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的方法及步骤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实验必考超详细

高中生物实验必考超详细

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休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2O 沉淀.如:加热葡萄糖+ Cu ( OH ) 2葡萄糖酸+ Cu 2O↓(砖红色)+ H 2O,即Cu ( OH )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 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三.实验材料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四、实验试剂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mL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mL CuSO4溶液)、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mL 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mL 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五、方法步骤: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考点提示:(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2 )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1)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2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3)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4)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5)浅蓝色棕色砖红色(6)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7)切片的厚薄不均匀.(8)洗去浮色.(9)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实验四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P47)一.实验目的: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分布.二.实验原理: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线粒体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三.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答:不是.呈椭球体形的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这种运动能随时改变椭球体的方向,使叶绿体既能接受较多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答: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都有利于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如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改变方向.又如叶子上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下面的多,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实验六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必修一P61“探究”) 一、实验目的: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二、实验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因为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也可用水绵代替.ml 的蔗糖溶液.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1.如果将上述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答:表皮细胞维持原状,因为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为什么答:不会.因为红细胞不具细胞壁.考点提示:(1)洋葱为何要选紫色的若紫色过淡怎么办(2)洋葱表皮应撕还是削为何(3)植物细胞为何会出现质壁分离(4)质壁分离时,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复原时呢(5)若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什么(6)高倍镜使用前,装片如何移动(7)换高倍物镜后,怎样使物像清晰视野明暗度会怎样变化如何调亮(8)所用目镜、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9)物像清晰后,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和放大倍数的关系(10)总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放大倍数具体指面积的放大倍数还是长度的放大倍数(11)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大小、多少、视野明暗的关系(12)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13)怎样利用质壁分离现象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1)紫色的洋葱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缩小光圈,使视野变暗些.(2)表皮应撕不能削,因为削的表皮往往太厚.(3)当细胞失去水分时,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动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4)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变小,紫色加深;当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液泡变大,紫色变浅. (5)细胞已经死亡(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6)若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上移动.若要把视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左方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倒像. (7)换高倍物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视野会变暗,可调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使视野变亮.(8)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9)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10)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细小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11)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12)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13)①配制一系列浓度从小到大的蔗糖溶液②分别用以上不同浓度的溶液制成某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③用显微镜观察某植物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某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就介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和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实验七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必修一P78、P83)一.实验目的:1.探究不同温度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二.方法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实例1: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一).实验原理: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和Fe3+都能催化H2O2分解放出O2.经计算,质量分数为%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①实验时必须用新鲜的、刚从活的动物体中取出的肝脏作实验材料.肝脏如果不新鲜,肝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等有机物就会在腐生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使组织中酶分子的数量减少且活性降低.②实验中使用肝脏的研磨液,可以加大肝细胞内过氧化氢酶与试管中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 考点提示:(1)为何要选新鲜的肝脏(2)该实验中所用试管应选较粗的还是较细的为什么(3)为何要选动物的肝脏组织来做实验,其他动植物的组织的研磨液能替代吗(4)相同质量的块状肝脏和肝脏研磨液,哪一个催化效果好为什么 (5)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下个吸管为什么(1)因为在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2)应选用较粗的,因为在较细的试管中容易形成大量的气泡,而影响卫生香的复燃.(3)因为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含量较丰富;其它动植物组织也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所以能够替代.(4)研磨液效果好;因为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 (5)不可共用,防止过氧化氢酶与氯化铁混合,而影响实验效果. 酶的专一性(1)方案一:用同一种酶催化两种不同物质淀粉(非还原糖) 麦芽糖(还原糖) ①蔗糖(非还原糖) 蔗糖 ②用淀粉酶分别作用于淀粉和蔗糖后,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来判断淀粉酶对二者是否有催化作用,从而探索酶的专一性. (2)方案二:用两种不同酶催化同一种物质淀粉(非还原糖) 麦芽糖(还原糖) ①淀粉(非还原糖) 淀粉 ②再用斐林试剂鉴定,从而探究酶的专一性. 疑难点拔:这三个实验为探索类实验.①探索酶的高效性时,应合理设计对照实验,严格控制实验变量.②探索酶的专一性时,设计实验首先要从已知入手,确定何为实验变量(自变量),何为因变量,何为控制变量.淀粉、蒸糖水解的产物,水解的速率等为变化的结果,即因变量,从因变量入手我们将推知自变量(实验变量)即淀粉酶对其的影响程度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淀粉、蔗糖在实验过程中的浓度、用量,淀粉酶的浓度、用量.水解过程的温度等都为控制变量,需遵循同时等量原则,以排除控制变量对2个水解反应的影响.③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通过研究某一因素,如温度(实验变量)对某一特定反应的影响时,要在其他因素(控制变量)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观察不同的实验变量(如不同的温度)对特定反应的影响结果(因变量),以便对实验结果(实验变量与因变量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淀粉酶 淀粉酶淀粉酶淀粉酶实例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方法.2.探索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淀粉水解的情况.二)实验原理:1.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2.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中间产物遇碘后,会呈现红褐色或红棕色.)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注:市售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600C实例3: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八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必修一P97)一.实验目的:1.尝试用过滤方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和用纸层析法分离提取到的色素.2.分析实验结果,探究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以及各自所呈现的颜色.二.实验原理:1.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2.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分子量小的溶解度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所以用层析法来分离四种色素.三、实验材料:幼嫩、鲜绿的菠菜叶由上至下分别为: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扩散最快是胡萝卜素,扩散最慢是叶绿素四种色素之所以能被分离,是因为四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溶解度越高扩散速度越快.五:实验讨论:1.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答: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如触及层析液,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就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就会失败.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什么答: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①叶片要新鲜、浓绿;②研磨要迅速、充分;③滤液收集后,要疑难点拔:四条色素带的分布与色素扩散速度有关,而扩散速度大小由分子量大小所决定,这四种色素的分子量分别是:胡萝卜素(C40H56)536、叶黄素(C40H56O2)568、叶绿素a (C55H72O5N4Mg)892、叶绿素b(C55H70O6N4Mg)906,所以色素带从上到下,即扩散从快到慢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与叶黄素分子量相差32,叶绿素a 与叶绿素b的分子量相差14,故前二种色素的距离大于后二种色素的距离.色素带的粗细与色素的含量有关.通常叶绿素含量是类胡萝卜素的四倍,叶绿素a的含量是叶绿素b的三倍,叶黄素含量是胡萝卜素的二倍,含量越多,色素带就会越浓越粗,故由浓粗到淡细依次是: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考点提示:(1)对叶片的要求为何要去掉叶柄和粗的时脉(2)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对实验有何影响(3)丙酮的作用它可用什么来替代用水能替代吗(4)碳酸钙的作用不加碳酸钙对实验有何影响(5)研磨为何要迅速要充分过滤时为何用布不用滤纸(6)滤纸条为何要剪去两角(7)为何不能用钢笔或圆珠笔画线(8)滤液细线为何要直为何要重画几次(9)滤液细线为何不能触到层析液(10)滤纸条上色素为何会分离(11)色素带最宽的是什么色素(12)滤纸条上相互间距最大的是哪两种色素(13)色素带最窄的是第几条色素带为何(1)绿色、最好是深绿色.因为叶柄和叶脉中所含色素很少.(2)为了使研磨充分.不加二氧化硅,会使滤液和色素带的颜色变浅.(3)溶解色素.它可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来代替,但不能用水来代替,因为色素不溶于水.(4)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不加碳酸钙,滤液会变成黄绿色或褐色.(5)研磨迅速,是为了防止丙酮大量挥发;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来.色素不能通过滤纸,但能通过尼龙布.(6)防止两侧层析液扩散过快.(7)因为钢笔水或圆珠笔油中含有其它色素,会影响色素的分离结果.(8)防止色素带的重叠;增加色素量,使色素带的颜色更深一些.(9)防止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10)由于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它们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11)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它的溶解度比叶绿素b大一些.(12)胡萝卜素和叶黄素.(13)第一条色素带,因为胡萝卜素在叶绿体的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少.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免滤液挥发.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一是滤液细线要细且直,而且要重复划几次;二是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线.实验九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必修一P91)一.实验目的:1.了解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情况2.学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方程式(略)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三.方法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和锥形瓶B(500mL)中,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2.检测CO2的产生用锥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组装好实验装置(看课本图示),并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约50min).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25-350C的环境中培养8-10h.3.检测洒精的产生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向试管中分别滴加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97%)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实验十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必修一P115)一.实验目的:1.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2.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3.绘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简图.二.实验原理: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2.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三.实验材料:洋葱(可用葱、蒜代替).因为根尖生长点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分裂能力强,易观察到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答: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有以下几点:(1)剪取洋葱根尖材料时,应该在洋葱根尖细胞一天之中分裂最活跃的时间;(2)解离时,要将根尖细胞杀死,细胞间质被溶解,使细胞容易分离;(3)压片时,用力的大小要适当,要使根尖被压平,细胞分散开.提醒(1)先漂洗再染色,这两步不能颠倒,否则影响实验效果.(2)漂洗的目的①防止解离过度,根尖过分酥软.②洗去盐酸,防止与碱性染液发生作用,便于染色.(3)使根尖细胞相互分散的方法①解离时,盐酸可破坏细胞壁的果胶层,使组织细胞分离.②制片时用镊子捣碎.③压片.(4)显微镜下观察的都是死细胞,不能看到细胞分裂动态变化,若视野中找不到某一时期的细胞,可通过移动装片从邻近的区域中找.(5)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间期细胞数目最多,原因是间期历时最长.考点提示:(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5)若所观察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么(6)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吗(7)为何要漂洗洗去盐酸便于染色.(8)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9)若所观察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10)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能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么(11)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12)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1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14)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1)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5)压片时用力过大.(6)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代替.(7)洗去盐酸便于染色.(8)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9)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10)因为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因为高倍镜所观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11)间期;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12)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13)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14)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实验十一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必修一P110)一.实验目的:通过探究细胞大小,即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二.实验原理:用琼脂块模拟细胞.琼脂块越小,其表面积越大,则其与外界效换物质的表面积越大,经交换进来的物质在琼脂块中扩散的速度快;琼脂块中含有酚酞,与NaOH相遇,呈紫红色,可显示物质(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速度.结论: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四.课后讨论题答案:1.当NaOH与含酚酞的琼脂块相遇时,其中的酚酞变成紫红色,这是常用的检测NaOH的方法,从琼脂块的颜色变化就知道NaOH扩散到多远;在相同时间内,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深度基本相同,说明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是相同的.322.细胞构成的.细胞越大,需要与外界环境交流的物质越多;但是细胞体积越大,其表面积相对越小,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物质交流的面积相对小了,所以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实验十二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必修二P21)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的阶段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二.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三.方法步骤:。

高中生物实验步骤详解

高中生物实验步骤详解

高中生物实验步骤详解生物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并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种典型的高中生物实验步骤——酶的测定。

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酶活性的方法,探究酶对底物转化速率的影响,并进一步了解酶的特性。

2. 实验材料和仪器实验所需材料包括:过氧化氢溶液、咖啡因溶液、淀粉溶液、硫酸钾溶液、酶测定试剂盒等。

实验所需仪器包括:试管、比色皿、分光光度计等。

3. 实验步骤3.1 制备实验溶液在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淀粉溶液和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一定量的酶测定试剂盒。

然后加入少量咖啡因溶液,用硫酸钾溶液调节pH值至适宜水平。

3.2 测定酶的活性将上述制备好的混合溶液分别倒入不同的试管中,分别对应不同的实验条件。

放置在恒温水浴中,在一定温度下反应。

反应完毕后,取出各试管,在不同时间节点测定各试管中的淀粉溶液的浓度。

3.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将测得的各个时间节点的淀粉溶液浓度记录下来,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各样品的吸光度。

然后,根据吸光度与淀粉浓度的线性关系,计算得出各实验条件下酶的活性。

实验步骤的每一步都非常重要,需要学生仔细操作,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实验过程中,还要注重安全,避免化学品的触及皮肤、眼睛或口腔等敏感部位。

对于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学生可以在实验后进行结果的分析和探讨。

他们可以通过将实验结果与酶的特性进行联系,比较和分析不同实验条件下酶的活性差异。

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化学过程和酶的作用机制。

通过这个实验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同时,通过实际的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生物化学过程,提高他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总结起来,高中生物实验步骤的详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化学过程和酶的特性。

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生能够提高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的常规步骤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的常规步骤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的常规步骤2012-03-12 11:09:30一、生物实验的理论和方法(一)生物实验程序生物科学实验的一般程序为: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并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观察,提出问题在观察基础上提出有意义的值得探讨的问题。

2.提出假说假说也称假设或猜测,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就是对所提出的问题所做出的参考答案。

假说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说,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或已知科学原理,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提出初步假定。

第二步,作出预测推断,依据提出的假说,进行推理得出假定性结论。

如: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的测交”实验的假说是:F1(Dd)产生配子时,产生含有基因D和含有基因d的两种配子,并且它们的数量相等。

而预期是测交结果的后代中高茎与矮茎之比为1:1。

3.设计完成实验实验是完成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最终途径,指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研究事物变化的一种方法。

如孟德尔在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这一假设时,便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观察、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取验证性的结果。

所以在实验中要记录实验的事实、现象、数据,捕捉、记录由实验变量带来的反应变量。

据此论证、说明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进而得出实验结论。

①如果所获取的结果与假设相符,则肯定假设;②如果结果与假设不相符,则否定假设;③如果结果与假设无关,则无从判断,可另做假设。

实验过程必须客观、真实。

(二)生物实验的基本步骤一个完整的生物学实验包括以下基本步骤:1.确定课题,明确目的原理做什么实验;解决什么问题;依据什么原理。

2.提出假设提出初步假定,并对可见现象提出一种可检测的解释,具体为:例如,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的测交实验假设是:“F1(Dd)产生配子时,产生含有基因D和基因d的两种配子,并且它们的数目相等”。

3.作出实验预期在检测实验假设前,先提出实验预期结果(一个假定的结果),若预期结果没有实现,说明假设不成立;若预期结果实现,则假设成立。

高中生物实验原理步骤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原理步骤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原理步骤总结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1.实验原理(1)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3)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可以将细胞放大,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利于区别不同的细胞。

2.操作步骤【深度思考】(1)如何区分目镜与物镜,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提示: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提示:低倍镜下视野范围大,而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小,如果直接用高倍物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

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

(3)如何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提示:物像在视野中偏向哪个方向,装片就向哪个方向移动,简称“偏哪移哪”。

(4)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的可能原因分别是什么?提示:前者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后者可能是由花生切片厚薄不均匀造成的。

(5)若所观察视野中有“污物”,应如何判断“污物”位置?提示:[方法技巧]1.关注显微镜使用的“4”个易错点(1)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

(2)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3)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4)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

2.显微镜下细胞数目的两种计算方法若视野中的细胞为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和宽度;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则要考虑面积的变化。

(1)若视野中为一行细胞,高倍镜下细胞数量与低倍镜下细胞数量之比等于其放大倍数之比的倒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篇一: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精华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一、实验目的:1、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2、了解细胞的结构;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三、实验用具: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土豆、刀片、显微镜(物镜5X、10X、40X)四、方法步骤:1、制作松针的临时切片:(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

(2)将土豆切成条状(截面约:0.5X0.5cm)取两条,将一根松针夹在两个土豆条之间,用刀片削成尽量薄的薄片,削时,手腕不动,靠大臂带动小臂移动刀片。

切片数次。

从中选取较薄的切片,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

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

2、观察切片:(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 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

(3)使用5X物镜观察切片,使松针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察松针叶面横切结构。

(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

3、动物血液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类似) 4、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

五、考点提示:1、松针的叶面结构是什么样的?2、动物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与植物细胞又什么不同?3、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愈大,视野的亮度如何?物体的大小如何?4、如何调节焦距?5、如何才能使切片尽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对显微镜下观察的效果有什么影响。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阐明实验原理—颜色反应,识记和区分用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的试剂及产生的特定颜色,初步掌握鉴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掌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的使用方法。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生物实验总结生物实验总结篇(一):高中生物实验知识总结实验一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1、实验原理①叶绿体呈绿色的椭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②线粒体呈无色棒状、圆球状等,用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2、实验步骤①观察叶绿体: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T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②观察线粒体: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健那绿染液染色)T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观察线粒体3、注意问题①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②要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观察物像的干扰。

③用菠菜叶带叶肉的下表皮的原因:靠近下表皮的叶为海绵组织,叶绿体大而排列疏松,便于观察;带叶肉是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④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椭球形的正面朝向光源,便于接受较多的光照;在强光下则以侧面朝向光源以避免被灼伤。

实验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

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3、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5、注意事项:(1)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2)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实验三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原理: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C6H12O6f2C2H5OH+2CO2+少量能量2、检测:(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高中生物实验操作指导书

高中生物实验操作指导书

高中生物实验操作指导书一、引言在高中生物实验中,操作是实验的关键环节之一。

正确的操作方法能够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并且能够获取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提供一份高中生物实验操作指导书,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实验。

以下将结合几个示例实验,详细介绍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步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1. 材料准备准备好所需的种子、容器、蒸馏水和湿润的纸巾。

2. 操作步骤将湿润的纸巾铺在容器底部,将种子均匀地放置在纸巾上,并且保持湿润。

然后将容器放置在适当的环境中,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

3. 注意事项确保纸巾始终保持湿润,以提供良好的发芽环境。

并且要注意选择适合实验的种子,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三、实验二:光合作用实验1. 材料准备准备好所需的植物叶片、蒸馏水、试管和光源。

2. 操作步骤将植物叶片放置在试管中,加入足够的蒸馏水以覆盖叶片。

然后将试管放置在光源下照射一段时间,并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3. 注意事项要确保试管中的叶片充分暴露在光线下,以提供充足的光合作用条件。

在观察时要仔细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尽量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四、实验三:酶活性实验1. 材料准备准备好所需的酶溶液、底物溶液、试管和恒温水浴。

2. 操作步骤将酶溶液和底物溶液分别加入两个试管中,然后将两个试管放置在恒温水浴中,保持一定温度,并观察底物的颜色变化。

3. 注意事项要确保恒温水浴的温度稳定,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在观察底物颜色变化时,要注意观察时间的一致性,并且尽量避免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五、实验四:细胞的鉴定实验1. 材料准备准备好所需的显微镜、载玻片、染色剂和待鉴定的细胞样本。

2. 操作步骤将待鉴定的细胞标本涂抹在载玻片上,并且使用染色剂进行染色。

然后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上观察,并根据细胞的形态和结构鉴定细胞类型。

3. 注意事项在涂抹样本时要尽量均匀,以确保观察的准确性。

在染色时,要注意染色剂的使用量和时间,以避免过度染色或染色不充分导致的观察难度。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教案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教案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牛奶中的微生物,了解微生物对牛奶的影响,并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微生物培养实验。

实验材料:
1. 牛奶
2. 玻璃试管
3. 巴氏杀菌乳(已灭菌)
4. 培养基
5. 试管架
6. 火柴
7. 消毒棉球
8. 显微镜
9. 试管刷
10. 塑料尺
11. 显微镜玻片和载玻片
12. 显微镜涂片盖片
实验步骤:
1. 取一份新鲜无添加物的牛奶,分别倒入两个试管中。

2. 将一个试管放入巴氏杀菌乳中搅拌均匀,即为对照组。

3. 将另一个试管放入试管架中,使用消毒棉球在试管口消毒。

4.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培养基,并轻轻摇匀。

5. 用火柴点燃试管刷,将试管刷在火焰中消毒后,用其在试管中取少许牛奶悬液,均匀涂抹于显微镜载玻片上,放入培养皿中。

6. 将载玻片放置于28℃的恒温箱内培养48小时。

7. 取出培养好的载玻片,用显微镜观察载玻片下的微生物,并记录观察结果。

8. 将观察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对比。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发现牛奶中含有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能对牛奶质量产
生影响。

因此,在饮用牛奶时,应选择经过严格灭菌处理的牛奶,以保证食品安全。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进行简单的微生物培养实验,并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这对我们
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的生长和传播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24个实验归纳

高中生物24个实验归纳

高中生物24个实验归纳生物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的技能。

下面将介绍高中生物教学中的24个实验,并归纳总结它们的重点内容和实验结果。

实验一:植物光合作用的观察实验目的:观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实验步骤:将水培养的水生植物暴露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和氧气气泡的产生。

实验结果: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叶片呈现绿色,产生氧气气泡。

实验二:酵母发酵作用实验目的:观察酵母菌进行发酵作用的过程,了解酵母菌的生物特性。

实验步骤:将酵母菌加入含糖溶液中,观察发酵的产物和温度变化。

实验结果:酵母菌在糖溶液中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气泡和酒精。

实验三:葡萄酒鉴别实验目的:通过化学试剂判断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的成分差异。

实验步骤:将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分别添加不同试剂,观察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白葡萄酒在加入一定试剂后呈现颜色变化,而红葡萄酒则没有。

实验四:显微镜的使用实验目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微观世界。

实验步骤:将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调节镜片和光源,观察样本细胞的结构。

实验结果:可以看到样本中的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壁等结构。

实验五:果蔬细菌培养实验目的:观察果蔬中的细菌种类和数量,了解食物安全问题。

实验步骤:将果蔬切成小块,培养在富含营养的琼脂平板上,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可以观察到果蔬中可能存在的细菌类型和细菌数量。

实验六:DNA提取实验目的:从生物体细胞中提取DNA,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步骤:将样本细胞经过一系列步骤处理,提取出DNA,观察DNA的形态。

实验结果:可以看到提取出的DNA呈现为白色的纤维状物质。

实验七:细胞分裂观察实验目的: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了解细胞的生长和繁殖机理。

实验步骤:观察根尖细胞在不同阶段的分裂过程,统计染色体数量。

实验结果:细胞的染色体数量在分裂过程中发生明显变化。

高中生物21个实验总结表(3篇)

高中生物21个实验总结表(3篇)

第1篇一、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1. 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实验原理: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切片,了解其形态结构。

3. 实验步骤:(1)制片:将洋葱鳞片叶或口腔黏膜细胞制成切片。

(2)染色:用碘液染色,使细胞核和细胞质着色。

(3)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4. 实验结果: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二、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 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掌握有丝分裂各阶段的特点。

2.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了解有丝分裂各阶段的特点。

3. 实验步骤:(1)制片:将洋葱根尖制成切片。

(2)染色:用醋酸洋红或碱性品红染色。

(3)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有丝分裂各阶段的特点。

4. 实验结果:有丝分裂分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三、实验三:观察减数分裂1. 实验目的: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掌握减数分裂的特点。

2.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或果蝇细胞的减数分裂,了解减数分裂的特点。

3. 实验步骤:(1)制片:将洋葱根尖或果蝇细胞制成切片。

(2)染色:用醋酸洋红或碱性品红染色。

(3)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减数分裂各阶段的特点。

4. 实验结果:减数分裂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四、实验四: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1. 实验目的: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结构,掌握观察方法。

2.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洋葱细胞或叶绿体,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结构。

3. 实验步骤:(1)制片:将洋葱细胞或叶绿体制成切片。

(2)染色:用健那绿或亚甲基蓝染色。

(3)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结构。

4. 实验结果:线粒体呈线状或粒状,叶绿体呈扁平囊状。

五、实验五: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1. 实验目的:了解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掌握观察方法。

高中生物里常考的15个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特别详细!

高中生物里常考的15个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特别详细!

高中生物里常考的15个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特别详细!高考生物常考的15个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1.实验原理(1)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3)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可以将细胞放大,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利于区别不同的细胞。

2.操作步骤【深度思考】(1) 如何区分目镜与物镜,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提示: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2) 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提示:低倍镜下视野范围大,而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小,如果直接用高倍物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

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

(3) 如何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提示:物像在视野中偏向哪个方向,装片就向哪个方向移动,简称“偏哪移哪”。

(4) 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的可能原因分别是什么?提示:前者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后者可能是由花生切片厚薄不均匀造成的。

(5) 若所观察视野中有“污物”,应如何判断“污物”位置?提示:[方法技巧]1.关注显微镜使用的“4”个易错点(1) 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

(2) 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3) 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4) 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

2.显微镜下细胞数目的两种计算方法若视野中的细胞为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和宽度;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则要考虑面积的变化。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高中生物实验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概念和原理。

以下是对高中生物常见实验的总结。

一、观察类实验1、观察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实验材料:多种多样的细胞,如植物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叶肉细胞等)、动物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等)。

实验步骤:制作临时装片(如植物细胞需滴清水、撕取表皮细胞;动物细胞需滴生理盐水、刮取细胞),然后用显微镜观察。

注意事项:制片时避免产生气泡,显微镜使用时先低倍镜观察,再高倍镜观察。

2、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线粒体:材料常选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用健那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观察叶绿体:材料选用新鲜的藓类叶或菠菜叶,无需染色,直接制片观察。

注意事项:观察线粒体时,健那绿染液要保持活性,染色时间不宜过长;观察叶绿体时,要选取薄而嫩的叶片。

二、检测类实验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原理: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实验材料:苹果或梨匀浆(检测还原糖)、花生种子(检测脂肪)、豆浆或蛋清(检测蛋白质)。

注意事项: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 A 液,再加 B 液。

2、检测细胞中的 DNA 和 RNA实验原理:甲基绿使 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 RNA 呈现红色。

实验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注意事项: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 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 DNA 与染色剂结合。

三、探究类实验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变量:自变量(温度、pH 等)、因变量(酶活性,通常通过检测反应物的减少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来衡量)、无关变量(底物浓度、酶浓度等)。

实验材料:过氧化氢酶、淀粉酶等。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

实验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1、实验原理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淀粉2、方法——还原糖的鉴定(1)向试管内注入2ml 待测组织样液(2)加入1ml 斐林试剂(甲乙液等量混合后使用)(3)将试管放入盛有50--60o C 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4)观察方法——脂肪检测(1)加入苏丹Ⅲ液,观察(2)取材→切片→制片→观察方法——蛋白质检测(1)向试管中注入2ml 待测组织液(2)加入双缩脲试剂A 液(3)加入双缩脲试剂B 液(4)观察实验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高倍显微镜下观察0.3g/ml 蔗糖溶液清水高倍镜观察结论实验三、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1·在一定的温度(PH )范围内,随温度(PH )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 一范围酶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2·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 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

3·反应溶液酸碱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影响酶活性的曲线1·原理:(1)利用色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的性质,可以用无机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2)利用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的原理可以使各种色素相互分离,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实验五、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结论: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大量产生CO2和H2O无氧的条件下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CO2实验六、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1·实验材料:洋葱根尖cell2·实验用到的试剂及作用(1)质量分数为15%的和体积分数为95%的,作用是使cell分离开。

(2)0.01g/ml的龙胆紫溶液:染料。

将染成深色。

3·制作装片的步骤:→→→制片4·观察装片(1)分生区细胞的特点:细胞呈,排列,有的细胞(2)先用观察,再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分裂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过程,对于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来说尤为关键。

在实验中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高中生物实验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物品和设备:- 显微镜- 盖玻片- 显微镜载玻片- 盐水- 细胞样本(如洋葱的根尖细胞)- 染色液(如甲醇洋红溶液)- 实验记录本和笔2. 准备细胞样本:- 在洋葱的根部接近顶端的地方取样,因为根尖中的细胞较年轻且活跃,易于观察到细胞分裂的过程。

- 将根尖样本剪碎,放入盐水中,搅拌片刻使细胞分散。

- 取适量的细胞悬液滴在载玻片上。

3. 固定和染色:- 用盖玻片压住细胞悬液,使细胞扁平并固定在玻片上。

- 用特定的染色液,如甲醇洋红溶液,将细胞染色,以便观察细胞结构更清晰。

4. 使用显微镜观察:- 将染色后的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上,调整镜筒和聚焦,找到合适的放大倍数。

- 仔细观察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寻找展示细胞分裂的图像。

- 注意观察细胞分裂的各个阶段,包括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5. 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使用实验记录本和笔,绘制观察到的细胞分裂图像,标出各个阶段的特征。

- 分析不同阶段细胞的特点和变化。

- 总结观察到的细胞分裂过程和结论。

通过观察细胞分裂的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在有丝分裂前期,细胞核开始准备分裂,染色体开始凝缩和可见化。

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成等距离的两行,中间有纺锤纤维连接。

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分离成两个互相独立的染色体组。

最后,细胞开始分裂,形成两个完整的细胞。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和染色体的变化,以及纺锤体和分裂时细胞质的变化。

这样的实验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细胞分裂的原理,还能够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提高我们在生物学学科中的综合能力。

高中生物教材详细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教材详细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教材详细实验总结(一)观察类实验1.高倍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实验原理: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实验材料:藓类的叶(或菠菜叶等)。

实验步骤:取材(藓类叶)→制片→观察注意问题:实验过程始终保持有水状态2、观察细胞质流动实验原理: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可用叶绿体运动作为标志。

实验材料:选材标准:细胞质流动快,含叶绿体,易获得,容易制片观察的新鲜植物。

如:黑藻幼嫩叶片:优点是叶扁平、薄,含叶绿体,易观察。

其它如:南瓜幼苗的表皮、向日葵舌状花瓣表皮、大白菜内层叶脉表皮细胞、紫鸭跖草花丝上的表皮毛等。

实验步骤:取材→制片→观察3.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原理:(1)解离液将组织细胞固定杀死并相互分离。

(2)龙胆紫(醋酸洋红)能将染色体染成深色。

(3)显微镜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期的图像。

实验材料:洋葱根尖(葱,蒜)步骤:洋葱根尖的培养→装片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洋葱根尖的培养:实验课前3~4 d,将洋葱放在装满水的广口瓶上,底部接触水,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注意经常换水,目的是防止烂根, 待根长到5 cm实验步骤:取材(根尖2-3mm)→解离→染色→制片→观察→绘图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原理:内因为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外因为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实验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观察5.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实验原理:Na2So3与稀H2So4反应生成So2,将同种植物长势相同的幼苗分别放在同样大小的玻璃罩内,并且在玻璃罩内生成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硫,就可以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

实验步骤:测量玻璃罩容器→计算称取所需亚硫酸钠的质量→按要求完成实验装置→观察幼苗受害部位及受害程度。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部实验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部实验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如果光线较暗时,可用凹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大的光圈;如果光线明亮时,可用平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小的光圈。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换用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2、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透镜大小镜头长短视野亮度物像大小细胞数量低倍镜小短亮小多高倍镜大长暗大少3、污点位置的判断: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目镜、物镜、所观察的材料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只要分别转动镜头或移动玻片标本,看污物是否随之而动,就可做出正确判断。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斐林试剂与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这种试剂要现配现用。

甲液(质量浓度为mL的NaOH溶液)与乙液(质量浓度为mL的CuSO4溶液)等量均匀混合生成蓝色Cu(OH)2,Cu(OH)2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反应。

淀粉、蔗糖等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2、实验过程:选材(应选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浅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研磨过滤组织样液加入斐林试剂(现配现用)摇匀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反应(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苏丹Ⅲ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橘黄色苏丹Ⅳ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红色2、实验过程选材(选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较好)浸泡制作花生子叶临时转片(徒手切片,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滴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浮色显微镜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子叶最薄处,并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调整细焦螺旋观察,可见已着色的脂肪颗粒)。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高中生物试验教案

高中生物试验教案

高中生物试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苹果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呼吸情况,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
1. 新鲜的苹果
2. 两个密封的塑料袋
3. 水
4. 碘液
5. 水浴
实验步骤:
1. 将一个新鲜的苹果放入一个密封的塑料袋中,并用碘液染色后密封袋口。

2. 开一个小孔在另一个密封的塑料袋上。

3. 将两个塑料袋放入水浴中,浸泡几分钟。

4. 观察几个小时后,检查两个塑料袋中的碘液变化情况。

实验原理:
1. 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碘液能够检测二氧化碳的存在。

2. 将一个苹果密封在袋中,苹果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从而导致碘液变成蓝色。

3. 另一个袋子中的小孔能够让空气流通,苹果可以合理获得氧气,不会产生过多二氧化碳,碘液不会变色。

实验结果:
1. 密封的袋子中的碘液变为蓝色,表示苹果进行了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2. 开有小孔的袋子中的碘液保持不变,表示苹果处于正常呼吸状态。

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注意安全。

2. 在观察结果时,要对比两个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分析。

3. 实验结束后,对材料进行正确处理。

教师结束语:通过本次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和体会实验的过程,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应用和拓展。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实验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实验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实验生态环境实验是高中生物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观察,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原理,探索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以高中生物生态环境实验为主题,从实验设计、操作流程和实验结果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实验设计在进行生态环境实验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然后根据实验目的和方法,设计出合适的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生物生态系统的影响。

实验方法:选择适合高中生进行的实验方法,如调查、观察、记录、数据分析等。

二、实验操作流程1. 实验材料准备:- 生态箱或温室- 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标本- 测量工具:温度计、湿度计、pH测试纸等2. 实验操作步骤:a) 设置不同环境条件的实验组,比如控制组、温度组、光照组、湿度组等。

b) 在每个实验组中放置相应的生物标本。

c) 对每个实验组的环境因素进行定期测量和记录。

d) 观察生物标本的生长情况,记录相关数据。

3.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a)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不同实验组之间的差异。

b) 统计和图表可以用来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

c) 结果讨论,包括环境因素对生物生长的影响等。

三、实验结果及其分析根据不同实验组的设置和实际观察,可以得出以下实验结果及其分析:1. 温度实验:- 结果:温度对生物生长有显著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导致生物生长受阻或死亡。

- 分析: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有限,超出适应范围将会产生不利影响。

2. 光照实验:- 结果:光照对光合作用和生物节律具有重要影响,过强或过弱的光照都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 分析:不同生物对光照的需要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生物的特性来确定适宜的光照条件。

3. 湿度实验:- 结果:湿度对水分生态系统的维持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对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产生负面影响。

- 分析:水分对生物体的正常功能与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保持适宜的湿度可以促进生物体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溶解和沉淀以达到纯化目的。
方法步骤(关键之处):
1.鸡血处理:
将180 mL鸡血置于100 mL 10% 柠檬酸钠溶液中
2.离心:2分钟
转速:由低到高,4 000 r/min 3.涨破血细胞 10mL 鸡红细胞 + 20mL 蒸馏水 —— 搅拌 —— 过滤
方法步骤(关键之处):
4.提取DNA:
2.水解: 5 min
置于30℃的 8% HCl 溶液中 3.冲洗:缓流 4.染色: 5 min 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2 滴
5.观察:先低后高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实验用具及材料:
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镊子、刀片、滴管、
吸水纸;紫色的洋葱鳞片叶、质量浓度为0.3 g/mL
蔗糖、清水
方法步骤(关键之处):
方法步骤(关键之处):
1.分组:
2.处理: 分别用HCl、NaOH处理后,再混合 4.观察: 5.结果的展示:
实验的现的粗提取
实验用具及材料:
2 mol / L NaCl溶液、95% 冰酒精、10% 柠檬酸
钠、蒸馏水、鸡血红细胞、烧杯、漏斗、玻璃棒、 纱布、离心机
4.DNA 的粗提取
1.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用具及材料: 载玻片、盖玻片、消毒牙签、大烧杯、小烧杯、 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0.9% NaCl、8% HCl、 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蒸馏水、镊子、人口腔上皮 细胞、洋葱鳞叶内表皮
方法步骤(关键之处): 1.制片: 动物材料:滴 —— 涂 —— 烘 植物材料:撕
资料及方法
真核生物中的染色体DNA与组蛋白结合成核蛋
白(DNP),存在于核内。DNP溶于水和浓盐溶液
(如质量浓度为1 mol/L的 NaCl 溶液),但不溶于质
量浓度为0.14 mol/L的 NaCl 溶液。利用这一性质,可
将细胞破碎后用浓盐溶液提取,然后稀释至 0.14 mol
/L,使DNP纤维沉淀出来,缠绕在玻璃棒上,再经多
1.制片:
滴 —— 撕 —— 展 —— 盖 2.观察:低倍镜 细胞的形态、液泡的颜色及大小 3.处理:载玻片的位置不变
滴 —— 吸 重复三~四次
4.观察:出现质壁分离
5.处理:载玻片的位置不变
滴 —— 吸 重复三~四次 6.观察:出现质壁分离的复原
3.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实验用具及材料: 体积分数为 3% H2O2、质量分数为 5% HCl、 质量分数为 5% NaOH 溶液、肝脏研磨液( 含有 H2O2酶)、试管、量筒
高 中 生 物 实 验 的 方 法 及 关 键 步 骤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器具 2.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的基本方法 3.能够正确的进行实验操作 4.掌握生物绘图的技能 5.能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1.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3.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2 mol/L NaCl溶液 —— 搅拌溶解 —— 加蒸馏
水 —— 搅拌析出
2 mol/L NaCl溶液 —— 搅拌溶解 —— 蒸馏水 —— 搅拌析出 2 mol/L NaCl溶液 —— 搅拌溶解 —— 过滤滤 液 —— 95% 冰酒精 —— 搅拌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