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小驴皮,放眼大世界——浅析巴尔扎克《驴皮记》的哲学意味
《驴皮记》和巴尔扎克的命运
《驴皮记》和巴尔扎克的命运作者:由庆华来源:《世界文化》2008年第11期《驴皮记》是巴尔扎克1830年创作的小说:有着强烈欲望而难以实现的青年瓦伦丹,正在绝望时,一位古董商送给他一块神奇的驴皮。
这块驴皮可以使它的持有者的任何愿望都能得到满足,但得用他的生命作代价。
驴皮的面积象征着持有者的寿命,它将随着持有者的愿望的强度和数目的大小而收缩,而到它收缩为无形时,它的持有者生命也就结束了。
这个故事揭示了生活的矛盾:生命没有了欲望就没有了光彩,而如果欲望过于强烈就会导致生命的早逝。
瓦伦丹在一次次欲望的实现后,仍不能抵挡爱情的诱惑,终于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巴尔扎克是生活的洞察者,他把生命的奥秘和真理揭示给我们。
瓦伦丹的故事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可遗憾的是,这个故事的作者——生活的奥秘和真理的揭示者巴尔扎克本人,却不幸在他自己生命的故事里重蹈了瓦仑丹的覆辙,成了情欲的牺牲品。
故事是从来自俄国的署名“不知名的女子”的信开始的。
一这位“不知名的女子”就是韩斯卡夫人。
她出身贵族家庭,18岁时嫁给了年长自己23岁的俄属乌克兰沃伦省首席贵族文采斯拉夫·韩斯基。
韩斯基并非英俊的美男子,且呈现老态,可他拥有4万农奴、上百万家私、广阔的森林和草原,还有几个大庄园和许多工厂作坊,身家犹如一个小王国。
这位聪颖美貌的韩斯卡夫人在婚后曾经博得过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爱慕,她怎么能耐得住偏远的维尔霍夫尼亚庄园的寂寞呢?尽管韩斯基每年带她到彼德堡、基辅或国外度假,并且以绅士的大度对待她的朋友和情人,但仍不能使她那充满激情的心得到满足。
1831年冬,巴尔扎克的几部描写爱情婚姻的小说搅乱了这位多情贵族女子的心。
她和陪她消遣解闷的两个外甥女和家庭女教师商议,大家共同以“不知名的女子”名义给作家写一封信,表达对作家的敬重、爱慕和对他作品的赞赏。
这样有去无回地写了4封信以后,韩斯卡夫人的好奇心和激情得不到满足,于是,从1833年1月开始,她瞒着其他三个女人,自己一人写信给巴尔扎克,并署上她自己的真实姓名。
驴皮记读后感
驴皮记读后感我在不久之前读了巴尔扎克的成名作品《驴皮记》,这个作品大概讲的是一个贵族出身的青年瓦朗坦破产后投身到社交场所,落得穷途末路,准备投水自杀时,一个古董商给了他一张神奇的驴皮。
这张驴皮能实现他任何愿望,不管是善念还是恶念,但愿望一经实现驴皮立刻缩小,寿命也随之缩短。
起初他认为是无稽之谈便随口许愿。
成了百万富翁后,他惊恐地发现驴皮缩小了,从此他整天满怀恐惧地注视着那张驴皮,惟恐它继续缩小,因而有福不能享,有心爱的姑娘却不能白头偕老,眼睁地看着自己的末日来临。
巴尔扎克手举一块忽大忽小的神奇驴皮,刀片儿般飞向资本主义的咽喉,割破那些奢华靡丽的所谓上流社会的伪装,将乱舞群魔打回原型:一群物欲奴役下的僵尸。
读此书,我有两个思考,一是“驴皮之美”,二是“批判之美”。
一张来自古董店的驴皮,照见了巴尔扎克自己及一切英雄的悲壮命运;其利刃,亦刺痛资本主义的残酷嘴脸,呈现出“批判之美”。
波利娜母女之外,书中混迹于上流社会的女人都尽显狰狞。
男主人公拉斐尔为之癫狂的褔多拉,是一个夺取了高贵地位的美貌、鬼魅、阴险又冷酷的集合体,她始终不肯真爱拉斐尔,却也不愿放弃玩弄这个年轻的追随者。
拉斐尔在宴会上还遇到一些女人,当他与她们交谈,询问“幸福难道不是来自灵魂”的时候,得到回答:幸福就是“受人仰慕,受人奉承,用我们的美貌和我们的财富去战胜所有女人,包括最有德行的女人在内。
”当有人接着问“一个没有德行的女人不是十分可憎的吗?”另一个少女用毒蛇的眼光向他们瞟了一眼,然后回答:“道德!我们把它让给丑女人和驼背女人。
这些可怜的女人,如果连这点都没有,她们还算什么呢?”实际上,这些女性均出身贫寒,物欲吞噬了她们的仅存的善良与尊严。
书里的男人们,大概要以那场盛大豪华晚宴的参加者为主,当驴皮帮助拉斐尔成为六百万法郎的富翁以后,东道主泰伊番发表了最有力的拜金演说,称赞“他就是国王,他能够为所欲为。
他就像所有富豪一样凌驾在一切之上。
从今以后,所谓‘法国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过是记载在大宪章里的一句谎言。
一张小驴皮,放眼大世界——浅析巴尔扎克《驴皮记》的哲学意味
一张小驴皮,放眼大世界——浅析巴尔扎克《驴皮记》的哲学意味作者:张钰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0期张钰(赤峰学院文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叙述《驴皮记》的主人公——一个破落贵族青年拉发埃尔的人生悲剧,使人们体会到一个无止境追求金钱与享乐的青年是怎样一步步将自己送上不归之路。
巴尔扎克给我们活生生的呈现出当时法国社会的各种金钱至上的丑恶嘴脸,正是对这种社会形态的深恶痛绝,作者在表达愤慨之情的同时,也阐述了发人深思的哲学思想。
在小说中主要是传达一种节制欲望的人生观、一种取之有道的金钱观、一种纯洁真诚的爱情观,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颇具哲学意味的思想内容即使在如今仍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本篇论文正是在把握文章主旨及闪光处的基础上对作者的哲学思想做简单的剖析和阐发。
关键词:节制欲望;金钱观;爱情观;哲学思想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0-0179-05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的作品多以揭露当时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黑暗现实为主要题材,在谴责社会腐化的同时为读者描绘出诸多人性扭曲的悲剧人物形象。
而《驴皮记》这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是巴尔扎克的作品集《人间喜剧》中哲学篇目中的第一篇,借突显主人公悲剧人生来批判当时社会上的污浊之风对人性的摧残。
小说采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为我们呈现出黑暗的现实、泯灭的人性以及时人对金钱与地位的不尽追求。
在针砭时弊的同时也向读者传达了巴尔扎克个人的部分哲学观观念:通过叙述主人公因“驴皮”而短命的悲惨结局,阐明了“寿命的缩短与愿望的增强成正比”这样一个人生哲理;借由描写金钱狂热者的病态心理,告诫世人及时拥有了财富也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感;又以主人公阴阳两隔的爱情结局,警醒读者勿将金钱作为砝码去衡量爱情的价值……正是文中渗透的这些哲学思想使得这部小说也同样受后人的追捧,成为巴尔扎克文学著作中比较重要的一部作品。
驴皮记读后感
《驴皮记》读后感《驴皮记》中有一个年轻人叫拉法埃尔.瓦仑丹,他有一张神秘的驴皮,只要他愿意,那张驴皮就可以满足他的任何要求。
然而,那张神秘的驴皮会在瓦仑丹欲望的一次次实现中相应的缩小,他的生命也会在一次次的欲和能的满足中消亡。
随之,天地之间便立起了一架看不见的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生命。
意志颓丧的青年轻人用驴皮行使了自己各种善念与恶愿,他用它使自己成为百万富翁,用它无意间成就了年迈老师的职位愿望,也用它滥杀侮辱自己的人,用它去爱心爱的人。
瓦仑丹在挥霍中不能自拔时,他的那张驴皮也缩得无影无踪了,欲望最终把他拉向了死亡。
世上有许多人,面对金钱和物质享受的诱惑,都是将名誉、地位、家庭、祖国,甚至自己的生命,全部置诸脑后,而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不顾道德、法律、舆论的阻力,杀人放火,诈骗盗窃,无所不为,小小一张驴皮,哪里阻止得住他们?借着驴皮,他们能做出更加丧心病狂的事情。
在我们看来,这或许就是一则寓言,可是在这世界上,瓦仑丹这样的人简直不计其数。
马其顿帝国时期的亚历山大大帝,就是一例,说起他,我们还是先看一下他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足迹,就足以说明一切了。
公元前333年,他率军攻取腓尼基,前332年,率军征服埃及,前300年,率军灭波斯帝国。
也就是说,前后短短四年,亚历山大就为希腊铲除了一直以来的东土大患。
之后,这位杰出的军事统帅,又一鼓作气,以令人惊奇的方式横穿小亚细亚、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波斯,阿富汗的,直抵印度河,这才收住战争的脚步。
至此,我们似乎可以说,亚历山大是千秋所制指,独步乾坤了,不过,当我联想到他的年龄时,这种评价仍嫌低调了。
当亚历山大成为亚、非、欧三大洲的主任时,他仅仅三十出头!按当下的标准,男人三十出头,远不算黄金年龄,甚至还有一股浓浓的大男孩气息。
但也恰恰就在此时----公元前323年,在位13年的亚历山大突然得热病死在了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宫,终年33岁,死之前,亚历山大且尚怀揣着西征地中海西部地区的雄伟计划。
读《驴皮记》有感
读《驴皮记》有感《驴皮记》是巴尔扎克在1831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哲理小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读《驴皮记》有感,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当我在《驴皮记》里,读到金钱、欲望、爱情、死亡时,当我读到所有的这一切纠葛在一起,变成一张巨大的缚在人身上的难以挣脱的网时,我惊讶至极。
巴尔扎克确实是一个天才!他在180年前就写下了一个如此伟大的预言!《驴皮记》是巴尔扎克在1831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哲理小说,也是他首次引起轰动效应的长篇作品。
属于其代表作《人间喜剧》中的“哲学研究”范畴。
小说别出心裁的用一张驴皮来象征人的欲望和生命的矛盾,充分反映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反映了他对当代种种社会现象的总体分析,并借此概括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哲理思考。
一本研究巴尔扎克的书中讲道,写这部作品时,他经历了十年艰苦奋斗,尝尽了人生的辛酸,深刻地体验了金钱的威力和贫穷的痛苦。
他从自已的切身感受中,得出了这样一条痛苦的结论:人类为了谋求生存,尚且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若想追求某种大的快乐,满足某种强烈的欲望,则无疑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想,正如他在《驴皮记》中说:“对于某些生不逢时的人来说,他们所需要的不是天堂即是地狱。
”小说的主人公拉法埃尔·瓦朗坦,就是人的欲望和生命的这种精神矛盾的化身,他是一个痛苦的挣扎着的灵魂。
他不幸身无分文而又不安与贫困。
他曾经在治学和思考中耗尽心血,一心想凭借才能取得财富和荣誉,然而这种努力几乎保证不了维持生命的最低需要。
他继而接受拉斯提尼的指引,到上流社会去闯江山,指望娶一个有钱的贵妇,结果受到无情的嘲弄。
他日夜受着欲望的煎熬,欲望因得不到满足而变得更加疯狂。
他在失去一切之后,走上自暴自弃的道路,想在纵欲中了此残生。
所以,当古董商告诉他,这张嵌有灵符的驴皮可以满足他的一切愿望,只是每实现一个愿望,驴皮就会缩小一圈,意味着生命也随之缩短时,他毫不犹豫地抓过驴皮,嚷道:“我就喜欢过非同寻常的生活。
读巴尔扎克《驴皮记》有感1500字
读巴尔扎克《驴皮记》有感1500字刚看了《人间喜剧》中的这又一部杰作,又一部经典,不胜回味。
小说讲述诉说了一位当初怀揣理想、纯洁真挚的青年瓦朗坦遭受现实打击后心灰意冷,在赌场掷完财物后,意图寻死,恰巧走进一间古董商店,看见千奇百怪了人类文明的各种物品,古董店老板将一张神奇的驴皮送给青年,并嘱咐说驴皮的大小象征着青年的寿命,驴皮可以实现青年人的任何愿望,但是每实现一个愿望,驴皮的面积就会随着愿望的大小而缩小,瓦朗坦的寿命因此也就相应减少。
理智颓丧的青年人颓丧如获至宝,用驴皮行使了自己各种善念与恶愿,他用它使自己哈金成为百万富翁,用它偷偷成就了年迈老师的职位愿望,也用它濫杀侮辱自己的人,用它去爱心爱的人,最后,在财富与精神、欲望与爱情时候都能得到满足时,他却寿终正寝。
在瓦朗坦获得驴皮前,他将自己将自己关在一个小房间里面,艰苦奋斗,勤奋学习创作,用困窘单调的生活挖掘自己的潜能,完成了一部心理学创作,在这个过程中,他因此而结识了房东和疯狂暗恋着他的房东妹妹波丽娜,但是他欣羡上流社会的老妇人福多拉,并展开追求,可是,随着不断的交往,他发现福清纯卡德是一位外表美艳、华贵优雅而内心却冷漠无情、虚荣自私的冷美人,挚爱他渴望唤起福多拉与其外在物质条相对应的丰沛爱情,将巨大的热诚和无私的爱默默奉献给福多拉,但是他反倒以失败告终,无知得到的只是虚情假意的冷漠,失望之极后,便开始朝着身体健康健康生活状态的反方向堕落,纸醉金迷、酒色无度,而后欠下债务变卖家产。
而后,他获得了不可思议的驴皮,并以削减寿命为代价勇夺荣膺了百万财富,因此而不闻世事,春时了隐居似的生活,清心寡欲,以防止内心的欲望无意间实现而削减寿命,巧合的是,在一个剧场里他再次碰到了波丽娜,却是继承了巨额财富且出落的美丽成熟,这位波丽娜尊贵富有而且领悟到还如以前一样强烈地爱着瓦朗坦,可是他发现随着他想要去爱她的愿望得以不断实现,驴皮不断缩小,因此,甜蜜的两个人分开了,瓦朗坦离群索居难以得到逍遥自在的净土,后来请教医生、力学家、化学家等都无法人为扩大不朽寿命的诡异驴皮,最后,在瓦朗坦奋力回应波丽娜的爱情此时时,只剩下一丁点的驴皮仿佛化为乌有,瓦朗坦也阖然辞世。
《驴皮》读后感
《驴皮》读后感《驴皮》读后感《驴皮》读后感1《驴皮》是法国作家沙贝.贝洛写的童话故事。
《驴皮》讲的是有一个国家的国王、王后和女儿相亲相爱,生活很幸福。
一天,王后死了,她死前要求国王找一个比她更美丽的分主,才能续娶。
国王找来找去,他发现只有自己的女儿才符合要求。
公主找教母丁香仙女帮忙,难为国王为公主织出天空颜色、月亮颜色、太阳颜色的连衣裙,国王都做到了。
仙女没有办法,要求国王杀掉奇特的驴子。
国王也答应了。
仙女让公主披着驴皮离开王宫,到另一个城市的农场做奴仆。
公主干什么都在行,农场主女主人很护着她。
一天她脱掉驴皮,换上以前的衣服,被这个国家的王子看见,爱上了她。
公主为王子做蛋糕时不小心把戒指掉进面团,差点把王子噎死,王子通过试带戒指找到了公主,两个人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我的感受是:国王让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很无耻,公主很聪明和能干。
她通过自己的聪明和智慧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不能随便答应同学无理的要求,也不要被同学无理的要求所逼迫。
要躲避同学的逼迫,也不要被他的甜言蜜语所迷惑。
我如果处理不好,要将这件事告诉妈妈或老师。
让她们帮助我解决问题。
《驴皮》读后感2我很少完整地看完过一本长篇小说,就更别说外国的长篇小说了。
首先那些长得让人发指的名字,就已经让我望而却步了,再加上不知道是作者还是译者的关系,出现的那些过分华丽的词藻着实让我发晕。
一本长篇小说总是看不到一半,我就崩溃于人物关系中了。
这次看巴尔扎克的《驴皮记》其实也是个意外,老妈让我借《羊皮卷》,我却误拿回了《驴皮记》,三个字没一个对上,可我愣是给混了,可能名字都和动物有关吧~(给自己找个小借口,嘿嘿……)。
刚开始,只是用来临睡前打发时间,后来我就被他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所征服,觉得在哪里停下来都是中遗憾。
读完后,真是不得不感叹巴尔扎克的才学与渊博的知识,所到之处,无所不通!如果世间真存在这样一块神奇的驴皮,它可以实现你的任何愿望,只是随着愿望的实现,驴皮回逐渐缩小,当然你的寿命也会一同减少,你会接受么?每个看完的人都会这样问自己吧。
驴皮记读后感
驴皮记读后感
《驴皮记》是法国作家圣-艾克苏佩里创作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辛格兰先生从一个年轻有为的人,渐渐走向堕落的故事。
小说以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揭示了人性的贪
婪与虚荣,引人深思。
读完《驴皮记》,我被其中深刻的道德寓言所震撼。
故事中的辛格兰先生原本是一个
富有正直、上进心的青年,但随着他得到了一张能变出金钱的驴皮,他渐渐迷失了自我,陷入了贪婪、享乐和自私的循环之中。
他开始不断地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却失
去了家庭和朋友的关爱。
最终,辛格兰先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决心摆脱驴皮的诱惑,重新回归正义和简朴的生活。
通过这个故事,圣-艾克苏佩里告诫人们要追求心灵的真正幸福,而不是追逐金钱和物质的虚假快乐。
他警示我们,财富和享乐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感,反而会让我们变
得贪婪、疯狂和孤独。
只有通过真挚的情感、家庭的温暖和朋友的陪伴,我们才能找
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读完《驴皮记》,我对人性的脆弱和贪婪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每个人都有欲望和
贪婪的一面,但是我们需要警惕自己不要被它们所驱使。
只有保持内心的纯洁和善良,才能走上正义和幸福之路。
总的来说,《驴皮记》是一部充满警示和思考的作品。
它不仅提醒人们要追求真正的
幸福,还告诉我们,财富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我们如
何对待自己和他人。
这本书让我深思自己的人生选择,同时也教会了我珍惜眼前的快
乐和幸福。
驴皮记读后感
驴皮记读后感
《驴皮记》是中国古代小说《聊斋志异》中的一篇短篇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贫苦书生为了治病而使用驴皮,结果却遭遇了一系列怪异和不幸的事件。
读完《驴皮记》,我有以下几点读后感:
1. 呼应人性弱点:《驴皮记》通过书生贪图私利和不顾后果的行为,揭示了人性中的弱点。
他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他人,最终遭受到了报应。
这让我反思了人性的贪婪和自私,以及行为带来的后果。
2. 警示与惩罚:故事中的书生为了治病而使用驴皮,但却不顾伦理和道德的限制。
这种不正当手段最终导致了他的不幸和灾难。
这给我留下了一个深刻的警示:不道德和不公正的行为最终会招致惩罚。
3. 奇幻与超自然元素:《驴皮记》作为《聊斋志异》的一部分,充满了奇幻和超自然的元素。
通过驴皮的特殊力量和引发的种种怪异事件,故事在现实与幻想之间展开。
这让我体会到了古代小说中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化传承。
4. 道德与伦理的思考:故事中的书生没有遵守道德和伦理的准则,为了私利而滥用驴皮的力量。
这引发了我对道德和伦理的思考,提醒我在面临选择时要考虑到社会责任和道德标准,避免走上错误的道路。
总的来说,读完《驴皮记》让我对人性的弱点和行为的后果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故事中的警示和奇幻元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促使我思考自己的道德与伦理观念。
这个故事在虚构的背景下,通过深入揭示人性的弱点和社会规范的重要性,使我获得了一些启发和反思。
1/ 1。
驴皮记读后感 (2)
驴皮记读后感
《驴皮记》是法国作家加尔封的一部小说,通过一个被压迫的社会边缘人物的生活经历,展现了社会对个体的剥削和压迫。
读完这本小说,我被其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扭曲深深触动。
小说中的主人公勤勉善良,但却被社会所边缘化。
他艰难地努力工作,却总是遭受不公正待遇,遭受社会的瞧不起和羞辱。
加尔封通过勤劳善良的主人公所遭受的苦难,揭示了社会的不公正和对弱者的压迫。
这让我深思,社会应该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公正的待遇,而不是让弱者遭受歧视和压迫。
另外,小说中揭示了人性的扭曲和冷漠。
社会中的人们对主人公大多漠不关心,甚至有些人出于恶意和嘲笑的心态去对待他。
这让我看到了人性的丑陋面,感到了人情冷暖的不公平。
加尔封通过主人公在社会中的遭遇,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和冷漠。
这也让我反省了自己对待他人时的态度和行为,希望自己能更加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总的来说,读完《驴皮记》让我对社会和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这本小说通过一个边缘人物的生活经历,揭示了社会的不公正和对弱者的压迫,以及人性的扭曲和冷漠。
从中我看到了社会需要改变、人性需要改变的迫切性,也希望能为实现公正和关爱作出自己的贡献。
驴皮记中的哲理
驴皮记中的哲理
《驴皮记》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一部作品,其中蕴含的哲理主要集中在主人公瓦伦丹的人生经历上。
瓦伦丹因金钱所毁灭,讽刺了社会运转被金钱腐化,人们为了追求金钱不择手段,最终毁灭人生。
故事中,瓦伦丹在人生最为绝望的时候,获得一张神奇的驴皮,这张驴皮能实现他任何愿望,但愿望一经实现驴皮立刻缩小,而持有者的生命也在消耗。
这个故事寓意着生命没有欲望就缺少了光彩,而欲望过度便导致死去。
瓦伦丹就是因贪婪和欲望,最终丢掉生命。
这一故事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犀利洞察,挖掘出人类内心的真理,流露出作者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作者用驴皮作为道具,荒诞色彩的情节,诉说人生困难重重。
在无止境的欲望之下,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人生充满欢乐和恐惧,在得与失之间,人们患得患失。
这也算是作者最为真实的想法。
总的来说,《驴皮记》表达了随着人生无休止的欲望与追求,人们可以获得乐趣与满足,又因为生命的短暂,人们在追逐乐趣与满足后,要付出心力,也就是说,人在实现主观愿望要以生命作为代价,最终走上末路。
从《驴皮记》看欲与能的研究
060《名家名作》·评论龚 林普鲁斯特在《驳圣勃夫》中“树托靶,打倒巴”的战术策略,将托尔斯泰的地位提升到“大象的粪便”的天然神道高处,而将巴尔扎克看作“山羊粪便”的揶揄的比喻,似乎别有所指。
“推托打巴”的深长意味,不仅仅是大动物与小动物的强烈对比,更想要进一步说明:文学作品不过是作家的排泄物,美其名曰“精神上的排泄物”。
作为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也难逃窠臼,竭力挤出思想上的“废料”,悬置于头顶上空的“胡萝卜”从未停歇对其的鞭策作用。
对于20世纪的作家群来说,他们不再拘泥于文学作品的神圣性和伟大观念,法国文学家立足巴尔扎克这个活靶子,必然解构他的文学作品,是他们情绪化的显现和消除艺术感的祛魅行为的必由之路。
巴尔扎克固然是资本主义养育下的专栏作家,可是正如普鲁斯特所言,资本就产生不了思想家吗?批判就等于正义吗?正如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弊端显现的那般,在自然选择后适者生存下来的,一定是最大、最聪明、最强的吗?幸存者就等同于最优者吗?要谈论巴尔扎克的《驴皮记》这部小说,不得不对比卡夫卡《变形记》“整体的荒诞,细节的真实”这个显著特点进行分析。
早期的现实主义作家不可避免地具有同一批次的作家群的相似性,而巴尔扎克在同时期的古典小说家的档位中,做出前瞻性的有益尝试。
这部小说在“驴皮”这个局部细节上注入东方意蕴的魔幻色彩,究其宏观架构,是强大的现实主义达观。
小小的驴皮是“欲望和能力的结合”,囊括了过度纵欲,无节制的欢愉。
人类的欲望是没有限度的,可生命的长短却有尽头,在这块驴皮可视化的缩小变幻之下,生命展现出可度量的局限性,这就是总体的真实下细节的荒诞性。
但这块驴皮的来源地是东方,象征所有诱惑来自于外部。
可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就没有结合欲望与能力的罪恶之源了吗?这块小驴皮的来源早已草灰蛇线,伏笔千里。
在《驴皮记》中它塑造的主人公的英年早逝的人生轨迹与巴尔扎克自身遥相呼应,不同于卡夫卡式的“一切障碍在粉碎我”,巴尔扎克狂妄到“可以摧毁一切障碍”,他统摄修女的现实生活,口出狂言道:“你就按照我的小说中的人物去生活吧!”但是这之中存疑,有限的生命长度中对社会的无穷尽的掌控欲,也真的是他倨傲就可以做到的吗?到了20世纪的小说家,人在社会的定位是不再狂妄,但是人的秘密也被丰富且巨大地揭示出,我们无法抗拒作为人卑微的虫性,外表强大的背后是脆弱的内心。
驴皮记分析
拉法埃尔·瓦朗坦是(驴皮记)中的主要人物,他出身于贵族家庭,从小受到父亲的严厉管教,到二十岁时,还不曾到上流社会厮混过。
他有种种强烈的欲望,但一见到父亲便会“烟消云散”,这时期的拉法埃尔,没有任何娱乐消遣,用他父亲的话说,是为了使他“免受上流社会的伤害”。
这种保护,使瓦朗坦既胆怯,又害羞,各种好奇的念头、各种强烈的欲望与天真、淳朴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他的性格特征。
然而,拉法埃尔·瓦朗坦并未能在他父亲的保护下继续生活下去,他的父亲破产,母亲去世了,母亲的产业刚好可以抵偿破产的损失。
他的父亲在如此沉重的打击下,忧郁成疾,也撒手西归了。
父母给拉法埃尔留下的,只有一千二百法朗和埋葬他母亲的一座荒岛。
拉法埃尔精打细算之后,决定过一种艰苦的平民生活。
他租了一处阁楼,每天连生活费在内只花十八个铜子,他埋头读书和写作,准备出版专著(意志论)。
差不多三年时间,拉法埃尔一直在又破又脏的阁楼上,在这“空中坟墓”里潜心著述。
这段时间,他与房东戈丹太太和她可爱的女儿波利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拉法埃尔这段时间的生活,算得上是正人君子,他把各种欲望压在心底。
他虽然有炽烈的发财愿望,有强烈的爱情需求,渴望着出人头地。
但这些情欲的恶魔总是被他坚强的意志战胜,事实上,他非常清楚,他实现欲望的最大困难是没有钱。
他的著作无人赏识,他仍是一个一文莫名的穷光蛋。
艰苦的生活和自身的种种努力,并没有使博学多才的拉法埃尔的艰难处境有丝毫的改变,在钱袋告罄之时,他想到了自杀,这时,以前的朋友拉斯蒂涅出现了。
拉斯蒂涅介绍他去认识一位每年有八万法郎收人的伯爵夫人馥多拉。
拉斯蒂涅劝拉法埃尔要及时行乐,让他去博得馥多拉的欢心,并以此来摆脱经济困境。
拉法埃尔由此认识了馥多拉,在经过一段神魂颠倒、刻骨铭心的恋爱之后,拉法埃尔怀着对馥多拉的鄙视和仇恨,伤感地离开了她。
拉法埃尔由此认识到生命的无意义,最后投人到及时行乐、纵欲伐生的生活中去。
他在耗尽了出售埋葬母亲荒岛的最后一文钱后,便迈着沉重的步履走向塞纳河,准贵州文史丛刊备投身到滚滚浊流中去了却余生。
驴皮记
• 也许是一种命运的巧合,二十年后巴尔扎克的结局竟与瓦 朗坦有惊人的类似。他毕生追求光荣和财富,还梦想和一 位有头衔、有财产的贵妇结婚,就在他如愿以偿之际,死 神召见了他。但巴尔扎克又与瓦朗坦有很大的不同,瓦朗 坦慑于死亡的威胁,几乎不敢运用驴皮赋予他的权力,作 者显然对此深感遗憾:“权杖在儿童手里是玩具,在黎塞 留手里是板斧,在拿破仑手中是使世界倾斜的杠杆„„权 力只是使伟大的人物更伟大。拉法埃尔本来可以无所不为, 他却什么也不曾做。”巴尔扎克却是充分运用了生命赋予 他的权力的,他的一生在高度浓缩的状态下度过,为了使 生命之火增强光度,不惜加速它的燃烧。他在短短二十年 间,完成了《人间喜剧》这一人间奇迹,尽管为此付出了 生命的代价,却真正实践了他自已那句名言:“我们在多 大程度上恪守对自已许下的诺言,就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 自已的命运。”
驴皮记
•
《驴皮记》是巴尔扎克发表的第一部长 篇哲理小说。小说别出心裁地用一张驴皮 来象征人的欲望和生命的矛盾,并借此概 括他的生活经验和哲理思考。讲述贵族出 身的青年瓦朗坦安贫乐道,怀着远大的理 想,钻研学问,努力工作。有一次受朋友 诱惑,投身到社交场所,输掉了最后一枚 金币,正准备自杀时,一个古董商给了他 一张神奇的驴皮,这张驴皮能实现任何愿 望,但愿望实现后驴皮会缩小,寿命也随 之缩短。起初他不信,随口许愿成了百万 富翁,驴皮也缩小了。从此他惟恐驴皮继 续缩小,因而有福不能享,有心爱的姑娘 不能爱,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末日来临。
思考:如果人世间真有一块驴
皮,使你的一切愿望都能实现, 同时随着愿望的实现,驴皮将会 缩小,你的生命也会缩短,试问, 你是否愿意接受这块驴皮?
•
人们常说活着有时候就该放纵一下,至少在那段狂 欢的迷醉的时间里我们是快乐的,忘记了生命,忘记了烦 恼,忘记了所有,一切都等明天再说,因为明天对那时的 我们来说是遥远的,而且明天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 或许一切照常,或许根本没有惩罚。然而,在《驴皮记》 里,瓦朗坦再也不能拥有这样的时刻了,虽然在刚得到驴 皮的时候,他豪气地说,有了它,即使明天就死去也情愿。 但当真正地见识了它的魔力,真正发现他的愿望可以全部 得到满足,而他的生命也将在片刻凋零时,他完全变了, 他谨言慎行,深居简出,唯恐说出“我要”。我完全相信 这种转变的真实性,试想一下,让一个人在自己的手中看 到自己生命的期限,看到因为自己的一个欲望而导致生命 地那么明显地缩短,谁不会恐惧?有些人在临死的时候, 总会问:“是谁害死了我?”现在驴皮告诉你,不是别人, 是你杀死了你自己,这样的揭秘是否让你感到比死更痛苦 呢:原来我就是杀死自己的凶手。
驴皮记
因为在这个赌场里,即使痛苦也应当不动声色,穷困也应装作快乐,绝望时也要彬彬有礼,在这种场合里, 要得到别人的怜悯,难道不需要有极大的不幸?要引起别人的同情,难道不需要十分的软弱?或者要使这里的人 灵魂受震动,难道不需要有异常凄惨的外表?
谢谢观看
驴皮记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拉法埃尔
寿命
尾声
女人
皮
皮
金钱
灵符
驴
内容简介
内容摘要
贵族青年拉法埃尔破产后心灰意冷,准备投水自杀时,一位古董商给了他一张神奇的驴皮。这张驴皮能实现 任何愿望,但愿望一经实现,驴皮立刻缩小,使用者的寿命也随之缩短。此后,拉法埃尔开始用这张驴皮获得金 钱,填补自己的欲望,而象征他的生命的驴皮也随之缩小,将他一步步带往死亡……
读书笔记
“如果你现在一心向往成功,那我推荐一部让你感到扫兴的书,巴尔扎克的《驴皮记》。
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时光如白骏过隙,珍惜当下,好好生活!。
词藻华丽繁复是来折磨我的,书不无不益,生命是张驴皮,驴皮被欲望侵蚀。
欣赏不来这些外国文学,像一部歌剧脱离现实,无法共鸣和产生感悟,就像作者咖啡因中毒后产生的靡靡之 音。
自杀本身包含着一种说不出的伟大和恐怖的因素。
目录分析
《驴皮记》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启示
作者: 刘京花[1] 白金[2]
作者机构: [1]保定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2]河北大学,河北保定071000
出版物刊名: 芒种
页码: 91-92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5期
主题词:�驴皮记》 人生观教育 当代大学生 《人间喜剧》 人生价值取向 哲理小说 巴尔扎克 世界影响
摘要:�驴皮记》出版于1831年,是巴尔扎克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哲理小说。
它为巴尔扎克带来巨大声誉并让他决定创作文学大厦《人间喜剧》,当然,《驴皮记》还是“哲理研究”中最有世界影响的杰作。
《驴皮记》借一块神奇的具有魔法的驴皮,讲述了资本主义金钱社会一位青年的人生故事。
本文拟通过对《驴皮记》二元对立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分析,探讨它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的启示。
读《驴皮记》
读《驴皮记》文本讲述了主人公拉法埃尔由贫穷到富有,由失意到得意,由零余人到大富翁,有自控到失控的转变。
这部小说是对“有”的讽刺,对“空的解释。
从青年到老年,拉法埃尔始终没能走出自我毁灭的羁绊,从青年时失意到年老时的忧郁,他无非是把自杀的脚步放缓了一些,而自杀这一实质却未曾改变过。
拉法埃尔为“有”一直追逐到生命的尽头,到头发现无过一场空,当他一无所有的时候,至少他还拥有过理想拥有过抱负拥有着令人羡慕的年轻的生命。
在他挥霍生命的时候他不会想到自己会有渴望生命的那一天,当他孤独终老等待死亡的那一段时间里,他要为已成回忆的那些青年时的高傲的心气儿而落泪。
当一个人毅然决然的选择自杀寻思的时候,他有着绝对的勇气,而当一个人等待死亡的时候,这勇气就变作卑微的恐惧了。
这个人究竟怕不怕死,只能说他给了生命什么。
生命就会给他什么,他给了生命多少,生命就会给他多少。
拉法埃尔以自暴自弃的堕落者或是说以落魄者的形象出场。
他能想到的最堕落的方式就是像那些整日无所事事的赌徒那样,再赌博中输掉金钱数输掉意志输掉理想等等能使人上进而且是大家都在追求的东西。
但是这不是他想输掉的,正如很多走进赌场的人一样,拉法埃尔希望输掉压力输掉压抑输掉失落的情绪,然而这些往往是输不掉的,而且事实的盘踞在他的身体里。
这一切都源自于他内心中的不满,是青年的欲望没能得到满足而自我压抑以我放纵乃至于自我毁灭。
他抱怨所有的人,唯独不能积极的自我解脱。
他把自己视作弃儿,同时把这种眼光加之于旁人,认为人人都视他为弃儿。
归根究底,是他抛弃了世人也抛弃了自己,他把自己下放到为自己量身创造的黑暗且丑陋的世界里,在这里过着零余人的生活。
这样无望地活,以至他把死亡视作唯一的出路,却从未想到去看看后退一步后的天空是什么颜色。
他的眼里无光,不是他脚下的路太狭窄,而是他的心路太狭窄。
一个人有勇气去死,难道还没有勇气活着吗?他以为自己的死是解脱的唯一出路?他以为自己的死会有翻天覆地影响吗?绝对不会。
从拉法埃尔·瓦朗坦的形象看《驴皮记》的哲学意义
从拉法埃尔瓦朗坦的形象看《驴皮记》的哲学意义
李晓嘉
【期刊名称】《贵州文史丛刊》
【年(卷),期】1998(000)001
【总页数】3页(P53-55)
【作者】李晓嘉
【作者单位】黔南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7.4
【相关文献】
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的演变——记拉法埃尔·卡尔代蒂于武汉大学的讲话 [J], 钱倩
2.达恰尔埃尔瓦迪混凝土面板土石坝的设计与施工 [J], 哈桑.,AA
3.一张小驴皮,放眼大世界——浅析巴尔扎克《驴皮记》的哲学意味 [J], 张钰
4.为非洲排球而努力——记埃及排球先锋埃姆·阿尔瓦尼 [J], 楚海洋
5.保尔-埃玛努埃尔·勒格朗画作《在“梦”前》当中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形象 [J], 庄馥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是一张橘子皮
我是一张橘子皮
梁芷嫣
【期刊名称】《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年(卷),期】2023()3
【摘要】凭什么,凭什么!橘子肉就人见人爱,我们橘子皮就不受人待见?不少橘子皮为了争取平等待遇而抗争,不愿再保护橘子肉,结果平等没争取来,倒是闹得鱼死网破。
我可没这么傻!虽说我也很为自己打抱不平,但唇亡齿寒的道理我懂,这样做并不会让我们平等起来,反而对谁都没有好处。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一定还有更好的办法。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梁芷嫣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双语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
【相关文献】
1.吃橘子不扔橘子皮
2.一张小驴皮,放眼大世界——浅析巴尔扎克《驴皮记》的
哲学意味3.从几张皮到一张皮4.货卖一张皮——国内木皮市场供销行情为何寒冬
转旺5.货卖一张皮——国内木皮市场供销行情为何寒冬转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钰
(赤峰学院 文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叙述《驴皮记》的主人公— ——一个破落贵族青年拉发埃尔的人生悲剧,使人们体 会到一个无止境追求金钱与享乐的青年是怎样一步步将自己送上不归之路。 巴尔扎克给我们活生生的呈 现出当时法国社会的各种金钱至上的丑恶嘴脸,正是对这种社会形态的深恶痛绝,作者在表达愤慨之情的 同时,也阐述了发人深思的哲学思想。 在小说中主要是传达一种节制欲望的人生观、一种取之有道的金钱 观、一种纯洁真诚的爱情观,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颇具哲学意味的思想内容即使在如今仍具有广泛的现实 意义。 本篇论文正是在把握文章主旨及闪光处的基础上对作者的哲学思想做简单的剖析和阐发。
第 33 卷 第 10 期 2012 年 10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一张小驴皮,放眼大世界
—— —浅析巴尔扎克《驴皮记》的哲学意味
- 179 -
境的欲望堙没和毁灭。主人公拉发埃尔接受法宝, “在某种意义上就等于歌德笔下的浮士德与魔鬼签 约,所不同的是,歌德笔下的魔鬼是神话世界的魔 鬼,而巴尔扎克笔下的魔鬼出现于活生生的现实世 界。”是拉发埃尔自己内心的魔鬼最终将他送进欲 望的深渊,驴皮只是他无止境欲望的表面象征。驴 皮上的话是带着嘲笑告诫世人:“要是你占有我,你
一、关于人生 小说中主人公得到驴皮之后所获得的权力、财 富、爱情,都是建立在生命的日渐缩短之上。每次欲 望得到满足驴皮就会缩小一点,代表生命一步一步 走向死亡。巴尔扎克认为:人为了谋求生存尚且需 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如果想谋求某种更多的快乐, 满足某种强烈的愿望,无疑是要以生命作为代价去 换取。小说正是通过叙述主人公拉发埃尔短暂的一 生向人们传达一种节制欲求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人 有欲望不足为奇,但如果对欲望不加以节制则可能 导致精力消耗殆尽,甚至死亡。 纵观拉发埃尔的一生,从他清苦求学到结交纨 绔子弟拉斯蒂涅,他的内心始终都是被一种强烈的 财富欲、地位欲所驱使,后来也是在情欲的推动下 疯狂的迷恋贵妇福多拉,却也因此人财两空,意图 以自杀结束年轻的生命。即使是对人生的绝望也没 能唤醒拉发埃尔那颗被欲望蒙蔽的心,他甚至愿意 拿生命做代价与神奇的驴皮签订契约,去满足他的 任何欲望和需求。驴皮的形状就是他的寿命圈,它 随着愿望数量和的递增而相应缩小。从表面上看, 虽然拉发埃尔得到了渴望已久的财富与地位,但他 并非真正的幸福,在享受与波利娜的甜蜜爱情的同 时却不得不面对自己走向尽头的生命,最终被无止
在小说的结尾处,拉发埃尔所疗养的偏僻村庄 便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并 非巴黎的奢华,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景色;乡下 人的长寿是拉法埃尔羡慕的,他们无欲无求、悠闲 恬静的生活着。在巴尔扎克的笔下长寿的秘诀就
关键词:节制欲望;金钱观;爱情观;哲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0-0179-05
巴尔扎克是 19 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 义作家。他的作品多以揭露当时物欲横流、金钱至 上的黑暗现实为主要题材,在谴责社会腐化的同时 为读者描绘出诸多人性扭曲的悲剧人物形象。而 《驴皮记》 这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是巴尔扎克的 作品集《人间喜剧》中哲学篇目中的第一篇,借突显 主人公悲剧人生来批判当时社会上的污浊之风对 人性的摧残。小说采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的写作手法,为我们呈现出黑暗的现实、泯灭的人 性以及时人对金钱与地位的不尽追求。在针砭时弊 的同时也向读者传达了巴尔扎克个人的部分哲学 观观念:通过叙述主人公因“驴皮”而短命的悲惨结 局,阐明了“寿命的缩短与愿望的增强成正比”这样 一个人生哲理;借由描写金钱狂热者的病态心理, 告诫世人及时拥有了财富也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感;又以主人公阴阳两隔的爱情结局,警醒读者勿 将金钱作为砝码去衡量爱情的价值……正是文中 渗透的这些哲学思想使得这部小说也同样受后人 的追捧,成为巴尔扎克文学著作中比较重要的一部 作品。《驴皮记》以一张神奇的驴皮所引发的人生悲 剧作为主线,刻画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能让 我们在人生观、金钱观、爱情观方面都有所沉思与 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