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

合集下载

论述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论述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论述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2011 年版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作用日趋重要。

它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能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乃至教学思想的改革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轻松愉悦、悬念疑问、激励竞争的学习情境,并提供相应的软件资源的支持。

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强调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通过电教媒体,为学生创设更多参与实践的实践和机会,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训练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让他们感受、领悟知识形成的过程。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利用几何画板这一优秀的数学软件,根据直径与周长的变化数据来寻找规律。

教师可这样设计:首先,在屏幕上出示一个标有直径的圆,围成圆的曲线可以展开,并能用电子尺测量其长度;此外,还要创建一个供学生操作数据的统计表.其次,让学生通过拖动圆的直径的一端,当其长度增长或缩短时,圆的周长也同时增大或缩短。

再设置一个计算器计算每一次的结果发现:在同一个圆里,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14 倍,从而顺利得到圆周率的值。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及其发展的几点思考(精品)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及其发展的几点思考(精品)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及其发展的几点思考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前瞻性地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师网络、校园网和互联网等。

它们能为新型的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较为理想的教学环境,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笔者就现代信息辅助数学的发展概况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利弊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就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特点,成因,预防对策目录摘要 (1)一、引言 (3)二、文献综述 (3)三、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4)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利弊分析 (4)(一)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益处 (4)(二)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弊端 (6)五、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建议 (7)(一)正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学中的地位 (7)(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提问,课后练习等环节 (8)(三)教师板书与投影相结合 (8)(四)加强软硬件资源建设 (9)(五)把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实质 (9)(六)结合数学课程的特点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9)六、小结 (10)参考文献 (10)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及其发展的几点思考一、引言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数学课堂并不只是单纯地把现行课本上的知识编织成各种课件,然后在课堂上播放,用电脑屏幕替代黑板,仅局限于让学生看现成的课件显示,这与把神话故事编制成动画片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而且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教师对所教知识的不断认识以及教育对象的不断更换,某些费尽力气编制的课件,不能充分达到预想的效果。

因此,笔者认为:应努力开发现有工具型软件对数学教学的辅助作用,让学生上机亲自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1--翟耀春

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1--翟耀春

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永昌上营小学翟耀春《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21世纪是信息化、数字化的世纪。

因此,应该了解和掌握更多知识和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教育部提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把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丰富了数学内容的感性天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数学老师把本身的良好师德,丰富的知识和多年教学的经验和技能,与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能够创设逼真的数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一)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以解释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求知欲望高涨。

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使教与学之间充满了生机,教的形象,学的主动。

使学生能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扩大了学生的认识空间,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减少了学生的想象困难,为学生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飞跃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计算机课件的点、线等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的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来辅助数学课堂教学是现代数学教育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创造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可以使静态、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可以使沉闷、单调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富有趣味性。

学生乐学,教师乐教。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俗语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的)都会表现出极高的热情,这种热情足以激发其学习动机,大大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再困难的数学知识也有了动力。

因此,我们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促进学生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买鲜花”一课时,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模拟鲜花超市的画面,里面有许多标有价格的鲜花,有娇艳欲滴的玫瑰花,有五颜六色的康乃馨,有争奇斗艳的菊花,还有洁白无瑕的百合花,画面一出,学生的视觉一下子受到强烈的刺激,精神一下子就集中了,兴趣也开始被调动起来。

在学生进入情境“留连忘返”时,教师说:现在就让你们去购物,你们想知道什么问题?让学生模拟购物场景,提出数学问题。

接着还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积极解决问题,自主探索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计算顺序。

又如在“我们赢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播放了2001年7月13日晚上北京申奥成功的一段视频,配上亲切的解说和振奋人心的音乐,展现当时紧张、激动人心的场景,申奥成功场面的再现让学生深深感受当时的热烈氛围,最后视频把时间定格在那一伟大时刻——2001年7月13日晚上10时08分,这样激情的导入使学生深深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奥妙无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及探索求知欲望。

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突破函数教学的重难点

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突破函数教学的重难点

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突破函数教学的重难点《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因此教科书中十分注重信息技术在函数教学中的应用,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在函数的图像变化规律、函数应用及计算等方面使用计算机. 在求函数值、做函数图像、研究函数性质、拟和函数时运用常见的一些软件,如excel、几何画板等作出函数图像,这在讨论不同函数模型增长差异时发挥很大作用,从几幅图就能直观发现增长的差异. 而计算机则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丰富了学习方式;另外通过拓展栏目详细地介绍一些信息技术应用的专题,如“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像”重点介绍使用常用软件做函数图像的方法,“借助信息技术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给出探究的情境,要求学生亲自利用信息技术发现规律.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数学世界. 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相互促进与紧密结合,形成了作为高新技术的核心成分和工具库的数学技术. 信息技术使数学变得更加现实了,使数学模型思想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它可以把数学家头脑中的”数学实验”变成现实:精深的数学概念、过程可以得到模拟;再难的计算、再复杂的方程,只要给出算法就能得到解决;总之,信息技术使得数学思想容易表达了,数学方法容易实现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下面两个案例均来自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在教学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案例一“抛物线的概念”的教学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椭圆、双曲线的概念,同学们还记得这两种曲线的定义吗?(学生很快回答了这两种曲线的第一定义)师:能把这两种曲线的定义统一起来吗?生:平面内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当0 1时的轨迹是双曲线.(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师:那么当e = 1时又会是什么轨迹呢?(学生议论纷纷).接下来,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得出轨迹图形,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归纳定义.再拖动定点,使之与定直线相重合,再得出轨迹,进一步完善定义,突破疑点.案例分析本课的难点是:如何从椭圆、双曲线的概念自然过渡到抛物线,完善抛物线的定义;四种抛物线标准方程和图形之间的关系.在上例中,用几何画板的动画特性,通过改变e的值,就可以轻松的演示出抛物线,解决了学生凭空想象的难点.接下来是检验定义的完整性,要让学生凭空去想也是相当困难的.此时,教师还是利用几何画板,利用它操作简易的特点,通过拖动定点到定直线上,能让学生直接看到抛物线所发生的变化,意外产生,抛物线变成了直线,从而让学生直观的看到要怎样完善定义,从而突破了第二个难点.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难点就是将抛物线标准方程的四种形式和图形结合起来.这时,教师采用powerpoint的演示功能,将标准方程的四种形式和四个图形放在一张表格中,学生通过集中比较很快就归纳出了对应关系,顺利地完成数与形的合,从而突破了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难点.案例二“函数y = a sin(ωx + φ)的图像”的教学问题1:在同一个坐标系内,试画出函数y = 2sin x,y = ■sin x,x∈r的简图.生:(寻找适当的五点,建立表格)师:试多画几个周期,并比较这两个图像与y = sin x的关系.(电脑显示几何画板作图,并按取不同a的值,观察图像变化)问题2:在同一个坐标系内,试画出函数y = sin2x,x∈ r,y = sin ■x,x∈r的简图,并比较两个图像的关系?生:(寻找适当的五点,建立表格)师:试多画几个周期,并比较这两个图像与y = sin x的关系.(电脑显示几何画板作图,并按取不同ω的值,观察图像变化)问题3:试画出函数y = sin x,x∈r,y = sinx + ■,x∈r 的简图,并比较两个图像的关系?师:试多画几个周期,并比较这两个图像的关系.(电脑显示几何画板作图,并按取不同φ的值,并观察图像变化)师:(板书相位变换规律)案例分析这节课特点就是容量大,使用传统教学方法,需要耗费两课时.如果分开授课,就会导致学生对三个变换的感知不全面,影响后面混合变换的教学.在本案例中,教师充分应用了几何画板的演示功能和动画功能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让学生动手画图,由于学生之间的学习存在着差异性,总有学生落在后面无法完成作图,这时就可以借助画板的演示功能来补偿这种差异性,使得后面的教学顺利进行;其次,教师让学生比较画出图像的关系,以前一个坐标系中最多画出三个图像已经看不清了,影响学生的观察,这时充分使用画板的动画功能,便能使图像产生连续变化,方便了学生的观察;再次教师只要精心设计课件的话,可以把后面两个问题的图像合并在问题1中,为后面图像的混合变换打下伏笔.本案中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同时揭示了三个变换之间的关系,提高上课效率,兼顾到了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难点情况.信息技术在这里的使用既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也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具人性化,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信息技术提供了理解、探索数学的平台,把数学变得容易理解,使得数学走向生活,更加情境化,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真正从书本中、课堂上、考试中走出来,回到数学教学的本体上来. 利用信息技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创设逼真的数学学习情境,以视觉形式出现比以文本的形式出现使得数学材料更具有活动性、可视性,易于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使得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融通起来,进而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作用与价值,真正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从中真切地感受数学的优美、力量、统一性.。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

”而在教学实践中,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无疑是众多媒体中用途最广、效果最好的手段,它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功能于一体,不受时空限制,直观、形象、生动,有较强的感染力,对优化课堂教学,发展学生思维,具有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下面结合自己在数学学科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具体做法,谈一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运用中的作用。

一、生活数学的形象再现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

利用多种教学媒体,真实再现生活,体现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直观、形象地去理解数学知识,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浅显化,加深学生的理解。

如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儿童喜闻乐见的“游乐园”中摩天轮、小火车、滑滑梯以及生活中常见的陀螺、升降电梯、旋转门、风车、电风扇等真实再现,通过观察对比,学生很快就把这些物体的运动特点分为两类:平移和旋转,并能马上归纳出这两类运动的不同特点:平移的特点是直直的运动,旋转是围绕一个定点(轴)的运动。

这一设计,由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直观形象,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快速、准确,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情境创设的有效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新数学课标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老师从学科教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身的教学,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去。

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其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

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

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情绪。

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奏好了这堂课的“序曲”。

这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

利用信息技术网络的丰富资源和综合效应,创设集声像、音效于一体的适宜情境易如反掌,学生如身临其境,探究的兴趣很快被激起,激活。

有了兴趣,学生就能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育情景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认识大面额人民币》时,课件出现一个服装店的动态情景视频,视频中人们正在买衣服,这样让学生从再现的生活情景中直观感知了大名额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加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

整节课学生都保持愉悦的心情,直观的知识呈现和灵活的练习训练,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好,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二、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乐学,提高课堂效率数学知识抽象性的特点与小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一对矛盾。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这句话明确阐述了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教学以及对学生学习状态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提升课堂品质,提升课堂实效。

下面结合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针对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来谈一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开始直到今天,各种种样的现象和应用误区出现了很多,比如说有些教师将信息技术当成了黑板的功能,有的教师把信息技术当成了演算纸,而有的教师却能很好的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这一点说明了各位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时间和地点掌握的还不够熟练,认识还不够到位。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突出重点,攻破难点是教师在教学中深感棘手的问题,而多媒体技术就成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手段。

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适时的利用,就能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教学《时分秒》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很好的理解1分=60秒,1时=60分,我利用大屏幕将一个巨型钟面放置在屏幕上代替了实物钟面。

然后利用动态的演示和悦耳的秒针走动声,让学生感受一秒钟有多久,一分钟有多久,同时让学生更加清晰的看到每一大格代表五秒,而每一小格代表1秒,之后再演示时针和分针的走动,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学生轻而易举地就发现了时针走了1大格,分针走了1圈。

它们是同时开始跑的,同时停下来的,从而得1时=60分的结论。

通过课件的生动演示,使教学重难点在学生的观察和思考中迎刃而解,同时使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合展学校孙芳芳新数学课标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同学供应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同学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老师从学科教学的角度动身,讨论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关心自身的教学,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学校数学科教学中去。

下面就学校数学教学,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其教学中的主动作用。

一、有利于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爱好。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校生年龄小,奇怪心强,对感爱好的事物总是开心地去探究。

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同学的爱好尤为重要。

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激发同学的求知欲和学习爱好,让同学产生主动心情。

老师奇妙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奏好了这堂课的“序曲”。

这对于引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唤起同学的求知欲,整节课的顺当进行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

利用信息技术网络的丰富资源和综合效应,创设集声像、音效于一体的适合情境易如反掌,同学如身临其境,探究的爱好很快被激起,激活。

有了爱好,同学就能进入最正确的学习状态。

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育情景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同学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例如:我在教学一班级《熟悉大面额人民币》时,课件消失一个服装店的动态情景视频,视频中人们正在买衣服,这样让同学从再现的生活情景中直观感知了大名额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同学更加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培育了同学的数学应用意识。

同学爱好非常深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

整节课同学都保持愉悦的心情,直观的学问呈现和敏捷的练习训练,同学思维活跃,爱好深厚,参加效果好,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二、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使同学乐学,提高课堂效率数学学问抽象性的特点与学校生熟悉事物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是同学认知过程中的一对冲突。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 ...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 ...

携手现代信息技术再现数学教学魅力培新小学王莹莹《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就是在课堂上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理念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的利用,不是被动的融入,而是强调一种高效和谐与自然融入,最终实现学生学习的改善。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本着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时代性的目的,依托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内部基础和外部环境,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高效整合,是改进数学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和提高数学有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相结合,就是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让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小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

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借助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让数学走进学生生活。

《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

小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论新课程下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新课程下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新课程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自第一届东亚会议提出数学教育的“全球化”、“开放化”、“信息化”以来,越来越多的领域中渗透了信息化的工作,信息技术可以使工作过程变得生动、高效,因此,《新课程标准》提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更重要的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信息化的课堂教学能将教师所教授的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更形象化、更便于接受的形态呈现在课堂上,使得数学课堂更形象、更直观。

在学生以更轻松的姿态习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他们开阔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因此,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是目前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比拟的高效的教学模式。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它从具体中来,但以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要求其习得者能具有高度的逻辑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归纳能力等思维能力。

小学生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还没有一定的思维模式,因此其思维的特点是逻辑能力差,但具有很强的跳跃性,属于发散性思维的最基本的阶段。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将所授知识以平面二维,甚至一维的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很难直观的将教师所讲的重点传递给学生,在加上小学生本身的思维特性,使得其在理解上有很大的困难,只能靠机械记忆来获得知识,脱离了教育的本质,更谈不上素质教育。

信息化的教学是指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信息化技术,例如计算器、计算机、投影仪、小型自动化模型等等,结合课堂教学所需,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诱导下直接或间接的获得知识的教学手段和办法。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数学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巧妙地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所要表现的内容更具体、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激发其求知欲,诱导学生对未知的知识和领域进行主动的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

携手现代信息技术再现数学教学魅力培新小学王莹莹《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就是在课堂上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理念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的利用,不是被动的融入,而是强调一种高效和谐与自然融入,最终实现学生学习的改善。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本着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时代性的目的,依托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内部基础和外部环境,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高效整合,是改进数学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和提高数学有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相结合,就是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让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小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

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借助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让数学走进学生生活。

《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

小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凭风巧借力,一举入高空

凭风巧借力,一举入高空

凭风巧借力,一举入高空【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多媒体计算机和通讯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必将成为教学活动的首选. 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关键词】多媒体;数学教学;情境;直观《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电教手段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演示力,它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有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的作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生动.一、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需要和兴趣的支配. 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 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 ”静态的文字、课本及教师的口语则满足不了学生比较活跃的心理需求,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对学习的目的、意义缺乏认识,还处在直接兴趣阶段. 他们在安静的教室里,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因此,思想容易开小差,使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情境不受时空的限制,再现于学生眼前,它集画面、声音于一体,动态演示与静态画面相结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为学生创设符合其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起点,是获得知识的开始. 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就会变苦学为乐学.传统的数学教学,除了枯燥的数字,最多也只是利用挂图或投影片来创设情境,使知识的导入有时显得生硬而苍白. 而利用多媒体网络可以创设出生动的且与题意贴切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的发挥,使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接受知识的引入. 如:我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动物王国的公主被大盗给抢走了,国王正召集士兵去营救公主. 随着紧张的音乐声将孩子们的心一下子给提了上来. 屏幕上出现了士兵列队的情形,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情境,解决了问题,并进入了更有挑战性的环节——营救公主. 找到蛙管家→寻找钥匙→解救公主,这样的情景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二、运用动画,变抽象为直观,优化课堂教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 ”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将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充满信心地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确定位置”一课,“第几排第几个”这个相对于低年级儿童而言比较抽象的概念我将它置于情境中,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结合到士兵列队中去,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比如:担任此次任务的兔侍卫此时正站在第四排第二个,你知道他是谁吗?第三排第二个是谁?在动态效果的刺激下,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三、运用多媒体,提供素材,突破难点教学媒体的最大优点是它可以跨时空、跨地域地展示事物的形成、演变、发展过程. 我们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等特点,刺激学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把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一步一步演示出来,不仅降低了知识的难度,还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乐于接受,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确定位置”一课有个认识难点就是了解电影院的“第几排第几座”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分单双号的,一种是分单双号的. 如果将孩子带入电影院是不太客观的事. 但是如果没有电影院这样的情景学生很难在大脑里产生印象. 多媒体充分发挥了它的优势为学生重现了电影院的生活场景,将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这个知识难点.四、运用直观,建立表象,发展思维学生初入学,识字不多,阅读和书写都比较困难,这就给应用题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要通过分析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联系加、减法的含义对不同的应用题进行对比. 虽然课本中出现了图,降低了理解的难度,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要求根据图理解算式,理解加法的含义还是比较困难;同时,对于刚入学的学生,也不够直观、形象,难以激起他们的兴趣. 为了帮助建立表象,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充分利用课件的优势,把图分解成动画,如加减混合应用题的教学,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很清楚地观察到原有4只大雁,先飞走了1只,又飞来了2只,并能很好地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掌握了数量关系,并具备了一定的编题能力,并且自己能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加、减法含义”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动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是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的.五、联系生活,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提出:学生通过“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空间观念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被明确地提出,足以说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空间观念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质. 但空间观念本身具有的形象性和抽象性,加深了低年级空间和图形的认识教学的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将抽象的空间与实际景物联系起来,用想象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并能在遇到可与空间图形相关的具体问题时,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头脑中已建立的形象联系起来,能进一步地用空间图形的概念和方法来处理、解释实际问题.如果将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课件形象、生动地抽象为几何图形,过程很生动形象,能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如教学认识物体时,用课件演示:从漂亮的楼房的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图像的过程,让学生知道这个图形就是“长方体”;再用同样的方法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图形. 从而初步建立了空间观念.六、运用多媒体模拟演示,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教材内容中,涉及的一些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学生无法看到,问题难于得到满意的解决办法. 而实践操作是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一做. ”因为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如果能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对其掌握新知识就会事半功倍. 运用多媒体,就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多媒体模拟操作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把它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导入部分我引导学生用七巧板拼出各种形状,有小鱼,小树,房子,人……通过实物投影形象的呈现了各种事物,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潜能. 再通过稻草人用的是7块七巧板引出新课7的乘法口诀.总之,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 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灵活性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品尝学习的成功体验和乐趣. 以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师生间、学生间的思维互动. 这样的数学教学应该更有利于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提高素质.。

新课标下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新课标下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新课标下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催化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本文是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的初步体验。

一、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多年来数学教学多强调逻辑思维训练和解题技巧的演练,忽视观察、实验、想象、猜测等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内心活动、情感体验和合作交流及对过程的探究。

现在,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开创了一个“数学实验室,”利用“几何画板”和其他工具软件,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探索做“数学实验”。

学生变成像“研究者”一样去发现探索知识。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或高的延长线、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时,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作图、观察、得出结论,但每个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三条线没有相交于一点,即使交于一点了,也会心存疑惑:是否是个别现象?使得学生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

但利用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在几何画板里,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条线,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总是不会改变的。

除了教师演示之外,学生还可自己动手操作,既加深了印象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动态图像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如平移、旋转、缩放、分割、取截面、表面展开以及把空间的多边形放在平面上看等,这些操作用实物是难以进行的。

数学课程的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数学课程的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数学课程的实施应重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实施应重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强有力的工具”;“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建议:“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使用计算机以及相关软件,这种现代教育手段和技术将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的效益。

”一、要实现多媒体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首先要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1.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充分理解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优越性,营造教师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并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氛围。

应该看到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整个教学所产生的深刻影响,理解到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和潜力。

同时,还应看到它相对的局限性,比如过于机械化、逻辑化,比较缺乏情感和人性化。

所以,教师应把握尺度、灵活使用。

2.培养教师操作多媒体信息工具的技能。

(1)应使全体教师掌握最基本的windows2000操作系统。

(2)组织培训,重点学习PowerPoint,Flash,Photoshop等软件的基础知识以及课件制作、网页制作、博客、个人主页、电子教案等基本常识。

(3)根据教师自身信息素质的高低和年龄的差异,分别实行组合,分层施教,保证培训质量。

例如:对老年教师应适当延长培训时间,少讲多练,确保培训的质量和实效。

(4)还应抓好常规电教设备的使用。

如组织教师学习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实物展示仪等常规电教设备使用及其简单维护,进而提升常规电教设备的有效使用率。

(5)定期观摩学习,展开优秀作品评比活动,资源共享,互相督促,共同进步。

二、要实现多媒体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必须把信息技术恰到好处的用到教学中去.信息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

教师要能从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教学环节、教学内容适合使用计算机教学来增强教学效果,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软件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教学潜力。

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六大理念之一。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更利于学生从抽象到具体地理解数学问题,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作为数学教师要让现代信息技术在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中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现代信息技术,精彩的导入提高学生感悟能力一节优秀的数学课的开始往往要从精彩的导入开始。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节约时间,而且能给学生以极大的吸引力,加深学生的印象,这就比口述或板书的方法更优越,特别是那些适合以自学、旧知迁移为主的内容;学生的兴趣都调动起来了,就有了学习方向。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导入中,同学们观看视频,观察七巧板的变化。

七巧板原图是拼成正方形,我们可以移动一块大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再移动另一块大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不断变化七巧板基本图形,使它们变成三角形、梯形,或不同的数字,或其它物体图形,进而理解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为后面学习新课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能找到新旧知识迁移的方法。

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形状变了,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没有发生变化。

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快速理解、进入课堂学习,使新知变得容易、明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旧认知结构的形成,突破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并将基本平面图形面积公式计算方法很好地串联起来。

二、现代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那么就要化抽象为具体,启发思维,提高感悟能力。

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

要科学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揭示抽象概念的生成过程。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

面对21世纪的挑战,现代信息技术与新的数学课程理念的融合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在大力倡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我们应该考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及数学教学内容,适时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一些过去只通过思维、表象和想象领会的数学学习内容,用生动逼真的画面,动听悦耳的声音,创设现实的学习情境或虚拟情境,使抽象的数学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形象化,使学生通过视、听、触、想等方式,获取数学学习信息,还学生一个生动、具体、奇妙的数学世界,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创造数学。

同时,弥补了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在直观性、动态性、现实性等方面的不足,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以它本身的独特魅力,正逐步走进小学数学课堂,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种“神奇”的力量。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数学。

“好奇心”是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原始动力。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的产生总是需要一定的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直观形象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较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探究的欲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乐于学习数学。

2021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意义范文2

2021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意义范文2

2021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意义范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信息技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信息技术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就是以数学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它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在日常教学和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特别对于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图文、声音、动画结合的特点,把数学课本上的文字描绘和静止图像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动态过程,使他们更容易理解新知识,促进学习。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就是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理解知识的。

我先在屏幕上出示了一个长方体立体图形,然后利用电脑操作把它展开得到六个面的一个平面图形,分散了难点,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

把平面图形折成一个完整的长方体,在六个面上分别标上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电脑演示上下、左右、前后而运行的重叠画面。

学生很容易发现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同时闪烁长方体的长、宽、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观察前后、左右、上下两个长方形的长、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这种动感的演示,学生亲眼目睹了变化的过程及图文并茂的形象,通过集体交流、小组评议的方式,学生知道长×宽×2表示上下两个面的面积,长×高×2 表示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宽×高×2 表示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把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的面积加起来可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长×宽×2+长×高×2+宽×高×2.这样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对概念以及计算公式的印象非常深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内容用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而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交互性、趣味性和丰富的表现力、感染力等特点,直观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进一步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生活课堂”,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的数学问题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说:“教学是一种传授社会经验的手段。

”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较抽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还有一定的距离。

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与信息社会发展的趋势相适应,把“知识课堂”创设成“生活课堂”,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看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如我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某超市情境图:有一位阿姨到卖营养品的柜台前,正好碰到打折的好时机,全柜台的商品一律按现价的95%出售,洋参丸每盒的标价105元,纯鲜牛奶每箱48元。

青春宝剑38元一瓶,黄金搭当65元一盒。

那位阿姨看了商品后说:“我想买两样营养品给我爸爸,谁能帮我选两样营养品,算一算打折后我该付多少钱?”一下子,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地投入到计算中去,实现了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到“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计算”的认知迁移。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真实的、有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
携手现代信息技术再现数学教学魅力
培新小学王莹莹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就是在课堂上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理念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的利用,不是被动的融入,而是强调一种高效和谐与自然融入,最终实现学生学习的改善。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本着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时代性的目的,依托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内部基础和外部环境,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高效整合,是改进数学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和提高数学有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相结合,就是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让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
验并不丰富,零散的生活体验与系统的数学体系还是存在不可愈合的鸿沟,因此对于那些无条件参加或者不便参与亲身体验的活动,通过形象、直观、并富有童话色彩的动画的课件创设了真实的购物的情境,旅游买票的情境,旅游住房的情境,旅游坐车坐船的情境……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给人于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同时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

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

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二、多媒体技术生动的创设情景,化抽象为具体。

借助多媒体演示,能把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学生“建构”如“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可以先在屏幕上显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辨认直线和线段,然后,将线段向右边似光线射出一样地匀速延伸射线,使学生看后悟出射线是怎么的。

又如,学习“平行线”时采用动画的方法来演示两条平行线向两端无限延长到尽头,让学生直观想象,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弥补了传统教学难以讲清的,使学生难以理解的局限。

例如,在讲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时,为了形象地展示抽象的概念,曾有教师设计了如下情境:一只可爱的小蚂蚁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条边走一圈。

利用多媒体动画和色彩丰富的特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聚精会神地看着,有的情不自禁地用手指随着小蚂蚁在课桌上划一圈,充分感知,建立周长表象,为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架起了桥梁。

这样的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使枯燥的统计教学显得生动,富有活力。

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多媒体课件通过数一数、比一比、初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有关系。

再此基础上让学生猜一猜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试一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其他图形。

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变幻图形,然后进行汇报交流,教师将一部分变化进行操作演示让学生亲自动手体会图形间的关系。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我们只会长方形的。

观察思考,教师再次演示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然后讨论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课件演示底与长、高与宽的关系,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中自然结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再引导学生说出字母公式。

再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一改过去图解或手动讲解运动的情况,将静态的图转化为充满生活气息的动态情境。

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巧妙地演示着物体地运动地点、方向、距离等变化情况,将传统教学中信息传递方式变为学生感兴趣地方式。

这样的教学学生怎能不喜欢,求知欲当然强。

三、多媒体技术轻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难为易,化简为繁。

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生动呈现难以操作的内容。

解决了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这一难点。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先把圆2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把圆分成8等份,16等份、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并分别割补,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份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归纳,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

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

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

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如:在“圆的画法”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端点
(定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端点扫出圆,让学生感知圆的过程。

接下来,将画圆的分解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画圆”的完整信息,学生就会牢牢记住画圆的每和要领。

借助多媒体还能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学“相遇问题”时,过去的教学方法是用图解分析题意,本来是运动的,却以静态的图出现在黑板上。

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使两个物体(人或车)动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概念。

四、运用多媒体使练习多样化,增强训练密度,实现精讲多练。

练习课是新课的补充和延续,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练习、总结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可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师要有计划地巧妙指导,让学生练中取乐,练出技能。

在练习中,利用多媒体,可以调节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劳,焕发精神,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无意注意愉快地接受知识。

计算机的反馈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精神,保持其良好的学习心态,达到了扩展思维,提高练习效率的目的。

利用多媒体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而且可以让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做到每类同学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

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练习与计算机的表扬和鼓励中不断进步。

这种独具特色的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发挥。

总之,我认为,在数学课堂中,应积极借鉴和吸收传统教学设计
的原则。

在保留“传递——接收”式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功效,同时也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