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呼唤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呼唤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转帖自:重庆日报点击数:342文章录入:超级用户录入时间:2011-11-2210:44:23]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专家谢晶莹在中华励志网撰文指出,文化权益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之一,是支撑和满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指标。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它是由国家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面向社会、面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事业及其相关载体。它肩负着传播知识、宣传教育、示范指导、向群众提供优质精神文化产品、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重任。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宣传阵地和休闲娱乐场所,进一步提高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面对日益开放的国际环境,文化事业已经成为中华文化融入全球文化多元化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通过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基础、物质保障、人才队伍、基本载体等方面的建设,必将大力促进文化的科学发展,增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加强,也直接促成了政府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服务资源、管理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观众资源、设备资源等各类文化资源要素的全面整合与有效利用,从而进一步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满足广大群众精神需求的内在选择。文化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提出,不仅把文化建设纳入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共进的社会进程,也突出显示了文化在和谐社会中培育时代精神、体现人文关怀、实现文化权益、促进文化提高、完善人的全面发展的独特功能。只有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才能在文化发展的机遇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充分发挥文化对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塑造灵魂的社会教化功能,满足人民群众休闲、娱乐、求知、审美、健身、交际等方面需求的服务功能,使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成为温馨、亲和的力量,慰藉、鼓舞人的力量,使公益性文化工作成为浸润和滋养美好心灵、熏陶和培养高尚情操的事业。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破除一切阻碍和影响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是文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逐步完善,文化生产管理、服务支配理念和模式发生变化,以目前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和文化队伍网络为基础,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着手构建以实现社会成员最广泛的文化享有为目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具备了很好的条件。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不仅只是文化事业领域的从业者自己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民族提升自己文化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建设一个充满活力、能够自我优化的、适应文化发展规律的、政府、社会和市场力量共同参与的文化体制,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据中华励志网)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五个问题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副教授杨永恒做客人民网时认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内容生产、传播渠道、运营模式、消费方式等方面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公共文化产品的内容和形式,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是网络传播方式与传统服务方式融合的问题。这种融合还不是简单的移植,把原来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直接搬到网络环境中来,而是从服务理念、提供手段、文化内容、业务流程等方面给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带来了变革,可以看作是推动文化建设、提供文化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的新引擎,这是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网络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是公共文化队伍素质的问题。目前公共文化队伍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年龄偏大、观点相对落后、知识结构比较陈旧等问题,这样的能力和素质难以适应网络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带来的新要求,尤其是在基层、中西部地区还比较突出。因此必须创新思路,比如“存量优化、增量优选”,对于存量的文化队伍可以考虑加大培训力度、合理调整岗位,想办法优化结构。对于新增文化队伍,一定要有严格的准入标准,要能够掌握现代新技术。另外,也可以考虑加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包括青年和大学生,使之成为专业文化队伍的有益补充。

三是网络文化资源整合的问题。目前网络文化资源分散在不同的公共服务机构,其中既有文化系统内部的,也包括其他系统比如教育、科技。如何能够有效整合跨部门、跨领域的网络文化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也是一个挑战。而本

身网络技术可以作为实现资源有效整合的重要手段。下一步,一方面是政府内部的文化资源要整合;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将企业、公共部门、社会组织的文化资源整合到整个大平台里面。因此,共建、共享是一个重要的思路。这就需要政府搭建平台、创新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各方面资源的整合,这也是为企业、公共部门和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一个重要途径。

四是网络公共文化资源的可及性问题。这个问题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物理上的可及,另一个是从成本上和费用分担上的可及。实现物理上可及,可能下一步要加大网络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效覆盖,包括数字文化阵地建设、与现有其他数字网络的有效整合、互连互通。另外,要加大免费开放力度,让市民能够以比较低的成本甚至免费使用这些网络文化资源。

五是涉及到群众本身的文化需求和文化的消费能力。目前,市民本身的文化消费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人能力比较高,有些人相对弱一点,这就对文化内容的创作和文化产品的提供方式带来了挑战。而如何提高居民的素质或者本身的文化消费能力,不仅仅是文化部门的事情,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科技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最终推动市民受教育程度、科技利用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升。

(据人民网)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陈少峰教授做客人民网时表示,如果我们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看成是并轨发展的话,公益性文化事业应该向文化产业学习效率,文化产业应该向公益性的事业学习责任感。这样两者之间就不会冲突,就像两轮一样共同驱动文化的建设。

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性质相混淆,事业的职能和企业的功能相混淆,这是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的一个重要表现。如何着力解决这个体制弊端,把文化的经营性和公益性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解决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