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气体的制取》复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2)能够理解气体制备过程中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操作,巩固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3)通过问题解决,培养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2)气体制备过程中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1)气体制备方法的选择与判断;(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准确性。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1)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等;(2)试剂:稀盐酸、大理石、锌、稀硫酸等。

2. 教学资源:(1)气体制备实验操作视频;(2)常见气体性质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气体的制备方法?2. 知识梳理:(1)介绍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的制备方法;(2)分析各种气体制备方法的优缺点;(3)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3. 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常见气体制备实验;(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3)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护。

4. 小组讨论:(1)探讨气体制备过程中的疑问;(2)交流实验操作心得;(3)提出改进实验方案。

5. 问题解决:(1)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气体性质;(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与评价:(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气体制备方法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2)评价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鼓励优秀学生分享经验。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及结论;2. 复习气体制备方法,绘制气体制备流程图;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准备课堂讨论。

六、教学内容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强调气体制备方法的选择与判断。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教学设计

《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教学设计【专题解读】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是气体制备的基础,尤其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属于重点掌握内容,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和高频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和净化常穿插于气体的制取考题中。

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实验探究题。

考查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1、常规基础题:考查有关三大气体的制取的基础知识。

内容有:制取气体的药品、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验满方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气体的净化和干燥方法及装置的连接等。

2、迁移运用题(或息处理题):将课本外的气体制取纳入考试范围,给足实验信息,考查学生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即将三大气体的制取规律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来,考查学生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分析评价题:分析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操作过程中的路、漏洞;评价气体的制取方案,如药品的选择、制取方案是否可行、发生装置以及收集装置的评析和选择等。

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分析判断能力。

4、综合实验题:集气体的制取、除杂、干燥及选择的实验于一体,考查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设计思路】根据中考命题分析,我将按照以下思路进行教学设计。

分析课程标准,并对考点进行分析(题型、分值、考查内容等方面);罗列相关考查内容(仪器名称、原理及原理的评价、装置及评价、原理与装置的匹配、实验步骤、检验与验满);根据考查内容对知识点进行梳理;讲练结合巩固知识点。

【考纲要求】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2、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3、初步学会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等基础知识;(2)进一步掌握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思路、一般规律;(3)能根据反应的需要,灵活地设计和选择实验装置。

2、能力目标(1)信息的给予不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思维的广度、深度和灵活度,更重要的是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2)通过阅读题中给予的信息,不仅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同时可以考查分析、比较、归纳、整理和应用信息能力。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的教案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的教案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气体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2. 学会使用实验室仪器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常见气体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2. 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和操作。

教学难点:1. 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的选用。

2. 实验室仪器的正确操作。

教学准备:1. 实验室仪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导管、水槽、气压瓶等。

2.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盐酸、碳酸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常见气体的性质,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气体是如何制取的吗?二、教学气体的制取方法(15分钟)1. 氧气:a. 讲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步骤。

b. 演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2. 二氧化碳:a. 讲解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步骤。

b. 演示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

3. 氢气:a. 讲解活泼金属和酸制取氢气的原理和步骤。

b. 演示活泼金属和酸制取氢气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活泼金属和酸制取氢气的实验。

三、教学气体的收集方法(15分钟)1. 排水法:a. 讲解排水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b. 演示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2. 向上排空气法:a. 讲解向上排空气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b. 演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3. 向下排空气法:a. 讲解向下排空气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b. 演示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气体的制取方法和收集方法。

2. 学生展示实验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掌握了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和收集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复习掌握实验室制备常见气体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 提高学生对气体制备实验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气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分析讨论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安全操作规程。

3. 常见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的制备与收集方法。

4. 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气体制备实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气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实验室制备气体的目的。

2. 理论讲解:讲解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气体制备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练习与巩固: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对气体制备实验过程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3.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导管等。

2. 实验试剂:高锰酸钾、双氧水、稀盐酸等。

3. 教学课件:气体制备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4. 习题集:相关气体制备实验的练习题。

注意:本教案为一、二、三、四、五章节的示例,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修改完善后续章节。

六、教学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提前布置实验室,检查实验仪器和试剂是否齐全。

2. 教学阶段:a.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b. 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c. 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气体制备实验的关键步骤。

d. 实际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气体制备实验。

a.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b. 教师点评实验过程,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

c.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利用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高效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高效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高效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教学案例以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为背景,旨在通过高效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对常见气体制取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气体的收集方法以及气体的检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在学习新课的时候已经接触过这些内容,陌生是因为他们在长时间的推移过程中,可能会遗忘一些细节和关键点。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复习和巩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
2.强调气体制取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气体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气体制取实验的设计方案,包括制取方法、收集方法、检验方法等。
2.要求学生撰写学习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气体制取的原理和方法。
(二)讲授新知
1.气体制取原理的讲授:通过讲解气体制取的基本原理,使学生明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及步骤。
2.气体制取方法的讲授:介绍常见的气体制取方法,如分解法、置换法等,并进行举例讲解。
3.气体收集方法的讲授:讲解气体的收集方法,如排水法、排空气法等,并分析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4.气体检验方法的讲授:介绍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如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用紫色石蕊溶液检验氢气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以氧气助燃实验、二氧化碳灭火等实例引出气体制取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制取二氧化碳、氢气、气体的原理及方法。

(3)学会使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实验操作步骤,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

(2)制取二氧化碳、氢气、气体的原理及方法。

(3)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2)制取二氧化碳、氢气、气体的实验操作步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

(2)提问:除了氧气,我们还学过哪些气体的制备方法?2. 教学内容:(1)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包括高锰酸钾加热法、过氧化氢分解法、氯酸钾分解法等。

(2)介绍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

(3)介绍制取氢气的方法:稀硫酸与锌反应。

(4)介绍制取气体的收集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3. 课堂练习:(1)请学生回答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方法及操作步骤。

(2)请学生分析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的适用条件。

四、课堂小结(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

(2)制取二氧化碳、氢气、气体的原理及方法。

(3)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方法。

2. 强调注意事项:(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注意安全操作。

(2)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来决定。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实验室制取其他气体的方法。

3. 思考题:如何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制取气体?如何判断气体的性质?六、教学活动设计1. 教师演示实验: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并收集气体。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操作技能,安全、准确地进行气体制备实验。

3.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体制备过程中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实验室中制备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氮气等常见气体的方法。

2. 分析各种气体制备过程中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各种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2. 难点:理解气体制备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回顾和思考制备气体的实验过程。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3. 利用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气体制备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

2. 主体部分:a) 氧气制备:介绍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高锰酸钾等方法。

b) 二氧化碳制备:讲解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

c) 氢气制备:介绍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制备氢气的方法。

d) 一氧化碳制备:讲解焦炭与氧气反应制备一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

e) 氮气制备:介绍空气中分离氮气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制备气体的经验和心得,讨论实验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5. 课堂小结:总结各种气体制备方法、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气体制备实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实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集气瓶等。

2. 化学试剂: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碳酸钙、盐酸、活泼金属等。

人教版化学《气体的制取总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气体的制取总复习》教学设计
b.分析不同气体制取方法的优缺点,探讨如何优化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
c.针对本节课学习的气体制取方法,提出一个创新性的实验方案,并说明其优点。
4.情感态度培养:请学生结合实验过程中的体验,撰写一篇关于实验安全、环保和团队合作的心得体会,字数不限。
5.作业提交与评价:
a.学生按时提交作业,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3.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练习题设置:
a.选择题:针对气体制取原理、装置和操作步骤的知识点,设计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
b.填空题:让学生填写实验操作步骤,检验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程度。
c.解答题:设计具有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练习: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教学目的: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
教师总结:
a.气体制取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人教版化学《气体的制取总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选择和操作步骤等,使学生在理论层面上对气体制取有全面、系统的认识。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排除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气体的制取原理、装置和操作步骤,以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为例,介绍实验室制取这些气体的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教学设计
4.通过对气体制备方法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关怀。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在化学一轮复习中,系统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难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数据相结合,进行合理的计算和分析。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展示气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气体制备原理时,结合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体制备过程,增强理论知识的理解。
3.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理解不同气体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气体相关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气体的收集、纯化、干燥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1.氧气的制备:教师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等,并展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氢气的制备:介绍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如锌与稀硫酸反应,强调反应条件及注意事项。
3.二氧化碳的制备:讲解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酸碱反应的特点。
4.实验操作技能:讲解气体收集、纯化、干燥等实验操作方法,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
2.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气体制备的一般规律,如反应物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等。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与净化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与净化复习教学设计
(2)气体净化方法的选择:探讨不同气体净化方法的适用场景,分析其效果。
3.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4.教学时长:约20分钟。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富有层次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教学内容:
(1)选择题:测试学生对气体制取和净化原理的理解。
(1)回顾气体制取和净化的原理、方法及操作步骤。
(2)强调实验操作规范和实验安全。
(3)总结学生在讨论、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3.教学方法:采用教师总结、学生反馈、共同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知识概括和总结能力。
4.教学时长:约10分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与净化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悉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了解各种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及实验装置。
2.学会使用不同的净化方法对气体进行净化,如过滤、吸收、干燥等,理解各种净化操作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3.能够根据实验要求,正确选择和组装实验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和净化,并能够安全、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
4.教学时长:约10分钟。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以课本为基础,结合多媒体演示,详细讲解气体制取和净化的原理、方法及操作步骤。
2.教学内容:
(1)气体制取原理:介绍实验室中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气体的反应原理及实验装置。
(2)气体净化方法:讲解过滤、吸收、干燥等气体净化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3)实验操作步骤:强调实验操作规范,演示实验操作要领。

人教版化学专题复习《气体的制备》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专题复习《气体的制备》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a.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讨论其优缺点。
b.让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装置,提高气体制备的效率。
c.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2.教学目标:
a.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b.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气体制备的原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问题分析能力。
c.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
a.请学生完成教材中关于气体制备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结合课堂讲解,让学生绘制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实验室制备装置图,并标注反应原理。
c.设计一些关于气体制备实验的选择题、填空题,帮助学生回顾课堂重点内容。
2.实践操作与应用:
b.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指导、课后作业等环节,强化学生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c.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他们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2.对于难点内容的处理:
a.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引导他们分析影响气体制备实验的因素。
b.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强调实验操作规范,培养学生严谨、安全的实验态度。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a.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气体制备方法、原理、装置及操作步骤。
b.引导学生回顾课堂所学,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
c.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重点、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2.教学目标:
a.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b.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激发他们在课后继续学习的兴趣。
c.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相互借鉴、学习,提高实验数据的测量与处理能力。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回顾和掌握实验室中制备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和氨气等常见气体的方法。

(2)能够理解各种气体制备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

(3)能够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对气体制备实验的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安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氧气的制备:过氧化氢分解、氯酸钾分解、高锰酸钾分解等。

2. 二氧化碳的制备: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等。

3. 氢气的制备:金属与酸反应(如锌与稀硫酸)、金属与盐反应(如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4. 一氧化碳的制备:碳与氧气的反应、碳与氧化铜的反应等。

5. 氨气的制备:固体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气体制备实验的重要性。

2. 课堂讲解:(1)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2)讲解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3)讲解氢气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4)讲解一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5)讲解氨气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 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气体制备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实验总结: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评价学生对气体制备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观点阐述的清晰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实验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实验器材: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如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3. 实验试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氨气等气体的制备试剂。

常见气体的制取(复习课简案)

常见气体的制取(复习课简案)

2011年盐城市“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初中化学观摩研讨课材料常见气体的制取(复习课简案)东台市安丰镇中学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氧气、二氧化碳等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和收集方法。

2.能触类旁通的解决其他气体的制备、收集问题。

【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实验室制备、收集氧气、二氧化碳等常见气体的复习,加深对实验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2.通过知识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知识和综合能力得到整合和升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整理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等常见气体的方法,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 以身边的物品“矿泉水瓶”贯穿课堂的始终,引领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身边,创新人人可行;同时培养学生因陋就简、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3.通过相关习题的检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归纳总结出实验室制备、收集氧气、二氧化碳等常见气体的方法;制取装置的创新。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知识整合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比较归纳教学用品:试管、锥形瓶、烧杯、长颈漏斗、分液漏斗、集气瓶、带导管双孔橡皮塞、带导管单孔橡皮塞、水槽、酒精灯、注射器、塑料袋、自制装置、铁架台、相关药品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趣味实验)常见气体的制取二、分组活动:1. 学生自由选择制备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药品2. 学生互评后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明确反应原理和不选其它药品的原因3. 学生动手组装发生装置,总结选择装置应考虑到因素4. 引导学生对发生装置进行改进(控速发生装置、随开随关发生装置)5. 引导学生对常见发生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6. 比较分析常见三种收集装置应用范围,进行装配7. 介绍其它收集方法,引入“万能瓶”的使用8. 随堂反馈,引入尾气处理方法三、中考演练四、课堂小结与回顾五、作业布置。

《常见气体的制取》高效复习教学设计

《常见气体的制取》高效复习教学设计

《常见气体的制取》高效复习教学设计刘继能(大方县第四中学贵州大方 551600) 1 教学分析:常见气体实验室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初中化学的重点,气体“制”(发生)装置和“取”(收集)装置设计拓展、改进是气体制取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每年中考试题中的热点。

本节课是复习课,通过O、CO的实验室制法的复习,对比较归纳O、CO的实验室2222制法,对比分析气体“制”装置和“取”装置,归纳总结这类实验的规律,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同时与高中知识点“Cl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进行衔接并做好铺垫。

2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在理清“知识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拓展。

回忆呈现知识,问题层层递进,源于教材,略高于教材,鼓励学生大胆思考,逐步构建[1]“气体制取的知识网络”并形成能力而保留下来。

另外,“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要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展示、反馈,引导学生探索与发现,间引思路,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充分体验、想象和思维,这样才能缔造出高效课堂。

2 学习分析2.1 根据装置选择制作原理,学生可能会误判。

固液常温型、固体加热型是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确定,这点学生来说一般没有什么问题。

在用固体加热型制取O时,实验装置的试管中有的塞有棉花,有的没有塞棉2花,学生不太注意会把原理弄错。

教学中应强调加热KMnO制取氧气时,由于在高温下高4锰酸钾蒸汽会在导气管处冷凝,从而造成阻塞,严重会导致装置炸裂,所以对应要选择塞有棉花的那个装置,没有塞上棉花的那个装置是加热KClO制取O的装置。

并且还要让学生32再次回顾实验室制O的情况:加热KMnO制取O时,有些实验小组操作不当,忘了塞上242棉花,水槽中的水都变成紫红色的了。

学生回顾了自己的历史,误判现象就不会再产生了。

另外,学生对于反应原理是选择对了,但在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考试中写错了。

复习中必须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多抄多写,反复记,循环记,直到烂熟为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的专题复习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的专题复习课程教学设计

常见气体的制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中考当中化学实验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通过对中考试卷的分析,我们发现中考当中的化学实验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探究实验,另一类就是常见气体的制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2)学会根据气体性质选择气体收集装置;(3)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2)通过对知识的拓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运用科学的原理解决问题的良好的科学素养;(3)通过学习中找规律,规律中体验成功,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气体制备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归纳、练习【教具准备】:练习、幻灯片相关的仪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大家都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中考当中化学实验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通过对中考试卷的分析,我们发现中考当中的化学实验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探究实验,另一类就是常见气体的制备。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要制取气体我们首先要认识相关的仪器。

学生回想,对所学的回答,(会写)知识加以归纳设计意图以事实依据引入,提高学生重视程度。

有了仪器我们才能制取气体,初中化学中已学习了哪些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制取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怎样表示?判断两种常见装置应该分别用来制取什么气体?上黑板演示同学相互检查装置与制取原理对号(学生自己动手组装仪器)一种装置:固固加热型另一种装置:固液不加热型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并加以巩固。

练习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总结两套装置的适用范围总结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递进,得出结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常见气体的制备复习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复习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室制备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氮气、甲烷等常见气体的方法。

(2)了解各种气体的制备原理和实验步骤。

(3)学会使用气体收集装置和检验气体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珍惜实验药品、爱护实验器材的意识。

(3)培养学生遵守实验纪律、安全第一的思想。

二、教学内容:1. 氧气的制备:(1)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

(2)常用制氧气的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等)。

(3)氧气的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等)。

2. 二氧化碳的制备:(1)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

(2)常用制二氧化碳的方法(如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3)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备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氮气、甲烷等常见气体的方法。

(2)各种气体的制备原理和实验步骤。

(3)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和操作。

2. 教学难点:(1)实验室制备氢气、氮气、甲烷等气体的方法。

(2)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和操作。

(3)检验气体纯度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水槽、棉花等。

2. 实验药品: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碳酸钙、稀盐酸等。

3. 教学课件:常见气体制备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和原理。

2. 讲解与演示:(1)讲解氧气的制备原理和实验步骤,演示实验操作。

(2)讲解二氧化碳的制备原理和实验步骤,演示实验操作。

3. 学生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实验,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 气体收集与检验:(1)学生讨论并选择合适的气体收集装置。

“常见气体的制备”高三化学总复习课教学设计和反思

“常见气体的制备”高三化学总复习课教学设计和反思

“常见气体的制备”高三化学总复习课教学设计和反思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见气体的制备”高三总复习课教学设计和反思黄清梅高三化学复习课怎么上?高三化学复习课的魅力何在?笔者在执教“常见气体的制备”高三总复习课时做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设计思路常见气体的制取既是高中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和基本知识,又是高中化学综合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这节复习课知识点多而繁杂,传统教学中的复习课大多是教师“独霸”讲台的满堂灌。

学生提不起兴趣,思维量不够,课堂教学效益低。

笔者力求通过课前布置学生自主归纳、课堂自主展示、自主组装、自主探讨和创新等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反思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能力提高的同时基础知识也得到升华。

二、教学过程1.将课堂延伸到课前,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活动】课前布置思考题:请回忆O2、H2、Cl2、CO2、NH3的实验室制法并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并归纳:(1)气体发生装置通常可分成几种类型?将各类型的装置示意图画出来。

分类的依据是什么?(2)每种类型可制备什么气体?(3)仪器使用注意事项及原因。

【学生活动】学生代表1上台投影展示O2、H2、Cl2、CO2、NH3的实验室制法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他学生纠错补充。

课堂活动一:提供一些仪器,要求各小组(六人一组)准确选出所需要仪器,并组装三种类型制气装置。

【学生活动】3组学生代表(2人一组)在讲台上组装,并讲解注意事项。

其他学生纠错补充。

2.将理论落实到实践中【教师活动】课堂活动二:要求各小组讨论自己组装制气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增加橡皮管、止水夹、玻璃导管、注射器供学生选择)。

【学生活动】学生代表上台演示。

3.引导创新,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活动】演示启普发生器的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气体的制取》高效复习教学设计刘继能(大方县第四中学 贵州大方 551600)1 教学分析:常见气体实验室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初中化学的重点,气体“制”(发生)装置和“取”(收集)装置设计拓展、改进是气体制取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每年中考试题中的热点。

本节课是复习课,通过O 2、CO 2的实验室制法的复习,对比较归纳O 2、CO 2的实验室制法,对比分析气体“制”装置和“取”装置,归纳总结这类实验的规律,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同时与高中知识点“Cl 2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进行衔接并做好铺垫。

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在理清“知识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拓展。

回忆呈现知识,问题层层递进,源于教材,略高于教材,鼓励学生大胆思考,逐步构建“气体制取的知识网络”并形成能力而保留下来。

另外,“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要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展示、反馈,引导学生探索与发现,间引思路,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充分体验、想象和思维,这样才能缔造出高效课堂。

2 学习分析2.1 根据装置选择制作原理,学生可能会误判。

固液常温型、固体加热型是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确定,这点学生来说一般没有什么问题。

在用固体加热型制取O 2时,实验装置的试管中有的塞有棉花,有的没有塞棉花,学生不太注意会把原理弄错。

教学中应强调加热KMnO 4制取氧气时,由于在高温下高锰酸钾蒸汽会在导气管处冷凝,从而造成阻塞,严重会导致装置炸裂,所以对应要选择塞有棉花的那个装置,没有塞上棉花的那个装置是加热KClO 3制取O 2的装置。

并且还要让学生再次回顾实验室制O 2的情况:加热KMnO 4制取O 2时,有些实验小组操作不当,忘了塞上棉花,水槽中的水都变成紫红色的了。

学生回顾了自己的历史,误判现象就不会再产生了。

另外,学生对于反应原理是选择对了,但在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考试中写错了。

复习中必须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多抄多写,反复记,循环记,直到烂熟为止。

2.2 收集方法的拓展,学生可能会出现疑惑。

如右图一的收集方法是现在考试中聚焦的一种创新的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装置。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确:该装置收集气体的原理是利用密度大小的比较来确定气体该从何处进。

集气瓶内原有的是空气,若要收集CO 2,因空气密度比CO 2大,则从c 进d 出;若要收集的是H 2,因H 2的密度比空气小,则从d 进c 出。

另外还有如图二收集方法——排水法收集气体装置。

这也是一种利用密度大小的比较来确定气体该从何处进的装置,因一般气体的密度水小,所以应从b 进a 出。

实际上通过上述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都总会感到抽象,还是有疑惑。

教学中可联系生活实际:用吸管喝饮料的时候,吸管是插在液面以下才能把饮料喝到口中,还是液面以下呢?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如何才能把饮料瓶中的饮料吹出来?有了直观的探究和理解,学生的疑惑自然就会豁然开朗。

2.3 气体“检验”和“验满”易混淆。

2.3.1 检验是还不知是这种气体,利用物质的“特性”的表象来证明“是这种物质”。

图一如检验CO2就是用其特性“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2”,所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检验O2时也是用其特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O2。

2.3.2 验满是已经知道是这种气体,利用其性质采用最简单的方法,能够说明该气体已经装满集气瓶就行。

如验满CO2时,常规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移近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满;也可以用蘸有石灰水的玻璃棒放在瓶口,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已满;还可以用湿润的紫色湿润试纸放在瓶口,若变红,证明已满。

利用的是CO2的性质,但不一定是“特性”。

验满O2的时,学生一般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但往往是不注意审题,没有留意到中用的是排水法还是排空气法。

因此,需着重强调学生审题,是排空气法,就用带火星的木条移近瓶口来验满,若是排水法就观察瓶口是否有气泡逸出来验满。

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学生明确:“检验”、“验满”的区别在于位置不同,检验是在瓶内进行,验满是在瓶口处进行;“检验”是应用该气体的“特性”来说明,然而“验满”不一定用该气体的“特性”,利用其性质中某一条性质都行,只要方法简便即可。

3教学重、难点:3.1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2 比较归纳O2、CO2的实验室制法,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推断其它气体的制取方法。

3.3 气体的检验和验满。

4教学方法:4.1 教法:五环教学。

“五环教学”,即导入——导学——点拨——反馈——反思五个环节。

4.2学法:合作学习、派对优助。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派对优助”即采取班上的优生与问题生形成一对一的学习帮扶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先进行合作学习,在该小组中解决问题后,再利用派对优助帮扶小组进行一对一的“兵教兵”合作学习方式,帮扶班上的问题生。

4.3 思路:“理”、“练”结合。

“理”即梳理,“练”即训练,先梳理知识网络结构,再进行练习训练巩固。

5 知识网络:5.1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5.2 气体的制取与收集装置图:6 教学过程:环节一:概括导入、确认目标(导入)【情景导入】用“冲突情境导入”方式导入: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的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若放弃这个知识点,后果将是丢掉1/6的成绩(从认清“气体制取”在中考中的地位导入)。

然后,根据课标及考试说明要求,明确该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

设计意图:创设冲突情境,让学生明白本知识点的重要性,产生“必须学”、“一定要学好”的心理,产生已知知识与完成本节课知识网络的建构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学生进入愤且悱、启则发的最佳求知状态。

环节二:梳理知识、落实双基(导学)【教学内容】以氧气制取为例,结合上述知识网络中气体制取的基本思路,结合装置图,重点梳理和整合“气体制取”专题部分 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梳理过程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

【教学环节】独学(学生个体先自行回顾、梳理、整合)、互学(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点拨(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以疑而点,借疑而拨)、小结。

【设计说明】目的是形成节奏紧张,高效课堂的氛围。

根据老师设计的导学案,即上述“知识网络”部分,回忆呈现知识,以问题为中心,步步设疑,让学生步步紧随,逐步构建出“气体制取的知识网络”,最终形成能力而保留下来。

引导时要注意到的“度”和“时”,有“疑”时才及时点拨,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间引思路,这样才能缔造高效课堂。

另外,点拨时教师必须有的放矢地让学生注重到“学习分析”中的三点可能的疑惑之处。

环节三:典题引导、点拨深化(点拨)【典例精练】某同学想利用A 装置且用高锰酸钾来制取、干燥的O 2,应对装置作何改进? 。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 中盛放的试剂是 。

连接顺序为:(指a 、b 、c 、d 、e 顺序)。

若收集完O 2之后没有把B 装置与A 装置拆开,导致的后果是 。

【设计说明】“典例”主要考察学生采用“固体加热型”制取O 2的原理、注意事项、收集方法等知识。

要求学生5分钟独立完成,并划出疑难问题,然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发现题目所考的知识点、出错的原因,最后老师把各小组中存在的疑难问题集中起来,进行交流展示、点拨。

在点拨过程中要从复习的整体考虑,就某一个问题展开,以点带面,从特性到共性,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深化及规律的总结,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点拨时要注意到:“A ”装置中特别要强调:有无棉花,制取原理是不相同的。

“B ”装置是干燥的O 2装置和排水法收集O 2的拓展综合,点拨时要充分联系到排水法收集O 2的注意事项:先撤灯还是先撤导管?“C ”装置还要拓展到:“如果瓶内装的是水,那气体该何进何出?”,“加上一个什么装置后还可以测定收集到的O 2的体积”等。

【变式训练】(毕节市2012年中考试题):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图一套气体发生收集装置,以探究该装置的多功能性。

(1)甲同学认为装置“I ”可作为实验室制取O 2的发生器。

则“I ”的a 仪器中可加入 b 仪器加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装置“II ”中从 管中进入即可作为O 2的收集装置。

(2)乙同学认为利用装置“I ”可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器,则“I ”中a 仪器可加入 ,b 仪器加入 。

如果要收集H 2,则“II ”中从 管中进入收集H 2。

此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展示各组的结果,让展示和交流结合起来,把系统归纳和探究活动结合起来。

在学生展示完成后还需提醒注意到长颈漏斗和分液漏斗的区别及用途。

环节四:达标训练、提升能力(反馈)【达标训练】1.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1)写出上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 ,但装置内少了 仪器。

若用C 装置收集氧气,如何确定气体已经收集满?________。

实验结束时的正确操作顺序是:先_____,后_____,请写出该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 。

(3)若D 装置成功收集某种气体,则该气体应该具备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试写出一个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F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二氧化碳应该从导管口(填“a ”或“b ”)____通入。

2. 某学习小组围绕“气体实验室制取”进行了研讨。

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

(1)原理分析:实验室制取CO 2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不用Na 2CO 3与盐酸反应制取CO 2的原因是 。

检验是否为C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发生装置:图①装置中仪器a 的名称是 。

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在加热的情况下制CH 4,应选图 (填序号)发生装置。

(3)收集装置:实验室收集NH 3应采用的方法是 。

收集有毒气体SO 2时,常采用③收集装置,气体应从 (填字母)端通入。

(4)实验反思:在加热KClO 3制O 2的过程中,发现产生O 2的速率很慢,经检查不是KClO 3变质,也不是装置气密性不好,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

【设计说明】以“达标训练”加以巩固和检验。

学生先自行完成“达标训练”,再进行小组交流展示,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与规范指导,然后采用“派对优助”组合形式,优生与问题生一对一II bE图○1图○3进行辅导,“兵教兵”合作学习方式,不断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环节五:总结反思、提升意义(反思)通过教师关注学生的“问题训练”和“交流讨论”过程中的“发现”,针对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经验教训等进行“大展示”,并剖析和总结,结合教学目的归纳提升。

7教学反思:“常见气体的制取”是中考的热点,试题以综合实验题居多,在整套试题分量比重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