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覆盖件表面瘪塘的分类及其特点

合集下载

车身外覆盖件形面凹坑外缘瘪塘改善初探

车身外覆盖件形面凹坑外缘瘪塘改善初探

车身外覆盖件形面凹坑外缘瘪塘改善方案初探管华军(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摘要:车身外覆盖件表面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外覆盖件的凹坑外缘瘪塘仍作为模具制造工艺的一大难题。

如:门外板把手凹坑外缘的瘪塘、前叶子板侧面转向灯凹坑外缘瘪塘、后侧围外板加油孔凹坑外缘瘪塘等。

本文就以上问题从凹坑的工艺性选择、模具设计调试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改善方案。

关键词:外覆盖件凹坑瘪塘模具1、前言轿车的表面质量作为衡量轿车制造工艺是否精细的一个标准已被广大消费者接受。

影响轿车油漆表面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冲压外覆盖的表面质量。

瘪塘是冲压外覆件表面常见缺陷之一,瘪塘的产生综合诸多因素,产生的原因也各种各样:有的与模具制造质量有关,有的与生产过程控制有关,有的与产品的结构有关,有的是综合多方面的因素。

形面凹坑外缘产生的瘪塘主要与凹坑这一产品工艺结构有关,同时也包含着其他因素。

车身外覆盖形面凹坑结构在汽车车身设计上应用很广泛,如车门外把手凹坑,前叶子板侧面转向灯凹坑以及后侧围加油凹坑等。

但在凹坑的冲压过程中,周围容易产生瘪塘这一问题也成为模具冲压工艺的一大难题,许多汽车厂为避免该缺陷,纷纷在产品设计上动足了脑筋:如新款的奔驰S级和E级轿车将前叶子板的侧面转向灯移到了后视镜上,这一改进即避免了前叶子板侧面转向灯外缘瘪塘,又使这一设计成为奔驰车的一大亮点,德国大众的顶级车辉腾也仿效了这一设计。

又如有的车型的门外板把手凹坑被设计成冲孔、翻边结构,然后加装带塑料凹坑的把手,也有效地避免了冲制把手凹坑所带来的缺陷。

由于形面凹坑结构刚性大、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等优点,还不能被其他结构所取代。

2、形面凹坑外缘瘪塘产生的机理从形面凹坑产生的机理来看,一般凹坑放置在外覆盖件的内部,从拉深方向来看与整个零件的方向相反。

根据这一结构,我们如果将冲制凹坑的凹凸模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分析拉深过程,就更有方便于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在拉深凹坑的过程中,压边力是整个零件拉深的压边力通过板料传递而来,只有拉应力的作用。

钣金中的部分表面缺陷定义

钣金中的部分表面缺陷定义

钣金中的部分表面缺陷定义发布日期:2008-7-6 [ 收藏评论没有找到想要的知识 ]1.焊接1.1咬边:咬边是焊缝边缘局部低于母材面的凹陷缺陷.它是由于焊接电流过大,焊接速度太快,电弧过长或运条操作不当形成.1.2 焊瘤:焊瘤是熔化金属溢流到焊缝之外未熔化母材上形成的金属瘤,常出现在立焊、仰焊、横焊和单面焊双面成形的背面缝上.1.3弧坑:弧坑是收弧不正确成形的,它影响外观质量并易引到裂纹,应清理后进行补修复.1.4气孔:气孔是焊接熔池中的气泡在凝固时未能及时逸出,而残留在焊缝中形成的孔穴,产生的原因有焊条受潮,焊件不洁,电流过大或过小,电弧过气对溶池保护不良,焊接速度太快等.1.5缩孔:缩孔是熔化金属在凝固过程中因收缩产生并残留在焊疑中的孔穴.1.6夹杂和夹渣:由冶金反应产生的非金属夹杂物,氧化物和熔渣在焊接过程中来不及浮出,残留在焊缝中形成夹杂物和夹渣,形成夹渣的原因有:多层焊时清渣不干净,运条操作不当,焊接电流太小,工件坡口角度太小等.1.7未焊合与未焊透:未焊合是由于焊接电流过小,电弧偏吹,待焊表面污染等原因,使熔化金属与母材或金属焊道之间没有完全熔化结合造成的.1.8裂纹:焊接裂纹主要有冷裂纹和热裂纹,热裂纹是焊缝和热影响区金属冷却到故相浅温度附近产生的.产生的裂纹称结晶裂纹,常出现在焊缝中心和弧坑中,热裂纹出现在表面时有氧化白色,这是判断热裂纹的主要标志,冷裂纹是焊接接头冷却到较低温度时产生的裂纹.它是焊后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出现的裂纹.防止裂纹的槽施有预热、后热.采用低氢焊条,焊条烘干清除坡口附近油锈,减小焊接应力等.2.表面喷涂部分2.1 涂层光泽度:对喷涂表面用光泽仪将光线呈60°斜角方向射向涂层表面后在其表面反射光的程度,一般平光漆的光泽度在30%以下.2.2 结瘤:因油漆质量不良喷涂后而在涂层表面上形成的一块一块的疙瘩.2.3 缩孔:俗称麻点,涂层干燥后滞留的若干大小不等分布各异的圆形小坑.2.4 起泡:因喷涂时,涂层覆盖部分气体,在烘烤时而产生的表面凸起现象.2.5 针孔:从喷涂表面贯穿到喷涂底部或基体金属的微小孔道.2.6 开裂:在涂层表面形成一道道裂纹.2.7 剥落:一道或多道涂层脱落.2.8 粉化:涂层表面由于一种或几种漆基的降低颜料的分解而呈现出附着疏松细粉的现象.2.9 颗粒:因材料杂质或外来物(如焊渣等)的影响而在表面形成的,颜色与正常表面一致的凸起现象.2.10 流挂:喷涂时由于涂层的流动而产生的堆积现象.2.11 露底:局部无涂层或覆盖不平.2.12 夹杂物:由于前处理时未完全消除表面的杂物及喷涂环境不良而附着在涂层里的杂物.3.电镀、铬酸盐处理件3.1 镀前划痕:电镀或氧化之前因操作不当或对明显缺陷进行粗糙打磨等人为造成的基体材料上的划伤或局部磨擦痕迹,一般呈线型.3.2 镀前凹坑: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外来金属屑的影响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浅坑状痕迹.3.3 抛光区:对基材上的腐蚀、划伤、焊接区、铆接区等部位进行机械抛光后表现出的局部高光泽、光亮区域、无裂痕.3.4 烧伤:拉丝处理时因操作不当,造成零件表面过热而留下的烧蚀痕迹.3.5 水印:电镀或氧化后因清洗水未及时干燥或干燥不彻底所形成的斑纹、印迹.3.6 露白:镀锌彩色钝化膜因摩擦而被去除露出锌层,呈现为区别于周围彩色的白色.3.7 基材花斑:电镀或氧化前因基体材料腐蚀或者材料中的杂质,或者材料微孔等原因所造成的与周围材质表面不同光泽或粗糙度的斑块状花纹外观.3.8 雾状:指镀层表面存在程度不同的云雾状覆盖物,多数产生于光亮镀层表面.3.9 局部无铬层:指镀铬表面因电镀工艺的局限而在凹槽内、深孔内、折弯内角等低电位区出现铬层未电镀上的现象.3.10 凹痕:因基材受撞击而呈现的凹陷现象.3.11 修补:因膜层损伤而用涂料所作的局部遮盖.3.12 异物:由材料、模具、环境或机器设备中的灰尘、夹杂物、污物等影响而形成的与表面不同色的斑点.3.13 浅划痕:膜层表面划伤、但未伤及底层表面;对其它表面则为: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3.14 深划痕:表面膜层划伤、且伤及底层面;对无膜层表面则为: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有凹凸感,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3.15 挂具印:指电镀、氧化或喷涂等表面处理生产过程中,因装挂用辅助工具的遮挡而使其与零件相抵触的部位局部无膜层的现象.3.16 针孔:从镀层表面贯穿到镀层底部或基体金属的微小孔道.3.17 麻点:在电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在电镀表面形成的小坑.3.18 起皮:镀层呈片状脱落基体的现象.3.19 起泡:在电镀中由于镀层与底金属之间失去结合力而引起一种凸起状缺陷.3.20 削落:由于某些原因(例如不均匀的热膨状或收缩)引起的镀层表面的破裂与脱落.3.21 阴阳面:指镀层表面局部亮度不均或色泽不均匀的缺陷.3.22 斑点:指镀层表面的一类色斑,暗斑等缺陷,它是由于电镀过程中沉淀不良、异物粘附或钝化液清洗不干净造成.3.23 烧焦镀层:在过高电流的情况下形成的黑暗色,粗糙松散、质量差的沉积物,其中含有氧化物或其它杂质.3.24 树枝状结晶:电镀时在阴极上(特别是边缘和其它高电流密度)形成粗糙、松散的树枝或不规则突起的沉积物.3.25 海绵状镀层:与基体材料结合不牢固的疏松多孔的沉积物.3.26 黑点:因材料表面有未去除的锈迹、锈斑、电镀后在镀层表面形成的黑暗的缺陷.4.塑胶件、压铸件4.1 水纹:塑胶或压铸件成形时,熔体流动产生的可见条纹.4.2 缩水:因材料、工艺等原因使塑胶或压铸件表面出现凹陷的收缩现象.4.3 气泡:指塑胶体因工艺原因内部出现的可见空气泡.4.4 砂眼:塑胶或压铸件表面的疏松针孔.4.5 披锋:压铸或塑胶件上浇口残留物取掉后的毛刺.钣金常见表面缺陷的预防与补救措施发布日期:2008-7-6 [ 收藏评论没有找到想要的知识 ]常见表面缺陷的预防与补救措施涂覆膜层分三个类别:一.电镀膜层二.转化膜层(氧化、钝化、磷化)三.有机膜层(喷油、喷粉)一.电镀膜层一.电镀膜层6).脆性:镀层能受基体变形的能力,主要决定于材料应力.7).麻点:电镀层表面形成的小凹坑.8).海绵状:镀层与基体结合不牢固的疏松多孔的沉积物.9).斑点:镀层表面出现后斑点或污点.1 10).树枝状结晶:电镀时在阳极上(特别是边缘和其它高电流密度区)形成的粗糙/松散的树枝状或不规则突起的沉积物.二.转化膜层1). 1).烧损:在阳极氧化过程中,氧化膜层受到严重电击穿,铝局部损坏,或局部过热表面呈松软的粉状现象.2).封孔灰:表面封孔产生一层松软浮灰层.二.转化膜层3).起粉:膜层,疏松,附着不牢固.4).着色不均:颜色不均匀,发花.5).剥落:碎裂和附着力下降的现象.6).应力破裂:机械加工受热影响产生的内应变,膜层裂开.三.有机涂层缺陷1).起泡:涂层局部粘附不良引起涂膜浮起.2).针孔:涂层表面上以看见类似针刺成的微小孔.3).开裂:涂层出现不连续的外观开裂变化,通常由于涂层老化而引起的.4).剥落:一道或多道涂层脱离下涂层,或涂层完全脱离基材的现象7).厚边:靠基体的边缘或折弯角处的涂料堆积现象.三.有机涂层缺陷6).粉化:涂层表面由于一种或多种漆基的降解及颜料的分解而呈现出疏松附着细粉的现象.5).流挂:喷涂时涂层流动产生的堆积8).收缩:涂层干燥后仍滞留的若干大小不等,分布各异的圆形小坑现象.9).露底(漏涂区):局部无涂层或涂料覆盖不严等现象(常见于内折弯角处,孔的连缘截面,基材切口边缘截面等部位)二.常见缺陷产生原因.预防措施和补救措施起泡原因:1.电镀工艺配方有缺陷2.电镀溶液有污梁3.电镀前除油不彻底(前处理不干净)4.工序不完整.起泡预防:1.选择证明良好的配方2.严格管理维护镀液3.加强控制前处理4.完善工序.其中基材原因:选用不合适的材料,氢气量增加,氢脆造成.补救措施:无法补救,必须重镀 .二. 基材花斑原因:电镀前基材料产生严重锈蚀而出现,电镀后形成花斑.预防:对基材采取良好有效的工序间进行防腐蚀性措施.补救措施:基材粗糙而易镀层中产生微小缺陷.镀后无法补救,镀前可用机械方法消除(拉丝,打磨)三. 挂印原因:表面处理生产的必然的印迹现象.预防:补救是必然进行的,在挂印位置在工件内表面和B面必曾时增加工艺孔. 补救措施:1.手工涂漆2.镀彩锌采用金色漆修补3.相同颜色漆作修补(其它金属)四. 黑点原因:有多种,各环节都有可能导致.1.基材中有不允许的杂质,有裂纹或小针孔.2. 钝化膜质量不良.3. 表面处理后因素:1).环境恶劣. 2).污染(汗液,胶水,气体腐蚀).4.搬运过程中划碰伤.四. 黑点预防:1. 选用合格的基体材料2. 机械加工过程中有保护措施.3. 处理后避免污染,选择良好的环境.4.加强电镀工艺,使钝化良好.五.基材晶粒粗大原因:金属材料(铝板)在轧制过程中出现问题 .预防:加强材料来料质量控制 .补救措施:无法补救,由于材料轧制时的工艺参数控制不良而产生的此种现象,导致性能发生变化 .六.裂纹原因:多是因为材料本身的性能较差所决定或者折弯前材料表面有微小裂纹.预防: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采用性能延伸良好材料.2.避免微小深划痕迹(拉丝) .3.尽量避免拉丝、拉丝纹路与拆弯直线方向一致.补救措施:无法补救,表面处理前进行补救,封严或扩大开口.七.露白原因:1.溶液截留而滞后腐蚀导致,如缝隙,微孔,裂纹,压铆缝隙,盲孔.2.因磨擦磨损导致.预防:1.控制焊缝质量及夹缝大/小。

浅谈汽车覆盖件的表面滑移线_徐小清

浅谈汽车覆盖件的表面滑移线_徐小清

0引言近年来,我国的汽车行业突飞猛进,轿车年产量已由原先几万上升到200多万辆,轿车的普及率也极大地提高了,相应地人们对轿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如今客户对汽车的挑选可以说到了苛求的地步,不仅要求汽车性能优越、品牌过硬,还要求汽车具有优良的外表质量,这就对汽车覆盖件的冲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常见的覆盖件表面质量缺陷有瘪塘、起皱和滑移线等。

据统计,在现维修过程中,滑移线不稳定造成的停机时间占30%以上,占质量整改的40%左右,在多数返工零件中,滑移线占返工缺陷的40% ̄50%。

因此,探讨滑移线的产生和解决方法对提高覆盖件成压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1滑移线的产生所谓“滑移线”,其实质就是冲压件表面具有位移的轮廓冲击线。

它是冲压成形过程中,模具冲击板料,在冲压件表面形成轮廓印痕,该印痕随冲压行程的进行而与模具轮廓发生的相对位移,故有时也称冲击线、双轮廓等。

本文的滑移线与金属材料学中提到的“滑移线”具有本质的不同,材料学中的滑移线是指因材料时效或轧钢过程参数控制的原因,造成屈服强度不均匀,使得晶相组织在金属成形中产生相对移动,而在覆盖冲压件表面产生的“橘子皮”,树枝状、鱼鳞状等缺陷。

滑移线产生的机理是:(1)板料放入模腔时,压边圈下行将其边缘紧紧压住,随后内滑块带动凸模下行进行反拉深(正拉深的压边圈下行),模具表面的局部小凸起,成型块轮廓(如压力筋、圆角、凸台等)等部分带一定速度冲击板料,接触的部分由于加工硬化而产生硬化变形;(2)同时,凹模轮廓处钢板材料,由于受凸模的向下压而产生弯曲,变形成冲击线,随着拉深的进一步文章编号:1001-4934(2005)01-0041-04浅谈汽车覆盖件的表面滑移线徐小清(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冲压中心,上海201805)摘要:滑移线是汽车覆盖件冲压生产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表面缺陷,它严重影响了覆盖件的表面质量和车身的外观。

对滑移线的产生机理、分类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为汽车覆盖件冲压生产时出现滑移线和维修提供了参考。

车镇凹陷西部沙三上亚段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车镇凹陷西部沙三上亚段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车镇凹陷西部沙三上亚段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摘要】车镇凹陷为一北断南超的箕状凹陷,其西部的车西洼陷自北而南可划分为四个带即:北部陡坡带,中央洼陷带,曹家庄断阶带及南部超覆带。

近年来重点对该区域开展研究工作,目前在南部断阶带各个层系均取得较好的勘探开发成果。

但是在凹陷带的背斜隆起及北部断破带,勘探开发迟迟未见有较大的突破。

因此通过研究,笔者总结了油气成藏的基本特征,综合分析构造、断裂系统、各类微幅度构造、储层及储盖组合、油源及疏导体系之间的相互控制与匹配关系,系统分析油气藏形成的控制因素,为下一步勘探奠定基础。

【关键词】车镇凹陷;沙三上;油气藏;控藏因素一、油气藏基本特征根据钻井及地震资料分祈,研究区存在两套生油岩,即以沙三下为主,包括沙四上和沙三中上构成的下部生油岩和以沙一段至东营组下部构成的上部生油岩。

洼陷沙三段生油岩厚度中心最厚达900米,有机碳达5%,说明洼陷内具有较强的生油能力。

本区各断阶的边界断层,均深断至沙三中下,这些断层沟通了生油岩和储集砂岩,故这些均能成为油源断层,从而成为本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

研究区存在主要三种油藏类型,洼陷带沟谷中靠砂体上倾尖灭形成岩性油藏、断阶高部位存在的构造背斜油藏或靠断层封堵形成构造岩性油藏。

二、成藏主控因素1、大断裂控制有利成藏区带从目前钻探的情况来看,油源断层的发育活动控制油气的分布范围。

持续活动且断距大于80m的从沙三段一直断至沙二段的大断层是主要油气运移通道(控藏区2000m),附近油气富集,产量高。

支脉断层指断距在20m以上,与主脉断层间距在2000m以内的与主脉断层和储层一起形成有效阶梯式运移通道的断层。

根据断层的发育时期及活动情况将车镇凹陷的断层分为三类:早期活动断层:以盆地发育早期活动为主的断层;持续活动断层:伴随着盆地形成发展持续活动的断层;晚期活动断层:盆地消亡期发育形成的断层。

三组断裂分别受到燕山运动的挤压、喜山运动的拉张和东营运动的拉张走滑等应力场作用,应力特征不同,因而对油气的控制作用也不同[1-3]。

车镇凹陷含油气系统划分及勘探方向

车镇凹陷含油气系统划分及勘探方向

车镇凹陷含油气系统划分及勘探方向2009年3月第24卷第2期西安石油大学(自然科学版)JournalofXianShiyo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Mar.20o9文章编号:1673-064X(2009)02-0013-05车镇凹陷含油气系统划分及勘探方向DivisionofpetroluemsystemandexplorationdirectioninChezhenSag张家震,徐备(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摘要:车镇凹陷是一个在对基底构造层长期改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陆相断陷一拗陷叠合盆地,在车镇凹陷形成"一源多藏"和"一藏多源"的复合含油气系统.根据油源对比结果,将车镇凹陷复合含油气系统进一步划分为沙四段含油气系统,沙三段含油气系统,沙一段舍油气系统.影响油气藏形成的各因素之间的良好配置有利于油气聚集.3个含油气系统具有不同的地质要素和成藏作用,分布范围也存在明显差别,表现出分层发育和垂向叠置的特征.分析不同区带的勘探资料,指出车西,大王北和郭局子洼陷是有利的勘探区带,埕子口,无棣,庆云凸起可作为后备勘探区带.关键词:车镇凹陷;含油气系统;油源对比;油气藏;勘探方向中图分类号:TEl22.1;P618.13文献标识码:A车镇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的西北部,东西长,南北窄,平面呈狭长的"S"形展布,面积约2400km.1968--2007年对车镇凹陷进行油气勘探,共完钻探井500余口,大部分地区被三维地震资料覆盖.经过40年的勘探,相继发现了太古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古近系,新近系等6套含油气层系,探明了富台,太平,东风港,大王北等9个油田,累计石油探明地质储量2.11×10t.勘探实践表明,车镇凹陷含油气层系多,油气藏类型复杂,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J.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车镇凹陷的勘探对象已经由构造油气藏逐渐转向岩性,地层等隐蔽性油气藏,勘探难度越来越大.本文根据油源对比结果,对车镇凹陷复合含油气系统进行划分,并分析各含油气系统的特征与展布范围,预测有利勘探方向,可以为车镇凹陷的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1地质概况车镇凹陷是一个在对基底构造层长期改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陆相断陷一拗陷叠合盆地,经历了裂陷期(晚侏罗世一白垩纪),断陷期(古近纪)和拗陷期(新近纪)3个大的演化阶段,主要表现为幕式裂陷过程.地震,钻井,测井与古生物等资料揭示,车镇凹陷发育的地层层序可划分为基底构造层和盖层构造层.基底构造层由太古界泰山群,下古生界寒武系和下一中奥陶统,上古生界上石炭统和二叠系,中生界下一中侏罗统组成,盖层构造层包括中生界上侏罗统,白垩系和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中,新生代断裂发育,但大部分断层规模较小,规模较大的断层只有大90,大1,大14,曹家庄等4条NE向,近EW向的二级断层,造成了车镇凹陷平面分隔性差的构造格局.平面上,套尔河,车3,大王庄,大35等4个较大的同沉积鼻状构造将车镇凹陷分隔为车西,大王北,郭局子3个洼陷,各洼陷相互连通,具有相似的形成与演化特征(图1).断陷期是车镇凹陷的主要发育阶段,构造活动,气候变迁,物源供应及湖盆水量变化的综合影响造成了相对湖平面(基准面)的不断升降,其水体范围,深度和性质发生相应变化,形成多个沉积旋回,收稿日期:2008-06-03基金项目: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编号:P02004)作者简介:张家震(1971一),男,高级工程师,博士后,从事构造地质与石油地质研究. 一14一西安石油大学(自然科学版)沉积了古近系沙河街组沙四段,沙三段,沙一段3套良好的烃源岩.图1车镇凹陷构造单元划分图1一套尔河鼻状构造;2一车3鼻状构造;3一大王庄鼻状构造;4一大35鼻状构造;5?大9O断层;6一大1断层;7一大14断层;8一曹家庄断层2含油气系统划分含油气系统是指"一个自然的烃类流体系统,其中包含活跃的烃源岩,所有与其相关的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形成油气聚集所必需的地质要素和作用"2J.上述概念常被简单地表示为油气从生烃灶排出,经过输导层运移到圈闭中聚集的一次过程,这种模式只适合于一期成藏的简单含油气系统』.对于叠合含油气盆地,往往以多套烃源岩在垂向上叠置,平面上重叠或交叉为特征,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散过程通常表现为多期,不同源的油气在某些区带"混聚共生",构成一个"复合含油气系统"[4-9]. 2.1划分依据含油气系统是描述烃源岩与生成的油气聚集之间的成因联系,搞清油岩之间的相关性是确定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油源对比是目前识别含油气系统的主要方法.按照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车镇凹陷的原油可划分为4种类型.油源对比表明,这4种类型的原油分别来自于不同的烃源岩.第1类原油的Pr/Ph(姥鲛J烷/植烷)为0.20~重排甾烷低,c藿烷的丰度大于c藿烷,正构烷烃存在偶碳优势,成熟度c凹s/(s+R)为0.29—质以水生生源为主.这类原油来自于沙四段烃源岩, 仅在大王北洼陷零星分布,储集层位为古近系沙四段.第Ⅱ类原油的Pr/Ph为0.25~2.16,^y蜡c3o藿烷为0.05—0.16,甾烷多数C>C29.显示出淡水一微成水的弱氧化一还原沉积环境,有机质以水生生源为主.原油成熟度较高,C:S/(S+R)为系地层中广泛分布,是车镇凹陷最主要的原油类型, 占车镇凹陷石油探明储量的95%以上.第Ⅲ类原油的Pr/Ph为0.18~0.60,^y蜡近,显示半咸水一咸水还原环境的特征,有机质以水生生源为主,发育甲藻甾烷,重排甾烷及4.甲基甾烷都很低,正构烷烃存在奇碳优势.成熟度较低,C凹s/(S+R)为0.09—源岩,在车西,大王北洼陷内零星分布,储集层位为古近系沙一段.第Ⅳ类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大部分介于不同的单源原油之间,为第1类与第Ⅱ类原油或第Ⅱ类与第Ⅲ类原油混合而成.这类原油零星分布于车西,大王北洼陷,储集层位为古近系沙四段,沙一段.2.2划分原则含油气系统的研究已逐渐成为指导勘探工作者有效预测油气资源,发现油气藏的有力手段_】.划分含油气系统的基本原则是要考虑划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既要符合实际地质情况,又能给油气勘探以宏观指导.因此,车镇凹陷含油气系统的划分采用以下原则:(1)由于车镇凹陷平面分隔性差,3个洼陷相互连通,烃源岩,储集层,盖层,上覆地层等基本地质要素完全一致,圈闭形成与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等成藏作用过程非常相近.因此,应该以整个车镇凹陷作为划分的基本单元,将车镇凹陷划分为一个"复合含油气系统".(2)新生界古近系沙河街组发育的沙四段,沙三段,沙一段3套烃源岩分别形成于湖盆断陷期的不同沉积旋回,形成环境,有机质来源明显不同,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也有较大差别,应划分为3个不同的含油气系统.(3)车镇凹陷烃源岩生成的油气除在凹陷内聚集成藏外,也可运移到凹陷周围的凸起聚集成藏,这些构造单元应归为车镇凹陷含油气系统.(4)车镇凹陷东部的太平,义和庄,义北等地区发现了部分来源于沾化凹陷的原油,应属于沾化凹陷含油气系统,而不划归车镇凹陷含油气系统.2.3系统命名含油气系统的命名法尚在探索中,通常采用张家震等:车镇凹陷含油气系统划分及勘探方向一15一"有效烃源岩名称+主要储集层名称+表示可靠性等级的符号"来表示.车镇凹陷有效烃源岩与油气藏之问存在良好的地球化学匹配关系,完全可以将其一一对比,因此所有含油气系统均为已知含油气系统.车镇凹陷含油气系统命名的关键问题是主要储集层的确定,由于油气分布广泛,含油层系较多,储集层的时代跨度很大,没有所谓的主要储集层,因此不能机械地强行将储集层列入到含油气系统的命名中.根据有效烃源岩的分布,储集层特征和油源对比结果,按照上述含油气系统的划分原则,将车镇凹陷划分为一个"复合含油气系统",并进一步划分为3个含油气系统,即沙四段含油气系统,沙三段含油气系统和沙一段含油气系统,均为已知含油气系统.3含油气系统特征车镇凹陷普遍存在的高热流(1.49~1.84HFU)及其造成的高地温梯度(3.49~C/100m),有利于有机质转化生烃.车镇凹陷以发育多套烃源岩,多期生烃,油气复式聚集为主要特征,形成"一源多藏"和"一藏多源"的复合含油气系统.由于各含油气系统的资源量,分布范围不同,对勘探的重要性也存在较大差别.3.1沙四段含油气系统车镇凹陷沙四段为断陷初期的盐湖及咸水湖泊沉积,大部分地区为无生烃能力的红层,有效烃源岩只分布于大王北洼陷,暗色泥岩厚度为100—150量分数为0.2268%,总烃平均质量分数为0.1854%,已达到好烃源岩的标准.根据干酪根镜鉴结果统计,有机质类型指数平均为57.2,为Ⅱ型干酪根.具有低I-I/C,高O/C值的特征,H/C在1.54 ~一般大于2500in,最大达5400In,镜质体反射率0普遍大于0.8%,成熟度较高.储集层为沙四段砂岩,含砾砂岩与湖相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分别以原生粒间孔与次生裂缝为主,储集性能差别较大.沙三段的厚层油泥岩,油页岩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沙四上亚段的致密灰岩,灰质泥岩,泥岩可作为局部盖层.上覆地层的厚度一般超过2500nl,使沙四段烃源岩进入高成熟演化阶段,并为后期油气保存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根据盆地模拟结果,沙四段在34Ma左右开始进入生油门限,主要生,排烃时问为25~5Ma.现今的最大镜质体反射率为1.1%,表明处于生油高峰的后期,但尚未开始大量生气.该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时刻应为渐新世末,在此之前的中晚始新世一渐新世为持续时间,中新世为主要排烃期,中新世一全新世为保存时间(图2).1........__J烃源岩韶储集层盖层IllllIllIllllIIlIlllllll¨上覆岩层_IIIIII圈闭形成油气演化豳主要捧烃期保存时间f关键时刻图2车镇凹陷沙四段含油气系统地质事件沙四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仅充注于大王北洼陷内的沙四段.沙四段主要发育小型断块,断鼻等构造圈闭及岩性圈闭,均形成于沙四段沉积时期.主要排烃期晚于圈闭形成期,成藏要素的配置关系较好,形成沙四段"自生自储"型油气藏.沙四段含油气系统形成后,先后经历了喜山运动二幕,三幕及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但油气藏未遭受严重破坏.3.2沙三段含油气系统湖一深湖相沉积,水生生物非常繁盛,富含藻类的油页岩,油泥岩以及暗色泥岩在全区均有分布,是车镇凹陷最重要的一套烃源岩.不同洼陷的烃源岩发育情况有所不同,车西洼陷和大王北洼陷的暗色泥岩厚度达800m,郭局子洼陷为600m.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为1.73%,氯仿"A"平均质量分数为0.2113%,总烃平均质量分数为0.1925%,已达到好烃源岩的标准.有机质类型指数较高,大王北,郭局子洼陷平均为65.3(Ⅱ型干酪根),车西洼陷平均为81.4(I型干酪根).有机元素分析结果表明,H/C原子比为1.08~1.83,O/C原子比为0.02~—4800m之间,镜质体反射率Ro大于0.5%,烃源岩已进入成熟演化阶段.沙三段生成的油气可充注于不同层系的地层中,储集层时代跨度大,类型多.除广泛分布的碎屑岩(古近系,新近系及上古生界,中生界的含砾砂岩,砂岩及粉砂岩等)储集层和碳酸盐岩(包括下古一16一西安石油大学(自然科学版)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和古近系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外,大王北洼陷大58井区沙三段发育火成岩储集层,埕子口凸起和义和庄凸起发育太古界片麻岩储集层,郭局子洼陷沙三段,沙一段发育泥岩裂缝储集层.不同类型储集层的形成机理与储集空间各异,储集性能差别较大.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车镇凹陷形成了寒武系馒头组一徐庄组,石炭系本溪组一山西组,中生界, 古近系沙三下一沙三上亚段,沙一段一东营组下部, 新近系馆上段上部一明化镇组等6套平面分布十分稳定的泥(页)岩,平均厚度都在200m以上,封闭能力较强,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对油气的聚集起到了良好的封盖作用.另外,各含油层系内发育厚度不稳定,平面连续性差的泥岩,膏岩等非渗透性地层, 可作为油气藏的局部盖层.沙三段上覆地层的厚度为2100~3000m,一般大于2400m,足以使烃源岩进入成熟演化阶段,对油气的后期保存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早在34Ma前就进人生油门限,但主要的生,排烃期为5—2Ma之间.因此,沙三段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时刻为中新世末,在此之前的晚始新世一中新世为持续时间,上新世为主要排烃期,上新世一全新世为保存时间.车镇凹陷含油气层系多,各层系分别发育不同的圈闭类型:受印支,燕山,喜山等区域构造运动影响,太古界,下古生界形成潜山(包括褶皱潜山,断块潜山,残丘潜山等类型)圈闭,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形成地层不整合圈闭,构造圈闭及构造一地层圈闭,古近系形成构造,岩性,地层及复合型圈闭,新近系形成岩性,构造及地层超覆圈闭.所有圈闭在中新世末期已全部形成并最终定型.油气运聚期晚于圈闭形成期,成藏要素的配置关系较好.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除在洼陷内聚集成藏,也可向南部缓坡带,北部陡坡带及周围的凸起运移.油气充注于太古界一新近系等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分别形成"自生自储","新生古储","古生新储"型油气藏.沙三段含油气系统形成后,虽经历了喜山运动三幕及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但构造活动强度均较弱,油气藏基本未遭受破坏.上述各项地质要素及地质作用时间关系见图3.3.3沙一段含油气系统沙一段为断陷萎缩期的半深湖一深湖相沉积,烃ArtIPziMzIEs.IEs,lEs,IEsIEdIglNmlQ系统事件E==烃源岩储集层盖层……Illl……llll…………………IIIllIIIllIIIIIIIIIllII上覆岩层圈闭形成油气演化主要排烃期jjj;保存时间}关键时刻图3车镇凹陷沙三段含油气系统地质事件源岩在全区均有分布,暗色泥岩最大厚度超过300m. 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为2.51%,氯仿沥青"A"质量分数平均为0.4273%,总烃质量分数平均为0.1346%,是一套好的烃源岩.根据干酪根镜鉴结果统计,有机质类型指数平均为78.1,为Ⅱ型干酪根.具有低H/C,高O/C值的特征,H/C在1.22~王北洼陷沙一段埋深一般为1600—2800m,郭局子洼陷沙一段埋深为1300~2200m,镜质体反射储集层主要为沙一段底部的生物灰岩,储集空间为生物体腔孔,储集性能较好.沙一段及东营组中,下部的厚层油泥岩,油页岩分布稳定,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上覆地层厚度一般为1600~2800m,对促进烃源岩成熟起到了一定作用,也为后期油气保存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沙一段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比沙四段,沙三段低得多,6Ma前才开始进入成熟门限,目前仍处于低成熟阶段,仅形成少量低成熟油气,主要生,排烃期与关键时刻尚未出现(图4).ArtlPzIMzlIEs.IEsEslEdINg}NmlQ系统事件==烃源岩辫搠储集层_____??-_??__一i盖层………llIlllIl………上覆岩层4144414圈闭形成油气演化主要排烃期保存时间关键时刻图4车镇凹陷沙一段含油气系统地质事件沙一段生成的低熟油仅充注于洼陷内的沙一段.沙一段发育小型的岩性,构造一岩性圈闭,主要受沉积作用控制,与其所发育的地层为同期形成.油气运聚期晚于圈闭形成期,成藏配置关系较好,形成少量"自生自储"型油气藏,在车西,大王北洼陷零星分布.后期经历了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但构造活动较弱,油气藏保存条件较好.张家震等:车镇凹陷含油气系统划分及勘探方向一17—4勘探方向车镇凹陷3个含油气系统的分布范围存在明显的差别,表现出分层发育和垂向叠置的特征.沙四段含油气系统仅分布于大王北洼陷;沙一段含油气系统分布于车西洼陷和大王北洼陷;而沙三段含油气系统分布范围广,含油气层系多,除在洼陷带形成古近系岩性,构造一岩性油气藏外,所生成的油气还向北部陡坡带,南部缓坡带及周围凸起运移,形成广泛分布的各类油气藏,是车镇凹陷最重要的含油气系统.平面上,郭局子洼陷仅发育沙三段含油气系统,车西洼陷为沙三段含油气系统,沙一段含油气系统的叠合区,大王北洼陷为沙四段含油气系统,沙三段含油气系统,沙一段含油气系统的叠合区.车镇凹陷虽然已整体进入高勘探程度阶段,但在层系上和平面上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南部缓坡带发现了东风港,套尔河,大王庄,义北,义和庄5个油田,北部陡坡带发现了富台,英雄滩2个油田,勘探程度相对较高.洼陷带油气富集程度高,而勘探程度低.由于埋深较大,钻井较少,洼陷带仅发现大王北油田与一些孤立的含油区块,并且含油层位主要为沙一段与沙三上亚段.因此,洼陷带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车西,大王北和郭局子洼陷是车镇凹陷最有利的勘探区带.车镇凹陷周围的4个凸起也同样存在勘探程度不均衡的问题.义和庄凸起已发现中等规模的太平油田,埕子口凸起,无棣凸起,庆云凸起勘探程度极低,仅有少数探井,但均已见到较好的油气显示,表明这3个凸起也具有形成油气藏的有利条件,可作为后备勘探区带.5结论车镇凹陷是一个中,新生代陆相断陷一拗陷叠合盆地,湖盆断陷期沉积的多旋回性,形成了新近系沙四段,沙三段,沙一段3套良好的烃源岩.不同烃源岩的形成环境及有机质来源不同,原油的地球化学性质也有较大差别.车镇凹陷平面分隔性差,各洼陷的基本地质要素与成藏作用过程基本一致,为一个典型的"复合含油气系统".根据油源对比结果,可进一步划分为沙四段含油气系统,沙三段含油气系统,沙一段含油气系统,不同含油气系统具有分层发育和垂向叠置的分布特征.洼陷带油气富集程度较高,但勘探程度较低,车西,大王北和郭局子洼陷为最有利的勘探区带.车镇凹陷周围的埕子口凸起,无棣凸起,庆云凸起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可作为后备勘探区带.参考文献:[1]张家震,毕彩芹,王新峰,等.车镇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远景[J].海洋石油,2005,24(4):6—10.[2]MagoonLB,DowWG.Thepetroleumsystem[c]//Ma- goonLB,DowWG.Thepetroleumsystem:fromsourceto rap.AAPGMemoir,1994,60:3—22.[3]赵文智,何登发,池英柳,等.中国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与勘探技术[J].石油,2001,22(1):6-l3.[4]李德生.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类型[J].石油,1982,3(3):1.12.[5]胡见义,黄第藩,徐树宝,等.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基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6]翟光明,王建君.论油气分布的有序性[J].石油, 2000,21(1):1-9.[7]戴金星,王庭斌,宋岩,等.中国大中型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8]李德生.迈向新世纪的中国石油地质学[J].石油学报,2000,21(2):1—8.[9]刘兴材,杨申镳.济阳复式油气区大油田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J].成都理工学院,1998,25(2):276—284.[10]陈建渝,熊书权,毕研鹏,等.断陷盆地中含油气系统的特征[J].石油,2002,21(2):36-41.[11]何登发,赵文智,雷振宇,等.中国叠合型盆地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J].地学前缘,2000,7(3):23-36.[12]张厚福,方朝亮,高先志,等.石油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3]张家震.济阳坳陷车镇凹陷含油气系统研究[J].现代地质,2005,19(增刊):207-211.责任编辑:王辉。

车镇凹陷沙二段滨浅湖砂体储集性能及控制因素

车镇凹陷沙二段滨浅湖砂体储集性能及控制因素

◇胜利油 田分 公司物探 研究 院 张 鹏
车 镇 凹陷 位 于 渤 海湾 盆地 济阳 坳 陷东 北 部 ,是一 个 北 断南 超 的 箕状 断 陷 湖 盆 , 由车 西 、大 王 北 和郭 局 子 三个 洼 陷 组 成 , 沙 二 段 沉积 时 期 以平 盆 浅 水 为特 征 ,主要 发 育 了浅 水 三 角 洲 一 滩 坝 的 沉 积 体 系 。 。 沙 二 段 沉 积 时 期 发 育 了 三 角 洲 、滨 湖 滩 坝 、浅 湖滩 坝 、三 角洲 改造 型 滩坝 、扇 三 角洲 等 类型 沉 积 砂体 。五种 沉 积相 储 层 的 平 均 孔 隙 度 在2 0 % ,而 平 均 渗透 率 在 1 0× l 0 一 ’ m2 。孔 隙度 和 渗 透 率 的相 关 性 都 比
根 据 不 同沉 积相 类 型 的孑 L 隙 度 、渗 透 率分 布频 率直 方 图 ( 图1 ),其 中大于 2 0 % 的孔 隙 度 的 三 角 洲储 层 达 到 7 5 %以上 ,孔
隙度 含 量 大 于2 0 %的三 角 洲 改造 型 滩 坝 储
车镇 凹陷 沙二段 物理化 学作 用不显 著 ,原生孔隙比较发育 ,主要类型有压实
层物 性 相 对 要 差 ,孔 隙 度 大 于 1 5 %的储 层
占3 7 %,渗 透 率 大 于 1 0×1 0 ~ m。 的 储 层
性的主要因素 ,三角洲砂体的有效储集性
能最 好 ,三 角洲 改 造 型滩 坝 的储 集 物性 较 好 ,滨 湖 滩坝 和 浅 湖滩 坝 次之 ,扇 三 角洲 的储 层物 性 最 差 。

状 ,甚至最后形成铸模孔 ,溶扩粒间孔隙
是 最 主 要 的一 种 类 型 。溶 扩 粒 间孔 隙 是在 原 生 粒 间孔 隙或 残 余粒 间 孔 隙 的基 础 上 不

汽车覆盖件特点与要求

汽车覆盖件特点与要求

汽车覆盖件特点与要求一、汽车覆盖件的特点汽车覆盖件(简称覆盖件)是指覆盖发动机、底盘、构成驾驶室和车身的薄钢板展开体的表面零件和内部零件而言。

凸头载重车的车前板和驾驶室、桥车的车前板和车身等都是由覆盖件和一般冲压件构成的。

覆盖件和一般冲压件相比较,具有材料薄、形状复杂、多为空间曲面、结构尺寸大和表面质量高等特点。

在覆盖件冲压工艺、冲模设计和冲模制造工艺上也具有独自的特点,因此对覆盖件及其冲模须作为一类特殊的问题来研究。

覆盖件按作用和要求可分为三类:外覆盖件、内覆盖件和骨架件。

外、内覆盖件是由厚度为0.7、0.8、0.9、1.0、 1.5mm 的08或09Mn钢板冲压而成,多数骨架件是由厚茺为1.1 、1.2、1.5、2.5mm 的08或09Mn钢板冲压而成。

二、对覆盖件的要求(一)表面质量覆盖件表面不允许波纹、皱纹、凹痕、边缘拉痕、擦伤以及其他破坏表面完美的缺陷。

覆盖件上的装饰棱线、装饰盘条要求清晰、平滑、左右对称以及过渡均匀。

覆盖件之间的装饰棱线衔接处应吻合,不允许参差不齐。

表面上一些微小缺陷都会在涂漆后引起光的漫反射而损坏外观。

(二)尺寸和形状应符合覆盖件图和汽车主模型覆盖件间的装配多用点焊,间用螺钉连接。

装配连装处的两个覆盖件的空间曲面必须一致,衔接处也是如此。

覆盖件图只能表示一些投影的主要尺寸。

标注出外形以及孔、窗孔、局部凸包和其他类似部分的尺寸、过渡部分的尺寸则均依据主模型。

主模型是根据定型后的主图板制造的。

制造主模型的材料有木质和玻璃钢两种。

个体主模型经装配后成为整体汽车主模型。

由于覆盖件形状复杂、空间曲面多,覆盖件图是无法完全表示出来的,只能依赖于主模型。

因此,主模型是覆盖件图必要的补充,真正能表示覆盖件的不是覆盖件图而是主模型。

主模型的用途是覆盖件冲模,焊装夹具和检验夹具制造的标准。

(三)刚性在拉延过程中,由于材料的塑性变形不够而使覆盖件的一些部位刚性差,造成覆盖件受振动后就会产生空洞声。

轿车覆盖件表面瘪塘分类及其特点

轿车覆盖件表面瘪塘分类及其特点

轿车覆盖件表面瘪塘分类及其特点刘瑞同 1 林建平1 管华军 2(1. 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 上海大众有限公司冲压中心)摘要:瘪塘是轿车覆盖件的主要表面质量缺陷之一,其产生原因涉及覆盖件结构、模具、工艺参数等诸多方面。

本文对瘪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并根据瘪塘产生部位的几何特征对其进行了分类,研究了各类瘪塘的特点,为产生机理和整改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覆盖件,表面质量,瘪塘1.前言轿车覆盖件一般具有材料薄、形状复杂、双曲面外凸、结构尺寸大及表面质量要求高等特点,对于外覆盖件表面质量的要求则显得尤为重要。

覆盖件的表面缺陷主要包括起皱、开裂、形面崎变、拉毛等,不同结构形式的零件其主要表面缺陷也不相同。

对于轿车大型覆盖件来说,形面崎变占的比例相当大,而瘪塘正是形面崎变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表面缺陷,甚至有些零件的表面缺陷全是瘪塘,因此对瘪塘现象进行详细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人员已经对起皱、伤碎、拉毛等现象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修正方法。

但对瘪塘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从公开的文献看,国外还未发现瘪塘的报道,国内只有任雪岩【1】对瘪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他将瘪塘称为暗坑,认为瘪塘是覆盖件表面轻微的坑包,由于直接视观察覆盖件表面时很难或无法发现这种缺陷,油漆后的车身经光线照射后才表现出来,显然这种描述不足以覆盖瘪塘现象的全貌。

由于瘪塘现象涉及到冲压件形状、模具结构、模具制造工艺及模具制造质量等多方面,除部分模具制造质量问题较易解决外,其它问题引起的瘪塘,在模具制造完成后对其进行修正是比较困难的,有时只能改善而无法消除,因此被认为是汽车覆盖件表面质量的世界性难题。

本文作者通过对大众有限公司轿车覆盖件的生产现场资料的收集总结,首先对瘪塘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进行了较为科学的分类,为下一步对其产生机理和整改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 瘪塘定义目前对瘪塘这种现象并没有严格的定义,瘪塘现象也很容易和其他表面缺陷混淆起来,因此对瘪塘进行科学的定义对于准确判断瘪塘现象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汽车覆盖件的特点和要求

汽车覆盖件的特点和要求

汽车覆盖件的特点和要求汽车覆盖件(以下简称覆盖件)是指构成汽车车身或驾驶室、覆盖发动机和底盘的薄金属板料制成的异形体表面和内部零件。

轿车的车前板和车身、载重车的车前板和驾驶室等都是由覆盖件和一般冲压件构成的。

覆盖件组装后构成了车身或驾驶室的全部外部和内部形状,它既是外观装饰性的零件,又是封闭薄壳状的受力零件。

覆盖件的制造是汽车车身制造的关键环节。

一、覆盖件的分类按功能和部位分类,可分为外部覆盖件、内部覆盖件和骨架类覆盖件三类。

外部覆盖件和骨架类覆盖件的外观质量有特殊要求,内部覆盖件的形状往往更复杂。

按工艺特征分类如下:(1)对称于一个平面的覆盖件。

诸如发动机罩、前围板、后围板、散热器罩和水箱罩等。

这类覆盖件又可分为深度浅呈凹形弯曲形状的、深度均匀形状比较复杂的、深度相差大形状复杂的和深度深的几种。

(2)不对称的覆盖件。

诸如车门的内、外板,翼子板,侧围板等。

这类覆盖件又可分为深度浅度比较平坦的、深度均匀形状较复杂的和深度深的几种。

(3)可以成双冲压的覆盖件。

所谓成双冲压既指左右件组成一个便于成型的封闭件,也指切开后变成两件的半封闭型的覆盖件。

(4)具有凸缘平面的覆盖件。

如车门内板,其凸缘面可直接选作压料面。

(5)压弯成型的覆盖件。

以上各类覆盖件的工艺方案各有不同,模具设计结构亦有很大差别。

二、覆盖件的特点和要求同一般冲压件相比,覆盖件具有材料薄、形状复杂、结构尺寸大和表面质量要求高等特点。

覆盖件的工艺设计、冲模结构设计和冲模制造工艺都具有特殊性。

因此,在实践中常把覆盖件从一般冲压件中分离出来,作为一各特殊的类别加以研究和分析。

覆盖件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特殊要求。

1. 表面质量覆盖件表面上任何微小的缺陷都会在涂漆后引起光线的漫反射而损坏外形的美观,因此覆盖件表面不允许有波纹、皱折、凹痕、擦伤、边缘拉痕和其他破坏表面美感的缺陷。

覆盖件上的装饰棱线和筋条要求清晰、平滑、左右对称和过渡均匀,覆盖件之间的棱线衔接应吻合流畅,不允许参差不齐。

常见路面破损的性状

常见路面破损的性状

常见路面破损的性状常见路面破损的性状:170(一)裂缝1轻微裂缝:不需放大即能发现的发状或条状裂缝,层薄者贯穿裂缝,层厚者不贯通,由基层开裂或接缝扩大,反映到面层呈现的条状裂缝称为反射裂缝。

2严重裂缝:在路面上成块的或不规则破碎性裂缝,形状好似龟纹,称龟裂。

(二)麻面:表面结合料魔失,成片或成段的过度粗糙。

(三)松散:路结合料失散,脱落,颗粒间失去粘结力而松动。

(四)露骨:碎石路面或级配魔耗层的细料散失或水泥混泥土路面保护层脱落,呈现骨料裸露。

(五)坑槽1轻微坑槽:面层骨料局部脱落产生的路面洞穴或长槽。

2严重坑槽:坑槽连片,或由小坑槽破损连成大而深的洞穴或长槽。

(六)车辙:路面的横向凹凸,车轮通过频率过高的地方,产生规则的凹槽。

(七)啃边:沥青路面边缘所呈现的不整齐破碎损害。

(八)磨光:水泥混泥土路面或沥青路面表面磨成光滑面,摩擦系数达不到规定的抗滑标准。

(九)脱皮:水泥混泥土路面的保护层或沥青路面的封层上下脱开,大块脱落。

(十)磨细:砂石路面上的松散保护层受行车作用而使粗颗粒磨细,其中05mm以下的细颗粒含量超过20%。

(十一)搓板:路面表面产生接近等距离的纵向凹凸,形似洗衣的搓板状。

(十二)波浪:路面纵向产生破浪起伏,波峰与波谷的距离和起落差均大于搓板。

(十三)沉陷1局部呈现:路面局部产生小面积的下陷变形。

2、塌陷:路面较大面积的下陷变形。

3、桥头跳车:桥头两端路基下沉而造成行车颠跳。

4错台:水泥混泥土路面接缝处或开裂处板体呈竖向位移。

(十四)泛油:沥青(渣油)路面用油量过多,未严格按油石比例施工,在高温季节沥青(渣油)被挤出表面,形成油层。

(十五)油包:因泛油处理不当或有成块的油污结成面积不大的包状物。

(十六)翻浆:路面鼓起,以致破裂,从裂缝中冒出泥浆的现象。

(十七)发软:路面失去稳定,行车时显现出弹簧状。

(十八)拱起:水泥混泥土路面板在热膨胀受到约束时,出现向上拱起的屈曲失稳现象。

(十九)孔洞:水泥混泥土路面板有局部破损,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洞穴。

汽车覆盖件表面暗坑缺陷浅析

汽车覆盖件表面暗坑缺陷浅析

制件 刚性差 的原 因是制 件大且 形状 平缓 , 料流 板 动 时拉应 力不够 ,使 板料 没有 进行 充分 的塑性 变形 。 将原 来 四周 的拉 延 筋 由圆 形 改 为 方形 ,增 加 进 料阻
力 ,增 大拉 应力 ,及 时解 决 了制件 刚性差 的 问题 。 经 油 石 增 光 后 ,发现 在 外 板 后 部 有 两 处暗 坑 ,
■ 一 汽一 大众汽 车有 限公 司轿车 二 厂 徐 长志
冷 冲压 的实质就 是利 用模 具使 冲压 毛坯按 一定 的 要 求完成 既定 的 变形过 程。 为 了达到 这样 的 目的 ,应
该对 冲压 毛坯 的 变形过程 进行 必 要的控 制 ,使用 毛坯
c 部成 形 。 当冲压 件形 状复 杂 或其 内部 有形状 . 局
模 具 凸模翻 边线 以 内的型 面作 出与 回弹 方 向相 反 的预 回弹量 ,使 回弹后 的制件形 状在 公差 范 围 以内 ,以保 证 制件 的质量 。 C受到不 均匀 拉应 力 引起 的暗 坑。 毛坯 所 受外 力 .
变形并 不是 简单 的拉 深 变形 ,而是 拉深 和 胀形 变形 同 时存在 的复 合成形 。
表面 质量 的 变化。
a 因塑 性 变 形 不 充 分 引起 的 暗坑 。 制 件 能够 在 .
冲压后成为想要的形状就是利用 了板料塑性变形的特
性 ,从而 得到 一定 强度和 刚 性的 制件 。使 制件得 到充
分的塑性变形可以消除此类暗坑。
b 制件 回弹 引 起 的暗 坑 。 不 同情 况 的回 弹都 会 . 使 制件 表面 产 生暗坑 ,比如一 个合 格 的工序 件在修 完
21年 4 00 第 期
汽车-艺与材料 A M1 7 F T 6 &

道路常见病害

道路常见病害
道路巡查专业知识培训
道路病害的识别及报表制作
沥青道路常见病害
• • • • • • • 坑塘 啃边 沉陷 横向裂缝 车辙 网裂 其他还有泛油、松散、波浪、拥包、脱皮 等病害
坑塘:路面表层局部松散,形成凹槽,在水浸和车辆作用下进一 步扩大发发展为坑槽,严重影响着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面 积破坏呈坑洼深度大于20mm,面积在0.04㎡以上。如小面积坑 槽较多又相距0.2m以内,应合在一起丈量。
啃边是指由于施工 质量问题,在通车后, 由于雨水或车辆行驶, 对路面的边缘有啃蚀的 破坏。 路面边缘破碎脱落, 宽度0.1m以上,数量按 单侧长度累加乘以平均 宽度。
沉陷:路面、路基有竖向变形,路面下凹,深 度30mm以上。
横向裂缝可分为荷载性裂缝和非荷载性裂缝两大类。
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累 计永久性的带状凹槽。
网裂:由一系列多边形小块组成网状开裂,裂缝纵横交错, 它的初始形态一般是单条或多条平行的纵缝,而后在纵缝间出 现横向和斜向连接缝,形成缝网。缝宽1mm以上或缝距0.4m 以下,面积在1㎡以上的网状裂缝。
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
• • • • • 板角断裂 严重破碎板 错台 坑洞 缝料散失
砼板角断裂:裂缝与纵横缝相交将板角切断, 当其二个焦点距角隅均大于150mm,而边长一半并 伴有沉陷或碎裂时,按板角断裂部分计算面积。
道பைடு நூலகம்附属设施常见病害
• • • • • • • • • • • 人行道道板拱起 人行道板碎裂 人行道板缺失 路牙、沿、树控的断裂 路牙、沿、树控的缺失 路牙、沿、树控的松动 接坡 铆钉 井盖下沉 井盖破碎 路面拌砂浆、混凝土
拱起:由于树根的生长造成的花岗岩拱起。多块板 相对周围板向上突起,最大突起量在30mm以上。

路面损坏类型和轻重程度鉴别标准

路面损坏类型和轻重程度鉴别标准
轻微:纵向不联贯的发裂,无碎裂
中等:发展成轻重龟裂,有轻度碎裂
严重:中等龟裂,较严重碎裂并松动
以龟裂区外接面积计
车辙
路表面沿轮迹的凹陷变形,由行车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层的永久变形和(或)路基的塑性变形引起
轻微:车辙深6mm~13mm
中等:车辙深13mm~25mm
严重:车辙深大于25mm
以面积或者长度计
路面损坏类型和轻重程度鉴别标准
沥青路面的损坏类型和轻重程度鉴别标准
损坏类型
描述
轻重程度分级
计量方法
横向裂缝
与道路中线近于垂直,由①施工接缝,②低温缩裂,③基层接(裂)缝反射所造成
轻微:裂缝边缘无或仅有轻微碎裂,缝隙宽不大于6mm
中等:边缘中等碎裂,缝隙宽大于6mm,有少量支缝,引起车辆跳动
严重:裂缝边缘严重碎裂 ,有较多支缝,引起车辆剧烈跳动
坑槽
面层混合料散失后出现的坑洞
轻微:深度不大于25mm
严重:深度大于25mm
以数量和面积计
磨光
集料棱角磨圆或呈平滑状
不分级
以面积计
修补损坏
原路面采用相同或其它材料进程度的各种病害
严重:严重损坏,需重新修补
波浪(搓板)
路表面有规律的纵向起伏变形,由于混合料热稳定性不足所造成
轻微:车辆轻微震动,无不舒适感
中等:车辆有较大震动,略有不舒适感
严重:车辆震动很大,很不舒适
以面积计
沉陷
路表面的局部凹陷,由地基沉降所引起
胀起
路表面的局部隆起,由冻胀所造成
泌水和唧泥
水从裂缝中缓慢渗出;水和细料在重车作用下从裂缝中泵吸出
轻微:出现泌水,重车驶经时有水泵出
中等:路表面裂缝处可观察到泵出材料

汽车板表面斑点状缺陷分类解析

汽车板表面斑点状缺陷分类解析
近期 首 钢汽 车 士 ,高 级 工 程 师 。收 稿/2017—08-22
苜 钢 科 技
2018年第 3期
点 状缺 陷 ,所 占比例 达 到总 缺 陷 比例 的 30% 左 右 ,用 户针 对此 类 缺陷提 出多次 质量 异 }义,提 出 对 其后 期 的磷化 和 冲压均 造 成不 利影 响 。本 文 针 对此类 缺 陷进行 了微观形 貌 及能谱 分 析 ,研 究 了 汽 车板 斑点 状缺 陷 产生 的原 因 ,为现 场 汽车 板 表 面质量 整 改提 供 了依据 。
Classif ication and A nalysis of Speckle D efects on the Surface of Autom obile Plate
YU Yang ' W ANG Chang ’ W ANG Lin · LIU W enxin ’ CHEN Jin W ANG Mingzhe
1 试 验 方法
挑 选 近一 个月 现场封 的汽 车 板钢 卷 ,提 取 典型 的斑点 状缺 陷 ,主 要 为锈点 缺 陷 、结 疤 缺 陷 和锌灰 缺 陷 ,将 缺 陷直径 控 制在 5 I11111以 内 ,进 行 分类 取样 。利 用 剪板机 或线 切 割手 段对 典 型 缺 陷进行 取样 ,采 用 KH2200型超 声波 清洗 器 清 洗 样 品表 面 ,然后 用 无水 乙醇 除掉 表 面水 分 ,在热 风 下烘 干 ,使用 扫描 电镜 为 ¥3400N 型 钨灯 丝 扫 描 电镜 ,加 速 电 压 为 l5 kV, 自带 能谱 分 析 仪 , 进 行缺 陷样 品表 面形 貌 和能 谱 的分析 。
汽 车 板 表 面 斑 点 状 缺 陷 分 类 解 析
于 洋 王 畅 王 林 刘文 鑫 陈 瑾 王明哲

轿车覆盖件表面瘪塘的分类及其特点

轿车覆盖件表面瘪塘的分类及其特点

轿车覆盖件表面瘪塘的分类及其特点中国的汽车行业正在以高速的发展步伐发展,轿车覆盖件表面瘪塘已经成为了当前汽车相关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而轿车覆盖件表面瘪塘的分类及其特点也成为了研究者们热衷的话题。

首先,可以把轿车覆盖件表面瘪塘分为有涂层和无涂层两大类。

有涂层轿车覆盖件表面瘪塘主要包括电镀瘪塘、喷涂瘪塘和颜料瘪塘,其中电镀瘪塘又分为板材瘪塘和五金瘪塘,分别可以应用于不同的覆盖件表面。

而无涂层轿车覆盖件表面瘪塘则通常是由铝合金或钢材材料制成,通过技术处理形成,有一定强度和耐腐蚀性,可以应用于汽车表面覆盖件,这类覆盖件表面瘪塘比较稳定。

接下来,再看看轿车覆盖件表面瘪塘的特点。

从外观上看,电镀瘪塘的表面光洁度很高,但其耐腐蚀性是不够的,而喷涂瘪塘和颜料瘪塘可以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但由于涂层厚度的限制,对外部环境的耐腐蚀性要求比较低。

而无涂层轿车覆盖件表面瘪塘的表面光洁度虽然比较低,但其耐腐蚀性起码能够抵抗一定程度的空气中盐分,从而保护汽车表面覆盖件。

此外,轿车覆盖件表面瘪塘可以实现个性化设计,即可以根据车主对汽车表面覆盖件颜色、强度等特征的要求,提供不同表面处理工艺,实现多样化的汽车表面覆盖件,使其更具有个性化特征而受到汽车爱好者的喜爱。

最后,总结一下,轿车覆盖件表面瘪塘可以根据其表面处理方式及特点,大致分为有涂层和无涂层两种,主要包括电镀瘪塘、喷涂瘪塘和颜料瘪塘,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可以实现个性化设计。

由此可见,轿车覆盖件表面瘪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汽车行业中非常重要。

在当下,轿车覆盖件表面瘪塘研究也正在持续发展,国内的一些研究机构都在积极开展emoj瘪塘的研究,期望未来可以获得更多的研究成果,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综上所述,轿车覆盖件表面瘪塘无论从分类还是特征来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当前汽车行业研究的热门话题,希望未来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轿车覆盖件表面瘪塘的分类及其特点

轿车覆盖件表面瘪塘的分类及其特点

轿车覆盖件表面瘪塘的分类及其特点
刘瑞同;林建平;田浩彬
【期刊名称】《精密成形工程》
【年(卷),期】2004(022)002
【摘要】瘪塘是轿车覆盖件的主要表面缺陷之一,其产生原因涉及覆盖件结构、模具、工艺参数等诸多方面.对瘪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并根据瘪塘产生部位的特征对其进行了分类,研究了各类瘪塘的特点,为产生机理和整改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总页数】4页(P52-54,72)
【作者】刘瑞同;林建平;田浩彬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200092;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200092;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2000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A63.82+1
【相关文献】
1.轿车车身内覆盖件冲压工艺特点 [J], 宋秀丽
2.国外轿车外覆盖件表面质量标准分类及其评定方法的简介 [J], 贺元方;朱虹
3.车身外覆盖件形面凹坑外缘瘪塘改善方案初探 [J], 管华军
4.汽车覆盖件的分类及变形特点 [J], 崔令江;王科杰
5.轿车覆盖件表面瘪塘的分类及其特点 [J], 刘瑞同; 林建平; 田浩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瘪 塘 特点
下 面根据 4类瘪塘产 生部位的几何特征 和变形
情况分析瘪塘 的特点 。
( ) B类瘪塘 。该类 瘪塘 属于结 构性 瘪塘 和 2
塘 的程度 , 对提高 汽车 覆盖件 的表 面质 量具 有重 要 的工程应用价值 。
上 面按瘪 塘产生 的部 位对 瘪塘进行 了分 类 , 并
工艺性瘪塘 的综 合 , 其几 何形 状较 为复 杂。随着 产 生部位 的几何特征 的变 化而变 化 , 一般 是边 角部 位 折边工序产生的 , 塘及其 内部 区域较 为平滑 , 瘪 除折 边部位 的应 变较 大 , 他部 位 的应 变较 小且 均匀 。 其 结构性瘪塘也很容 易 出现 , 因为其 折边 部位 材料都 会发生弯 曲作用 , 形成 材料 内部 的残余 反 向弯矩 作 用 , 由于折边部 位尺 寸较 小 , 曲程度过 大 , 但 弯 材料 的应变主要集 中在 折边 的弯 角上 , 材料 的弹性 变形 已经很小 , 当模具 的约束去除后 , 材料 由于弹性 变形
内部板料 的成 形导致 在 凹坑周 围出现 瘪塘 ( 图 2 见 中的线条标识 )该 问题属 于 冲压件形 状 问题 , , 目前 尚无法彻底 消除 。
5 4
金属 成形 工 艺
ME A OR N E HN L G o.2 N 0 4 T LF MI G T C O O Y V 12 o 22 0
Ab ta t s r c :Th e ti n i otn u fc a n a tmoie c v r g p r. I ma e c u e y e d n s a mp r ts r e f w i uo t o e n a t t y b a sd b a a l v i de,tc n c l ata d S n I h a e ,d n sd srb d i eal n d ca sf d b h e tr f i e h ia ,p r Oo . n te p p r e t e ci n d ti,a lsi e yte fau eo n i e i
顺 曲面上或该 曲面 的棱 线部 位 , 图 5所示 。此 类 见 瘪 塘主要为模具原 因导致 的 , 也可能是润滑 油黏 附 、 与生产辅助工具 的碰撞 等其它 原 因产 生 的 , 通过 修 模、 清理模具 和调整辅 助工具基本可 以解决 。
( ) D类 瘪塘 。该 类瘪 塘 主要发 生在 几个 型 4 面交接的部位 , 处成形 形状复杂 , 此 应力分布十分不 均匀 , 从而产生瘪塘现象 , 图 6所示 。该类瘪塘和 见 A类瘪塘相似 , 于冲压 件形状复杂 、 属 冲压 工艺性 差
ters a c h d n ̄ me h im n n ig h ee r h o e t c a s a d me dn . n Ke r s:a tmoiec v r gp r;s r c u ly;d n y wo d uo t o e n at uf eq ai v i a t et
瘪塘 现象的全貌 。 由于瘪塘现象涉及到 冲压件形状 、 模具结构 、 模 具 制造工 艺及模具制 造质 量 等多方 面 , 除部 分模 具 制造质 量问题较易解决外 , 其它问题引起 的瘪塘 , 在 模具制造完 成后对其 进行 修正 是 比较 困难 的 , 时 有
收 稿 日期 :0 40 — 20 -11 0
下一步对 其产 生 机理 和 整 改方 法 的研 究 奠 定 了基
础。
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他将瘪塘称为暗坑 , 认为瘪塘
是覆 盖件表面轻微 的坑 包 , 由于 直接 观察覆 盖 件表 面时很 难或无法发现 这种 缺 陷 , 涂油 漆后 的车身 在
光线 照射下才表现 出来 , 然这 种描 述不 足 以覆 盖 显
的曲面在局部发生 的轻 微 而封 闭 的 凹陷 , 即零 件 的
作者简介 : 刘瑞 同(9 2 , , 17 一) 男 江苏扬州人 , 博士 , 主要研究方向 : 结构耐撞性 、 汽车覆盖件模具 。
刘瑞 同等
轿车覆盖件表面瘪塘 的分类及其特点
5 3
表面不光顺 , 断面 曲率形状 失 去原 产 品设计 曲线 连 续光顺 的特 性 , 曲率 产 生反 方 向 的变 化 , 图 1所 见
L U Ru - n 。 I Ja -ig。T A Ha -i / i o g L N inp n t I N o b n
l olg fMeh ncl nie r go o gi nvri , hn h i 0 0 2 C ia l eo ca ia E gnei f nj U i s y S a g a 2 0 9 , hn ) C e n T e t
1 瘪 塘 定义
目前 对瘪塘 这种现 象并 没有严 格 的定 义 , 瘪塘 现象也很容 易和其 他表 面 缺陷混 淆起 来 , 因此 对瘪 塘进行 了科学 的定 义 , 于准 确判 断瘪塘 现象 是具 对 有指导意义 的。笔者认 为可以从 两个方面对瘪塘进
行定义 。 ( ) 表现 形式 上 , 塘 是外 凸覆 盖件 上 连续 1 瘪
该类瘪塘都发生在板 料 的边缘 或 角部 , 生原 因大 产
都与模具有密切关系 , 例如凸模 圆角过大, 凸模、 弹
簧板 与 冲压件贴合率差 等原 因 , 通过修理模具 , 大都 可 以改善或消除瘪塘 。
( ) C类瘪 塘。此类 瘪塘 一般 发生 在较 大光 3
较 明显 的特征 , 根据产生部位将 瘪塘可 以分为 4类 ,
所产生 回弹也很小 , 因此 产生瘪 塘也 很小 。工艺性 瘪 塘是指该 类瘪 塘 所 处 的部位 基 本 在折 边 或 边 角 处, 模具成形时形成 悬 臂梁状 态 , 刚性 差 , 导致 模具
列举 了几个 实例 , 4类 代表 了轿 车外 覆盖 件典 型 这 的瘪塘现象 , 具有较 为广泛 的适 用性 , 以作 为物理 可 模型用 于理论 分析中 。
示。
瘪塘 零件曲面
( ) B类瘪 塘 。这类 瘪塘 一般发 生在 折边 附 2
近, 情况比较复杂 , 可以细分成 4种情况 , 图 3所 见

图 1 瘪塘 示 意
( ) 力学 形 式 上 , 塘部 位 的材料 主要 是 以 2 瘪 弹性变形 为主 , 塑性应 变较少 , 致使成形 后此部位发 生局部 回弹。
车覆盖件 的生产现 场 资料 的收集 总结 , 先对 瘪塘 首
现象进行 了初步 的探讨 , 进行 了较 为科学 的分类 , 为
塘, 因此对瘪塘现 象进 行详细 的研究是 十分必要 的。 目前对 瘪塘 的研究几乎还是空 白, 从公开 的文献看 , 国外还未 发现瘪塘 的报 道 , 国内 只有任 雪岩 …对 瘪
象, 而瘪塘则基本上 凹陷。 瘪塘 主要 可 以通 过 目视 、 手摸 、 石打磨等 方法 油 来鉴别 , 出现反射光 线 方 向突变形 成封 闭 圆环或 手 感不顺 滑 、 打磨线 断及 打磨线 深浅 不一 致 的封闭 区 域 即可认 为存 在瘪 塘缺陷 。
2 瘪 塘分 类
图 4 B类瘪 塘 的照 片
[ 摘要] 瘪塘是轿车覆盖件 的主要表面缺陷之一, 生原因涉及覆盖件结构、 其产 模具、 艺参 工 数等诸 多方面。对瘪塘进行 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 并根据瘪塘产生部位的特征对其进行 了分类, 研究
了各类瘪 塘 的特 点 , 产生机 理 和整 改 方法的 研 究奠 定 了基 础 。 为
[ 关键词] 覆盖件 ; 表面质量; 瘪塘
5 2
金属成形工艺
M T LF R IG T C N L G o 2 o220 E A O M N E H O O YV 1 2N . 04 .

工 艺研 究 ・
轿 车覆盖件表 面瘪 塘的分类及其特 点
刘瑞 同 , 林建 平 , 田浩彬 ( 同济大学 机械工 程学院 , 上海 20 9 ) 00 2
由于瘪塘 产生 的部位 、 原因和表现形式很多 , 可
以通过多种角度进行 分类 , 面是 以新 、 下 老桑塔纳 轿 车覆盖件 的冲压生 产 为对象 , 根据瘪 塘 出现 的位 置
进行 的分类 。 轿车覆盖件上 出现瘪塘 的部位其几何形状具有
示, 对应每种折 边位置的瘪塘实物照片见 图 4所示 。
p st n w ee d n p o u e .T ec aa t si fa e t aesu i .T er sl ly _ fu d t n o o i o h r e t rd c s h h rce t so l d nsr tde h ut a sa o n ai f i i r c l d e o
中 图分 类号 : A 38 1 文献 标识 码 : 文 章编 号 :00— 46 20 )2— 02— 3 U 6 .2 A 10 84 (04 0 05 0
Th a sfc t n a d Ch r ce it so u f c n n A u o o v v rn r e Cl si a i n a a t rsi fS r a eDe ti t m t e Co e i g Pa t i o c i
一 一
图 5 C类 瘪塘 的照 片
图 7 瘪 塘 的力学模 型
图 6 D类 瘪塘 的照 片

条件 , 即在 、 、 等 3个方 向 、 自由度上均 固定 Y 6个 不 动 ,B和 E A F边 的情况相 同。在 方 向 ( 垂直 于板
厚方 向) 可以有一定限度 的位移 , 同时可 以绕 Y轴转 动。B F C G部分 发生 弯 曲变 形 后 , 板料 的外 层 材料 处 于拉应力状态 , 内层材料处 于压应力状态 , 形成 弯 矩 。当模具约束 作用 释放后 , 板料 的 回弹形成 了一 个反 向弯矩 作用 , C G 而 D H部分在 回弹弯矩 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