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导学案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寓言二则
1.能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养成随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更观念和方法的思维方式。
郑人买履
●重点:讲述故事主要内容;明白寓言的寓意。
韩非,是韩国公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的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著作有《韩非子》。
2.给加点字注音。
履.(lǚ) 自度.其足(duó) 宁.信度.(nìnɡ)(dù) 遂.(suì)
3.查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郑人有欲买履.者:鞋子
而置之其坐.:同“座”,座位
而忘操.之:拿,携带
反.归取之:同“返”,返回
遂.不得履:终于
先自度.其足:量长短
至之.市:到……去
吾忘持度.:量好的尺码
及.反,市罢:到,等到
宁.信度:宁可
4.翻译下列句子。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2)何不试之以足?
(你)为何不用脚试试呢?
(3)宁信度,无自信也。
(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5.整体感知文章,完成下面内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却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
问题一:通假字与一词多义。
1.试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置之其坐( 同“座”,指座位)
(2)反归取之( 同“返”,指返回)
2.解释下列多义词。
(1)之
(2)度
问题二:《郑人买履》中那个买鞋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郑人买履》中的买鞋者是一个十分死板、固执而又愚蠢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用“至”“忘”“反”“取”等动词,勾画了买鞋者只相信量好的尺寸,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蠢态。当别人问他:“何不试之以足”时,他“宁信度,无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市罢,遂不得履”一句讽刺了迷信教条者徒劳无益的结局。
问题三:从《郑人买履》的故事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
因为郑人宁愿相信事先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所以他没有买到鞋。
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在说话、做事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一味地迷信教条、迷信书本、迷信权威。
见《导学测评》P5
刻舟求剑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寓意。
1.给加点字注音。
遽.(jù) 契.(qì) 坠.(zhuì) 涉.(shè)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遽.契其舟(立即、匆忙)
(2)遽契.其舟(雕刻)
(3)是.吾剑之所从坠(指示代词,这儿)
(4)不亦惑.乎(迷惑、糊涂)
3.解释下列多义词。
(1)其
(2)自
4.翻译下列句子。
(1)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船停了之后,这个人从他用刀刻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像这样去寻找宝剑,不是很糊涂吗?
5.整体感知课文。
“刻舟求剑”是个成语,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典故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止行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问题一:文言文句意疏通。
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解词:楚人指楚国人。“涉江”的意思是搭船渡江。这个渡江的楚国人一不小心将剑坠落江中,怎么办呢?他不是立即跳入江中去捞,而是“遽契其舟”。遽:立即,急忙。契:雕刻。其:那,那个,指示代词。但用刀刻记号不会在其他地方刻,只能是在船边上刻,因此意译为
“急忙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他这个愚蠢的举动肯定会让同船的人大惑不解,于是他自言自语地说:“是吾剑之所从坠。”是:代词,这儿,指楚人所刻之处。所从坠:剑坠落之处。
2.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解词:止:停止,船至江边而止。所契者:指船上刻记号之处。楚人按照这个记号下水找剑。
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解词:“舟已行矣,而剑不行”,这样简单的道理谁不明白呢?只有愚蠢的楚国人不明白。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固定句式,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问题二:《刻舟求剑》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个坐船过江的楚国人,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于是他在船舷上刻了记号,等船靠岸后从记号处跳入水中捞宝剑,结果却没有捞到宝剑。
问题三: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们不能凭主观想象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我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问题四:“刻舟求剑”这个成语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1)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我们也应该积极进取,放远眼光,否则就是刻舟求剑,得不到收获。
(2)新的挑战,新的机会,一定要改变思想,尽快适应环境,刻舟求剑的想法一定要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