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翻译理论的知识
《普通翻译理论原理》
《普通翻译理论原理》1、释意理论:就是提出三角形翻译过程的假设,认为翻译对象应该是源语信息的意义而不是语言外壳。
2、认知负荷模型理论: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约翰·斯威勒于1988年首先提出,它以Miller等人早期的研究为基础。
3、思维适应控制模式理论:任何熟练行为都要求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4、信达雅:“信”“达”“雅”它是由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通俗的讲,译文要符合汉语言的特点,注重一句话的完整性,即内容、结构、文采,也就是内容的准确性,语法结构的顺畅,语言载体的文采文学性。
机器翻译面临的问题机器翻译的质量要达到“信、达、雅”的程度依然艰难;机译质量是机译系统成败的关键。
中国数学家、语言学家周海中曾在论文《机器翻译五十年》中指出:要提高机译的质量,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本身问题而不是程序设计问题;单靠若干程序来做机译系统,肯定是无法提高机译质量的;另外,在人类尚未明了人脑是如何进行语言的模糊识别和逻辑判断的情况下,机译要想达到“信、达、雅”的程度是不可能的。
这些都是制约机译质量提高的瓶颈。
1、释意理论:就是提出三角形翻译过程的假设,认为翻译对象应该是源语信息的意义而不是语言外壳。
2、认知负荷模型理论: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约翰·斯威勒于1988年首先提出,它以Miller等人早期的研究为基础。
3、思维适应控制模式理论:任何熟练行为都要求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4、信达雅:“信”“达”“雅”它是由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通俗的讲,译文要符合汉语言的特点,注重一句话的完整性,即内容、结构、文采,也就是内容的准确性,语法结构的顺畅,语言载体的文采文学性。
机器翻译面临的问题机器翻译的质量要达到“信、达、雅”的程度依然艰难;机译质量是机译系统成败的关键。
中国数学家、语言学家周海中曾在论文《机器翻译五十年》中指出:要提高机译的质量,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本身问题而不是程序设计问题;单靠若干程序来做机译系统,肯定是无法提高机译质量的;另外,在人类尚未明了人脑是如何进行语言的模糊识别和逻辑判断的情况下,机译要想达到“信、达、雅”的程度是不可能的。
翻译理论概述
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一、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二、中国翻译简史三、中国翻译理论四、翻译的基本原则五、翻译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一、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Definitions given by Chinese scholars:●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现代汉语词典)●翻译是将一种文字之真义全部移至另一种文字而绝不失其风格和神韵。
(吴献书,1949)●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张培基,1980)●翻译的实质是语际的意义转换。
(刘宓庆,1990)●翻译的定义应该是:“将一种语言传达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
” (蔡毅,1995)●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
(王克非,1997)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
(沈苏儒,1998)● 翻译应当把原文的本意,完全正确地介绍给中国读者,使中国读者所得到的概念等于英俄日德法┅┅读者从原文得来的概念。
(瞿秋白)Definitions given by Western scholars:● 翻译是翻成本族语言或另一种语言(to turn into one’s own language or another language)美国韦氏新大学词典●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遗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入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一样。
(泰特勒,1790)●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
(费道罗夫,1953)● According to Catford transl ationis “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 by(翻译的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TL”.定义也许可以这样说:把一种语言(SL)中的篇章材料用另一种语言(TL)中的篇章材料来加以代替。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应用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应用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应用是指深入分析和研究翻译学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翻译理论、翻译策略和翻译实践等几个方面。
翻译学是一门复杂而全面的语言学科,也是一个学习翻译技术的实践学科。
它涉及到许多不同领域的知识,如语法、词汇学、语义、文体学、文学翻译学、口译学等等,以及跨文化交际、机器翻译、信息处理、网络等技术。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应用一般包含以下内容:一、翻译历史。
翻译历史旨在探讨和深入研究翻译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包括翻译理论的演变、翻译学会的发展、翻译实践中出现的翻译争端等。
二、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旨在研究如何将一种语言或文化的信息转变为另一种语言或文化的信息,以及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逻辑关系和语言变异等问题。
它主要包括翻译的定义、目的、功能、类型、质量、特点等,以及翻译的过程、步骤和模型等。
包括套用模式、信息处理模式、语言转换模式和文化归化模式等等。
三、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是指翻译者应用不同的方法,以及如何选择与源文本最接近文本形式的词语,以有效地翻译源文本中的信息。
它还涉及到文本类型、文体学、语体、文学研究等方面。
常见的翻译策略包括文本处理策略、实译策略、保留策略、尽量策略、加强策略、省略策略等。
四、翻译实践。
翻译实践是指翻译学的实践领域,主要涉及翻译的原理、规范、技巧、技术、艺术、行业标准、社会影响等。
它旨在推进翻译技术的发展,提高翻译水平,提高翻译准确性,并维护翻译行业的建设。
常见的翻译实践包括文本翻译、口译、笔译、多媒体翻译、自动翻译、机器翻译等等。
总结起来,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应用是一门研究翻译理论历史、研究翻译理论、研究翻译策略和翻译实践的学科。
它旨在推进翻译技术的发展,提高翻译水平,以及提高翻译行业的建设。
第四章--翻译理论常识简介
第四章翻译理论常识简介4 . 2 我国传统译论要点1) 严复的“信、达、雅”:信:“忠实”,即“意义不倍(背)文本”,忠实于原文意义。
达:“流畅”,即不拘泥与原文形式,尽译语之能事以求原意明显,使译文通顺达意。
雅:“古雅”,原本指当时能登大雅之堂的文言文,一种古雅文体,即“用汉以前字法、句法” ( 严复 ) 。
从这个意义上说,严复的求“雅”实则是讲究“修辞”,讲究译文表达要有“文采”。
严复的的翻译实践:“与其伤雅,毋宁失真”,重在一个“雅”字,并不十分注重“信”:“译文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
严复在其《天演论· 译例言》中对“信、达、雅”解释得非常清楚,就是“修词立诚”(信)、“词达而已”(达)、“言之无文,行之不远”(雅),“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所谓“行远”,就是提倡用“用汉以前字法、句法”这一所谓“桐城派”的古文体译书,已能让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普遍接受的效果。
这一点,王佐良先生曾说的极其透彻:“严复的翻译是有目的的,就是要引起他所认为真正有影响的人,即知识分子的注意……他所翻译的书都是形成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思想体系的经典著作。
他知道这种思想,对当时沉缅于中古世纪迷梦中的知识分子来说,等于一味苦药。
所以,他用知识分子所欣赏的古雅文体给苦药裹上一层糖衣,使它容易下咽。
所谓‘雅'也者实际上是严氏的推销术。
……果然,不出数年,他的译作赢得了广大的读者,他的思想攻势取得了成功”(王佐良:关于文学翻译答客问,《翻译通讯》1983/10 )。
他翻译的《天演论》,其文本实际是一种“信息型”功能的社科哲学读本,严复为了实现他特定的翻译目的,人为地在文本中设置了一些戏剧性场景,以增强吸引力迎合当时士大夫们的口味。
例如,他将原文中很平白的一句译为:It may be safely assumed that, two thousand years ago, before Caesar set foot in Southern Britain , the whole country-side visible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room in which I write,…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
翻译常识
一)、翻译简史1)佛经翻译我国的翻译事业最初是从翻译佛经开始的。
东汉时代,天竺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四十二章经》,这是我国现存佛经中最早的译本。
佛经翻译经过晋朝逐渐发展,到了隋唐达到鼎盛时期。
南宋以后趋于衰微。
在这漫长的一千年中,出现了不少著名的译师。
下面主要介绍其中的三个人:释道安、鸠摩罗什和玄奘。
释道安(314-385)东晋前秦时高僧。
在他的监译下译了《四阿含》、《阿毗昙》(毗pi)等。
他还对以前的译本作了校录和整理工作。
他主张直译的。
译文不增不减只在词序上作些调整。
鸠摩罗什(344-413)后秦高僧。
他和弟子僧肇等译出《摩诃般若波罗密经》(诃he )、《妙法莲花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等,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翻译过程中,他倾向于意译,常对原文加以改动,以适应中国的文体。
他的翻译虽然灵活,态度却很谨慎。
因此他的译文既准确又流畅。
玄奘(602-664)唐高僧,俗称唐僧,曾游学天竺各地达十七年之久。
回国后,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他的经籍不但丰富了祖国的文化,而且位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的典籍。
玄奘的译文与鸠摩罗什的译文相比,是倾向于直译的。
但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再加上他工作勤恳、认真,他的译文质量是很高的。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著名的佛经译师有的倾向于直译,有的倾向于意译,或着说有的直译成分多一些,有的意译成分多一些。
(庄绎传:英汉翻译教程,p.102-103)2)严复与“信、达、雅”我国近代翻译理论中最有影响的,要算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了。
严复(1853-1921)曾留学英国学习海军。
1894年中日战争后,发表文章主张维新变法。
他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念,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
戊戌变法后,他又翻译了《原富》、《群学肄言》(肄yi)、《法意》、《穆勒名学》等。
他是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哲学的人。
俄语翻译与理论知识点总结
俄语翻译与理论知识点总结引言俄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俄语翻译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俄语翻译涉及到语言学、文学、文化等多个领域,其研究对传播俄罗斯文化和扩大国际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俄语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点,并且对相关的实践问题进行讨论。
一、俄语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点1. 目标语言与源语言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将源语言的内容和意义准确地转化为目标语言的内容和意义。
因此,在进行翻译时,译者需要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有深刻的理解。
而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语法结构、词汇选择等方面的差异,译者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差异,才能够准确地完成翻译任务。
2. 文化差异在俄语翻译中,文化差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到人们的语言使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
因此,在进行俄语翻译时,译者需要考虑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够准确地表达原文所包含的意义。
3. 翻译策略翻译策略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
在俄语翻译中,译者可以采用直译、意译、加译、省译等不同的策略,以便更好地保留原文的意义和风格。
同时,译者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目的来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以确保翻译质量。
4. 语言风格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包括语法结构、词汇选择、句式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在进行俄语翻译时,译者需要充分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言风格,以便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保持原文的语言特色。
5. 翻译质量评估翻译质量评估是研究翻译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俄语翻译中,评估翻译质量时需要考虑到准确性、流畅性、自然性、忠实性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够对翻译质量进行客观评价。
二、俄语翻译实践问题探讨1. 语言障碍俄语是一种复杂的语言,其语法结构和词汇量都相对较大。
因此,在进行俄语翻译时,译者往往会面临语言障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译者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俄语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翻译理论有哪些
翻译理论有哪些
翻译理论是研究翻译的原则、方法和规律的学术领域。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翻译理论。
1. 文化转移理论:文化转移理论认为翻译不仅仅是文字层面的转换,还涉及两个不同文化之间的知识和观念的转移。
翻译不仅要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还要适应目标文化的语言和文化背景。
2. 契诃夫式的翻译理论: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提出的翻译理论,强调译者应充分理解原文的语境和意义,而不仅仅是机械地翻译文字。
译者应当有创造性地进行翻译,使得译文在目标文化中能够产生类似的效果。
3. 统一性翻译理论:统一性翻译理论主张翻译应当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色,忠实于原文的意义。
译者不应进行大幅度的改动或添加,而应尽量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4. 语际翻译理论:语际翻译理论关注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转换,主张翻译应在不同语言系统之间进行。
翻译者需要准确地理解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语用,以便进行有效的转换。
5. 文学翻译理论:文学翻译理论研究文学作品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文学翻译要求译者不仅仅传达原文的信息,还要尽可能保留原文的艺术风格和情感。
文学翻译理论也探讨了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文学作品的翻译。
6. 动态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理论认为翻译应当追求在目标文化中达到与原文相当的效果,而不仅仅是对原文进行机械的翻译。
译者需要考虑目标读者的背景和习惯,以及文化差异,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词汇,使得译文能够传达原文的意义和情感。
这些翻译理论都有不同的观点和方法,译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翻译工作。
同时,翻译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变化,会出现新的理论和方法。
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
第三章: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3.1 相关翻译理论3.1.1 翻译转换理论翻译转换( translation shift )是翻译中的普遍现象,指的是原文译为目的语时发生的语言变化。
“翻译转换”作为术语最早出现在英国学者卡特福德( Catford )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他认为翻译转换是“偏离形式对等的等值翻译” ,并将将翻译定义为:“一种语言(SL) 中的语篇材料被另一种语言( TL) 中等值的语篇材料所取代。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是建立在弗斯和韩礼德的语言学模式之上,并借用了韩礼德的系统语法及其对语言“层次” 的分类来说明翻译转换现象。
卡特福德的转换理论主要使用了语法和词汇两个层次,单位、结构、类别和系统四个语法范畴。
卡特福德认为,语言是交际性的,在上下文中发挥功能,而且这些功能的发挥通过不同的语言层次( 如语音、词形、语法及词汇) 和级阶( 句子、分句、片语、词及词素等) 。
在对“形式对应” ( formal correspondence) 和“文本等值” ( textual equivalence) 做了区分后,卡特福德认为,既然这两个概念有很大差异,进行翻译转换就是必然的了,翻译转换因而在从源语到目标语的过程中背离了形式对应。
卡特福德进而提出两种转换: 层次转( level shifts) 和范畴转换( category shifts) 。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对汉英翻译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 层次转换所谓层次转换是指处于一种语言层次上的原语单位,具有处于不同语言层次上的译语翻译等值成分。
卡特福德的层次转换包括语音、词形、语法和词汇四个层面,但他认为翻译中惟一可能发生的层次转换就是语法和词汇之间的转移。
也就是说,一种语言的语法项在翻译时可以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词汇项,反之亦然。
例如,汉语中的“着”、“了”、“过” 等词汇都可以用来英语中的“现在完成时( has/ have done) ”和“过去完成时( had done) ” 这两种时态表达。
翻译学导论知识点总结
翻译学导论知识点总结一、翻译学的概念和对象翻译学是研究翻译的一门学科,研究翻译的理论和实践,目的是探讨翻译的规律和原理,提高翻译质量,服务翻译实践。
翻译的对象包括语言、文化和交际。
语言是翻译的原材料,文化是翻译的背景,交际是翻译的目的。
因此,翻译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学科,涉及语言学、文学、文化学、语言哲学、认知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二、翻译的定义和分类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表达形式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根据翻译的形式和功能,可以将其分为口译和笔译。
口译是指口头传译,包括同声传译和依文传译。
笔译是指书面传译,包括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等不同领域的翻译。
三、翻译的原则和方法翻译的原则包括忠实原则、通顺原则、美观原则和适用原则。
忠实原则是指要保持原文的意思,不偏离原意;通顺原则是指要保持译文的自然流畅;美观原则是指要保持译文的文体风格;适用原则是指要考虑译文的使用环境。
翻译的方法包括直译、意译、音译、转换和增译等不同的翻译手段。
四、翻译的难点和技巧翻译的难点包括语言结构和文化差异。
语言结构是指不同语言的语法和词汇差异,文化差异是指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习俗差异。
翻译的技巧包括对原文的理解和对译文的表达。
对原文的理解包括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对译文的表达包括对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段的应用。
五、翻译的目的和价值翻译的目的是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和增进理解。
翻译的价值在于促进文化交流、增进国际合作和促进文明进步。
翻译能够帮助人们了解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促进跨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六、翻译的发展趋势和现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翻译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翻译行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不仅有了口译和笔译的专业人员,还有了各种翻译软件和互联网平台。
翻译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翻译质量得到了提高,翻译工作更加高效和便捷。
七、学习翻译学的意义和方法学习翻译学有利于提高语言水平、增进跨文化交流和促进国际合作。
翻译理论
三、尤金·奈达和他的翻译理论1.奈达翻译理论概述尤金·奈达(Eugene A.Nida)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简单讲,功能对等就是要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而不是在语言的形式上对应。
他把功能分成九类①[在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中,奈达将语言的功能分成9类,即表现功能(expressive)、认识功能(cognitive)、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信息功能(informative)、祈使功能(imperative)、行为功能(performative)、情感功能(emotive)、审美功能(aesthetic)和自我解释功能(metalingual)。
在奈达看来,翻译就是要在接受语中以最自然的方式重现原文中的信息,首先是重现意义,然后是风格。
最好的翻译读起来应该不像翻译。
要让原文和译文对等就必须使译文自然,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摆脱原文语言结构对译者的束缚。
翻译应避免“翻译腔”(translationese)。
奈达提出了翻译要达到的不是语言的对等,而是语言功能的对等,是读者心理反应的对等。
奈达从几个方面科学地描写了功能对等的具体内容。
这里将他的理论简单地概括成三个部分:①抛弃传统的词性概念;②采用核心句(kernel sentence)的概念以及句子转换的概念克服句法对译者的束缚;③用同构体的理论(isomorphism)来克服社会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障碍。
现在分述如下。
五、奈达与纽马克翻译理论比较一、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综观奈达的翻译思想,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早期带有明显的美国结构主义色彩的语言学阶段;中期的翻译科学说与翻译交际说阶段,以及后来的社会符号学阶段.1.2.3 动态对等说这是奈达翻译理论中最为人熟知的一种观点。
所谓动态翻译,就是在翻译交际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即“从语义到语体,在接受语中用贴近原文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
翻译理论总结期末
翻译理论总结期末在现代全球化的背景下,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交流方式,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翻译理论作为研究翻译实践的基础,是翻译工作者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
本文将综述翻译理论的重要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从而对翻译实践提供指导和启示。
一、翻译理论的重要概念1. 翻译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信息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语言的互译,还涉及到思维方式、文化背景等因素。
2. 等效等效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力求使目标语言能够传达出原文同样的意义和效果。
等效主张在翻译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涉及到文化差异、语言差异等问题。
3. 重译重译是指对一篇已经翻译过的文本重新进行翻译。
它是翻译实践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可以通过不同解读和译者的风格差异来实现更好的翻译效果。
4. 归化与异化归化与异化是翻译理论中常用的两个概念,它们分别指代将目标语文化与源语文化“融合”或“保留”的翻译策略。
归化主张将目标语文化中的表述方式与理解习惯作为翻译的依据,而异化则更加强调源语文化的独特性。
二、翻译理论的发展历程1. 传统翻译理论传统翻译理论以源语为中心,更加注重语言的形式对称性,重视忠实于原文,以达到“无损”的目标。
2. 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兴起的,提出了等效的概念,并关注功能与意义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该理论明确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对源语和目标语读者进行调整的任务。
3. 文化转移理论文化转移理论提出了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它强调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移,还涉及到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因素。
这一理论对于跨文化交流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 重译和再翻译理论重译和再翻译理论强调翻译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对已有翻译作品的再审视和重新翻译,可以实现更好的翻译效果。
这一理论提醒翻译者不仅要注重翻译策略,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
三、翻译理论的主要流派1. 源语导向理论源语导向理论以源语为中心,强调翻译要忠实于原文,力求实现“无损”翻译。
中国的翻译理论简介
著名文学翻译家鲁迅
傅雷主要译作: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 的重要作品。有《约翰·克利斯朵夫》 、传记 《贝多芬传》 、 《托尔斯泰传》 、 《米开朗琪 罗传》;巴尔扎克名著《高老头》 、 《欧也 妮·葛朗台》 、 《贝姨》 、 《邦斯舅舅》 、 《夏倍上校》 、 《幻灭》 ;伏尔泰的《老实 人》 、 《天真汉》 ;梅里美的《嘉尔曼》 、 《高龙巴》等等共三十余部作品。
南怀仁
南怀仁为清朝廷制造的6件天文仪器,至今还保存 在北京古观象台上。在南怀仁逝世300周年的时候, 中国政府向比利时鲁汶大学南怀仁基金会赠送了 “天球仪”(即南怀仁设计制造的大型天文仪器之 一)的模型,至今保存在南怀仁厅前。
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立的怀仁厅
中国近代翻译家之一:严复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乳名体干,初名传初, 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晚号野老人,福建侯官 (后并入闽县,称为闽侯,今福州市)人。他系统地将西方的社 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是清 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 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二十世纪中国学派的六大翻译理论
第一个翻译理论家是严复,他在《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中提 出了“译事有三难:信、达、雅”(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elegance) ,即“信、 达、雅”三原则。这三个字的影响之大,可以说是“世界之罪”。因为二十世纪的中国译 者几乎没有不受这三个字影响的 (已衍生出“信达切”(刘重德)、“信达贴”(蔡思果)、 “信达优”(许渊冲)、“信达似”(裘克安)、信达+X等) 。“信”是强调译文必须忠 实于原文,“达”是强调译文应该通顺易懂,“雅”在严复时代指的是桐城派风格,现在 一般赋予“雅”新的涵义,即要求译文有文才。
翻译理论知识模板共63页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翻译理论知识
翻译理论知识《翻译理论与实践》考试理论部分复习提纲一、翻译定义:1. 张培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3. 刘宓庆——翻译的实质是语际的意义转换。
4. 王克非——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
5. 泰特勒——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入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
6. 费道罗夫——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
7. 卡特福德-- 翻译的定义也可以这样说:把一种语言(Source Language)中的篇章材料用另一种语言(Target Language)中的篇章材料来加以代替。
8. 奈达——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再现与原语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首先就意义而言,其次就是文体而言。
“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Eugene Nida纽马克——通常(虽然不能说总是如此),翻译就是把一个文本的意义按作者所想的方式移译入另一种文字(语言)。
“ Translation is a craft consisting in the attempt to replace a written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one language by the same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another language”. --- Peter Newmark10. “ Translation is the expression in one language (ortarget language 译入语) of what has been expressed in another language (source language 原语), preserving semantic and stylistic equivalences.” --- Dubois12. 13.Translation or translating is a communicative activity or dynamic process in which the translator makes great effort to thoroughly comprehend a written message or text in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works very hard to achieve an adequate or an almost identical reproduction in the target language version of the written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or text.二、翻译标准1. 翻译的标准概括为言简意赅的四个字:“忠实(faithfulness)、通顺(smoothnesS”忠实指的是忠实于原文。
翻译基本理论知识点
翻译基本理论知识点
中文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点如下:
1.句子结构分析:理解句子的结构是翻译的基础,包括主谓宾结构、修饰语等,翻译时需要保持句子结构的完整性。
2.语义理解:翻译时需要深入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并了解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以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3.上下文理解:翻译时需要考虑上下文的信息,以确保所翻译的内容与原文的语境一致。
4.语法转换:中文和其他语言的语法结构有所不同,需要进行语法转换以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
5.文化差异: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同样的表达方式可能含有不同的意义,需要考虑并妥善处理文化差异。
6.辞职翻译:辞职翻译是指逐句对照原文进行翻译,保持原文的字面意思,适用于宗教经典、技术说明等需要精确传达内容的场景。
翻译理论的作用认识
02 03
语料库与计算机辅助翻译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和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发展为翻 译理论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大规模语料的分析和处理, 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过程中的规律和现象。
翻译伦理与文化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翻译理论越来越关注翻译在文化交流 和传播中的作用,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冲突成为 研究的重点。同时,翻译伦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 译者的责任、知识产权等问题。
服务经济发展
03
翻译理论有助于提高科技翻译的质量和水平,为经济
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
05 翻译理论的挑战与发展趋 势
翻译理论的现有问题与挑战
01
翻译标准的界定
02
翻译过程的复杂性
翻译理论目前面临的问题之一是翻译 标准的确定。翻译标准是衡量翻译质 量的重要尺度,但不同的文化背景、 语言类型和翻译目的使得翻译标准难 以统一。
翻译理论分类
翻译理论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根据研究重点、学科领域、适用范 围等。常见的分类包括:语言学翻译理论、文学翻译理论、跨文化翻译理论等 。
翻译理论的发展历程
古代翻译理论
古代的翻译理论主要基于经验和传统,如古希腊的翻译理论 、中国的佛经翻译理论等。这些理论注重传达原文的意义和 精神,而非语言层面的对应。
传承历史文化
翻译理论有助于传承和弘 扬历史文化,让更多人了 解和认识历史文化遗产的 价值。
翻译理论在科技翻译中的应用
传递科技信息
01
翻译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准确传递科技信息,促进科技
交流和发展。
促进科技创新
02 通过翻译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国际先进
的科技成果和经验,为我国的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尼采的翻译理论主张相关知识点
尼采的理论主张相关知识点一. 乐观主义尼采不但不是悲观主义者,相反是极度深刻的乐观主义者。
作为乐观主义者,尼采是从“悲剧精神”这个概念起步的。
二.悲剧精神尼采的美学观集中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
尼采提出一个核心概念:悲剧精神,又提出两个次级概念:日神(阿波罗)情态和酒神(狄奥尼索斯)情态。
尼采认为,希腊悲剧之所以美,是因为它是两种成分(日神情态和酒神情态)的有机组成。
前者代表静穆的美,是人以冷静的理智观察世界的态度;后者代表生命力,是人创造世界、创造人生的生生不息的动能。
美与力合而为一,就达到艺术的最高形态(悲剧)。
在悲剧中,前者激发生命力量,而后者唤醒梦幻的美,两者互相作用。
希腊人用它来净化世界、美化人生,一扫悲观主义阴霾。
但是,苏格拉底的出现却打破了上述两种成分的和谐与平衡,因为他发扬日神情态而丢弃了酒神情态。
希腊文化中的生命消失了,只剩下没有血色的理性文化。
从这个意义上,尼采称苏格拉底为颓废者,并认为当代人的任务就是高扬生命力,重振雄风,为理性文化注入沸腾的热血。
表面看来,尼采的悲剧精神将理性与生命力并重,其实,他所强调的是后者。
尼采从悲剧中看到由于个人的毁灭而解除了一切痛苦,并且消除了痛苦的根源,从而获得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狂喜,与此同时,又觉察到个体的毁灭并不影响生命现象的不可遏止和层出不穷,顿然生出由衷的快感。
这就是生命力的充盈,也是最高的美。
由此可见,获取欢乐而不是失望,肯定生命而不是否定生命,是尼采悲剧精神的底蕴。
尼采把人的目光拉向希腊悲剧,认为其中存有最高的美,目的在于肯定人,肯定人的存在和价值。
尼采认为,为了肯定人生,人们需要悲剧精神,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世界的生成、变化过程,把现实世界艺术化,把人生的苦难化作审美的快乐,把个人的悲剧化作世界的喜剧,摒弃基督教悲观主义,从中体验到作为生命、生物的快乐。
这是悲剧所给予人的“形而上的慰藉”,也是它对于人生的终极意义。
尼采说:“只有作为审美现象,生存和世界才是永远有充分理由的。
翻译理论知识翻译的性质
翻译理论知识翻译的性质翻译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活动。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翻译理论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一、翻译学科特点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范存忠:"漫谈翻译"《翻译理论与技巧》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p.80), 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谭载喜:《奈达论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p.10)。
翻译虽为个体所承作,却是一种社会活动,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丰富的实践内涵。
就前者而言,翻译经过千百年来各国翻译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在语言学、文学、文化、心理学、人类学、哲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并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跨文化和语言转换模式。
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这种体系和模式正处在不断地完善之中。
就后者而言,翻译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辨证的;翻译理论产生于翻译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实践转过来又丰富翻译理论。
可以说,没有社会实践就不会有翻译理论的产生;没有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翻译实践就会难免走弯路。
因此,学好翻译既要重视翻译理论的学习,又要加强翻译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学好翻译的必由之路。
二、为什么可能有翻译翻译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因为人类社会要发展进步就需要在不同文化的民族之间进行沟通,而这一全过程都离不开翻译。
正如Steiner和张培基所说的那样:Translating it is that openeth the window, to let in the light; that breaketh the shell, that we may eat the kernel. (Steiner) 翻译是沟通各族人民的思想,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国际斗争的必要武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翻译理论的知识
一、填空
1.Yan Fu’s 3-word translation criteria are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2.Translation in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of some 2000 years.
3.The two words used as the common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today are
faithfulness and smoothness
二、回答问题
1. Translation is a representation or recreation in one language of what is written or said in another language, not only an art but also a science.
2. A qualified translator should have 5 prerequisites:
1) a good command of the source language,
2) a good command of the target language,
3) a wide range and scope of knowledge,
4) a high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5) a necessary knowledge of basic technique used in translation.
3直译与意译
1) Literal translation refers to an adequate representation of the original almost without any change of word-order or sentence construction.
2) Liberal translation is also called free translation, which does not adhere strictly to the form or word-order of the original.
4 信、达、雅(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保持原作丰姿(Keep the full flavor of the original work )
忠实、通顺(faithfulness and smoothness)
直译与意译(literal translation and liberal/free 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