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毛概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思考:
你怎样看待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8日凌晨1时多,市公安局派人要求将尸体 运至殡仪馆,遭家属再度拒绝。 凌晨2点,武警开着消防车再次试图进入, 人群将轮胎砸穿,有七八名武警受伤。20 日下午,死者表弟王子豪把自己和冰棺关进 酒店大厅内间小屋,备上了两桶汽油,准备 随时同归于尽。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朱清时
朱清时是一位中国化学家,是中国科学院院 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校长。 现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致报考南方科大考生的家长的一封信”
2010年12月15日,筹备三年的南方科技 大学官方网站刊登出校长朱清时“致报考南 方科大考生的家长的一封信” 。 “我们要想一步到位办成一所一流大学。我 们没有时间去做这么长的时间申请。我们只 好先行先试。就是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和文 凭。”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09年湖北石首群体性事件》 2009年6月17日晚8时许,石首市公安局 接到群众报警,该市永隆大酒店门前发现一 具坠楼男尸。警方现场初步认定是自杀,并 要求将尸体带走解剖,遭到死者家属的拒绝 。经查,死者涂远高,男,24岁,本地人 ,该酒店厨师。家属对死因及遗书的真实性 表示怀疑,将尸体停放在酒店大厅,引来众 多群众围观。
南方科技大学的招生
筹办三年多后,仍未获得“招生许可证”, 南方科技大学去年年底作出决定:拟自主招 生并推出其首期实验班,如果学生最终不能 获颁教育部认可的文凭与学位,南方科大将 自发文凭与学位。
第 十一 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理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
重点和难点问题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4.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毛泽东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第一,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学说。
第二,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
第三,要不断深化改革,尤其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
第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五,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说服教育为主。
第六,必须注重社会公平。
(二)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第一,从国内情况看,正确处理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二,从国际情况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第三,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三)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根本保证。
第二,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提供了物质保证。
第三,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第四,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得到了巩固,全体人民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入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深刻总结我国发展经验和准确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和谐的认识,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明确了社会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一同构成“四位一体”的战略地位。
《毛中特》第十一章
第第十十一一章章 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丰富和发展。
第第十十一一章章 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第十十一一章章 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
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 会建设
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
第第十十一一章章 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 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社会。”
第第十十一一章章 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 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 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第第十十一一章章 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 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第第十十一一章章 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
十七大报告: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孔子说过:“和为贵” 墨子提出:“兼相爱”、“爱无差” 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傅立叶:和谐制度 欧文:新和谐 魏特林:全体和谐 马克思、恩格斯:未来社会在人与 人、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关系。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1、我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 • 孔子说过“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 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墨子提出过“兼相爱”、“爱无差”, •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 子
墨子
• 洪秀全:曾提出要建立 一个“务使天下共享”,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 暖”的社会。 • 康有为:在《大同书》 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 人相亲,人人平等,天 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关注富士康“跳楼门”
● 5月21日,富士康科技集团男员工南某从宿舍楼顶楼跳下身亡, 21岁。 ●5月14日,龙华厂区男工梁某从宿舍楼7楼坠地身亡,21岁。 ●5月11日,龙华厂区女工祝晨明从9楼出租屋跳楼身亡,24岁 ●5月6日,龙华厂区男工卢新从阳台纵身跳下身亡,24岁。 ●4月7日,观澜樟阁村,富士康男员工身亡,22岁。 ●4月7日,观澜厂区外宿舍,宁姓女员工坠楼身亡,18岁。 ●4月6日,观澜C8栋宿舍女工饶淑琴坠楼,仍在治疗,18岁。 ●3月29日,龙华厂区一男性员工从宿舍楼上坠下死亡,23岁。 ●3月17日,富士康龙华园区,新进女员工田玉从3楼宿舍跳下, 跌落在一楼受伤。 ●1月23日,富士康19岁员工马向前死亡。警方调查,马向前系 “生前高坠死亡”。
理 论 意 义
实 践 意 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 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实 践 意 义
第二,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 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 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 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十一章毛概
3、这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 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坚持立党为 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 使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一)什么是社会? 社会是以共同物质生产生活为 基础的人类生活有机体,是人们相互联 系、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
具体表现
• 二、人与人的和谐 •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提倡宽和处世,协 调人际关系,创造“人和”的人际环境, 追求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大 同社会。
具体表现
• 三、人与自身和谐 • 在心与身的关系上,主张人之身心和谐,保持 平和、恬淡的心态,正确处理理与欲的关系。 破坏人身心和谐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呢?从 一定角度可以说是欲望,特别是对于物质生活 资料占有的贪欲。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中观:指与经济、政治、文化相对应的概念。
微观:指某一区域的社会,如农村社会、城市社会、社区。
什么是社会(西方学者)
• 一般是指由自我繁殖的个体构建而成的群体,占据一 定的空间,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由于社会 一般被认为是人类所特有的,所以社会和人类社会一 般具有相同的含义。狭义的社会,也叫“社群”, 可以只指群体人类活动和聚居的范围,例 如是村、镇、城市、聚居点等等;广义的社会则可 以指一个国家、一个大范围地区或一 个文化圈,例如是英国社会、东方社会、东南亚 或西方世界,均可作为社会的广义解释,也可以引申 为他们的文化习俗。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叫 做社会学。
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6个方面的目标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 社会 主义 和谐 社会 的提 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起 源于十六报告。在提出全面建设 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 康社会时有六个更加,即使经济 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 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 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中央在总结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经 验基础上采取了“四位一体”的表述, 把社会和谐纳入了社会主义本质属性, 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 涵,从而深化和拓展了对社会主义本 质的认识,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丰富 了内含和明确了方向!
16
第二节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进入21世纪后,以胡锦涛为首的党 中央领导集体,把社会和谐纳入了社 会主义本质的范畴,从而丰富了社会 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深化和拓展了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1
本章的重点提示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背景?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社 会主义 和谐社 会理论 产生的 背景。
•第一个背景,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背景。 •中国古代思想最有影响的 是儒法道墨。 •在某种意义上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理论,是中国传统和 谐理论在今天的一次升华。
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社 会主义 和谐社 会理论 产生的 背景。
1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一、 深化 认识 社会 主义 本质
第十一章_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 1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 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 重和保障; 重和保障;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 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会就业比较充分, 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 障体系基本建立; 障体系基本建立;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 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礼运》 《礼记·礼运》: 礼记 礼运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 下为公,选贤与能, 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讲信修睦。故人不 独亲其亲, 独亲其亲,不独子 其子, 老有所终, 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壮有所用,幼有所 长,鳏、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 所养” 所养”
“务使天下共享”, 务使天下共享” 有田同耕, “有田同耕,有饭 同食,有衣同穿, 同食,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 有钱同使,无处不 均匀, 均匀,无人不饱 暖”。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 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目标任务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从实际出发,本着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从实际出发,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 进的要求,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进的要求,提出了到 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毛概课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LOGO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 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
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
LOGO
按照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 伟目标,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党 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
LOGO
(1)社会主义民主法 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 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 重和保障;
LOGO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方面 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既包括社 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
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
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 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 统一。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 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LOGO
(1)指导思想 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
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 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 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 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 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LOGO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 江泽民根据国内外形势 的发展变化,强调实现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
LOGO
毛概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就业压力上升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09年1月20日公布,20 08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2007年末 上升0.2个百分点。这也是该数字自2003年以来首 次呈现上升趋势。 “这个数据看上去并不严重,但实际情况可能更严重, 因为失业的农民工和未实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还没有统计 在内。” 今年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总数约为710万人,其 中包括去年尚未找到工作的100万毕业生。
邓小平经典地指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 放生产力,发展生产 力,消灭剥削,消除 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邓小平还提出,如 果精神文明建设没有 抓好,风气如果坏下 去,经济搞成功又有 什么意义呢?
江泽民强调:社会 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 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 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 的全面发展、全部进 步这样的社会,是物 质文明、精神文明和 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 社会,也包括了促进 人民全面发展的这样 一个任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 义
2005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 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 题研讨班上,曾经发表过一个重要的讲话,在这 一个讲话中他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得这样 一种社会。这28个字,既是对我们要建一个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一种描述,基本含义的 一种解释,也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提出 来的一个总体的要求。
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 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我们要建立的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主义性质的和 谐社会,它不同于以往社会形态所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 一方面,它不同于封建式的那种田园的风格,也不同于空 想社会主义的那种乌托邦,它更不同于现代资本主义的所 谓的福利社会。另一方面,它也不同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 会,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同当代中国实 际相结合的一种产物,是迈向未来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一 个阶梯。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理论
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未来和谐社会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未来和谐社会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相适应, 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相适应,其矛盾通过自身的调 整来解决; 整来解决; 自由人联合体”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 “自由人联合体”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每 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 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 发展; 发展; 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 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的执政 理念的升华。 理念的升华。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特征
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 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 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 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 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 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 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 供良好社会环境。 供良好社会环境。
2、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 统一的; 统一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重要内容, 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重要条件。 会的重要条件。
毛概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辨析题
毛概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辨析题1.稳定社会就是和谐社会[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
和谐社会并不等于稳定社会。
和谐社会必然是稳定社会,但稳定社会不一定是和谐社会。
在历史上,有的稳定是以牺牲活力为代价的。
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条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3.科学的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4.和谐社会就是利益均衡的社会。
[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
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的关系既是前提与保证的关系,也是途径与目标的关系。
因为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目标的真正实现。
所以二者是统一的。
它们都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4.和谐社会就是利益均衡的社会。
[答案要点] 此说法是不准确的 . ( 1 )和谐社会从根本上是要做到利益均衡,这毋庸置疑。
由于分配不公、城乡及地区差距大、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导致社会成员之间在利益上不均衡的情况确实需要及时调节。
但如果认为和谐社会仅仅是实现这个目标则是片面的。
( 2 )和谐社会除了调节利益关系之外,也包括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
只有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实现有序,整个社会体系都在制度个法律的轨道上运行,才符合和谐社会的主旨。
( 3 )和谐社会还有一层很重要的含义,就是人与自然的。
由于 dui 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对环境的肆意破坏,导致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从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日益受到自然的威胁,这些问题,都应该是和谐社会必然要解决的。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4年年初,云南大学2000级学生马加爵因同学 在打扑克时作弊而锤杀四名同学,马加爵案件一时 轰动全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2、校园和谐危机的成因
(1)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就业压力的增大 (3)生源背景的多样化
二、时代背景
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面临的最重要的战 略机遇期,是我国和平崛起、建设全面小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关键的时期。 国际背景 国内背景
国际背景
一方面,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某些国家会继 续利用经贸、民主、自由、人权、民族、宗 教等问题向我施压。 另一方面,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 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3、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
(1)民主法治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 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 扬,依法治国基本方 略得到切实落实,各 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 泛调动。 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其他目标的政治 前提。
(2)公平正义
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 系得到协调。 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 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 理。 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 切实维护和实现的社 会。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 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 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 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 发展
十一章 构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部分本章综述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及其现实依据(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主义理想,中外不少学者先后提出过关于这方面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国家建设的各种主要关系,造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邓小平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强调社会稳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
江泽民强调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02年,十六大报告提出,中共要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社会更加和谐。
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中共提高执政党的五种能力之一。
这是党的重要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5年,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强调加强统筹协调、提高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
2007年,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既面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又面临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倘若任由这些矛盾和问题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引发社会震荡和冲突,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科学应对和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或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大力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 应对国际环境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从国际上看,和平、发展、合作成为世界潮流,同时,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各种矛盾错综交织,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第二,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坚持民主法治; 第五,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六,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第七,坚持共同建设与共同享用。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Βιβλιοθήκη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2002年11月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 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 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 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 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 殷实。这是首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中华民族自 古就崇尚“和”,孔子提出“和为贵”的思想,孟子 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荀子提出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中庸》提出“和也者,天 下之达道也”! 在社会主义中国,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待 人诚恳、宽厚,互相关心、理解,与人为善,推己及 人,建立团结、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 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或哲学基 础是“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 分,又是一个能动的主体,人必须改造自然又顺应自 然,与自然圆融无间,共生共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 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 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的 五项能力:
1.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2.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3.不断提高建设社会先进文化的能力; 4.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5.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历史背景;2.掌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3.掌握以正确的方法妥善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明确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社会的内涵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历史上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1.中国历史上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过“兼相爱”、“爱无差”;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
《礼记·礼运》中描绘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矜、寡、孤、独、废者皆有所养”的理想社会。
太平天国领袖提出的“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
康有为提出建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2.西方古代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
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两句著名的哲学格言:“什么是最智慧的──数”;“什么是最美的──和谐”。
古希腊的另一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在肯定和谐的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和谐的本质。
3.西方近代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在西方,自近代以来,有不少学者也先后提出过一些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思想和理论,蕴涵着许多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
一些西方国家还提出和实施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政策。
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着严重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不可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4. 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过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的,必将为“和谐制度”所代替。
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也以“新和谐”命名。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针对国际国内形势要求作出的战略决策。为此, 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便成为摆在 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本课程正是基于对如上问题的 思考而展开的,具体包括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基本内容;二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面临和急待解决的 主要问题;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路和要求即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方向和出路。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基本内容
一、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提出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传统思想资源 (二)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中国 共产党人对和谐社会理论的 思考和实践探索 (三)当代中国提出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根据
二、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内容
(一)社会系统内部诸种基本社会关系、 社会结构和要素之间关系的和谐 1. 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 之间的和谐 2. 城乡发展的和谐 3. 区域发展的和谐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要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思路
(一)保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 谐的文明发展 (二)维护公平正义,营造人与社会和 谐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人的身心和 谐的精神世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
(一)构建民主法治的社会 (二)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 (三)构建诚信友爱的社会 (四)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 (五)构建安定有序的社会 (六)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三、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 执政理念上的新发展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适应新形 势,应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广大人民 群众的共同愿望以及利益诉求 (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应对国 际环境挑战的必然要求
第11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 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友爱)
充满活力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 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 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 得到肯定;
(竞争)
(奋斗)
安定有序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 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 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2
妙解“和谐” “和”字左边是“禾”,表示庄稼,右边是
口,表示嘴巴和吃饭,整个“和”字透出的意 思是人人都要有饭 吃,经济要发展;“谐” 字呢,右“皆”左“言”,“皆言”,意思是 人人都 要说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和谐”这两个字,从字型上诠释了和谐社 会的含义:解决人的温饱,经济要发展;每个 人的意见顺畅地表达出来,民主法治建设好, 社会要安定平和,这些都是和谐社会的要点。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和谐思想
(孔子: “礼之用,和为贵”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
——《论语》
《礼记· 礼运》:“大 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 独子其子,使老有所 终,壮有所用,幼有 所长,鳏、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 养”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 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介绍几个与和谐社会相关指数: 绿色GDP 幸福指数 和谐社会指数
绿色GDP
中国首次公布绿色GDP核算报告 (资 料图片)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绿色国民经济 核算研究报告2008》: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 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GDP的比例为 3.05%;虚拟治理成本为1.8%。
幸福指数
和谐不是无差别、无矛盾、无冲突,每一种矛盾 的两个方面,各以其对立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异相 合、相反相成,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 “和谐”的涵义 动和变化,达到动态的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 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步将其变成(A )A. 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目标和具体措施B. 我国社会发展的可能目标和具体措施C. 我国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和具体措施D. 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3.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是(B)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民主法制C.坚持和谐社会D.坚持科学发展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动力是(C)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以人为本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科学发展3.4.5.6.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A)A.股份制B.承包制C.租赁制D.合作制7.当前城镇集体企业深化改革的重点是(C)A.对城镇集体企业的存量资产要明确出资者B.对于集体资产要明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C.理顺产权D.明确所有制结构8.(D)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
A.国有经济B.个体经济C.私营经济D.集体经济9.党的十四大指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一项(C)A.基本国策B.权宜之计C.长期的方针D.发展战略10.决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关键是(A)A.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B.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1.12.依法治国的主体是(A)A.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B.国家公职人员C.法律体系D.政府机构13.1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是(A)A.市场B.政府C.政策D.法律15.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性质和方向的是(B)A.诚信守法建设B.思想道德建设C.科学文化建设D.民主法制建设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B)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B.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实现共产主义17.我国的民主党派是(B)A.执政党B.参政党C.在野党D.反对党18.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C)A.加强党的领导B.健全社会主义法制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D.保障人民各种权利19.20.21.22.23.24.25.26.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A )A.实现共产主义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构建和谐社会D.建设富裕国家27.******第一次把“依法治国”作为党和国家基本的治国方略郑重提出是在( C)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D.十六大28.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D)A.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C.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D.依法治国29.30.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是指(A )A.以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制经济B.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所有制经济C.股份制经济D.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31.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A )A.股份制B.承包制C.租赁制D.合作制32.34.党的十四大指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一项(C )A.基本国策B.权宜之计C.长期的方针D.发展战略35.决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关键是(A )A.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B.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6.在改革过程中,邓小平和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其中关键是( C)A.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B.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C.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D.一手抓政治建设,一手抓社会建设37.3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核心是(D )A.人民平等B.人民自由C.人民互爱D.人民民主3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是( A)A.市场B.政府C.政策D.法律40.二、多项选择题1.2.3.1.根据2002年2月,胡锦涛重要讲话的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是(ABD)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充满活力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民主法治就是( ABC )A.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 B.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C.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切实落实3.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公平正义就是( ABD )A.社会各方面利益得到妥善协调B.人民内部矛盾及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D.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与实现45.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安定有序就是( ABCD )A.社会组织机制健全 B.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C.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D.社会保持安定团结6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社会范畴,两者相互包含、相辅相成,即(ABC)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B.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的现实任务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8.十六届六中全会一致认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BC )A.本质属性 B.基本特征 C.基本要求9.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定位,强调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 AB )A.共同建设的和谐社会 B.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1011.党的十七大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提出六大民生问题,并且依据六大民生问题把和谐社会建设的相关目标和任务概括为(ABCD)A.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B.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C.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D.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12.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和谐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使全体人民(ABCD)A.学有所教、劳有所得 B.病有所医 C.老有所养 D.住有所居13.我国关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要求是(ABCD)A.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B.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C.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D.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141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
总的原则和要求是(ABCD)A.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B.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C.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D.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1617.18.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CDE )A.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E.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范畴19.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思就是( BCD )B.生产发展C.生活富裕D.生态良好20.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说法正确的是( ABCDE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治国理想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治国方略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治国机制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治国结果E.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治国任务21.22.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格局可以概括为( ABCDE )A.市场主导B.党委领导C.政府负责D.社会协同E.公众参与2324.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是( ABC )。
A、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B、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C、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25.党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民生的目标是( ABCDE )A、学有所教B、劳有所得C、病有所医D、老有所养E、住有所居26、和谐社会应当是充满活力、文明法治、稳定和谐和谅解宽容的社会,这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三者的全面、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表现,而一定程度的社会和谐发展,又为更高层次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上述材料( A、B、C)A.坚持了联系的观点 B.坚持了发展的观点 C.体现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B、C、D、E )。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B.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C.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D.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E.就是要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28、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靠( ABCE )A、政策B、投入C、科技E、改革29。
30、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深化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 ABDE )A、知情权B、参与权D、表达权E、监督权31、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所面临的有利条件有(ABDE)A.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B.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D. 各阶层、各党派、个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E. 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3233. 以下符合和谐社会目标要求的做法是(ABCD)A. 扩大社会中间层,减少收入和贫困群体,理顺收入分配秩序B. 严厉打击腐败和非法致富C. 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把扩大就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D. 努力改善社会关系和劳动关系34.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是( AC )A. 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指导意义C. 构建和谐社会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35. 下列对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BCDE)。
B. 小康是和谐的基石C. 二者相互补充,是辩证统一的D. 它们都是社会转型的具体表现E. 和谐社会是长远价值目标,小康社会是阶段性目标36、我国从第六个“五年计划”开始,原来的“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已经改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