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教案(8篇)
电离平衡教案(8篇)电离平衡教案篇1其次课时电离平衡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把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
3.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力量目标:1.培育学生阅读理解力量。
2.培育学生分析推理力量。
情感目标: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靠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今日学习的内容是:“电离平衡”学问。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2.当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平衡比拟(1)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展,只是其速率相等。
(2)此平衡也是有条件的平衡:当条件转变,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平衡发生移动。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A.内因的主导因素。
B.外国有:①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上升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问题争论:在的平衡体系中:①参加:②参加:③参加:各离子分子浓度如何变化:、溶液如何变化?(“变高”,“变低”,“不变”)(4)电离平衡常数(ⅱ)一元弱酸:(3)一元弱碱①电离平衡常数化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不变。
②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值大小可推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抑制作用。
如:随堂练习1.足量镁和肯定量的盐酸反响,为减慢反响速率,但又不影响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参加以下物质中的()A.B.C.D.2.是比碳酸还要弱的酸,为了提高氯水中的浓度,可参加()A.B.C.D.3.浓度和体积都一样的盐酸和醋酸,在一样条件下分别与足量固体(颗粒大小均一样)反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盐酸的反响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响速率B.盐酸的反响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响速率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更多D.盐酸和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4.以下表达中可说明酸甲比酸乙的酸性强的是()A.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B.钠盐溶液的碱性在一样物质的量浓度时,酸甲的钠盐比酸乙的钠盐弱C.酸甲中非金属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属元素化合价高D.酸甲能与酸乙的铵盐反响有酸乙生成5.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将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发生如下反响:和的酸性强弱比拟,正确的选项是()A.较弱B.较弱C.两者一样D.无法比拟总结、扩展1.化学平衡学问与电离平衡学问对比比拟。
探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设计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成带电离子的物质,弱电解质因为部分离解程度较小,电离平衡比较复杂,需要有系统的教学设计。
本文将探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设计,力求让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原理和实践操作技巧。
一、教学目标1、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原理和影响因素;2、掌握实验测试弱电解质离子电离度的方法及步骤;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巧;4、加深学生对电离平衡的理解和应用;5、开展实践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原理和影响因素弱电解质的电离度比较小,受浓度、温度、酸碱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电离平衡式为:HA = H+ + A-。
其中HA表示未电离的弱电解质,H+表示溶液中的酸性离子,A-表示溶液中的碱性离子。
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可以通过检测酸性离子或碱性离子的浓度来确定。
2、实验测试弱电解质离子电离度的方法及步骤实验中通常采用酸度和碱度滴定法检测弱电解质的电离度,以下是具体步骤:(1)制备弱电解质溶液将一定量的弱电解质加入到一定量的水中,搅拌均匀,制备弱电解质溶液。
(2)测定弱电解质酸度或碱度取一定量的弱电解质溶液,滴入酸(或碱),直到pH值变化不大,记录所滴加的酸(或碱)的体积。
(3)计算离子电离度根据所滴加的酸(或碱)的体积计算出弱电解质对应酸性离子或碱性离子的浓度,进而计算离子电离度。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主题式的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干预措施,调整自身角色来推动学生的学习。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思考。
四、教学流程1、简单讲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原理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思考弱电解质离子电离度测试的必要性。
2、进入实验环节,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己制备弱电解质溶液,进行酸度和碱度滴定,计算离子电离度。
3、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特点,提出干预措施。
4、教师带领学生探讨弱电解质的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其思考电离平衡的实际应用问题。
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
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一.教学对象:本教案主要适用于高中化学必修二,以及大学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
二.教学目标:1.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与不电离之间的平衡状态。
2.掌握弱电解质的离解度及其相关计算方法。
3.了解电离平衡的化学意义和相应的化学反应。
4.知道酸碱度量方法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重难点: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分析。
2.离子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3.酸碱度量方法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和板书讲解,由浅入深,逐层深入。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在讲解后进行互动问答,让学生思考、探究、总结。
五.教学内容:I.弱电解质电离1.电离平衡a.动态平衡与化学平衡b.离子浓度2.弱电解质的离解度a.离解度与离子平衡常数b.选定溶剂下离解度的量化表示3.离子浓度的计算a.简化离子平衡常数表达式b.表达离子浓度II.酸碱度量方法1. pH的定义和计算a. 酸碱指示剂b. pH计和pH的范围2. 酸碱中和反应a. 酸度计和电位计b. 离子浓度与pH的关系六.教学时序:教学活动 | 教学目标 | 时间---|---|---引入 | 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线思路 | 5分钟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分析 | 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与不电离之间的平衡状态;掌握弱电解质的离解度及其相关计算方法;了解电离平衡的化学意义和相应的化学反应。
| 20分钟酸碱度量方法的理解 | 知道酸碱度量方法的基本原理;学会通过pH计和酸度计等化工仪器计算pH值。
| 15分钟互动问答及讨论 | 加深理解与掌握,解决具体问题。
| 15分钟总结 | 概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相关理论的印象。
| 5分钟七.教学评估:1.出10道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认知及相关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出5道简答题,要求学生结合具体实例解释酸碱度量方法的原理,并结合pH计和酸度计等化工仪器进行正确的操作。
3.出2道计算题,考查学生的离子浓度的计算能力和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完整word)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最全版)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教材分析(1)本章内容理论性强,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理论与实际、知识与技能并举,而本节内容既是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拓展,又是水的电离与盐类水解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学好本章的前提和基础。
(2)本节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探究和认识化学,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学习了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知道这一原理也适用于其它平衡体系.通过引导学生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迁移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中,可有效突破本节重难点。
(2)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2)理解外加物质、温度、电解质浓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应用可逆反应的相关知识,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状态。
(2)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认识事物变化中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学习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及平衡移动的学习,初步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转化等辩证观点.四、教学重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五、教学策略设计: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探究(分组讨论、分组实验)-展示交流-精讲归纳-巩固训练。
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类比迁移法等。
七、教学媒体:多媒体(PPT)、学生平板电脑等。
八、教学评价:教师评价和生生互评相结合。
九、教学过程实施方案设计意图以洁厕灵和陈醋的生活应用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身临其境,集中注意十、板书设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当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电离平衡的特征:“等”、“动”、“定"、“变”。
3.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同离子效应、温度、电解质浓度等.4。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第一章:弱电解质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
教学内容: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2.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区别。
3. 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及电离平衡。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及电离特点。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回顾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2. 讲解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区别。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及电离平衡。
作业布置:1. 复习弱电解质的概念及电离特点。
2. 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弱电解质。
第二章: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
2. 理解电离平衡的移动原理。
教学内容:1. 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
2. 电离平衡的移动原理。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及移动原理。
2. 利用图表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离平衡的移动过程。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讲解电离平衡的概念。
2. 讲解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
3. 通过图表和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电离平衡的移动原理。
作业布置:1. 复习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
2. 分析实例,判断电离平衡的移动方向。
第三章: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教学目标:1. 掌握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
2. 能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影响因素解释电离平衡的移动。
教学内容:1. 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2. 浓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3. 压强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各个因素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讲解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
2. 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温度、浓度和压强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3. 分析实例,让学生运用影响因素解释电离平衡的移动。
《主题三 第二节 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弱电解质的含义及分类。
2. 掌握弱电解质解离平衡的观点和影响因素。
3. 了解弱电解质解离平衡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弱电解质解离平衡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及相关视频、图片素材。
2. 准备实验器械,进行实验预演。
3. 准备习题集,以便学生练习和稳固所学知识。
4. 安排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为教室教学做好准备。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 回顾初中学过的强电解质的观点,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弱电解质,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弱电解质(如醋酸、盐酸等)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弱电解质的性质。
(二)新课教学1. 讲解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通过实验演示弱电解质的解离过程,让学生了解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
2. 介绍影响弱电解质解离平衡的因素:温度、浓度、酸碱度等,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3. 讲解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观点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4. 介绍缓冲溶液的观点和作用,通过实验演示缓冲溶液的稳定性,让学生了解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5.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弱电解质的原理?(三)教室互动1. 提问:影响弱电解质解离平衡的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 小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弱电解质的原理?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 教师点评和补充: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补充,强调弱电解质的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安置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习题,稳固所学知识。
2. 搜集一些生活中的弱电解质应用案例,并记录下来,作为作业的补充。
(五)课后延伸1. 安排学生到实验室参观弱电解质的实验操作,加深对弱电解质的理解。
2. 鼓励学生参与与弱电解质相关的兴趣小组或实验活动,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观点,掌握其影响因素。
教学设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并且最终建立电离平衡,并且已经熟练掌握化学平衡的理论知识,已具备运用平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预计部分学生将会对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浓度变化对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大小的影响感到难以理解。
[学习内容分析]该部分知识主要包括“电离平衡常数”、“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两部分内容。
该节所学“电离平衡常数”与前面所学“化学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以及后面将要学习的“溶度积常数”都属于平衡常数系列,可让学生对比学习,并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在前面所学“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水的电离影响”的基础上,学习“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更是水到渠成。
学好本节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知识,对下节分析溶液中各种离子间的作用,从而探究盐类水解的原理和实质,有着重要的帮助。
此外,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单一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是研究物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重要环节,既可以巩固前边所学的有关化学平衡的知识,又能使他们有效的扩展知识,为理解水解平衡的移动及水解原理的应用打下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能说明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处理电离平衡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对比、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在解决电离平衡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与电离平衡相关的应用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水溶液在化学中的重要应用,体会化学知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验化学科学的奥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重难点分析]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时应创设实验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知识,采用对比、类比、迁移等方法,引导他们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外界条件改变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主题三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弱电解质的定义及解离平衡的观点。
2. 掌握水的解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3. 能够分析弱电解质(如醋酸、盐酸等)的解离平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掌握影响解离平衡的因素。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影响解离平衡的因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图表和相关案例。
2. 准备醋酸、盐酸等弱电解质溶液,以及指示剂、试纸等实验用品。
3. 准备相关视频和音频素材,用于教室导入和拓展。
4. 设计教室讨论和实验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加深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 回顾初中学过的强电解质的观点,提问什么是弱电解质?并举例说明。
2. 提问:如何钻研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二)讲授新课1. 实验演示:测定醋酸钠溶液的导电性。
(1)提问:为什么醋酸钠溶液不导电?溶液中自由挪动的离子浓度如何?(2)学生讨论回答。
(3)教师总结:醋酸钠是弱电解质,其解离水平很小,溶液中自由挪动离子浓度很小,所以不导电。
(4)提问:如何使醋酸钠溶液导电?(5)学生讨论回答。
(6)教师总结:加入电解质,会使平衡向正方向挪动,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
2. 观点教学:电离度、电离常数。
(1)提问:什么是电离度?如何计算?(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3)提问:电离常数是什么?如何计算?(4)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总结:电离常数表示弱电解质解离平衡的平衡常数大小,与浓度有关,只适用于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的比较。
3. 讨论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1)提问:哪些因素会影响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举例说明。
(2)学生讨论回答。
(3)教师总结:温度、浓度、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等都会影响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
通过演示实验来观察浓度、同离子效应对平衡的影响,同时引出活化能的观点,以利于学生对反应热与活化能干系等化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1.内容要求1.认识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
2.学业要求(1).能用化学用语正确表示水溶液中存在的平衡(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2).能从电离的角度分析溶液的酸碱性、导电性(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3).能通过实验证明水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平衡(科学探究)。
一、教材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选择性必修课程主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中二级标题“电离平衡”的内容。
本节内容在课标中要求学生认识弱电解质在水容液中存在电离平衡,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能用化学用语正确表示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能通过实验证明水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平衡,能举例说明离子反应与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能从电离、离子反应、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溶液的性质,如酸碱性、导电性等。
能综合运用离子反应、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实际问题。
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完成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反应限度的基础上,巩固知识,学以致用,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既落实“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素养目标。
对比旧教材,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删去了醋酸离子化和离子分子化的方程式,和删除了电离和结合达到平衡的速率时间图,也删去了电离过程中各粒子浓度的表格。
同时把旧教材中作为科学视野部分的电离平衡常数放到了第三部分的内容,增加了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影响因素、计算及其意义。
同时增加了实验3-2(由强酸制弱酸),更加强调K的应用,同时也增加了“思考与讨论”栏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该栏目中,镁分别与盐酸、醋酸反应时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非常直观,一方面让学生“看”到了醋酸电离平衡移动的过程,另一方面显示了强、弱电解质的差异,同时通过最终所得气体体积相等这个事实,得出“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所含氢离子的总的物质的量相等”的结论,由此使学生突破本学习的难点。
(完整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七台河市第二中学刘颖一、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二课时。
本节内容在化学反应原理学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对第二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应用、延伸和拓展,为学习水的电离、盐类水解等知识做好铺垫,体现了化学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电离平衡概念。
能运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通过实验掌握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和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
了解电离平衡常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平衡理论的分析与应用,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状态。
通过小组实验,合作探究交流得出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对化学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四、教学难点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讲练结合演示教学六、设计理念在教学方法采用六人一组的合作学习、科学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概念从引入、分析到运用都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组织学生参与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中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小组学生分工明确,有记录的、发言的、实验探究的,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七.教学设计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同学们知道今天这幅美丽的背景图片时那种自然景观吗?观看、思考溶洞创设情境学生思维集中,激发学习热情【温故知新】1、写出CH3COOH和NH3·H2O电离方程式?2、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4、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电学生板书书写电离方程式回答相应问题复习已有知识,回顾化学平衡理论,为本节课内容做好铺本节课的最大优点在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动手的小组探究实验,使学生通过这些实验的观察、思考、讨论,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有了新的认识。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弱电解质的概念,知道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的区别。
2. 让学生掌握电离平衡的概念,理解电离平衡的原理。
3. 让学生学会运用电离平衡原理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弱电解质的概念、电离平衡的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电离平衡的数学表达式及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弱电解质的概念、电离平衡的原理及应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PPT及相关教学资料。
2. 教学视频或动画,展示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3. 练习题及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强电解质的概念,进而引入弱电解质的概念。
2. 讲解弱电解质的概念讲解弱电解质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的区别。
3. 讲解电离平衡的原理讲解电离平衡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电离平衡的原理。
4. 电离平衡的数学表达式及计算讲解电离平衡的数学表达式,引导学生掌握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5.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让学生学会运用电离平衡原理进行分析。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电离平衡的相关知识。
9. 教学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如浓度、温度等。
2. 实验演示:进行弱电解质电离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探究不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并进行交流分享。
七、教学评价设计1. 课堂问答:评价学生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评价学生对电离平衡原理的应用能力。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1.设计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课旨在教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根据教学要求,学生需要了解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同时,本节课也旨在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定量观”、“动态观”,使研究者能够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交互作用进行概念、理论建构。
教学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科学演绎推理能力,从定量的角度建立学生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及条件改变后平衡的移动的认识。
2.教材分析及研究者分析本节课作为《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的一部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不仅是对电解质、非电解质、电离等知识的深化,也是对前一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扩展。
本节课也为学生后续研究水的电离、盐类水解、沉淀溶解平衡打下基础。
然而,由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比较抽象,所涉及的都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因此学生对此可能存在认知障碍。
3.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核心思路是培养学生的定量观,用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更多依赖于量化分析,许多重大发现都是从大量的、基于实验的数据中,经过归纳梳理,发现蕴含在其中的科学规律。
因此,将本节内容设计成对“化学平衡”知识的再质疑,再论证,让学生运用化学实验数据猜测、计算、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符合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体验化学数据之美,感受科学探索之美。
4.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如下:创设情境、投影展示:导入新课时,可以使用油画《拉瓦锡和他的夫人》等作为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借鉴实例,巧用数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作用。
例如,可以提出“海水提取镁考虑的工业设计”和“工业提取金属中所考虑的工业设计”等问题,让学生分析和归纳数据的作用。
投影醋酸品读数: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投影展示醋酸品读数等数据,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定量观。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了解浓度、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2.充分利用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建立电离平衡的概念,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总结归纳能力。
3.利用传感器进行定量实验设计,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电离平衡的建立以及电离平衡的移动教学难点:稀释对电离平衡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探究、对比教学过程1.如何用电离方程式表示HCl和CH3COOH的电离?2.醋酸溶液中存在哪些粒子?为什么溶液中的这些粒子浓度不再改变?【讲述】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的速率相等,就达到了电离平衡。
【展示图像】v-t 图【小结】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规律和化学平衡的相似。
思考回答:HCl=H++Cl-CH3COOH CH3COO-+H+存在微粒:CH3COOH、CH3COO-、H+、(H2O、OH-),达到了平衡。
【看书】p58电离平衡概念,总结概念中的关键词。
思考,理解。
通过对比,帮助学生理解电离平衡。
【教学环节】电离平衡的移动【连接引导】如果改变条件,电离平衡会发生移动。
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讲解】盐酸和醋酸电离程度不同,主要是由于物质结构的不同,因此结构是电离平衡的主要影响因素。
而外界条件,我们主要研究浓度和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连接】我们先来考虑浓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如果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如何移动?如果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如何移动?【练习】向0.1mol/L CH3COOH溶液加入下列物质,平衡如何移动,c(H+)、c(CH3COO-)、pH如何变化?【提出问题】加水稀释,电离平衡如何移动?【探究问题】请你利用现有的pH 传感器等仪器,以醋酸为例,设计实验,探究“稀释对弱电解质的电结合学过的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可能回答出:浓度、温度、压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并且最终建立电离平衡,并且已经熟练掌握化学平衡的理论知识,已具备运用平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预计部分学生将会对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浓度变化对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大小的影响感到难以理解。
[学习内容分析]该部分知识主要包括“电离平衡常数”、“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两部分内容。
该节所学“电离平衡常数”与前面所学“化学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以及后面将要学习的“溶度积常数”都属于平衡常数系列,可让学生对比学习,并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在前面所学“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水的电离影响”的基础上,学习“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更是水到渠成。
学好本节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知识,对下节分析溶液中各种离子间的作用,从而探究盐类水解的原理和实质,有着重要的帮助。
此外,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单一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是研究物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重要环节,既可以巩固前边所学的有关化学平衡的知识,又能使他们有效的扩展知识,为理解水解平衡的移动及水解原理的应用打下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能说明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处理电离平衡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对比、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在解决电离平衡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与电离平衡相关的应用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水溶液在化学中的重要应用,体会化学知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验化学科学的奥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重难点分析]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时应创设实验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知识,采用对比、类比、迁移等方法,引导他们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外界条件改变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附录:现有mol·L-1的CH3COOH溶液,当下列条件改变时,判断其中发生的变化。
[后测习题]一、选择题1. (基础题)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事实是()A 醋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强B 醋酸溶液与碳酸钙反应,缓慢放出二氧化碳C 醋酸溶液用水稀释后,氢离子浓度下降D •L-1的CH3COOH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约为mol•L-12. (基础题)下列关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就是电解质加入水后电离出的各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与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的比值B 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只与弱电解质的本性及外界温度有关C 同一温度下,弱酸的电离常数越大,酸性越强;弱碱的电离常数越大,碱性越强D 多元弱酸的各级电离常数是逐级减小的,且差别很大3. (基础题)在18℃时,H 2SO 3的K a1=×10-2 mol•L -1、K a2=×10-7 mol•L -1,H 2S 的K a1=×10-8 mol•L -1、K a2=×10-12 mol•L -1,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亚硫酸的酸性弱于氢硫酸B 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C 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其各级电离常数逐级减小但一般相差很小D 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二步电离决定4. (能力题)在H 2S 溶液中,在采取措施使pH 增大的同时,[S 2-]的变化情况是(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5. (能力题)在25℃时,用蒸馏水稀释1mol·L -1的醋酸溶液至·L -1,随溶液的稀释,下列各项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是( )A )()(3COOH CH c H c + B c(H +) C )()(33-COO CH c COOH CH c D c(H +) . c(OH -)6. (基础题)在含有酚酞的 mol·L -1氨水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铵晶体,则溶液颜色( )A 变蓝色B 变深C 变浅D 不变7. (能力题)在室温下, mol·L -1 100ml 的醋酸溶液中,欲使其溶液的pH 减小,但又要使醋酸电离程度减少,应采取( )A 加入少量CH 3COONa 固体B 通入少量氯化氢气体C 升高温度D 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 8. (基础题)在 mol·L -1 CH 3COOH 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 3COOH CH 3COO -+H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入水时,电离平衡向左移动B 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右移动C 加入少量mol·L-1 HCl溶液,溶液中[H+]减少D 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右移动9. (基础题)在相同温度时100mL mol·L-1的醋酸溶液与10mL mol·L-1的醋酸溶液相比较,下列数值前者大于后者的是()A 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B 电离程度C H+的浓度D CH3COOH的物质的量10. (基础题)将mol·L-1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或加入少量的CH3COONa晶体时,都会引起的变化是()A 溶液的PH增加B CH3COOH电离程度增大C 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D 溶液中c(OH-)减小11. (拓展题)在甲烧杯中放入盐酸,乙烧杯中放入醋酸,两种溶液的体积和pH都相等,向两烧杯中同时加入质量不等的锌粒,反应结束后得到等量的氢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烧杯中加入锌的质量比乙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小B 甲烧杯中的酸过量C 两烧杯中参加反应的锌等量D 反应开始后乙烧杯中的c(H+)始终比甲烧杯中的c(H+)小二、非选择题12. (基础题)现有mol·L-1的氨水,当下列条件改变时,判断其中发生的变化。
13. (拓展题)冰醋酸加水溶解并不断稀释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与加入水的体积有如下变化关系:试回答:⑴“0”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是: ⑵a 、b 、c 三点对应溶液的PH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⑶a 、b 、c 三点中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电离平衡常数的关系 ⑷要使c 点c(CH 3COO — )增大,c(H +)减少,可采取的措施是① ② ③ 14. (拓展题)在25℃下,将a mol·L -1氨水与 mol·L -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 中c(NH 4+ ) =c(Cl -),则溶液显 性(填“酸”“碱”或“中”);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NH 3·H 2O 的电离常数K b =15. (能力题)有两瓶pH=2的酸溶液,一瓶是强酸,一瓶是弱酸.现只有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 试纸和蒸馏水,而没有其它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判别哪瓶是强酸?[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基本概念,•L -1的CH 3COOH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约为•L -1,说明CH 3COOH 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
在平日学习中,要学会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 A 本题考查电离常数的基本知识,电离常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电离出的各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与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的比值,故A 错。
在平日学习中,要注意一些概念、理论等成立的前提条件。
3. B 要正确理解多元弱酸的分步电离及其各级电离常数的含义。
4. D 本题难度较大,需分析出可能存在的多种情况,如果加入NaOH ,中和H +,pH 增大,电离平衡右移,[S 2-]增大;如果加入Na 2S ,[S 2-]增大,电离平衡左移,[H +]减小,pH 增大。
5. A 本题难度较大,需灵活运用电离平衡移动理论,在稀释过程中,醋酸溶液的电离程度 增大,n(H +)、n(CH 3COO -)增大,n(CH 3COOH)减小,因此)()(3COOH CH c H c +增大 ,)()(33-COO CH c COOH CH c 减小;虽然n(H +)增大,但由于体积增大,故c(H+)减小。
由于温度不变,因此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即c(H+) . c(OH-)不变。
6. C 本题直接考查平衡移动规律,难度较小。
氨水中,存在++OH-,加入氯化铵晶体,NH4+浓度增大,平衡左移,OH-浓度减小,因而溶液的颜色变浅。
7. B 本题需综合运用电离平衡移动理论。
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左移,醋酸的电离程度减小,[H+]减小,溶液的pH增大;通入少量氯化氢气体,[H+]增大,pH减小,平衡左移,醋酸的电离程度减小;升温,促进醋酸的电离,平衡右移,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H+]增大,pH减小;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中和溶液中的H+,平衡右移,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但溶液中[H+]减小,pH增大。
8. B 本题直接考查平衡移动规律,难度较小。
加入水时,电离平衡右移;加入少量NaOH固体,中和H+,H+浓度减小,平衡向右移动;加入少量LHCl溶液,尽管平衡逆移,但溶液中[H+]增大;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CH3COO-浓度增大,平衡左移。
9. B 本题主要考查同一弱电解在不同浓度质时的电离能力的不同。
100mL L的醋酸溶液与10mL L的醋酸溶液中,溶解的醋酸的量相同,因此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相同;由于前者的浓度小,因此前者的电离程度大,但H+的浓度小。
10. A 本题主要考查电离平衡移动理论的直接应用。
加水,CH3COOH的电离平衡右移,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但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减弱;加入少量的CH3COONa晶体,平衡左移,醋酸的电离程度减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强。
11. C 本题既涉及到强、弱电解质的差异,又涉及到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综合性较强。
因为两种溶液的体积和pH都相等,因此盐酸的浓度小于醋酸的浓度,故盐酸比醋酸中的溶质少,若甲烧杯中加入锌的质量比乙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小,则盐酸生成的氢气少,与意志相矛盾,故A错。
又因为产生等量的氢气,因此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相等。
因为醋酸浓度大于盐酸浓度,因此醋酸一定过量,但盐酸一定不过量。
反应过程中醋酸的电离平衡右移,故反应开始后乙烧杯中的c(H+)始终比甲烧杯中的c(H+)大。
12. 本题为了强化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而设,从而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以巩固。
13. ⑴在“O ”点醋酸未电离,无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⑵a>c>b ⑶ c a=b=c⑷①加入NaOH 固体 ②加入醋酸钠固体 ③加入镁等金属14. 本题考查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和电离常数的计算,难度较大。
当c(NH 4+ ) =c(Cl -)时,根据电荷守恒c(NH 4+ ) +c(H +)=c(Cl -) +c(OH -),可得c(H +)= c(OH-),所以溶液显中性,此时,c(OH -) =10-7 mol·L -1,c(NH 4+ ) =c(Cl -) = mol·L -1,c(NH 3·H 2O) =- mol·L -1,代入]·[]][[234O H NH OH NH K b -+=可得K b =10-9/(a -)mol·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