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答辩题目-问答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谈谈你对“教师”职业的看法?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群体,肩负着为国家的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尤其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古已有之。人类文明的传播以及人类素养的提高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活动的教育性,决定了这一职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那么教师职业有哪些特点呢?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鲜明的示范性

,

韩愈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明确指出了教师的职责,即传授为人之道,传授知识,说得具体些,就是教书育人。教师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的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所以,“师者,人之模范”。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用自己的思想、常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任何一名教师,不管他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不管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并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这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言,“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该是这种人。”

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于小学生善于模仿,具有强烈的“向师性”心理。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对事物缺乏深刻的理解,又无一定的分析能力。他们善于模仿而不辨是非,感情充沛而易于激动;他们的心灵就如一张白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可塑性很强。这个时期,教师会成为学生模仿的中心人物。在天真的孩子眼里,教师具有某种权威性,甚至以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教师的威信远胜于父母。许多教师发现,自己的一举一动,学生都在模仿,又因为是向教师学来的,往往就理直气壮地做下去。教师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模仿对象。

教师的示范性特征,几乎表现在小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教学中,教师对小学生提出要求时,为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规范性,使小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教师都先做示范。特别是在例题讲解,实物演示,实验操作以及在音、体、美的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显得更加重要。此外,学生的良好习惯、品德、情操、人生观及世界观的形成,也有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在学生心灵上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正如加里宁所指出的那样:“要知道,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有他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对日常现象的态度。”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效果,是巨大而持久的。

无声的“身教”更胜于有声的“言教”,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的几十双、几百双眼睛盯着教师,谁也没有像教师这样受到严格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身教”,为人师表,给学生以示范。

总之,教师的示范是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表率,是引导和促进学生成长所不可缺少的手段。

2 你同意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句话吗?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我记得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现在被不少教育者广泛引用,而且引起了争论。我想,陈鹤琴当初说这话时,一定不会引起误解的。因为任何话都有特定的含义。陈鹤琴之所以这样说,在我看来,他是强调教育者对孩子的一种责任与信念,和教育者基于这种责任与信念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这句话的真理性在于: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换句话说,这句话只是教育者的严于律己,而非一种教育评价标准。但问题在于,现在一些教育者――特别是一些担负一定领导职务的教育者,把这句话当成教训老师的“绝对真理”,于是,便引起了老师们的反感,进而引起了争论。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的回答是:“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有。”说“没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非常理想,只差学校教育这一环时;第二,“好”的标准不是一个标准,而是针对每一个具体学生,让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里的进步可能是综合的,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说“有”,是因为在现在的评价背景下,即使老师“会教”,可“教不好的学生”仍然大批量地存在。道理很简单:无论高考还是中考,都是选拔性考试,其目的就是要让一部分学生被淘汰,即被“教不好”――都教“好”了,还怎么“选拔”?即使抛开考试评价不说,就以思想品德教育而言,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被“教好”呢?理论上好像是这样的。因为任何人一出生,都是一张白纸,谁也不会从娘肚子里带来一身恶习。但问题是,我们教育所面对的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已经被家长、被社会涂抹过许多印迹的纸,要想在这张纸上重新画出美丽的画儿,不是不可能,而是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教育这一链条上的第一环,我们面对的学生已经是被加工过的半成品;同时,孩子还潜移默化地受着社会的影响――这都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不是从零开始。如果绝对地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为什么会出现学校之间的“生源大战”呢?既然“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还抢什么“优生”呢――而且是不择手段地抢?我一直坚信,教育不是没有作为的。因此,在我的教育历程中,我总是问自己:对于具体的某一个“后进生”,我是否已经尽到了我能够尽的最大努力?20年的实践告诉我,如果我们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绝大多数“后进生”都会有进步的――不一定成为栋梁之才,但至少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成为最好的自己。同时,我也始终认为,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的作用最多占三分之一,另外两个三分之一分别是学生所受到的非学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学生自己的自我教育。我们不能做超出我们能力和责任的事,我们只能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把我们的工作做好――这样,即使个别学生最终也没有被“教好”,我们也问心无愧!“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这是教师的自励,我对这样的教师表示十二万分的敬意;如果有人

以此苛求教师,我对这样的苛求者表示无以复加的鄙夷!

3 如何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

一、深入下去,从基础抓起。

学差生的转化是一项系统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好的,所以作为教师要深入下去,根据学生平时听课、作业情况,以及学生学习习惯、心理特征、智力水平等情况,再结合平时大小考试成绩情况,找出学差生成绩差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从而走上正常的学习轨道。

二、要捕捉学差生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世间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正如俗话所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鼓励、因势利导,以此作为促其进步、转化的诱因,那么差生就有可能向不差、很好方面转化。与此同时,向差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以其获取的成功消除他们的压抑感和自卑感,从而增强搞好学习的信心,使他们“抬起头来走路”,这样就可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差生一般学习兴趣较差,但他们往往对其它事物感兴趣,因而,我们应注意观察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使他们树立能够学好的信心,并加倍努力把学习搞上去。比如:有的学生虽然纪律差学习不好,但字写得很好,有的学生爱干净、喜欢集体活动,有的学生对父母孝顺,重义气、说实话。哪怕有一点可贵之处,我都及时表扬鼓励,例如有位差生,他的英语读的较好听,我就事先帮他预习新课的单词,让其先跟着我学会。早自习让他带领全班同学读,大大地满足了他的表现欲,增强了他学外语的信心和兴趣,一年以后,成绩有显著的提高;再比如,有一位学困生,由于成绩差,感到前途无望、找不到出路,失去学习的兴趣,但通过一次书法比赛,获得第一名,我就以此为契机,对他大加鼓励。他突然发现,一轮红日正从自己的胸中冉冉升起。从此,他积极、乐观,既努力补习文化,又潜心练习书法,由被人蔑视而变为被人称道。抓住契机,使“闪光点”发扬光大,进而激发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

三、对待学差生要有耐心和爱心

学差生在班级中常被学生鄙视,有些教师也指定他们是班级的“败类”、“包袱”。在社会上遭到冷眼,在家也受到家长的训斥。心里有一种压抑感,存在厌学情绪,自信心不强。对于这些差生,首先要动之以情,然后才能晓之以理。要鼓励同学们多亲近、多信任、多关心、多鼓励他们,并对他们进行热情帮助。当我看见学差生抄袭其他同学作业时,我不但不责备,还主动将最好学生的作业本借给他们抄,并叮嘱他们要“一抄、二读、三背”,第二天上课,有意识地叫学差生站起来口头做一遍,同样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每次单元测验,我都将成绩有进步的差生名字提出来及时表扬,让他们也享受一下成功的欢乐及喜悦,有些学差生的头脑反应稍慢,有时一个简单的时态讲几遍还不理解,我不厌其烦地再多讲几遍;有时想办法编成顺口溜,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直到他们听懂为止。无数事实证明,学差生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有逆反心理,也有求知欲;有违反纪律的行为,也有守纪律的愿望。他们毕竟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