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早期肿胀的临床效果研究
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
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中医骨科综合治疗对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
通过对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病因分析和中医骨科综合治疗的原理和方法的介绍,探讨了该治疗方法在缓解肢体肿胀方面的作用机制。
通过病例分析,验证了中医骨科综合治疗在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方面的有效性。
结论表明,中医骨科综合治疗在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该领域提供了借鉴。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将更多关注中医治疗在骨伤后期的应用,提高治疗效果和疗效稳定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通过这项研究对中医骨科综合治疗的价值和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病因分析、治疗效果、病例分析、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是骨折或其他骨伤愈合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恢复进程。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但长期以来存在效果不佳、易复发等问题。
中医骨科综合治疗作为中医药传统疗法的一种,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逐渐受到重视。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治疗效果的重新认识,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中医骨科综合治疗对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
研究显示,中医骨科综合治疗可以通过调节患者体内的气血流动,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从而有效减轻肢体肿胀情况。
尽管中医骨科综合治疗在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具体治疗原理和方法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骨科综合治疗对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并结合病例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中医骨科综合治疗在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中的治疗效果,通过系统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总结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了解中医骨科综合治疗的原理和方法,揭示其在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中的作用机制;分析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病因,探讨中医骨科综合治疗的针对性和疗效;通过对多个病例的分析,评估中医骨科综合治疗在患者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总结中医骨科综合治疗在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方面的疗效,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和展望。
益气活血、渗湿利水方药治疗四肢闭合骨折后肿胀40例
参考文献
[ 1 ] 李 明, 杨自 娟 .中药泡足 治疗多 发性跨疣 疗效 观察 .中国麻
风皮肤病杂志 , 2 0 0 7 , 2 3 ( 1 2 ) : 1 1 2 6 .
3 0 g 、 板蓝根 3 0 g 、 虎杖 1 5 g 、 紫草 1 2 g 、 夏 枯草 1 5 g 、 莪术 1 2 g 、 郁 金1 2 g 、 土茯苓 3 0 g 、 山慈菇 9 g 、 蜂房 9 g 、 乳香6 g 、 没药 6 g ) , 每 日3煎 , 前 两煎 口服 , 第 3煎 温热 时浸泡 患处 , 每日1 次, 每 次半小时 , 连用 3个月 , 再随访 1个月 , 观察疗效 。 2 . 2 西药组
但纯 中药治疗起效较慢 , 治疗时 间较长 , 部 分患 者依从性 差。
卡介菌素针是一种免疫 增强剂 , 能有效激活单核 巨噬 细 胞, 通过对 T细胞 的致 敏产生细胞 介导 , 致敏 的 T细胞在抗 原 的特异性刺激下 , 分化、 增 殖并 合成释放 出一系 列淋 巴因 子。由于一系列淋巴因子 的综合协 同作用而 发挥 细胞 免疫
功能 , 进 而溶解破坏病 毒感染 的靶 细胞 , 达 到排斥病 变组 织
例, 男2 O 例, 女2 0 例; 年龄 2 0— 6 5 岁, 平均 3 6 . 4岁 ; 病程 1
个月 ~ 9年 , 平均 l 5个月 。中医药组 4 o例 , 其 中男 2 3例 , 女 1 7例 ; 年龄 2 0~6 3岁 , 平均 3 5 . 1岁 ; 病 程 2个 月 ~1 0年 , 平
或更大 , 表面粗糙 不平 , 中央微 凹边缘绕 以稍高 的角质环 , 疼 痛明显 , 中有 小黑点。 ( 2 ) 皮损个数大于或等于 3个 。 1 . 3 纳入标 准
健脾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手足肿胀120例临床观察
[ y r s H a g i ih w eot n Di e c erp ty Ciia Kewo d ] u n q z i Gu Wu ud cci ; a t uo ah ; l cl o b in n
1 资料与方法 1 . 1病例选择 :以全 国高等学校教材 《 经病 学》第六版诊 断 神 标准为参考 。选取我 院 2 0 0 6年 5月 ̄2 1 0 0年 5月 门诊及住 院 4 O例诊 断为糖尿 病周围神经病患者 。男性 2 4例 ,女性 1 6例, 年龄 3 2岁~7 0岁 ,平均 4 . 。均诊断为 2型糖尿病 ,伴有 05岁 四肢末端感觉异常 ,麻木 、痛温觉减退 ,或肢体远端疼痛 ,烧 灼感 ,针刺感等表现 。
对 中风瘫侧手足肿胀 ,现在 医学研究证 明【,偏瘫病人肢 “
体 关 节 不 能活 动 或 运 动 减 少 ,淋 巴回流 不 畅 ,血 供 减 少 ,血 液
运行不 畅,局部组织缺学缺 氧,无氧代谢增多 ,酸性代谢产物 增多 ,损伤血管壁 ,导致血管壁 的通透性增强 ,进 而导致血管 内外液体交换 失去平衡 ,造成局部肿胀 ,严重 影响了患者的生 存质 量,因此应早期 治疗 。中医认为:“ 湿肿满 皆属于脾 , 诸 故其本在 肾,其末在肺 ,皆聚水也。 ”朱丹溪 日:“ 因脾虚不 能
为血之 帅) ,运化水 液功能正常则水湿无以停 。而 活血利水 治
疗 的提 出则是 由于瘫侧手足肿胀是 由于瘫侧气血运行不畅,血 脉瘀滞所 引起 的。内经早 已明确将瘀 血作为水肿的一个 成因提 出,《 灵枢 ・ 万物始生篇 》日:“ 湿气 不行 ,凝血蕴里 ,津液 渗 涩 ,著而不去 ,而积成矣” 。医圣张仲 景也指出:“ 血不利则为 水” 。同时也将水肿分为水分 ,
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效果分析
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2-12-14T06:58:47.495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10期作者:范智锦[导读] 分析在为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范智锦罗定市中医院广东罗定 527200[摘要] 目的分析在为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次研究在2021年1月-12月期间接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4例作为实验对象,并将患者所选择治疗方案的不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将患者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参照组与接受常规治疗+中医治疗的研究组,每组的患者例数均为32例。
结果参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相对来说较低,与研究组患者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相关时间指标后可知,研究组患者肿胀消失与疼痛缓解时间均相对较短,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患侧与健侧肢体周径差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显著差别于参照组患者,P<0.05。
结论对于接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治疗的患者来说,中医治疗是一种相对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患者的更好恢复。
关键词: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肿胀消失时间骨伤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并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包含着有关于骨损伤的多种疾病类型。
对于骨伤患者来说其在后期非常容易出现的一个情况就是肢体肿胀,其不仅不容易消除且可能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1]。
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情况的出现不仅仅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同时也影响着营养物质的供给,如果肿胀情况比较严重甚至可能会影响血供,导致肢体缺血的情况,由此可见积极做好骨伤后期肢体肿胀处理十分重要。
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骨伤后期肢体肿胀处理方法就是甘露醇,但是其所发挥的效果非常有限,无法满足患者的治疗需要,因此就要从中医角度出发找到一种更为理想的处理方案。
本研究分析了在为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益气补肾活血方联合穴位按摩促进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康复临床疗效分析
益气补肾活血方联合穴位按摩促进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康复临床疗效分析朱希伟;赵焰;李江;王贵千;夏鹏【期刊名称】《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22(38)10【摘要】目的分析益气补肾活血方联合穴位按摩在促进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康复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128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肝素钠组与中医联合组,各64例。
2组均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后进行康复治疗,肝素钠组采用肝素钠进行常规抗凝治疗,中医联合组在肝素钠组的基础上采用益气补肾活血方联合穴位按摩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10 d,并观察至患者出院。
统计2组术后恢复情况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10 d后生化指标、下肢肿胀情况和髋关节功能。
结果中医联合组下床锻炼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肝素钠组(P<0.05);出院时,Harris评分高于肝素钠组(P<0.05)。
治疗10 d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血清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一氧化氮(NO)水平及Merled’Aubigneand Postel评分升高,中医联合组高于肝素钠组(P<0.05)。
治疗10 d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降低,中医联合组低于肝素钠组(P<0.05)。
住院期间,中医联合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肝素钠组(P<0.05)。
结论益气补肾活血方联合穴位按摩治疗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供应,降低患者下肢肿胀和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总页数】5页(P1134-1138)【作者】朱希伟;赵焰;李江;王贵千;夏鹏【作者单位】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4.9【相关文献】1.补肾活血方联合运动康复治疗r髋部骨折术后临床观察2.益气补肾活血方联合穴位康复按摩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eNOS和NO的影响3.穴位按摩联合补肾活血方对急性期髋部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4.益气补肾活血方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老年髋部骨折5.运动康复锻炼联合补肾活血方对髋部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骨生物力学指标和骨密度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研究
五 昧消毒饮 加减治疗 下肢 骨折术后肿胀 的临床研 究
江 一 帆 ①
【 摘要 】 目的 :分析对 下肢骨折术 后肿胀患者 采用五味 消毒饮加减治疗 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 2 0 1 2 年3 月一 2 0 1 5 年3 月 笔者所在 医院收治的 1 2 6 例下肢 骨折术后肿 胀患者进行 观察 ,采用 随机数字 表法将患者 分为研究组 和参考组 ,各 6 3 例。参考组采用 甘露醇 、阿司匹林治疗 ,研究 组采
3次 / d ; 2 5 0 ml 2 0 % 甘 露醇缓 慢 静脉 滴注 ,1 次, d ,治疗 2周。 在治疗过程 中观察患者下肢肿胀情况 ,并及时调整使用剂量。
研究组采用中药汤剂五味消毒饮进行治疗,组成有: 金银花、
野菊花 各 3 0 g ,当归 2 0 g , 蒲公 英、紫花地 丁、川芎 各 1 5 g , J I l 牛膝 、紫背 天葵子 、泽泻 、桃 仁 、延胡 索各 1 0 g ,三 七粉 、甘 草各 6 g 。对于肿胀范围较大、积液多 的患者添加红藤、败酱草 ; 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添加生地黄 、茯苓 治疗 ;尿路刺激征患者 添加 滑石治疗 ;五心烦热 的患者添加 连翘 、麦冬治 疗。1 剂/ d , 加2 0 0 0m l 水用文火慢煎 ,早晚各 1 次 ,每次饮用 1 5 0m l ,治疗 2周 。同时 ,叮嘱患 者抬 高患肢 ,定 时翻身 ,调整体 位。保证 足够 的休 息时间 ,提 高睡眠 质量 。对 肿胀部位用 毛 巾热敷 ,每 晚用温热水 泡脚 ,舒 经活血 ,促 进血 液循 环 ,减轻 患者下肢 肿 胀 、疼痛症状 。
活血消肿方治疗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水肿的临床研究
活血消肿方治疗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水肿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活血消肿方对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水肿的治疗效果。
方法在2018年03月至2019年09月期间,选取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水肿患者64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研究,两组均治疗三周,根据患者的肿胀小腿部周径、反流时间、活动度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观察组的患者肿胀小腿部周径、反流时间、活动度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活血消肿方对治疗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水肿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水肿活血消肿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水肿在下肢静脉系统疾病中属于最常见也是最难治愈的一种疾病,是由静脉回流障碍发生逆流引起的病征,一般继发于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之后[1]。
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常见症状为下肢凹陷性水肿,伴有沉重、疲劳等表现,起病缓慢、病程迁延难愈,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欠佳且复发率高,不易痊愈。
中医学认为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水肿属“水肿”范畴,一般分为“阴水”和“阳水”。
本病属水肿范畴阳水中湿热壅盛证,陈文阁主任医师在临床上治疗该疾病过程中使用自拟活血消肿方对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单一使用静点药物治疗更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在2018年03月至2019年09月期间,选取患有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水肿疾病的患者64例,平均分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未使用活血消肿方治疗),每组3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组别病例数年龄(岁)病程(年)男/女观察组11/2151.54±6.82 2.41±1.33对照组12/2050.78±7.44 2.28±1.421.2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水肿的诊断标准及病例选择标准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血管外科学》[2]的诊断标准:(1)患者下肢久站久立后有乏力、沉重感等明显症状,平卧休息后可有所缓解。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术后肿胀与疼痛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术后肿胀与疼痛在现代医学中,手术是治疗骨伤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术后常常会出现肿胀与疼痛等问题,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
中医骨伤科学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缓解术后肿胀与疼痛,促进患者的康复。
一、中医对术后肿胀与疼痛的认识中医认为,术后肿胀与疼痛的发生主要与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手术创伤会导致局部气血受损,血溢脉外,形成瘀血。
瘀血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从而引起疼痛。
同时,气血凝滞,津液输布失常,聚而为湿,导致肿胀。
此外,手术也会影响脏腑的功能,尤其是脾胃的运化和肝肾的气血生化,进一步加重肿胀与疼痛。
二、中医骨伤科学治疗术后肿胀的方法1、中药内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选用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的中药方剂。
如桃红四物汤加减,其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泽泻、茯苓、猪苓等有利水消肿的功效。
通过调理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和津液代谢,达到消肿的目的。
2、中药外敷将具有消肿作用的中药制成药膏或药散,敷于肿胀部位。
常用的中药有芒硝、大黄、黄柏、侧柏叶等。
中药外敷可以直接作用于病灶,通过皮肤渗透,发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3、针灸治疗通过针刺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
选取血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利水消肿。
针灸还可以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内啡肽等物质,起到止痛的效果。
4、推拿按摩在术后适当的时间进行推拿按摩,手法宜轻柔舒缓。
通过推、拿、揉、按等手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
同时,按摩还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三、中医骨伤科学治疗术后疼痛的方法1、中药内服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要治法。
常用的方剂有复元活血汤、身痛逐瘀汤等。
其中,延胡索、乳香、没药等中药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2、中药熏洗将中药煎汤,趁热熏洗患处。
中药的热气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缓解疼痛。
常用的中药有艾叶、红花、花椒、伸筋草等。
分析桃红四物汤合防己黄芪汤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效果
分析桃红四物汤合防己黄芪汤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效果发布时间:2022-07-26T02:44:23.229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月6期作者:王永森[导读]分析桃红四物汤合防己黄芪汤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效果王永森(内江市东兴区中医医院;四川内江641000)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桃红四物汤合防己黄芪汤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效果。
方法:抽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术后肿胀患者,对其实施桃红四物汤合防己黄芪汤治疗。
结果:患者接受相应治疗后,病情好转,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肿胀程度逐渐减轻,血清BMP-2、VEGF等水平呈良好趋势,进一步促进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结论:在胫腓骨骨折术后肿胀的治疗中,桃红四物汤合防己黄芪汤的应用价值明显,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桃红四物汤;防己黄芪汤;胫腓骨骨折;术后肿胀骨科中,胫腓骨骨折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手术是有效治疗手段,短期内可复位骨折端,稳定骨结构,从而恢复肢体功能。
但值得注意的是,受手术创伤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术后往往会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不利于后期断骨的修复、愈合,故术后重视肿胀的消退就显得尤为重要[1]。
本文主要就桃红四物汤合防己黄芪汤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抽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术后肿胀患者(60例),基于数字法的前提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
其中,对照组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17例、13例,年龄区间为21至63岁;观察组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18例、12例,年龄区间为21至62岁。
已将因其他原因致肢体肿胀、合并其他疾病、精神异常、意识障碍及资料不全的患者排除。
研究开始前,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了有关内容,征得了他们的同意。
通过对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对比分析,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
分析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疗效
中医治疗骨伤患者后期肢体肿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骨伤患者后期肢体肿胀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本文作者主要对中医治疗骨伤后肢体肿胀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2017年就治的93例的骨伤后期患肢肿胀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医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使用中医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率为91%,对照患者的治疗效率为71%。
且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治疗骨伤后期出现的肢体肿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此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骨伤后期肿胀;中医治疗;临床疗效引言:在临床骨伤的治疗过程中,医生可能常常会遇到患者肢体肿胀的情况,常见于四肢血管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等经处理后,肿胀经久不消退。
针对此种情况,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可能会继续蔓延,进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有必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对骨伤后期出现患肢肿胀实施治疗,有效消除患肢肿胀情况,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避免组织缺血坏死、血栓,以及挤压综合征等发生。
肢体肿胀是患者在骨伤后经常出现的临床症状。
肢体肿胀会对患者的肢体血液以及营养物质的供给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还可能影响患者的正常血供,使患者的肢体出现缺血症状,影响患者的创伤修复和后期愈合。
因此,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措施防止肢体肿胀有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学上,常常使用中药内服的方式实施治疗,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随机性选择我院在2017年收治的骨科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37例,患者的年龄跨度在17-65岁之间。
在所有的患者中,肱骨骨性患者9例,桡骨骨性患者11例,股骨性患者13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西药实施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中药治疗,且保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肿胀程度:I 度 10 例(患者的皮肤表面存在皮纹)、II 度 15 例(患者的皮纹消失,皮温升高,无水泡)、III 度 8 例(患者的皮纹消失,皮肤紧张发亮,有水泡);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2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在(40.36±8.74)岁,肿胀程度:I 度 8 例、II 度13 例、III 度 12 例。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肢体肿胀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肢体肿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肢体肿胀,比如运动损伤、意外创伤、疾病等。
而中医骨伤科学在治疗肢体肿胀方面有着独特的方法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肢体肿胀的发生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
其致病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风邪侵袭、湿邪困阻、血瘀凝滞等。
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病情,中医骨伤科学采取了多种治疗方法。
首先是中药治疗。
根据具体的辨证结果,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
如果是由于血瘀导致的肿胀,可能会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丹参、赤芍、桃仁等,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减轻肿胀。
若是因湿邪所致,常用的有茯苓、泽泻、薏米等祛湿利水的中药,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湿气,缓解肿胀。
除了内服中药,外用中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药敷贴就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比如,将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打成粉末,用蜂蜜或黄酒调和,敷在肿胀部位,通过皮肤渗透吸收,发挥药效。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骨伤科治疗肢体肿胀的常用手段。
通过专业的手法按摩,能够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对于肿胀部位周围的穴位进行点按揉推,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肿胀。
例如,按摩足三里、血海、三阴交等穴位,有助于促进下肢的气血流通,加快肿胀消退。
针灸疗法在治疗肢体肿胀方面也有显著效果。
针灸可以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
根据肿胀的部位和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
比如,对于上肢肿胀,可以针刺曲池、合谷等穴位;下肢肿胀则可选择阳陵泉、阴陵泉等穴位。
中医骨伤科学还注重物理疗法的应用。
比如,中药熏蒸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利用中药煮沸后产生的蒸汽熏蒸肿胀部位,能够使药物通过温热的作用渗透到肌肤深层,达到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目的。
另外,中医强调患者自身的调养。
在肢体肿胀的治疗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肿胀。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的稳定有助于气血的通畅。
在饮食方面,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具有健脾利湿、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山药、红豆、山楂等。
调理脾胃法促进创伤后期恢复临床总结
77现代养生 2021年9月第21卷第18期中医药学与中西医结合位、恢复合理正常的力学系统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6]。
利用微创三切口经皮闭合复位PFNA 技术的独特优势,微创切口、失血量小、术程短、中心固定、早期功能训练,利于功能恢复[7]。
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中医药功疗法达到内外兼治、筋骨并重的目的。
中医药功疗法的优势是促进术后功能恢复,本结果就明显证实了这一点。
术后要鼓励患者及时进行肌肉及关节活动功能的锻炼,有助于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采用术后药功疗法,可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身体抵抗能力以及手术创伤的耐受力,改善高龄患者骨质疏松,降低PFNA 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防止局部粘连、深静脉血栓、褥疮、感染、脑卒中、心衰等发生,对术后并发症有效干预及骨折有促进愈合作用,能大大减少病死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弥补单纯西医治疗的局限性。
4 参考文献[1] 梁伟之,江洁,高金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解剖型锁定钢板(ALP)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21,27(8):82-84.[2] 戎晋阳.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3):3962-3963.[3] 刘振刚,杨超,施建东,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1,36(2):158-160.[4] 李国伟,周瑞华,李文霞,等.中医分期论治结合PFNA 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2021,36(1):74-76.[5] 杨华军,王平,陈建阳,等. 手法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 24(15):92-95.[6] 刘新洲,袁焕林,江林林.闭合复位微创小切口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A4):68-69.[7] 王晓娜.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早期康复干预的应用效果探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4):251-252.[2021-04-12收稿]调理脾胃法促进创伤后期恢复临床总结刘雷 杨俊锋 陆振飞 邵阳*【摘要】 《正体类要》指出:“伤损等症,肿不消,色不变,此气血虚而不能愈,当助脾胃以壮气血为主”,明确阐明了创伤与脾胃、气血的关联。
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
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是骨伤康复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中医骨科综合治疗以其独特的理论和疗法,在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一、中医骨科综合治疗的理论基础中医骨科综合治疗的基本理论是“调理气血,活血化瘀”。
根据中医理论,气血循行不畅、瘀血阻滞是导致肢体肿胀的重要原因。
在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中,中医骨科采用综合的中医疗法,通过调理气血,并通过活血化瘀,以达到消肿止痛,促进康复的目的。
二、中医骨科综合治疗的具体疗法1. 中药外敷中药外敷是中医骨科治疗肢体肿胀的重要疗法。
将适量的中药制成煎剂或制成药膏,外敷于患肢。
通过药物的渗透、吸收作用,中药有效成分能够渗入肌肉、血管等组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达到消肿止痛的效果。
2.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骨科治疗肢体肿胀的常用疗法之一。
通过恰到好处的力度和手法,可以刺激肌肉和组织,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淤血,消肿止痛,促进肢体康复。
3. 中医药内服中医药内服是中医骨科治疗肢体肿胀的辅助疗法。
通过中药内服,可以调理全身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的营养供应,加快肢体康复的速度。
4.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骨科治疗肢体肿胀的有效疗法之一。
通过针刺患处,可以刺激经络,疏通气血,促进肢体康复,消除肿胀疼痛。
三、中医骨科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一方面,中医药具有直接作用于病灶的特点,能够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快速康复。
中医骨科综合治疗具有较好的整体调理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康复效果。
有许多临床研究表明,通过中医骨科综合治疗,可以显著缓解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提高康复效果。
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
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是一个常见的症状。
传统中医骨科综合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治疗方法、案例分析等方面探讨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
一、中医理论中医认为,骨折或其他骨伤引起的肢体肿胀是因为气滞、血瘀。
气滞会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起局部水液停积,导致肿胀。
而血瘀则是由于骨折或其他骨伤引起的局部出血、淤血、毛细血管破裂等因素导致的。
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主要是通过调整气血状况,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来实现治疗目的。
二、治疗方法1、中医按摩中医按摩能够促进局部气血运行,缓解局部水液停积,达到消肿的效果。
按摩可以采用软组织按摩、推拿、拔罐等方式进行,按摩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
2、中药熏蒸中药熏蒸是一种将中草药熏蒸到患者肢体的治疗方法。
中药的药性能够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消肿活血。
使用时,将中药加热后放入熏蒸器中,让患者将肢体放进去,20-30分钟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不宜过久蒸蒸,以免烫伤皮肤。
3、中药浸泡4、针灸针灸是中医治疗骨伤的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针刺,能够调节身体的气血状况,达到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的效果。
针灸需要由专业医师进行。
三、案例分析胡女士,43岁,因车祸导致左腿脚踝骨折。
手术治疗后,腿部肿胀,疼痛难忍。
接受了一个月的传统中医骨科综合治疗,包括按摩、熏蒸、针灸等,腿部肿胀、疼痛均得到显著改善。
之后还接受了一个月的康复训练,已能够行走。
四、结论传统中医骨科综合治疗对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有明显疗效。
治疗方法多样,具体治疗应结合患者情况进行。
在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过程中,需注意安全,避免过度治疗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运用中草药治疗骨折后肿胀的临床研究
运用中草药治疗骨折后肿胀的临床研究作者:谭长龙果彭鹏肖毅来源:《特别健康·下半月》2013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057-01在四肢长骨骨折中,胫腓骨骨折发生率较高,并且常常伴发肿胀,水泡,造成一定的治疗困难。
如果处理不当,则可能出现伤口延迟愈合、伤口感染和骨髓炎,骨筋膜室综合征,甚至有截肢的严重后果。
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现代医学认为肿胀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外伤性炎症反应,损伤后由于组织出血,体液渗出,同时由于疼痛,反射性造成肌肉痉挛,唧简作用消失,造成静脉及淋巴管淤滞,回流障碍;长期肢体固定,肌肉不运动产生肌肉萎缩,肌肉弹力降低,失去肌肉舒缩功能,造成静脉及淋巴管回流缓慢或淤滞。
由于长期静脉、淋巴瘀滞,其管壁扩张,通透性增加,造成组织间水肿[1],不仅可影响静脉回流,而且可影响动脉供血,使骨折断端的康复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血液供应。
因此早期的消肿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将影响骨折的治疗结果,并影响患肢的功能锻炼和恢复,影响骨折的愈合。
在临床药物治疗方面,除应用对症治疗的甘露醇、地塞米松、七叶皂苷钠、活血化瘀类注射液外。
使用中草药汤剂内服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效果,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措施。
我科从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采用中药汤剂治疗骨折肿胀患者4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本院收治的骨折引起肿胀症状患者84例,按照入院日期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42.34±3.41)岁;骨折部位:胫腓骨20例,股骨干骨折15例,尺桡骨骨折6例,肱骨骨折1例;肿胀程度:肿胀程度分度:通过与健侧肢体相同部位周径比较评定。
轻度:与健侧周径比2.0。
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中药组轻度6例,中度11例,重度17例,极重度8例,对照组轻度8例,中度12例,重度16例,极重度6例,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亦无统计学差异。
桃红四物汤合防己黄芪汤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疗效
内蒙古中医药第39卷2020年12月第12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uhinese Medicine Vol.39No.12202033桃红四物汤合防己黄茂汤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疗效周升伟(荷泽市定陶区中医医院山东荷泽274100)摘要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合防己黄竄汤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下肢骨折术后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观察组给予桃红四物汤合防己黄貳汤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甘露醇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7<1肿胀改善情况以及14<1肿胀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结论:对于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给予桃红四物汤合防己黄英汤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好,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加快肢体肿胀消退,使骨折愈合情况得到提升,能够有效避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下肢骨折;术后肿胀;桃红四物汤;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7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20)12-0033-01在常见的创伤骨科并发症中,下肢骨折术后肿胀是常见的一种疾病,但是这种疾病的治疗时间较长,需要承受较长时间的痛苦以及高额的医疗费用,住院时间的增加不仅耗费了社会资源,而且对患者来说对生活造成了巨大的不便叫怎样治疗骨折术后肿胀,成为医护人员思考的主要问题叫本次研究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给予桃红四物糖合防己黄英汤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下肢骨折术后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45.47±5.37)岁。
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5.78±5.19)岁。
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中医治疗效果研究
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中医治疗效果研究发布时间:2022-06-23T06:54:30.80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8期作者:楚光辉刘亮黄喜然范振陈文龙[导读] 研究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效果。
楚光辉刘亮黄喜然范振陈文龙蒙城县中医院骨伤二科安徽省亳州市 233500摘要:目的:研究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医院收治的骨伤患者中骨伤后期出现明显肢体肿胀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中医骨科综合治疗方法,比较两组肢体肿胀消散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与治疗有效性。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69%。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骨科综合治疗方法可缓解患者骨伤后期出现的肢体肿胀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治疗有效性。
关键词:中医骨科; 肢体肿胀; 综合治疗引言肢体肿胀属于骨折患者比较多见的并发症,情况严重时可能引发伤口坏死、感染以及深静脉血栓等,对于骨伤患者康复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此类患者需要尽早消除其肿胀情况并促进微循环的改善,采用中医骨科综合治疗,可以明显缓解骨伤后期患者肢体肿胀程度。
本文主要对中医骨科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医院收治的骨伤患者中,筛选出骨伤后期出现明显肢体肿胀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19~77岁,平均(55.69±12.11)岁。
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22~76岁,平均(55.31±12.19)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 对照组采用甘露醇治疗方案。
静脉滴注浓度为20%的甘露醇注射液250 ml,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β-七叶皂苷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术后肿胀的效果观察
β-七叶皂苷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术后肿胀的效果观察
郑国平
【期刊名称】《求医问药(学术版)》
【年(卷),期】2012(010)005
【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β-七叶皂苷钠对四肢长骨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72例四肢长骨骨折手术患者,根据术后使用药物随机分为3组,实验1组为注射用β-七叶皂苷钠组,实验2组为香丹注射液组,对照组为5%葡萄搪注射液组.分别观察各组术君3天患肢肿胀及术后7天肿胀消退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肢肿胀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7天实验组肿胀消退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注射用β-七叶皂苷钠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肢体水肿的作用,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术后肿胀的疗效好.
【总页数】2页(P672-673)
【作者】郑国平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县石狮乡卫生院 334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4
【相关文献】
1.祛湿活血通络法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J], 郑秋涛;王爱军;李立东;梁卫东;苏立新
2.β-七叶皂苷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术后肿胀的效果观察 [J], 郑国平
3.七叶皂苷钠联合黄芪消肿汤治疗足踝骨折术后肿胀伴非感染性发热的效果探究[J], 张健;朱强
4.β-七叶皂苷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术后肿胀及护理体会 [J], 金干;王晓慧;夏红艳
5.丹红注射液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J], 吴雪晖;罗飞;谢肇;王序全;张劲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早期肿胀的临床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22T10:47:19.07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7期作者:蒋君
[导读] 骨折患者术后早期治疗过程中,局部血管会强化通透性,甚至存在渗出增反应以及炎症反应。
(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株洲天元 412000)
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早期肿胀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患者120例,股骨骨折患者有65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有55例。
平均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抗炎治疗、骨折愈合治疗、地奥司明治疗。
观察组患者实施抗炎治疗、骨折愈合治疗、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
治疗完成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统计学价值明显,对比P<0.05。
结论下肢骨折术后早期肿胀实施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益气活血利水法;下肢骨折;术后;早期肿胀;治疗效果
骨折患者术后早期治疗过程中,局部血管会强化通透性,甚至存在渗出增反应以及炎症反应,甚至还会存在静脉回流受阻的情况,这是导致骨折局部发生肿胀的主要原因。
并且大部分处于持续加重的状态,在执行骨折手术之后,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完成肿胀进展的控制,最后从根本上消除肿胀的情况,并且还可以从根本上促使整个骨折愈合进程加快[1]。
本次研究使用中药内服益气活血利水治疗下肢术后肿胀,可以实现早期肿胀程度的有效控制。
所以,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早期肿胀的临床效果非常的明显,详细如下所示:1临床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患者120例作为调查对象,时间段为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患者中,股骨骨折患者有65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有55例,均接受内固定术治疗。
按随机抽签法对选择的患者进行平均分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比例1:1,对照组中,男性跟女性分别为46例、女14例,年龄最小为20岁,年龄最大为63岁,统计得到患者的平均年龄大小为(38. 35士3.2 3)岁。
观察组,男性跟女性分别为44例、女16例,年龄最小为21岁,年龄最大为64岁,统计得到患者的平均年龄大小为(37.56士3.02)岁。
1.2排除指标
首先将并发存在严重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排除,例如:心、肝、肾等。
其次是将并发存在其他系统多发伤的患者排除。
最后是将并发筋膜室综合症需切开减张的患者排除。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则需要接受常规抗炎治疗、骨折愈合治疗等,并且还联合实施1次1片地奥司明治疗,每日3次口服。
观察组:下肢骨折,会导致患者早期筋脉受损,在完成手术之后,还会因为卧床久,导致失血耗气,难以正常的输布津液,最后停滞水液,导致患者出现术后肿胀[2]。
在完成手术之后,气虚血痪水停是早期阶段辨证,观察组手术常规抗炎治疗,结合骨折愈合治疗等,还给予实施中药益气活血利水治疗,桃红四物汤合防己黄芪汤化裁,详细组方如下所示:桃仁、红花6g;当归、川芍、防己10g;茯苓12g;赤芍、白术、泽泻l5g;黄芪30g。
一天一剂,水煎,取300mI。
指导患者分两次服用。
1.4疗效标准
肿胀消退程度疗效分析,主要分为以下三个详细指标:第一个是显效;第二个是有效;第三个是无效。
患肢肿胀程度消退达到60.00%表现为显效;患肢肿胀程度消退达到31%-60%表现为有效;患肢肿胀程度消退低于30%表现为无效。
治疗满意度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四个详细指标:第一个是十分满意;第二个是满意;第三个是一般;第四个是不满意[3]。
1. 5统计学价值
在SPSS 19.0软件包中纳入数据,差异分别用t或者卡方来检验,若P<0.05,则代表差异明显。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疗效。
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统计学价值明显,详细如下所示:
3结束语
在治疗肿胀的过程中,地奥司明已被很多学者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微循环调节剂,地奥司明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发挥非常显著的作用。
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从根本上增加静脉的张力,还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淋巴回流情况以及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最后防止患者
出现肢体水肿的情况[4]。
所以在临床使用地奥司明,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下肢骨折术后水肿的治疗效果,还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副作用。
本次研究选择的桃红四物汤,组方中,各项药物的使用,可以实现微血管口径的扩张,并且还可以促使患者血管阻力明显改善,还可以降低血液的钻度,最后从根本上强化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等。
在进行体外试验之后,发现其还可以有效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反应,并且还可以抑制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
综上所述,桃红四物汤的使用可以实现患者人体免疫力的提高,还可以从根本上调节人体的体液代谢循环,最后实现血管痉挛问题的减少。
促使血管阻力减少、血粘度降低、血流量增加、微循环改善,最后消肿。
所以,实施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早期肿胀可以发挥非常显著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郭丽君. 伤科黄药治疗下肢骨折早期肿胀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2018,33(10):1422-1424.
[2]莫淑娟. 中药冷敷对下肢骨折早期肿胀疼痛的疗效观察[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10):48-50.
[3]王艳霞,车爱枝. 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04):90-92+103.
[4]赵春栋,周松. 中医药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研究进展[J].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4(01):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