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历史唯物主义内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其他一切方面,我们也同西欧大陆所有其他国家 一样,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 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除了现代的灾难而外,压迫 着我们的还有许多遗留下来的灾难,这些灾难的产 生,是由于古老的陈旧的生活方式以及伴随着它们 的过时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还在苟延残喘。不仅 活人使我们受苦,而且死人也使我们受苦。死人抓 住活人!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序言
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内涵
1
思考

如何看待科学发展的历史?影响科学发展的 社会历史因素有哪些?
2

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 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 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 容。因此,关于思维的科学,和其他各门科学 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关于人的思维的历 史发展的科学。
20
封建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使用

Fra Baidu bibliotek

1903年,严复在《社会通诠》(爱德华· 詹克斯《政治制度 论》中译本)把feudalism译为封建,以之对应于中国古代 的宗法社会。“国家为物,所足异者,人类不谋而合。譬如 我们古有封建,有五等,欧洲亦有封建,五等。” 1915年,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举凡残民害理之 妖言,率能徵之故训,而不可谓诬,谬种流传,岂自今始? 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之遗。” 《敬告青年》,《新青年》第1卷第1期 1930年,李达提出:“中国的社会,由周代到鸦片战争时 期,是属于封建经济的社会。”“这个期间,可以分为典型 的封建经济时期和变相的封建经济时期,西周和东周时代属 于前者,由秦汉迄于鸦片战争时代属于后者。” 《经济学大纲》 21
9
代表著作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恩格斯:《反杜林论》
10
推荐书目

1、钱学森:钱学森讲谈录 2、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第二版) 3、托马斯·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4、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
11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 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 类史。但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 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自然史,即所谓 自然科学,我们在这里不谈;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 是人类史。因为几乎整个意识形态不是曲解人类史, 就是完全撇开人类史。意识形态本身只不过是这一 历史的一个方面。
Science for Humanity(科学济人道)


要想使科学研究劳动人道化,唯一的办法是向它灌注一点历史 精神,即崇敬过去的精神——崇敬世世代代一切良好意愿的见 证人的精神。不论科学变得多么抽象,它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本 质上都是同人道精神有关的。 每当我们对世界有了进一步理解,我们也就能够更加深刻地认 识我们和世界的关系。并不存在同人文科学截然相反的自然科 学,科学和学术的每一门类都是既同自然有关,又同人道有关。 如果你指出科学对于人道的深刻意义,科学研究就变成了人们 所能创造的最好的人道主义工具,如果你排除了这种意义,单 单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提供专业训练而教授科学知识,那么学习 科学,就失去了一切教育的价值了,无论从纯科学技术观点看 价值有多大。如果不结合历史,科学知识就危及文化。 —— 萨顿

任何的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而对于我从 来就不让步的所谓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 佛罗伦萨人(注:但丁)的格言: 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注:《神曲· 炼狱篇》)
《资本论》第一卷· 序言,1867年第一版
6

这位被放逐者,当通往权力的 道路向他敞开之时,他却选择 生活在社会边缘,穷困潦倒, 从而保存梦想的权力,企盼一 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 (雅克· 阿塔利《卡尔· 马克思》)
马克思对中国晚清社会的评论


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注: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延续了约10 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 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 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 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满族王 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 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 打破,开始同外界发生联系。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 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 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 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 气便必然解体一样。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22
二、阶级斗争史观

在马克思使自己的名字永垂于科学史册的许多重要发现中,第 一点就是他在整个世界史观上实现了变革。以前所有对于历史 的见解,都以下述观念为基础:一切历史变动的最终原因,应 当到人们变动着的思想中去寻求,并且在一切历史变动中,最 重要的、决定全部历史的是政治变动。可是,人的思想究竟从 哪里来的,政治变动的动因又是什么——关于这一点,没有人 发问过。只有在法国史学家和部分英国史学家的新学派中,才 产生了一种信念,认为欧洲历史的动力——至少从中世纪起— —是新兴资产阶级为争取社会和政治的统治同封建贵族所作的 斗争。而马克思证明,过去的全部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 全部纷繁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问题的中心始终是社会阶级的 社会和政治的统治,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阶级要争 得统治。可是,这些阶级是由于什么而产生和存在的呢?是由 于当时存在的物质的、可以实际感觉的条件,即各该时代社会 借以生产和交换必要生活资料的那些条件。
——《德意志意识形态》
12

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生活及其产物的文化的学问,自然与人生有 密切的关系;史学既然能成为一种学问,一种知识,自然亦要 于人生有用才是。依我看来,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的态 度的影响很大。 有生命的历史,实是一个亘过去、现在、未来的全人类的生活。 过去、现在、未来是一线贯下来的。这一线贯下来的时间里的 历史的人生,是一趟过的,是一直向前进的,不容我们徘徊审 顾的。历史的进路,纵然有时一盛一衰、一衰一盛的作螺旋状 的运动,但此亦是循环着前进的、上升的,不是循环着停滞的, 亦不是循环逆返的、退落的,这样子给我们以一个进步的世界 观。我们既认定世界是进步的,历史是进步的,我们在此进步 的世界中、历史中,即不应该悲观,不应该拜古,只应该欢天 喜地的在这只容一趟过的大路上向前行走,前途有我们的光明, 将来有我们的黄金世界。这是现代史学给我们的乐天努力的人 生观。 李大钊《史学要论》 13
恩格斯《卡尔· 马克思》
23

当社会总劳动所提供的产品除了满足社会全体成员最起码的 生活需要以外只有少量剩余,因而劳动还占去社会大多数成 员的全部或几乎全部时间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必然划分为阶 级。在这个完全委身于劳动的大多数人之旁,形成了一个脱 离直接生产劳动的阶级,它从事于社会的共同事务:劳动管 理、政务、司法、科学、艺术等等。因此,分工的规律就是 阶级划分的基础。 以往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 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 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 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由法律措施和政治设施 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点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 归根到底都是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的。 恩格斯《反杜林论》
4


任何一位作家都从未有过比他更多的 读者,任何一位革命者都未曾汇聚过 比他更多的希望,任何一种意识形态 都不曾引发更多的注解,任何人对20 世纪所产生的影响力都无法与卡尔· 马 克思相提并论。 成百上千类研究,几十种传记都涉及 了这位享誉全球的思想大师,这些资 料要么将他塑造为圣徒,要么对他充 满仇恨,几乎没有一个能够搁置作者 的主观情感。他的每一行字都引发了 数百页愤怒无比或狂喜不已的评论。 有的人将马克思描绘为政治冒险家、 金融野心家、家庭暴君或是社会寄生 虫。另外一些人则视他为预言家、外 星人、头号经济大家,是社会科学、 新历史学、人类学甚至是精神分析学 之父。还有一些人竟然称马克思为最 5 后一位基督教哲学家。
7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老子:《道德经》第70章 匹夫为百世师,参天地之化;一言为天下法,关盛 衰之运。
————— 韩愈
8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一、唯物史观的基本构想和基础范畴 二、阶级斗争史观 三、国家观 四、人类社会变革的动力 五、社会革命理论

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 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 更多的东西。 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 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 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过程发生影响 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 层建筑的各种因素——阶级斗争的各种政治形式和这个斗争 的成果,即,由胜利了的阶级在获胜以后建立的宪法等等, 各种法权形式以及所有这些实际斗争在参加者头脑中的反映, 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宗教的观点以及它们向教义 体系的进一步发展。这里表现出这一切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而其中归根到底是经济运动作为必然的东西通过无穷无尽的 偶然事件贯彻自己。 《 恩格斯致布洛赫信》 17
14

雨果: 人受社会的压迫(《悲惨世界》) 人受自然的压迫(《海上劳工》) 人受思想(宗教)的压迫(《巴黎圣母院》)
15
一、唯物史观的基本构想和基础范畴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 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 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 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 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生 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 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 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 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 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 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 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 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16 《政治经济学批判· 序言》
恩格斯
3

马克思是一个时代历史文化的集大成者
“马克思身上会合了当代西方人的所有特质。犹太教告诉他 贫穷让人无法容忍,生活的价值在于它能改善人类的命运。 基督教使他怀揣梦想,对能够获得解放并人人互助友爱的未 来充满希望。文艺复兴赋予了他理性思索世界的志向。普鲁 士让他确信哲学是科学之首,而国家则是一切权力的可怕心 脏。法国给予了他信念,让他懂得大革命是解放人类的条件。 英国人使他对民主、经验主义与政治经济学饱含热爱。最后, 他继承了整个欧洲对普世价值与自由的迷恋。”
18

问题: 1、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着的封建社会长期历史发展所 遗留下来的政治及文化思想因素(即所谓“封建残 余” )对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的过去与未来有哪 些影响?如何消除?
19
封建(Feudalism)


Feudalism最早是西方中世纪的一种法律制度,指封土之律 (LiAri Feudorum),是国王和封臣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19世纪以后,西方学界从经济、政治、社会多重角度对欧洲中 世纪社会制度进行概括,称之为Feudalism。 封建在中国古代的原始意义是封邦建国。 甲骨文中的封字,是在土堆上种树,象征土地的疆界。 “封,爵诸侯之土也。”“建,立朝律也。”(《说文解字》)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春秋左氏传》) “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者。 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封建非圣人意,势也。” 柳宗元《封建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