伴随着巨大的能量变化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也存在某些不安定因素,加强国防建设有必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末,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原子弹是利用聚变的原理制成的B.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更大,氢弹是利用聚变的原理制成的C.我国的第一座核电站是浙江嘉兴的秦山核电站,核电站是利用聚变获得的能量来发电的D.核电非常清洁,没有污染4.核电站发电流程如图所示,在核电站的发电过程中,下列所述能量转化顺序正确的是()A.核能→化学能→内能→电能B.核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C.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D.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5.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中有原子核,所以利用任何物质都能得到核能B.到目前为止,人类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即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C.原子弹和氢弹都是利用原子核裂变的原理D.原子核只有在人为的条件下才会发生裂变和聚变6.(2020·河北中考)核能是一种(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是通过可控(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释放核能的设备。
核电站中的汽轮机属于(选填“发电机”“电动机”或“热机”)。
★7.目前释放核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使原子核裂变,二是使原子核。
1938年,科学家首次用(选填“电子”“中子”或“质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22.2节核能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22.2节核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fde8bd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5.png)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核能的奥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问题的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话题引导: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引导他们思考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能源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3.小组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教师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观点,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此外,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对核能相关新闻和事件有所关注,但可能对核能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核能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掌握核能知识,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等,涵盖核能的概念、分类、质量亏损、质能方程、核反应堆原理等方面。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概括核能的概念、分类、质量亏损、质能方程、核反应堆原理等知识点。
2.强调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紧接着,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核能的科普视频,让学生对核能有更直观的认识。视频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核能的概念、分类及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核能。
物理九年级下册核能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下册核能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aa0a30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19.png)
物理九年级下册核能知识点核能是一种强大而复杂的能源形式,它在现代科技和工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九年级下册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核反应、核裂变和核聚变等重要知识点。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解读:一、核能的概念及特点核能是指由原子核内部发生的核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不同于化学能和物理能,核能具有以下特点:1. 巨大的能量释放:核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比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大得多。
2. 高效能源:核能的单位质量能量高于其他常见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3. 环境友好:核能的反应产物中不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污染较小。
二、核反应及其示意图核反应是指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发生的变化。
根据核反应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类。
1. 核裂变:是指一个重核(如铀、钚等)被轻粒子(如中子)撞击后裂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核,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2. 核聚变:是指两个轻核(如氘、氚等)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发生融合,形成重核的过程,也释放出巨大能量。
三、核反应的应用核能的应用广泛存在于能源、医学、农业、工业等领域。
以下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1. 核电站:利用核裂变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
2. 放射性物质在医学中的应用:如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治疗、放射性追踪等。
3. 核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辐射杀菌、改良品种等。
4. 核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同位素在工业控制和材料鉴定中的应用。
四、核能的风险和挑战虽然核能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但在核能的开发和使用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1. 放射性污染:核反应产生的放射性废料需要妥善处理,以防止对环境和人类造成污染和伤害。
2. 核事故:一旦核电站发生事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放射性泄漏,对周围环境和居民健康产生重大威胁。
3. 核扩散:核技术的扩散可能导致恶意使用核材料,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
4. 核能的可持续性:尽管核能是一种高效能源,但核燃料的储备有限,资源的可持续供应仍然是一个挑战。
九年级物理下册《核能》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下册《核能》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8f0198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d.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知道核能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掌握核反应的基本原理,理解链式反应、核裂变和核聚变的概念;
3.熟悉目前核能的利用方式,了解核电站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安全措施;
4.了解我国核能事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5.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核能相关的实际问题,具备初步的核能应用与评价能力。
在此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1.核能的优点和缺点;
2.核能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3.核能发展的未来趋势。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巩固学生对核能知识的掌握,我将设计以下类型的题目:
1.选择题:测试学生对核能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计算题:让学生运用核能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受核能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重视基础知识巩固,帮助学生建立核能与已有知识的联系,降低学习难度;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核能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消除学生对核能的恐惧心理;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以核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主线,循序渐进地引入核能的应用和发展;
-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直观展示核能原理和核电站结构,降低学习难度;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核能利用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核能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分析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核能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核能》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核能》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a23b5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3.png)
弊 产生放射性废料
排热量大 建厂成本大 核泄漏污染大
原子弹 链式反应如果不加以控制,大量原子核就在一瞬间发 生裂变,释放出极大的能量。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 理制成的。
常见的发电方式的对比见 《教材帮》物理RJ九下第二 十二章第2节知识点2
例题
关于裂变反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铀235原子核
2.链式反应
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才能发生裂变,放 出能量。
外界中子停止轰击,裂变也就停止了。怎 样才能让裂变继续下去呢?
想想议议
将火柴搭成左下图所示结构,点燃第一根火柴 后,会发生什么?
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在分裂时,会释 放出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 会继续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 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裂变中的链式反应。
R·九年级下册
课前自学准备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常识性了解核能及核能的获取方式。 2.了解原子核的结构及核能的利用。 3.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能正确说出 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应用。
课前自学准备 预习检测
1.原子结构:原子的中心是 原子核 ,原子核 周围有一定数目的 电子 在核外运动。
2.核能: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 分裂 或者质 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 结合 ,就有可能释放出惊 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H
(2) 氧原子由原子核和八个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有八个质子和八个中子,由于中子不带 电,所以正负电荷量仍然相同。
O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周围有电子
原
原子
核
质子(带正电) 集中原 子大部
中子(不带电) 分质量
子 核外电子(带负电,绕核高速旋转)
专题22.2 核能 (原卷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拓展)学讲练测大讲义
![专题22.2 核能 (原卷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拓展)学讲练测大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0e57f93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b.png)
【课程标准】知道核能的特点和核能利用可能带来的问题。
【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2.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了解我国和世界利用核能的新进展。
3.了解核裂变、核聚变。
【学习重点】核能的由来及其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学习难点】核裂变与核聚变。
知识点1. 核能1.原子、原子核: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组成,原子核由中子(不带电)和质子(带正电)组成。
2.核能: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释放出的能量。
3.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即原子核的核裂变和核聚变。
核反应堆是利用可控核裂变工作的,原子弹是利用不可控核裂变制造的,氢弹是利用核聚变制造的.裂变的核燃料是铀235,聚变的核燃料是氘和氚.①核裂变:用中子轰击较重的原子核,使其裂变为较轻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如原子弹。
核反应堆中的链式反应是可控的,原子弹的链式反应是不可控的。
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目前核电站中进行的都是核裂变反应。
②核聚变:使较轻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如氢弹。
氢弹爆炸的聚变反应是不可控的。
知识点2. 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①核能的优点:核能将是继石油、煤和天然气之后的主要能源。
利用核能发电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煤、石油等能,而且用料省,运输方便。
核电站运行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等对大气和环境污染的物质,核电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
②利用核能可能带来的问题:如果出现核泄漏会造成严重的放射性环境污染。
深化理解:核能问题1.核能。
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
但是,一旦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就有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2.核能属于一次能源,也属于新能源,释放核能的方式有两种:核裂变和核聚变。
裂变与聚变的比较3.核能的利用特点【例题1】(2022贵阳)如图所示,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在可控核聚变(人造太阳)上取得重大突破。
物理九年级知识点核能
![物理九年级知识点核能](https://img.taocdn.com/s3/m/55a166b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c.png)
物理九年级知识点核能核能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是指以原子核反应为基础释放能量的过程。
本文将从核能的定义、核能的产生方式、核反应的类型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核能的定义核能是指在原子核反应中,通过核裂变或核聚变释放出的能量。
核能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能源形式,它具有巨大的能量密度,释放出的能量远远超过其他能源形式。
二、核能的产生方式核能的产生主要有两种方式:核裂变和核聚变。
1. 核裂变核裂变是指重核(通常指铀、钚等)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质量较小的核片段,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其中最著名的核裂变反应是铀235核的裂变,它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中子。
核电站就是利用核裂变反应来发电的。
2. 核聚变核聚变是指轻核(如氘、氚等)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融合成更重的核,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聚变是太阳和恒星的能量来源,也是未来清洁能源的发展方向之一。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开展核聚变的研究和实验。
三、核反应的类型核能的释放是通过核反应来实现的,核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核裂变反应核裂变反应是指重核在吸收中子后产生不稳定的复合核,然后通过裂变将核分裂成若干个碎片和几个中子,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核裂变反应是核电站中常用的反应类型,能够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
2. 核聚变反应核聚变反应是指将轻核融合成重核的过程,形成更稳定的核,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这种反应需要极高的温度和压力,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稳定和可控的核聚变反应。
但一旦实现,核聚变将成为一种清洁、持久的能源来源。
四、核能的应用核能在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1. 核能发电核电站利用核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来产生大量的电力。
核能发电具有高效、稳定、低排放等优势,并且能够持续供应电力。
2. 核医学核能在医学领域中也有重要的应用,如核医学诊断和治疗。
核医学诊断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射线来观察病人的内部情况,核医学治疗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来治疗某些疾病。
3. 环境和地质学研究核技术在环境和地质学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九年级下册物理核能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物理核能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1a7be4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f.png)
九年级下册物理核能知识点核能是指从原子核中释放出来的能量。
它是一种强大的能源,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医疗、军事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九年级下册物理课程中的核能知识点。
一、核能的来源和特点核能的主要来源是核裂变和核聚变。
核裂变是指重核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更多的轻核所释放出的能量,而核聚变则是两个轻核聚合成一个重核所释放的能量。
核能的特点包括:1. 能量密度高:与化石燃料相比,核能的能量密度更高,可以获得更多的能量。
2. 环境友好:核能不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污染较小。
3. 储存稳定:核能可以长期储存,不受天气、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4. 资源丰富:核燃料,如铀和钍等,存在于地球当中,具有较广泛的储量。
二、核反应与核能装置核反应是指核能释放时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变化。
核反应一般包括核裂变和核聚变。
核裂变反应中,重核的原子核被轻子或其他粒子撞击后分裂成两个或更多的轻核,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
核裂变反应可应用于核电站中的核反应堆产生热能,进而产生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
核聚变反应是指两个轻核原子核结合成一个重核原子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目前还没有能够实现可控的核聚变反应,但科学家们正在积极研究和开发核聚变技术,以期实现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三、核能的应用领域核能在现代社会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领域:1. 核电站:核能被用于发电,核反应堆中的核裂变反应产生的热能可以用来转化为电能,提供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
2. 核医学:核能被应用于医学领域,如核医学影像学、放射治疗等。
核医学影像学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追踪物质观察人体内部组织和器官的情况,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3. 核武器:核能的应用也存在军事方面,包括核武器的制造与使用。
尽管核武器对人类和环境的破坏性极大,但核裂变武器在战争威慑和国家安全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
四、核能的前景与挑战核能作为一种强大的能源形式,具有广阔的前景。
核聚变技术的实现将使人类获得更为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供应,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核能》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核能》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56b50e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71.png)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核能》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核能》是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涉及核反应、核能、核辐射以及核能的利用等核能知识。
由于核能作为一种高级科技,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核电站、核武器、医学等等领域,因此该章节的教学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1.了解核能的概念、来源、类型和特性。
2.掌握核能反应和核辐射的基本知识。
3.了解核能在能源、医学和工业上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5.增强学生的核能安全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核反应和核能概念的理解。
2.核能的来源、类型和特性的掌握。
3.核能在能源、医学和工业上的应用。
3.2 教学难点1.核反应的本质和类型。
2.核能的特性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实际情境为基础,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自己探索学习。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核能的本质和特性。
3.讨论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核能的概念和特性。
五、教学内容与方式5.1 教学内容1.核反应的本质和类型–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和联系2.核能的来源和类型–自然界中的核反应和人工核反应–核能的种类和特性3.核辐射的基本知识–α、β、γ 射线的来源、特性和防护措施4.核能的应用–核能在能源、医学和工业上的应用–核能安全意识的增强5.2 教学方式1.课堂讲解:用图示和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核反应、核能、核辐射和核能的应用等内容进行全面讲解。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核能的特性,如α、β、γ 射线的穿透性和辐射能、核反应的能量释放等。
3.小组讨论:以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推动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核能概念和应用。
六、教具选用1.演示器,让学生通过图示和形象的语言更容易理解核反应和核能的概念。
2.α、β、γ 射线探测器、核反应探测器和暗箱,用于展示核反应和核辐射的特性。
3.实验器材、化学药品,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核能的特性。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2节核能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2节核能](https://img.taocdn.com/s3/m/b4b93f7cbceb19e8b9f6ba6c.png)
返回目录
5. (3分)如图22-2-4所示是我国目前的能源使用比例图, 其中核能是我国正在大力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有前途的能 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图22-2-4 A. 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B. 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将核能转化为电能 C. 现在的核电站是利用聚变反应来产生电能 D. 核能是我国目前消耗的主要能源
返回目录
思路点拨: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电站目前 都是利用裂变中的可控链式反应释放大量能量,虽然有 很多优点,但核废料具有放射性,处理要谨慎。
返回目录
课堂检测 限时10分钟 总分30分_ 得分____
1. (3分)人类对核能的开发和利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根据目前的科研水平,你认为下列关于原子弹和核电站的
返回目录
8. (2分)核电站利用__核__能___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 应堆。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__可__以___(填“可以” 或“不可以”)控制的。
返回目录
9. (2分)在原子、原子核、电子、中子、质子中,带 负电的有_____电__子______。 核反应堆是通过可控__裂__变___ (填“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核能的设备。
返回目录
10. (5分)如图22-2-5所示为核电站工作情况的方框图, 请在空白方框内填写装置的种类并回答以下问题。
图22-2-5 (1)核能是_不__可__再__生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能源,核电站是利用核__裂__变___(填“聚变”或“裂变”) 产生能量的。 (2)在汽轮机中,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轮片的__机__械___ 能。
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2节 核能
目录
01 知识梳理 02 课堂演练 03 课堂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能(1)——原子核的组成(一)教学目的1.常识性了解射线的应用,强射线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
2.常识性了解原子核的组成。
3.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启蒙教育。
(二)教具录像机,监视器,原子弹和氢弹爆炸的录像剪辑。
(若没有上述器材可用原子弹、氢弹爆炸的挂图代替)(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为了打破核垄断,抵制核讹诈,我国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从1961年起自己进行核武器的研制,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全国一盘棋,用了短短4年时间就完成了研制工作,并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播放录像: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实况。
教师:这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的实况,其威力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的原子弹。
紧接着于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完成了其他国家要十几年或几十年才能做完的工作。
播放录像: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实况。
这是我国试爆第一颗氢弹的情况,与原子弹相比,氢弹所用的燃料更少,而威力则比原子弹大很多。
(若没有录像设备,就出示挂图,指着原子弹爆炸后形成的蘑菇云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然后教师再介绍上述情况)原子弹和氢弹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威力呢?因为它们都利用了核能。
我们知道化学能是在原子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能量,而核能是在原子核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能量。
为了了解核能,先要知道原子核的组成情况。
2.进行新课板书课题:〈第二节原子核的组成〉(1)电子的发现和放射性现象的发现教师:我们已经学过,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原子已经是很小很小的微粒了,其直径只有10-10米,所以在十九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中性粒子。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而电子比原子小得多,因而人们才认识到原子内部还有结构。
板书:〈电子的发现把人们带入了原子内部的世界〉在同一时期人们还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对放射性现象的进一步研究,人们认识到原子核内部还有结构,原子核由比它更小的粒子组成。
可见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没有止尽的。
我们先来学习放射性现象。
板书:〈放射性现象的发现把人们带入了原子核内部的世界〉(2)放射性现象①什么是放射性现象?教师边写边说:像铀(U)、钋(Po)、镭(Rα)等元素能自发地放出一些人眼看不见的、能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的射线,这种现象叫放射性现象。
这些元素叫放射性元素。
②射线究竟是什么?教师:在放射性现象中放出的射线是什么东西呢?它们除了能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的性质以外,还有些什么性质?比如:这些射线带不带电呢?为了了解它们的性质,还得通过实验。
教师:我们做什么样的实验,才能判断它们带不带电呢?(放射性现象中放出的射线若是带电的,射线在磁场中将像通电导体那样发生偏转,由偏转的方向和磁体的N、S极位置还可判断射线带的是什么电。
)教师:我们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去探索还不知道的现象和规律,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实验。
把放射性元素装在一个壁很厚的铅盒里(射线穿不透),在盒壁上有一个小孔,放射线可由此孔射出,然后把它们放到两个很强的磁极之间,再用照相底片把射线的轨道记录下来。
从照相底片上看到,放射线分成了三束,其中两束向相反方向偏转,说明这两束射线带异种电荷;中间一束偏转,说明它不带电,是中性的。
这三种射线有哪些性质呢?它们的实质是什么呢?板书:〈射线由两种带异种电荷的粒子和一种不带电的中性粒子组成〉(3)三种射线①α射线根据射线的偏转方向和磁场方向的关系可以确定,偏转较小的一束由带正电荷的粒子组成,我们把它叫做α射线,α射线由带正电的α粒子组成。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每个α粒子带的正电荷是电子电荷的2倍,α粒子质量大约等于氦原子的质量。
进一步研究表明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
板书:〈α射线的实质就是高速运动的氦核流〉由于α粒子的质量较大,所以α射线的穿透本领最小,我们用一张厚纸就能把它挡住。
②β射线与α射线偏转方向相反的那束射线带负电荷,我们把它叫做β射线。
研究发现β射线由带负电的粒子(β粒子)组成。
进一步研究表明β粒子就是电子。
板书:〈β射线的实质就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实验还表明,β射线的穿透本领较强,很容易穿透黑纸,还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铝板。
③γ射线中间不发生偏转的那束射线叫做γ射线,研究表明,γ射线的实质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它不带电,是中性的。
板书:〈γ射线是一种电磁波〉γ射线的穿透本领极强,一般薄金属板都挡不住它,它能穿透水泥墙和几厘米厚的铅板。
(4)γ射线的应用和防护由于γ射线穿透性极强,照到动、植物上还能对细胞发生生物化学作用,因此在工业、农业和医学上都有重要应用。
在工业上可用它作金属探伤,或检查金属板的厚度。
例如,飞机、火车、轮船上的主轴是用钢材锻压而成的,里面有没有砂眼或裂缝呢?以前是用破坏法抽样检查的,可靠性差,又浪费材料,现改用γ射线来探查,准确度高,又不损耗材料;在农业上用γ射线来适当照射种子,能使农作物增产,还能增强某些作物的抗病能力,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在医学上还可用γ射线作"放疗",医治恶性肿瘤。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γ射线能杀死癌细胞,也能杀死正常细胞,或使正常细胞癌变,因此在使用放射性元素时,要注意射线的防护,要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以免对水源、空气和工作场所造成污染。
(5)原子核的组成深入研究表明,放射性现象中放出的三种射线都是从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释放出来的,这表明原子核也有内部结构。
原子核内究竟还有什么结构?原子核又是由什么粒子组成的呢?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直到目前原子核内部的细微组成情况仍是科学研究的尖端项目之一。
现在我们只是粗浅地、简单地介绍原子核内部的基本组成情况。
①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在1919年做核反应时发现了质子,经过研究证明,质子带正电荷,其电量和一个电子的电量相同,它的质量等于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
进一步研究表明,质子的性质和氢原子核的性质完全相同,所以质子就是氢原子核。
②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又发现了中子,通过研究证明中子的质量和质子的质量基本相同,但是不带电,是中性粒子。
在对各种原子核进行的实验中,发现质子和电子是组成原子核的两种基本粒子。
板书:〈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氢原子核(H)最简单,它就是一个质子,核外有一个电子绕着它转;氦原子核(He)是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的,核外有2个电子绕着它转;锂原子核(Li)是由3个质子和4个中子组成的,核外有3个电子分两层绕着它转;铍原子核(Be)由4个质子和5个中子组成,核外有4个电子分两层绕着它转……同学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板书:〈各种原子核内质子的个数(核的电荷数)和核外电子的个数都相同,它也等于该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总数叫做核的质量数,它等于该元素原子量的整数部分。
〉③在某种核反应中,一个中子变成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
这就是原子核内没有电子,又会放出电子,产生β射线的原因。
3.小结(略)4.布置作业阅读课本,了解放射性现象和原子核组成的基本情况。
核能(2)(一)教学目的1.常识性了解核能和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
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启蒙教育。
3.介绍我国科学家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具铀核裂变、链式反应以及原子弹、氢弹爆炸后产生的蘑菇云挂图,我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录像资料及播放设备。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科学家们在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中,发现了极其微小的原子核内部还有结构,原子核也是可以变化的。
为了研究原子核内部的结构,物理学家们尝试用粒子去"轰击"原子核,最初是用α粒子去轰击,后来又用质子、中子去轰击,发现都能引起原子核的变化——核反应,而且发现在某些核反应过程中能释放出大量能量。
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我们把它叫做核能。
2.进行新课板书:〈第三节核能〉(1)什么叫核能?板书:〈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做核能,也叫原子能。
〉(2)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教师:经过科学家们的大量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发现释放核能可以有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两条途径。
①重核的裂变教师结合课本图14-6或挂图讲解:科学家们发现,用中子去轰击质量数为235的铀,铀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大的两部分,这种现象叫做裂变。
裂变后的产物以很大的速度向相反方向飞开,与周围的物体分子碰撞,使分子动能增加,核能转化成周围物体的内能。
实验表明,裂变时释放的核能十分巨大,1千克铀-235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核能相当于2500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能量,是同样质量煤燃料时放出能量的2.5×106倍。
从图中看到,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维持铀核的不断裂变呢?科学家们从实验中发现,(指着链式反应的挂图讲解)铀-235核在受到中子的轰击后,裂变成2个差不多大小的新粒子的同时,还释放出2~3个新中子,这2~3个中子又去轰击其它铀235核,引起2~3个新铀核裂变,又各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去轰击更多的轴核发生裂变……随着一个轴核裂变的发生,会引起越来越多的铀核发生裂变。
这样,裂变就不断地自行持续下去,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引起大量的铀核发生裂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发生猛烈的爆炸。
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指着原子弹爆炸后升起的蘑菇云挂图)这就是原子弹爆炸时释放的巨大核能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向外扩散时所升起的蘑菇状烟云,其上升的高度可达几百米,其破坏力和杀伤力都是十分巨大的。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控制裂变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缓慢地、平稳地释放出来,就能够代替化石燃料,进行和平利用。
能够缓慢地、平稳地释放裂变产生的核裂变的装置叫做核反应堆。
人们已经成功地生产出各种规格的核反应维,它是核潜艇、核动力破冰船、核电站等设施的核心部件。
②轻核的聚变教师结合课本图14-9讲解(教师可边讲边在黑板上画此图):科学家们在对核反应的研究中还发现,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聚变。
由于聚变必须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所以也叫热核反应。
例如把一个氘核(质量数为2的氢核)和一个氚核(质量数为3的氢核)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结合成一个氦核时,就会释放出核能。
氢弹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要大得多,(指着氢弹爆炸后升起的蘑菇云挂图说)这是氢弹爆炸后升起的蘑菇云,比原子弹的威力要大几十倍。
我们最熟悉的太阳内部就在不断地进行着大规模的核聚变反应,由此释放出的巨大核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从太阳辐射出来,地球上的人类自古以来,每天都享用着这种聚变释放出的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