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代山水画特点
宋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宋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特别是在山水画的发展方面。
宋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拥有着较高的艺术性与价值。
以下是宋代山水画的主要艺术特点:1. 国风化与文人主义宋代山水画强调国风化和文人主义,注重表现人文情怀、哲理思考等内在感悟。
不再只追求客观景物的真实写照,而是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融入作品中。
这使得宋代山水画具有较为深邃和富有思想性的特点。
2. 淡雅传神与空灵意境宋代山水画通常采用淡雅色彩,倾向于用轻柔而含蓄的笔墨来描绘景物。
由于线条简洁、笔触细腻而流畅,在表现气象、纹理和光影效果上非常出色。
此外,通过运用拟声法和写意手法,宋代山水画家能够迅速捕捉并准确表现自然界的变化,创造出空灵、深远的意境。
3. 以山为主题的独特表现与前代绘画相比,宋代山水画更加突出对山的描绘。
宋代画家普遍具有对山水景观的情感和理解,他们通过笔墨技巧将山峦的形态、纹理和远近透视表达得十分生动而精准。
同时,还注重通过巧妙运用负空间和留白来创造出景深感,并加强对气势、奇幻与平衡的表现。
4. 钩法与枯法的运用钩法和枯法是宋代山水画中常见的特色技法。
钩法主要是运用顿挫起伏的笔触来勾勒物象轮廓线条,使得画面更具张力和动感;枯法则强调利用干笔、断形或断句等手法来简洁地表现景物之美。
这两种技法的巧妙运用赋予了宋代山水画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
5. 追求“风骨”的产生宋代山水画家追求作品所展示出来的文人风骨,注重个人情感与思想的表达。
这种追求体现了审美上的超越,使得宋代山水画成为一种具有独立人格和内涵的艺术形式。
总之,宋代山水画以其淡雅、含蓄的笔墨风格、对自然景物精准而生动的描绘、以及富有文人情怀和哲理意蕴等特点,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宋朝山水画的特点
宋朝山水画的特点
宋朝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时期,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以写实主义为基础,追求真实性和自然性。
宋代山水画家注
重表现自然景色的真实细节和气氛,尽可能地还原自然界的真实面貌,呈现出自然的神韵和气息。
2. 手法多样,颜色鲜艳,色彩丰富。
宋代山水画家运用各种手法,如皴、点、染、描、挂等,使画面具有丰富的层次和纹理感。
同时,他们使用鲜艳明亮的颜料,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3. 重视意境,注重意蕴和情感表达。
宋代山水画家注重表达画
面所蕴含的文化、哲学和情感内涵,追求意境的深远和情感的抒发,使山水画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4. 突出人文色彩,注重人物形象塑造。
宋代山水画中,人物形
象的塑造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画家们注重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和形态塑造,使人物成为画面的重要元素。
总之,宋代山水画在继承唐代山水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表现自然的真实和意蕴的深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
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
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宋元时期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山水画艺术的成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的作品和成就。
宋元山水画在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上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艺术成就1.笔墨精湛。
宋元时期的山水画注重写意与意境的把握,具有细腻、规矩、工整、平润、绵和、洒脱等笔墨特点,带有自然流畅的气息,以及极富表现力的主题内容。
2.画面灵动。
宋元山水画注重画面所表现的情感和意境,画面灵动自然,富有生命感和韵律感,有时简单明了,有时则繁富细腻,这种自然流畅的特点也是其一大艺术上的成就。
3.主题丰富。
宋元山水画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曾经涵盖了中国的山水、湖泊、江河、关隘、大峡谷、峰岭、典型的风俗、史诗、神话等各种特征,极富野趣,是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二、审美特征1.追求自然真实。
宋元山水画十分追求自然真实,艺术家们在写生和创作中,常常选择真正的自然景观为蓝本,以求达到最大的真实感和艺术表现力。
其作品和中国传统风俗的卓越、神韵和稳定的审美特征,是中国艺术史上一大特色。
2.强调艺术感受。
宋元山水画着重强调艺术感受一种浪漫、抒情、格调的审美感受,旨在达到审美艺术的境界,让人在观赏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和谐。
3.注重个性表现。
宋元山水画的艺术家们注重个性表现,他们在不同的主题和题材上,都以独到的观察、认识和创作技巧,表现出了自己独具个性和艺术风格的作品,这也是其审美特征之一。
综上所述,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都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文化特征,无论是在笔墨上仍是在创作中,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这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绝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宋代山水的发展与艺术特点
宋代山水的发展与艺术特点宋代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在宋代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点。
宋代山水画家以继承唐代以来的传统为基础,但又有所突破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
本文将详细探讨宋代山水画的发展与艺术特点。
宋代山水画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北宋和南宋。
在北宋时期,由于战乱频繁,艺术家们的表现主题大多是田园风光和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
他们注重揭示自然景物的美,追求真实感和细腻的描绘技法。
代表性画家有李成、郭熙和荆浩等人。
他们的作品以线条细密、色彩温和、构图平衡为特点,给人一种恬静、宁静的感觉。
到了南宋时期,艺术家们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并将它反映在山水画中。
他们通过山水画表达对社会变迁和政治环境的观察和思考。
南宋山水画的代表性人物是范宽、松岛堂、文同等人。
他们的作品注重表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他们在绘画中运用了更多的人物形象,增加了作品的感情和情绪。
此外,南宋山水画还注重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透视效果,使作品更具立体感。
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宋代山水画都有一些共同的艺术特点。
首先,宋代山水画无论是线条还是色彩都更加细腻、渲染更加富有层次感。
其次,宋代山水画作品注重画面的平衡和谐,追求整体的美感。
同时,它们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真实描绘,力求将自然的壮丽和恬静以及人类活动与之融合在一起。
此外,宋代山水画注重空间布局,强调远近、上下和左右的对比。
这种空间感的表现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还使观者能够更好地进入画中,体验其中的景物美和情感。
总的来说,宋代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绘画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个流派,它在表现自然景观和社会现实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创新。
其独特的艺术特点使其成为了后世山水画发展的重要起点和借鉴对象。
通过对宋代山水画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演变和发展,并从中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和表达。
浅析宋代山水画的特点
浅析宋代山水画的特点宋代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高峰时期。
宋太祖推翻了唐末五代之战乱,而独得天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偃武修文,革新图治;到了太宗、真宗,又奖励文艺,人士蔚起,所以宋代有三百年的昌运盛世,这一时期宫廷美术全盛,画院规模齐备,名家层出不穷,佳作硕果累累。
画坛上山水画最为突出,水墨格法空前发展,各种技法日趋完善,完全脱离了隋唐以来“先勾后填”之法,出现了讲究笔墨韵味的皴、擦、点、染等技法程式,山水画造景重造化、重理性,院体格法法度赅备,审美特色由政教、宗教精神逐渐转向人文精神,这一时期美学着述独到、艺术思潮活跃、绘画作品精湛,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发展源头。
一宋代院体山水画重理法、重质趣、重写实。
早期山水画“水不容泛”“人大于山”,到了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已有所发展,画中有符合自然规律的山水营造特点,空间处理得当,峰峦参差有致,树木、山石、屋宇处理合度。
五代画家荆浩隐居太行山,对自然山川真情感悟,总结了一系列规律,他在《笔法记》中说:“凡树万本,方如其真”“搜妙创真”,他的创作观念对“北宋三家”、郭熙画派及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画派山水画影响极大。
山水画中的“皴法”的初时是为了忠实地模拟对象而发明的,北宋诸家在“搜妙创真”的影响下,不同地域的不同画家与画派创立了不同的“皴法”:董源创立了不同于荆浩“小斧劈皴”而更适宜表现江南山质的“披麻皴”;李成既不同于荆关,也不同于董巨,根据齐鲁地域山貌的特点而创立了“卷云皴”;范宽则以直笔短线刻画关陕高山巨石之风貌而创立了“雨点皴”;郭熙师法李成,但在创作中比李成更多真意,将其画法发扬广大,也成为北宋一大画派;二米得董巨山水启发,不同凡俗,创立了“米点皴”。
他们群星列阵,穷极造化,对现实生活、现实感情的关注取代了对宗教迷恋与虚幻天国的向往,他们注重“气象萧疏,烟林清旷,”“峰峦深厚,势伏雄强,”致使宋代山水画:构图大势逼人,笔墨法度严谨,意境清远高旷。
宋朝水墨画的特点
宋代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高峰时期。
宋代院体山水画重理法、重质趣、重写实。
早期山水画水不容泛人大于山,宋朝的山水画,题材广泛、技法出新、流派繁多,名家辈出。
到了宋朝,山水画进入真正的全盛时期,所谓唐画山水,至宋始备。
宋朝水墨画题材上不再是仅仅表现山川之峻美和寄托自己的感受,而是与当时的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乃至通过山川之秀,来表现抵抗外辱、寸土必守的爱国情怀,所谓好国土之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表现手法上更加注意写生和技法的探索。
画家们通过写生,已经掌握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下山川的不同面貌和特色;技法上,五代画家荆浩所提出的远取其势,近取其质(《山水节要》)的山水画要诀已为北宋的李成,范宽等充分掌握,沈括提出以大观小,更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山水画在观察自然、表现自然的独特传统。
画家们继承前代传统,在深入自然,观察体验的过程中,创造了以不同的构图和笔法去表现不同大好河山。
北宋前期山水画家以李成、范宽为代表,他们都生活在北方黄河流域,秦岭、华山、太行自然成为他们描绘的主要对象。
主要刻划北方的雄山大川,峻岭巨壑。
这与画家们生活区域和环境有关。
李成的寒林平远、范宽的高山峻岭亦都各具特色。
南宋的画风与北宋有所不同,山水画家一部分仍沿袭北宋,以全景式的构图,雄浑的自然山水为表现题材。
而真正能够代表南宋山水风格的是着重意境,以抒情为目的的偏角山水。
其构图简洁,意境完整,主体鲜明,笔触大胆泼辣,水墨发挥的更加充分。
纵观两宋的山水画,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第一,强调深入生活,注意写生。
充斥着文化底蕴和时代感受,也贮满士大夫的人文理想和山林之趣,这在中国山水画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
第二,宋代外患频仍,国土屡遭入侵。
此时的作品表现的不是江山的雄伟与壮丽,而是幽淡和冷寂,给人山川萧条之感,多少寓有风雨不堪过江南之意。
造成残山剩水无态度(辛弃疾语)的当权者的谴责和埋怨,这在绘画中必然会表现出来,从而使宋代的山水画带上其它时代所没有的时代色彩。
浅析宋代山水画的特点(一)
浅析宋代山水画的特点(一)宋代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高峰时期。
宋太祖推翻了唐末五代之战乱,而独得天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偃武修文,革新图治;到了太宗、真宗,又奖励文艺,人士蔚起,所以宋代有三百年的昌运盛世,这一时期宫廷美术全盛,画院规模齐备,名家层出不穷,佳作硕果累累。
画坛上山水画最为突出,水墨格法空前发展,各种技法日趋完善,完全脱离了隋唐以来“先勾后填”之法,出现了讲究笔墨韵味的皴、擦、点、染等技法程式,山水画造景重造化、重理性,院体格法法度赅备,审美特色由政教、宗教精神逐渐转向人文精神,这一时期美学著述独到、艺术思潮活跃、绘画作品精湛,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发展源头。
一宋代院体山水画重理法、重质趣、重写实。
早期山水画“水不容泛”“人大于山”,到了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已有所发展,画中有符合自然规律的山水营造特点,空间处理得当,峰峦参差有致,树木、山石、屋宇处理合度。
五代画家荆浩隐居太行山,对自然山川真情感悟,总结了一系列规律,他在《笔法记》中说:“凡树万本,方如其真”“搜妙创真”,他的创作观念对“北宋三家”、郭熙画派及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画派山水画影响极大。
山水画中的“皴法”的初时是为了忠实地模拟对象而发明的,北宋诸家在“搜妙创真”的影响下,不同地域的不同画家与画派创立了不同的“皴法”:董源创立了不同于荆浩“小斧劈皴”而更适宜表现江南山质的“披麻皴”;李成既不同于荆关,也不同于董巨,根据齐鲁地域山貌的特点而创立了“卷云皴”;范宽则以直笔短线刻画关陕高山巨石之风貌而创立了“雨点皴”;郭熙师法李成,但在创作中比李成更多真意,将其画法发扬广大,也成为北宋一大画派;二米得董巨山水启发,不同凡俗,创立了“米点皴”。
他们群星列阵,穷极造化,对现实生活、现实感情的关注取代了对宗教迷恋与虚幻天国的向往,他们注重“气象萧疏,烟林清旷,”“峰峦深厚,势伏雄强,”致使宋代山水画:构图大势逼人,笔墨法度严谨,意境清远高旷。
浅析宋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础 以打造众多 的休 闲设施。等等这些 为宋代休 闲文化的兴起有
着 巨 大 的影 响 。
辟总结 , 不但说明了山水 画的构 图法则与变化 , 也说明 了从不 同
入 地 体 悟 宋代 山 水 画的 神 韵 。
关键词 : 宋代 ; 山水画; 艺 术特 点 中 图分类 号 - J 2 0 5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4 ) 3 6 — 0 0 6 8 — 0 2
一
、
时代背景
然放达的境界。
( 二) 推 崇休 闲 文 化 宋 朝 通 过 一 系 列 改 革 ,其 内 部 环 境 和 外 部 环 境 相 对 稳 定 ,
另外 , 与这种繁盛的民间艺术相 比 , 宫廷艺术显得较为萎靡 不振 , 其风格也逐渐向世俗 化发展 。 所以宋 代的书画艺术 总体上
有着平民化、 世俗化和商品化 的趋势 。
高度的艺术化 , 人们越来越 讲究衣食住行 的质量 , 这些共 同激发 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 , 为他们提供 了丰富的创作材料。 而宋代 的这种休闲的追求 是一种超然于物外的境界 ,不再拘泥于休 闲
随着这种休 闲文化 的高度发展 ,宋代人民的 1 3常生活有着
角度来观察 同一对象 的透视现象与空间感 。体 现了宋人作画 的 严谨态度 , 反映 了宋代“ 理性之学” 的影响 。
另外 , 郭熙也提到 : “ 人须 养得胸 中宽快 , 意思悦适 , 如所谓 易直子谅 , 油然之心生 , 则人之笑 啼情状 , 物之尖斜 偃侧 , 自然布
宋代山水画的特点浅析
宋代山水画的特点浅析宋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一个辉煌时期,其中最为杰出的便是山水画。
以胡公虎、郭熙、范宽为代表的宋代山水画家,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通过分析宋代山水画的特点,探究其艺术魅力所在。
一、笔墨渲染的高超技巧宋代山水画家以笔(毛笔)墨渲染山水画,给画面注入大量的生命力和情感色彩,特别是在墨色的运用上。
墨色是山水画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不仅能够处理物象的大小与远近关系,还能够塑造出山水画的气氛。
宋代山水画家工整的筆觸和精湛的技巧,使得墨色变得更加细腻丰富,并且能够表达出更深层次的意境。
二、巧妙运用“余白”处理画面宋代山水画家在画面构图和空间处理上,广泛运用“余白”这一技法。
所谓余白,就是画面上的空白区域,它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是同样重要的。
巧妙地利用余白,能够使画面更显得自然、流畅,给人以宽广、恬静的感受。
宋代山水画家在余白处理上,无不体现出一种“虚实相生”的精神,使得画面的意境更为深邃。
三、追求自然真实的意境以上几点都是宋代山水画家用笔入墨所追求的手法,在绘制意境上,他们更注重表现山水自然之美。
他们以观察和领悟自然风貌、形态与轮廓为基础,以确切的实际生活为依据,致力于描绘出一种众生共鉴的自然之美,体现出深厚的生态思想。
通过画笔展现天地之妙,志气之盛,鬼斧神工的神奇山水画,则是他们最鲜明的特点之一。
而这些自然山水在宋代山水画家手中,就成了一道道赏心悦目的美丽风景,让人流连忘返。
总结以上三点便是几则宋代山水画的特点,笔墨的渲染技巧、余白的处理和自然真实的意境,都透露出他们在创作上的深刻思考和注重细节的态度。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画作在当时的文化艺术界和现在的收藏市场,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透过他们创作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之前的文化历史,以及艺术发展所趋向的道理。
此外,其舒展自由、饱含生命和朦胧意境的表现手法,也流传到现今山水画中,为后来者所学习和继承。
从郭熙的“三远”论来浅析其山水画的特征
从郭熙的“三远”论来浅析其山水画的特征郭熙(1020年-1090年)是宋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作品以“三远”论为核心,具有独特的特征。
本文将从郭熙的“三远”论来浅析其山水画的特征。
郭熙提出的“三远”即远近山川的远近,远虚景的远近和远近之间的空间距离。
“远近山川之远”是指把山川的远近感表现得准确、恰到好处,使观者可以感受到山川的辽阔和壮丽。
“远虚景之远”是指在山水画中通过虚实的手法,创造出远虚的空间感,使观者感受到其中的无穷意境。
“远近之间的空间距离”是指山水画中远近之间的疏密关系,通过构图的处理,使观者能够感受到远近之间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郭熙的山水画注重“远近之间的空间距离”的处理。
他通过构图的手法,巧妙地安排山川的远近感,使得观者可以感受到深远的空间距离。
他常常通过在画面中设置近景和远景,或者通过运用大小关系,使远近之间的空间距离变得更加明显。
这种处理方式使得画面具有层次感,使人眼前一亮。
郭熙的山水画强调“远虚景之远”。
他通过运用虚实的手法,创造出山水画中的虚幻空间感。
他常常运用轻淡的水墨渲染远处的山川,使之与近处的山川产生鲜明的对比。
这种处理方式使得观者在欣赏作品时可以产生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有一种恍若隔世的美感。
郭熙的山水画追求自然的真实和个性的表达。
他在山水画中不拘泥于传统的画法和题材,而是以真实的自然为依据,以个人的情感和感受为表达,创作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
他在山水画中大胆运用水墨的笔触和色彩的搭配,使得作品充满活力和力量。
郭熙的山水画以“三远”论为核心,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对远近的准确表现、远虚景的创造和远近之间的空间距离的处理上。
他的作品注重构图的处理,追求深远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同时通过虚实的对比和个性的表达,使得作品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宋代山水画风格与艺术特点研究
宋代山水画风格与艺术特点研究概述宋代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山水画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
宋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独步于世的艺术特点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宋代山水画的风格和艺术特点进行深入研究。
一、五代及北宋初期五代及北宋初期是宋代山水画发展的起点,也是出现了许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影响力的画家。
在这个时期,山水画开始注重笔墨技法以及创意构图。
思想性和抒情性被赋予了更多的重视。
1.传统继承: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北汉高祖高适等诗人培养并传承了自然描写和感情表达。
2.技法创新:董源开创了素描与留白之道,王洪为提出"飞白皴"技法等。
二、南宋中叶至晚期南宋中叶至晚期是中国山水画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不同流派之间互相借鉴和影响,并逐渐形成了各自的艺术特点。
1.北宗画派:以李唐、范宽等为代表,注重山川风貌的真实描绘。
他们追求的是更加客观和真实的自然景观表现。
2.南宗画派:以关仝、夏珪等为代表,强调个人情感和主观意境。
他们着力于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抒发内心情感。
三、特色与风格1.平淡质朴:宋代山水画注重表现平实朴素的乡野田园风光,反对浮华和繁复。
2.注重写意:宋代山水画追求笔墨技法与构图结构相结合,通过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之形。
3.造势力量:宋代山水画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归纳和提炼山川景观,突出山峦起伏和水势奔腾之势。
四、影响与传承1.对后世艺术家的影响:宋代山水画在技法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对后世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元代和明代。
2.文化内涵的传承:宋代山水画作为中国艺术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自然景物的审美认知。
结论宋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独步于世的艺术特点,成为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从笔墨技法到构图结构、从创意构思到情感表达,都呈现出了独具匠心和卓越成就。
同时,宋代山水画对后世影响深远,并在中国艺术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宋代山水画的特点
宋代山水画的特点
宋代山水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视观察和描绘自然。
宋代山水画家注重细节描写和写实,讲究察物半存、揣摩细致,力求在画中表现出自然的真实。
丰满的山石,曲折的河流,婉转的树木,在宋代山水画中表现得十分逼真。
2. 墨色浓郁,勾勒丰富。
宋代山水画家的画风以笔墨浓重,线条明快为主。
他们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轮廓和气息,刻画出深邃的山峰和奔流的江河,并且在用笔技法上,独具匠心。
3. 关注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
宋代山水画家们在创作过程中,注重表现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
他们常在山水画中表现诗意,传递情感,善于以画传意,用画解说。
这也使得宋代山水画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4. 重视空间布局和透视效果。
宋代山水画家们在作画中,十分注重空间的布局和透视效果的处理,这些技巧使得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感更加强烈,画面更为立体感和场景感。
综上所述,宋代山水画以其细腻、简练、写实而著称,它不仅充分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同时也对后来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朝的山水派
宋朝的山水派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它以其独特的文化和艺术成就闻名于世。
在宋朝的绘画领域中,山水画是最为著名并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流派之一,被称为“宋朝的山水派”。
一、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宋代山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在这个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和战乱,文人雅士开始将自然山水作为避难的场所,逐渐形成了一种表达自然风景的绘画形式。
而在宋朝,这种表达自然景观的绘画技巧和思想逐渐完善和发展,成为当时文化的独特特征。
二、山水画的特点1. 追求意境宋代山水画强调画家通过丰富的笔墨技巧和精湛的构图能力来表现自然景色的韵味和情致。
画家们不仅力求形神兼备,还追求画面所能带给观者的心灵享受。
他们在画中通过运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来体现山水之间的气氛与特点,给人以深深的意境感受。
2. 注意细腻的描绘宋代山水画在细节上做得非常出色。
画家们善于描绘独特的山峦、江河和树木,使得画面更加生动真实。
他们注重细腻的笔触和精确的构图,在纸上勾勒出山水与人文相互辉映的自然画卷。
3. 运用骨法和写意法宋代山水画的创作技法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骨法,即通过线条的线条和墨水的变化来描绘山水的轮廓和形态;另一种是写意法,即通过淡墨和淡水的水墨技法来模糊和隐去山水的细节,以达到寻求意境和抒发情感的效果。
三、代表画家1. 李成李成是宋代山水画的代表性画家之一。
他擅长通过技巧高超的笔触和细腻的绘画手法来描绘风景的细节。
他的作品《法闸庐山图》以其精湛的构图、丰富的层次和清晰明了的线条而闻名。
2. 范宽范宽是宋代山水画的另一位重要代表。
他善于运用淡雅细腻的笔墨来描绘江南的山水风景。
他的作品《溪山树石图》以其独特的构图和清新的笔墨,展现了大自然的神秘与美丽。
四、山水画的影响和价值宋代山水画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它不仅推动了中国绘画技艺的发展,也为后世的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灵感。
此外,宋代山水画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拜,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物我之间”的和谐哲学观念。
浅析宋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
美术时空ART EDUCATION RESEARCH通常宋代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山水画发展的成熟时期。
在这一时期,山水画的创作思想、构图方法、意境营造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画家在创作中大量运用了仰视、俯视、平视、近视等多元化的视点及相应的构图方法,在山水画中成功营造出了意境之美、写意之美、虚实之美。
由于两宋时期山水画在创作技法、理念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故而被称为我国山水画发展的成熟时期。
一、宋代山水画的意境之美早在北宋初期,众多画家便开始注重营造山水画中的意境美,并在南宋时期发展到鼎盛,无论是在思想观念方面还是绘画创作方面,都对后世的山水画的审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值得一说的是,宋代的苏轼首次提出诗画一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可谓韵味十足。
在当代的山水画创作中,对意境美的需求更加突出。
当代诸多山水画家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运用自己的笔墨语言,以宋代山水画的意境美为参考依据,把自我的情感融入画面,或直接以虚幻的笔触、变幻的水墨幻化成意境,使当代山水画呈现出多样化的意境美。
二、宋代山水画的写意之美宋代山水的写意之美主要体现在表现技法上。
如,北宋诗画大家苏轼通过学习魏晋画风并与当时流行的诗词融合,首次提出了诗画一家的新观点。
所谓书画一律,并不是简单的在山水画中题词,而是书法与山水画技法的融合。
如,在《木石图》中我们可以发现,苏轼一方面保留了写实的画风,另一方面大量使用了由书法衍变而来的皴法入画,展现了作者对枯树形态的另类认知,运用书法与山水画技法的融合,开创了书画一律的山水画风。
另一位山水画大家米芾,通过观察毛笔蘸墨后与宣纸的自然发散的形态,另辟蹊径开创了泼墨山水的新画风。
如,在《赤壁遗古》中,米芾在画面中运用了多变的笔墨技巧,以水晕的自然发散的轮廓代替了山水固有的轮廓,注重表现墨色在画面中的自然变化,对人物、树木等细节的刻画一笔带过,看似无心实则有意,为宋代山水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对后世文人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南宋院体山水画的特点
南宋院体山水画的特点
南宋院体山水画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种山水画风格,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构图严谨:南宋院体山水画的构图十分严谨,注重画面布局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通常采用远近法、高远法、层叠法等构图方法,营造出深远的空间效果。
2. 笔墨精妙:南宋院体山水画的笔墨运用十分精妙,注重笔墨的节奏感和线条的质感。
通过不同的笔法和墨色的运用,表现出山水的气势和神韵,使画面更加生动自然。
3. 写实风格:南宋院体山水画注重写实风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刻画,力求表现其真实形态和特点。
同时,在写实的基础上,也注重画面的艺术加工和创作,以达到更高的艺术效果。
4. 情感表达:南宋院体山水画注重情感表达,通过画面所表现的内容和意境,传达出画家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情感表达方式,不仅使画面更加生动感人,也增加了画面的艺术价值。
5. 文化内涵:南宋院体山水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画面所表现的山水景物和意境,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观念。
这种文化内涵的表达方式,使南宋院体山水画具有了更加深厚的艺术底蕴和价值。
总之,南宋院体山水画以其严谨的构图、精妙的笔墨、写实的风格、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等特点,成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宋代山水画与词的美学特征
宋代山水画与词的美学特征
宋代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山水画和词都是在这一时期得到飞速发展。
它们具有许多独特的美学特征,为后世的艺术表现形式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宋代山水画摆脱了唐代雄浑厚重的风格,转向轻盈、飘逸、清新、自然的表现方式。
在构图上,宋代山水画更注重层次感和空间感,追求意境的营造。
在笔墨运用上,宋代山水画注重皴法和色彩的运用,以表现出山水的明暗变化和质感。
同时,宋代山水画还开创了以笔墨意境为中心的美学思想,强调画家的主观感受和审美趣味,表现出一种平淡、天真、自然的艺术境界。
与宋代山水画相比,词的美学特征更加注重抒情、描写和表现。
词作为宋代最流行的文学形式之一,其创作深受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词的歌词内容往往是表达离愁别绪、抒发情感,描写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
在词的创作中,词人注重语言的音韵、格律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以表现出其独特的情感和审美趣味。
词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婉约”、“含蓄”,强调表达情感的委婉、含蓄,追求一种轻盈、柔美、婉约的艺术效果。
宋代山水画和词的美学特征为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
的启示。
在后世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无论是山水画、花鸟画、还是词的创作,都受到了宋代山水画和词的影响。
同时,宋代山水画和词也成为了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世的艺术表现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
宋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
宋代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重要篇章,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宋代山水画注重表现自然景物的美,追求意境与情感的表达,强调山水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以下是宋代山水画的一些审美特征:
1. 以写实为基础:宋代山水画以写实为基础,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精确描绘。
画家通过准确的线条、色彩和光影的运用,使作品显得逼真而生动。
他们善于观察大自然,追求真实的表现,以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画作所呈现的景物的真实感。
2. 重视构图与布局:宋代山水画非常注重构图和布局的安排。
画家们常常运用“远近”、“高低”、“左右”等构图原则,以创造出和谐平衡的画面效果。
他们追求山水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比例的协调,使整个画面显得平衡而和谐。
3. 追求意境与情感的传达:宋代山水画强调艺术家对自然景物的感悟与情感的表达。
画家们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自己的情感和意境来诠释,使作品具有更加深远的内涵。
在宋代山水画中,山水往往成为表达画家内心情感和意境的媒介。
4. 借鉴以往传统:宋代山水画继承了唐代山水画的传统,并在此基
础上进行发展。
画家们借鉴了唐代山水画的笔墨技法和构图手法,同时加以创新和发展。
他们在技法上更加细腻,构图上更加注重平衡与和谐,使宋代山水画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总的来说,宋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价值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真实表现,追求意境和情感的传达,以及构图和布局的平衡与和谐。
这些审美特征使宋代山水画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宋绘画艺术的审美特点与风格流派
北宋绘画艺术的审美特点与风格流派在中国绘画史上,北宋时期(公元960年至1127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
北宋绘画以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和多样化的风格流派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北宋绘画艺术的审美特点,并对其主要的风格流派进行概述。
一、北宋绘画艺术的审美特点1.内敛与淡泊:北宋时期出现了“文人”画家,他们不再依附于宫廷和权贵,追求个人独立性和自由创作。
这种心态使得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加内敛、淡泊,强调对自然山水和生活琐事之感悟。
2.以山水为主题:在北宋时期,山水画成为主导形式。
这与农村社会中融合自然环境、重视田园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
北宋山水画注重景物表现中所包含的人文情怀,并通过线条、笔墨、构图等手法表达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
3.细腻与写实:北宋绘画追求精神境界的表达,注重细节的刻画和准确的写实。
画家以批画手法表现景物的独特细腻之美,通过反复描摹、用笔作青石纹理、树皮纹路等方式,力求真实地再现自然景色。
4.墨韵与意境:北宋时期,墨韵成为绘画艺术中重要的审美因素。
画家们运用不同的墨色将人物、山水或花鸟描摹得灵动有致,这种墨韵兼具虚与实、深与浅、浓与淡等变化,能够营造出优雅而富有艺术意味的意境。
二、北宋绘画艺术的风格流派1.北宗派:北宗派是北宋时期最为重要且最具影响力的一个山水画流派。
以敦煌壁画为源头,突破了“南方构图”的传统观念,注重景物间视角转换和透视关系,形成了庄严肃穆而有空灵感悟的艺术风格。
2.宋宜画派:宋宜画派是北宋时期婉约山水画的代表。
画家们以秀丽、细腻的线条和温和、柔美的色彩表达自己内心情感,作品带有浓郁的写意性和韵律感。
3.文人画:文人画是北宋绘画艺术中独具特色的流派,强调个体的感悟与表达。
文人们常常通过绘制自己空灵幽远、富有禅意的境界来表现内涵与意境,并运用诗词与绘画相结合,产生了深刻而独特的艺术效果。
4.花鸟画:尽管以山水为主题,但北宋时期也有许多出色的花鸟画家。
宋代山水画美术赏析
宋代山水画美术赏析
宋代山水画是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成熟和高峰。
在宋代,山水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技艺和表现形式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以下是对宋代山水画的美术赏析:
1. 构图与布局:宋代山水画的构图讲究层次感和空间感,通过山水的远近、虚实、疏密等手法,创造出深远的空间效果。
画家善于运用“透视法”和“计白当黑”等技法,使得画面层次丰富,有深度。
同时,宋代山水画的布局十分精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提炼和取舍,使得画面简洁而富有诗意。
2. 笔墨与线条:宋代山水画的笔墨技法已经相当成熟,画家们运用各种笔法,如“披麻皴”、“斧劈皴”、“云烟皴”等,表现出山石、树木、水流等自然景物的形态和质感。
同时,宋代山水画的线条极富表现力,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刚柔等变化,表现出景物的动态和生命力。
3. 色彩与调色:宋代山水画的色彩运用十分讲究,画家们善于运用各种色彩,表现出自然景物的丰富多彩。
同时,宋代山水画的调色十分精细,画家们通过在墨中加入不同量的水分和颜色,调制出各种深浅、浓淡的色调,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真实。
4. 意境与情感:宋代山水画不仅仅是表现自然景物,更是表达了画家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宋代山水画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与自然合一、与天地同呼吸的境界。
同时,宋代山水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精神,
表现出浓厚的人文气息。
总之,宋代山水画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瑰宝,它以其高超的技艺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画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对宋代山水画的赏析,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画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
宋代山水画的风格
宋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宋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代山水画的风格可以概括为“静谧、深邃、神秘”,它独特的笔墨运用和艺术表现力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首先,宋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静谧”风格著称。
宋代画家注重表达大自然的宁静和宁谧,他们通过细腻的笔墨展示了山水之美。
画家们善于使用意境的构建,通过山水与人物的有机结合传达心境。
宋代画家善于用淡墨激发观者的阅读欲望,并通过在草木石块间留出一丝丝的空白,创造出宁静、静谧的氛围。
这种静谧的风格使得宋代山水画达到了画中有画、构图独特的艺术效果。
其次,宋代山水画给人以“深邃”的感觉。
宋代山水画常常以细腻精致的笔触描绘山川河岳,其细节之处仔细考究,线条纤细、错落有致。
画家们善于通过勾勒出山石的曲线、体现江河的卷曲和描绘云雾的卷曲,使得画面充满了变化和神秘感。
宋代山水画的深邃之处还表现在它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画中山石、植物与人物的结合展现出一种宇宙共鸣的境界,使人产生对宇宙之大和生命之脆弱的思考。
最后,宋代山水画给人以神秘的艺术体验。
宋代画家善于通过意境的塑造,通过细致的纤毫和墨痕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富于变幻和美感的层次。
宋代山水画家擅长运用水墨的浓淡变化,通过淡墨点染、拓印等技法,使画面产生出神秘的弥散感和真实的氛围。
这种神秘的艺术体验让人产生对自然之美和绘画之美的赞叹。
总之,宋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其静谧、深邃、神秘的艺术表达方式使得人们能够在观赏中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妙和深邃之处,对宏大的自然景观进行审美的体验,进而激发人们对生活意义和宇宙美的思考。
宋代山水画的风格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为后世山水画家提供了借鉴和启迪,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深邃的艺术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朝历代帝王都喜欢绘画,政治上重文不重武,对外打仗总是失败,统治者看视软弱无能,那么“文治”使得国内安定无事,这使得社会生产力大大发展,农业、手、工商业、技术等等都有了巨大发展,物质文明是绘画艺术有了发展的根本保证。所以社会物质生活的富裕,文人士大夫文化的相互渗透,画家们深入生活,烟云供养,或隐居山林,或旷游自然,把自己对自然的感悟融入山水画创作之中,搜奇异峰峦,创穷极造化:李成描绘自己熟悉的齐鲁风光,范宽描绘自己熟悉的关陕风光,董源描绘自己熟悉的江南风光,郭熙更是“饱游饫览
范宽虽然
也是北方人,但他则保留并了荆关皴如刮铁的严整风范,他和李成都同师于荆浩、关仝,但由于生活地域的差异,人生经历的不同,他们都有迥然不同的风格。
范宽,名中正,字仲立,华源人。他为人性情宽厚大度,一派关中豪气,他“风仪峭古,进止疏野,嗜酒落魄,不拘世故。喜画山水,师李成又师荆浩;山顶好作密林,水际作凸兀大石。”他的画一方面“师古人之理法”,另一方面“师之理法”,《图画见闻志》载:“居山林间,常危坐终日,纵目四顾,以求其趣。虽雪月之际,必徘徊凝览,以发思虑。”他久居于终南山、太华山,一生沉吟于山水之间,终日观览自然以求其趣。他落笔雄伟老硬,真得山骨,然其刚古之势,又不犯他人,自成一家。他师法李成而又不同与李成,王诜说:“李成墨润而笔精,烟岚轻动,如面对千里,秀气可掬,”“范宽如面前真列峰峦,浑厚气壮雄逸,笔力老健。”其二人山水一“文”一“武,”李成表现平林荒寒,意境清幽旷远;范宽表现巍峨峰峦,意境雄壮豪迈。从范宽的作品《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就可一览他的山水画主峰凸兀,气整伟峻,给人一种咄咄逼人之威严。他注重山、石、景、物质与骨的细致刻画,精心营造山坳深壑中的飞瀑流泉和层层深厚的古木密林,他的“钉头皴”或“雨点皴”对后世影响深远,师法其画法的画家有黄怀宇、纪真、商训、燕文贵等,他对李唐及南宋诸家山水影响很大。
二
《画鉴》又云:“董源得山水之神气,李成得体貌,范宽得骨法,故三家照耀古今,而为百代师法。”三家对自然的理解各具其趣,风格各异。
李成,字咸熙,生于后梁末帝贞明五年,(公元919年)卒于宋太祖乾德五年(公元967年),祖居长安,系唐朝宗室。他的祖父李鼎,在唐末是任国子祭酒、苏州刺史,后从苏州迁至山东营丘,遂为营丘人氏。他一生家道衰落,经历坎坷,才运不偶,寓兴书画,他的山水初师荆关。荆浩、关仝以“全景式”的大山大水,承唐启宋,标志着唐宋之际山水画的高度成熟,李成深受他们的影响,变荆、关雄壮浑伟之势为清劲秀润之气。由于李成生活在不同于荆浩、关仝的山东营丘,所面对的是一派平原加丘领的齐鲁风关光,所以,他的画“近视如千里之远,”呈平远式构图的特点。他在生活上、仕途上不得志的境况,也决定了他苦寂无奈的心境,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旷达清高,孤傲苦寂的境界。他用墨淡润,运笔清瘦,“惜墨如金,淡墨如梦雾中,画面浑润。”黄公望《写山水诀》中载:“先用淡墨,积至可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分出畦径远近,故在生纸上有许多滋润处。”他画《读碑窠石图》中乱石崚嶒的土岗上,几棵古木参天,乱藤攀援,清冷的旷野上一老者戴笠骑骡,仰读矗立在树旁巨碑上的碑文,碑侧款曰:“王晓画人物,李成画树。”画中土坡用笔卷动如风,用墨清淡雅致;枯木用笔中峰勾勒,寒木风骨,平正势奇,枯枝多变,壮如屈铁。清安歧《墨缘汇观》云:“以水墨作平远之景,位置奇逸,气韵深厚,树木虬屈,坡石苍润。”画法高古,得唐人三昧。他画树自然天成,松杆劲挺,枝叶郁然,野逸清雅,“林木当时为第一,”“其所作寒林,多在岩穴中,栽扎惧露,以兴君子之在野也;自馀窠植,尽生于平地,亦以兴小人在位,其意微矣。”深受李成影响的画家很多,如燕文桂、许道宁、范宽、郭熙、王诜等。
三
北宋王朝统一后,采取“轻徭薄赋”的措施,广泛推进农业生产,大力开垦荒田,增强国力,富裕白衣,为文化兴盛创造了基础,、史学、诗文、艺术诸方光耀百世,各方面的发展触动了宋代大山大水、法度森严的绘画风貌。
上“文治盛世,”“崇文抑武。”文人们得到了尊重,宋太祖说:“昔者科名多为世家所取,朕亲临殿试,尽革其弊矣。”宋代的科举制度使得许多民间百姓有了机会入仕和参政,所以许多画家纷纷出山,进如朝廷。北宋李成虽隐居太行山,范宽隐居终南山、太华山,但他们画名俱高,《圣朝名画评》云“宋有天下,为山水者,惟中正与成(李成)称绝,至今无及之者。”“范宽以山水知名,为天下所重。”元汤垕谓范宽画“照耀千古。”所以,朝廷到处重金收购李成的画,宋神宗每见李成亲笔,“必磋赏之,”当时内府所藏李成作品便有一百五十九幅之多,可见李成和范宽在当时的影响之大,也可见朝廷对画家的重视程度之大。师法李成的郭熙“本游方外”,后入朝廷公事,他对于自然山石林泉、村野乡居的描绘,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对于美好过去生活的回忆。早在北宋时,与郭熙齐名而后又主宰南宋画坛的李唐也是一例,宋徽宗政和年中,他赴开封应试,当时的考题是“竹锁桥边卖酒家,”李唐深得“锁”意,徽宗十分欣赏。所以“郁郁乎文”的时代氛围与人文思想的启导,使得文人士大夫思想活跃,作品更具生活气息,山水画作品流派纷纷,更富有人文内涵,有“法度森严”逐渐向“文人审美”的方向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据《图画见闻志》记载“画山水唯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三家鼎峙,百代标程。”是说五代宋初山水画坛三家---关仝、李成、范宽。其三人都为北方人,后继承者有王士元、王端、燕文贵、许道宁、高克明、郭熙、李完成、丘纳、王诜等。元汤垕《画鉴》云:“山水之为物,禀造化之秀,阴阳晦暝,晴雨寒暑,朝昏昼夜,随形改步,有无穷之趣;自非胸中丘壑,汪洋如万顷波者,未易摹写。如六朝至唐初,画者虽多,笔法位
宋代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高峰时期。宋太祖推翻了唐末五代之战乱,而独得天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偃武修文,革新图治;到了太宗、真宗,又奖励文艺,人士蔚起,所以宋代有三百年的昌运盛世,这一时期宫廷美术全盛,画院规模齐备,名家层出不穷,佳作硕果累累。画坛上山水画最为突出,水墨格法空前,各种技法日趋完善,完全脱离了隋唐以来“先勾后填”之法,出现了讲究笔墨韵味的皴、擦、点、染等技法程式,山水画造景重造化、重理性,院体格法法度赅备,审美特色由政教、宗教精神逐渐转向人文精神,这一时期美学著述独到、思潮活跃、绘画作品精湛,是传统审美文化的发展源头。
与北派李、范对峙的董源笔下是一片江南景象。董源,字叔达,钟陵人。山水有两中类型,水墨类王维;设色类二李。他的山水平淡天真,朴茂静穆,文气十足,米芾《画史》中说:“平淡天真,唐无此品,在毕宏上。近世神品,格高无与比也。”“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趣。岚色郁苍,枝干劲挺,咸有生意,溪桥渔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他最大成功之处是创造了“披麻皴”法,他用大披麻皴画树则枝干圆浑,皴山石则浑朴葱润。他的画用笔圆曲浑润,少刚劲方正;用墨清润淡雅,少浓郁浑厚。构图平远静谧,山顶多矾头,多苍茫清逸之气。董源开江南画派,巨然是其传承代表,巨然的画“岚气清润,布景得天真多”。米芾也深受董源烟雾弥漫、皴擦鬼异之影响,山水画点点通透,烟雾弥漫,极富文人审美气象。明董其昌称董源为“天下第一。”他的山水画对“元季诸家”直至“清季诸家”影响极其深远。
宋三家之后又有继承各派者无数,郭熙是李成继承者中成绩最大的画派,当时宫中“一殿专背熙作。”他的山水构图多变,重
“三远”之法;笔墨精深老辣,意境玄淡犷远。对后世影响很大,追随者院内院外者不可胜数,他树立了画院山水画北宋风格。在李、范、董三大家的影响下,到北宋中后期,写实性的全景式山水画发展到了极致,到了南宋,山水画系无旁出,李唐左右了山水画坛,他及刘、马、夏等又另辟溪径,出现了“水墨刚劲”的风格。
置,深得古意。自王维、张璪、毕宏、郑虔之徒出,深造其理。五代荆关,又别出新意,一洗前习。迨于北宋,董源、李成、范宽三家鼎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山水之格法始备。三家之下,各有入室弟子二三人,终不迨也。”关仝的画风影响了李成和范宽,而他生活于五代宋初,所以,北宋山水画坛的“三家山水”是以李、范、董为代表,其中以李成居首,范宽次之,董源对后世影响更大,在当时李成的山水是“当朝第一,”“百代标程。”所以,真正全面影响宋代及后世山水的宋代大家是---北方的李成、范宽和南方的董源。
”……山水画风向世俗生活靠拢,形成了符合于宋代“民族本色”的风貌,宋代院体山水画的表现形式、表现技巧及人文色彩都达到了一个高峰,对元、明、清后世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
宋代院体山水画重理法、重质趣、重写实。早期山水画“水不容泛”“人大于山”,到了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已有所发展,画中有符合的山水营造特点,空间处理得当,峰峦参差有致,树木、山石、屋宇处理合度。五代画家荆浩隐居太行山,对自然山川真情感悟,了一系列规律,他在《笔法记》中说:“凡树万本,方如其真”“搜妙创真”,他的创作观念对“北宋三家”、郭熙画派及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画派山水画影响极大。山水画中的“皴法”的初时是为了忠实地模拟对象而发明的,北宋诸家在“搜妙创真”的影响下,不同地域的不同画家与画派创立了不同的“皴法”:董源创立了不同于荆浩“小斧劈皴”而更适宜表现江南山质的“披麻皴”;李成既不同于荆关,也不同于董巨,根据齐鲁地域山貌的特点而创立了“卷云皴”;范宽则以直笔短线刻画关陕高山巨石之风貌而创立了“雨点皴”;郭熙师法李成,但在创作中比李成更多真意,将其画法发扬广大,也成为北宋一大画派;二米得董巨山水启发,不同凡俗,创立了“米点皴”。他们群星列阵,穷极造化,对现实生活、现实感情的关注取代了对宗教迷恋与虚幻天国的向往,他们注重“气象萧疏,烟林清旷,”“峰峦深厚,势伏雄强,”致使宋代山水画:构图大势逼人,笔墨法度严谨,意境清远高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