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闭关锁国教案华东师大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 3.16《闭关锁国》课件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3.16《闭关锁国》课件 华东师大版

探究一:清朝统治者为什么实行
“闭关锁国”政策?
1、防范自卫的产物 2、自然经济是根源——根本原因
3、妄自尊大的心理反映
探究二:“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 怎样的影响?
1、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起过一定的自 卫作用。 2、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 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 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 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最终导致 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
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过程
1、明朝
海禁 松弛 海禁 开禁
洪武时:严禁 与外洋番人 贸易

嘉靖时:厉行海禁 为防倭寇之患
洪武后:渐松弛 郑和下西洋为 高潮
万历时:始开海禁 允许海外贸易
2、清朝
海禁 设关 闭关
清朝初期: 隔离抗清武装 内迁沿海居民
台湾统一: 始设四海关 通商贸易
乾隆中期: 实行闭关 仅留广州通商
阅读思考:清朝由盛而衰的
原因?
乾隆 好大喜功,大肆铺张,奢侈无度 : 官吏: 贪得无厌,贿赂公行,安享太平, 刮民膏脂 外交政策: 闭关锁国
巩固练习:
倭寇之患而下令封锁沿海各港口,实行海禁 1、明嘉靖时因为_______ . 广州 2、1757年,清廷开放________ 为全国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乾隆 4、清朝由盛而衰时的皇帝是________.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闭关锁国(第4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闭关锁国(第4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

第16课闭关锁国教学重点、难点1.本课重点是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渐渐落后于世界而被西方列强欺辱一百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理解现实、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所以应重点掌握。

2.“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学生较难理解,为本课难点。

学情分析1.本课开始之前,教师可提问:我国哪些农作物是从国外引进的?给出答案后,教师还应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中有关甘薯引入的详细内容,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甘薯引入的具体过程,用生动的史实强化学生对这一知识的学习。

2.“明清经济的发展”一目包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四方面内容,教师可以分列四个细目分别讲授。

应讲出农业、手工业、商业较前代的突出进步,以体现“发展”的含义。

资本主义萌芽部分也应区别出明清两朝的差异和变化,使知识形成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

3.关于农作物引入和推广的知识,首先,应清楚交待引入和推广的过程。

例如,原产美洲高产粮食作物甘薯,自明中期经菲律宾传入中国后,先在广东、福建种植,稍后传入周边省份。

18世纪中期以前主要在南方传播,清嘉庆以后,已成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其次,还应说明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引种推广的意义。

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的产量也很高,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

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原料。

4.关于手工业,教材选取了棉纺织业、丝织业和制瓷业以反映这一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水平。

这一时期棉纺织业最突出的进步是从南方推向了北方。

学习这一知识,教师可采用两种方法:第一,提供相关史料,由学生研究史料,自己得出结论,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转化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是明清社会经济一个显著的特点。

学习这部分内容可由学生回忆唐宋时期我国古代商业情况,以便对比了解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较前代的空前发展。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垂暮腐朽与闭关锁国》探究型教案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垂暮腐朽与闭关锁国》探究型教案

《垂暮腐朽与闭关锁国》探究型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清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理解清朝中期的社会矛盾带来的影响。

2.了解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分析其影响,培养一分为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思考学习清中后期日趋腐朽的统治的背景和表现,合作探究闭关锁国的过程及评价,使学生掌握基本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明白固步自封、愚昧无知不可行,停滞在原有的成就上不仅不会进步,反而会落后,培养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日趋腐朽的统治
教学难点:闭关锁国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大帝国”指的是哪个国家的什么时期?文中说的“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指的是什么?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优教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日趋腐朽的统治的背景、表现?
探究点二:材料一:江广黔楚川陕之无业者,侨寓其中,以数百万计。

——《清实录·宣宗实录(一)》第33册
材料二:田虽买而无人为耕,大率买二十顷田,而所耕者不过二顷。

——(清)徐坷:《清稗类妙·讥讽类》清中期经济上出现了什么问题?
探究点三:“闭关锁国”政策的过程?
探究点四:探究:“闭关锁国”政策利弊谈
四、课堂小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闭关锁国(第1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闭关锁国(第1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

第16课闭关锁国内容分析:本课介绍了我国明清时期,为了抵御西方殖民主义入侵,出此下策的施实了闭关锁国政策。

此政策的实施直接导致中国与世界隔离,致使近代中国落后和挨打。

本内容为学生学习八年级的中国近代史做了铺垫,因此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明白“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愚昧和落后,对外开放国富民强的必由之路。

教学目标:1.理清明清两朝“闭关锁国”的过程。

2.了解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及其导致的危机来临。

3.认识“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愚昧和落后,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分析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出示《丝绸之路》、《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让学生观看,提出问题:三张图片共同一个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中国的对外关系在汉、唐和明初时非常活跃,使中国名扬海外。

可谁曾想到就在明中叶后,中国逐步的闭关锁国,到清朝国门完全关闭。

是什么原因导致明清的统治者采取如此下策,闭关锁国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二、揭示课题、呈现学习目标1. “闭关锁国”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

具体说就是不与外国往来,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

2.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朗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三、指导自学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大致了解这一课的内容四、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本内容,对本课进行探索和整理,并提醒遇到问题小组合作解决。

五、师生交流、归纳整理1.明清两朝“闭关锁国”的过程(1)明朝:海禁——松弛——严禁——开禁(2)清朝:海禁——四海关——广州2.“闭关锁国”原因和影响,归纳如下:(1)原因①自大心理的反映明朝中叶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中国与世界的距离逐渐拉大。

而当时的中国君臣们对这一状况并不了解,对“天朝”的地大物博与繁荣强盛极尽夸张之辞,并沉醉其中,对外界懵然无知,清朝统治者妄自尊大地视西方为“夷”或“藩臣”。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闭关锁国(第4课时)课件 华东师大版_OK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闭关锁国(第4课时)课件 华东师大版_OK
17
1971年10月25日,中国走进了联合国
18
谢谢

19
11
对外商来华贸易的限制
外商只能把货物卖给官方指令的行商(世称 “广东十三行”),外商所需购买中国货物,
也由行商代购。 外国妇女不准前来广州 平时不准随便出入十三夷馆,只有每月18、28 两日可以游花地海幢寺,每次限10人。 中国人不得向外国商人借款或受雇于外商
12
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曾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 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影响影响当时英国已开始了工业革命迫切需要获叏我国的原料大量价廉物美的洋商品进入我仧的市场使我仧的原料流入西方也使我仧的土产品难以不洋商品竞争使我仧的很多小手工生产者失去生存的依靠我仧的传统民族经济会叐到沉重的打击
原因 1
本节课探讨的主要问题 1、闭关锁国形成的过程 2、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3、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闭关锁国使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造船业和航 海业丧失再发展的条件,由先进走向衰落,又使 中国丧失了向海洋发展的机会。
限制了对外贸易,使中国失去了 对外贸易的主动 权。
9
闭关锁国不利于丰富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闭关锁国不利于我们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 和其它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阻碍了我国科技 文化的发展,拉大了中国与西方国家间的科技 水平差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闭关锁国将我们与外部世界相隔绝,造成我们闭目 塞听,坐井观天,不知因时而变,随世界潮流而进, 导致中国更快走向落后,被动挨打。
10
正方:闭关锁国利国利民 反方:闭关锁国误国误民 辩论程序: 1、双方陈述观点: 2、自由辩论 3、双方总结性陈词 要求:先个人寻找论据,再以四人小组 为单位进行合作探讨,由小组主持人作好 记录。每小组派一人作辩手,各辩手集中 商探如何分工辩论。(选出陈述观点和总 结陈词的人)

七年级历史下册 《闭关锁国》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闭关锁国》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

“闭关锁国”【内容标准】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

一、学习目标1. 知道明、清“海禁”、闭关政策、清王朝自大封闭心理的基本概况。

2. 了解清乾隆后期出现 由盛转衰,面临内乱外患深重危机的原因所在。

3. 使学生明确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而“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愚昧和落后。

二、学习要点1.重点:“闭关锁国”政策。

2.难点:分析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

三、导学过程1.学生自学课文,完成下面的学习笔记:闭关锁国限制通商明朝: 年间实行“ ”洪武以后,海禁松弛。

时,厉行禁海;平息倭患后,允许 。

清朝:清初实施 。

台湾统一后,设四个 通商贸易。

1775年清廷传谕外商,以 为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而且加以种种限制。

闭关锁国原因:清统治者对外界懵然无知。

对西方殖民者深怀 和 。

影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导致中国 ,2.问题探究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原因有哪些?造成的影响怎样?3.感悟历史对比郑和下西洋与闭关政策的不同后果。

谈谈自己的想法。

(1 吸取“闭关锁国”政策的教训,应广泛交往; 2 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3今天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四、本课小结: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却严重的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致使中国近代与世隔绝、迅速落伍。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五、闯关比赛一、选择题1.“海禁”开始于 ( )A.洪武年间B.嘉靖年间C. 康熙年间D.乾隆年间2.清前期,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是 ( )A.上海B.宁波C.青岛D.广州3.小明对.清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不理解,请帮他选择 ( )A.封闭关口,固守疆域B.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C.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D.增设关税,加强管理4.一次枪答比赛中有一道题难到了很多同学,请帮助他们:符合下列一组的关键词是( )①禁海政策 ②统一经营 ③海外贸易的城市是A. 扬州B.广州C.南京D.北京二、材料说明题5.阅读下列材料:1793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以马嘎尔尼为首的使团来华,谒见乾隆皇帝,要求通商。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闭关锁国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闭关锁国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16闭关锁国】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正是因为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阶级更加愚昧无知,中国社会日益落后,中国才失去了一次了解世界,与时俱进,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机会。

2、对比汉、唐的对外开放,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

3、知道明、清“海禁”、闭关政策、清王朝自大封闭心理的基本概况。

★学习重难点:重点:“闭关锁国”政策。

难点:对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分析。

★学法指导:读图感知、勾画重点内容、列表比较、合作探究完成导学案。

★知识链接:自汉至明初,中国一直处于文化的前列,统治者在对外关系上是一种开放的心态。

统治者开放的胸襟和气魄使中国保持了长久的生机和活力。

但到了明后期以来,随着封建王权的日益强化,对外指导思想逐渐由开放转向隔绝排外。

到了清朝,国门终于完全关闭。

★学习流程:【自主学习】1、认真看课本(阅读第92页至第 96页课本)2、自主完成:一、限制通商1、明朝海禁的基本情况:海禁:明朝年间,法令严格禁止人民与“外洋番人贸易”。

松弛:洪武以后,海禁逐渐松弛,时达到高潮。

再次海禁:时,因为倭寇之患,明朝下令封锁沿海港口,销毁出海船只,又历行海禁。

开禁:倭患平息后,明朝廷始开海禁,允许人民从事。

2、清朝从“海禁”到“闭关”海禁:清初实施严厉的,以隔绝东南沿海的抗清武装,并将山东以南的沿海居民内迁。

设关:台湾统一后,始设通商贸易。

闭关:1757年,清廷传谕外国商人,以为唯一的通商口岸,而且加以种种限制。

二、自大与封闭1、实行封闭的原因:的反应:。

的产物:。

是根源。

2、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三、危机来临1、原因:18世纪后半期英国开始了。

清帝国日益衰落: 好大喜功,官吏贪得无厌,贿赂公行。

时,不少地方发生大规模暴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2、影响古老的中国危机深重,面临前所未有的的考验。

3、我的疑惑:【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闭关锁国(教学方案)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闭关锁国(教学方案)

( 历史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七年级历史:第18课闭关锁国(教学方案)History is a highly comprehensive subject, and its effect on student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outlook on life, world outlook, and moral beliefs.七年级历史:第18课闭关锁国(教学方案)第16课闭关锁国内容标准: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

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⑴知道明、清“海禁”、闭关政策、清王朝自大封闭心理的基本概况。

⑵了解清乾隆后期出现由盛转衰,面临内乱外患深重危机的原因所在。

2、能力培养⑴比较明海禁与清海禁的差别。

⑵整理出清代自顺治到嘉庆“闭关锁国”的大致轨迹。

⑶联系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清王朝实行闭关政策的社会根源。

⑷对比汉、唐的对外开放,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

3、情感教育和价值观⑴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闭关锁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是自大封闭心理的体现,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

⑵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正是因为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阶级更加愚昧无知,中国社会日益落后,中国才失去了一次了解世界,与时俱进,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机会。

⑶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而“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愚昧和落后。

二、教学要点1、重点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长达2XX年几乎与世隔绝的情况下,完全落伍了,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最终造成了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

由此,使学生认识到“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从而更能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6课 闭关锁国说课课件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6课 闭关锁国说课课件 华东师大版

材料一
1793年,英国人马嘎尔尼访华,乾隆帝把他 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 马嘎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提出了条件:将来中 国派使者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 礼,或是中国派人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像行跪 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隆帝。 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 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
• 出于自卫的需要 • 自然经济为根源 • 自大心理的反映
三.“闭关锁国”的影响
• 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入侵 • 更大程度上导致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语
“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 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闭关锁国
清朝时 期的广州商 馆区。
清朝时期 广州十三行, 是唯一准许与 外商打交道的 商行。
材料二 1793年乾隆 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 中说了一段话大意如下: 中国物产丰富,不需要 进行对外贸易,中国进 行对外贸易是对外国的 恩惠
乾隆接见英国使臣马嘎尔尼
16课 闭关锁国
一·闭关锁国的大致过程
1.明朝
海禁
松弛
海禁 开禁
洪武时
洪武后:
嘉靖时:
松弛,郑和下 为防倭患, 西洋为高潮 厉行海禁
万历时: 开放海禁
一·闭关锁国的大致过程
2.清朝
海禁
设关
闭关
清初:
隔离抗清武 装,内迁沿 海居民
统一台湾后: 乾隆后期:
设四海关通商 仅留广州通
贸易

二﹒闭关锁国的原因探究

华师大版历史七下闭关锁国word学案

华师大版历史七下闭关锁国word学案
2、难点
由于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既有对外防范的一面,更有愚昧保守的一面;影响既有一定程度上的自我保护,更有极大程度上的落伍,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如何将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分析透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2、预习提纲或预习题目(含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明初的郑和下西洋,使中国扬威海外。可谁曾想到时隔200多年,中国的国门却紧紧地关了起来,是什么原因促使当时的统治者采取如此下策,“闭关锁国”政策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这是本节课所要探讨的问
二、探究“闭关锁国”原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闭关锁国”原因所在,教师可归纳如下:
1、防范自卫的产物
防范自卫既有防范海疆不受西方殖民者入侵,又有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居民往来会“滋扰生事”的含义。再加上在正常贸易的同时,西方殖民者又在中国沿海劫掠和搜集情报,进行非法活动。而对当时世界形势不了解的清朝统治者,梦想紧锁国门,永保王朝统治。
4、整理学案(课堂小结):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有汉唐的辉煌,也有明清的血泪。汉时,张骞出使西域,试图打开对外交流的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唐时,中国自豪地向世界敞开国门,带来的是唐朝空前繁荣和全世界的尊敬;明时,国门开始合拢,为郑和的下西洋,使中国一度扬威海外;到了清朝,国门终于完全关闭,这并未给中国带来安宁和稳定,却将鸦片与战争带来了苦难的中国,中国历史就这样步入了近代社会。
2、自然经济为根源
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不需要外来商品也可自我供给。乾隆帝给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即是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思想上的反映,也是造成清朝统治者故步自封、闭关自守的根本原因。
三、探讨“闭关锁国”的不利影响
组织学生探讨“闭关锁国”对中国社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如下:

华师大版历史七下第16课《闭关锁国》32ppt课件

华师大版历史七下第16课《闭关锁国》32ppt课件

‫ﻸ‬导致中国落后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是封建制度 造成的,是历史演变的结果,责任并不在闭关 锁国身上。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富强主要不是依 赖外国的推动和促进,关键是靠自身内部的自 力更生,奋发图强。 ‫ﻸ‬总之,在当时来讲,闭关锁国符合当时的国 情 ,是一种利国利民的有效政策。
‫ﻸ‬禁海令和迁海令使沿海居民流离失所,失去谋 生的重要途,严重影响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ﻺ‬闭关锁国使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造船业和 航海业丧失再发展的条件,由先进走向衰落, 又使中国丧失了向海洋发展的机会。 ‫ﻺ‬限制了对外贸易,使中国失去了 对外贸易的 主动权。
——1793年乾隆致英国国王书
“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
——嘉庆帝的敕谕
英国赠给中国的礼物:
太阳系天体运行仪、航海望远镜、战舰模型 中国赠给英国的礼物: 丝绸、宣纸、各种工艺品等
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曾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 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从以上分析得出:
• 清朝由盛到衰时得皇帝是 乾隆
1、为了防范自卫
2、清朝统治者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 心理,缺乏发展观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来商 品也可以自我供给
二、探究:清朝统治者为什么实 行 “闭关锁国”政策?
1、防范自卫的产物
2、自然经济是根源——根本原因
3、自大心理的反映
为什么说“清朝实行闭关锁国,使 国势日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 由? •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是由于统 治者妄自尊大,认为地大物博,物 产丰盈,无须互通有无;同时面对 殖民者深怀戒心,不加分辨地闭关 锁国,导致中国与世界隔离,看不 清世界得变化使中国日益衰落。
‫ﻸ‬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ﻺ‬限制了中外之间的经济往来,使中国失去了 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ﻺ‬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拉大了中国与 西方国家间的科技水平差距,使中国落后于世 界发展潮流。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闭关锁国(第1课时)名师教案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闭关锁国(第1课时)名师教案 华东师大版

第16课闭关锁国内容分析:本课介绍了我国明清时期,为了抵御西方殖民主义入侵,出此下策的施实了闭关锁国政策。

此政策的实施直接导致中国与世界隔离,致使近代中国落后和挨打。

本内容为学生学习八年级的中国近代史做了铺垫,因此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明白“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愚昧和落后,对外开放国富民强的必由之路。

教学目标:1.理清明清两朝“闭关锁国”的过程。

2.了解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及其导致的危机来临。

3.认识“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愚昧和落后,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分析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出示《丝绸之路》、《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让学生观看,提出问题:三张图片共同一个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中国的对外关系在汉、唐和明初时非常活跃,使中国名扬海外。

可谁曾想到就在明中叶后,中国逐步的闭关锁国,到清朝国门完全关闭。

是什么原因导致明清的统治者采取如此下策,闭关锁国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二、揭示课题、呈现学习目标1. “闭关锁国”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

具体说就是不与外国往来,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

2.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朗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三、指导自学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大致了解这一课的内容四、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本内容,对本课进行探索和整理,并提醒遇到问题小组合作解决。

五、师生交流、归纳整理1.明清两朝“闭关锁国”的过程(1)明朝:海禁——松弛——严禁——开禁(2)清朝:海禁——四海关——广州2.“闭关锁国”原因和影响,归纳如下:(1)原因①自大心理的反映明朝中叶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中国与世界的距离逐渐拉大。

而当时的中国君臣们对这一状况并不了解,对“天朝”的地大物博与繁荣强盛极尽夸张之辞,并沉醉其中,对外界懵然无知,清朝统治者妄自尊大地视西方为“夷”或“藩臣”。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6课 闭关锁国教案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6课 闭关锁国教案 华东师大版

闭关锁国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的最后一课,重点是讲清末的社会危机。

标题为闭关锁国,教材从闭关的产生过程、清政府的自大与封闭心理和闭关锁国产生的重重危机三方面来讲述。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闭关锁国的过程,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把闭关锁国的影响当作重点来讲述。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已有认知水平对清政府的贪污腐败、愚昧无知应该有所了解,那么也不难理解清中期以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乃至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

从感情上讲学生是爱国的,他们都希望祖国永远强大,引导学生思考近代中国却落后挨打的原因,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闭关锁国的原因、影响。

了解明清“海禁”的过程。

古代中国有过辉煌的外交历程,近代中国却将大门紧闭,明清政府的政策起了重要作用。

闭关锁国是中学生必须知道的知识点。

能力培养:正确理解闭关锁国的含义,梳理出闭关锁国的大致过程,分析清王朝统治者的自大封闭心理对历史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大封闭下形成的闭关锁国政策是一种落后的政策。

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开放才能不断繁荣昌盛。

教学重点: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影响是本课重点。

因为古代的中国长期领先于世界,近代却落后于西方国家。

造成中国落后的原因是中学生应该了解的。

教学难点:客观评价清朝实行“闭关锁国”及其影响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探究法列表法,探究法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列表法比较直观清晰。

教学手段:课件设计思路:由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产生过程——产生原因——影响逐步深入。

导入新课:从唐代丝绸之路到郑和下西洋中国对外开放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程。

郑和下西洋时中国的航海规模、航海技术、造船水平均居世界前列,为什么后来被西方超越?明清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它又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这是本节课所要探讨问题。

一、什么叫闭关锁国?闭关锁国是指严格限制人民对外贸易,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只准在“公行”中进行。

历史初一下华东师大版第16课闭关锁国教学案

历史初一下华东师大版第16课闭关锁国教学案

历史初一下华东师大版第16课闭关锁国教学案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源中英文学校两段五环短课讲学稿〔7历史学科〕执笔刘湘辉审核教研组长授课周次第十四周班级姓名课题(教学内容):3.5清朝的闭关锁国一、精心选择,慧眼识真〔四个选项,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我国历史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是〔〕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清朝2、符合以下一组关键词①禁海政策②统一经营③海外贸易的城市是〔〕 A 、扬州 B 、广州 C 、南京 D 、北京3、右图是一位学生画的历史漫画,如果请你为这副漫画命名,最恰当的应是〔〕A.君主集权的强化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闭关锁国之策D.重本抑末4、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A.漳州B.宁波C.广州D.云台山5、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持续到〔〕A.统一台湾后B.康乾盛世后C.马嘎尔尼来华后D.鸦片战争前夕 6、准确表述清朝前期对外交往特点的是〔〕A 、闭关锁国B.繁荣与开放C 、重商与开放D 、兼容并蓄 7、清朝“闭关政策”的准确含义是〔〕A.一概排斥西方事物B.断绝对外贸易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8、以下有关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①闭关政策是指严格禁止对外贸易②闭关政策的实施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的目的③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④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1793年英女王派特使马戛尔尼一行前往中国,提出扩大中英贸易的要求,遭到清朝政府的拒绝。

在给英王的书信中写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材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A、学习西方、变法通商的思想B、固守传统、重商抑农的思想C、夜郎自大,对外交流的思想D、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的思10、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工商也发达B、天朝物产丰盈C、外国人“滋扰生事”D、封建经济占重要地位11、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的政策是〔〕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封闭管口,固守疆域C、严格中国对外贸易D、不许外国人来华。

16课《闭关锁国》教案设计

16课《闭关锁国》教案设计

16课《闭关锁国》教案设计(七年纪历史,新授课政治类)朱丽媛科组标志:知、悟、用课型种类:新授课(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对外交往类、民族关系类)、复兴课、练习课、讲评课一、设计构想“闭关锁国”是中国文明从(古代)辉煌走向(近代)耻辱的重要原因,因而它在教材里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因而怎样在本课很好的落实知、悟、用标志将直接关系到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

鉴于“闭关锁国”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所起的转折性作用,在设计上从大历史观出发,以“我们的文明”影片让学生站在历史发展的制高点上认识到“闭关锁国”是文明陨落的重要因素,明确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复兴文明与个人努力的关系。

本课在设计的创意还在于巧妙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和竞赛教学法,创设了一个充满趣味、充满挑战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解决本知识点枯躁乏味的问题。

而小组合作评价表的创设也是一次有效促进全员参与的尝试。

二、教学目标知:(1)、知道明、清“海禁”、闭关锁国、清王朝自大封闭心理的基本概况(2)、了解清乾隆后期出现由盛而衰,面临内乱外患深重危机的原因所在。

悟:(1)、联系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闭关锁国的原因,感悟封闭、自大使中国失去了一次了解世界,与时俱进,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机会。

(2)、从大历史观出发,分析“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通过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变化,感悟到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辉煌和耻辱是可以转变的。

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

(3)、认识青少年是中华振兴的主力军,懂得民族的复兴不仅是一句口号,更要靠每一个的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用:懂得以史为鉴,运用所学分析实际问题三、教材简析本课重点讲述了闭关锁国政策,阐述了清帝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影响。

属于典型的政治课类型,抽象难懂,是历史课新授课型中比较难讲的一类。

重点:“闭关锁国”政策难点:“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教法:竞赛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评价表(组长负责在相应处打√,课后交给科代表加分,组长每4人推荐一名,由组员监督,加4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出示《丝绸之路》、《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让学生观看,提出问题:三张图片共同一个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中国的对外关系在汉、唐和明初时非常活跃,使中国名扬海外。可谁曾想到就在明中叶后,中国逐步的闭关锁国,到清朝国门完全关闭。是什么原因导致明清的统治者采取如此下策,闭关锁国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境、回归历史、辨析讨论等方式,采取探究合作式的启发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课堂给学生,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会到快乐学习的真谛从而激发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长达200年几乎与世隔绝的情况下,完全落伍了,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最终造成了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由此,使学生认识到“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从而更能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本课的重点即“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锁国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⑴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闭关锁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是自大封闭心理的体现,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
⑵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正是因为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阶级更加愚昧无知,中国社会日益落后,中国才失去了一次了解世界,与时俱进,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机会。
⑶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而“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愚昧和落后。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明、清“海禁”、闭关政策、清王朝自大封闭心理的基本概况。
⑵了解清乾隆后期出现由盛转衰,面临内乱外患深重危机的原因所在。
(3)比较明海禁与清海禁的差别。
(4)整理出清代自顺治到嘉庆“闭关锁国”的大致轨迹。
(5)联系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清王朝实行闭关政策的社会根源。
(6)对比汉、唐的对外开放,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
官吏:贪得无厌,贿赂公行,安享太平,刮民膏脂
政策:闭关锁国
六、强化要点、理解记忆
对照归纳出的知识要点,及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朗读,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和本课内容的整体把握。
七、古今联系、拓展延伸
讨论交流:
1.明清两朝“闭关锁国”为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什么警示?
2.在对外开放与交流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1)明朝:海禁——松弛——严禁——开禁
(2)清朝:海禁——四海关——广州
师:2.“闭关锁国”原因和影响,归纳如下:
(1)原因
①自大心理的反映
明朝中叶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中国与世界的距离逐渐拉大。而当时的中国君臣们对这一状况并不了解,对“天朝”的地大物博与繁荣强盛极尽夸张之辞,并沉醉其中,对外界懵然无知,清朝统治者妄自尊大地视西方为“夷”或“藩臣”。
(二)材料题
1793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以马嘎尔尼为首的使团来华,谒见乾隆皇帝,要求通商。双方互赠礼物。英国赠给中国的礼物有太阳系天体运行仪、航海望远镜、战舰模型等;中国回赠给英国的礼物有丝绸、宣纸、各种工艺品等。
师:(2)影响
“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清朝统治者严防海疆不受侵扰,确实是自卫的需要,但加分辨地关闭国门,却妨碍了中国自身的发展,导致了中国与世界的日益隔离。中国从此被抛在世界进程的后面。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最终造成了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
3.危机来临:
皇帝:好大喜功,大肆铺张,奢侈无度
(2)清朝:清初:台湾统一后:1757年后:
2.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2)影响:
3.危机来临:
(1)皇帝:
(2)官吏:
(3)政策:
四、学生自学、小组合作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本内容,对本课进行探索和整理,并提醒遇到问题小组合作解决。
五、师生交流、归纳整理
师:1.明清两朝“闭关锁国”的过程
九、当堂练习、及时巩固
(一)选择题
1.“海禁”开始于()
A.洪武年间B.嘉靖年间C.康熙年间D.乾隆年间
2.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留一地与外国通商,该地是()
A.广州B.上海C.南京D.武汉
3.近代中国落后的一个关键原因是( )
A.经济基础薄弱B.对内集权专制C.对外闭关锁国D.频遭列强入侵
八、课堂小结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有汉唐的辉煌,也有明清的血泪。汉时,张骞出使西域,试图打开对外交流的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唐时,中国自豪地向世界敞开国门,带来的是唐朝空前繁荣和全世界的尊敬;明时,国门开始合拢,为郑和的下西洋,使中国一度扬威海外;到了清朝,国门终于完全关闭,这并未给中国带来安宁和稳定,却将鸦片与战争带来了苦难的中国,中国历史就这样步入了近代社会。当今中国的发展变化,有力的证明: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
4.清初,曾厉行海禁,规定“片板不准下海”,这种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 )
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
A禁止对外贸易B限制对外交往C排斥西方商品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二、揭示课题、呈现学习目标
师:1.“闭关锁国”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具体说就是不与外国往来,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
2.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朗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三、指导自学
1.梳理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清两朝“闭关锁国”的过程
(1)明朝:洪武:洪武后:嘉靖:倭患平息:
②防范自卫的产物
当时,在东西方进行正常贸易的同时,西方殖民者又在中国沿海劫掠和搜集情报,进行非法活动。而对当时世界形势不了解的清朝统治者,梦想紧锁国门,永保王朝统治。
③自然经济为根源(根本原因)
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不需要外来商品也可自我供给。乾隆帝给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即是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思想上的反映,也是造成清朝统治者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根本原因。
难点
由于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既有对外防范的一面,更有愚昧保守的一面;影响既有一定程度上的自我保护,更有极大程度上的落伍,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如何将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分析透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法与学法
自学指导法探究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导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