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江苏省区域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江苏省区域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维普资讯
■2 0 0 7年 第 1 2期
■现 代管 理科 学
■发展 战略
江苏省区域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刘 彬
摘要: 文章采用格 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和混合回归模型方法, 区域角度来分析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从 从 总体上说 , 可以看 出江苏省制造业总体的聚集指数与人均 GP D 是平稳的, 二者之 间存在着长期 的均衡关系。而且江苏省
区 n的工业 总产 值 占大 区域 的工业 总产值 的 比重 。/ 为 / l
区域 内部 所有 产业 。 刻 画 了区域 产业规 模 和空 间分布 的 它
系, 新加 坡 、 港 、 香 上海 和 北京 等 城市 都利 用 产业 集群 策 略
不均匀 性 和聚 集水 平 。
2 江苏 省 区域 聚集 指数 与经 济增 长 实证 分析 。2 . 0世 来 吸引外 商直 接投 资 , 速地 区经济 发展 。法 国的伯 兰克 加 纪后期 , 著名 计量 经 济学 家格 兰杰 提 出的基 于平 稳时 间序 在 20 0 0年实 证研 究 了 I T产业 集群 , 要包 括 电 缆 、 主 电信 、 列的 因果检 验 方法 , 过 解 释变 量 和被解 释 变量 之间 的相 通 互 联 网网络 、 件 、 据 处 理 和计 算 机 系 统 几个 产 业在 美 软 数


引言
市, 苏北 包括 徐 州 、 安 、 城 、 云港 、 淮 盐 连 宿迁 五个 市 。这三 个 区域 产 业 聚 集程 度 分 别 与 经济 增 长 之 间 的关 系进 行研
经 济增长 理论 是经 济学 的 一个重 要分 支 。区域经 济增
长一 直是经 济学者 和经 济地 理 学者研 究 的核 心 问题 。 经济 究 。以期 把 握产 业集 群 的发展 对 这三 个 区域 经济发 展不平 增长 表现 为国 内生产 总值 或 国 民收人 的增加 , 而人 均 国 民 衡有 着 怎样 的影 响 。 收人 的高 低是衡 量一 个 国家 经济 发展 水 平 的主要 指 标 , 也

江苏区域经济差距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江苏区域经济差距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进行 实证分析 。

可避免 的一种 经济现 象 。在我 国 , 不仅 东 、 、 三大 地带 中 西 存 在着 明显 的经 济差距 , 各省 区 内部 的经济 发展水 平 也参 差不 齐 。 苏省是我 国东部沿海 经济发 达地 区之一. 革开 江 改
放 以来,由于在建 立市场 经济体 制 和发展外 向型 经济 等方
面 先 行 一 步 . 经 济 实 力 一 直 在 全 国处 于 领 先 地 位 。 然 而 , 其

有关地 区差距 与产业结 构关系 的理论
该省 各 区域间 的经 济发 展水 平却 存在 着 巨大 的差异 , 重 严
为 了探 寻 区域发 展呈 现 出巨大 差距 的原 因 , 国内外学
制 约 了其 总体经 济 实力 的进 一 步 提升 和 全 面小康 社 会 的 实现 。江 苏地域依 次划分为 苏南( 包括南京 、 无锡 、 常州 、 苏
苏南
1 4 5 6 3 8. 1
4 59 8 5
2 4 :9 6 : 7 9 . 3 5 . 7 3 .
提 高具有 重大作用 。
苏中 苏北
3 6 .8 80 7 4 3 . 257
251 30 169 39
9 2 :6 7 : 3 9 .6 5 .6 3 . 8 1 . : 7 8 : 4 3 78 4 .8 3 . 2
者对 这 一 问题 进 行 了深 入广 泛 的研 究 ,各 种 理论 层 出不
穷。其中一些理论是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解释地区发展差
距 的 , 我 国学 者 范建 勇认 为 , 区差距 的持续 扩 大是 由 如 地 第二 产 业 的高 产值 份 额 和非 农产 业 在空 间上 的不 平衡 分

江苏省FDI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江苏省FDI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江苏 省 作 为 我 国的 经 济 大 省 , 一直 受 到 F I 青 睐 。 尤其 是 D 的
从 表 1中 可 以看 出 ,江 苏 省 L D 和 L D FI G P原 时 间 序 列 在
1 %显 著水 平 下 都 不 平稳 .而 经 过一 阶差 分 后 的序 列 在 1 %的 显 0 0
Grn e ) 步 检验 法 检 验 L DI L P是 否具 有 协整 关 系 。 agr两 F 与 GD
, =计量模型和实证 分析结果 _ 、 :
本 文 实 证 分 析 中的 数 据 均 选 自于 《 中国 5 新 5年 统 计 资 料 汇
编》 (0 9年江 苏 省 统 计年 鉴 》 样 本 区 间为 19 — 0 8年 。 苏 和( 0 2 , 9020 江
△J f I 【
“ “1 } ) (1 )) , {{ } LO) . r .
¨

一 { I —I 6S 】 ml 7 2 I 9 6 一 H l U2 l !H 8 52 m 一{∞} l 一 9 f 一 ;5 2t3 7 414 『 I一 ) 9 I 一 ^H I 1 ( 2
21 0 0 ̄ 9
2 5.  ̄ 2 1


秘强
I .
.. 一 。 ..。 毒 : 。 。。. 溉 一
冁 奄 .
江苏省 F 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DI
同济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石 贞伟
一一 一 一 一 一


引 言
文 1 lD 刚 1 F
协 整 是 指两 个 或 两 个 以上 同阶 单 整 的非 平 稳 时 间序 列 的 线性
组 合是 平 稳 序 列 。 由单 位 根检 验 可 知 ,F I L D L D 和 G P时 间 序 列 同

苏州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分析

苏州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分析
的 经 济增 长效 应 进 行 实证 分 析 。
关 键 词 : 州 ; 济增 长 ; 整 ; 差修 正模 型 苏 经 协 误 中图 分 类 号 :2 0 文献 标 志码 : 文 章编 号 :6 3 2 1 2 1 )5 0 3 — 3 F9 A 17 — 9 X(0 0 3 — 0 5 0
的转 变 分 为 三 个 阶 段 , 以农 业 生 产 为 主 的 第 一 阶 段 、 即 以制 造 业 为 主 的 第 二 阶 段 以及 以 服 务业 为 主 的第 三 阶段 。 林 若 荣 (0 7 认 为 , 济 增 长 并 不 仅 仅 是 经 济 总 量 的 简 20 ) 经 单 扩 张 , 是 一 些 新 的产 业 不 断 形 成 , 潜 力 的产 业 不 断 增 长 而 有 扩 张 , 些 传 统 产 业 逐 渐 衰 老 的 过 程 。 江 月 ( 0 8认 为 , 一 黄 20 ) 产 业 结 构 是 随 着 经 济 增 长 而 不 断 变 动 升级 的 。 过 来 , 业 结 构 反 产 也 对 经 济 增 长 产 生 极 为 重 要 的 影 响 。产 业 结 构 的变 动 会 产 生
第三产业 由 17 年 的 51 亿 元增 长到 2 0 年 的 2 3 . 98 . 8 08 6 9亿 4 8
元 , 长 了 4 0 4 。然 而 , 增 7. 倍 4 苏州 在 其 经 济 快 速 发 展 的 背 后 还 存 在 不 少 诸 如 经 济结 构 不 合 理 、 济 效 益低 下 等 问题 。 经 因而 必 须 采 取 一 定 的 措施 来解 决 这 些 棘 手 的 问题 ,而 这 些 问题 的关
键就是产业结 构调 整。产业结构一直是 困扰我们整个 国家经
济 发 展 的 重要 问题 ,经 济 发 展 的过 程 是 产 业 结 构 不 断 调 整 和 优 化 升级 的过 程 , 因此 产 业 结 构 的调 整 、优 化 和 升 级 势 在 必 行 。本 文 试 图利 用 17 - 2 0 9 8 0 8年 苏 州 经 济 发 展 的 一 系 列 数 据 ,运用 计 量 经 济 学 的分 析 方 法 , 过 建 立 协 整理 论 和 误 差 通 修正 模 型 ,来 对 苏 州 市 产 业 结 构 变 动 的 经 济 增 长 效 应 进 行 实 证 分 析 , 对 经 济增 长 、 业 结 构 调 整 提 出 建 议 。 并 产

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各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

产业结构调整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对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直接关系到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传统产业过度发展将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则能提高经济增长率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国家可以促进经济的结构转型和升级,加强创新驱动型增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其次,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一方面,经济增长需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而产业结构调整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国家能够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并促进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又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经济的快速增长将为国家提供更多的投资和资源,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然而,产业结构调整并非一帆风顺。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种问题和难题也会随之出现。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可能导致一定的失业风险。

随着一些传统产业衰退,相关就业岗位会减少,可能导致一些工人流失。

此外,产业结构调整还需要克服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分配纠纷。

由于既得利益者的抵制和保护主义的蔓延,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可能会受到限制。

在实证分析中,我们可以参考一些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

以中国为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是近年来的重要任务之一。

研究指出,在中国的产业结构中,制造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国家推动转型升级政策的落地实施,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产能过剩和市场竞争力下降的问题。

因此,中国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其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积极的关联性。

中国政府的努力使得高技术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其产业结构多样化且相对成熟,涵盖了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首先,农业是江苏省的传统产业之一、江苏省拥有广阔的农田资源,适宜种植大豆、水稻、小麦等作物。

江苏的农业发展主要以粮食种植和渔业为主。

农业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农业水资源紧张、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

其次,制造业是江苏省的支柱产业之一、江苏省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以汽车、机械、电子等为主要代表。

江苏汽车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江苏还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汽车制造企业。

此外,江苏省还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服务业是江苏省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

江苏省的金融、物流、旅游等服务业发达,对国内外资金的吸引力逐渐增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省是中国的教育中心之一,拥有众多的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为江苏省的研发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江苏省也在不断努力。

近年来,江苏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

例如,江苏省成立了苏州、南京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吸引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

此外,江苏省还加大了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尽管江苏省的产业结构相对成熟,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资源约束。

江苏省的土地、水资源有限,加上近年来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

二是市场竞争激烈。

江苏省处于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周边省份及上海市形成了高度竞争。

因此,江苏省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总之,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多样化且相对成熟,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是其重要的产业领域。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推进,江苏省将进一步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以苏州市和徐州市为例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以苏州市和徐州市为例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以苏州市和徐州市为例摘要:产业结构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主要受社会消费、资源状况、科技水平、已有工业因素等的影响。

产业结构影响着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增长反过来又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演进和升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正确把握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地区更好发展。

本文将主要通过分析苏南地区以苏州市为代表的和苏北地区以徐州市为代表的两个城市的产业结构,来研究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并对他们的产业结构优化提出自己的看法。

Abstract:Industrial structure is determined by the level of productivity, mainly by social consumption, resource statu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factors, etc.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fluences the economic growth, the economic growth can also promot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upgrade, the two are complementary. Correctly grasp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 region, it will help to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This paper will mainly analy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South of Jiangsu city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two cities in Suzhou, Xuzhou Province, to study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Jiangsu province and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s on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关键词:产业结构三次产业产业优化苏州徐州一、全省产业结构概况下图1.1是江苏省各市产业结构图(2021)下图1.2是江苏省各市产业结构图(2021)总的来看,全省的第一产业占比最低,苏南地区的占比普遍低于苏北地区,最大的也不超过0.2。

江苏产业结构评价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1978-2008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江苏产业结构评价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1978-2008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作者简介 : 嵇正龙 (9 2 , 江苏沫阳人 , 师, 18 一) 男, 讲 经济学硕 士, 究领域 : 研 西方 经济学、 业经济和投 融资 产
第 3期
嵇正龙 江苏产业结构评价及其与经济增 长关系研究
6 3
幅度 较 大 , l9 从 0年 的 5 . % 下 降 到 20 9 66 0 8年 的

■ . ’. . _ ■ - l 0 _ 1 . _
年份 年份
பைடு நூலகம்

二 F 匝 = j = = _
= 三
一 第 一产业 一
第二产业 一 第 三产 业
图 2 17 20 9 8— 0 8江 苏 省 三 次产 业就 业 比 重 变 动 图
图 1 17 20 9 8— 0 8江 苏 三 次 产 业 产 值 比重 变 动 图
析 了江 苏省产业结构现状 , 并使 用计量经济 学模型 A F检验 、 D 协整检验 、 差修 正模型和格 兰杰 因果检验 等 , 误 实证 分析 了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动对 经济增长的影响, 并结合产 业结构相 关理论提 出了江苏省应继续发挥 第二产业 的主
导 作 用 , 化 产 业 结 构 , 进 经 济增 长 的 对 策 建议 。 优 促
第2 3卷 第 3期 2l 0 O年 6月
江西 金 融 职 工 大 学 学 报
J u a fJa g i i a c l g o r lo i n x F n n e Col e n e
Vo 3 No 3 0 L2 .


J n . 0 0 ∞ ∞ 们 u e2 1
否处 于对 称状 态 , 离 度越 大 , 现 出劳 动力结构 与 偏 体

经济增长因素

经济增长因素

经济增长因素一、引言江苏是我国的一个经济大省,江苏经济在全国经济增长中连续保持领先地位。

1979-2007年间,江苏省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分别为:12.6%、16.9%、24.4%、16.9%、23.8%。

2008年,江苏经济仍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省生产总值突破30000亿元,同比增长12.5%左右。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近4万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超过5700美元。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80元,同比增长14.1%,考虑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5%;人均消费性支出11978元,增长11.8%,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7.9%。

江苏如何才能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经济增长呢?通过对江苏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行全面综合分析,从而为制定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就显得十分有意义。

对于江苏经济增长影响因素问题,已有一些研究工作从实证的角度实行了相关探讨。

如文献至文献所示,这些文献对于分析和掌握相关因素对江苏经济增长的促动作用有很大协助,但他们主要是分析了某一个因素的影响作用,并没有考虑各种因素间的综合作用,所以,就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江苏经济增长中的主次要因素。

鉴于此,本文将采用一种新型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分析方法,对江苏经济增长的各种影响因素实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和研究。

1.经济增长理论概述传统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强调资本积累的作用,把储蓄率和投资率对经济起飞的影响看得极为重要。

在经典的“索罗模型”(Solow,1956,1988)中,只要保证资本的积累,所有国家或地区,无论其初始的人均收入存有多大的差异,都最终会趋于收敛,这个理论导致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把促动资本积累作为发展经济的首要任务。

但是后来大都陷入诸如日益加深的城乡贫困化、旷日持久的高通货膨胀,以及经济结构失衡和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困境之中。

随着分析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思想的创新,经济增长理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江苏省第三产业与城镇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江苏省第三产业与城镇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江苏省第三产业与城镇化关系的实证分析摘要:本文根据1990-2010年江苏省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以及城镇化率的数据,采用var模型,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江苏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都与城镇化率有协整关系,其中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比就业比重对城镇化影响更大,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但是城镇化不是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比重的格兰杰原因,并探讨了相关的原因。

关键词:第三产业城镇化 var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方差分解引言城镇化率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

在提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中国的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关系显得更为重要。

江苏经济在全国领先,但江苏是工业大省,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其第三产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相比明显偏低,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短板或将成为日后经济发展的桎梏。

以往关于城镇化的研究大多偏重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系,研究第三产业和城镇化关系的文章不多见,运用计量对两者关系的研究也不是很多,关于江苏省的第三产业和城镇化的研究更是非常少见,本文将借助var模型,运用计量分析,通过研究江苏第三产业和城镇化的关系来更好的为江苏的产业政策建言献策,以便江苏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进而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一、文献综述关于第三产业和城镇化的关系,配第、克拉克、库茨涅茨等人主要从城镇化发展对第三产业的作用角度入手,认为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都会不断提高。

钱纳里提出“发展型式”理论,进一步实证了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产业结构会发生规律性的演变,提出了“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刘易斯则认为现代工业和传统农业之间的巨大收入差距造成了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至现代工业,实现了劳动力的城市化。

国外学者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便开始研究第三产业与城镇化的互动作用。

signalman通过研究发达国家的劳动力结构变化得出城市的非农行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以第三产业为主,进而提出第三产业已经取代第二产业成为推进城镇化的主要原因。

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分析

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协 同关系 , 产业结 构的调整能够提 升经济增长 的水平 ; 陈兴鹏等 以 2 0 0 5 -2 0 0 9年 统计
数 据 为基础 对 兰 州 市 十 一 五 期 间 的产 业 结 构 与 经 济 增 长 开展 研究 , 结 果显 示 兰 州 市 8县 区 产 业 结 构 趋 同 , 区 域 协作 与分 工 不够 理想 , 进 而提 出发 展 建议 。 以往 国 内学者 对 产业 结 构 贡 献 的研 究 , 大 多都 集 中
结果表明 : 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率空 间分异现 象明显 ;产业结构调整 对经 济增 长的贡献 率和 当地 的经 济发展速度在 2 0 0 0 -2 0 1 1 年 间没有 明显的相关性 ; 促进城 市经济快速发展 , 不能盲 目依 靠产 业结构调整。最后 , 对
各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提 出了具体建议 。
理, 进 而促 进 经 济 增 长 。所 以 , 不 少 地 方 都 把 调 整 产 业
量经济学方法 , 利用安徽经 济统计 数据 , 对产业结 构与 经济增长关系进行 了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 协 整检验 、 格
兰杰 因果 关 系检 验 , 发 现 产 业 结 构 变 动 与经 济 增 长 之 间
第3 2卷
2 0 1 3年
第1 期
2月
地域研究与开发
AR EAL RE S E ARC H AND DE VE L OP MEN T
Vo 1 . 3 2 No .1 Fe b .2 0l 3
江 苏 省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对 经 济 增 长 贡 献 的 空 间分 析
结构作为促进经济增长 的法宝 , 学术界也对产业结构调 整和区域经济增长 的关 系给予高度关 注。周英章 和蒋 振声运用单位根检验 、 协整检验 等时间序列方法 , 对我

江苏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评价模型与实证分析

江苏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评价模型与实证分析

资助项 目 江苏省统 计局 、 江苏省第 二次经济 普查研究 项 目( 09 W0 ; 20 L 3) 南京信 息工程 大
学教 改 项 目(8 C 0 2 0 K 01 ) 作 者 简介
其原始数据取 自《 江苏统计年鉴 20 -2 1} 05 00 和江苏省第 1 次与第 2 次 全 国经 济普查 主要数 据 公报 引, 参见表 1 .
文 章 编 号 :6477 ( 0 )60 5 -6 17 —0 0 2 1 0 -500 1
江苏经济增长质量和效 益评价模 型与实证分析
’可 佩 唐 沙 沙 赵 凯 朱淑 丹 ]
摘 要 随 着发 展 观 的 转 变 , 济 增 长 质 量 经
和 效益 已 成 为 人 们 关 注 的 热 点 问 题 . 从
争 能力 的原 动力 , 争 能力 是技 术进 步 的外 在表 现 , 以将 此 2方 面 竞 所
指标合二为一 , 并在现有研究成果 的基础上 , 设计 了由 7 2 个 级指 标、 个 3 1 6 级指标所组成的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的统计指标体系 ,
收稿 日期 2 1 -32 0 10 —5
0 引 言
江 苏省是 我 国东 部沿 海 的发 达 省 份 之 一 , 革 开放 以来 经 济 建 改 设取得 了举 世瞩 目的成 就 . 当前 , 苏 省 已进 入全 面 小康 向基 本实 现 江 现代 化迈 进 的新 阶段 , 把 握 机 遇 , 占先 机 , 要 抢 打好 转 变 经济 发 展 方 式这 场 硬仗 , 快 经 济转 型 升 级 , 大创 新 的优 势 , 科学 发 展 的道 加 扩 在 路上铸 造新 的辉煌 , 其任 务 十分艰 巨. 因此 , 江苏省 第 1 和第 2次 对 次

徐州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徐州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Em pi i a s a c n Ca s lte t e o u i n r c lRe e r h o u a ii s Be we n Ev l to o nd s r a r c u e a d Ec n m i o h i z o f I u t i lSt u t r n o o c Gr wt n Xu h u
因 果 分 析 模 型 , 产 业 结 构 与 地 区 经 济 增 长 关 系 进 行 实 证 研 究 , 新 一 轮 经 济 发 展 与 产 业 结 对 供
构战略调整参考. 关 键 词 : 产 业 结 构 ; 经 济 增 长 ;格 兰 杰 因果 检 验 ; 实 证 研 究 中 图分 类 号 :F 0 2 9 6 .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0 9—8 9 ( 0 9 0 9 2 2 0 ) 2—0 8 —0 07 3
N I H o — e U ng l i
(S ho ana e e t X u ho n tt t c ol gy, u ho J a gs 0 c olof M gm n, z u I s iu e of Te hn o X z u, i n u 22 08, 1 Chi ) na
第 9卷 第 2期
20 0 9年 6月
徐 州 建 筑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XUZHOU NS TUTE CHI C I TI OF AR TE TURAL TE CHNOL OGY
Vo . № . 19 2
Jn 20 u. 09
徐 州 产 业 结 构 演 变 与 经 济 增 长 关 系 实 证 研 究
牛 鸿 蕾
( 州工 程学 院 管 理 学 院 , 苏 徐 州 2 10 徐 江 2 0 8)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 关 键 词】 江苏; 产业结构 ; 就业结构 ; 实证研 究 ; 对策建议
【 中图分类号】 1 7 4 7 0
【 文献标识码】 B
多 的物 质财 富 , 并 表现 出劳动 生产率 的提高 , 以及 技术 替
代劳动 , 人 力资本 替代物 质资本 , 从 而 引导劳动力 也 随之
产 业结 构理论 研究证 明 ,不 同的产业结 构状 态实 质 上代表 着不 同的 资源配 置状态 ,带来 的 国民收入 水平 也 有所不 同 。江苏 地处 东部沿 海发 达地 区 , 以全 国 1 %土 地 创 造 了约 占全 国 1 0 %的 G D P总 量 。2 0 1 2年 江 苏 人 均 G D P水平 历 史性 地 跨 上 了 “ 万 美元 ” 新台阶, 达到 1 0 8 2 7 美元 ,连 续 三年 居 全 国各 省 区之 首 。三 次 产 业 结 构 由 2 0 0 6年 的 7 . 2: 5 6 . 5: 3 6 . 3变 为 2 0 1 2年 的 6 . 3 : 5 0 . 2 : 4 3 . 5 , 第三产 业呈上 升趋 势 。 目前江 苏经济 的鲜 明特征 是 由低 成本劳 动力优 势 向高素质 人才 支撑转 变 , 由高物耗 、 模 仿 追赶 向创新驱 动转 变 ,人 才培养 的支 撑瓶 颈 已经 成为新 的焦点 。课题组 选取 1 9 9 0 — 2 0 1 2年二 十年来江 苏 G D P与 就业总 数 , 从 产业 结构 与就业 结构 进行数 量关 系分析 , 提 出促进 产业 结构 与就业 结构协 调性建 议 ,从 而增 强 区域 就业结 构 的合 理 与匹配 ,探 寻从 源头 上扭转 产业 结构 调
由第一 产业 向第 二产 业转移 , 再 由第一 、 二产业 向第三 产

江苏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i r vn U o e e c n e o o c d v lp n , h l e p n v n h a n a s sa n d a d se d y mp o i g O rc mp t n e i c n mi e eo me t w i k e i g mo i g a c d i u ti e ta y wa . e n
1 构 建 模 型
国 内外经济 理论 界对 产业 结 构的 研究 已很 多 . 经 济 学家们关于产业 结构变 动是 一个 国家和地 区经济 增 长 的重要推动力 的观点 已经基本 成 为共 识 。而 产业结 构是 在一定的技术 条件下 由专业 化 和社 会分工 的生 产
万公倾 。 借着 良好 的 自然环境 和经济基础 , 苏的经济 江 直高歌猛 进 。 但在增长 的同时还存在不少 问题 , 对邻 省 山东 、浙江 咄咄逼 人 的竞争 。0 4年江苏 国内生产 20 总值 l 5 2 5亿元 。 长速度为 1.%, 5 1. 3 增 49 山东 国内生产 总值 14 07亿元 。 长速度 1.%。 59. 增 5 3 江苏 的增 长速 度 似已慢 了半 拍 , 而且苏南 、 苏北的差距 得不到根本 的解
基 础 较 好 。全 省 面 积 1.6 平 方公 里 , O2 万 占全 国 总 面 积
设 条件 下, 由资本 积 累 。 是 劳动增 加 。 术进 步 综合 作 技
用 的结果 , 而在 发展不 均衡 的情 况 下。 动和 资本就 会 劳
的 16 . %。其 中平原面积 7O O . 6万平 方公里 ,水面 面积 1 3万平方 公里 。 岸线长 9 4公 里 , . 7 海 5 耕地 面积 4 58 8. 3
摘 要 : 文 通过 实证 研 究 . 析 和 度 量 江 苏省 不 同 产 业 对 地 区 经 济 增 长 的作 用 , 本 分 以及 苏 南和 苏 北 不 同产 业 对 地 区经 济 增 长

江苏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灰关 联 分 析 即 关 联 度 分 析 是 一 种 因 素 分 析 方 法 ,
() 3 计算 比较数列 与参考数列 的关联度 r ∞
是根据 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 , 即“ 亦 灰 色关联度” 作为衡量因素间关联 程度 的一种方法。它 , 的核心是计算关联度。如果事物或因素变化 的态势基 本一致 , 即刻 画因素的时 间变量之 间所表 示 的几何 曲 线的彤状越接近, 则因素发展态势越接近 , 则可 以认 为 它们之间的关联度较大 ; 反之 , 关联度较小 :本文利用 邓式关联度对江苏省产业结 构变动 与经济增长关系进 行分析。构建模型步骤如下 :
局, 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匍为 , ] P越小 , 0 1 分辨率越 大, 般地取 P= . ; 一 0 5
a iA ( ) rnmn i z 为 两级 最 小差 ; a aA ( ) 两级最 i m型设定及数据说 明
( ) 业 结 构 变动 的灰 关联 模 型 一 产
3 , n } i , … m) 着经济转型 、 资源要素紧张等 冲击 , 但经济增 长一直稳 ( ) … , ( ) ( =1 2, , () 2 计算 比较数 列 与参考 数列在 t 刻的关联 系 时 定在 1.% ~1% 。 其 中 ,0 6年 全 省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45 5 20
d蒜 蓑 ,Y ( , + + + 3 , = O )
() 3 式变形 为 :
d Y O / d Y Y Xl O /Y d Y X2 O / — X2 X2 一 X

[ 收稿 日期]0 8一l 0 20 1— 5 [ 作者简 介] 李文 臣(94一) 男 , 16 , 江苏徐 州人 , 中国矿业大学 管 理学院副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 : 产业经济学 , 企业社会责任。

江苏省各市产业结构分析

江苏省各市产业结构分析

江苏省各市产业结构对比分析及建议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各市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对比苏南、苏中及苏北地区产业结构的特点,并结合江苏实际,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建议。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带动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增长又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演进和升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自“十一五”以来,江苏省顺应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并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地方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实现新型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江苏省各市产业结构基本情况从全省范围来看,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6.2∶53.2∶40.6。

但从各市来分析,产业结构的比重还是有所不同,南京、无锡、苏州、常州第二、三产业占比呈“橄榄球”式,且第三产业占比分布在区位图水平位置0.4的偏上方;南通、扬州、泰州、镇江第二、三产业占比呈现“凹地”式,第三产业占比则在区位图水平位置0.4的下方波动,第一、二产业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四市的第二、三产业占比呈收缩式,第二产业占比位于区位图水平位置0.4的下方,且偏离幅度较大。

图1:各市产业结构图根据2010年江苏省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及各城市三大产业所占比重,可得出江苏省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层次性,由此可以分成三个层次:苏南地区,第一产业平均水平低于全省平均,四市第一产业占比平均为0.2,二、三产业平均占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0.55和0.43。

图2:苏南地区各市三产占比相对结构图苏中地区,产业结构变呈现非均衡性。

第一产业占比平均水平略高于省平均水平,为0.7,而第二产业占比略高于省平均水平,为0.56,第三产业占比略低于省平均水平,为0.37。

图3:苏中地区各市三产占比相对结构图苏北地区,第一产业占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幅度相对较大。

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j 四 { L
I n n





口 口

a ∞ o








口 口






0 0




增长 1 . % ; 中 , 一 、 、 产 业 增 加 值 分 别 增 长 24 其 第 二 三
4 5 、2 5 . % 1. %和 1. % 。改 革开 放 以来 , 苏省 三次 产 36 江
的。 ( ) 苏省 三 次 产 业 的 劳动 力 结 构 二 江

改革开放 3 0多年来 , 江苏省产 业结构变 动较大 。总
体来看 , 江苏省第 一产业 比重 日益 下 降 , 而第 二 、 产业 三
2 1 第 7期 0 0年 总 第 1 3期 9
黑 龙 江 对 外 经 贸
HI oe g o o c R l t n _ F r in Ec n mi e ai s& T a e J o rd
No 7。 . 201 0
S fa . 9 e 1No 1 3 i
[ 区域经济 ]


先要归功 于改革 开放政 策 , 次要 取决 于该地 区产业 结 其
构 的不断优化 。20 0 9年 , 江苏省经济保 持平稳 较快增 长。 据初步核算 , 全省 生产 总值 突 破 3 4万亿 元 , 20 . 比 0 8年
4 0 3 O 2 0
1 O 0
n n 口 n I n 口 m n I n 口
图 1 江 苏 省 三 次 产 业 增 加 值 构 成 变 动 (92 2 0 ) 15 - 0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摘要:产业结构及其调整会推动或制约经济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绩效是不一样的。

本文选择江苏省1978-2009年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的数据计算了不同时期moore结构变化值,通过衡量产业结构变动的速度来考察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动的进程。

另外,利用adf单位根检验、e-g协整分析等计量经济理论对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关键词:江苏省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关系
一、相关理论
1.moore结构变动指标
表征产业结构变动的指标有四种:产业结构变动值k、产业结构熵数指标、moore结构变化值指标和产业结构超前系数。

本文从数据可获得性与研究方法的适用性考虑,采用moore结构变化值分析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

我们运用空间向量测定法,以空间向量中夹角为基础,将产业共分为n个部门,构成一组n维向量,把两个时期间两组向量间的夹角,作为象征产业结构变化程度的指标,该指标就是moore结构变化值。

其计算公式为:
mt=mi,t/(mi,t2)1/2??mi,t+12)1/2
其中: mt表示moore结构变化值; mi,t表示t期第i产业所占比重; mi,t+1表示t+1期第i产业所占比重。

2.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方法
(1)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通常我们在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来建立经济数学模型时,都是假定这些序列是平稳的。

序列平稳的特征是:其均值与时间趋势无关,且围绕均值波动并向其收敛。

在实际问题中,平稳时间序列只是极少数现象,大多数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不过,通过差分运算或作对数化处理,非平稳时间序列可以转化为平稳序列。

若一个非平稳序列 yt经过d 次差分后变成平稳序列,则称yt 是d阶平稳,记为 yt~i(d)。

若 yt~i(d),△ yt~i(0),则称yt 具有单位根特征。

对于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一般通过差分运算得到平稳序列,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础,我们通常选取adf(augment dickey-fuller)方法来检验序列平稳性。

(2)协整检验
协整的含义是:有些时间序列,虽然每个变量自身可能是非平稳的,但他们的某种线性组合却是平稳的,这个线性组合反映了变量之间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本文采用eg两步检验法来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以此来判断残差序列是否平稳,从而可以确定回归方程是否正确。

具体步骤如下:
先对序列yt 和 xt进行单整检验,在它们都是同阶单整的情况下,用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回归,回归方程为:
yt =?%z+?%[xt+ut
得到回归系数值和,则模型残差估计值为:
=yt-- xt
对进行单位根检验,若 ~i(0),则yt和xt 具有协整关系。

二、实证检验与分析
1.江苏省产业moore结构变化值
从1978-2009年这30多年间,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情况如下:第一产业整体呈下降趋势,从1975年的27.6%降到2009年的6.5%;第二产业基本稳定,保持在50%左右;第三产业则呈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19.8%上升到2009年的39.8%。

根据10年一个时期划分,分别计算1978-1987年、1988-1997年、1998-2009年三个时期江苏省产业moore结构变动值。

三个时间段的moore结构变化值计算过程见表1至表3
?%r1998-2009=arccos0.9905=7.9o
2.江苏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计量分析
(1)adf单位根检验。

为了分析江苏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我们选取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作为解释变量,记为x1、x2、x3;选取江苏省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被解释变量,记为y。

数据起止年份为1978年至2009年,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

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对样本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分别记为lny、lnx1、lnx2、lnx3。

相应数据见表5。

首先用adf检验法检验各个序列是否平稳(表4)。

表4 adf检验结果
变量adf值检验形式 1%5%10% 结论
lny -3.32 c,0,1-3.68-2.97-2.62 一阶平稳
lnx1 -4.07 c,0,0-3.67-2.96-2.62 一阶平稳
lnx2 -3.22 c,0,1-3.68-2.97-2.62 一阶平稳
lnx3 -3.35 c,0,0-3.67-2.96-2.62 一阶平稳
由表4可知,以上各个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全部来自于软件
e-views6.0,由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各序列经一阶差分后变成平稳序列。

因为序列lny、lnx1、lnx2、lnx3在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也就是说,这四个序列都是一阶平稳的,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2)时间序列的协整检验。

我们采用e-g两步检验法对江苏省gdp与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利用最小二乘法对lny、lnx1、lnx2、lnx3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如下
lny=0.3546+0.0388lnx1+0.7943lnx2+0.1445lnx3
(12.9)(2.58) (26.53)(5.19)
r2=0.999945 adj- r2=0.999939 dw=0.845
对上式残差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回归模型残差 ut 的adf值-5.56<t=-4.28,说明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因而接受其不存在单位根的假设,也就是说上面四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从以上回归模型可知,对江苏省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是第二产
业,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后是第一产业。

江苏省第二产业每增加1%,江苏省gdp增加0.79%;江苏省第三产业每增加1%,江苏省gdp增加0.14%,江苏省第一产业每增加1%,江苏省gdp增加0.04%。

三、结论及建议
moore结构变动值表明,江苏省在经济发展中一直在调整产业结构,体现了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也体现了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同时也发现2000年以来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放缓,这是由于其产业结构已经处于一种比较高级与优化的水平。

从回归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江苏省产业结构正在由”二、一、三”向”二、三、一”转变,江苏从长期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正在演变为二、三产业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江苏省经济增长对第二产业的依赖性过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偏低。

江苏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基础较好,但以低水平加工型制造业为主,大部分企业产品陈旧、单一,拥有原创性技术较少,自主开发和重大装备的制造能力薄弱。

因此应重点扶持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基础制造业为支撑,提高江苏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第二产业随着规模效益由递增变递减,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其边际产出会相对减少。

因此,我们也要注意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其中现代服务业具有高技术密集度、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和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等特点,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向。

可以考虑将第二
产业和第三产业作为整体来发展,积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主导向知识主导转变。

参考文献:
[1] 钱纳里,鲁宾逊,赛尔奎因:《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

[2]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张晓峒:《计量经济学基础》,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4] 罗添元,邱晔:《浙江省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温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第12期,第37页-第41页。

[5] 袁媛:《关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3期,第82页-第84页。

[6] 江春玲:《苏州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35期,第35页-第37页。

[7] 毛健:《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经济研究》,2003年第2期,第26页-第29页。

作者简介:叶必华,女,江苏南通人,天津商业大学研究生院09级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