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2012河南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必备资料)

2012河南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必备资料)

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

A.是否整体地看问题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是否承认事物的质变正确答案:C2、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据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结构调整,提高国产资产的整体质量。

这一论断突出体现了()。

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原因的道理B.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正确答案:D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正确答案:D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C.绝对真理的体现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正确答案:D5、“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体现的哲理是()。

A.要重视外因的作用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C.要重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D.要重视外因通过内因作用正确答案:C6、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观点D.不可知论正确答案:C7、时有风吹幡动。

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否认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C.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D.否认了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正确答案:A8、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

A.一般方法B.经验材料C.理论结论D.具体方法正确答案:A9、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和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的哲学依据是()辩证关系的原理。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C.同一性和斗争性D.内因和外因正确答案:D10、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的观点。

2012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300题

2012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300题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300题第【1】题哲学是(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正确答案:C第【2】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C第【3】题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

A.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B.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正确答案:D第【4】题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

A.一般方法B.经验材料C.理论结论D.具体方法正确答案:A第【5】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正确答案:A第【6】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正确答案:D第【7】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C.绝对真理的体现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正确答案:D第【8】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C.核心部分D.实质和灵魂正确答案:B第【9】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正确答案:B第【10】题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正确答案:B马克思主义哲学第【11】题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12年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整理总结

2012年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整理总结

2012年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整理总结2012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是我国举行的一次涉及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全国性考试。

公共基础知识根据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每个考生考试对象、时间、地点均不同,一般为在不同省会城市举行的笔试。

考试内容2012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主要测试考生的思维能力和基础知识。

考试内容包括:•人文科学:文献史学、哲学、文学、艺术、历史、民族学、语言学、体育学等;•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天文学、生态学等;•社会科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统计学等。

知识要点1. 文学文学是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文学中,主要需要考生掌握的内容有:•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风格及其代表作;•唐代的诗歌、散文及跋文;•《红楼梦》的主要人物、情节及意义;•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中国古典戏曲的分类及重要代表作。

2. 历史历史是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必考的科目之一。

在历史中,需要考生掌握的内容有:•秦汉初史;•唐宋时期的变革;•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及重要事件;•现代汉字的演变及使用。

3. 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需要考生掌握的科目之一。

在社会科学中,需要考生掌握的内容有:•政治文化的发展与历史;•环境保护的意义及策略;•《中国人权历程》的出版与社会反响;•中国留学生对海外留学的看法;•中国养老机构的改革与发展。

4. 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的必考科目之一。

在自然科学中,需要考生掌握的内容有:•物理学:儒勒·发生器宣誓、电磁学、量子力学;•化学:元素周期表、杜拉克法则、氧化还原反应;•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植物和动物细胞、生物进化;•地理学: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实验;•天文学:宇宙起源、太阳系、星际云。

总结以上是2012年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的整理总结,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也希望广大考生能够认真备考,为自己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2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与答案(修订打印版)_.

2012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与答案(修订打印版)_.

2012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与答案(修订打印版第一部分客观题国家公务员考试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字母符号填入题后括号内国家公务1.精神的物化是(。

国家公务员考试A.唯心主义片面夸大精神能动性的结果B.庸俗唯物主义的表现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表现D.唯意志论的表现国家公务员考试2.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就是( d。

国家公务员考试A.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B.事物内部的结构联系C.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D.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国家公务员考试3.在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d。

国家公务员考试A.事物的内部矛盾B.事物的主要矛盾C.事物的特殊矛盾D.矛盾的主要方面国家公务员考试4.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国家公务员考试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志的关系国家5.恩格斯在谈到资本主义国家职能时指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

这就是说( 。

国家公务员考试A.社会职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职能B.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职能都是通过社会职能体现的C.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职能在弱化D.政治统治只有在执行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国家公务员考试6.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一结论是( 。

国家公务员考试A.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D.机械论观点国家公务员考试7.在( 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提出:国家公务员考试“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A.毛泽东B.薄一波C.邓小平D.陈云国家公务员考试8.1964年,( 在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2012浙江省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考资料

2012浙江省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考资料

10、量变和质变的辩证转化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前进性和重复性的统一
C.连续性和阶段性(飞跃性)的统一
D.直线性和循环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C
11、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错误是由于忽视了事物的(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
C.矛盾的同一性
A.保持事物自己存在的方面
B.促使事物走向死亡的方面
C.事物内部好的方面
D.事物内部坏的方面
正确答案:B
5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转化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前进性和重复性的统一
C.连续性和阶段性(飞跃性)的统一
D.直线性和循环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C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C
4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
A.主要内容
B.理论基础
C.核心部分
D.实质和灵魂
正确答案:B
41、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
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1、“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体现的哲理是( )。
A.要重视外因的作用
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C.要重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要重视外因通过内因作用
正确答案:C
2、唯物辩证法否定的“扬弃”是指( )。
A.全盘抛弃
B.绝对否认
C.全盘肯定
D.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
正确答案:D
B.促使事物走向死亡的方面

2012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

2012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

2012年山东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三方面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就是关系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

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但决不能用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否则将陷入诡辩论。

3、(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2012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卷及答案

2012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卷及答案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活的灵魂。

2.我们党的最高目标的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最终目的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但依法授权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除外。

由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而由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审程序改判死刑的案件,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4.刑法第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国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不予追究。

5.农村合作社由于尚未改变土地等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制,因此农村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6.《宪法》第116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件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故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人大常委会大具此项权力。

7.胡锦涛指出,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主要是指无产阶级政党一切根植于人民,坚持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鲜明政治立场 .一切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 .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以最广大人民的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目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公有制主体地位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但不同地位不同行业可以有所不同,也并不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占有优势,虽然二者是公有经济主体,但不等于公有经济,公有经济还包括混合经济中的公有经济成分;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9.同级人民法院的级别与职权是一样的,因此他们的受理案件的权限及分工是由地域来决定的。

2012江苏省直属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必备资料)

2012江苏省直属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必备资料)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3、2002年4月4日,几声清脆的枪声结束了以杜某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中5名主犯邪恶的生命,为某市“严打”整治一周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表明( )。

A.“打黑除恶”是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B.黑社会性质犯罪是对国家危害最大的犯罪C.“严打”整治是维护社会治安的惟一途径D.我国法律严厉打击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5、文艺复兴兴起于( )。

A.意大利B.英国C.法国D.西班牙6、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下面对“纳税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只要负有直接纳税的义务,就是纳税人B.纳税人包括所有法人和自然人C.纳税人是由税法和企业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D.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纳税人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句话说明( )A.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可能发生质变B.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D.事物的发展总是有一定限度的8、内容重要并紧急需要打破常规优先传递处理的文件叫做( )。

A.平件B.加急件C.特急件D.急件9、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 A.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B.抛弃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10、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这项规定体现出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 )。

A.一致性B.矛盾性C.对立性D.排斥性11、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

2012公共基础知识(复习精华).doc

2012公共基础知识(复习精华).doc

2——7 8——6 7——5 6——4 5——3
3——6 2——5 8——4 7——3 6——2
4——5 3——4 2——3 8——2 7——8
2020/8/5
2
淘汰赛: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1 2 3 4 5 6 7 8
2020/8/5300荷兰荷兰
墨西哥 比利时 韩国 积分 净胜 球
竞赛组织: 编排方法: 计分方法 :
一·竞赛组织 1意义:地区─省─国内─国际.作用:宣传─政治─传播─经济. 2过程:主办、承办、地点、行政。人员:专业、业余、职业 3依据:对象、条件、水平、范围、地点.经费:行政、企业、团体。 4时间:时间范围、竞赛时间、赛程时间。 二.编排
1依据:队数、水平高低、场地条件;2现代特点:主客场制 3世界杯:集中制、区域分组、种子队。 4奥委会:集中制、区域分组、种子队、年龄特征。 5全运会:区域划分、参考联赛成绩 6职业联赛:主客场制 每周一场 7形式:循环赛、淘汰赛、附加 三·计分方法 1分组循环:前二名出线 2淘汰赛:一场、二场决胜负 3欧202洲0/8锦/5 标赛:小组赛前二名出线第三名中按成绩出线 4附加赛 1
2:2 0:0 5:0 5 5
排名 1
墨西哥 2:2
2:2 3:1 5 2
2
比利时 0:0 2:2
1:1 3 0
3
韩国 0:5 1:3 1:1
2020/8/5
1 -7 4
4
徳国
徳国 南斯 拉夫
2:2
伊朗 美国 积分 净胜 排名 球
2:0 2:0 7 4 1
南斯 拉夫
伊朗
2:2 0:2 0:1
1:0 1:0 7 2:1 3
循环赛:
比赛场数和轮数:总场数=N(N-1)/2

2012年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2012年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3、法的渊源: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重要渊源,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其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3,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还有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规章、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国际条约、国际惯例4、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和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法律关系(法律监督)的要素都是:主体、内容和客体。

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一定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义务法律关系的客体: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人身、精神产品、行为法律监督的主体: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法律监督的内容:对有权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立法、司法和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法律监督的客体:立法、司法和执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所进行的公务活动。

5、行为能力分:完全、限制、无行为能力人。

6、违法分为: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和违宪行为。

7、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所进行的监督。

行政监督:指国家行政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存在的法律监督,内部设立专门的机关监督司法监督: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党、各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实施的监督。

8、宪法的特征: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内容上)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效力上)要求有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程序上):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9、决定国家行政的因素: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社会的精神文明历史上先后四个不同的性质的国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10、政体分为:君主制政体和共和制政体。

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1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2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3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12、人民代表大会主要体现: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和反应民意的主要渠道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途径是政府权威合法化的源泉是实现国家整合的有效组织形式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13、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4、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12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精髓题)

2012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精髓题)

《公共基础知识》2012年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整理总结1. 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 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 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5. 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

6. 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7. 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8. 命令不属于规定性文件,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规定、条例、办法。

9. 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发。

10. 一切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

11.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12. 运动的主体是物质13.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16. 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17.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8.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20. 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3.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24.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25.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26. 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7.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2012年广东省事业编单位-公共基础知识

2012年广东省事业编单位-公共基础知识

2012年广东省事业编考试备考-公共基础知识(真题!你懂的) 内部资料第一章 法律概述和依法治国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中有( )A . 经济法B . 刑法C . 民法D . 行政法规2.按照规定的内容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 )A .一般法和特殊法B .实体法和程序法C .国际法和国内法D .成文法和习惯法3.在普通法法系国家的法律分类中,一般有( )的划分。

A .公法与私法B .联邦法与联邦成员法C .宪法与普通法D .普通法与衡平法4.在民法法系的国家的法律分类中,一般有( )的划分。

A .特别法与一般法B .成文法与习惯法C .公法与私法D .联邦法与联邦成员法5.法的历史类型的划分是按照法律的( )A .适用范围B .制定和实施的主体C .制定和表现的形式D .阶级本质和借以建立的经济基础 最终版6.划分法系是按照法律的( )A .表现形式B .历史传统C .规定内容D .阶级本质7.法律主要体现的是( )的意志。

A .全民的B .统治阶级C .党D .整个社会8.法律是以( )为基础的。

A .意志B .政治C .国家D .经济关系9.我国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在( )A .1982年宪法B .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C .党的十四大D .党的十五大10.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A .党中央B .广大人民群众C .国务院D .全国人大11.我国依法治国的标准是( )A .宪法和法律B .社会道德C .社会习惯D .风俗和礼仪12.在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有( )A .人民法院B .自治区人民政府C .监察部D .人民代表大会 最终版13.在我国的执法机关中包括有( )A .审判机关B .检察机关C .各级人民政府D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4.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 )A .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B .监察机关C .检察机关D .审计机关15.关于法律溯及力,我国刑法规定( )A .从旧原则B .从新原则C .从轻原则D .从旧兼从轻原则16.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内,( )适用我国法律。

2012河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资料

2012河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资料

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2、物质的唯一的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B.可知性C.运动变化性D.广延性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句话说明( )A.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可能发生质变B.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D.事物的发展总是有一定限度的4、物质的运动是( )。

A.暂时的B.绝对的C.时动时静的D.不可把握的5、行政裁决的机关是( )。

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C.国家立法机关D.法律授权的特定的行政机关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7、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8、下面( )是政府非常设机构。

A.国家审计署B.省计委C.国家扶贫办公室D.县建委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句话说明( )A.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可能发生质变B.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D.事物的发展总是有一定限度的10、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 A.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B.抛弃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11、行政案件的审判权由( )独立行使。

A.人民法院B.审判员C.合议庭D.审判委员会12、在阶级社会里,国家的本质是( )。

A.管理众人之事的重要机关B.封建统治的工具C.阶级统治的工具D.由军队、法庭、监狱等组成的暴力机关。

2012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2012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综合基础知识资料整理目录1 政治篇 (1)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1.1.1 马克思主义哲学 (2)1.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6)1.1.3 第三节、科学社会主义 (7)1.2 毛泽东思想 (7)1.3 邓小平理论 (8)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1)1.5 科学发展观 (12)2 法律篇 (13)2.1. 法理学 (13)2.2. 宪法 (14)2.3. 行政法 (15)2.4.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 (15)2.5. 民法和民事诉讼法 (16)3. 管理篇 (17)3.1. 管理学基本原理 (17)3.2. 行政管理 (18)4. 经济篇 (20)4.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4.2. 微观经济 (21)4.3. 宏观经济 (22)4.4. 国际经济 (23)5. 科技篇 (23)5.1. 科学技术概述 (23)5.2. 科学常识 (24)5.3. 高新技术 (25)6. 中共党史、国情篇 (27)6.1. 中共党史 (27)6.2. 基本国情 (28)7. 公文篇 (30)7.1. 公文基础知识 (30)7.2. 常用法定公文写作 (30)7.3. 司法文书写作 (31)7.4. 公文处理 (31)政治篇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1.1马克思主义哲学单选类:1、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的党性是指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3、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对物质与精神是否具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4、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5、宗教神学是客观唯心主义的粗糙的形式。

6、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虚构的独立于人类与自然界之外的“客观精神”当作世界万物的本原。

7、唯我论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端表现。

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9、马克思本人理解物质问题的出发点是人的实践活动。

2012年山东省各地方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资料汇总

2012年山东省各地方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资料汇总

2012年山东省、各地方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资料汇总注意:查看方法按住ctrl并单击相应信息即可访问一、事业单位考试介绍(注意:查看方法按住ctrl并单击相应信息即可访问)1、事业单位考试介绍及其考试流程2、事业单位考试和公务员考试区别二、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相关辅导资料>>>>时事政治1、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时事政治部分-2012年半月谈(1-4期)2、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时事政治部分-2011年半月谈(1-24期)3、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时事政治部分-2012年3月人民网评论4、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时事政治部分-2012年2月人民网评论5、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时事政治部分-2012年1月人民网评论>>>>法律法规1、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必考点——法律基础知识(理论部分)题(40题)3、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法律基础知识常识练习题含答案>>>>政治常识1、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必考点——政治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2、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必考点—政治常识(邓小平理论)3、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政治常识:毛泽东思想概论精选试题4、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政治常识:邓小平理论精选试题5、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政治常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选试题6、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政治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选试题题)>>>>历史知识1、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必考点——中国历史常识(全)2、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历史常识——十句话让你速记中国历史3、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历史常识——近代史(全)>>>>行政管理知识1、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必考点——行政管理(理论部分)2、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行政管理扩展阅读——行政法 47条3、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行政管理相关练习题4、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行政管理常识典型例题一5、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行政管理常识典型例题二>>>>科技知识1、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科技常识典型例题(一)2、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科技常识典型例题(二)3、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科技常识典型例题(三)>>>>经济类1、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经济类知识点睛与解题技巧2、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经济常识典型例题3、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经济常识习题(46题)4、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经济常识习题预测>>>>其他常识1、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人文常识典型例题2、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知识点280条3、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常识大全>>>>山东省情省况1、山东省情省况汇总>>>>公文写作1、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文写作复习提要2、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必考点——公文写作与处理(理论部分)3、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文写错与处理试题及参考答案4、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文写作练习题一5、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文写作练习题二6.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文写作练习题三7、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文写作练习题四8、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文写作练习题五四、2012年山东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预测试题1、2012年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强化过关试卷(一)2、2012年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强化过关试卷(二)3、2012年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强化过关试卷(三)4、2012年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强化过关试卷(四)5、2012年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强化过关试卷(五)6、2012年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预测试卷及答案五、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往年真题参考1、2011年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类)公共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2、2009年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类)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3、2007年山东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卷及其答案解析注意:查看方法按住ctrl并单击相应信息即可访问。

2012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试卷

2012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试卷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卷(一)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它的代码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1分,共30分。

)1.邓小平围绕( )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为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C.和平与发展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2.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并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共同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这是在党的( )。

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3.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

A.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B.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高C.自然条件差,资源相对短缺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是( )。

A.教育B.知识C.技术D.人才5.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A.效率B.公平C.和谐D.发展6.鸡蛋一般不能洗了以后存放,是因为( )。

A.易被细菌侵入变坏B.易破C.易变软D.会带走鸡蛋中的养分7.夜晚看星星,会感觉星星一闪一闪的,这是因为( )。

A.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现变化B.星星所在的距离产生变化C.大气遮挡透明度是变化的D.宇宙中的遮挡物变化所致8.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新建的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其所指的三江源是下列哪三条江河的源头?( )A.长江、黄河、澜沧江B.长江、黄河、珠江C.长江、黄河、松花江D.长江、淮河、珠江9.远程电力传输一般采用50~100万伏的高电压,其主要原因是( )。

A.确保远程电力传输的安全B.减少传输线路上的电能损失C.节约传输线路上的设备和材料D.减少雷电对传输线路的破坏10.在一些嘈杂的场所,经常看到一些用玻璃制作的电话间,其隔音效果很好。

这是因为( )。

A.声音在玻璃中不能传播B.电话间内声音传播的介质——空气太少了C.电话间内打电话者与电话间外人群的声音被玻璃反射了D.电话间内打电话者与电话间外人群的声音被玻璃吸收了11.在市场各主体组成的统一体中,( )是最大的市场主体。

2012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2012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

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映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促进了人脑,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促进了意识的形成。

9、意识的本质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意识不等同于客观事物,而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的观念形态。

10、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联系的复杂性、多样性: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发展产生不同影响和作用,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作用。

系统论扬弃了先分析后综合的传统科学方法,开拓了从整体出发,从事体与部分的有机联系中认识把握事物的新方法。

它要求人们综合地、系统地考察事物,并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向整体的最优化方向发展。

系统论运用和证明了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有力地驳斥了孤立、片面地认识事物的形而上学观点11、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

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事物的相互联系产生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的发展与事物的联系同在,具有客观普遍性。

发展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任务事物都作为过程而存在,整个世界就是“过程的集合体”,对具体事物来说,过程是这一事物产生、发展、死亡的历史;对整个世界来说,过程就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史。

12、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及互相转化的性质;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性质。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动因的基本观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及其各个侧面,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其矛盾各有特点:不同质的事物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唯物辩证法是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基本特征,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原因在于:(1)对立统一学说提示了事物辩证法的根本内容。

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对立的联系,归根结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个联系,是事物最本质、最根本的联系。

(2)对立统一学说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事物的发展,是自身矛盾所引起的自已运动和自我发展。

(3)对立统一学说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它规律之中。

1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可知论和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的基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哲学引进了科学的实践观和辩证法,阐明了认识的本质,解决了怎样才能认识世界的问题,从而消除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实现了认识论的根本性革命。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消除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所造成的认识脱离社会实践的消极直观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辩证法贯彻于认识过程,阐明了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运动的过程,消除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僵死不变的形而上学缺陷;由于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的引入对历史发展和历史意识问题作出了唯物和辩证法的解释,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5、实践及其基本形式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1)生产实践: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其它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2)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中最为主要的实践形式是建立和调整生产关系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和处理阶级关系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

(3)科学实验:1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7、认识的辩证发展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表面现象的反映,是来自客体的各种刺激和主体的感知系统的相互作用的产物。

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低级形式,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体运用人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形成对客体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

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需要的条件:(1)必须把理发认识即理论同具体实践相结合;(2)要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指导人们实践的计划、方案、办法;(3)要将理论、计划、办法交给群众,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必然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错误。

在认识过程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认识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发展规律。

18、真理和谬误的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主要分为两种情形:(1)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和区别。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的。

另一方面,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的范围内,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谬误也可能转化为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又是相对的。

(2)失败和错误为正确的认识、为成功准备条件。

19、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属于认识范畴,是一种意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其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

客观性是真理之所以成为真理的根本条件,是真理的本质属性。

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客观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是惟一的,真理多元性以认识的多元性取代真理的一元性,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实质上否认了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可能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

20、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客观性和无限性。

(1)任何真理都具有不依赖于主体的、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发展是无限的,绝对的。

21、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和条件性。

真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有限的。

2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神学史观、英雄史观、人道主义史观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23、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构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生产方式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主要表现在:(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3)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更替和变革24、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社会意识的构成可分为:按社会意识的主体构成: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按社会意识的结构划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心理还可分为个人心理和群体心理,阶级心理是阶级社会中一种主要的群体心理,民族心理也是人类社会十分重要的群体心理;社会意识形式是一种抽象化、系统化的,具有相对稳定形式的、自觉的社会意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它们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另一类是各种自然科学以及一部分社会科学,它们本身没有阶级性,可为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阶级服务。

25、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生产力对生产力具有决定作用,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形式和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体现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相对独立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作用两个主要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