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教学反思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教案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教案反思在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教案时,我秉承了学生主体性原则,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通过教学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将对教学教案进行反思,希望能够改进教学效果。
首先,对于文本理解的引导不够充分。
在教学中,对于《饮湖上初晴后雨》这篇诗歌的理解,我设计了一些问题和活动,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但实际操作中发现,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可能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有关,也可能是因为我对于文本的引导不够充分和准确。
因此,对于文本理解的引导,我需要加强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其次,在诗歌表达方面,学生的表演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诗歌表达环节,我组织了诗歌朗诵比赛,并给予了一定的指导和指导。
但实际表演中,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表达技巧还不够出色。
这可能与学生对于诗歌表达的认识不足有关,也可能是我在指导中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因此,我需要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多听、多读、多表演,提高他们的表达水平和表演技巧。
第三,学生的审美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和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但实际效果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对于诗歌中的音韵美、意象美和情感美的把握不够准确。
这可能与学生的审美经验和艺术鉴赏能力有关,也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中对于艺术特点的讲解还不够清晰和深入。
因此,我需要在教学中更多地让学生接触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最后,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管理还需要改进。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虽然有一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安排,但在具体组织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教学时间的安排不合理、教学活动的流程掌控不够准确等。
这可能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下降。
因此,我需要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带反思
1. 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诗文的理解。
2.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收获。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诗文内容方面表现较好,能够较好地把握诗文的主题。但在诗文意境的领会和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方面,部分学生仍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带反思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诗,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重点和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文内容、结构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难点则在于如何引导学生领会诗文的意境,提高他们对自然美景的感悟能力,以及如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逐句讲解、课堂讨论、练习与反思等环节,帮助学生逐步克服难点,领会诗文的意境。通过课后作业和家庭作业的布置,巩固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十四、教学反思(5分钟)
1. 教师对自己在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收获,确定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十五、课后服务与跟进(5分钟)
1. 教师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解答学生的疑问。
2.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有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有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
2. 诗中描绘的景色和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生僻词语的解释。
2. 诗歌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文内容、背景及意境。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诗文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苏轼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诗文,理解大意。
3. 讲解:讲解诗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景色与情感的关系。
5. 展示:每组选代表进行成果展示。
6. 总结:对诗文进行总结,强调主旨及情感。
7. 拓展:布置相关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
8. 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与不足。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作业批改:查看学生对诗文的鉴赏感悟,纠正理解上的偏差。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关注他们的思考过程。
七、作业布置:1. 翻译诗文:要求学生准确翻译诗句,掌握诗文大意。
3. 研究性学习:选择与本诗相关的诗人或作品进行深入研究。
八、课程资源:1.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诗人的介绍、诗文解析等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2. 图书资源:推荐相关书籍,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3. 音乐资源:选择与诗文意境相符的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文情感。
九、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反思是否全面讲解了诗文内容,是否注重了难点的突破。
2. 教学方法:思考是否采用了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是否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有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有反思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并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人生的喜悦,培养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并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2.2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图片或相关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3.2 教学新课:让学生自读诗歌,注意停顿和语气。
教师逐句讲解诗的意思,解释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接着,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3 巩固练习:通过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3.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课后作业:4.1 背诵并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
4.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理解和背诵情况较好,能够掌握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在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时,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但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对一些复杂句子结构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句型和语法的学习和训练。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6.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6.2 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及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这首古诗,了解作者苏轼及其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背诵。
2. 诗歌中所表现的意境及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深入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歌全文、作者简介、相关背景等。
2. 准备诗词朗诵音频资料。
3. 准备相关讨论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苏轼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诗歌。
2. 朗读诗歌:让学生跟着音频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诗歌:对诗歌进行逐句讲解,解释生僻字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诗歌内容,探讨诗歌中所表现的意境及情感。
5. 总结提升: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
6. 背诵诗歌: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诗歌,增强记忆力。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查找其他苏轼的诗词,下节课进行分享。
8. 板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背诵程度有所不同,在讲解和讨论环节,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课后,要积极听取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以便于下一步的教学改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六、课堂活动设计:1. 图片展示:展示西湖美景的图片,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感受诗中的画面。
2. 情景模拟:分组让学生模拟诗中的场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带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
(2)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的结构,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敏感度。
(2)体味诗人的人生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难点:(1)分析诗的结构,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
(2)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苏轼的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背景,为学生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感受诗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分析:(1)解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意境。
(2)分析诗的结构,讲解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
5. 欣赏与拓展:(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
(2)推荐相关诗词,进行拓展学习。
6.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2)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 写一篇关于《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赏析文章。
3. 选择一首苏轼的诗词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3.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文本材料,包括原文、注释和译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带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带反思章节一: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苏轼以及《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背景知识。
2.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简介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讲解《饮湖上初晴后雨》的题目背景。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引导法:引导学生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的题目背景。
教学反思:1. 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 是否详细讲解了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3. 是否清晰地解释了《饮湖上初晴后雨》的题目背景?章节二:诗词解析教学目标:1. 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
2. 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寓意和情感。
教学内容:1. 韵律分析:讲解诗的格律、韵脚等。
2. 意象分析:解析诗中的重点意象,如“湖光秋月”、“金山寺”等。
3. 表达技巧: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寓意和情感:解读诗中的寓意和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
2. 互动法:鼓励学生分享对诗中意象和情感的理解。
教学反思:1. 是否详细讲解了诗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2. 学生是否能理解诗中的寓意和情感?3. 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章节三:翻译和解读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
教学内容:1. 诗句翻译:逐句翻译诗中的文字。
2. 意境解读:解读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方法:1. 讲授法:翻译诗句并解读意境。
2. 引导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反思:1. 是否逐句翻译了诗中的文字?2. 学生是否能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3. 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章节四:诗歌创作与欣赏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的诗歌创作兴趣。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根据《饮湖上初晴后雨》的题材创作自己的诗歌。
2. 诗歌欣赏:欣赏古代诗人的其他作品,如苏轼的《赤壁怀古》。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亦、抹、宜”等生字,诵读诗句,利用注释及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
2、借助图片,发挥想象,走进诗境,能有感情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3、拓展学习,注重积累。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欣赏古诗意境,领会“西湖比西子”这一千古妙喻,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题。
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最有名的景点要数西湖。
从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在这里饮酒赏景,吟诗作赋,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北宋大文学家、大诗人苏轼所作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2、齐读诗题。
(指导读对节奏)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预设:生1:我知道了天气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生2:我读懂了地点是在西湖的船上;生3:我知道了诗人在饮酒。
)3、师归纳小结:是呀,苏轼和他的朋友在西湖上喝着酒,赏着美景,起初天气是晴的,后来下起了雨。
那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走进诗中,走近西湖去看看吧!二、走近西湖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认读诗中的生字新词。
小组接力读,再齐读。
潋滟亦淡妆浓抹相宜3、词语读好了,相信诗也会读得好,谁来试试?学生读诗,教师相机指导评价。
4、全班齐读。
三、晴雨西湖(一)晴天西湖1、我们先来欣赏晴天西湖的美景吧!出示晴天西湖的景色图片。
2、理解“潋滟”。
请仔细观察“潋滟”这个词,猜猜它可能跟什么有关?(水,都是三点水的字。
)3、出示水光潋滟的图片。
瞧,天晴的时候,阳光洒在水面上,水波一荡一荡的,闪闪发光,“潋滟”指的就是——生接:波光闪动的样子。
4、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波光粼粼、水光潋滟的画面?5、阳光照在水面上,波光闪动,你觉得这水面像什么?(预设:像明晃晃的镜子。
像闪闪发光的金子。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及反思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的1.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比较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同一景物的不同描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背诵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今天我们学习描写夏天景色的诗。
板书课题: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二)回忆学法谁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一首诗的?小结板书:1.结合注释自读自悟(什么景象?)2.质疑、讨论和交流3.反复吟诵,4.看图想象,绘画创作。
(三)学习新课1.我们已有了学诗的经验,下面请同学们自学后两首诗。
出示自学提示:(1)同是描写夏天的景色,苏轼笔下的夏天和杨万里笔下的夏天一样吗?请你从内容和写法上比较着来阅读。
(在诗中画批)(2)观察图画(或播放课件)想一想诗人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
3.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先叙后议,写西湖晴雨天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先议后叙,写了满湖荷花荷叶;但都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4.朗读诗句,展开想象。
(教师可播放课件,学生吟诵)5.指名吟诵,背诵。
(四)激情创作请同学们任选一首你喜欢的描写夏天的诗,把诗中的景象画下来。
(五)作业1.默写三首古诗。
2.完成自己创作的画。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篇二教材依据:《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诗为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1课,两诗同写山水却一阳刚一阴柔。
课堂上充分利用这种对比:以两诗文字的对比为主,辅之音乐、书法、绘画等手段,利用通感将“美”体验深刻。
本教材分两课时完成。
本课为第二课时,以《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的感悟为主。
设计思想:《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设计着力于重叠,意象和意景的重叠,文字和音乐的重叠,意境和书法的重叠。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及反思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引入西湖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初读古诗:教师带领学生齐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 解析诗句:教师逐句解析古诗,解释生僻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4. 体会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理解诗句描绘的景色和情感。
5. 背诵古诗:教师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注意诗句的停顿和韵律。
6.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7.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重要性。
三、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
2. 在解析诗句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古诗的意境。
3. 加强对学生的背诵指导,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4. 注重课堂练习的布置与批改,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5. 不断反思教学方法,力求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 结合诗句,画出你心中的西湖美景。
3. 选择一首喜欢的古诗,进行鉴赏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背诵情况。
2. 评价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
3. 评价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4. 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手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古诗的美。
2. 互动教学: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教案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领悟诗中的意境及表达技巧;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描写的是作者在西湖上饮酒赏景的情景;2. 诗词字词解析:对诗中的关键字词进行解释,如“饮湖”、“初晴后雨”等,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意境;3. 诗词结构分析:分析诗的格律、韵脚,让学生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形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苏轼及《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背景信息;2. 诗词朗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词,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3. 诗词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引导学生体验诗词的美感;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并进行书写感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诗词的情况以及书写感悟的质量;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态度、分享意识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思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2. 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反思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3.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评估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进行调整;4. 教学改进: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2.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接近诗词创作背景的情境;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解读诗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2. 教学难点:领悟诗中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以及古典诗词的基本形式。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教案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反思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理解其基本意思,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法,使学生能够分析苏轼的这首诗与唐代诗人写景诗的区别,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能够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反思1. 诗文背景: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成就。
2. 诗文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诗文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文的内涵。
4. 对比阅读:选取唐代诗人的写景诗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进行对比阅读,使学生了解两者在写景方面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反思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或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诗文,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课堂讲解:解析诗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4. 对比阅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苏轼的这首诗与唐代诗人写景诗的区别,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中的美景和积极情感。
四、教学方法反思1. 对比阅读法: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能够分析苏轼的这首诗与唐代诗人写景诗的区别,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文中的美景和情感。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反思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考深度和合作能力。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带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2)理解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诗歌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朗读和背诵录音。
2. 准备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准备诗歌分析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湖光山色,引起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
2. 朗读诗歌:(1)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解析诗歌:(1)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式。
4. 讨论与思考:(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人的情感。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诗人的情感态度。
5. 诗歌创作:(1)学生模仿诗歌的句式和意象,创作自己的诗歌。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互相评价和欣赏。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
7.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分析文章。
反思: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其他描写湖光山色的诗歌,如《钱塘湖春行》等。
(2)学生对比《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其他诗歌,分析它们的异同。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读了“亦、抹、宜家”三个生字。
会写“饮、初”两个字,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多方式合作,合作探究,逐步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奇妙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
感受西湖之美。
2、培养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的意境。
2、培养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由景入诗。
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你去过杭州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
(课件播放西湖的美丽图片)2、观赏了西湖的美景,请说说西湖留给你怎样的印象,有什么感受?3、导入课题:是呀,西湖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美丽的故事。
宋代诗人苏轼在杭州为官时,除了造福百姓,也被西湖的美景深深地陶醉,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篇。
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他写的描写西湖的经典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4、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懂了题目的意思再读题目。
二、自主读诗,领会诗意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读这首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生字卡片,生自主交流识记生字“亦、妆”。
3、同桌互相读,要认真听别人读,若读错了要当小老师教读。
4、师检测读书情况,抽生读并评价。
5、请学生试着用以前读诗的方法自由读出诗的韵味。
6、古人读诗,摇头晃脑,非常有韵味,一起来读出诗的节奏美。
(出示课件)7、咱们以前学过很多古诗,相信你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理解诗意思的方法。
请介绍一下(借助注释、查阅资料、查字典、问同学等)8、学习小组合作,用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弄懂诗句的意思。
师随机点拨。
三、品读诗句1、感受晴天西湖的秀美。
(1)诗中哪一句写出了晴天西湖的美景?(课件出示句子)(2)读诗想象画面:水光潋滟是什么样子的?(欣赏课件)生说画面。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教案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教案反思一、教学背景与目标1.1 教学背景本课《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唐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
通过描绘晴天和雨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2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2.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西湖美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西湖有初步的了解和兴趣。
3.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苏轼的背景和创作风格,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3.3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4 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描绘晴天和雨后的景色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4.2 教学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调整。
五、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通过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苏轼的其他诗歌或相关作品,加深对诗人的理解。
5.2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进行相关的文学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准备准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以及诗歌的文本材料。
6.2 课堂活动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描绘晴天和雨后的景色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带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
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和意境,领会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学会通过诗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和意境。
难点:深入领会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西湖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简介苏轼及其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意。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生字词。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体验诗中的意境。
学生分享自己欣赏诗歌的心得。
5. 拓展延伸学生举例其他赞美西湖的诗句,进行拓展。
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西湖为题材的诗歌。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
四、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 写一篇关于《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读后感。
3. 收集其他赞美西湖的诗句,进行欣赏和交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解读了《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对诗中意象和意境的感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拓展延伸和课后作业,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部分学生在理解诗意方面仍有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对诗意的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更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典诗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教案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反思1. 理解并掌握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和背景。
2.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诗词中的意境美。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激发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反思1. 诗文内容解析:详细讲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意象和表达手法。
2.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3. 诗词鉴赏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诗词鉴赏的方法,分析诗文中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反思1. 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朗读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学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及时反馈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学生学习反馈反思1. 学生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对诗词学习的兴趣。
2. 学生理解程度:学生对《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和意境有一定的理解,能够运用诗词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3. 学生能力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有所提高,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热爱也有所增强。
五、教学改进措施反思1. 深入讲解诗词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2. 增加课堂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注重过程评价,及时反馈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利用反思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文,配合音乐和图像,增强学生对诗文意境的感受。
2. 使用诗词鉴赏指导书籍和网络资源,为教学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
3. 利用学校图书馆或电子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查阅有关苏轼及其作品的资料,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七、课堂管理反思1.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讨论。
2. 设置合理的学习小组,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注重课堂纪律管理,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提高教学效果。
(2024版)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本周五第一节课我讲了一节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育局的领导和校领导来听课。
下面我就结合教育局腾老师的点评反思一下这堂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国家教育部颁发试用的课程标准 ,十分强调古诗文的教学与古诗文文化的传承。
在我们的教材中,收有大量的优秀古诗文。
编者将古诗选入语文教材,重在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积累语言,增加文化底蕴。
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和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上。
由于课前我布置了预习,所以我对诗句中的重点字词单抽出来帮助学生来理解,效果不是很好,看来还是应该放到诗中去理解更为合适。
由于有些紧张,在检查完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后,把读诗这个重要环节居然给丢了,很是不应该,其实教学设计上有的,上课前我还看教案时还记着着,可一上课就给丢了,光想着怎么用课件了,短练啊!回忆整堂课,就像腾老师说的那样,词语的理解、诗句的理解、读、预习等方面都关注到了,就是落实的不够扎实。
现在让我想怎么才能把这些环节都落实的很扎实,我也说不出来,同时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明白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还需要我不断的学习和积累。
我会的。
这堂课的备课和课件其实我也用心了,一直忙到夜里一点多,估计二点多才睡着的,可就是自己的水平太有限,课件虽然做的还算可以,就是好钢没有用到刀刃上,课件出示的时机不是恰到好处,腾老师的一句话使我茅塞顿开:画面的呈现应该起到提升的作用,而不能让学生成为画面的解说员;应该让学生在头脑形成形象以后再出示画面,使学生的感悟和体会得到提升。
通过这节课还使我深深的感受到课件的辅助作用真的很大,以前只是看其他老师上课时使用课件,自己没用过。
这次如果没有课件我真不知道怎么上这节课。
同时我发现有课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被调动起来,以后我要在这方面也多下些功夫。
反思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本来诗歌教学我一向遵循以读代讲,读中促思,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本堂课也不例外。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教案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景,感受诗人的豪放与豁达,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西湖美景,引导学生回顾对西湖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注意停顿、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3. 翻译诗歌:解释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4. 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表达,分析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5.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豪放与豁达。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2. 写一篇关于《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读后感,谈谈自己对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否全面、具体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反思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反思作业布置:作业是否具有针对性,能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针对教学反思的结果,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西湖美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教学反思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教学反思板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
2、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诗人
1、说说你知道的中国古代诗人。
2、了解诗人。
(知道诗人苏轼吗?请知道的小朋友介绍)(1071年至1074年,这三年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他不是很忙,除了审案,便有很多时间在西湖中游玩。
)
3、课题意思理解。
(那天他又一次来西湖游玩,诗人就是诗人,每次的游玩都会带给他不同的感受,这回他写下了——,板示课题,齐读课题,说说读
懂了什么?)(还想从诗中了解什么?)
二、读解诗意,感受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请默读诗,借助注释,读懂诗的意思。
(提出自学要求)
2、交流诗意。
(学了之后你读懂了哪个词?哪句诗?我们来交流一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水光潋滟、方、山色空蒙、亦)
晴天时诗人只写水,你还能想象到水以外的其他景色吗?(请用最简洁的词语表达出来。
)杭州原来是越国之地,属于江南水乡,南方的天总会下雨,下怎样的雨?微雨,轻雨,蒙蒙雨,牛毛细雨;也许是大雨,骤雨;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你听他说:“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与西子的相似之处)
诗之美,在于诗人独具匠心的描写,在于奇妙的想象,只有李白才能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只有苏轼才能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当初西湖与西子的名字的
相似只是偶然巧合,但今天,西湖也叫西子湖,从这足见诗之伟大。
三、理解诗人,感悟诗情之美
1、读到这里你觉得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介绍诗人与西湖的故事,加深学生对诗的感情的理解。
)
2、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情来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四、拓展学习,感受诗的魅力
1、让我们在苏轼的诗的魅力中感受西湖之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上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2、总结
苏轼与西湖是密不可分的,当年的苏轼哼着小曲,品着小酒,在杭州的山水间流连忘返,西湖诗情画意只有苏轼的才思豪情才能写出她的美妙,而苏轼的才情只有遇到西湖的诗情画意才能尽展出来。
让我们在音乐中再次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教学反思板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
2、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诗人
1、说说你知道的中国古代诗人。
2、了解诗人。
(知道诗人苏轼吗?请知道的小朋友介绍)(1071年至1074年,这三年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他不是很忙,除了审案,便有很多时间在西湖中游玩。
)
3、课题意思理解。
(那天他又一次来西湖游玩,诗人就是诗人,每次的游玩都会带给他不同的感受,这回他写下了——,板示课题,齐读课题,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想从诗中了解什么?)
二、读解诗意,感受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请默读诗,借助注释,读懂诗的意思。
(提出自学要求)
2、交流诗意。
(学了之后你读懂了哪个词?哪句诗?我们来交流一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水光潋滟、方、山色空蒙、亦)
晴天时诗人只写水,你还能想象到水以外的其他景色吗?(请用最简洁的词语表达出来。
)杭州原来是越国之地,属于江南水乡,南方的天总会下雨,下怎样的雨?微雨,轻雨,蒙蒙雨,牛毛细雨;也许是大雨,骤雨;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你听他说:“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与西子的相似之处)
诗之美,在于诗人独具匠心的描写,在于奇妙的想象,只有李白才能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只有苏轼才能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当初西湖与西子的名字的相似只是偶然巧合,但今天,西湖也叫西子湖,从
这足见诗之伟大。
三、理解诗人,感悟诗情之美
1、读到这里你觉得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介绍诗人与西湖的故事,加深学生对诗的感情的理解。
)
2、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情来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四、拓展学习,感受诗的魅力
1、让我们在苏轼的诗的魅力中感受西湖之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上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2、总结
苏轼与西湖是密不可分的,当年的苏轼哼着小曲,品着小酒,在杭州的山水间流连忘返,西湖诗情画意只有苏轼的才思豪情才能写出她的美妙,而苏轼的才情只有遇到西湖的诗情画意才能尽展出来。
让我们在音乐中再次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教学反思板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
2、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诗人
1、说说你知道的中国古代诗人。
2、了解诗人。
(知道诗人苏轼吗?请知道的小朋友介绍)(1071年至1074年,这三年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他不是很忙,除了审案,便有很多时间在西湖中游玩。
)
3、课题意思理解。
(那天他又一次来西湖游玩,诗人就是诗人,每次的游玩都会带给他不同的感受,这回他写下了——,板示课题,齐读课题,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想从诗中了解什么?)
二、读解诗意,感受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请默读诗,借助注释,读懂诗的意思。
(提出自学要求)
2、交流诗意。
(学了之后你读懂了哪个词?哪句诗?我们来交流一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水光潋滟、方、山色空蒙、亦)
晴天时诗人只写水,你还能想象到水以外的其他景色吗?(请用最简洁的词语表达出来。
)杭州原来是越国之地,属于江南水乡,南方的天总会下雨,下怎样的雨?微雨,轻雨,蒙蒙雨,牛毛细雨;也许是大雨,骤雨;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你听他说:“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与西子的相似之处)
诗之美,在于诗人独具匠心的描写,在于奇妙的想象,只有李白才能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只有苏轼才能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当初西湖与西子的名字的相似只是偶然巧合,但今天,西湖也叫西子湖,从这足见诗之伟大。
三、理解诗人,感悟诗情之美
1、读到这里你觉得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介绍诗人与西湖的故事,加深学生对诗的感情的理解。
)
2、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情来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四、拓展学习,感受诗的魅力
1、让我们在苏轼的诗的魅力中感受西湖之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上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2、总结
苏轼与西湖是密不可分的,当年的苏轼哼着小曲,品着小酒,在杭州的山水间流连忘返,西湖诗情画意只有苏轼的才思豪情才能写出她的美妙,而苏轼的才情只有遇到西湖的诗情画意才能尽展出来。
让我们在音乐中再次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