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2课《升高的河床》ppt课件3
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课件升高的河床PPT模板 (2)
黄 土 高 原
黄河壶口
实验
黄河中的泥沙沉积过程是怎样的呢?
课堂检测
讨论
黄河下游河床的升高与那些因素 有关?
为什么会有泥沙呢?
过度放牧
植被破坏小资料历史上的黄来自高原延伸拓展拓展
•人类的活动给黄河带来了 哪些影响? •如果这些行为一直持续下 去,你认为会有什么后果?
升高的河床
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课件
升高的河床
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课件
汇报人:XXX
目录
复习巩固
01.
课堂讨论
03.
新课导入
02.
延伸拓展
04.
复习巩固
观察
黄河上游
黄河下游
小资料
地上河
黄河大堤
新课导入
讨论
①通过这些资料,你知道黄河下 游的河床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吗?
②你能猜出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 的吗?
思考
黄河下游河床中沉积的泥沙等物体 是从哪里来的呢?
升高的河床说课PPT
九
说教学过程
设计实验 探究问题
分析现象 提出问题 视频欣赏 激趣导入
设计模拟实验进行对比探究 : 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的得出,需要花费较长
时间,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指导。 通过实验学生知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也 理解了水、土、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浠水县实验小学
孙 龙
一 二 三
四 五
教材分析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学情分析
六
教法学法
七
八 九 十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
一
说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选取了一些地球表面变化来进行研究,以 及当前对地球有一定影响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如选择卵
石、溶洞、升高的河床、沙尘暴、火山爆发、地震等内容,
九
说教学过程
课外调查 拓展应用 阅读交流 解决问题
设计实验 探究问题
分析现象 提出问题 视频欣赏 激趣导入
九
说教学过程
视频欣赏 激趣导入
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黄果树瀑布的秀美和壶口
瀑布的壮观,引导学生发现两个瀑布河水颜色的不同,从
而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问题产生了研究
九
说教学过程
阅读交流 解决问题
设计实验 探究问题
分析现象 提出问题 视频欣赏 激趣导入
通过阅读课本44页的小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历史情 况,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意识到水、土、植物等自然条 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否 则,人类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认识到破坏自然环境的危害,就得对破坏的自然环境 进行治理,学生再讨论交流治理黄河的办法。
《升高的河床》(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PPT24页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升高的河床》(鄂教版)六年级科学 上册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12课、升高的河床
实验
你看到了哪些现象?
当往有草坪的木板上浇水时,流下来的水比从 只有土的木板上流下的水少一些;而且也比较清 澈。清澈的水说明含泥沙量少,浑浊的水说明含 泥沙量多。
实验
通过刚才的实验现象及结论,结合黄河与 黄土高原的现状,你想到了什么?
黄河上游流经黄土高原,那里植被很少,土地 光秃秃的,土质也非常疏松,河水、雨水很容易 把泥沙冲走,造成水土流失,所以黄河的水是浑 黄的。
课堂总结
今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黄河下游的河床
泥沙的大量淤积,下游河床 不断加厚、加高。 泥沙主要是上游和中游带过 来的,并且下游处于华北平 原,地势平坦,泥沙更加容 易淤积。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沙 漠
资料二:“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
黄河每立方米水的年平均含沙量约 35千克,高峰上达到570千克。黄河每 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古人称 黄河是“一石(担)水,六斗泥”。 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 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
上课了,
请保持肃静!
认真听讲,积极 发言!
河 床 面
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认识黄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关于黄河你都知道哪些 事情?
总述
• 黄河是我们国家第二长河,全 长5500多千米。 • 它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观察
黄河上游
黄河下游
黄河源头之一约古宗列曲
黄 河 上 游
黄河中下游
小资料
地上悬河
黄河大堤
“地上河”动画演 示
水 面
河 床 面
地 面
根据资料,说一说黄河下游的河床发生了 哪些重要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做出自己的推测。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升高的河床》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升高的河床》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和目标1. 课程背景本节课是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的教学内容,教学主题为《升高的河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河流的升高,掌握河流升高的原因和影响,并通过课堂讨论和实际例子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河流的升高原因和影响,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查找和运用学科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到河流升高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河流的形成与发展 - 河流形成的原因 - 河流形成的影响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利用一些简单的问题或引语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和理解。
步骤二:讲解河流的形成与发展•讲解河流的形成过程,包括水文循环、降雨和地表径流等概念。
•使用图片、文字或简单的动画展示河流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对此有更直观的理解。
步骤三:讲解河流形成的原因•讲解河流形成的原因,如地貌变动、地壳运动等。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原因对河流形成的影响。
步骤四:讲解河流形成的影响•讲解河流形成的影响,如对人类的影响、对环境的影响等。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河流升高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步骤五:综合训练•分组或个人活动,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通过给出的例子进行分析和讨论。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意见。
步骤六:小结和作业布置•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进行小结,并总结学生的讨论和成果。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周围的河流或水流,并写一篇关于河流升高的小作文。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 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运用图片、文字或动画等方式,模拟真实情景,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升高的河床)地面形态的变化新课件教学
西
东
乌鲁木齐
北京
人员:五位同学 材料:写有“北京”“乌鲁木齐”“东”“西”“太阳”的纸 片 操作:四位同学手拉手面朝外围成一个圆圈模拟“地球”,其 中一个同学身上贴上写有“北京”和“东”的纸片,代表北京; 在他右手边的那个同学身上贴上“乌鲁木齐”和“西”,代表 乌鲁木齐;第五位同学站在圈外举着写有“太阳”的纸片,代 表“太阳”。围成圈的四位同学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慢慢转动, 看看“北京”和“乌鲁木齐”谁会先见到“太阳”?然后在按 照由东到西的方向慢慢转动,看看又是谁先见到“太阳”?
自西向东(逆时针)转动 自东向西(顺时针)转动
北京先迎来黎明
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拉萨
成都 武汉 杭州
自西向东(逆时针)转动 自东向西(顺时针)转动
自西向东(逆时针)转动 自东向西(顺时针)转动 杭州 武汉 成都 拉萨 拉萨 成都 武汉 杭州
回忆生活中的事例,也许能够帮助你
当我们坐在汽车里快速向前行驶的时候, 我们看到窗外的树,房子等景物是怎样运 动的?
升高的河床
观察
黄河上游
黄河下游
小资料
地上河
黄河大堤
思考
黄河下游河床中沉积的泥沙等物体 是从哪里来的呢?
黄 土 高 原
黄河壶口
实验
黄河中的泥沙沉积过程是怎样的呢?
讨论
黄河下游河床的升高与那些因素 有关?
为什么会有泥沙呢?
过度放牧
植被破坏
小资料
历史上的黄土高原
拓展
•人类的活动给黄河带来了 哪些影响? •如果这些行为一直持续下 去,你认为会有什么后果?
• 清晨,只见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让 我们度过阳光明媚的一天。有谁知道,生 活在我国不同地方的人们每天迎来太阳的 时间相同吗?他们谁最先看到日出?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升高的河床》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升高的河床》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河流源头的雨水、积雪等不断地补给着河水,因而河水会不断地向下流淌;2.了解河床形成的原因,知道河床呈现阶梯状的特征;3.掌握河水侵蚀、沉积的作用,了解河流的演变过程。
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描述、比较、总结所学到的关于河床形成及演变的知识;2.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调查、研究其中的一些现象;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身边的环境、事物、事件等作出合理的解释。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主动思考、发现问题的好奇心和兴趣;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珍爱水资源。
二、教学内容1.河流的起源及发展;2.河床的形成及演变;3.通过简单的实验分析发现河水的侵蚀和沉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河床的形成及其演变过程;2.熟记如何进行实验以了解河水的侵蚀和沉积。
教学难点1.河床形成的因素以及形成过程;2.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在课堂上通过图片、PPT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河流及河床的变化过程;2.实验探究法: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河流的演变过程;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展示个人的想法,培养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教师引入教师通过简单的问答与图片展示等方式,进入课题,激发学生对河流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想象一下看到过的河流的景观。
(引导问题:你们见过哪些河流?它们的水往哪里流?)2.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给予学生时间进入讨论环节,然后通过视频展示一些水往下流的涌泉等景观,引导学生探究河流的起源及发展。
(问题:河流的水从哪里来?)3. 教师授课教师通过图片、动画等方式,讲解课题中河床的起始形态、形成过程、演变过程。
(问题:河床的形成是如何发生的?)4. 学生实验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河流的侵蚀和沉积。
(问题:河流的怎么形成的?)5. 学生总结学生进行小结,对知识点进行总结。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升高的河床》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升高的河床》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什么是河床,什么是河流的升高。
②了解河流升高的原因,包括地质变化和人类活动等。
③了解河流升高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河床和河流升高对我们生活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掌握什么是河床,什么是河流的升高。
②了解河流升高的原因,包括地质变化和人类活动等。
2.教学难点:①学生对于地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流升高的影响的理解和认识。
②学生对于河流升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深入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观察图片和讲述故事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河流升高的影响。
2.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PPT向学生讲解什么是河床以及什么是河流的升高。
3.实例解析(20分钟)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流升高的影响。
4.小组合作(15分钟)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河流升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在小组中交流。
5.总结(5分钟)通过讨论和交流,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感受。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设备:电视、投影仪、PPT。
2.教学活动:观察图片、看视频、小组合作。
五、教学评价1.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有效参与和表现。
2.对学生在总结中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对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12课《升高的河床》|鄂教版 (共39张PPT)
黄河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
华北平原
黄河各河段特征
上游
中游
下游
河口镇
桃花峪
黄河各段年平均含沙量
河段
兰州 河口 龙门
年均含沙量 (千克/立方米)
3.48
6.67
33.3
黄河下游的河床为什么升高?
1.泥沙的大量淤积,下游河床不断 加厚、加高。
2.泥沙主要是上游和中游带过来的, 并且下游处于华北平原,地势平坦, 泥沙更加容易淤积。
升高的河床
关于黄河你都知道哪些?
河口镇
龙羊峡
青铜峡
桃花峪
黄河是我们国家第二长河,全长5500多千米。 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源—约古宗列曲
黄河源—卡日曲
黄河源—星宿海
扎陵湖畔牛头标志
黄河源—鄂陵湖
黄河上游风景
黄河上游水电站
黄河上游青铜峡
Hale Waihona Puke 宁夏银川平原段黄河内蒙古河套平原段黄河
黄河中游河道及地貌
晋陕大峡谷
壶口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
黄河中游 壶口瀑布
风陵渡
黄河要津——风陵渡
三门峡黄河大坝
小浪底黄河大坝
黄河中下游分界点【桃花峪】
黄河下游河道
黄河入海口
黄河“地上河”
“地上河”动画演
示
水河
面床
面
地面
对照刚才上游和下游的图片进行思考,为什 么黄河有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
黄河中游 黄土高原
资料:“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
黄河每立方米水的年平均含沙量约 35千克,高峰上达到570千克。黄河 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古人 称黄河是“一石(担)水,六斗泥”。 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 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