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docx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特别说明:本教案为2015年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六单元运算律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八单元确定位置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课题:图形的平移第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屮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 课件岀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屮的平移现象。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学生动手操作。

2. 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耍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

(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二、交流共享1. 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冇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 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 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 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 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Z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江宁区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江宁区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江宁区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用计算器计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用计算器计算》主要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学会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使用计算器,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使用计算器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耐心地进行指导。

此外,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学会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难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使用计算器。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上手操作。

2.设计好不同难度的任务,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PPT、教学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56乘以7等于多少?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工具,可以快速解决这类问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开机、关机、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于键等。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

学内容:第40、41页学目标:1.通过对调查记录的整理,学会填写统计表,认识一格可以表示多少个数量的条形统计能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

2.能读懂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利说明。

3.经历观察统计表、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懂得用不同的式来表示数据,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统计能力。

学重、难点:读懂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说明。

学流程: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lo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吧?电视节冃有类别,下面是张丽华学调查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屯视节目,调查结果记录如下。

出示第1张表。

2.提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这些数据呢?学生回答后,出示统计表。

提问:这种统计表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统计表中填出的数据表示么?学生交流反馈。

认识统计表的标题、制表日期,统计表中的项目、合计栏。

统计表中的合计数是怎样计算的?3.除了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出示条形统计图。

提问:这张条形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牧据的?认识统计图的标题、制图日期、纵轴、横轴的含义。

4.根据题中数据分别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反馈、讲评。

学内容:第40、41页学目标:1.通过对调查记录的整理,学会填写统计表,认识一格可以表示多少个数量的条形统计能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

2.能读懂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利说明。

3.经历观察统计表、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懂得用不同的式来表示数据,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统计能力。

学重、难点:读懂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说明。

学流程: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lo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吧?电视节冃有类别,下面是张丽华学调查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屯视节目,调查结果记录如下。

出示第1张表。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教材简析数学课程标准把整数加、减法限定在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范围内,把整数乘、除法限定在三位数乘或除以两位数的范围内。

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如果遇到更大数的四则计算,提倡使用计算器。

计算器是人类发明的计算工具,能够十分便捷地得到计算结果,而且价格便宜,已经相当普及。

数学教学合理使用计算器,既不会降低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把学生从繁琐、沉重的笔算负担中解脱出来。

鼓励学生有条件地使用计算器计算,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项内容。

本单元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整数四则计算的口算、笔算和估算的基础上,紧接着认识多位数而编排,是极好的时机。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计算,并且探索计算中的一些规律。

认识计算器是使用计算器的前提,用计算器计算是基本技能,探索规律为计算教学增添思维含量。

教学目标1.增加用计算器计算是近几年来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之一。

计算器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学生适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体验到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感受到使用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

难点: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措施1.在介绍计算器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功能,再通过学生动手尝试操作,明确操作步骤,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教学中通过生活中的使用计算器的场景,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

3.在介绍计算器功能,认识计算器键盘的作用和操作方法时,注意让学生尝试操作,在相应的练习中让学生进一步探索性学习,培养数感。

4.教材安排了你知道吗,向学生介绍计算器有关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计算器功能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部分学生能正确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学数学,平时能遵守课堂常规,认真完成作业;少数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太好,课堂上不能专心致志,注意力会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也不能保持最基本的纪律;个别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开口,发言不积极。

所以,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有效开展课堂讨论和提高学习效果将是本学期要工作努力的方向。

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基木掌握,少数学牛粗心大意,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

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少数学生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作业马虎。

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

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

其次,这学期整数的计算(简便计算)占了极大一块内容,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是关键。

另外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本学期的重点,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

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算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位置、整理和复习等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本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与生活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本教材既注意体现教育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的数学教育内涵,使我们的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新版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4单元 单元教案(001)

新版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4单元 单元教案(001)

本单元教学使用计算器的主要目的:一是进行较大数的计算,二是用于探索一些和计算有关的规律。

本单元的计算内容分三段安排,依次是初步了解计算器,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

探索规律的内容结合使用计算器进行一步计算和两步混合运算分散安排。

在单元结束时,有一次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

在这个单元里,先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学会开机、关机,了解一些常用键的功能;接着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四则计算和混合运算,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探索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在“你知道吗”栏目里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知道算筹和算盘是我国古代、近代创造和使用的计算工具,在世界上曾经有过重大的影响。

计算器和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的计算工具,充分反映了人类的智慧和进步。

为什么教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计算器已经融入现代生活,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具体计算带来了方便。

让学生初步体会计算器的优点,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有益于他们的发展。

二是课程标准中有关整数的笔算教学限定在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范围内。

更大数目的四则计算不要求笔算,允许使用计算器,可以节省计算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教学生其他更有价值的数学内容。

使用计算器的教学不单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还是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教学。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在了解计算器的主要功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系统了解计算器的使用,学习运用计算解决一些大数目的复杂计算,探究一些运算规律。

对于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1.结合生活中大数的计算,初步认识计算器,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必要的计算。

2.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并能对探索出的规律做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在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计算器的快捷、方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第1课时“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第1课时“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第1课时“用计算器计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第1课时“用计算器计算”主要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学会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家庭条件和个人习惯的差异,部分学生可能没有接触过计算器,对于计算器的使用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当放慢教学进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学会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教学难点:计算器的操作技巧,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数学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计算器的使用;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计算器。

2.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PPT、教案、作业等。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明去超市购物,需要计算总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

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用计算器计算。

2.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计算器,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各个功能键,如数字键、加减乘除键、等于键等,并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新苏教版四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苏教版四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六单元运算律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八单元确定位置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课题:图形的平移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

(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范文】XX-XX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新苏教版)

【范文】XX-XX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新苏教版)

XX-XX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新苏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1课时:用计算器计算(一)教学内容:P40例1、例2及“练一练”,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名称和功能。

2.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3.感受计算器给计算带来的便利,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器,掌握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课前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谈话引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三道乘法计算的题目,同学们想算一算吗?出示第一题:20×5。

学生很快口算出结果是100。

出示第二题:24×35。

学生不能口算出结果,但能通过笔算也能比较快地算出结果是840。

出示第三题:6987×9876。

学生看到题目后,一定会感觉很麻烦,即使笔算也要花很长时间,并且很容易出错。

2.导入:当我们遇到这种比较复杂的计算时,除了用笔算外,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工具。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是计算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一)认识计算器.学生交流对计算器的认识。

师: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

关于计算器,你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对计算器的认识,预设如下:(1)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

(2)计算器有很多计算功能。

(3)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器很普遍。

2.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

(1)让学生取出自带的计算器进行观察。

提问:你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吗?组织学生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集体汇报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投影来进行介绍。

①开机键、关机键、消除键。

按“oN”键,打开打开计算器;按“oFF”键,就关掉计算器;按“Ac”键,显示屏上的数字就会全部清除为0。

②运算符号键、数字键、等号键、小数点键。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同步教案-第4单元-一亿有多大(1课时)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同步教案-第4单元-一亿有多大(1课时)

一亿有多大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一亿有多大。

(教材第46~4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说一说”“数一数”“量一量”和“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一亿的大小。

2.使学生通过上述实践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具准备课件PPT、天平、秒表、练习本、白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同学们,滨湖现在可真漂亮,政府现在准备用一亿元人民币再修一条环湖公路。

一亿元有多少呢?它放在钱包里放得下吗?放在口袋里呢?一亿元到底有多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亿有多大。

(板书:一亿有多大)二、学习新课1.说一说。

1亿是一个很大的数,10个一千万就是一亿,1万个一万是一亿,1亿枚1元硬币大约重600吨。

2.数一数。

(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数100本练习本的活动(如果每组准备100本练习本有困难,也可只准备10~20本,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地从1数到100),小组内有1人使用秒表计时,其余人协助数练习本和计时。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数100本练习本所用的大致时间,教师一一记录。

最后用计算器算出全班各组数100 本练习本所用时间的平均数(为计算方便,得到的秒数保留整十数),写在黑板上。

(3)提问:照这样的速度,数一亿本练习本大约要用多少秒?教师用投影仪出示教材第46页的表格,让学生共同推算,并将逐次推算的结果填在书上。

(4)探究。

提问:数1亿本练习本的秒数大约相当于多少年?你们能用计算器算一算吗?怎样算?引导学生将推算出的秒数先转换成多少分,再转换成多少时,然后转换成多少天,最后转换成多少年。

如果学生数100本练习本所用的时间大约是90秒,则转换成多少天、多少年就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可以用“四舍五人”的方法将得数保留整数。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一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p.35、36教学目标:1、让学生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三步计算运算顺序;运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光盘教学过程:一、学习例题:1、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我们一起去看看王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演示例题,指名说说图上的信息: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

象棋的单价是12元,围棋的单价是15元读问题:她一共要付多少元?这是一道购物的实际问题,遇到这类问题你马上会想到哪个基本数量关系式?复习:单价×数量=总价2、学生尝试列式,并交流:(1)分步列式:12×3=36元 15×4=60元 36+60=96元(2)综合:12×3+15×4(可能还有):(12+15)×(3+4)讲评:指着分步列式,让学生明确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比较两个综合算式,让学生说说下面的算式为什么是错的?它这样算出的结果表示什么?明确: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量等于象棋的总价,围棋的单价乘围棋的数量等于围棋的总价;分别算出两样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

3、运算顺序:12×3+15×4 12×3+15×4=36+15×4 =36+60=36+60 =96(元)=96(元)比较这两种运算顺序,它们都对吗?哪个更好?为什么?指出:这是一个三步混合运算,有乘有加,先算乘,即分别先算象棋和围棋的钱。

4、学生完成试一试:150+120÷6×5做完后交流,可能会有个别学生先算乘,如果有可请学生说说正确的运算顺序,乘除在一起的时候,谁在前谁先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第1课时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第1课时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教案苏教版

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第1课时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41页例1例2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结构,知道一些常用按键的名称及其功能,初步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大数目的计算。

2.使学生经历认识计算器与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积累一些用计算器计算的经验,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体验计算器的学习价值,激发用计算器计算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计算器,掌握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难点:利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出示一个计算器。

提问: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吗?知道它有什么用吗?你在哪里见到过或使用过计算器?关于计算器,你知道些什么?指出: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

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计算器,并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揭示课题: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

二、教学新课1.认识计算器。

出示计算器挂图,谈话:学习用计算器计算,首先要认识计算器。

请同学们看这里的挂图,谁来指一指计算器上的界面一般可以分为哪两个区域?明确:计算器的界面一般可以分为显示区和键盘区两个区域,显示区主要用来显示计算的过程和结果,键盘区的这些按键主要是计算时操作用的。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计算器,先在计算器上指一指显示屏和键盘的位置,再对照图中指示找一找这些键,并试着按一按,与同学交流。

学生活动后,组织反馈,让学生指一指自己计算器上的开机键、关机键,数字键和功能键,并适当演示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消除键等的使用方法。

(如果有学生用的是科学计算器,也要让他们找一找相应的按键。

)指出:虽然每个同学手中的计算器型号各不相同,键盘的布局也可能不一样,但各种计算器最基本的功能都是计算,只不过有的功能多一些,有的功能少一些。

苏教版四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案标题:苏教版四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案目标:1. 熟悉苏教版四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2. 设计合理的教学步骤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3. 提供多样化的练习和评估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提升。

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了苏教版四级数学下册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2. 平面向量;3. 数列的概念与性质;4.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5. 排列与组合;6. 概率与统计。

教学步骤:第一课: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三角形问题,引发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兴趣和思考;2. 概念讲解:介绍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包括正弦、余弦、正切等;3. 解三角形:通过实例演示,教授解三角形的方法和步骤;4. 练习与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平面向量1. 导入:通过展示平面向量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平面向量的兴趣;2. 概念讲解:介绍平面向量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法则;3. 向量的应用:通过实例演示,教授向量的应用,如平面向量的共线、垂直等概念;4. 练习与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数列的概念与性质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数列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列的兴趣和思考;2. 概念讲解:介绍数列的定义、性质和分类;3.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讲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公式和求和公式;4. 练习与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课:排列与组合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排列与组合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排列与组合的兴趣;2. 概念讲解:介绍排列与组合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3. 应用实例:通过实例演示,教授排列与组合的应用,如概率计算等;4. 练习与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课:概率与统计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概率与统计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概率与统计的兴趣;2. 概念讲解:介绍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3. 数据处理与分析: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4. 练习与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XX-XX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新苏教版)

XX-XX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新苏教版)

XX-XX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新苏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1课时:用计算器计算(一)教学内容:P40例1、例2及“练一练”,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名称和功能。

2.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3.感受计算器给计算带来的便利,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器,掌握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课前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谈话引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三道乘法计算的题目,同学们想算一算吗?出示第一题:20×5。

学生很快口算出结果是100。

出示第二题:24×35。

学生不能口算出结果,但能通过笔算也能比较快地算出结果是840。

出示第三题:6987×9876。

学生看到题目后,一定会感觉很麻烦,即使笔算也要花很长时间,并且很容易出错。

2.导入:当我们遇到这种比较复杂的计算时,除了用笔算外,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工具。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是计算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一)认识计算器.学生交流对计算器的认识。

师: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

关于计算器,你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对计算器的认识,预设如下:(1)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

(2)计算器有很多计算功能。

(3)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器很普遍。

2.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

(1)让学生取出自带的计算器进行观察。

提问:你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吗?组织学生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集体汇报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投影来进行介绍。

①开机键、关机键、消除键。

按“oN”键,打开打开计算器;按“oFF”键,就关掉计算器;按“Ac”键,显示屏上的数字就会全部清除为0。

②运算符号键、数字键、等号键、小数点键。

苏教版数学四下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第四单元教案
引导:你能再写一组这样的算式算一算吗?自己再列出一组两道连加算式,算出得数;能列三位数连加的可以列出三位数连加算式计算。
交流:你列出的什么算式,得数是多少?
教师根据交流板书算式、得数,注意引导列出三位数连加的算式,并把两位数连加和三位数连加的算式分类板书。
提问:这里的算式和得数符合你发现的规律吗?你对上面这些算式和计算有什么感受?
2.用学过的规律,很快说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23×27 56×54 24×11 848÷2÷4
让学生观察,指名口答得数。
提问:这里每道题应用了什么规律?
3.引入新课。
引入:我们根据大家交流的计算规律,就能很快说出上面各题的得数,所以掌握计算中的一些规律,既能锻炼思维,又能提高我们计算的速度,对于学习数学有重要作用。今天我们就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规律,发现一些复杂计算里的规律,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板书课题)
启发:了解了表格里数的排列特点,大家就可以思考为什么三个两位数的和是165,三个三位数的和是1665了。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讨论讨论,弄清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律。
3.做练习七第7题。
出示右边三道题,让学生观察算式按顺序有什么特点。
说明:大家发现,这里的算式是从l起按顺序用几个自然数组成一个几位数乘8,再加几,就是这三道算式的特点。比如,第一题是用1~4这四个自然数组成的四位数1234乘8后,再加4;第二题是用1~5这五个自然数组成的五位数12345乘8后,再加5。
1.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填空。
交流结果,检查订正。
2.做“练一练”第2题。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写出得数,教师巡视。
交流得数,有错的改正。
3.做练习七第2题、第3题。

(word完整版)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推荐文档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部分学生能正确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学数学,平时能遵守课堂常规,认真完成作业;少数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太好,课堂上不能专心致志,注意力会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也不能保持最基本的纪律;个别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开口,发言不积极。

所以,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有效开展课堂讨论和提高学习效果将是本学期要工作努力的方向。

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基本掌握,少数学生粗心大意,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

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少数学生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作业马虎。

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

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

其次,这学期整数的计算(简便计算)占了极大一块内容,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是关键。

另外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本学期的重点,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

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算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位置、整理和复习等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本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与生活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本教材既注意体现教育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的数学教育内涵,使我们的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苏教版(2014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苏教版(2014秋)

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用计算器计算(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名称和功能。

2.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3.感受计算器给计算带来的便利,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器,掌握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道乘法计算的题目,同学们想算一算吗?出示第一题:20×5。

学生很快口算出结果是100。

出示第二题:24×35。

学生不能口算出结果,但能通过笔算也能比较快地算出结果是840。

出示第三题:6987×9876。

学生看到题目后,一定会感觉很麻烦,即使笔算也要花很长时间,并且很容易出错。

2.导入:当我们遇到这种比较复杂的计算时,除了用笔算外,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工具。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是计算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一)认识计算器1.学生交流对计算器的认识。

师: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

关于计算器,你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对计算器的认识,预设如下:(1)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

(2)计算器有很多计算功能。

(3)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器很普遍。

2.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

(1)让学生取出自带的计算器进行观察。

提问:你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吗?组织学生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集体汇报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投影来进行介绍。

①开机键、关机键、消除键。

按“ON ”键,打开打开计算器;按“OFF ”键,就关掉计算器;按“AC ”键,显示屏上的数字就会全部清除为0。

②运算符号键、数字键、等号键、小数点键。

(3)认一认:在自己的计算器上找到上面学习的这些键。

(二)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例题1:用计算器计算38+27、30×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名称和功能。

2.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3.感受计算器给计算带来的便利,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器,掌握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道乘法计算的题目,同学们想算一算吗?
出示第一题: 20×5。

学生很快口算出结果是 100。

出示第二题: 24×35。

学生不能口算出结果,但能通过笔算也能比较快地算出结果是 840。


示第三题: 6987× 9876。

学生看到题目后,一定会感觉很麻烦,即使笔算也要花很长时间,并且很容易出错。

2. 导入:当我们遇到这种比较复杂的计算时,除了用笔算外,还可以借助一
些计算工具。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是计算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
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计算器
1.学生交流对计算器的认识。

师: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

关于计算器,你知道
些什么?
学生交流对计算器的认识,预设如下:
(1)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

(2)计算器有很多计算功能。

(3)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器很普遍。

2.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

(1)让学生取出自带的计算器进行观察。

提问:你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吗?
组织学生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集体汇报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投影来进行介绍。

①开机键、关机键、消除键。

按“ON”键,打开打开计算器;按“OFF”键,就关掉计算器;按“AC”键,显示屏上的数字就会全部清除为 0。

②运算符号键、数字键、等号键、小数点键。

(3)认一认:在自己的计算器上找到上面学习的这些键。

(二)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1.教学例 1。

(1)件出示教材第40 例 1:用算器算38+27、30×18。

(2)学生独立用算器算。

教巡,行个。

(3)交流。

① 算 38+27。

操作程:
38+27=
入:,可以按照算式的先后序,先入“ 38”,然后入“ +”再入“ 27”,最后入“ =”,屏幕上呈“ 65”,就是算果。

② 算 30× 18。

入:30×18=,可以按照算式的先后序,先入“30”,然后入“×”再入“ 18”,最后入“ =”,屏幕上呈“ 540”,就是算果。

2.教学例 2。

(1)件出示教材第41 例 2:用算器算40000-165× 182。

(2)思考:算式里有两种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交流后明确: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3)学生独立用算器行算,并把算果填写在教材上。

(4)交流。

3.回交流:用算器算有什么点?先学生
在小内行交流,再全班交流。

:用算器算的点有:算速度快、算正确率高⋯⋯
三、反完善
1. 完成教材第 41 “ 一”第 1 。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把结果填写在教材上,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按键的步骤。

2.完成教材第 41 页“练一练”第 2 题。

组织练习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按键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屏幕上显示的数字和题目中的数字是否相同,避免按错键;二是混合运算的练习要注意运算顺序。

3.完成教材第 43 页“练习七”第 1、2 题。

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