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教学模式多模态及其本质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教学模式多模态及其本质探究

摘要以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教改名校形成了我国

多种教学模式形态并存的现象,本研究旨在揭示教学模式多模态的内在成因,并提出教学模式借鉴和发展的建议。通过对6所学校教学模式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研究发现这些教学模式内在的教与学理论基本相同,而教学模式多模态的根源在于教学的差异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教学模式的改革应以基本的教与学理论为基础,根据具体的教学因素差异进行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学模式多模态教学改革

一、问题提出

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实施了多种举措,进行了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并涌现出了以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诸多成功教学模式。在全国各校进行教学成果、教学经验的相互学习与借鉴过程中,却出现了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水土不服现象”。也就是说,

其他学校成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促进本校的教学质量和学

生素质的提高,反而出现教学成绩骤然滑落的现象,甚至导致教学形式重新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在引介名校成功教

学模式而失败的案例中,导致其严重后果的根本原因是盲目套用整合模式,并没有实现明其理而拓其形[1]。因此,本研究将运用对比和归纳的方法揭示出名校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提出教学模式借鉴与创新的基本方法,为学校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的提出,本研究确定了以下研究问题:第一,名校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和特征是什么?它们的异同都包括哪些?第二,为什么会存在教学模式多模态化现象?第三,如何实现教学模式多模态化?抑或,如何借鉴其他学校成功的教学模式以进行本校教学模式的改革?

2.研究对象

选取当前基础教育中教学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六所学校

作为研究对象,包括:A.杜郎口中学、B.山东昌乐二中、C.山东兖州一中、D.灌南新知学校、E.沈阳立人学校、F.武宁宁达中学。

3.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

教改模式的数据形式主要包括:课程视频、模式内容、教案等。数据获取途径主要包括:学校网站、互联网视频网站。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收集的教学模式资料信息进行编码、分析、解释和最终的理论阐释。

三、教学模式内容及其异同

1.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通过数据资料的分析,从教学模式的名称和基本特征两个维度对6所学校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归纳,如表1所示。

2.教学模式的共性比较

上述教学模式存在如下一些共性特征:第一,自主学习是教学模式的共同追求。第二,协作学习是学生参与和互动的主要形式。第三,课堂时间被进行了有效的结构化划分,并针对相应的任务阶段开展教与学活动。第四,预习是教学模式中共有的学习环节。

3.教学模式的差异性比较

教学模式的差异呈现出了教学模式的多模态化现象,教学模式的差异是不同学校模式化的具体体现。教学模式多模态主要由以下几种形式得以体现:第一,课堂时间的结构划分不同是课堂教学模式差异的重要体现形式。第二,学与教活动的排列顺序差异体现了教学模式整体过程的差异。活动顺序中最大的差异是预习环节的排列位置,预习环节位于上课前的居多,位于课前与课尾时间段的居少。第三,课堂活动的类型差异是课堂教学模式内容差异的具体体现。杜郎口中学和灌南新知学校的教学活动排列顺序和类型基本相同,预习活动被安排在课前进行,而在正式的教与学过程中则主要包括讨论、展示等学习活动。山东昌乐二中、山东兖州一

中等学校的基本课堂活动相同,课堂中包括了预习、学习活动、测验等活动,整体过程较为完善。第四,学习内容的组织形式差异是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方式差异的具体表现。

四、教学模式多模态成因本质

共性是教学模式多模态的共同点和根基,差异性是教学模式多模态的外在形态,内在根基决定着外在的模式形态。教学模式多模态的成因应该从两个维度进行讨论,共性是教学模式多态化的本质所在,是由教学思想决定的,差异性是通过模式中的具体学习活动、时间安排等得以体现的,是教学思想的外在表现。

1.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思想

(1)先行组织者策略

奥苏贝尔认为,促进学习并防止干扰的最为有效策略就是利用引导性材料,即:适当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稳定和最清晰的内容。在模式范例中,预习环节在每个教学模式中都存在,并且提供了相应的内容支持。“导学案”是最为典型而有效的先行组织者,它是教师精心根据学习内容进行组织和设计的,具有重难点分明、条理清晰等特征。“导学案”与即将开始的课程息息相关且包摄性较广,具有稳定和清晰的组织结构。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导学案”的过程中,学案中相关的问题设计和相关内容最容易使他们产生疑惑、观念冲突,这种带着问题去学习的状态最容易使学生

集中学习注意力,更容易加入到课堂的协作学习活动中。

(2)“主导――主体”教学观

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和帮助学习者逐步实现相应的学习目标,而且要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即:“主导―主体”教学。“主导―主体”教学是教与学理论的结合,是对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和教师为中心的教的模式的结合与

发展[2]。在这些范例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与传统教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师是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困惑的帮助者、协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从传统课堂中课程内容传授者转变成了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助手。学生是学习任务的主动构建者、课堂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学习任务的探究者。例如,杜郎口中学提出的“10+35”教学模式中,学习者将在课堂中开展35分钟的“自学+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学习者们在合作与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主体间的沟通交流,进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主体认知、主体构建等主体性特征。教师则为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提供引导、帮助和资源支持,是整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与管理者。(3)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习者内外知识相互同化与平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