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0833城乡规划学(新经济与城市空间规划)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6)
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

081303 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自然环境及城市人居环境研究、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的实际需要,有志于城市与风景园林规划建设,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高层次专门人才。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献身于城市规划与风景园林事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规划与设计的手法及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绘图、制作模型的技能,并在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的动态及趋向,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具有与各类规划设计人员合作进行城市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园林及城市景观设计与单项设计等多方面的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2.园林设计与理论3.城市规划与理论4.园林建筑设计与理论5.园林工程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学习年限一般为2.5~3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可延长1年。
按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原则,课程学习累计1~1.5学年,论文工作量不少于1学年。
同时,要求研究生有一定教学实践或专业的生产实践。
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与课程说明(一)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和选修课,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实践环节为2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
1. 学位课(18-21学分)(1)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学分(2)第—外国语(含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6学分(3)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题3学分(4)园林建筑专题3学分(5)高级园林树木学3学分(6)城市设计3学分2. 选修课(10学分)(1)民族园林2学分(2)建筑构造设计2学分(3)园林植物培植与造景2学分(4)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2学分(5)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2学分(6)中外建筑史2学分(7)城市生态专题2学分(8)中西方建筑美学2学分(9)环境雕塑与壁画2学分(10)艺术设计简史2学分(11)景观环境设计2学分(12)风景名胜区规划2学分(13)景观生态学2学分(14)园林工程施工图设计(含竖向设计)2学分(15)古典园林专题2学分(16)园林手绘图表现技法(非园林专业需再跟读本科课程)2学分(17)城市地理学2学分(18)现代花卉发展动态专题2学分(19)地理信息系统2学分(20)现代传播学2学分(21)地形地貌学2学分(22)区域规划2学分(23)设计艺术心理学2学分(25)文献综述1学分研究生可以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也可以选修有关大学本科课程。
城乡规划学0833 -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工业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城乡规划学 0833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城乡规划学科主要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研究开发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城乡规划理论研究、城乡规划与设计、城乡规划管理等领域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2.5-3年。
原则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4学年,全日制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5学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1. 城乡规划与设计理论2. 城市设计3. 居住区规划与设计4. 古城与历史街区保护更新5. 城市景观设计6. 城乡防灾减灾规划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基本学分要求为26学分)五、学位论文工作的安排1. 开题时间一般于第三学期11月-12月进行。
文献阅读量应大于40篇(中文30篇,英文10篇),研究生须与导师确定论文选题,完成5000字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会评审委员会应由3-5名具有本专业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
开题报告会秘书应由校内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
2. 中期检查时间一般于第五学期9-10月进行。
重点检查论文进度和质量、科研成果发表、学术活动参与、课程学习完成情况。
学生提交论文的详细提纲或论文初稿,中期考核分数占毕业论文总分的20%。
中期报告会评审专家须具有本专业高级职称,包括学生本人导师在内不少于3人组成。
中期报告会秘书应由校内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
3. 研究生应于第六学期3月15日之前独立完成论文全稿,并经导师审阅后约请校内外两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进行盲审。
4. 第六学期4月30日-6月5日之间进行研究生论文答辩(具体时间视实际情况确定)。
研究生须在答辩一周前办理相关答辩手续并将论文送交答辩专家。
答辩委员会应由 3-5位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学位论文作者的导师不参与答辩),答辩会秘书应由校内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
北京工业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六、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取得研究成果的基本要求以第一作者(如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可视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篇(不含会议论文),论文第一署名单位为北京工业大学。
一级学科名称(代码):城乡规划学(0833) 第一部分本学科博士学位 ...

一级学科名称(代码):城乡规划学(0833)第一部分本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一、学科方向与特色1.学科方向。
明确建有至少3个相对稳定的本一级学科的主干学科方向,具体主干学科可参见《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
至少有1个本单位的特色学科方向。
2.学科特色。
特色学科与国家和所在区域城乡发展需求契合,体现地域和交叉特色,并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学科队伍3.人员规模。
专任教师不少于2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不少于3人。
4.人员结构。
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比例不低于50%。
有一定比例师资具有连续超过10个月在海外或境外城乡规划学相关专业留学并获得学位、访学或工作经历。
5.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
每个主干学科方向有不少于1名正教授或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作为学科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近5年来科研成绩突出。
主要学科带头人应主持并完成过国家级课题,具有3项以上高水平学术成果(含核心期刊论文、专著、专利、省部级以上科研或规划建筑设计类奖项等),至少1名学科带头人已具有博导资格。
学术骨干应主持并完成过省部级以上课题。
三、人才培养6.培养概况。
近5年内在城乡规划学或建筑学、风景园林、地理学等相近一级学科内已授予的硕士学位人数应不少于25名,在学研究生规模应不少于12名。
硕士学位授权点应通过城市规划与设计或建筑学、风景园林、地理学等相关专业专项评估,并达到“合格”以上标准。
7.课程与教学。
具备开设一定数量高水平博士研究生课程及专题讲座的条件,已开设的硕士专业核心课程应与申报的主干学科方向契合,并已开设或有能力开设城乡规划研究方法类专业课程。
课程内容充实,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研究分析和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
8.培养质量。
所培养的研究生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好评。
近5年有一定比例的硕士毕业生继续攻读国内外博士研究生。
有一定比例的在读研究生能够发表高水平论文或其他科研成果。
城乡规划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10124140054)

城乡规划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3300,授工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城乡规划理论与知识,具有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能全面从事城乡规划研究、规划编制、规划设计及规划管理,并向相关领域拓展的高素质城乡规划专业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1.城乡与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2.城乡规划与设计:3.城乡规划技术科学;4.社区与住房规划:5.城乡历史遗产保护规划;6.城乡规划管理;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242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27学分,研究环节要求注5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1.对课程教学及存档的相关要求(1)理论课程考核校级公共课程采用考试方式:学科专业课程采用考试或考查方式,具体方式由任课教师确定。
(2)补修本科课程补修课程须在入学一年内完成,根据任课老师要求,参照本科课程结业形式。
课程存档:按照研究生课程作业相关要求,自入学起,第三学期结束之前完成存档。
(3)“城市规划设计"课程要求城市规划设计课程分四个研究方向(区域与城市总体规划研究、历史保护与城市更新研究、城市设计研究、小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研究),由指定教师授课,可口由选题, 也可由授课教师组织参与相关设计竞赛和实践规划项目。
每个学生必须选择1门城市规划设计课程。
个人工作量要求为:本人作为学生负责人或主要参与人参加课题;理论研究和规划文字部分不少于10000字,图纸不少于6张规划图纸(或分析研究图纸)。
2.城市规划设计与实践课程(导师口上)城市规划设计与实践课程由研究生的导师口行安排上课时间和考试方式,最终成绩只计通过与不通过。
本课程任课教师为该研究生指导教师,以研究生参与导师指导的规划设计课题成果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评分。
课题由导师根据学生研究方向选定,可以是各类城乡规划研究与规划设计类型。
个人匚作量要求为:本人作为该项目主耍规划设计负责人或主要参与人完成该项目主要规划研究与设计成果;理论研究和规划文字部分不少于10000字,图纸不少丁• 15张规划图纸(或分析研究图纸)。
城乡规划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城乡规划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特色具有理科特色的工学硕士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1)具有工程技术设计素质与技能,胜任城市规划设计工作;(2)具有地理科学理论基础和区域科学、城市科学学术素养,能从事城市发展研究;(3)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培养能应用人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广泛知识基础的复合型城市规划设计人才。
二、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宽的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富于创新能力的城市规划与设计高级人才。
要求研究生做到:(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守法纪,品行端正,求实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2)牢固掌握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坚实理论基础知识和有关科学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初步掌握第二外语;(3)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三、研究方向(1)城乡规划理论与哲学(2)区域发展与规划(3)城乡规划与设计(4)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5)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6)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7)城乡规划管理四、招生对象1.城市规划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本科毕业生;2.从事城市规划工作或相近专业工作四年以上,有实践经验的同等学力人员;五、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3年。
最长年限为4年。
六、课程设置本专业学分构成为:学位课(A+B+C)=21学分;选修课(D1+D2)≧(8+3)学分;总分≧32学分。
备注:1.根据中宣部、教育部的相关通知,A类中“自然辩证法等选修课程”是指“《自然辩证法概论》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或《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3门,我校要求硕士生须在其中任选1门。
2.非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及同等学力入学者为36学分,须补修本科专业核心课和指定选修课(具体课程可咨询本科教务员),合计4学分。
广州大学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州⼤学城乡规划学⼀级学科硕⼠研究⽣培养⽅案 为⼤家培养⼴州⼤学城乡规划学⼀级学科硕⼠研究⽣培养的相关信息,下⾯,⼩编为⼤家提供⼴州⼤学城乡规划学⼀级学科硕⼠研究⽣培养⽅案,全⽂如下: ⼀、专业学科、学制、学习⽅式 ⼀级学科名称:城乡规划学 (代码: 0833 ) ⼆级学科名称:城乡规划与设计 (代码: 083301 ) ⼆级学科名称:城乡空间发展与区域规划(代码: 083302 ) ⼆级学科名称: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代码: 083303 ) ⼆级学科名称:城乡规划空间信息技术 (代码: 083304 ) 学制:三年学习⽅式:全⽇制 ⼆、本学科情况介绍 本学科龚兆先教授、吴志峰教授为学科带头⼈,已形成⼀⽀由25⼈组成的学术梯队,其中教授8⼈、副教授6⼈,讲师11⼈,博⼠11⼈、硕⼠14⼈。
本学科研究突出我校地处我国改⾰开放前沿的中⼼城市,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逐步形成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
在城乡规划学科领域,在城市尺度上,⽴⾜⼴州城市建设实践,积极开展城市规划与住区规划研究并取得较⼤进展;在区域尺度上,侧重从新经济视⾓研究⼤都市空间重组,⼴东的区域整合和创新城市体系等⽅⾯的研究在国内学术界具有较⼤影响;城乡规划历史与理论⽅⾯,侧重近代城市历史和地⽅城镇史研究,地⽅性城乡历史⽂化遗产与保护规划的研究,观点新、成果多;城乡规划空间信息技术⽅⾯,以学科交叉与融合推动GIS技术的应⽤,在GIS模型、算法与仿真⽅⾯取得丰硕成果。
本学科下属建筑设计研究院拥有甲级建筑设计资质和甲级规划资质,提供了较好的实践平台。
梯队成员参与的科研实践全⾯覆盖了⼴东的区域规划、城乡规划、城市设计等各个层⾯,⼤范围参与了⼴州市的重点地区规划和设计项⽬,并逐步⾛出⼴州,参与了全国各地区的规划和设计项⽬。
近5 年来,本学科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国家⾃然科学基⾦、教育部、住建部等省部级科研项⽬。
纵向科研经费累计1290.83万元;发表科研论⽂、出版专著、教材,学术影响不断提升。
城乡规划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城乡规划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要求要求培养的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1.具备较扎实的城乡规划学理论基础知识;2.具备较强的规划设计和分析能力;3.具备一定的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技能;4.具备一定的调查研究和综合素质;5.具备一定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城市规划原理、城乡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设计及空间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等。
(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城市与乡村发展理论、城市与乡村规划实践、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环境与资源管理、城乡地理信息系统等。
(3)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研究方向,可以选择相关的选修课程。
2.实践环节(1)实习实践:通过实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课程设计:开设实践性课程设计,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规划设计,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研训练(1)科研导论:培养学生系统的科研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了解科研的基本方法和理论。
(2)科研项目: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研究的素质。
4.学位论文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口试和答辩,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与城乡规划学相关,具有一定的学术或实践价值。
三、培养模式和方法1.教学模式(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研究型培养: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讨论:通过讲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2)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学习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培养保障措施1.师资保障:拥有一支具备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队伍,可以提供专业的教学指导和学术上的支持。
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9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全日制、本学科情况介绍(针对各专业领域带头人及梯队人员情况、专业领域研究的特色优势、近五年的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目前在研的课题项目等编写,字数不多于800 字)三、培养目标(参考国家教育部有关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填写,约400 字)四、培养方式(参考国家教育部有关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填写,约300 字)六、课程设置与要求研究生须修读30-32 学分,其中学位课19学分,教学实践 2 学分,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学术活动1学分。
16学时计 1 学分。
未获学士学位(学历)考取的研究生及跨学科考取的研究生,或在招生考试时被认为在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方面有缺陷、需要在入学后进行适当补课的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不少于二门),并通过相应的考核,方能申请参加论文答辩。
补修课程填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登记成绩,不计学分。
具体填写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附后)七、课程教学大纲每门课程须编写“广州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八、实践学习规划(参考国家教育部有关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填写,约300 字)九、学位论文(参考国家教育部有关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填写,约300 字)十、答辩与学位授予(参考国家教育部有关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填写,约200 字)十一、必读、选读书目及重要学术期刊(列出书目或刊物名称,注明作者、出版社等,数目控制在条)参考格式1.《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研究》,杨颖秀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1学分,30—35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文科使用)注:要求每门课程填写相应的英文名称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理科使用)注:要求每门课程填写相应的英文名称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二级学科负责人确认(签字):2019 年5 月一级学科负责人确认(签字):2019 年5 月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意见: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审核通过该培养方案。
城市规划硕士(代码:0853)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40
20
20
20
2.0
2.0
1.0
2.0
2.0
2.0
1.0
1.0
1.0
2.0
1.0
1.0
1.0
1
2
2
1
1
2
1
1
1
2
2
2
3
笔试、论文、设计
6.0
以下为应用型研究生专修课程(>=2学分
********
********
设计与实践
规划管理实践
60
60
3
3
3
2
笔试、论文、设计
学术报告:参加学术活动6次以上,其中本人作学术报告1次
学制:2.5~3年
课程设置:突出城乡规划实践导向,充分反映城乡规划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重视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要求有为期至少半年的实践环节。
8.0
以下为应用型研究生专修课程(>=2学分)
********
********
********
规划设计(Ⅱ)
景观规划设计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
60
40
40
3.0
2.0
2.0
2
1
1
笔试、论文、设计
C
类
选
修
课
程
********
********
********
********
********
********
城市规划硕士(代码0853)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15011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研究生英语(基础英语)
研究生英语(应用英语)
18
32
48
60
1.0
2.0
2.0
2.0
1
1
1
1
讲授
7.0
B
类
学
位
课
程
01001012
01001050
01001004
01001051
01001052
01001045
01001053
培养计划:全日制学习方式,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习和学位论文并重的培养方式。采用导师组集体培养和导师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导师组中会吸收城市规划实务部门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参加。
1、专业课程学习(1~1.5年),课程重视和加强与城乡规划实践的关联性,培养学生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的实务能力。
4、来自大学本科非城市规划专业或尚未通过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还应在第1至第3学期内,补修城市规划专业本科阶段的若干门核心课程。
5、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满规定的学分,必须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1篇以上的学术论文(待刊不算);如果在SCI、EI、SSCI、CSSCI检索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1篇以上的学术论文(待刊不算),研究生可以是第二作者。
20
40
20
20
20
2.0
2.0
1.0
2.0
2.0
2.0
1.0
1.0
1.0
2.0
1.0
1.0
1.0
1
2
城乡规划研究生

城乡规划研究生城乡规划是指通过规划的手段,对城市和农村的空间布局、功能与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和控制,以实现人居环境的良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等目标。
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城乡规划研究生专业培养的人才在我国的城乡建设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城乡规划研究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城乡规划理论与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这些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参与城乡规划的研究、设计、实施以及管理工作。
通过系统学习和全面了解城市与农村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城乡设计等领域的知识,研究生专业培养的人才可以为城乡规划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城乡建设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其次,在城乡规划研究生专业的培养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土地利用与管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在学术方面,学生需要熟悉城乡规划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国内外城乡规划的发展动态,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和论文撰写等工作。
在实践方面,学生需要参与真实的城乡规划项目,掌握专业实务和操作技能,培养出色的规划设计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为解决城市和农村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此外,在城乡规划研究生专业的培养中,学生还需要具备广泛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首先,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学科素养,熟悉城乡规划的相关理论、法律法规和政策。
其次,要具备较强的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与各类专业人员和群体合作,协调各方资源,推动城乡规划的实施。
再次,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研究,提出创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方案。
最后,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以客观公正、合法合规的方式对待城乡规划的工作,为人居环境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而言之,城乡规划研究生专业是一个与城市和农村长远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领域。
城乡规划研究生

城乡规划研究生城乡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和乡村发展的需要,制定并实施相关规划,以提高城乡环境的质量、空间利用的效益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城乡规划研究生专业培养具备城乡规划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级人才,掌握城乡规划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
城乡规划研究生课程设置包含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理论方面主要包括城乡规划原理、城市设计理论、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内容,通过学习这些课程,研究生能够深入了解城乡规划的理论体系和规划过程。
实践方面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实践、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案例分析等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考察,研究生能够掌握城乡规划的方法和技能。
城乡规划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研究生应具备较强的学科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和解析城乡规划的相关理论和概念。
其次,研究生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城乡规划的工具、方法和技术进行规划实践。
再次,研究生应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能够进行城乡规划的科学研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最后,研究生应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能够组织和协调城乡规划的实施工作,推动城乡发展的可持续性。
城乡规划研究生的就业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规划师需求量不断增加,各级政府、规划设计院、房地产开发企业等都需要城乡规划专业人才。
另外,城乡规划研究生还可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培养更多的城乡规划人才做出贡献。
总而言之,城乡规划研究生培养的是具备城乡规划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他们在城市和乡村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城乡规划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其就业前景广阔,为推动城乡发展的可持续性做出贡献。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81303〕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处所经济社会开展与城市建设办理需要的、同时具有学术研究能力和社会应用性的复合型高层次城市规划专门人才。
具体目标要求是:1.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公民意识,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开展效劳。
2.掌握系统的城市规划根底理论和专门常识;具有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程度;能够熟练运用城市规划理论和技术解决国民经济建设实际问题。
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熟练地阅读本学科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3.大局部学生毕业后能进入相关专业领域工作,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局部学生能在专业领域读博深造,成为学术型人才。
二、研究标的目的1.规划理论与方法2.区域规划3.城市总体规划4.城市详细规划三、修业年限本专业修业年限为2-3年,此中,全日制硕士生底子修业年限为2年,非全日制硕士生底子修业年限为3年。
非全日制硕士生允许提前毕业,但最低修业年限不得少于2.5年,并且在学期间应当有至少一篇公开颁发的学术论文。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此中课程总分不少于27学分,毕业论文3学分〔含开题陈述、进展陈述、论文评阅和辩说等环节〕。
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其他方面符合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1.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论文写作和参加实践课题研究工作为主,兼顾学术交流、讨论、实习等过程培养。
2.采纳导师负责与专业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同时成立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按目前本专业师资情况,指导小组成员由副传授及以上职称教师构成〕,配合导师,阐扬集体培养优势。
3.有方案地聘请国表里专家前来授课,或尽可能地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名牌高校或科研院所以多种方式学习或见习科研,拓宽学生专业视野,增强独立学习和科研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规划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6级研究生开始使用)
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
一级学科名称:城乡规划学(代码: 0833 )
二级学科名称:城乡规划与设计(代码: 083301 )
二级学科名称:新经济与城市空间规划(代码: 083302 )
二级学科名称: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代码: 083303 )
二级学科名称:城乡规划空间信息技术(代码: 083304 )
学制:3年学习方式:全日制
二、本学科情况介绍
本学科龚兆先教授、吴志峰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已形成一支由25人组成的学术梯队,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讲师11人,博士10人、硕士15人。
本学科研究突出我校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中心城市,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逐步形成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色。
在城乡规划学科领域,在城市尺度上,立足广州城市建设实践,积极开展城市规划与住区规划研究并取得较大进展;在区域尺度上,侧重从新经济视角研究大都市空间重组,广东的区域整合和创新城市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城乡规划历史与理论方面,侧重近代城市历史和地方城镇史研究,地方性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与保护规划的研究,观点新、成果多;城乡规划空间信息技术方面,以学科交叉与融合推动GIS技术的应用,在GIS模型、算法与仿真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本学科下属建筑设计研究院拥有甲级建筑设计资质和乙级规划资质,提供了较好的实践平台。
梯队成员参与的科研实践全面覆盖了广东的区域规划、城乡规划、城市设计等各个层面,大范围参与了广州市的重点地区规划和设计项目,并逐步走出广州,参与了全国各地区的规划和设计项目。
近五年研究成果获得了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一项、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优秀项目一等奖一项、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优秀项目二等奖一项、广州市城乡规划设计优秀项目一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两项、广东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广州市高校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目前在研的课题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3项,省部级项目17项,横向设计项目30余项。
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大量研究成果,其中被国际重要检索收录的论文有30多篇, 出版专著10部。
三、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管理需要的、同时具有学术研究能力和社会应用性的复合型高层次城市规划专门人才。
具体目标要求是:
1.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公民意识,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遵纪守法,品行优良,作风朴实,学风严谨。
2.掌握系统的城乡规划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前沿研究问题,具有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城市规划理论和技术解决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问题;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具备初步的外语写作和听说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能进入相关专业领域工作,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部分学生能在专业领域读博深造,成为学术型人才。
四、培养方式
采取导师负责与专业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同时成立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指导教师个人指导与教研室/研究所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提倡不同学科的专、兼职导师组成学科群体进行联合指导),配合导师,发挥集体培养优势。
研究生应在入学后3个月内制订出培养计划,按培养计划完成学位课程学习,于第四学期按照《广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参加中期考核,并完成社会(教学)实践环节。
五、专业内容介绍
六、课程设置与要求
研究生须修读课程学分30-32学分,其中学位课19学分;其它考核环节有教学实践、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学术活动(参加学术报告会10次,其中2次为跨二级学科)。
其中二级学科指定选修课须根据研究生所在方向按规定必选。
每16学时计1学分。
未获学士学位(学历)考取的研究生及跨学科考取的研究生,或在招生考试时被认为在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方面有缺陷、需要在入学后进行适当补课的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不少于二门),并通过相应的考核,方能申请参加论文答辩。
补修课程填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登记成绩,不计学分。
详细参见《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七、课程教学大纲
参见“广州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八、实践学习规划
通过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使研究生获得必要的职业实践。
教学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级第一学期,担任一门本科主干课或专业课教学辅导工作。
研究生必须跟班听课,批改一定数量的作业,协助主讲教师答疑,并承担两周课堂讲授工作。
教学实践由研究生导师亲自指导或委托相关课程主讲教师负责指导。
研究生讲课时,主讲教师必须听课,便于指导并作出评价。
社会实践与学术活动是在校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性创造性思维,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包括:结合规划设计课程的调研、社会调查、参与科研或实际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机构实习、规划管理部门实习、院系及导师组织实践教学,有明确的教学要求和严格的考核。
九、学位论文
研究生应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通过后,中期检查在论文开始半年后进行,由研究生向检查小组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并获得指导与帮助。
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合格获得1学分。
学位论文宜选取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课题,或基于较复杂的实际规划项目,能应体现城乡规划学的
学科前沿、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有一定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有利于研究生对所学的专业理论和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科研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论文正文的篇幅在1~3万字左右,学位论文的格式规范参照《广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执行。
论文要符合科学研究的规范,作者应对研究课题有自己的新见解或新成果,结论应符合逻辑。
十、答辩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在公开刊物上至少发表一篇学术论文(以录用为准),该论文一般应属于学位论文的部分内容,第一作者为研究生本人(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广州大学。
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必须满足《广州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学位申请条件的要求及实践学习规划的要求,学位授予程序按照《广州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一、必读、选读书目及重要学术期刊
[1]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刘易斯·芒福德著,宋俊岭等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 5.
[2] 城市设计,培根(Edmund N. Bacon),黄富厢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3] 设计结合自然,I.L 麦克哈格著,芮经纬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4] 城市意象,凯文·林奇著,宋伯钦译. 台北:台隆书店,1981.
[5] 交往与空间(第四版),扬.盖尔著,何可人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编著,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7] 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与城市意义,斯皮鲁·科斯托夫著,单皓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8] 街道与城镇的形成,迈克尔·索斯沃斯,伊万·本—约瑟夫著,李凌虹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9]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简·雅各布斯著,金衡山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10]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张京祥.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11] 城市设计历程,洪亮平.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2] 城市设计,王建国.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13] 世界现代建筑史,王受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14] 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董鉴泓.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5] 西方城市建设史纲,张冠增.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6] 市镇设计,[英]F·吉伯德著,程里尧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17] 规划广州,林树森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8]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邬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19]《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邬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0]《城市开敞空间-格局、可达性、宜人性》,尹海伟,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1]《分形城市:标度、对称、空间复杂性》,陈彦光,科学出版社,2008
学术期刊:《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城市规划》,《城市规划》英文版,《国际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建筑学报》,《规划师》,《城市问题》,《城市发展研究》,《现代城市研究》,《经济地理》,《人文地理》,《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热带地理》,
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题研究》为城乡规划与设计方向必选课,《区域规划的理论与实践》为新经济与城市空间规划方向必选课,《城市与建筑遗产》为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方向必选课。
《规划中的地理信息技术支持》为城乡规划空间信息技术方向必选课。
一个二级学科的必选课可作为其他二级学科的任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