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元代山水画的风格特点及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元代山水画的风格特点及发展
发表时间:2013-11-28T10:37:26.530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马向辉[导读] 元四家———指元代的四位画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他们的创作集中体现了元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笪平顶山教育学院马向辉
元代山水画发展趋势是在重视对古代传承的基础上创新立意。元代绘画中以山水画成就最高,尤其是水墨山水画方面有了空前的大发展,后人评价元代的山水画曰:“潇洒简远,妙在笔墨之外”,元代山水画在注重皴、擦、点、染等技法,讲求法度的宋代绘画基础之上又有了重大发展。画史所谓的“尚气重韵”,是说“淡泊清逸”的元代文人画新格局。元代山水画风格特点发展及影响
1 元代名人画的风格特点
元四家———指元代的四位画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他们的创作集中体现了元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四家既有各自的鲜明个性特点,又都具有元代山水画的时代风貌。他们强调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状物寄情,属于典型的文人画,对明、清绘画影响巨大。元代绘画以山水画为最盛,其创作思想、艺术追求、风格面貌均反映了画坛的主要倾向,影响后世也最深远。元初山水画家以钱选、赵孟頫、高克恭为代表,他们均对传统山水画进行了认真探索,并托复古以寻求新路。钱选善画青绿山水,师法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和南宋赵伯驹,并融进文人画的笔意和气韵,具有一种生拙之趣。高克恭变化出入于米芾、董源、李成之间,形成了浑穆秀润的独特风格。元代中后期,崛起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这四大家。元四家以他们各自的创新风格和简练超脱的艺术手法,把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代表了这一时期山水画发展的主流。
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多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任仁发人物鞍马师法唐人,笔法工细流畅,笔调明快清丽,保留了较多的唐人传统,但亦有自己风貌,在元初与赵孟頫齐名。张渥以画白描人物见长,师法李公麟,用笔流畅飘逸,形象真实,栩栩如生,被誉为“妙绝当世”。王绎善画肖像,笔法细劲,造型准确,神态生动,在元代肖像画家中成就最为突出。颜辉在宗教人物画方面,负有盛誉,他用笔粗润豪放,略近南宋梁楷泼墨法,于水墨晕染中现出凹凸效果。
代山水风格总的发展趋势是在重视对古代传承的继承上,创新立意。突出表现就是文人画开始占据画坛的主导地位,所以适合表现文人画家意识的山水画和枯木竹石、梅、兰以及水墨花鸟大量涌现,人物现实画的相对减少,随着文人画的繁荣,绘画作品中诗、书、画进一步密切结合而且成为普通的风尚。这加强了中国画的文学趣味,更好体现了中国画的民族特色。
2 黄公望、倪瓒的山水画的发展及对后世山水画的影响
黄公望得赵孟兆真传,他的作品“精通造化,笔尽意在;水墨纷纷,深润古雅”。他继赵孟頫之后,将元山水推向山水画的正脉,改变了院体画陈陈相因的积习,开创了山水画的一代风貌。《富春山居图》是他晚年画作,足以代表他艺术的最高水平,作品几乎没有“渲染”而仅具 “勾皴轮廓”用一个“写”概括,表现了连绵不断的山峦,一望无际的江水,水墨浑润纷纷,意境开阔辽远,草木苍莽烂漫,树木奇异纷繁,以干枯之笔勾皴,疏朗简秀清逸潇洒。黄公望的山水画成就在中国绘画史上极高,自元以后凡有山水画的地方,皆有他的巨大影响所在,黄公望的山水是描摹他的“胸中丘壑”。这胸中丘壑是太湖一带的客观山水揉合他的主观精趣共同铸就的,所以他能够师法董巨、二米而撞出画之誉。他的山水画审美呈现出了一种“抽象”和“具象”相结合的特点,推动传统水墨写意的技巧发展,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抒情之意”的文人画的最高境界的发展。倪瓒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好作疏林彼岸,浅水遥岭之景,章法板简,于简中富繁;多用枯笔干擦,淡雅松秀,似嫩而实苍,风格萧散超逸,独树一帜,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 “元四家”,对文人山水画作出了新的创造和发展。在理论方面,主张作品表现画家的“胸中逸气”,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反对刻意求工,求书画透逸疏淡,工力极深,自成一家。在画法上,墨色清淡,善用侧锋,有轻有重,以干而带毛的“渴笔”画山石树木,作折带皴,多用横点点苔,皴擦多于渲染,画树多取松疏姿态,树叶用松叶点等。构图上采用平远构图,近坡高树数株,中间是辽阔的湖面,把远山提到了画幅最上端,构成两段式章法,使画面具有了辽阔旷远的特殊艺术效果,中右方以小楷长题连接上下景,使全图深然一体,这种章法是倪瓒的一大发明。倪瓒以画水墨山水见长,《雨后空林图》即为其少有的设色作品之一。倪瓒的多数作品,写景极简,而这件作品则山川高大,景物丰富。画中山石多用披麻,折带皴,干笔淡墨,浓墨点苔,敷色清淡温和。整个画面布局充实饱满,平稳有变,景像开阔。《渔庄秋霁图》一画是他山水画典型风格的作品,近景是平坡,上有杂树五六枝,中景是一片空白,实力浩森的湖水,远景是低平的峦头。《幽涧寒松图》近乎正方形的画幅和平面的取景方法,使画家不得不采用特殊的构图方式,将通常所画的宽广水面压缩成一条溪流,从前景缓缓流过,倪瓒用轻重干湿不同的侧锋微妙地画出山石的顶面与侧面,以表现其立体感,此画这一画法的运用可谓登峰造极,画中所展现的幽静清凉的景色正是他心目中的宁静有序,远离尘器的理想环境。
3 元代山水画的发展以及对后世山水画影响
元代山水画的基本趋势沿着董源和巨然、大小米,更远的是李成和郭熙的方向发展,甚至追溯其源头至王维。元代文人画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他们与职业画家的相互影响,但当时的文人画家,喜欢艺术的学者与文人,看来并不是一直歧视职业画家。当然,他们在理论上将文人画家和视他们称之为画师或画匠的职业画家区别开来。但是,元代文人画家诗文集中,表达了他们对地方画家和职业画家的作品欣赏和尊敬,根据这些作品,我们完全可以推测出在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家之间有密切联系。在这点上,元代文人画家的态度同道教画的职业画家一样的,职业画家吸收了董源、巨然、米氏、李郭、马夏的画风,尤其是浙江地区对李郭画风的普及,随之而来的一定是缺少或是程式化的表现自然主义,这不可避免的成为从地方氛围中脱离出来的艺术风格。这个推断导致了一个暂时的论断,盖有郭熙印章的《早春图》和《岷山雪霁图》应该是浙江地区的当地画家所作。同样,朱德润的《秋林读书图》受比宋传统的影响,尽管在用笔上不同,但在对自然捕捉和在纸上表现的方式与刚才提到的两幅作品相似。事实上,正是对元代变通性的继承,使得明代的浙江派能够接受不同的画风,象李郭、董巨、朱氏、马夏等等。浙派对笔墨的自由、多变的运用也可以追朔到元代绘画。
参考文献
1 王伯敏著.中国绘画逼史[M].三联书店,2008
2 元史.卷六.世祖纪.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7
3 何家林著.走进画家———何家林[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