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
倪瓒的历史评价
倪瓒的历史评价倪瓒的绘画开创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画风,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代四大家"。
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以淡泊取胜。
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多取平远之景,善画枯木平远、竹石茅舍,景物极简。
其画多以干笔皴擦,笔墨极简,所谓"有意无意,若淡若疏",形成荒疏萧条一派。
在元四家中,倪瓒在士大夫的心目中享誉极高。
明何良俊云:"云林书师大令,无-点尘土。
"明代江南人以有无收藏他的画而分雅俗。
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数百年画坛有很大影响。
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倪瓒性情清高孤傲,个性迂癖,不事俗务,一生没做过官。
明人搜辑的《云林遗事》中说,一次他留客住宿,夜里听到咳嗽声,次日一早就命入仔细寻觅,有无痰迹。
仆人找不到,假说痰吐在窗外梧桐树叶上,他就叫赶快把叶剪下,丢在离家很远的地方。
倪瓒还有一传说:"吴王"张士诚之弟张士信,一次差人拿了画绢请他作画,并送了很多金钱。
倪瓒大怒,撕绢退钱。
不料,一日泛舟太湖,正遇到张,被痛打了一顿,倪瓒当时却噤口不出一声。
事后有人问他,他答道:"一出声便俗"。
倪瓒曾作一诗以述其怀:"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令名。
"其祖父为本乡大地主,富甲一方,赀雄乡里。
父早丧,弟兄三人,同父异母长兄倪昭奎字文光,是当时道教的上层人物,曾“宣受常州路道录”、“提点杭州路开元宫事”、“赐号元素神应崇道法师,为主持提点”、又“特赐真人号,为玄中文洁真白真人。
”二哥同胞倪子瑛。
在元代,道教的上层人物地位很高,有种种特权,既无劳役租税之苦,又无官场倾轧之累,反而有额外的生财之道。
倪瓒从小得长兄抚养,生活极为舒适,无忧无虑,倪昭奎又为他请来同乡“真人”王仁辅为家庭教师。
倪瓒受到这样的家庭影响和教育,养成了他不同寻常的生活态度,清高孤傲,洁身自好,不问政治,不愿管理生产,自称“懒嬾瓒”,亦号“倪迂”,常年浸习于诗文诗画之中,和儒家的入世理想迥异其趣,故而一生末仕。
元四家倪瓒个人简介 及绘画作品特点解析
元四家倪瓒个人简介及绘画作品特点解析本文导读:倪瓒是影响后世最大的元代画家,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如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的。
倪瓒亦是一个以复古为旗帜,而追求艺术个性化的书法家,他与张雨、杨维桢一样,既属于这个时代,又不属于这个时代,这就是艺术对时代的超越性价值。
画作有:《江岸望山图》《竹树野石图》《溪山图》《六君子图》《水竹居图》《松林亭子图》《狮子林图》卷、《西林禅室图》《幽寒松图》《秋林山色图》《春雨新篁图》《小山竹树图》《容膝斋图》《修竹图》《紫兰山房图》《梧竹秀石图》《新雁题诗图》等。
有《水竹居图》《容膝斋图》《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幽涧寒松图》《秋亭嘉树图》《怪石丛篁图》《竹枝图》《溪山仙馆》《霜林湍石》等传世。
渔庄秋霁图纸本水墨1355年作纵96厘米横4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题识:江城风雨歇,笔研晚生凉。
囊楮未埋没,悲歌何慨慷。
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
珍重张高士,闲披对石床。
此图余乙未岁戏写于王云浦渔庄,忽已十八年矣。
不意子宜友契藏而不忍弃捐,感怀畴昔,因成五言,壬子七月廿日。
瓒。
《渔庄秋霁图》是1355年秋,作者寄居在友人王云浦渔庄时的作品。
这幅画描绘风雨之后“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的湖边景色。
作者在十八年后(1372年)七十二岁时重见此画时感怀往昔,补题诗款。
裱边有董其昌行书题签,又有孙克弘、董其昌、宋旭题跋。
作品充分展现了他成熟时期的典型画风。
画卷描绘江南渔村秋景及平远山水,以其独特的构图显露个人特色,即所谓的“三段式”。
画面以上、中、下分为三段,上段为远景,三五座山峦平缓地展开;中段为中景,不着一笔,以虚为实,权作渺阔平静的湖面;下段为近景,坡丘上数棵高树,参差错落,枝叶疏朗,风姿绰约。
整幅画不见飞鸟,不见帆影,也不见人迹,一片空旷孤寂之境。
中国画极为讲究笔法。
倪瓒在前人所创“披麻皴”的基础上,再创“折带皴”,以此表现太湖一带的山石,如画远山坡石,用硬毫侧笔横擦,浓淡相错,颇有韵味。
倪瓒名词解释
倪瓒名词解释一、倪瓒的基本信息倪瓒(1903年-1976年),字希羲,江苏无锡人,是中国现代工程院院士、水利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一等学科评议组成员。
他是中国工程学科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水利工程的创始人。
二、倪瓒的学术成就2.1 水利工程的创始人倪瓒对中国现代水利工程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主持设计和建设了中国第一座大型钢筋混凝土重力坝——海沧坝,并成功解决了一系列施工技术和管理问题。
此后,倪瓒领导设计了多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水利工程项目,如杭州下沙水库、吕梁红果水库等。
2.2 水利学科的奠基人倪瓒是中国现代水利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他建立了中国现代水利学科的体系和学术规范,推动了水利学科的发展。
同时,倪瓒还在全国范围内培养了大批水利科技人才,为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2.3 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倪瓒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他多次参加国际水利学术会议,并担任过国际水利学术组织的主席和副主席等职务。
通过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倪瓒与世界范围内的水利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和解决了一系列水利工程技术难题,推动了全球水利事业的发展。
三、倪瓒的影响与荣誉3.1 学术影响倪瓒的学术贡献被广泛认可和赞赏,他的研究成果对水利工程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的一系列理论模型和方法在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被纳入了国家水利工程规范和标准中。
3.2 荣誉与奖励倪瓒的学术成就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奖励。
他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多个国家级奖项。
此外,他还获得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四、倪瓒的人生事迹与思想4.1 克服困难的坚定意志倪瓒一生克服了诸多困难与挫折。
他在水利工程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技术、经济和管理问题,但他始终保持坚定的意志,不断努力克服困难,最终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4.2 奉献精神与责任感倪瓒在水利事业中展现出强烈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
他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水利建设事业中,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倪瓒
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倪瓒倪瓒(1301年~1374年),元代画家、诗人。
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
江苏无锡人。
其祖父为本乡大地主,富甲一方,赀雄乡里。
他原来依靠其长兄享受的特权,随之沦丧殆尽,倪瓒变成了一般的儒户,家庭经济日渐窘困。
一、倪瓒生平其祖父为本乡大地主,富甲一方,赀雄乡里。
父早丧,弟兄三人,同父异母长兄倪昭奎(字文光),是当时道教的上层人物,曾“宣受常州路道录”、“提点杭州路开元宫事”、“赐号元素神应崇道法师,为主持提点”、又“特赐真人号,为玄中文洁真白真人。
”二哥(同胞)倪子瑛。
在元代,道教的上层人物地位很高,有种种特权,既无劳役租税之苦,又无官场倾轧之累,反而有额外的生财之道。
倪瓒从小得长兄抚养,生活极为舒适,无忧无虑,倪昭奎又为他请来同乡“真人”王仁辅为家庭教师。
倪瓒受到这样的家庭影响和教育,养成了他不同寻常的生活态度,清高孤傲,洁身自好,不问政治,不愿管理生产,自称“懒(嬾)瓒”,亦号“倪迂”,常年浸习于诗文诗画之中,和儒家的入世理想迥异其趣,故而一生末仕。
性好洁,服巾日洗数次,屋前后树木也常洗拭。
家中藏书数千卷,亲手勘定。
青少年时期的倪瓒虽然家境富裕,生活优裕,但未染上纨绔子弟习气,对自身的学习修养,抓得挺紧。
家中有一座三层的藏书楼“清閟阁”,内藏经、史、子、集、佛经、道籍千余卷。
倪瓒每日在楼上读书作诗,除精心研读典籍外,对佛道书籍也多有涉猎。
“清閟阁”内还藏有历朝书法名画,时间较远的有三国锺繇的《荐季直表》,较近的有宋代米芾的《海岳庵图》等。
倪瓒对这些名作朝夕把玩,心摹手追,尤其对董源的《潇湘图》、李成的《茂林远岫图》、荆浩的《秋山图》,潜心临摹,揣摹其神韵气质。
同时,他常外出游览,见到有价值的景和物随手描绘,他精细地观察自然界种种现象,认真地写生,归后往往画卷盈笥。
倪瓒一方面注意继承传统技法,博采各家所长,勤奋的学习,为他后来在绘画上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倪瓒诗歌艺术风格的成因探析
倪瓒诗歌艺术风格的成因探析【摘要】倪瓒是中国近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歌艺术风格深受文化影响,表现主题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
本文通过对倪瓒诗歌艺术风格的成因进行探析,从其诗歌创作背景、受到的文化影响、表现主题特色和艺术风格演变等方面深入剖析。
倪瓒的诗歌艺术风格的形成离不开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同时也受到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的影响。
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并对后世诗人产生深远影响,启示他们追求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表现主题。
倪瓒的诗歌艺术风格的成因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诗歌的传统。
【关键词】倪瓒、诗歌、艺术风格、重要性、影响力、特点、创作背景、文化影响、表现主题、演变、成因探析、总结、地位、启示、中国文学史1. 引言1.1 倪瓒诗歌艺术风格的重要性倪瓒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备受尊重的诗人,他的诗歌艺术风格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具有重要的意义。
倪瓒的诗歌艺术风格突出表现在其深邃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表现手法以及精湛的艺术技巧上。
通过对倪瓒诗歌艺术风格的深入探究,不仅可以加深对他的诗歌创作的理解,更可以启迪后人在诗歌创作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倪瓒的诗歌艺术风格的重要性体现在他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传承与发展上,为后世诗人提供了独特的创作样式和审美标准。
倪瓒的诗歌以其独具的审美意趣和思想内涵受到广泛关注,对于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把握文学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价值。
倪瓒诗歌艺术风格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文学史的影响力,更在于启示后人在诗歌创作中追求卓越和创新。
1.2 倪瓒诗歌的影响力倪瓒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而广受欢迎,影响深远。
倪瓒的诗歌在当时的文坛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被誉为诗坛一代宗师。
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界被高度评价,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被称为“大众之诗人”。
倪瓒的诗歌作品传播广泛,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也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
倪瓒诗歌艺术风格的成因探析
倪瓒诗歌艺术风格的成因探析【摘要】倪瓒是中国古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艺术风格备受赞誉。
本文通过分析倪瓒的生平和背景、所处的时代背景、接受的教育和文化熏陶以及创作经历和风格特点来探讨其诗歌艺术风格的成因。
倪瓒的生平经历和背景造就了他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观念,时代背景影响了他的主题选择和表现手法,受到的教育和文化熏陶使其在诗歌创作中展现出了深厚的内涵和情感,而创作经历与风格特点则体现了倪瓒的独特风格和艺术追求。
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倪瓒诗歌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和独特性,以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倪瓒的诗歌艺术风格,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反映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追求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倪瓒, 诗歌艺术风格, 成因, 探析, 生平, 背景, 时代背景, 教育,文化熏陶, 创作经历, 风格特点, 综合分析, 独特性, 意义.1. 引言1.1 倪瓒诗歌艺术风格的成因探析倪瓒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艺术风格独具特色,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
那么,倪瓒诗歌艺术风格的成因究竟是什么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倪瓒的生平和背景对其诗歌艺术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出生在一个文艺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
这种家庭背景使得他对文学有着特殊的情感和理解,也为他将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倪瓒所处的时代背景也是影响其诗歌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
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正值中国文学的鼎盛时期,各种文化思潮交汇,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借鉴对象。
社会风气的变迁也加深了他对人生、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进而影响了他的创作方向和风格。
倪瓒接受的教育和文化熏陶同样对其诗歌艺术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师承名家,游学于名山大川,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化和思想,这些丰富的学养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底蕴。
倪瓒诗歌艺术风格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个人因素,也包括外部环境因素。
只有深入探究这些因素,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倪瓒的诗歌作品。
倪瓒书画鉴定方法探析
倪瓒书画鉴定方法探析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书画家与鉴定家,倪瓒为世人留下了很多著名的书画作品和鉴定笔记,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他关于书画鉴定的方法论,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照字画形,辨时代倪瓒所谓“照字画形”,指的是对于书画作品的勾、皴、点、画法等进行逐字逐笔地观察,以此来推断作品的年代,以及作者的时代背景、绘画技法等等。
例如《崆峒道士》传世真迹,通过观察作品的细节,我们可以发现其勾、皴、点、画的技法与北魏晚期的晋宁画风非常相似,因此我们可以确定该作品的创作时间在北魏时期。
此外,倪瓒认为,作品风格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在了解了当时的政治、文化、艺术背景后,就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些艺术作品。
二、摹古为“今”,思因究果倪瓒认为,艺术鉴赏过程中,不宜墨守成规,只是泛泛翻阅,而应当理性地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在学习古代艺术的同时,尝试创造出具有现代精神特点的新作品。
他说:“天下万物都是化生而来,书画艺术也不例外。
我们要摹古为今,同时加以思考,推究出根本的因与果,这样才能创造出有独特风格和时代感的新作品。
”三、比照文献,考究古人风格倪瓒认为,书画鉴定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比照文献,考究古人的书法和画风,并通过对比分析,推断出作品的真伪和作者的身份。
例如,倪瓒鉴定一幅传说中的唐代画家张择端的山水画时,除了考虑作品的线条、构图、苍劲等等要素以外,他还通过比对文献,推断出该画家的画风受到了北宋徽宗的影响,并从中看出该画并非唐代作品,而是元代宋风画的一种变体。
四、以心入画,寻找灵魂倪瓒认为,艺术品的价值不一定在于其技法的高超程度,而在于作品所表达的艺术思想和情感。
因此,在鉴别艺术品的同时,也应该以心入画,深入挖掘其背后所隐藏的艺术意蕴,寻找作品的灵魂所在。
例如倪瓒鉴别一幅明代画家陈洪绶的花鸟画时,他发现作品所表现出的自然、浪漫、清新的意境非常符合陈洪绶的艺术特点,因此确认该画为传世真迹。
总之,倪瓒的书画鉴定方法,是立足于对古代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运用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审美眼光,用心去寻找作品背后的艺术思想和情感,从而推断出作品的真伪、背景和作者的身份。
倪瓒年谱简编
3月,作《南渚春晚图》。
10月,跋东坡《御书颂卷》。
1354年(至正十四年 甲午) 54岁
2月12日,作《云林春霁图》并跋于葑门客楼。25日又作《春林远岫图》并题诗。
3月8日,题王维《雪溪图》。
10月,为长卿茂异作《松林亭子图》。
11月,重题《秋林野兴图》。本月,泊莆里南渚。补题《幽林古木图》。
1316年(延三年 丙辰) 16岁
倪瓒从王文友读书在此数年。
1320年(延七年 庚申) 20岁
春日书绝句:燕子低飞不动尘,黄莺娇小不胜春。东风绿尽门前草,细雨寒烟愁杀人。庚申春,云林书。
1323年(至治三年 癸亥) 23岁
7月3日,瓒乘雨游西园,作画并题诗。诗曰:卜宅清溪上,烹茶秋树根。书堂微雨斋,石榻古苔痕。松叶飘琴荐,荷香罩酒樽。邵公敦古道,幽尚竟谁论。
本年作《五株烟树图》。
1355年(至正十五年 乙未) 55岁
1月8日,作《溪山亭子图》赠孟佶。
清明后一日写《江云馆图》。
4月20日,赋题《松泉图》诗一首。
5月17日,作《双树筠石图》。
本年,作《渔庄秋霁图》于王云浦渔庄。
1356年(至正十六年 丙申) 56岁
本年倪瓒寓笠泽。
1357年(至正十七年 丁酉) 57岁
本年,与柯九思、张翥、黄公望、于立、顾瑛于玉山雅集。赋诗唱和,并为于立藏《云松图》题诗于玉山书舍。
1341年(至正元年 辛巳) 41岁
2月8日,作《春江烟雾图》。
3月10日,作《鹤林图》并赋诗。
8月5日,陈惟允访云林于南渚之上。倪作诗赠陈。
9月10日,观高克恭《巢云图》。
倪瓒名词解释
倪瓒名词解释
倪瓒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收藏家。
他的名字“倪”是他的姓氏,“瓒”则是他的字。
他于1368年出生在江苏省徐州市,早年曾经在南京读书,后来到北京担任了官员。
他因为文学才
华和书法艺术而闻名于世。
倪瓒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和戏剧等,其中以诗歌最为突出。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邃,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环境和人生哲
理的思考。
他还善于以古人之笔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且能够
将西方文化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除了文学方面,倪瓒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和画家。
他擅长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字体,并且能够将不同字体组合成一幅完美的作品。
他的画作则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颇具艺术价值。
最后,倪瓒还是一位著名的收藏家,收集了大量珍贵的书画、文物和
古代器物等,其中尤以书法和绘画作品最为丰富。
他的收藏品不仅是
他个人的财富,更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倪瓒是一位多才多艺、博学多闻、文化修养深厚的杰出人物,
他对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倪瓒的洗桐故事
倪瓒的洗桐故事倪瓒淡泊名利、孤⾼⾃许,⼀⽣不愿为官,⼈称“倪⾼⼠”。
加之个性迂阔,怪癖多,给后⼈留下了许多逸闻、趣闻。
洁癖,就是倪瓒传说较多的⼀⼤癖,“洗桐”故事即由其洁癖⽽来。
| 洁癖成为典故 |倪瓒(1301年⾄1374年)擅⼭⽔、⽵⽯、枯⽊等,其中⼭⽔画中采⽤了典型的折带皴技法,是元代南宗⼭⽔画的代表画家,有《⽔⽵居图》《幽涧寒松图》《怪⽯丛篁图》《溪⼭仙馆》《霜林湍⽯》等传世。
据明王锜《寓圃杂记·云林遗事》记载说:⼀次有客⼈畅谈忘返,不得已在倪瓒家留宿,倪瓒很不情愿,担⼼客⼈弄脏客房,所以辗转反侧,难以酣睡。
由于夜⾥听到客⼈咳嗽,倪瓒猜想客⼈必定吐痰,所以天⼀亮⽴马叫仆⼈仔细搜查院落庭园,看看有没有客⼈吐痰的痕迹。
仆⼈找遍各个⾓落也没有找到痰迹,⼜担⼼主⼈打骂,于是谎说在桐树根处找到了。
于是倪瓒就让仆⼈⽤⽔把桐树洗了⼜洗。
由于反复擦洗,以致于后来把树⽪也洗烂了,树⽊也因此枯死。
元倪瓒《梧⽵秀⽯图》轴故宫博物院藏倪瓒的洁癖让“洗桐”故事成为⽂⼈雅⼠洁⾝⾃好的象征。
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画坛有很⼤影响,⾄今仍被评为中国古代⼗⼤画家之⼀。
从此之后,“洗桐”便成为⽂⼈雅⼠洁⾝⾃好的象征。
明代江南⼈以有⽆收藏他的画⽽分雅俗,与倪瓒同时代的常熟⼈曹善诚慕其意,在宅旁建梧桐园,园中植梧百本,居然也朝⼣洗涤,梧桐园故⼜名“洗梧园”。
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画坛有很⼤影响,⾄今仍被评为中国古代⼗⼤画家之⼀。
《古今笑史》中也记载说,倪云林“性好洁,⽂房拾物,两童轮转拂尘,须臾弗停”。
两个⼩童⼉换着班给他擦⽂房四宝等杂物,⽚刻不停,⽣怕沾上半点尘⼟。
⽽且每天洗头时要换⽔⼗⼏次,穿上⾐服每天也要拂拭⾄少⼏⼗次。
明⼈顾元庆《云林遗事》还记载⼀则笑话:⼀次倪瓒看中了⼀叫赵买⼉的歌姬,于是带她回别墅留宿。
但⼜怕她不清洁,先叫她好好洗个澡。
等到洗毕上床,倪瓒⽤⼿从头摸到脚,边摸边闻,始终觉得哪⾥不⼲净,要求赵买⼉再洗,洗了再摸再闻,还是不放⼼,⼜令其再洗。
倪瓒1
倪瓒(1306—1374),字元镇,号云林,江苏无锡人。
元末著名画家,与黄公望、王蒙、吴镇齐名,并称“元代四大家”。
他生活的年代,正是元蒙贵族统治中国的时期,元朝政府推行种族歧视政策,把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个等级: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包括契丹、女真、高丽等族)、南人(指南宋遗民)。
在选用官吏以及科举、刑罚上都有差别。
地位最高者为蒙古人,最低者为南人。
倪瓒就属于南人这一等级。
元朝政府最看重喇嘛教。
由于统治阶级的扶植,上层喇嘛开始掌握政权。
其时道教已分成几个宗派,影响较大的是全真教,它集儒的忠孝、佛的戒律、道的丹鼎于一教。
汉族士人之所以“乐就”全真教,一方面固然有传统的“夷夏之辨”,不愿委身事元,另一方面,又由于元统治者不重科举。
这样,汉族士人失去了晋身之阶,他们只有寻找新的出路。
当时知识分子地位十分低下,有“九儒十丐”之说。
在这样的政治气候、社会环境中,他们有的隐逸于山林,有的寄情于书画,表达自己“超凡脱俗”的情趣,抒发抑郁苦闷的心境。
有的以毕生精力从事绘画,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其中以“元四家”的成就最大。
他们受元初画家赵孟頫的复古理论影响,师法五代、北宋山水画传统,又各具独特风貌,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倪瓒,他的绘画体现了元画“高逸”的最高峰,而他的“逸笔草草”、“聊以写胸中逸气”,也最能道出元代绘画的精神。
倪瓒原名珽,字元镇,又字玄瑛。
他的祖先曾在宋朝京都汴梁做官。
靖康之乱后,举家南迁,来到无锡,在梅里祗陀村定居下来。
经过三四代人勤俭持家,努力经营,倪家成为当地有名的富户。
到倪瓒的祖父倪椿与父亲倪炳时,家业兴隆昌盛。
不幸的是,还在倪瓒幼年,父亲就去世了。
他由长兄倪昭奎抚养。
倪昭奎(字文光)因人荐举曾任学道书院山长。
任职期满,按惯例可以升官,但他“以黄老为归”,无意去做官。
直到两个弟弟(倪瓒与倪瑛)长大成人后,家里老母有人照顾,他才跟从全真教的著名道士金蓬头等游历,修筑玄文馆,酬其归依黄、老的夙愿,成为道教的上层人物。
浅析倪瓒家世
浅析倪 瓒家世
● T X 郑煜J E T,
留不遣, 因居淮甸, 占籍都梁, 子一, 涛一。 画家倪瓒, 又名埏 , 字元镇, 众多 , 荆 蛮 中朝, 别号 有‘ 第二十五代 ( 倪瓒之九世祖 ) 倪涛一 : 字百龄 , 民”净 民居士” 朱阳馆主” 箫 闲仙卿 ” 云林子 ” “ “ “ “ 号九思, 一号九畴, 官拜司 员外郎。生于宋太祖乾德 等。 “ 云林 , 于题诗画, 多用 故尤著 ” 。根据周南老 元年( 9 3 壬戌三月 , 公元 6 年) 卒于仁宗庆历四 公 年( 《 元处士云林先生墓志铭》 载 , i 倪瓒是汉御史倪宽 己 元 14 年) 0 4 甲申正月, 寿八十二, 配郭氏。子三 , 处 的后裔。 “ 十世祖硕仕西夏, 宋景祜问使 中 , 朝 留不 仁、 处义、 处礼。 遣。 徙居淮甸 , 占籍都梁, 为时著姓。建炎初 , 五世 第二十六代倪瓒之八世祖: 倪处仁, 字明善 , 号 祖益挈其家渡江而南, 至常卅无锡, I 侨梅里之祗陀, 文伯, 生于宋太宗至道元年( 公元9 5 9 年) 爱其地胜俗淳, 遂定居焉。厥后族属 寝盛 , 赀雄于 乙未二月, 卒于英宗治平四年 ( 1 6 年) 公元 0 7 乡。高祖饭 , 曾大父淞皆厚德长者, 隐而弗耀 , 大父 四月, 配王氏。 子三, 、 、 。 允清 允澄 允济 椿, 父炳勤于治生不堕, 益隆 。 倪处义, 字明节, 号乐和…… 另见明何 良俊也这样评价倪瓒家世:东吴富 “ 倪处礼, 字明德, 号道安…… 家, 唯硷江曹云西, 无锡倪云林 , 顾玉山, 昆山 声华文 第二十七代倪瓒之七世祖: 倪允清, 字观澜 , 号 物, 可以并称 , 余不得与其列 。可见倪瓒出生于无 可珍, 官枢密院提使, 风姿潇洒 , 有孝行, 锡富豪之家。笔者在撰写毕业论文时专门到无锡 生于宋仁宗明道二 公元 1 3 年) 年( 0 3 三月, 卒于 图书馆 、 上海图书馆查阅了 倪瓒族谱, 把倪瓒这段家 神宗元丰八年( 公元 18 年) 0 5 乙丑五月。 世弄清楚了, 下面把笔者从倪宽到倪瓒 及 倪瓒后三 配胡氏, 子三, 、 、 景祥 景瑞 景祯 代这—支系( 梁溪倪氏) 排列出来以供研究倪瓒的美 倪允澄, 字观海 …… 术史家和美术史论家参考。 ( 倪宽之前, 家谱中没有 倪允济 : 字观润 …… 记载, 故以倪宽为第—代) : . 第二十八代( 倪瓒之六世祖)倪景祥, : 字国麟, 第一代( 倪瓒之三十三世祖)倪宽, : 汉武帝元 号靖明, 生于宋神宗熙宁七年 ( 17 年) 公元 04 甲寅九 鼎 四年( 公元前 13 为左内史 , 1年) 元封元年( 公元前 月 , 卒于徽宗宣和七年( 公元 12 年) 15 乙巳五月 , 配 1O 为御史大夫。子一, l 年) 缵。 朱氏。 子三, 、 师道 师文、 师章。 第二代( 倪瓒之三十二 且 : , , ) 倪缵 子一 洪绪。 倪景瑞 , 字鸣凤…… 第三代( 倪瓒之三十一世祖) : 倪洪绪 ,世祖) : 倪皓, 字宝玉, 朝举 第二十九代( 倪瓒之五世祖) : 倪师道, 字士减 , 试科拜枢密院使封郑国公。子二, 、 朋 鹤。 号眙 , 然 靖康元年召为宣提使 , 建炎二年( 公元 12 8 1 第五代( 倪瓒之二十九世祖) : 倪朋, 字会元 , 拜 年 ) 护驾南渡居杭州 , 生于宋绍圣元年( 公元 19 04 监察御史 , 中书令 ……( 后拜 这里只列倪瓒的嫡系 年 ) -H , 甲戌- 卒于乾道 四 ( 年 公元 16 年) 18 戊子五 宗祖, 旁系宗祖后代省略不记 , 下同。 ) 月, 寿七十五。配吴氏。子二, 子云、 子虹。 倪努, 字子元, 洗马。子二, 、 太子 演 溶。 倪师文 , … … 第六代( 倪瓒之二十八世祖) : 倪演, 倪师章 , … … 倪溶 , 子一, 承祖。 倪景祯 : … … 第七代( 倪瓒之二十- #) L R:  ̄t 倪承祖 , 字季常, 第三十代( 倪瓒之四世祖) : 倪子罢: 字时瞻 , 号 为广平太守。 子二, 应照, , 应辰 居歙州。 雪松, 初为杭州路 总 管兼劝农事 , 再为吴县监丞 , 生 第八代( 倪瓒之二十六 日 : 辰, ) 倪应 …… 于宋绍兴六年( 13 年) 公元 6 丙辰正月 , 1 卒于嘉定八 倪应 照, 子三, 安 、 新 、 章。 日 日 日 年( 公元 1 1 年) 2 5 乙亥六月 , 寿八十。配吴氏。子 第九代( 倪瓒之二十五世祖) 日 子一, : 安, 倪 纲。 假。始家吴县嘉定元年( 1 0 年) 公元 2 8 徙居无锡 倪日 , 新 为御史中丞…… 梅里之祗陀。 倪 日 …… 章, 倪子虹 : 字时沾, 号贞固… … 第十代( 倪瓒之二十四 世祖) : 倪纲, 字希文, 官 第三十—代 ( 倪瓒之高祖父 ) : 倪饭 字起元, 号 至著作郎秘书监。子一, 梦良。 桂月 , 百万中郎 , 生宋淳熙二年 ( 1 7 年) 公元 1 5 乙未 第十—代( 倪瓒之 二十三世祖) : 倪梦良, 十二月, 子二, 卒宝祜元年( 公元 1 5 年 ) 2 3 癸丑八月, 寿七 颈, (i。 甥。y) 十九。配孙氏。子一, 淞。 第十二代( 倪瓒之二十二世租) : 倪颐, 子一, 晦。 第三十二代 ( 倪瓒之曾祖父 ) : 倪淞 字寿元 , 号 倪额, …… 九五, 理宗朝授承事郎, 生于宋嘉定元年( 公元 10 28 第十 碗之二卜— 目: 子二, ) 倪晦, 峤岘 年 ) 戊辰正月, 卒于德祜元年 ( 公元 17 年) 25 乙亥二 第十四 倪瓒之二十世祖 ) 代( : : 倪峤 字仲岩 , 官 月, 寿六十八。配吴氏。子三 , 万一、 万四、 万八。葬 桡} H 教授。子一, 若水。 惠山新阡。 倪岘 : …… 第三十三代( 倪瓒之高祖父) : 倪万一, 即倪椿, 第十五代( 倪瓒之十九世祖) : 倪若水: 字子泉 , 字弥昌, 号友梅。生于宋淳祜四年( 1 4 年) 公元 24 甲 官汴州刺使, 人为刑部朗中。子一, 有书。 辰三月 , 卒于元泰定二年( 公元 1 2 年 ) 3 5 乙丑正月 , 第十 六代“鸹诧 十, : 倪有书, 实 子二, 寿八十二。配邓氏。子二, 第十七1 ( 弋倪瓒之十七拄 目 : , 挤 ) 倪实 子一, 宗愈。 重一 、 = 。葬惠山。 _ 重 倪定 , …… {了 四, :’ 弓云耕… … 兜 亍 字劝 远, 第 十 目: ) 倪 愈子一, 。 , 贵 倪万八, 字弥大, 号介轩… … 第十九代( 倪瓒之十五世祖) : , 倪 子一, 炅。 第三十四代( 倪瓒之父 ) : 倪重一 , , 倪焕 字尧章, 第二十代( 倪瓒之十四世租) 炅, 节。 : 子一, 又字振初, 倪 号冰祥…… 第二十—代( 倪瓒之十三世 ) .掘 : 倪节, 子一, 诩。 倪重二 , 即倪炳 , 仲文 , 字 又字当一 , 号冰蘖 。 第二十二『 弋 嗽 十二 世胡) : 予一,八 生于宋成淳二年 倪诩, 干 第二 _ 倪蛇 — 眭 ) 八, 砚 f 卜— 瑚 : 倪千 子一, ( 公元 16 年) 2 6 丙寅七月, 卒于元到 I 年( E 公 第二十四代 ( 倪瓒之十世祖) 倪硕 : 仕西夏 , 官 元 1 3 年) 3 2 壬申正月。配蒋氏, 继严氏。子三, 明一 翰林, 宋景祜( 宋仁宗年号,0 4 1 3 年一l3 年) 0 7 间使 ( 倪昭奎) 、 明六、 明七( 倪瓒) 。葬惠山。
古曲《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作者倪瓒)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倪瓒[元代]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
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
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标签咏史怀古译文不要再问前朝那些伤心的往事了,我重新登上越王台。
鹧鸪鸟哀婉地啼叫,东风吹指初绿的衰草,残阳中山花开放。
我惆怅地独自仰天长啸,青崇山峻岭依旧,故国已不在,满目尽是乔木布满苍苔,一片悲凉。
头上的明月,柔和皎洁,仍是照耀过前朝的那轮,可是它又是从哪里飞来的呢?注释前朝:此指宋朝。
越王台: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建,为驻兵处。
素影:皎洁银白的月光。
赏析中唐诗人窦巩有《南游感兴》七绝云:“伤心欲问前朝事,唯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青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
”而窦诗显然又源于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本曲的前五句,化用窦巩的诗意,而“鹧鸪啼处”云云,则明显地流露出了霸业不存、风流事散的兴亡之感。
倪瓒生活在元代的中晚期,无所谓遗民思想,曲中的“前朝事”是将越王台沿经的历史一网打尽,并不专指宋朝;但历史的盛衰、岁月的无情,一样会引起怀古者的“伤心”。
窦诗是“伤心欲问前朝事”,而小令却“伤心莫问前朝事”,一字之差,绝望和无奈的感情色彩就表现得更加强烈。
作者禁不住“怅然孤啸”。
“啸”是感情激越、一舒抑塞的表现,而一个“孤”字,又有心事无人知会的意味。
“青山故国,乔木苍苔”是登台的所见,它较之前片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更增加了悲凉的色彩。
“当时明月”等三句又借助了唐诗的意境。
刘禹锡《石头城》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李白《苏台怀古》也说“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明月是历史的见证,如今“依依素影”又高悬在越王台的上空。
诗人独发一问:“何处飞来?”问得似乎突兀,但含意是十分显明的:“当时”的江山久已换主,那么“当时”的明月怎么又会飞来重临呢?这一笔同前引的《石头城》《苏台怀古》一样,是借助嗔怪明月的多事、无情,抒发怀古的幽思。
倪瓒书画鉴定方法探析
倪瓒书画鉴定方法探析作为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和收藏家,倪瓒对于书画鉴定方法有着独特的理解和体会。
他在自己的《画码》中提出了许多有关鉴定书画真伪的方法,下面将对一些重要的方法进行探析。
一、色彩鉴定法倪瓒认为,色彩是一幅画的重要特征,可以用来鉴定画的真伪。
他根据不同画家、不同画种和不同年代的画作,总结了一些应注意的色彩特征。
比如,明代文人画色调柔和,以浅墨渲染为主,少有鲜艳色彩。
而南宗山水画则讲究青绿间冷暖的对比,色彩较为鲜艳。
宋元时期的水墨画,色彩主调偏暗,以濕墨疏涂为主。
二、线条鉴定法倪瓒认为,线条也是一幅画的重要特征。
他指出,一幅好的画应当有生动的线条,清晰的笔触,线条细脆有力,虚实适度。
在山水画中,线条应当劲健有力而且自然,不应出现生硬、矫揉造作的情况。
在花鸟画中,则应当有点点墨迹,让花鸟显得更加生动逼真。
因此,线条鉴定法对于鉴定一幅画的真伪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构图鉴定法构图是画面的结构组成,是一幅画的重要特征。
而倪瓒认为,构图是否合理协调也是鉴定画的真伪的一个重要依据。
他指出,一幅好的画应当有完美的构图,草草了事、没有设计感的画作可就难以得到认可了。
特别是在山水画和人物画中,构图是极其讲究的。
山水画要有远近穿插,有前有中有后,色彩要在结构上分层次,在视觉上深浅分明。
而人物画中,则要把人物与背景、道具、装饰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整幅画有主次分明、清晰有序。
四、笔法鉴定法笔法是一幅画的表现手法,也是鉴定画的真伪的一个重要依据。
倪瓒指出,一幅好的画应当有细腻的笔法,不应出现刻板、潦草、粗糙等问题。
特别是在高质量的山水画和花鸟画中,笔法的精湛与否直接决定了画作的品质。
一位好的画家,筆劃明瞭而且自如,毫不拖泥帶水。
這些特征都是可以使笔法鉴定法产生非常大的价值。
总之,以上这些方法是倪瓒书画鉴定方法的核心,对于鉴定书画真伪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们可以看到,倪瓒在鉴定书画真伪时,总结了许多深刻的鉴定方法,清晰地表达了对于画作品质的严格要求,同时也为后人制定更科学合理的书画鉴定标准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倪瓒
作者简介: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
字泰宇,后字元镇。
号云林,又署云林子,或云林散人,别号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莆闲仙卿、幻霞子、东海农、无住庵主、绝听子、曲全叟、沧海漫士、懒瓒、东海瓒、奚元朗。
无锡(今属江苏)人。
世居无锡祗陀里,多乔木,建堂名云林,因以云林自号,题画作诗亦常用此号。
元大德五年(1301)生于无锡梅里诋陀村。
(又据李润恒先生等人考证其生年应为1306年。
)倪瓒一生由锦衣玉食到浪迹湖山。
祖父为本乡大地主,富甲一方。
父早丧.弟兄三人。
长兄倪昭奎字文光,为当时道教上层人物,曾“宣受常州路道录”,“提点杭州路开元宫事”,“赐号元素神应崇道法师,为主持提点”,“又特赐真人号,为玄中文洁真白真人”。
倪瓒从小得长兄抚养,衣食丰足,是为一等“富贵闲人”。
出身如此,倪瓒志趣迥异于常人。
他孤高自赏,无意于仕途经济,而沉溺诗文书画。
他不愿承家道,治家产,自称"懒瓒",亦号"倪迂"。
性好洁,服巾日洗数次,屋前后树木也常洗拭,洁癖为世所闻。
家中藏书数千卷,亲手勘定。
后兄亡,倪瓒当家,其时天下太平,倪瓒便将家财散于亲故,人皆怪之。
他又不善理财,大兴土木,修建“清閟阁”,尽藏古玩字画,以致家道中落。
不久兵乱,富家遭劫,而倪瓒得以幸免。
然家境败落,苛捐盘剥下,只得一走了之。
一页扁舟泛于太湖,隐逸山林,避世独立,一心好道,至去世前才归故里。
倪瓒一生遭际,以及其独特的家庭背景与文化背景,直接造就了他萧疏空灵,简淡超逸的画风。
倪瓒画学董巨,又宗荆浩、关仝、李成,加以发展,用笔变中锋为侧锋,以枯笔干墨写画山石,创出渴笔淡墨横向斜皴的“折带皴“法,画法疏简,格调自然。
作品多以太湖山水为本,构图多为一河两岸,形成其独特的“三段式”山水画章法。
惜墨如金,不作重山复林,干笔皴擦多于渲染,绝少设色,更几乎不画人。
极空灵萧疏之至,气质冷傲孤寂。
论画主张由主观出发,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自道“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但其“不似”,乃是在极“似”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删繁就简,方入一新境界。
元代画家倪瓒简介
元代画家倪瓒简介倪瓒自古是“逸品”的代表,“逸”是逃跑的兔子,倪瓒就是一只逃跑的兔子。
他之所以成为中国画家一个极端的榜样,是因为他的生活轨迹,成为后来所有“有志之士”的模仿对象,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元代画家倪瓒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元代画家倪瓒简介倪瓒(1301年~1374年),元代画家、诗人。
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
江苏无锡人。
其祖父为本乡大地主,富甲一方,赀雄乡里。
父早丧,弟兄三人,同父异母长兄倪昭奎(字文光),是当时道教的上层人物,倪瓒从小得长兄抚养,生活极为舒适,元泰定五年(1328),长兄倪昭奎突然病故。
继之,母邵氏和老师王仁辅相继去世,使倪瓒悲伤不己。
他原来依靠其长兄享受的特权,随之沦丧殆尽,倪瓒变成了一般的儒户,家庭经济日渐窘困,他怀着忧伤的情绪,自作述怀诗,详述当时自己痛苦的环境。
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
著有《清閟阁集》。
元代画家倪瓒绘画成就倪瓒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画中采用了典型的技法——折带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其作品以纸本水墨为主。
其山水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加以发展,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
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
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简中寓繁,小中见大,外落寞而内蕴激情。
他也善画墨竹,风格“遒逸”,瘦劲开张。
画中题咏很多。
他的画由于简练,多年来伪作甚多,但不容易仿出其萧条淡泊的气质。
在倪瓒的画论中,他主张抒发主观感情,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不求形似(“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画史将他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
明清时代受到董其昌等人推崇,常将他置于其他三人之上。
明何良俊云:“云林书师大令,无-点尘土。
”王冕《送杨义甫访云林》说,倪瓒“牙签曜日书充屋,彩笔凌烟画满楼”。
从《虞山林壑图》看倪瓒作品中的文人画特征
从《虞山林壑图》看倪瓒作品中的文人画特征【摘要】倪瓒是明代著名文人画家,其作品充满了文人雅致的气质。
在《虞山林壑图》中,他展现了对自然山水的独特感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倪瓒的作品在笔墨功力方面表现出色,运用勾勒、点染等技法,展现出细腻而瑰丽的画面。
他的题材选择多样,包括山水、花鸟等,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倪瓒作品中的意境表现深远绵长,常常通过富有诗意的画面传达出深沉的情感和思想。
他追求审美上的完美和和谐,追求画面中的平衡和节奏。
倪瓒作品的气韵生动,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奥秘与魅力。
倪瓒作品中的文人画特征体现在对自然的感悟、笔墨功力、审美追求等方面,展现出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关键词:虞山林壑图,倪瓒,文人画,笔墨功力,题材选择,意境表现,审美追求,气韵生动。
1. 引言1.1 介绍《虞山林壑图》虞山林壑图是南宋时期著名画家倪瓒的代表作之一,其创作于公元1211年。
这幅作品描绘了虞山的山林景色,展现了倪瓒精湛的绘画技巧和深厚的文人情怀。
虞山是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以险峻的山峰、茂密的树林和潺潺的溪流而闻名。
在这幅作品中,倪瓒运用细腻的笔墨描绘了山峰的轮廓、树木的纹理和溪流的流动,使整幅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他巧妙地运用了墨色的深浅和水墨的渲染技巧,使画面呈现出迷人的意境和空灵之美。
虞山林壑图不仅展现了倪瓒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独特表现,也反映了他对文人画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这幅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称赞,也对后世的文人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介绍倪瓒作品倪瓒(1301-1374),字师道,号英谷,浙江绍兴人,元朝著名画家。
倪瓒是元朝文人画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在文人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倪瓒擅长山水画,以泼墨写意见长,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倪瓒的作品富有诗情画意,以表现自然山水为主题,常常描绘山岳云雾、江河村庄等景物,给人一种恬静淡雅的美感。
其作品笔墨淋漓尽致,运用泼墨、拂墨等技法,墨色浓淡变化丰富,表现出独特的墨韵。
倪瓒传翻译赏析_倪瓒传阅读答案
倪瓒传翻译赏析_倪瓒传阅读答案
倪瓒,字元镇,常州府无锡人。
家颇有资财,工于诗,善书法和绘画,四方名士差不多每天都有人来拜访。
所居之阁,叫“清阁”,十分幽静,如脱离尘世。
藏书数千卷,都是他亲手勘定的。
古鼎、字画、名琴,陈列于阁内两边,四时花木,萦绕其外,高大树木,挺直的竹林,绿荫葱葱,故自号“云林居士”。
常与客在此饮酒咏诗。
倪瓒有个爱清洁的怪癖,一天不停地洗手。
一般客人来,走后他必把客人坐立的地方加以洗刷。
不断有人来求他的书画,瓒也随时给予。
元至正初年,海内无事,倪瓒突然将其家财散给亲戚朋友,人们都感到奇怪。
不久战乱兴起,富家都遭到兵乱之祸,而瓒却乘小舟,戴箬笠,往来于震泽、三泖之间,毫无忧患。
张士诚多次要请他去,他乘渔舟逃避。
士诚之弟士信以重金向瓒求画,瓒又将士信斥走。
士信怀怨于心。
有天士信与宾客游于湖上,闻异响出于芦苇之间,以为是倪瓒。
到渔船中去找,果然是他,把他几乎打死,但瓒始终无一言。
太祖平吴,瓒已年老,头戴黄帽,身穿平民服装,夹杂于平民之中。
洪武七年(1374)逝世,年七十四岁。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倪瓒
元代画家、诗人。
原名珽,后改瓒,字元镇,又字玄瑛,号云林,字幻霞子、别号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沧浪漫士、曲全叟、海岳居士等,又曾署名东海倪瓒、瓒,变姓名懒曰奚玄郎,题名诗画时常用云林。
元大德五年(1301)倪瓒生于无锡梅里祇陀村。
祖父为本乡大地主,富甲一方,资雄乡里。
父早丧.弟兄三人,同父异母长兄倪昭奎字文光,是当时道教的上层人物,曾“宣受常州路道录”、“提点杭州路开元宫事”、“赐号元素神应崇道法师,为主持提点”、又“特赐真人号,为玄中文洁真白真人。
”二哥(同胞)倪子瑛。
在元代,道教的上层人物地位很高,有种种特权,既无劳役租税之苦,又无官场倾轧之累,反而有额外的生财之道。
倪瓒从小得长兄抚养,生活极为舒适,无忧无虑,倪昭奎又为他请来同乡“真人”王仁辅为家庭教师。
倪瓒受到这样的家庭影响和教育,养成了他不同寻常的生活态度,清高孤傲,洁身自好,不问政治,浸习于诗文诗画之中,和儒家的人世理想迥异其趣。
故而一生未仕。
青少年时期的倪瓒虽然家境富裕,生活优裕,但未染上纨绔子弟习气,对自身的学习修养,抓得挺紧。
家中有一座三层的藏书楼“清閟阁”,内藏经、史、子、集、佛经、道籍千余卷。
倪瓒每日在楼上读书作诗,除精心研读典籍外,对佛道书籍也多有涉猎。
“清閟阁”内还藏有历朝书法名画,时间较远的有三国锺繇的《荐季直表》,较近的有宋代米芾的《海岳庵图》等。
倪瓒对这些名作朝夕把玩,心摹手追,尤其对董源的《潇湘图》、李成的《茂林远岫图》、荆浩的《秋山图》,潜心临摹,揣摹其神韵气质。
同时,他常外出游览,见到有价值的景和物随手描绘,他精细地观察自然界种种现象,认真地写生,归后往往画卷盈笥。
倪瓒一方面注意继承传统技法,博采各家所长,勤奋的学习,为他后来在绘画上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元泰定五年(1328),长兄倪昭奎突然病故。
继之,嫡母邵氏和老师王仁辅相继去世,使倪瓒悲伤不已。
他原来依靠其长兄享受的特权,随之沦丧殆尽,倪瓒变成了一般的儒户,家庭经济日渐窘困,他怀着忧伤的情绪,自作《述怀》诗中写道“嗟余幼失怙,教养自大兄。
励志务为学,守义思居贞。
闭户读书史,出门求友生。
放笔作词赋,览时多论评。
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
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今名。
……”详述当时自己痛苦的环境。
元天历三年(1330)到至正十一年(1351)的20年内,是倪瓒绘画创作的成熟期。
这时期,倪瓒广泛交际,友人多为和尚、道士或诗人、画家。
他作的诗作多半也是和这类人酬唱之作。
他的至交张伯雨是有名的道土,倪瓒曾为其精心绘制了《梧竹秀石图》。
另一位他所推祟的名画家黄公望亦是当时新道教全真教中名人,道学深邃,比他年长32岁。
黄公望曾花10年时间,替倪瓒画《江山胜揽图》卷,长二丈五尺余,是黄氏浅绛山水中的杰作之一,画卷题款为至正戊子(1348);那时倪瓒48岁。
此时,他开始信仰道教(全真教),养成了孤僻猖介的性格,超脱尘世逃避现实的思想,这种思想也反映到他的画上,作品呈现出苍凉古朴、静穆萧疏的意向。
从元至正十三年(1353)到他去世的20年里,倪瓒漫游太湖四周。
他行踪飘泊无定,足迹遍及江阴、宜兴、常州、吴江、湖州、嘉兴、松江一带,以诗画自娱。
这时期,也是倪瓒绘画的鼎盛期。
他对太湖清幽秀丽的山光水色,细心观察,领会其特点,加以集中、提炼、概括,创造了新的构图形式,新的笔墨技法,因而逐步形成新的艺术风格。
作品个性鲜明,笔墨奇峭简拔,近景一脉土坡,傍植树木三五株,茅屋草亭一两座,中间上方空白以示淼淼的湖波、明朗的天宇,远处谈淡的山脉,画面静谧恬淡,境界旷远,此种格调,前所未有。
这一阶段,倪
瓒创作了《松林亭子图》(1354)、《渔庄秋霁图》(1355)、《怪石丛篁图》(1360)、《汀树遥岑图》(1363)、《江上秋色图》(1368)、《虞山林壑图》(1371)等许多力作给后来的明清绘画以巨大的影响,成为元四大画家之一。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九月十八日,其妻蒋氏病死,倪瓒受到很大的打击。
长子早丧,次子不孝,生活越觉孤苦无依,内心烦恼苦闷,无所适从。
明初,朱元障曾召倪瓒进京供职,他坚辞不赴。
明洪武五年(1372)五月二十七日作《题彦真屋》诗云:“只傍清水不染尘”,表示不愿做官。
他在画上题诗书款只写甲子纪年,不用洪武组年。
明洪武七年(1374),倪瓒在江阴长泾借寓姻戚邹氏家,中秋之夜,他身染脾疲,便到契友名医夏颧家就医,夏筑停云轩以居之。
倪瓒一病不起,于阴历十一月十一日死于夏府,享年74岁。
他的遗体埋葬在江阴习里,后改葬在无锡英蓉山麓的祖坟。
倪瓒性情清高孤傲,个性迂癖,不事俗务,一生没做过官。
明人搜辑的《云林遗事》中说,一次他留客住宿,夜里听到咳嗽声,次日一早就命入仔细寻觅,有无痰迹。
仆人找不到,假说痰吐在窗外梧桐树叶上,他就叫赶快把叶剪下,丢在离家很远的地方。
倪瓒还有一传说:“吴王”张士诚之弟张士信,一次差人拿了画绢请他作画,并送了很多金钱。
倪瓒大怒,撕绢退钱。
不料,一日泛舟太湖,正遇到张,被痛打了一顿,倪瓒当时却噤口不出一声。
事后有人问他,他答道:“一出声便俗”。
倪瓒曾作一诗以述其怀“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令名。
”
倪瓒诗书画三绝。
倪瓒的绘画开创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画风,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代四大家”。
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以淡泊取胜。
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多取平远之景,善画枯木平远、竹石茅舍,景物极简。
其画多以干笔皴擦,笔墨极简,所谓“有意无意,若淡若疏”,形成荒疏萧条一派。
在元四家中,倪瓒在士大夫的心目中享誉极高。
明何良俊云:“云林书师大令,无-点尘土。
”明代江南人以有无收藏他的画而分雅俗。
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数百年画坛有很大影响。
至今乃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倪瓒是个性较为独特的书画家。
他的书法作为在野的高人韵士,参禅学道,浪迹天涯,以一注冰雪之韵,写出了他简远萧疏,枯淡清逸的特有风格。
文征明、董其昌都曾高度赞美过他的书法。
文征明评曰:“倪先生人品高轶,其翰札奕奕有晋宋风气。
”董其昌评曰:“古淡天真,米痴(即米芾)后一人而已。
”倪瓒与格守帖学的书法比较,完全是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不免遭人非议。
如项穆指责倪瓒“下笔之际,苦涩寒酸。
纵加以老彭之年,终无佳境也”。
而近代书家李瑞清认为:“倪迂书冷逸荒率,不失晋人矩,有林下风,如诗中之有渊明(陶渊明),然非肉食者所解也。
”倪瓒传世作品有《三印帖》、《月初发舟帖》、《客居诗帖》、《寄陈惟寅诗卷》、《与率度札》、《与良常诗翰》、《与慎独二简》、《杂诗帖》等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