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成本和供给分析

合集下载

劳动经济学第2章 劳动供给分析

劳动经济学第2章 劳动供给分析

二、影响个体劳动供给的相关因素
(一)工作时数与非劳动收入变化
非劳动收入的变化对劳动时数的影响:当其他条件不 变,收入上升,对闲暇的需求也上升。
收入效应:在保持工资不变(W)的条件下,收入变 动(△Y)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H)的比例。如 果闲暇是正常品,收入效应的符号为负。
收入效应=△H/△Y<0
工资对家庭所用时间和物品的影响:
高工资的人选择A点生产, 使用较少的时间和较多的物 品;低工资的人选择B点生 产,即使用较为时间密集的 技术生产家庭商品;高工资 能使人们接受更多的时间和 物品,因而高工资的人们会 进入一条更高的等产量曲线, 但仍使用更为物品密集的生 产技术,如在C点生产。
38
(三)家庭生产的劳动供给曲线
l 工资率与工作时数的乘积等于工作收入。
l 工资率、工作时数和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就是 所谓的预算约束。它表明在既定的市场工资 率条件下,单个消费者所能够提供的收入和 工作时数的各种组合。
预算约束线的性质:
1、其斜率为负 2、斜率等于负的工资率 3、当工资率变化时,预算 线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4、当存在着非劳动收入时 ,预算线将沿着Y轴平行向 上移动
二、劳动力供给的测度
(一)劳动力参与率
概念:
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规 模。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一项总指标。劳动力 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 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 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公式:
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 = 劳动力/劳动年龄人 口╳100%
替代效应 = △H/△W > 0 注意:工资率的变动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 。工资增加时,工作时数实际上是增加还是减少依赖于替 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相对强度或大小。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分析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分析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分析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力市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连接劳动者和雇主之间的桥梁。

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分析能够提供有关就业市场的关键信息,帮助政府、企业和个人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本文将对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进行深入分析。

一、劳动力市场的定义和特点劳动力市场指的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进行劳动力交易的场所,也可以理解为劳动力的买卖市场。

在劳动力市场中,供求关系的变化影响着工资水平、就业机会和劳动力流动等重要指标。

劳动力市场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弹性需求: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需求变化相对较频繁,受到经济波动、技术进步、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较大。

2. 个体差异: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者具有个体差异,包括教育背景、技能水平、工作经验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劳动者的供给弹性和就业机会。

3. 信息不对称:劳动力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企业对于个体劳动者的信息掌握程度较高,而个体劳动者对企业的信息了解程度有限。

二、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指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愿意提供的劳动数量。

供给的决定因素包括人口规模、劳动参与率、劳动者教育水平等。

1. 人口规模:人口规模是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基础,劳动力市场供给与人口规模呈正相关关系。

2. 劳动参与率:劳动参与率指的是劳动年龄人口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比例。

劳动参与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给量。

3. 教育水平:劳动者的教育背景和技能水平会直接影响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弹性和获得工资水平。

劳动力市场的供给通常通过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数量和时长来衡量。

供给曲线呈正斜率,即随着工资水平的上升,劳动力的供给量也会增加。

三、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分析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指用工单位愿意支付的劳动力数量,受到企业产出水平、工资成本、技术进步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1. 产出水平:企业产出水平是影响劳动力需求的重要因素,当企业产出增加时,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

2. 工资成本:工资成本是企业雇佣劳动力的直接成本,当工资成本上升时,企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率可能会放缓。

我国劳动力供给变动分析

我国劳动力供给变动分析

我国劳动力供给变动分析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情况,并讨论了影响劳动力供给变动的主要因素。

首先,通过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变动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我国劳动力供给的总体变化趋势。

其次,根据政府政策、经济发展形势以及人口变化等因素,讨论了影响劳动力供给变动的主要因素以及作用机制。

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来促进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劳动力供给;变动;政策;经济发展;人口正文: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劳动力供给变动是也变得日益重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情况,并讨论了影响劳动力供给变动的主要因素。

首先,本文分析了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情况,并比较了不同地区劳动力供给的情况。

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变动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变动趋势主要受政府政策、经济发展形势以及人口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本文分析了影响劳动力供给变动的主要因素,特别是政府政策、经济发展形势和人口变化对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影响,并从宏观经济角度探讨了上述因素对劳动力供给变动的作用机制。

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可持续增长。

政府应通过政策完善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力效率和能力,实施有力的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加强劳动力培训,以及积极推动社会就业,等等。

总之,本文分析了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情况,并讨论了影响劳动力供给变动的主要因素,为促进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可持续增长提出了一些有益建议。

分析发现,劳动力供给的变化是复杂的,由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

例如,政府政策对劳动力供给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积极的政策会刺激劳动力供给的扩大,而不利的政策则会限制劳动力供给的变化。

此外,经济发展形势也是影响劳动力供给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经济发展形势会直接影响劳动力集中或分散的程度,从而对劳动力供给变动有着巨大影响。

此外,人口的变化也会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变化,随着人口的增加,劳动力供给也会相应增加。

因此,深入了解各种劳动力供给变化的内在规律和机理,对改善劳动力供给结构,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平衡十分重要。

劳动力成本

劳动力成本

劳动力成本英文:labor cost;the cost of labor劳动力成本是指企业(单位)因劳动力、劳动对象、劳动手段、雇佣社会劳动力而支付的费用以及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投人构成劳动力成本是劳动核算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劳动力成本是指企业(单位)因雇佣社会劳动力而支付的费用。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规定,劳动力成本的范围大于工资,不仅包括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资和薪金,还包括以物质或非物质形式表现的福利,如实物发放、社会保障、技术培训等。

劳动力成本是劳动者所有报酬之和。

研究产业竞争力,除劳动力成本之外,还要考虑劳动生产率。

通过计算单位劳动成本(ULC)可以反映一个产业或国家的成本优势。

单位劳动成本的定义是平均劳动报酬对劳动生产率的比值。

分析劳动力成本变动对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影响乃至于对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影响,可为党和各级政府制定劳动政策提供重要依据.劳动力成本核算的中心指标是劳动力总成本.劳动力总成本是指各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为雇佣一定数量的社会劳动力而支付的全部费用,劳动力总成本包括四项基本内容:职工工资总额、职工福利基金、职工保险金和公积金等等。

劳动力成本上涨是必然的■职场观象羊城晚报记者马汉青我国大陆总人口13.4亿,广东成为我国常住人口第一大省!这是国家统计局上周发布的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深刻影响着我国的人力资源总体格局,左右着劳动者求职和企业用工的趋势。

从最新人口数据中,我们可得出什么启示?企业该如何顺应趋势积极应对?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普查数据中,我国人口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迅速,特别引人注目。

根据普查,大陆人口0-14岁人口约2.2亿,占16.60%;15-59岁人口约9.4亿,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约1.8亿,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约1.2亿,占8.8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劳动力成本和供给分析

劳动力成本和供给分析

劳动力成本和供给分析劳动力价值是指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同任何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劳动力的价值也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由于劳动力只是作为活着的劳动者的能力才能存在,因此,劳动力的生产要以劳动者的生存为前提,劳动者的生存和维持,则需要有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

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也就是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因此,劳动力的价值,就由维持劳动力所有者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所构成的。

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就是工人维持他本人及其家属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过程。

所以,劳动力价值包括以下三个部分:①维持工人自身正常生活状况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为了维持自身的生活,必须消费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如食物、衣服、燃料、住房、医疗、交通等等,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构成劳动力成本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维持工人家属、子女即劳动力的替补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工人总有一天会丧失劳动能力乃至死亡的,必须有新的劳动力来补充。

因此,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中要包括工人的补充者即工人子女的生活资料,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也是劳动力价值的组成部分。

③劳动力的教育费用。

要使劳动者施展自己的劳动力并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就需要经过一定的教育、培训,这要花费一定数量的物质资料。

劳动力的教育费用因劳动力性质的复杂程度不同而有多有少,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力所需的教育费用较高。

这种教育和训练费用也是劳动力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

影响劳动力价值的因素: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数量及其构成,一方面,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气候和其他自然条件不同,劳动者对食物、衣服、燃料、居住等等自然需要的范围的不同。

另一方面,工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数量及其构成,同满足这些需要的方式一样,也是历史的产物,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取决于工人阶级形成的条件、风俗习惯以及一般的生活水平,等等。

我国普通劳动力短缺问题分析

我国普通劳动力短缺问题分析

我国普通劳动力短缺问题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劳动力市场一直处于供需矛盾的状态。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我国普通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我国普通劳动力短缺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普通劳动力短缺的原因。

1. 人口老龄化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

这导致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年轻劳动力相对减少,从而造成了普通劳动力的短缺。

2. 教育水平提高。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

这使得传统的普通劳动力相对减少,造成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不足。

3. 人口流动性增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这使得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短缺,同时也造成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不足。

二、普通劳动力短缺的影响。

1. 生产效率下降。

普通劳动力短缺导致了企业生产力的下降,生产效率低下。

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2. 劳动力成本上升。

由于劳动力市场供给不足,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这使得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3. 社会稳定问题。

普通劳动力短缺导致了就业市场的不稳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社会不安定。

这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应对普通劳动力短缺的对策建议。

1. 加强技能培训。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普通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以适应市场需求。

2. 推动教育结构调整。

政府应推动教育结构的调整,鼓励更多的年轻人选择接受职业教育,提高普通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

3. 加强人口政策引导。

政府应加强人口政策引导,鼓励生育,适度放宽二孩政策,增加劳动力市场的供给。

4. 优化就业环境。

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优化就业环境,提高普通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进入市场。

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需求与供给

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需求与供给

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需求与供给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变化的领域,它涉及到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

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平衡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一、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或组织在特定时期内,为了完成生产和经营活动而需要雇佣的劳动力数量。

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增长、行业结构、技术进步和政策环境等。

首先,经济增长是决定劳动力需求的重要因素。

当经济增长迅速时,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会扩大,从而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满足市场需求。

相反,当经济增长放缓或衰退时,劳动力需求可能会下降。

其次,行业结构也会影响劳动力需求。

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和需求特点不同,因此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有所差异。

一些新兴行业如科技和互联网领域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较高,而传统行业如制造业对熟练工人的需求较多。

技术进步也是影响劳动力需求的重要因素。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传统工作岗位可能会被自动化或机器人取代,从而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但同时也会出现新的工作岗位,对技术熟练和创新能力要求更高的劳动力需求也会增加。

最后,政策环境对劳动力需求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税收政策、劳动法规和移民政策等都会对企业的用工成本和用工环境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决策。

二、劳动力供给的因素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力市场中愿意参与工作的劳动者的数量。

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结构、教育水平、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等。

首先,人口结构对劳动力供给产生重要影响。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情况。

例如,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供给的减少,而性别比例失衡也会影响到特定行业的劳动力供给。

其次,教育水平也是决定劳动力供给的重要因素。

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从而增加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就业机会。

相反,教育水平低下可能导致劳动力供给的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西方经济学对劳动力市场的分析

西方经济学对劳动力市场的分析

西方经济学对劳动力市场的分析在西方经济学中,劳动力市场一直是研究和分析的重要领域之一。

西方经济学家通过不同的理论和模型,试图解释和预测劳动力市场的行为和运行机制。

本文将就西方经济学对劳动力市场的分析展开探讨。

1. 劳动力供给在西方经济学中,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的工资预期、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劳动力价格以及福利制度等。

个体根据自身工资预期和劳动力价格做出决策,选择参与劳动市场或者选择其他活动。

经济学家通过劳动力供给曲线,描述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的供给情况。

2. 劳动力需求在西方经济学中,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生产率、资本投资、技术进步以及劳动力成本等。

生产企业会根据生产要素的价格和生产效率来决定雇佣的劳动力数量。

经济学家通过劳动力需求曲线,描述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的需求情况。

3. 劳动力市场均衡在西方经济学中,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相等的状态。

当劳动力供求出现不平衡时,市场机制会通过调整工资水平来达到均衡状态。

当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时,工资水平下降,从而促使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力需求增加,最终达到均衡状态。

反之,当劳动力供给小于劳动力需求时,工资水平上升,从而促使劳动力供给增加,劳动力需求减少,最终达到均衡状态。

4. 不完全竞争与市场失灵在现实中,劳动力市场往往存在不完全竞争和市场失灵的情况。

不完全竞争指劳动力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垄断或寡头垄断情况,企业可以通过操纵工资水平来影响劳动力市场的运行。

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调节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导致劳动力市场无法达到均衡状态。

这时,政府可能需要通过政策干预来改善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如设立最低工资标准、提供培训和教育机会等。

5. 劳动力市场与经济增长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运行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在劳动力市场运行良好的国家,劳动者和企业能够更好地匹配,从而提高劳动力效率和生产力。

此外,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也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劳动经济学 重点知识 劳动力需求与劳动力供给 (吐血整理)

劳动经济学  重点知识  劳动力需求与劳动力供给 (吐血整理)

第一章导言一、劳动经济问题的重要地位:例:经济增长为什么没有带来显性就业?首先,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解决自然失业是无能为力的;其次,在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所能调节的周期性失业方面,由于宏观经济政策所引导的投资方向往往是就业密集度较低的行业,进而导致反周期措施拉动就业的能力大为降低。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就业增长主要是通过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以及非正规经济,通过逐渐发育起来的劳动力市场机制所创造的/另一方面,城镇实际失业率也持续提高,劳动参与率逐年下降,政府主导投资带动的就业增长效果不显著,从而导致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没有显性的就业增长。

目前的高失业率,有很大的部分是自燃失业率,主要由于劳动力市场不健全、产业结构调整和各种不利于就业扩大的规制而产生。

这个失业组成部分并不能通过宏观反周期政策予以消除。

而在宏观经济政策可以有所作为的范围内,又由于政策导向不是就业最大化,以致当宏观经济政策刺激起经济增长时,就业增长效果并不显著。

三、现实中的劳动经济现象和问题:2)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联合国的相关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该国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占该国或地区人口总数的7%或以上,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会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

首先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劳动力供给将会逐步萎缩。

劳动力是社会再生产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下降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劳动力的短缺将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我们把研究方向指向未来劳动力供求状况。

在人口预测的基础上,我们将人口按年龄分为三个年龄段得到了未来40年的劳动力供给数据,经作图发现劳动力供给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其次在将未来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一同作图后我们发现我国在2020年之前劳动力供求状况一直都是供大于求,而随着劳动力供给的减少与需求的增加,在2020年后劳动力供给缺口将不断扩大。

劳动经济学劳动供给分析

劳动经济学劳动供给分析

新进入、
失业
重新进入 中途退出、退休
非劳动力
• 美国的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
• 劳动力(labor force):在美国,劳动力是指16岁 以上在工作,或者积极地寻找工作,或者因为暂 时失业而等待被召回的所有的人。
• 非劳动力(not in the labor force):又称非经济活 动人口。指既没有工作也不寻找工作,也不是因 为暂时失业而等待被召回的人,即处于劳动力队 伍之外的人口。
• 一、影响劳动供给的自然动力参与率不变,高人口增长必然引起劳 动力供给量的增加。
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性别:一般男性的劳动力参与率要高于女性
年龄:年轻型和老年型与成年型社会相比,短期内会 表现为比较低的劳动自然供给状况。 民族:黑人的劳动参与率要低于白人
入变动(△Y)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H)的 比例。如果闲暇是正常品,收入效应的符号为负。
收入效应=△H/△Y<0
L2
D
L1
B Y2 Y1
Z X
0
H1
H2
非劳动收入增加对工作时数的影响
C
A 闲暇 工作时数
六、工作时数与工资率变动
下页图示考察工资率变化对工作时数的影响:
工资率的变动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工资 增加时,工作时数实际上是增加还是减少依赖于替代效应 与收入效应的相对强度。
• 失业者(unemployed):包括在调查周内没做工 作,在此以前四周内曾做过专门努力寻找工作, 而在调查周内本人又适于工作(临时疾病除外) 的一切人。此外,失业者范畴还包括那些没做工 作,又适于工作的(1)临时解雇以后正在等待 再起用的人;(2)正在等待的,等待时间达30
天后可到工资不同的新职业岗位上报到的人

《劳动经济学》2劳动力供给

《劳动经济学》2劳动力供给
人口稠密程度——人口密度
一定时期、一定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与面积之比, 即单位面积的人口数量。一般以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 表示。
• 人口密度越大越穷(人均GDP)?人口密度越小越富 (人均GDP) ?
1 人口的相关概念
人口性别结构——人口的性别比
由对应100名女性的男性人数来表示。根据国际上的 经验数据,一般在103-107之间。
LF participation rates of females in the US over 16 years of age, 1900-95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88 1995
22.2 23.2
22.9 20.0
20.5 20.8
17.9 18.1
16.7 18.9
17.4 17.7
16.5 17.2
14.9 15.1
2 我国的人口转变
我国人口的再生产类型转变
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第一阶段:由于高出生率,少年儿童抚养比高。 • 第二阶段:出生率降低之后,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口
2 我国的人口转变
我国老龄化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定义:
• 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时,称为“老龄化社 会”(Ageing society),达到14%时称为“老龄社 会”(Aged society),如果老年人口比例达到20%时,则 称为“超高龄社会”(Hyper-aged society) 。
• 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的快速老龄化阶段。第 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第三 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

经济学中的劳动力市场

经济学中的劳动力市场

经济学中的劳动力市场一、引言劳动力市场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注的是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以及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探讨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概念、特征以及影响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因素。

二、劳动力市场的定义与特征1. 定义:劳动力市场是指供给劳动力的个体与需求劳动力的企业、组织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场所。

在这个市场中,个体通过出售自己的劳动力以获取工资,而企业、组织则通过雇佣劳动力以实现经济增长。

2. 特征:(1)需求与供给:劳动力市场具有供需关系,个体以提供劳动力的形式满足企业、组织的需求。

(2)非均衡:劳动力市场存在供需不平衡的情况,导致工资水平的差异。

(3)竞争与谈判: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方式基于竞争和谈判,个体与企业、组织在工资、福利等方面进行讨价还价。

(4)信息不对称:个体和企业、组织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的不完全竞争。

三、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1. 需求方:企业、组织作为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方,根据生产需求来决定劳动力的规模和结构。

需求方的决策受到产品市场情况、技术进步、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2. 供给方:个体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通过选择就业与否、工作时间和岗位等方面来提供劳动力。

个体的决策受到教育水平、技能、人口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3. 市场调节:劳动力市场通过工资的调节机制来实现市场供需平衡。

当劳动力供给过剩时,工资水平下降,促使个体减少劳动力供给;反之,当劳动力需求增加时,工资水平上升,吸引更多个体提供劳动力。

4. 市场失灵:劳动力市场存在一些市场失灵的情况,如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完全竞争、劳动力流动性差等。

政府通过制定劳动法规、提供培训机会等方式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四、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因素1. 教育与技能:个体的教育水平和技能对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做出重要影响。

高质量的教育培训有助于提高个体的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

2. 劳动力成本:劳动力成本是企业雇佣劳动力的重要因素,包括工资水平、社保费用和其他福利待遇。

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

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
卖方垄断的产品市场的边际收入
边际收入=产品的边际生产力 X 产品的原价格 - 供给量 X 价格降低的部分
八. 边际成本
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 = 工资
买方垄断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 = 工资+ 劳动者数量X 工资上升部分
九. 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劳动 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劳动力需求
可以获得何等程度的节约; 2、通过产品价格的下降,企业利
润、劳动者收入的变化,能在 多大程度上增加产品的需求。
劳动力供给的分析
一、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 二、劳动力供给的假设
一、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
从质的角度定义:
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 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 用权出让;
从量的角度定义:
——《英汉劳动辞典》
劳动经济学的定义
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 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 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曾湘泉
第一点 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
劳动力的含义
概念
1.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2.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 3.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 4.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与
智力的总和 5.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一. 劳动力需求概念
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 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数量。
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是生产活动的需求 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派生性 需求
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 持理论之一。
劳动力需求是愿意与支付能力的统一。 劳动力需求不等同劳动力需要 劳动力需求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生产 剩余
一、人口结构与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供给量是人口的函数
16 岁以 上人口

要素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分析

要素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分析

要素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分析要素市场是指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总称,是指供给和需求要素相互作用的市场。

需求和供给是要素市场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

需求是指企业和个人对要素的需求量,供给是指企业和个人对要素的供给量。

在要素市场中,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决定了要素的价格和数量。

劳动力市场是指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市场。

劳动力的需求量取决于企业的生产力和劳动力的边际效用,劳动力的供给量取决于劳动者的个人偏好和工资水平。

当劳动力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劳动力市场出现劳动力短缺,导致工资水平上升;当劳动力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劳动力市场出现劳动力过剩,导致工资水平下降。

土地市场是指土地资源的市场。

土地的需求量取决于企业对土地的利用价值和土地的边际效用,土地的供给量取决于土地的拥有者的个人偏好和土地的利用价值。

当土地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土地市场出现土地短缺,导致土地价格上升;当土地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土地市场出现土地过剩,导致土地价格下降。

资本市场是指资本资源的市场。

资本的需求量取决于企业的投资需求和资本的边际效用,资本的供给量取决于资本的拥有者的个人偏好和资本的利用价值。

当资本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资本市场出现资本短缺,导致资本利率上升;当资本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资本市场出现资本过剩,导致资本利率下降。

在要素市场中,需求和供给的变化会影响要素的价格和数量。

当需求增加或供给减少时,要素的价格上涨,数量减少;当需求减少或供给增加时,要素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

要素市场的平衡发生在需求和供给达到均衡的点上,此时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稳定。

总之,要素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分析是了解要素市场运作规律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可以预测要素价格的走势以及市场的供需平衡情况,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劳动力市场是要素市场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对整个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劳动力需求主要来自企业,而劳动力供给则来自劳动者。

在劳动力市场中,需求和供给的变化会导致工资水平的波动,进而影响到生产效率和社会福利。

劳动关系中的劳动力需求与供给

劳动关系中的劳动力需求与供给

劳动关系中的劳动力需求与供给在劳动关系中,劳动力需求与供给是一个关键的议题。

劳动力需求指的是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量,而劳动力供给则是指劳动市场上可提供的劳动力数量。

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的匹配程度直接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平衡与效率。

本文将就劳动关系中的劳动力需求与供给进行探讨。

一、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因素劳动力需求的大小取决于多个因素。

首先是劳动力生产力的变化。

生产力的提高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劳动成本,进而增加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

例如,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工艺的改进可以提高劳动力的生产效率,从而促使企业增加雇佣。

其次是市场需求的变化。

市场需求的增加会刺激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进而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

当市场需求增加时,企业需要增加生产能力和劳动力规模,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另外,行业结构和行业发展也会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变迁,一些行业可能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满足市场需求,而一些行业则可能因为技术进步或市场饱和而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行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二、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劳动力供给是劳动力市场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劳动力供给的大小取决于多个因素。

首先是劳动力的数量。

人口数量和劳动力参与率是决定劳动力供给规模的关键因素。

人口增长和劳动力参与率的增加都会使劳动力供给增加。

其次是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

技能水平高的劳动力更受雇主的青睐,因为他们能够胜任更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工作。

因此,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培养是促进劳动力供给的关键。

另外,政府政策也会对劳动力供给产生影响。

例如,鼓励生育政策和劳动力迁移政策等都会对劳动力供给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三、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的平衡与调节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对于实现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时,雇主可能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这会增加劳动力的供给压力,进而导致工资水平的上涨。

相反,当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时,劳动力市场可能面临过剩的情况,这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和工资水平的下降。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劳动力市场是一个由企业和个人组成的市场,它的完整功能与其他市场一样,需要供求关系的存在。

所谓的“需求”是指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而“供给”则是指个人提供给企业的劳动力。

因此,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市场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方式,更好地了解不同社会阶层和人群的就业情况,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准确和科学的理论基础。

一、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劳动力市场的供给者包括城市居民、乡村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通过提高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和创新意识来提高自身的劳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不断拓展就业渠道和提升收入水平。

1.城市居民城市居民是劳动力市场的主要供给者之一。

他们的上升空间相对较大,因为城市经济将对人才的追求不断提高,追求人才是企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策略。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工作岗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为城市居民拓展就业机会和提升收入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2.乡村居民乡村居民也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供给者,而且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可以通过种植、养殖、加工等形式进入当地的电子商务、旅游购物等新兴产业所需的劳动力市场。

同时,随着各级政府的工作重心逐步向乡村经济倾斜,越来越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相继推出,乡村居民可以更好地参与劳动力市场,开创自己的事业。

3.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相比,外来务工人员通常具有工作能力强、身体素质好的特点,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和其他劳动力市场的供给者媲美。

不过,由于他们来自外地,受到地域、语言、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往往需要更大的投入和资源支持,才能够进入劳动力市场并逐渐融入当地社会。

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指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岗位的专业性、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1.企业的岗位需求企业的岗位需求是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主要方面。

第2章劳动力供给分析..

第2章劳动力供给分析..

2.2.3福利制度与劳动力供给
2.2.1个人劳动力供给假设
理性的经济人 完全竞争
匀质假设
2.2.2工作时间决策理论
(1)劳动和闲暇 (2)偏好与无差异曲线
(3)工资,收入和预算约束线
(4)均衡的工作时间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6)工资变化与工作决策
(5)
(1)劳动和闲暇时间 时间划分: 在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时候,我们总 是做一下划分:一天24小时,分为可以 自由支配的时间(16小时)和不可以 挪用的固定时间(8小时),可以自由支 配的时间分为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忽略 了家务劳动和闲暇时间的区别)。 工作决策:个人劳动力供给就是单个劳 动者在外出工作与闲暇之间的选择
(5)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在保持工资率不变的情
况下,收入变动对劳动力供给的影 响 替代效应:个人可支配时间不变,收 入不变,工资率变动对劳动力供给的 影响
收入效应:在保持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变动。
因此,其影响是使得预算约束线平行移动。上移,闲 暇增加,工作减少。
Y
E2 E1 U2 U1 H2 H1 H H
⑤供给缺乏弹性,即ES<1。如图 二的E
图二:劳动力供给曲线
概念五: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是指工资率不变的 情况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 给的变动
图三: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2.1.1 自然因素
人口规模:长期影响因素
人口的自然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 构、民族构成(如:美国中年黑人男子 劳动参与率只有83.4%,而白人男子为 92.5%, Freeman) 劳动者自身的身体条件:身体素质和 健康状况
劳动力 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 100 % 总人口

现今我国劳动力供给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现今我国劳动力供给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现今我国劳动力供给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我国劳动力供给概况的演变当前,我国的劳动力供求关系正在从所谓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演变为区域性和结构性的劳动力短缺。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已经大幅下降。

改革之前的1978年,农村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高达76.3%,随着非农产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2009年这个比重下降到60.1%。

难道经历了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和快速的城市化,中国的农村劳动力比重仅仅减少了16.2%?事实上,这由于统计数据是依据劳动者的户籍所在地和城乡就业统计数作出的,并没有反映真实的劳动力城乡分布。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09年农村就业人员为4.69亿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2009年末农村外出就业人员超过1.49亿人,加上在本地企业的从业人员0.88亿人,在非农部门就业的农民工总量已经达到2.37亿人,也就是说农村劳动力的51%以上已经实现了就地或外出转移就业。

按照目前的农业劳动生产水平,农业生产尚需要近 1.8亿劳动力。

因此,从2009年农村就业人员4.69亿人中,依次扣除转移就业的2.37亿人和农业生产所需要的1.8亿人,实际剩余劳动力仅为5200万人,40岁以下的只有4600万人左右,大大低于通常认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人口的1/3或者有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的说法。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已经大幅下降,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1.1%,易于转移就业的40岁以下人员仅占10%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不再无限供给。

(二)区域性和结构性的劳动力短缺显现。

2003年末,我国沿海地区已经开始出现农民工短缺现象,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民工输入集中地先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招工难,用工企业以过去长期支付的工资水平,无法完成预定的招工目标,民工缺口高达10%—20%,这一问题至今仍然存在。

甚至在许多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地区,如四川、河南的一些城市劳动力市场也陆续发出劳动力短缺的信号。

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析

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析
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析
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有多方面,下面列举几个主因素:
1.人口结构变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和生育率下降,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从而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
2.劳动力市场紧张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导致人才市场供求矛盾加剧,从而推高了劳动力成本。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与企业利润压缩有关。企业在面对不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等固定成本的情况下,无法承受劳动力成本的过高增长,从而不得不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或者降低成本来缓解压力。
综上所述,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紧张等因素外,技术进步、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和企业利润压缩等因素也都对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社会保障制度完善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劳动力成本也随之上升。例如,实行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险制度,对企业而言都意味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4.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的发展使得一些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工资成本不断提高,企业需要更高技能的劳动力才能适应新的生产模式,也就是提高了劳动力成本。
5.企业利润压缩

成本变化于商品供给变化呈反方向变化的原因

成本变化于商品供给变化呈反方向变化的原因

成本变化于商品供给变化呈反方向变化的原因成本与商品供给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简单地说,成本是指生产一单位商品所需的资源投入,而供给则是市场上销售的商品数量。

成本变化会影响供给量,也就是商品的数量变化。

在经济学中,成本对供给的影响可以通过多个因素来解释。

一、成本对供给的影响与生产成本有关。

一般来说,生产成本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商品的供给数量。

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设备成本和管理成本等。

1.劳动力成本:劳动力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劳动力成本的变化对商品供给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会导致商品的供给量减少,因为企业可能会减少雇佣人数或降低工资水平。

2.原材料成本:原材料成本的变化也会影响商品的供给量。

原材料成本上涨会导致商品的成本增加,使企业的利润减少,从而减少了企业生产商品的动力。

3.设备成本:设备成本也是影响商品供给的重要因素之一。

设备成本上涨会使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减少商品的供给数量。

4.管理成本:管理成本的变化对商品供给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管理成本的上涨会导致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使得企业利润减少,从而减少了商品的供给。

二、成本对供给的影响与市场竞争状况有关。

市场竞争程度的变化对企业的成本和供给量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1.垄断市场:在垄断市场中,企业通常可以根据其市场地位来设置价格,并且存在较高的利润率。

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的变化对供给的影响可能会相对较小。

因为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抵消成本的增加,从而保持相对稳定的供给水平。

2.完全竞争市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的价格通常是市场定价,也不存在利润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的变化对供给的影响较为敏感。

成本增加会导致企业的利润减少,从而减少了企业生产商品的动力。

三、成本对供给的影响与技术进步有关。

技术进步会导致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成本的降低,进而影响商品的供给。

1.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是指在生产或施工过程中人工消耗或活劳动耗费的货币表现。

人工成本是工业或建筑产品价值的直接构成部分,也是工业产品成本或建筑安装工程成本的一个重要项目。

建筑安装工程的人工成本表现为直接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包括在现场直接为施工制作构件)的工人和在施工现场从事运输、配料的辅助工人的基本工资、附加工资、工资性津贴(如粮贴、冬煤津贴、副食补贴等)。

施工企业的人工成本一般有:工程预算人工成本、工程计划人工成本及工程实际人工成本等形式。

在实际工作中,有关工业产品或建筑安装工程人工成本的发生额可通过直接归集或适当比例分配计算而得,并对有关成本帐户进行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

在全部成本制中,人工成本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生产或施工技术装备水平和劳动生产率高低。

劳动力成本:
劳动力成本(labor cost;the cost of labor)是指企业(单位)因劳动力、劳动对象、劳动手段、雇佣社会劳动力而支付的费用以及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构成劳动力成本是劳动核算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劳动力成本是指企业(单位)因雇佣社会劳动力而支付的费用。

国际规定: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规定,劳动力成本的范围大于工资,不仅包括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资和薪金,还包括以物质或非物质形式表现的福利,如实物发放、社会保障、技术培训等。

劳动力成本是劳
动者所有报酬之和。

研究产业竞争力,除劳动力成本之外,还要考虑劳动生产率。

作用:
通过计算单位劳动成本(ULC)可以反映一个产业或国家的成本优势。

单位劳动成本的定义是平均劳动报酬对劳动生产率的比值。

概念定义:
分析劳动力成本变动对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影响乃至于对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影响,可为党和各级政府制定劳动政策提供重要依据.劳动力成本核算的中心指标是劳动力总成本.劳动力总成本是指各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为雇佣一定数量的社会劳动力而支付的全部费用,
基本内容:
劳动力总成本包括四项基本内容:职工工资总额、职工福利基金、职工保险金和公积金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