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讲 30年代诗人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十三章.三十年代新诗
2021/6/4
13
2.诗歌主张
其一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 代的情绪”;
其二是“现代的词藻”,指的是能表达“现 代人”情绪的词语;
其三是“现代的诗形”,指的是现代口语式 自由体诗。
2021/6/4
14
3.基本特征
①诗作内容:多写自我情绪与感觉 现代诗派以 诗歌作为痛苦灵魂解脱、净化的途径,表达的 是“浊世的哀音”。
2021/6/4
25
①以日常生活意象入诗, 代替传统浪漫意象
②以诗情自然流动的口 语韵律,代替匀称的 音乐美。
2021/6/4
26
A在“寂寞而又悠长的雨巷”,一个“丁香一样” 的姑娘,打着油纸伞在彷徨,她 静静地走来, 又静静地远了,远了,一直“走尽这雨巷”— —外在语义层。
B由外在形象,人们可联想起爱情追求中所感到 的迷茫与惆怅。
11
《老马》:不堪重负的老马的悲惨形象
装车(实写)
扬鞭出发(虚实结合)
老马(农民) :倔强、坚忍、悲愤、无望
主人(统治者):贪婪、残忍、凶狠、无情
作者
:同情、不平、愤怒、诅咒
2021/6/4
12
二、现代诗派
1.产生过程 现代诗派得名于《现代》杂志。1932年5月,
施蛰存受现代书局的委托,创办了纯文艺刊 物《现代》,致力广泛介绍文学的世界新潮 并偏重于现代主义创作理论的倡导,同时大 量发表诗作。 戴望舒、施蛰存、卞之琳和何其芳为这一诗 派的代表人物。
2021/6/4
16
《雨巷》系其初期的代表作。该诗采用 象征主义方法,标志着诗人从早年浪漫 主义的感伤抒情向现代派诗的过渡。
以《雨巷》为代表,戴望舒早期的诗歌 多用传统意象,注重诗的结构的匀称和 音乐性,呈现出呼应新月诗风的特点。
现代著名诗人(20世纪30年代)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 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 月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 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 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 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wěng)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 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 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 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 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 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 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 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 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 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
一是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 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
二是以《背影》和《儿女》为代表的一组散文, 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 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三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借景抒情小品《荷塘 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伴随一代代人喜怒哀乐。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 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 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 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 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 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 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 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 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 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 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 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 着。
16、第十五讲 20世纪30年代散文
后期:1927~1936年 后期:1927~1936年(共16部) 16部
《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南腔北调 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南腔北调 》《二心集》《三闲集》《 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 》《且介亭杂文二集》《 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四、叙事散文:丰子恺、夏丐尊等 叙事散文:丰子恺、
夏丐尊(188),浙江上虞人。 ),浙江上虞人 结集出版有《平屋杂文》,其中《白马 结集出版有《平屋杂文》 其中《 湖之冬》被台湾散文家杨牧誉为“ 湖之冬》被台湾散文家杨牧誉为“白话 记述文的模范” 记述文的模范”。 构思谨严,含意深远,笔法老到。 构思谨严,含意深远,笔法老到。
1932年,黎烈文接编《申报自由谈》 1932年 黎烈文接编《申报自由谈》
在鲁迅杂文的影响下, 在鲁迅杂文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杂 文作家,如瞿秋白、唐弢、徐懋庸、 文作家,如瞿秋白、唐弢、徐懋庸、 聂绀弩、巴人等。 聂绀弩、巴人等。
二、幽默闲适的“论语派”散文: 幽默闲适的“论语派”散文: 周作人、林语堂、 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等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 (1895 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 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 年后为 1935年 英文著作《吾国与吾民》 1935年,英文著作《吾国与吾民》。
邹韬奋: 萍踪寄语》 邹韬奋:《萍踪寄语》、《萍踪忆语》; 萍踪忆语》 夏 衍:《包身工》(1936); 包身工》 1936);
30年代诗歌PPT课件
——
泥 土 诗 人 臧 克 家
13
泥土诗人—臧克家(1905—2004)
▪ 山东诸城人。青年时代即投身革命。1929 年入青岛大学学习,开始写诗。师从闻一 多。受新月派诗歌影响。
第十四章 30年代的新诗
1
第一节 30年代新诗概述
▪ 左联诗人——殷夫 ▪ 中国诗歌会。代表诗人蒲风。 ▪ 徐志摩、陈梦家为代表的后期新
月派;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 诗人。
2
▪ 一、30年代现实主义诗歌 ▪ 1.“左联”诗人的政治抒情诗 ▪ (1) 殷夫(1909-1931)
▪ 浙江省象山县人,原名徐祖华,笔名有白莽等。著有诗集《孩 儿塔》、《伏尔加的黑浪》等。 30年代革命诗歌以殷夫的“红 色鼓动诗”和中国诗歌会的诗歌为代表,这些诗歌是30年我国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烈冲突的结果,有鲜明和政治倾向性和 革命的煽动性。殷夫的诗被称为“红色鼓动诗”,有政治抒情 的特点,直接歌颂革命斗争,表现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场面, 格调高昂,形象鲜明,极富节奏感,凝聚着作为一个职业革命 家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崇高情操,感情强烈而真实,鲁迅称其是 “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 步,是对前驱者爱的大纛,也是对摧残者憎的丰碑”。(鲁迅 《白莽作〈孩儿塔〉序》)《血字》、《别了,哥哥》等是代 表性作品。中国诗歌会以蒲风为代表,其诗坚持倡导“诗歌大 众化”,努力反映农民的痛苦生活和斗争情绪及广大民众日益
4
蒲风:
▪ 中国诗歌会诗人创作了大量体现他们的诗学追求的 诗歌,代表人物蒲风(1911-1942)著有诗集《茫 茫夜》(1934)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1935)。 蒲风在中国诗歌会的《缘起》说:“在次殖民地的 中国,一切都浴在急雨狂风里,许许多多的材料, 正赖我们去摄取,去表现。但是,中国的诗坛还是 这样沉寂;一股人在闹着洋化,一股人又还只是沉 醉在风花雪月里。……把诗歌写的和大众距离十万 八千里,是不能适应这伟大的时代的。”
30年代文学创作及诗坛三杰
《老马》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又称“雨巷” 诗人——戴望 三、现代派(又称“雨巷”)诗人 戴望 舒
他的诗歌创作有一个发展过程,其基本 轨迹是:从感伤的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 再由现代主义,到现实主义。 戴望舒诗歌创作的高峰期是其倾向现代 主义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他的 《雨巷》。戴望舒因这首诗而闻名,并 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称谓。
2、意象分析
全诗主要有四个意象: 一个是幻想(也是理想)意象,这就是 姑娘。这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诗的核心意象。 一个是比喻意象:丁香。这是美、高洁、 愁怨三位一体的意象。 一个是现实意象:雨巷。 一个是主体意象:我。
四个意象之间的关系: “比喻意象”与“现实意象”以“理想 意象”和“主体意象”为中心设置。比喻 意象“丁香”,象征地映显了姑娘的内在 与外在美,也自然地表露了我的希望;现 实意象“雨巷”,真实地显示了我的处境, 也形象地表露了我的心境与思想。
“赞歌”:高亢、昂扬,饱 含革命的豪情。其中《血 字》、《别了,哥哥》是其 代表作。
2、殷夫诗歌的特点:
浪漫主义的情调,明朗新鲜的意象(形 象),流畅清新的语言。这无论在“圣歌” 还是在“赞歌”中均是如此。 不过,借用学术界关于浪漫主义不同形态 的说法,“圣歌”的浪漫主义情调属于积 极浪漫主义;“赞歌”的情调则是“革命 浪漫主义”的。
“圣歌”真诚、明快、甜美,充 满了生命的活力,如《啊,我爱 的》、《给》、《祝》、《放脚 时代的足印》等。这其中有年轻 人在追求爱情过程中的敏感、兴 奋,也有“甜蜜的折磨”带来的 期盼、忧伤。
《啊,我爱的》
30年代诗歌概述
这,就是你弟弟的前途, 这前途满站着危崖荆棘, 又有的是黑的死,和白的骨, 又有的是砭人肌筋的冰雹风雪。 但他决心要踏上前去, 真理的伟光在地平线下闪照, 死的恐怖都辟易远退, 热的心火会把冰雪溶消。 别了,哥哥,别了, 此后各走前途, 再见的机会是在, 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
30年代诗歌
创作背景
大革命失败,现实的黑暗,导致诗人采取 不同的人生姿态与创作态度: 反抗、战斗 幻灭、感伤 各自的得失评价
第一节
30年代新诗概述
一、左联诗人—殷夫
殷夫(1909~1931), 诞生于浙江象山。原 名徐柏庭,学名徐祖 华,笔名有殷夫、白 莽等。父亲行医,大 哥是国民党高级军官 左联五烈士之一,是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优 秀的无产阶级诗人。
你诚意地教导使我感激, 你牺牲的培植使我钦佩, 但这不能留住我不向你告别, 我不能不向别方转变。 在你的一方,哟,哥哥, 有的是,安逸,功业和名号, 是治者们荣誉的爵禄, 或是薄纸糊成的高帽。
只要我,答应一声说, “我进去听指示的圈套,” 我很容易能够获得一切, 从名号直至纸帽。
戴望舒 何其芳
4. 高潮:36年10月戴望舒主编《新诗》杂志,并
邀卞之琳、冯至、孙大雨、梁宗岱等参与,把现 代诗派推向高潮。
5. 衰落:抗战爆发后,急剧分化,走向衰落,其
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则为40年代的“九叶诗派” 所继承和发展。
6、代表诗集
戴望舒的《望舒诗稿》(1937年)、卞之 琳的《鱼目集》(1935年)、诗歌合集 《汉园集》(1936年)、何其芳的《预言》 (1945年)、徐迟的《二十岁人》(1936 年)、南星的《石像辞》(1937年)、林 庚的《春野与窗》(1934年)等。
五年级上册第十五课中国近代文学名人Ⅱ之徐志摩
1913年他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近代文学名人Ⅱ
徐志摩
网络课程
徐志摩出于对印度诗人泰戈尔一本诗集《新月》的兴趣,名 借用“新月”二字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 1925 年以 前,徐志摩自己除了作诗以外,还联络新月社成员从事戏剧活动。
5. 徐志摩为破除陋习,实现男女平顶住千钧压力。 6. 重回剑桥寻找爱与美,林徽因依然回国,后与梁思成完
婚。
(四) 新月灵动,再见徽音。
1. 1923 年北京成立新月诗社,1928 年《新月》月刊出 版,1931 年《新月诗选》出版 。
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 成立新月社。新月派提出“理性 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主张 戴着格律的脚镣跳舞,并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 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建筑的美”(节的匀 称和句的齐整)主张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
2. 为了能时常与小曼见面,徐志摩弄到免费的邮政机票。 3. 生活的无奈让徐志摩失去了创作的灵感。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中国近代文学名人Ⅱ
二、一代诗人徐志摩的生平
(一) 富家公子,才情少年。
1. 浙江海宁县山清水秀,经济发达。硖石镇风景秀丽,人 杰地灵。
2. 徐申如是硖石商会会长,经营票号,蚕丝厂,电灯厂 … 3. 1897 年 1 月 15 日 喜得贵子,儿子与徐申如一模一样:
现代著名诗人20世纪30年代23页PPT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duo)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 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 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 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 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 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 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 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 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 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 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 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 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 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 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 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 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 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 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 (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 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 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 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 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 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 (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 子却更见风致了。
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
一是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 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
二是以《背影》和《儿女》为代表的一组散文, 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 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三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借景抒情小品《荷塘 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伴随一代代人喜怒哀乐。
30年代诗歌概况
第二个十年(1927—1931—1937)30年代诗歌流派与诗歌创作一、政治抒情诗:1、代表诗人、流派——殷夫与中国诗歌会诸诗人2、发展线索:(蒋光慈——殷夫——中诗会——贺敬之、郭小川)二、现实主义诗歌流派:1、特征:不直接表现工农革命斗争,坚持现实主义诗歌艺术探索。
2、代表诗人:#艾青、臧克家、田间三、现代诗派:1、代表诗人:#戴望舒及“汉园三诗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2、发展线索:李金发——戴望舒——穆旦为代表的“九叶诗派”戴望舒与30年代现代诗派——教案P118;讲义下P102一、现代诗派《现代》杂志创刊号封面(一)定义:现代诗派:30年代初出现的诗歌流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
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施蛰存、何其芳等人。
他们继承和发展了象征派的诗歌主张,提倡写作"纯然的现代的诗",作品大多不讲究诗形的整齐和韵脚,而以口语和自由的形式表现情绪的节奏,追求诗歌的散文美,以意象繁复、内涵丰富、组合奇特著称,形成朦胧而晦涩的诗风。
诗作多表现诗人瞬间的情绪和遐想,被称为"意象抒情诗"。
(二)历史地位完成了“象征诗派”和“新月诗派”的艺术整合——将西方现代派诗歌技巧融入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中,形成“中国式”的现代派诗歌。
《戴望舒诗选》(三)基本特征1、追求"纯诗"的艺术观。
2、表现现代人所感受的现代情绪。
①现代人——远离社会斗争而又对生活怀有迷茫、幻灭感的知识分子。
②现代情绪——表现身处理想失落的现代社会,努力挣扎的无奈和感伤。
两类意象:“辽远的国土”,“寻梦者”。
代表诗作:《寻梦者》、《乐园鸟》戴望舒:乐园鸟飞着,飞着,春,夏,秋,冬,昼,夜,没有休止,华羽的乐园鸟,这是幸福的云游呢,还是永恒的苦役?渴的时候也饮露,饥的时候也饮露,华羽的乐园鸟,这是神仙的佳肴呢,还是为了对于天的乡思?是从乐园里来的呢,还是到乐园里去的?华羽的乐园鸟,在茫茫的青空中也觉得你的路途寂寞吗?假使你是从乐园里来的可以对我们说吗,华羽的乐园鸟,自从亚当、夏娃被逐后,那天上的花园已荒芜到怎样了?戴望舒:寻梦者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十一章30年代的诗歌与散文
(2)林语堂散文创作特点
第一、散文题材非常庞杂,“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
第二、中西比较的眼光
第三、知识趣味性
林语堂的小品文具有很多知识,文化含量比较高。
第四、幽默
第五、闲适的格调
(3)林语堂小品散文的得失评价
林语堂对闲适和性灵的倡导,秉承的是五四个性主义的思潮,文学怡养人的性情,是其美学内核。如果比照“五四”以来现代散文较多存在的感伤浪漫或教化的色彩,林语堂的幽默便显得从容睿智,行文结构也化板滞为轻松,变矫情为自然,他的散文皆出于自我性灵,绝无矫饰,显得朴素率真,这对当时文坛上的浮躁风气起过一定的矫正作用。从另一个方面拓展了现代散文的审美领域。现代散文中有过青年式的感伤气息和老年式的训诫色彩,而林语堂的幽默小品则为现代散文带来了中年式的睿智通达的情味,开辟了现代散文新的审美领域。娓语式笔调是林语堂小品文的主要范式。他将谈话的艺术引进散文创作,不光理论上,而且从创作实践上提高了随笔体散文的文体地位。
意义及不足:
中国诗歌会的创作适应当时慷慨悲歌时代的要求,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扩展了新诗的美学风格。中国诗歌会诗人扩大了诗歌的表现领域,并表现了强烈的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色彩,别具一文人诗歌里所缺乏的。这对于中国新诗美学及风格无疑是一个新的开拓和发展。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游记,如朱自清《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李健吾《意大利书(游?)简》。郑振铎《海燕》《欧行日记》。郁达夫《屐痕处处》《达夫游记》等。
30年代散文的功能多向发挥,散文创作五光十色,流派纷呈,将“五四”时期所开创的现代散文推上了成熟的阶段。
思考题
1、简评30年代两大派别的诗歌竞存局面
2、现代派诗的创作特征及戴望舒成熟期诗歌的创作特点
中国文学史 第十五章 30年代的散文
第十五章30年代的散文●30年代的散文创作承传了五四散文对人生的探索和心灵的书写,要承传了五四散文风格多样化的传统。
同时在表现社会生活的容量和散文的体式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小品散文成就蔚然可观,杂文因鲁迅而大放异彩,报告文学也成为散文领域里面的新景观。
第一节30年代散文概述一、小品散文30年代在小品小文的写作上面取得较大成就的,有林语堂,郁达夫,丰子恺,夏丐尊等等作家。
●丰子恺丰子恺20年代初开始白话散文的写作,30年代出版了《缘缘堂随笔》《随笔二十篇》《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等等散文集。
他的作品取材普通的日常生活,探究人生,自然的奥秘。
他的散文透露了佛理和玄思,常用漫画式的独特的视角和幽默来表达,描写率真自然风格清幽淡远。
●论语派30年代,林语堂先后创办《论语》(《论语》半月刊创刊于1932年9月)《人间世》《宇宙风》等等这些刊物,他和周作人等提倡闲适小品,文学史上叫做“论语派”,他们认为小品的写作应该“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提倡闲适,性灵,幽默。
他们的作品因独树一帜而拥有广大的读者,但也受到了一些左翼作家的批评。
●游记游记在30年代也有新的成绩,其中郁达夫的《屐痕处处》《达夫游记》。
钟敬文的《西湖漫拾》《湖上散记》都是比较有特色的。
另外朱自清,郑振铎,王统照,李健吾等等的旅行杂记也比较引人关注。
那么在30年代还涌现出一批具有自觉艺术追求的青年散文作者,如何其芳,李广田,丽尼,陆蠡,缪崇群等等。
●李广田李广田曾经和何其芳,卞之林合出过诗集《汉园集》。
因此,他们三个人被称作“汉园三诗人”。
李广田还出版了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
他关注未受都市文明浸染的乡土的“画廊”,在记事,写景,状物里面捕捉健康的人性之光,风格平实浑厚,情感沉郁而略带悲凉,所以有比较鲜明的柔美的风格。
●丽尼丽尼的散文创作,他经历了从低吟悲风到高歌抗争的一种嬗变。
散文集《黄昏之献》,里面的作品是漂流者的低吟,《鹰之歌》里面的作品开始了书写战争的高歌。
中国新诗发展概要30年代
• 要求诗歌自觉地表现大时代阶级斗争的“急风狂 雨”,而不是趋向诗人的内心世界;要求诗歌缩 短(而不是拉大)与“大众”的距离。 • 1、及时、迅速地反映时代重大事件,表现工农大 众及其斗争,强调诗歌对实际革命运动的直接鼓 动作用。 • 2、中国诗歌会强调“诗的意识形态化”,这自然 大大加强了诗的理性化色彩与主观性。 • 3、这一时期中国诗歌会诗人的创作,在艺术表现 上,大都采取直接描摹现实的方式,提出了“歌 谣化”的主张。
《雨巷》
• 《雨巷》系其初期的代表作。该诗采用象 征主义方法,标志着诗人从早年浪漫主义 的感伤抒情向现代派诗的过渡。 • 以《雨巷》为代表,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多 用传统意象,注重诗的结构的匀称和音乐 性,呈现出呼应新月诗风的特点。
《雨巷》
•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 经历了前期浪漫抒情后,戴望舒认识到: • “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 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 新的诗应该有新的形式和表现这情绪的形 式。” • 不再刻意追求外在的音乐旋律,通过内在 韵律来表现现代情绪。
《寻梦者》
•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 梦会开出花来的, •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 在青色的大海里, •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三十年代诗人》课件
对于我们解读历史、近代文学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探讨文化多样性、人类精神共通 性有着重要作用。
3 社会启示
启迪我们时刻保持对于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政治人文思想形成潜在议题,形成更高 层次的价值追求。
结论和展望
三十年代诗人是中国 诗歌发展重要里程碑
他们的作品代表了一 代人的心灵方向和精 神生态
3 特征
揭示社会生活,关注作品传达人类通用的情感、思想和精神境界等。
三十年代诗人的代表作品
余光中
《六十年代初的风和月光》
席慕容
《赋得古原草送别》
艾青
《致橡树》
舒婷
《再别康桥》
三个主要的三十年代诗人
艾青
诗风造诣高超,作品充满 朴素、深情、儒雅之气。
舒婷
擅长于描写生命中的各种 情感,是20世纪中国女性 诗人中的经典人物。
• 诗歌主题明确,表达 直白;
• 不少诗歌运用了口语, 突破了传统韵律的限 制。
抒情色彩
• 认真描绘社会下人们 的各种情感和情感变
• 迁通;过默默地寻求精神 寄托,表达对于精神 境界的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十年代诗人的影响与价值
1 文化影响
对当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很多现代诗歌中都具有三十年代诗歌的影子。
徐志摩
作品风格多样,小说、散 文、诗歌均有卓越贡献, 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奠 基人之一。
诗人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1
时代背景
中国的社会动荡,对于诗人的创作具有很大的影响。一些诗人受到孤独、失落等 负向情感的驱动,追求人性的自由、幸福和理想。
2
诗人的心路历程
诗人通过自我反思、审视自然、关注社会,有力地反映了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
13.三十年代新诗共28页文档
残月是已死美人, 在山头哭泣嘤嘤, 哭她细弱的魂灵。 怪枭在幽谷悲鸣, 饥狼在嘲笑声声, 在那莽莽的荒坟。 此地黑暗的占领, 恐怖在统治人群, 幽夜茫茫地不明。 来到此地泪盈盈, 我是飘泊的狐身, 我要与残月同沉。
戴望舒 (1905-1950)
狱中题壁
如果我死在这里, 朋友啊,不要悲伤, 我会永远地生存 在你们的心上。
2、戴望舒诗歌创作的发展轨迹
旧锦囊
雨巷
我底记忆 灾难的岁月
愁多浪 ,是漫 注爱主 重情义 格的的 律苦感 ,闷伤 比和抒 较个情 拘人, 谨的内 , 忧容
和征 向 形主 现 象义 代 的方 派 流法 诗 动, 过 性注 渡
重, 音采 乐用 性象
诗现外进 情代壳入 和自,成 韵然诗熟 律口形期
语灵, ,活脱 追自尽 求由格 内,律 在采体 的用的
2、中国诗歌会
由左联诗歌组发起组织,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发起人 有蒲风、穆木天、杨骚等。主要刊物是《新诗歌》。中国 诗歌会继续和发展了20年代后期的普罗诗派的斗争精神, 接受了苏联的现实主义文艺和左翼文艺运动的影响,以注 重诗歌的现实性、提倡诗歌的大众化为宗旨,史称“新诗 歌派”。
特点:及时反映时代重大事件,注重宣传鼓动作用,追求 英雄主义色彩和刚健壮阔的力量美。强调诗歌的意识形态 化,提倡大众化,试图使诗歌成为“群体听觉艺术”。 缺点:宣传压倒艺术,忽视诗歌本身的艺术特质和创作个 性。过分强调语言通俗和描述生活,造成不少诗作的苍白 浅露。
30年代新诗
第一节 概述
一、左翼诗人 1、殷夫,原名徐 柏庭,另有笔名白 莽 他的诗歌格调新颖,境界开阔, 满带年轻人的热情,个人感情的 抒唱与革命斗争的赞颂结合,诗 风雄浑、刚健、清新。
殷夫 (1909-1931)
三十年代诗歌
别了,哥哥
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 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 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
再独立地向前途踏进。 二十年来手足的爱和怜, 二十年来的保护和抚养, 请在最后的一滴泪水里,收回吧,
作为恶梦一场。 你诚意的教导使我感激, 你牺牲的培植使我钦佩, 但这不能留住我不向你告别,
我不能不向别方转变。 在你的一方哟,哥哥, 有的是,安逸,功业和名号, 是治者们荣赏的爵禄, 或是薄纸糊成的高帽。 只要我,答应一声说, “我进去听指示的圈套,” 我很容易能够获得一切,
三十年代诗歌
三十年代诗人群
❖ 中国诗歌会诗人群:殷夫、蒲风等。 ❖ 后期新月派:徐志摩、陈梦家等。 ❖ 现代派诗人: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等。
中国诗歌会
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是左联领导下的一 个有组织、有纲领的群众性诗歌团体,主要发 起人蒲风、穆木天、杨骚等。1933年2月创办 《新诗歌》旬刊。它受苏联现实主义和左翼文 艺运动影响,注重诗歌的现实性,提倡诗歌的 大众化。
现代派诗歌
现代派得名于1932年创刊的《现代》杂 志,他们大都倾向于象征派诗风。其主将是 戴望舒,还有施蛰存、何其芳、卞之琳等, 他们在题材选择、审美趣味、语言风格和艺 术表现手法方面都有近似之处,常用暗示、 隐喻手法。
❖ 写现代情绪:诗歌的格调忧伤。
❖ 用现代辞藻和现代诗形:没有白话文言的概 念,只要适宜表达的词语都应该入诗。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 又投出 叹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象梦一般地, 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象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 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 甚至她的 叹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第十五讲三十年代诗人
❖ 我的旎艳与温馨,/我的生命与青春 /都已为 你所有,/都为你消受尽!
❖ 你旧日的蜜意柔情,/如今已抛向何处?/看 见我憔悴的颜色,/你啊,你默默无语!
❖ 你会把我孤凉地抛下,/独自蹁跹地飞去,/ 又飞到别枝春花上/,依依地将她恋住。
❖ 诗人开始写诗大约是1923年——1924年之交。 头两本诗集的艺术风格虽不一致,但哀哀切 切的情绪完全一致。“此地是黑暗的占领/恐 怖在统治人群/幽夜茫茫地不明/”“我是孤莫的 生物”,“泪湿湿”“与残月同沉”。
❖ 如:《残花的泪》
❖ 寂寞的古园中,/明月照幽素,/一枝凄艳的 残花/对着蝴蝶泣诉:
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的喧嚣, 但在寂廖时,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 它的声音是低微的, 但它的话却很长,很长, 很长,很琐碎,而且永远不肯休;
它的话是古旧的,老讲着同样的故事, 它的音调是和谐的,老唱着同样的曲子, 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 它的声音是没有力气的, 而且还夹着眼泪,夹着太息。
❖ 这里的“姑娘”不能仅仅理解为“理想的 爱”,她是诗人孤独哀伤的象征。诗人似 乎是企图把握并看清自己的孤寂,但这孤 寂也象雨、象烟一样地难以捉摸和把握而 飘然逝去。
❖ 像朱自清评的那样:“找一点朦胧的气氛, 但让人可以看得懂”,“他是要捉住那幽 微般的精妙的去处”。
❖ 从这首诗也可看出诗人的象征诗多少受了中 国古典诗词的影响。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 蕾来象征哀愁的心,是古典诗词的传统表现 方法。
❖ 接着,使人“企图协调旧的个人哀乐和新的 民族和社会意识”,为“适应开拓了的思想 和感情的视野”,“自由体和格律体并用”, 但最终没有把前两个对立时期的诗风统一。
第十五课:艾青、七月派
请歌唱者唱着歌来欢迎 用草与露水所渗合的声音 请舞蹈者跳着舞来欢迎 披上她们白雾的晨衣 请叫那些健康而美丽的醒来 说我马上要来叩打他们的窗门 请你忠实于时间的诗人 带给人类以慰安的消息 请他们准备欢迎,请所有的人准备欢迎 当雄鸡最后一次鸣叫的时候我就到来 请他们用虔诚的眼睛凝视天边 我将给所有期待我的以最慈惠的光辉 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 艾青给徐城北题字
1 9 3 8
1938年初
《我爱这土地》石刻
1941年3月,艾青由重庆赴延安。
同年9月作叙事长诗《雪里钻》, 1944年并由重庆新群书店出版。
1942年,艾青作《黎明的通知》一诗, 并于次年出版同名诗集。
黎明的通知
为了我的祈愿 诗人啊,你起来吧 而且请你告诉他们给太阳 早晨,我从睡眠中醒来, 看见你的光辉就高兴; ——虽然昨夜我还是困倦, 而且被无数的恶梦纠缠。 你新鲜、温柔、明洁的光辉, 照在我久未打开的窗上, 把窗纸敷上浅黄如花粉的颜色, 嵌在浅蓝而整齐的格影里, 我心里充满感激,从床上起来, 打开已关了一个冬季的窗门, 让你把全金丝织的明丽的台巾, 铺展在我临窗的桌子上。 于是,我惊喜看见你: 这样的真实,不容许怀疑, 你站立在对面的山巅, 而且笑得那么明朗。
机遇的大地 朗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痛苦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艾 青 手 迹
一九三七十二月二十八
手推车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细雨中,徘徊于这“悠长、悠长又寂寥 的雨巷”。诗人心里,有一个朦胧而又痛 苦的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 怨的姑娘”。这个美丽而又带着愁苦的姑 娘,同诗人一样,“冷漠”、“凄清”、 “惆怅”,而且也在雨巷中,“哀怨又彷 徨”。最后,她竟默默无言,像梦一般地 在诗人身边 消失了。
象征是理解这首诗的钥匙。
第十五讲 三十年代诗人
一、戴望舒的诗歌创作 二、臧克家的诗歌创作 三、卞之琳的诗歌创作
一、戴望舒的诗歌创作
(一)生平与创作简介
(二)以《雨巷》为代表的象征诗
(三)以《我的记忆》为代表的现代诗 (四)以《我用残损的手掌》为代表的后期诗
(一)生平与创作简介
戴望舒(1905年——1950年)浙江杭州人。
“雨巷”暗喻沉闷的现实,也可理解为诗人愁
苦的思想状态,“梦中的道路”。这里没有 欢乐,没有阳光。“我”则是彳亍在雨巷中 的孤独者。他在孤寂中害怕孤寂,希望逢到 一个相似的自我摆脱孤寂。 姑娘,可能是诗人自己对生活那种茫然和忧 郁一往情深的象征,换句话说,也是诗人自 己的影子。诗人具有这种哀愁而不想丢弃, 反而爱她,品味她,依恋她。在可怕的孤独 中发现自己的同类以自慰孤独,发现的同类 又飘然而逝,再度陷入孤独、哀伤、彷徨!
赞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讲 究音韵美,也可看出“新月”诗歌的影响。 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为“飘过” 外,完全是反复句。好像乐曲的主旋律在首 尾反复出现,彷徨和幻灭之感得到有力表现。 全诗七节,每节六行;不换韵,而且同样的 字在韵脚中反复出现,如“雨巷”、“姑 娘”、“芬芳”、“惆怅”,使一个音响在 听觉中反复,造成回荡的旋律。同一节诗中 同样字句的更迭出现,更使诗歌充溢着一种 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戴望舒的诗集:《我的记忆》1929年4月、
《望舒草》1933年8月、《灾难的岁月》 1948年2月。 前两个诗集后来结集为《望舒诗稿》。1957 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戴望舒诗 选》,收诗88首。1981年1月四川人民出版 社出版了《戴望舒诗集》,收录全部诗歌92 首。并附有《诗论零札》,卞之琳、艾青的 《序》,周良沛的《编后记》。 1989年出版的《戴望舒全编》(梁仁编,浙 江文艺出版社)是收录最全的作品集。
戴望舒的诗歌数量不多,都是抒情短章,具
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代表了新诗的一个时代。 诗人的创作按其思想倾向分,以抗日战争爆 发为标志,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 期诗作表现青年知识分子憎恨现实,并力图 逃避现实的苦闷颓唐的心情。 诗人开始写诗大约是1923年——1924年之交。 头两本诗集的艺术风格虽不一致,但哀哀切 切的情绪完全一致。“此地是黑暗的占领/恐 怖在统治人群/幽夜茫茫地不明/”“我是孤莫的 生物”,“泪湿湿”“与残月同沉”。
它是琐琐地永远不肯休止的, 除非我凄凄地哭了, 或者沉沉地睡了, 但是我永远不讨厌它, 因为它是忠实于我的。 《我的记忆》所要表达的是所谓“永远不肯 休”的“同样的故事”——对往事的甜蜜 的咀嚼和慨叹。
1、在意象的选用上,不求新奇和形似,选取的全 是现代人生活中经常可感触到的事物来比喻。 2、在语言运用上,平易贴切,舒卷自如,平中见 奇,富有暗示力。同上一时期爱用华丽词藻完全不 同。象诗人所说到的那样:“单是美的字眼的组合 不是诗的特点”。 3、在诗的形式方面,已完全适应诗情的自然表达, 没有任何外在形式的束缚和规范。诗人认为:“诗 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去了音乐的成分”。“诗的 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 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新诗最重要的是诗 情上的‘变异’,而不是字句上的‘变异’”。 “韵和整齐的字句会妨碍诗情,使诗情成为畸形 的”。
1938年到香港,主编《星岛日报》的副刊
《星座》,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并在中 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任理事。 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因撤离不及,被日本 宪兵拘捕入狱,罪名是从事抗日活动。在狱 中受尽种种折磨和苦难。1946年回到上海, 又因从事民主运动被国民党通缉,只得再次 流亡香港。 1949年春到北京,参加全国文艺界代表大会, 后在华北大学担任研究工作。全国解放后, 调至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从事法文编译工作。 1950年2月28日因肺气肿病逝。
国古典诗词的影响。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 蕾来象征哀愁的心,是古典诗词的传统表现 方法。 李商隐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 愁”(《代赠》)。 南唐李璟有:“丁香空结雨中愁”(《浣溪 沙》)。 诗人把实体变成想象,把花物幻成美女,显 得更加朦胧含蓄,意境幽远。
《雨巷》的语言,当年颇为人称道,叶圣陶
雨
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象我一样,
象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象梦一般地 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三、以《我的记忆》为代表的现代诗
《雨巷》是诗人象征诗的高峰,也是结束。
此后,诗人的主题,虽然仍是女人、秋、天 空、故园,抒唱着“流浪人”梦中的道路上 所得到的印象,但诗歌形式却转向了现代派。 卞之琳说:“他的中期达到了恰好的火候, 也就发生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声调,个人独具 的风格,而又是名副其实的‘现代’的风味。 一般评论家都认为《我的记忆》这首诗是他 这个第二阶段的出发点”。
如:《残花的泪》
寂寞的古园中,/明月照幽素,/一枝凄艳的
残花/对着蝴蝶泣诉: 我的娇丽已残,/我的芳时已过,/今宵我流 着香泪,/明朝会萎谢尘土。 我的旎艳与温馨,/我的生命与青春 /都已为 你所有,/都为你消受尽! 你旧日的蜜意柔情,/如今已抛向何处?/看 见我憔悴的颜色,/你啊,你默默无语!
四、以《我用残损的手掌》为代表的 后期诗歌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粘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出生于银行职员家庭。 1926年开始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加入共产主 义青年团,做过一些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 3月,因宣传革命曾被逮捕拘留。“四一二” 事变后隐居江苏松江。1928年回上海开书店。 1931年加入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自费赴法 求学,1935年回国。1936年秋,曾与卞之琳、 冯至等人先后创办《新诗》。
二、以《雨巷》为代表的象征派诗
望舒最初写诗,可以说是对徐志摩、闻一多
诗风的一种反响,侧重继承中国旧诗风,讲 究形式整齐,抒发感伤情绪,具有唯美主义 的特色。 后来,诗人介绍法国象征诗派,补充了对英 国浪漫派的介绍,他自己的诗作也借鉴了象 征诗派的特点,直到写出《雨巷》这首有影 响的诗。
象梦中飘过 一支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
诗人“撑着雨伞”,孤独,寂寞,在绵绵
这里的“姑娘”不能仅仅理解为“理想的
爱”,她是诗人孤独哀伤的象征。诗人似 乎是企图把握并看清自己的孤寂,但这孤 寂也象雨、象烟一样地难以捉摸和把握而 飘然逝去。 像朱自清评的那样:“找一点朦胧的气氛, 但让人可以看得懂”,“他是要捉住那幽 微般的精妙的去处”。
从这首诗也可看出诗人的象征诗多少受了中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一九四二年七月三日 )
在第二个时期的尾声部,诗人的诗开始出现
十九世纪末,法国兴起的象征诗派,强调用
暗示隐喻等手段表现内心瞬间的感情。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用象征主义方法 写诗的李金发,往往把一个个意象作孤立的 堆砌,致使诗作晦涩难懂。 戴望舒对李金发的象征诗风作了比较彻底的 改造。他以“我”、“雨巷”、“姑娘”三 个互相独立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富 有象征意义的总体形象。
两种偏向,一是出现解体倾向,散文化,缺 少干脆、简练;二是形式感复苏。历史上, 一种诗风停止成长或热过了头而变成一种习 气的时候,局限性和缺陷就较为显著。戴望 舒诗歌的老化或解体倾向正表明艺术上到此 需要一个新的开端。 抗日战争正好促成诗人实现了方向转化。 1939年写的《元日祝福》:
元日祝福
如把记忆的存在寄托在“烟卷”、“笔杆”、
“粉盒”、“酒瓶”、“诗稿”上; 如说记忆在“凄暗的灯上”,“平静的水 上”,“到处生存,像我在这世界一样”, “它还模仿着爱婚少女的声音”等等。 全诗共五节,第一节只有两行,总的概述和 比喻:“忠实的友人”;第二节讲记忆的存 在;第三节讲记忆的特征;第四节讲记忆的 时间;第五节讲记忆的休止。 句式长短不一,以自然地表情达意为准则, 符合口语的表达节奏和习惯。“智者却为自 己制最合自己的脚的鞋子”。
新的年岁带给我们新的希望。 祝福!我们的土地, 血染的土地,焦裂的土地, 更坚强的生命将从而滋长。 新的年岁带给我们新的力量。 祝福!我们的人民, 坚苦的人民,英勇的人民, 苦难会带来自由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