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法的理论谜局——_刑事证明责任与推定_学术研讨会综述

合集下载

《循证刑事证明研究》范文

《循证刑事证明研究》范文

《循证刑事证明研究》篇一范文学术论文标题:循证刑事证明研究摘要:本文将介绍循证刑事证明研究的定义、目的和意义,同时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

文章重点将分析循证刑事证明理论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最后对当前研究的进展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引言循证刑事证明研究是一种基于实证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旨在提高刑事审判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循证刑事证明理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提高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循证刑事证明研究的定义、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

二、循证刑事证明研究的定义和目的循证刑事证明研究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刑事审判中证据的收集、审查、认定和运用进行实证研究,以确定证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刑事审判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其目的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对证据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为司法实践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循证刑事证明理论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1. 循证刑事证明理论循证刑事证明理论主要包括证据的收集、审查、认定和运用等方面。

在证据的收集方面,要求侦查机关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收集,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在证据的审查和认定方面,要求法官根据证据的来源、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确保证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证据的运用方面,要求法官根据证据的证明力、关联性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运用。

2. 循证刑事证明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循证刑事证明理论在司法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有助于提高司法公正性。

通过科学的方法对证据进行收集、审查和认定,可以避免因主观偏见或不当操作而导致的误判。

其次,它有助于提高审判效率。

通过运用循证刑事证明理论,可以更加快速地找到关键证据,提高审判效率。

最后,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提高司法公正性和准确性,可以增强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和支持,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四、当前研究进展及未来研究方向目前,循证刑事证明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24年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研究》范文

《2024年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研究》范文

《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涉及到司法公正的实现,也涉及到被告人权利的保护。

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准确理解和恰当应用,对案件的最终判决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对刑事诉讼证明责任进行研究,旨在深化对其理论内涵及实践操作的理解。

二、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理论内涵刑事诉讼证明责任,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控诉方承担的证明被告人有罪的义务。

这一责任的核心在于,控诉方必须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被告人犯罪的事实,而被告人则无需自证其罪。

这一原则体现了现代刑事诉讼的无罪推定原则,是保障被告人权利的重要体现。

三、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原则在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

首先,控诉方承担主要的证明责任,包括对犯罪事实、犯罪行为和犯罪动机的证明。

其次,当某些关键证据的收集存在困难时,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分配部分证明责任给被告人。

最后,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案件,如精神障碍案件等,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证明责任的调整。

四、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实践操作在刑事诉讼实践中,证明责任的正确理解和应用对于案件的审理至关重要。

首先,控诉方应当全面、客观地收集和审查证据,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其次,在法庭上,控诉方应当充分展示证据,并对证据进行解释和论证。

最后,法院应当根据控诉方提供的证据和被告人的辩解,综合判断案件事实,并作出公正的判决。

五、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问题与挑战尽管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如何准确理解和应用无罪推定原则,确保被告人的权利不受侵犯;其次,如何平衡控诉方和被告人之间的证明责任,避免一方承担过重的责任;最后,如何处理特殊类型的案件,如精神障碍案件等,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六、完善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建议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司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其次,建立完善的证据收集和审查制度,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最后,针对特殊类型的案件,制定相应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以更好地保障被告人的权利和实现司法公正。

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

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

《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法律出版社,2015年3月版。

一、研究方法笔者借鉴了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将现行的证据制度和证据实践作为一种事实来看待,先不对其作出价值评价,而是从三个角度对其进行观察和思考:一是考察其“是什么”,运用类型化的分析方法,概括其理论模式;二是分析其“为什么”,在抽象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前提下,找出问题形成的原因;三是讨论其“怎么样”,也就是根据特定时空范围内证据制度发展的轨迹,找出其中的制度变迁规律。

二、刑事证据的立法形势自2010年以来,中国发生了一场“刑事证据立法运动”。

这场运动最初主要由最高院领导进行的。

该法院推动了两个刑事证据规定的颁布和实施,确立了大量的刑事证据规则。

2012年,立法机关通过修订刑事诉讼法,吸收了这场立法运动的一些成果。

为保证新的刑事诉讼法得到有效的实施,最高院随后颁布了新的司法解释,将2010年以来证据立法取得的主要成果全部确立在法律之中,使之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

到目前为止,这场证据立法运动还在进行之中,最高院继续为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做着积极的努力。

(毕业论文研究价值的佐证)中国的刑事证据立法运动并不是对西方证据法的简单模仿和移植,而是针对中国特有的制度问题,确立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证据规则。

对于这些证据规则的合理性,法学界上存在一些争议。

有些证据规则甚至存在突出问题。

面对这些并不十分成熟的证据规则,我们究竟应该像过去那样,继续搞“理论批评现实”、“理论指导再立法”,还是应该在承认其客观存在的前提下,运用社会科学方法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呢?在经过认真思考之后,笔者选择了后者。

(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的事实也是如此,司法改革倒推立法)三、论文写作中主义避免的陷阱:1.不影响裁判者内心确信?刑事证据法对于证据证明力所作的一些法律限制,明显带有中世纪欧洲法定证据制度的痕迹,这与刑事诉讼构造的纠问化是一脉相承的。

这些将部分经验法则不适当地加以规范化的立法努力,不仅阻碍了裁判者内心确信的形成,造成了司法裁判的公式化和机械化,也违背了刑事司法的基本规律。

《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研究》范文

《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研究》范文

《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研究》篇一一、引言刑事诉讼是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维护社会公正、保障公民权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是一项核心内容,它关系到案件的定罪量刑以及司法公正的体现。

因此,对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相关问题,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概述刑事诉讼证明责任,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控诉方承担的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

这一责任的核心在于,控诉方必须提供充分、确凿的证据,以证明被告人犯罪的事实。

证明责任的分配、承担及证明标准等是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1. 分配原则:在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应遵循法律规定,以控诉方为主、辩护方为辅的原则。

控诉方承担主要的证明责任,而辩护方则有权提出抗辩和反驳。

2. 分配方式:根据不同的案件类型和犯罪性质,证明责任的分配方式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案件,控诉方应承担更多的证明责任;而对于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则应适当减轻控诉方的证明责任。

四、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承担1. 控诉方的承担:控诉方在刑事诉讼中应承担主要的证明责任,包括收集、固定、保全和提交证据等。

同时,控诉方还需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进行审查和认定。

2. 辩护方的承担:辩护方在刑事诉讼中应积极提出抗辩和反驳,对控诉方提交的证据进行质证和辩论。

此外,辩护方还有权提出自己的证据和观点,以支持其辩护意见。

五、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是指对犯罪事实的认定应当达到的证据确凿、事实清楚的程度。

一般来说,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应当是排除合理怀疑,即控诉方提交的证据应当足以使法庭确信被告人有罪,且不存在其他合理的怀疑。

六、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挑战与对策1. 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刑事诉讼证明责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例如,证据的获取和保全难度增加,犯罪手段的隐蔽性和复杂性提高等。

刑事证明方法研讨会征文启事

刑事证明方法研讨会征文启事

刑事证明方法研讨会征文启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为了促进刑事证明方法的研究和交流,加强刑事司法实践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现定于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举办【刑事证明方法研讨会】。

届时,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刑事证明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展开深入研讨,分享研究成果,共同探讨刑事司法领域的前沿问题。

一、研讨会主题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刑事证明方法研究与实践”,旨在围绕刑事证据的获得、认定、运用等环节,探讨刑事证明方法的优化与完善,探讨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切实提高证明效率和质量,为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的刑事司法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征文范围本次研讨会征集关于刑事证据法律、法理、司法实践等领域的论文和研究成果,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就以下主题提交相关征文:1. 刑事证据的类型、获取方式及认定标准2. 证据链的构建和运用方法3. 证人证言的采信与排除4. 专家鉴定的考核和应用5. 电子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运用6. 刑事庭审中证据规则的适用与解释7. 刑事证据改革的国际比较和借鉴8. 其他与刑事证明方法相关的议题三、征文要求1. 征文应具有学术独立性和创新性,能够对刑事证明方法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2. 征文内容应紧密围绕本次研讨会主题,明确论点,结构严谨,论据充分。

3. 征文语言应准确清晰,表达流畅,文字规范。

4. 征文长度以3000字为宜,中文排版、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四。

四、论文提交请各位专家学者于【某月某日】前将征文以附件形式发送至【邮箱地址】,邮件主题注明“【刑事证明方法研讨会】征文提交”。

五、其它事项1. 研讨会将设专业评审组,对提交的征文进行评审,并选取优秀论文进行研讨会报告。

2. 研讨会将邀请来自学术界和司法实务界的专家学者参加,共同探讨刑事证明方法的前沿问题。

3. 研讨会将组织会议期间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为参会代表提供一个广泛交流、深入探讨的平台。

六、联系方式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联系【联系人姓名、电话、邮箱】,敬请关注本次研讨会的最新信息,期待您的积极参与!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特此启。

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读后感

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读后感

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读后感一、内容理解类。

1. 请简述刑事证据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司法体系中的重要性。

答案:刑事证据法是规范刑事诉讼中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等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在司法体系中,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它保障了查明案件事实的准确性,通过规定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和客观性等要求,筛选出能够真实反映案件情况的证据。

例如,在刑事案件中,只有符合证据法规定的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等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这有助于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它维护了司法的公正性,确保控辩双方在证据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如证据开示制度等,使双方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诉讼对抗。

它有助于提高司法效率,通过明确证据的收集和运用规则,避免了无意义的证据收集和冗长的证据审查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对刑事证据法基本概念的掌握以及对其重要性的理解。

需要明确从概念本身出发,阐述其在司法体系中的多方面意义。

2. 书中提到的刑事证据的种类有哪些?请举例说明它们在实际案件中的应用。

答案:刑事证据的种类主要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

例如在一个盗窃案件中,物证可能是现场遗留的作案工具(如撬棍),它能直接证明犯罪行为的实施方式;书证可能是被盗物品的购买发票,用于证明被盗物品的价值;证人证言是目睹犯罪过程的邻居的陈述,能够描述犯罪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情况;被害人陈述是被害人对被盗经过的描述,包括被盗物品的数量等;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则是其对是否实施盗窃行为及相关情节的陈述;鉴定意见可能是对现场指纹的鉴定,确定是否为犯罪嫌疑人所留;勘验笔录记录了现场的勘查情况,如门窗的损坏情况等;视听资料可能是监控录像,直观地显示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过程;电子数据可能是犯罪嫌疑人手机中的与销赃有关的聊天记录等。

解析:本题要求掌握刑事证据的种类,并能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其应用。

《刑事诉讼中科学证据认证研究》范文

《刑事诉讼中科学证据认证研究》范文

《刑事诉讼中科学证据认证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刑事诉讼中,科学证据的认证与采纳是决定案件走向的关键环节。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其认证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因此,对刑事诉讼中科学证据的认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科学证据的种类及其重要性科学证据是指在刑事诉讼中,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获取的、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主要包括物证、痕迹、生物样本、视频监控等。

这些证据对于认定犯罪事实、定性犯罪嫌疑人以及裁决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科学证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取决于其采集、鉴定、分析等多个环节。

因此,科学证据的认证和审查对于保障刑事诉讼的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刑事诉讼中科学证据认证的难点尽管科学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意义,但科学证据的认证也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

首先,科学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精确性,这可能导致科学证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质疑。

其次,科学证据的采集、鉴定和分析过程中可能存在人为因素和程序性错误,如不规范的采集方法、不科学的鉴定程序等。

此外,不同领域和不同种类的科学证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交叉性也增加了其认证的复杂性。

四、刑事诉讼中科学证据认证的方法与原则针对上述难点,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原则进行科学证据的认证。

首先,需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程序,明确科学证据的采集、鉴定和分析程序。

其次,采用科学的统计和分析方法对科学证据进行评估和审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要关注人为因素和程序性错误的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考虑不同领域和不同种类的科学证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交叉性,综合运用各种证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五、刑事诉讼中科学证据认证的实践应用在刑事诉讼中,科学证据的认证具有广泛的实践应用。

例如,在犯罪嫌疑人的定罪和量刑方面,物证和痕迹等科学证据往往能够提供关键的线索和证据支持。

在环境犯罪和食品药品安全等特殊领域,环境样本、生物样本等科学证据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论证据法中的推定问题

论证据法中的推定问题

论证据法中的推定问题推定是证据法上非常重要的制度。

推定的概念至今尚未有共识,其与推论、举证责任等概念的关系是近几年来法学中重要研究之一。

推定存在于证据法中并不偶然,它的价值在于实现诉讼经济,合理分配举证责任,避免因证据缺乏所产生的举证不能等,因此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

在采对抗制之立法例的英美法系与采纠问式之立法例的大陆法系,推定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证据法上。

推定在我国还并没有作为一种证明方式存在,但在我国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都有不同程度的民事推定与刑事推定的存在,如何完善我国证据法的推定也是我国法学家的重要研究课题。

标签:推定;证据法;证明责任证据本属于实体法的范畴,但现今其作为证据法上的重要术语被人们广泛认识。

《布莱克法律词典》对推定的定义是:“推定是一个立法或司法上的法律规则,是一种根据既定事实得出推定事实的法律规则……一种根据已知证据作出确定性推断的一种法律设计。

”这一定义的前半段是推定的实体法范畴,而后半段则表明推定在证据法上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证明规则而存在的。

在本文中,试图明晰推定的概念,研究推定在国外证据法上的规定,旨在对我国证据法上的推定进行梳理和构建。

一、推定的概念与其价值(一)推定的概念辨析国内外对推定的概念规定的非常模糊与混乱,正如罗森贝克所言:“没有哪个学说会像推定学说一样,对推定的概念十分混乱。

”[1]为了界定推定的概念,我们应当明晰推定与以下概念的关系:1.推定与推论推定和推论之间是最难辨析的两个概念,其二者同为逻辑推理的范畴,因此二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常常让人混淆。

在笔者看来,推论的范围要远远大于推定的范围。

其二者的区别体现在以下几点:(1)推定依据基础事实,只要基础事实被证明是真实的,那推定必定要被认定;而推论是根据基础事实从逻辑上所做出的推导结论,这一结论即使在基础事实已被证明的情况下,司法机关也可斟酌是否认定;(2)推定与证明责任相联系,推定的首要特征就是转移了证明责任;而推论并没有转移证明责任;(3)推定一旦被证据法所接受,必然作为一种法定的证明方式,而推论因其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往往是法官自由心证的结果。

刑事证明责任的含义及其相关问题

刑事证明责任的含义及其相关问题

刑事证明责任的含义及其相关问题
王永明
【期刊名称】《行政与法》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刑事证明责任是指在审判终结时,案件的某一要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由控辩双方的哪一方来承担因此事实不明而带来的实体法上的不利后果.基于此就可得出如下结论:证明责任以证明落空为前提,与控辩双方在审判中的具体证明活动没有关联;证明责任的负担者与证明主体并不一致;证明责任是法院用来克服真伪不明并依法做出裁判的"最后手段",所以法院绝不会成为证明责任的负担者.
【总页数】3页(P124-126)
【作者】王永明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湖南,长沙,41012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5.2
【相关文献】
1.我国刑事法律中真的有证明责任倒置吗?——兼论"推定"下持有型犯罪的证明责任 [J], 田力男
2.刑事证明责任之含义及其性质分析 [J], 杨朝
3.刑事被告人证明责任研究中的两个误区——以证明责任的类型与程度为关注点[J], 康怀宇
4.刑事证明责任与推定相关问题研究 [J],
5.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探析--证明责任的承担 [J], 张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印证还是心证:刑事质证的迷局与解困

印证还是心证:刑事质证的迷局与解困

印证还是心证:刑事质证的迷局与解困
朱锡平
【期刊名称】《犯罪研究》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证据间的相互印证不仅仅是证据基本特征的外部印证,更重要的是运用逻辑证明、经验验证等内省方法,对单个证据证明能力和证明力的判断.实践中忽视证据能力的审查,主张证据相互印征作为证据采信和定案的依据,催生了刑讯逼供、冤假错案等印证规则负价值.提升法官自由心证能力,合理规制法官自由裁量权,尊重律师辩权和辩护意见,坚守审判中心主义,为证据印证规则划出合理的底线是可能的破解方法.
【总页数】16页(P2-17)
【作者】朱锡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研究室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追证与印证——论刑事诉讼中自由心证的客观化及其路径 [J], 帅清华;郭小亮
2.浅谈刑事诉讼中法官心证公开的若干问题 [J], 孔萌萌
3.自由心证模式与印证证明模式r──对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的反思 [J], 冯强
4.浅议我国印证证明模式下的自由心证 [J], 冉军
5.刑事诉讼中的"实事求是"和"自由心证"——兼论自由心证在中国的构建 [J], 王倩;甘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研究》范文

《2024年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研究》范文

《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研究》篇一一、引言刑事诉讼证明责任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涉及到对犯罪事实的认定、证据的收集和审查、以及司法公正的保障。

在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和承担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判决结果和当事人的权益。

因此,对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概述刑事诉讼证明责任,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哪一方当事人承担证明某一事实或主张的责任。

在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通常由公诉机关承担,即由公诉机关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被告人有罪。

然而,随着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证明责任的分配也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三、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原则1. 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在刑事诉讼中,一般由公诉机关承担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

如果被告人提出无罪或罪轻的抗辩,也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

2. 合理分配原则:在特定情况下,为了实现司法公正和保护当事人权益,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合理分配证明责任。

3. 证据充分原则:在分配证明责任时,必须确保提供的证据充分、确凿,能够达到证明某一事实或主张的程度。

四、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承担方式1. 公诉机关的证明责任:公诉机关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被告人有罪,包括犯罪事实、证据的来源、证据的真实性等。

2. 被告人的抗辩责任:如果被告人提出无罪或罪轻的抗辩,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来支持其主张。

同时,被告人也有权对公诉机关提供的证据进行质证和反驳。

3. 法院的审查责任:法院需要对公诉机关和被告人提供的证据进行审查和判断,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

同时,法院还需要根据证据的情况和案件的具体情况,合理分配证明责任。

五、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问题与挑战1. 证据收集的难度:在刑事诉讼中,证据的收集往往面临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一些复杂的犯罪行为和隐蔽的犯罪行为。

这需要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之间的紧密合作和协作。

2. 证明标准的界定:在不同的刑事案件中,证明标准有所不同。

《循证刑事证明研究》范文

《循证刑事证明研究》范文

《循证刑事证明研究》篇一一、引言循证刑事证明研究,是指基于实证数据和科学方法,对刑事诉讼中的证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一种方法。

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证明犯罪嫌疑人的罪行,一直是刑事司法领域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循证刑事证明研究的理论、实践与挑战进行探讨,以期为刑事司法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循证刑事证明研究的理论基础1. 实证主义法学理论循证刑事证明研究的基础是实证主义法学理论。

实证主义法学理论认为,法律应该以实证数据和科学方法为基础,对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在刑事司法领域,循证刑事证明研究就是通过实证数据和科学方法,对刑事诉讼中的证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2. 证据理论循证刑事证明研究的核心是证据理论。

证据理论认为,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依据,必须具有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

在刑事诉讼中,证据的收集、保全、审查和认定,都是循证刑事证明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循证刑事证明研究的实践应用1. 侦查阶段的循证研究在侦查阶段,循证刑事证明研究可以帮助侦查人员科学地收集、分析和运用证据,提高侦查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通过对犯罪现场的勘查、物证的提取和分析,以及对目击证人的询问和调查,可以获取更多的证据信息,为后续的诉讼提供有力的支持。

2. 审判阶段的循证研究在审判阶段,循证刑事证明研究可以帮助法官科学地审查和认定证据,保证审判的公正和准确性。

通过对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进行审查,以及对证人证言的质证和辩论,可以确保审判结果的公正和准确性。

四、循证刑事证明研究的挑战与展望1. 数据获取与处理难题循证刑事证明研究需要大量的实证数据支持,但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往往存在困难。

一方面,数据的来源和可靠性难以保证;另一方面,数据处理的技术和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因此,如何获取和处理实证数据,是循证刑事证明研究面临的重要挑战。

2. 法律与伦理问题在循证刑事证明研究中,涉及到许多法律和伦理问题。

例如,如何保护被调查人的合法权益、如何避免侵犯个人隐私等。

《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读后感

《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读后感

《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刑事证据法理论问题的书,虽然有些地方对我这个小学生来说有点难,但还是有很多收获的。

书里讲的证据就像我们玩游戏找线索一样。

比如说,我们玩侦探游戏,要找出是谁偷吃了冰箱里的蛋糕。

那蛋糕上的小手指印就是证据,就像在刑事案子里,可能犯罪现场留下的脚印、指纹都是很重要的证据。

我从书里知道了,这些证据得来可不容易。

警察叔叔阿姨们就像超级侦探,要很细心地去发现。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小偷偷了东西,他以为自己做得很隐秘,但是在窗户边留下了一根头发。

警察叔叔在找证据的时候,没有放过这个小细节,最后通过检验那根头发,就找到了小偷。

这就说明每一个小证据都可能是抓住坏人的关键。

书里还说证据得是真实可靠的。

就像我们在学校里,如果有同学说另一个同学做了坏事,不能光听他说,得有真凭实据。

不能因为小明和小红吵架了,小明就随便说小红把他的文具弄坏了,得看到文具上有小红弄破的痕迹之类的证据才行。

而且,收集证据的时候要有正确的方法。

不能像有些调皮的孩子,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就去乱编证据。

在刑事案子里,如果用了错误的方法收集证据,那这个证据可能就不能用了。

就好像我们比赛跑步,要是有人作弊提前跑了,那他的成绩就不能算。

我读完这本书后,更加佩服那些在法律战线工作的叔叔阿姨们了。

他们要从那么多复杂的事情里找出真正有用的证据,就像在一堆沙子里找到珍珠一样困难。

他们通过证据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罪,这是非常严肃和公正的事情。

我也明白了,在我们的生活里,不管做什么事,也要讲证据。

如果我们丢了东西,不能随便怀疑别人,要像找证据一样,看看周围有没有什么蛛丝马迹。

这本书虽然有点难懂,但就像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很不一样的世界,一个充满证据和公正的世界。

我想我以后也要做一个讲证据、公正对待身边事情的人。

《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研究》范文

《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研究》范文

《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研究》篇一一、引言刑事诉讼证明责任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它关系到案件的公正、公平和准确处理。

在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和承担直接影响到控辩双方的权益,也关系到司法公正的实现。

因此,对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概念与特点刑事诉讼证明责任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控诉方和辩护方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所应承担的证明责任。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证明责任的双重性:在刑事诉讼中,控诉方和辩护方都应承担证明责任,即双方均需对自己的主张进行证明。

2. 证明标准的严格性: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较高,要求证据充分、确凿,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

3. 证明过程的公开性: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过程应公开、透明,接受法院和社会的监督。

三、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与承担1. 控诉方的证明责任:控诉方应承担对被告人有罪的证明责任,包括提出证据、陈述事实、说明理由等。

2. 辩护方的证明责任:辩护方在刑事诉讼中可以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证据,以减轻或免除被告人的责任。

同时,辩护方也可以对控诉方的证据进行反驳和质疑。

3. 法院的审查责任:法院应对控诉方和辩护方提出的证据进行审查,判断其真实性和合法性,并据此作出判决。

四、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原则1. 法治原则:根据法律规定,控诉方和辩护方应按照法定程序和标准承担证明责任。

2. 合理分配原则: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证据的可靠性,合理分配控诉方和辩护方的证明责任。

3. 公平原则:在分配证明责任时,应考虑到控辩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权益,确保公平、公正。

五、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实践问题与对策1. 实践问题:在刑事诉讼中,有时会出现证据不足、证据矛盾或证据不可信等问题,导致证明责任的分配和承担出现困难。

2. 对策建议:(1) 加强证据收集和审查工作,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2) 完善法律规定,明确控诉方和辩护方的证明责任和标准。

(3) 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公正地处理案件。

《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读后感

《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读后感
你们觉得,随着社会的发展,刑事证据法会有大的变化吗?我觉得吧,可能会,也可能不会。但不管怎样,多学点总是没错的,你们说呢?
读的过程中,我有时候会突然问自己:“我真的理解了吗?”然后又摇摇头,继续努力去搞明白。这感觉,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啥时候能找到光明。
不过,我觉得这本书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有些地方讲得太复杂,让我这个小脑袋瓜都快转不动了。但是呢,反过来想想,也许正是因为复杂,才说明刑事证据法的严谨和重要性啊!
你们说,未来的刑事证据法会不会变得更简单易懂呢?我觉得有可能,也有可能不会。毕竟法律这东西,要严谨就得复杂点,不是吗?
我觉得吧,这书里讲的很多理论,就像是一道道难题。有时候我读着读着就会想,哎呀,这么复杂,到底要怎么搞清楚啊?但又会马上告诉自己,别着急,慢慢琢磨。
比如说证据的可靠性,这得多重要啊!要是证据不可靠,那不是冤枉好人或者放过坏人了吗?这让我联想到了一些电视剧里的情节,有时候就是因为证据出了问题,案子变得扑朔迷离。
篇三《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读后感
各位小伙伴,我读完《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啦,这感觉,真是五味杂陈啊!
刚开始,我就像个小白,啥都不懂,对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直发懵。心里想:“这啥呀?能看懂才怪!”可没想到,读着读着,还真有点意思。
书里讲的刑事证据法的理论,就像个迷宫,我在里面转来转去。比如说证据的证明力,这玩意儿可不好把握。我就琢磨,同样的证据,在不同人眼里咋就有不同的证明力呢?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情绪也是起起伏伏的。有时候觉得自己好像懂了,兴奋得不行;有时候又被复杂的概念搞得晕头转向,沮丧得很。
你们说,证据法的理论不断发展,那未来会不会变得更加完美呢?可能会,也可能不会。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得不断去探索,不是吗?
篇二《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读后感

法学中的刑事证据与犯罪推理分析

法学中的刑事证据与犯罪推理分析

法学中的刑事证据与犯罪推理分析引言在法律领域中,证据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刑事案件中。

刑事证据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罪与不罪,因此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在刑事案件中,犯罪推理分析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法学中的刑事证据与犯罪推理分析的关系以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刑事证据的重要性刑事证据是法庭判决的基础。

根据还证规则,法庭只有在获得足够证据时才能做出定罪的判断。

刑事证据可以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两种类型。

直接证据是直接表明被告犯罪的证据,如目击证人的口供、监控录像等直接呈现犯罪事实的证据。

而间接证据则是通过推理和推断,间接证明被告可能犯罪的证据,如DNA鉴定、指纹分析等。

在现代司法实践中,科技手段在刑事证据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以DNA鉴定为例,当未找到直接证据时,通过对DNA的分析可以确定某人是否参与了犯罪。

这种科技手段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刑事证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犯罪推理分析犯罪推理分析是一种通过逻辑和推理来分析犯罪行为的方法。

它可以从多个方面推断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动机、手段和结果。

犯罪推理分析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收集和整理案件的相关信息和证据;接着,对证据进行分析,推断可能的犯罪嫌疑人或行为;然后,结合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假设推断,并使用逻辑和推理进行论证;最后,通过比较犯罪嫌疑人的特征和证据进行验证,以确定推理分析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犯罪推理分析在刑事案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填补证据不足的空白,帮助法官、律师和警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案件的细节。

同时,在无法明确得出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下,犯罪推理分析可以提供一种合理的猜测并帮助警方进行进一步调查与定罪。

刑事证据与犯罪推理分析的关系刑事证据与犯罪推理分析并非孤立存在,它们相互补充且相互影响。

刑事证据是犯罪推理分析的基础,而犯罪推理分析则可以通过对证据的分析和推理,帮助解释和理解证据。

在实际应用中,刑事证据和犯罪推理分析常常相互协作,共同构建案件的事实和真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n
reached
on
questions
le斛restraint
of presumption and regul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presumption in
criminal adjudication.
-11地symposium marked evidence law.
on
proof'and。combined research of burden of proof and presump- ddinitin of presumption,the concept of burden of proof and the
was
the
and burden of proof.Despite the disputes,corlsensu8
Evidence Science V01.17 No.2 2009 ・224・
证据法的理论谜局
——“刑事证明责任与推定”学术研讨会综述
吴丹红。
【摘要l本次会议主要围绕“推定的界定及其适用”、“刑事证明责任新问题”,以及“证明责任与推定综 合研究”三个主题展开讨论.与会专家和学者虽然对推定的具体舍义、证明责任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关系问题 存在不同见解。但对于应该在法律上限制推定的范围.以及在刑事司法实践中规范推定的适用等问题,达成 了很多共识。证明责任和推定问题本身是证据法上的两大理论难题。这次会议为迎接这个智识上的挑战进行
二、刑事证明责任的问题
证明责任问题在我国争论得较多,对于证明责任的具体含义,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孙长永教授认 为,学界的分歧源于证明责任这个词的翻译,最开始译自日本的为“举证责任”,后来译自俄罗斯的为 “证明责任”。证明责任既不是权利也不是义务,它只是法律的事先分配,不存在倒置、转移的问题。他
万方数据
一、关于“推定"的界定和适用
“推定”(presumption)的定义,是本次研讨会争论较为激烈的问题之一。英美证据法关于“推定”的 概念。本身也非常混乱,由于翻译产生的理解问题,国内学者对该术语的准确含义,也存在一定的分 歧。何家弘教授认为,中文“推定”这一法律术语是从英文而来,对英文的理解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套用 中文的语义。英文presumption翻译成中文.应该为“预先假定”,而中文的“推定”是一种推测性的认 定。与“预先假定”是有区别的。产生混乱的原因,是对英文理解的偏差。他认为,推定是对未知案件事 实或争议事实的认定,是以推理为桥梁对事实的间接认定,是关于事实认定的法律规定。张保生教授 指出.推定的本质特征是一个事实与一个假定的关系。是一个标志基础事实与假定事实之间法律关系 的证据法范畴,是推论过程的中断。有学者认为,推定是从基础性事实直接推出结论性事实,中间省略 了推论过程,所以不是证明方法。 宋英辉教授认为。按照传统的理论.推定划分为三种:需要基础事实的推定和不需要基础事实的 推定(如无罪推定),可反驳的推定和不可反驳的推定,法律推定和事实推定。陈界融教授介绍了“二重 推定”的概念,认为“无罪推定”是其中之一。但是,有学者对这种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无罪推定不属 于证据法上所称的推定,而是一种“叫错名字的推定”(misnamed presumption),因为它不是从基础性事 实推出结论性事实。还有学者认为,事实推定不应当存在,尤其是在刑事领域中绝对不允许存在以经 验法则为基础的推定。我们应当把推定的研究限于法律上的推定,而不是事实上的推定。即使在民事 诉讼中。事实推定也是法官自由心证的问题。只有法律推定才是证据法研究的问题。 针对推定与推论、推理的关系,有学者作了区分,认为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 导出一个未知的结论的思维过程,是调查主体查明案件事实的主要方法;推论是推理的具体运用,但 与推理不同的是。它不是“发现”,而是“论证”。张保生教授指出,推论与推定的区别主要在于:在是否 使用证据上,推论必须有证据证明,推定则无须;从形式上看,推论是逻辑的推想过程,推定是一种暂 时性的假定,是可以反驳的;从效力上看,推论要受到证明标准的限制。 关于推定的适用范围.宋英辉教授提出不能在刑事法领域适用推定。原因有三:一是刑事法涉及 利益的重大性;二是刑事法基本原则是控方负证明责任;三是刑事诉讼中进行事实推定,公诉的风险 大,而且可能导致公权力滥用。张保生教授指出,推定的价值追求不能承载刑事证明的重任。但是,更 多的学者赞成在刑事诉讼中可以适用推定,只是应当对推定的适用范围进行严格限定。有学者认为. 司法实践中离不开推定,现在的问题是实践中对推定问题认识混乱,希望能够就已经达成共识的部分 做出司法解释。法律上创设推定应当具备三个必要条件:证明非常困难;基础事实和推定事实之间有 必然联系:被否定一方有反驳的可能。有学者进一步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限制推定:考虑必要性条件。 严格控制范围;对主观要件的证明极其困难的情况;在社会上具有可接受性;基础事实和推定事实有 高度的或然性;给被告人反驳的机会。
・225・
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与会的代表既包括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 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大学的学者,也包括来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以及四川法院、检察院等实务部门的同志。由于本次会议的讨论范围较小,与会代表们有针对性地提 交了论文,因此发言相对比较集中.就刑事证明责任和推定的很多方面都进行了深入而卓有成效的讨 论。笔者根据会议记录,就本次研讨会的重要问题予以综述。
三、推定与证明责任的关系及其实务
樊崇义教授认为,应该从诉讼领域上深刻认识推定问题,因为不管刑法怎么规定,都涉及证明责 任的转移问题。大多数学者认为,推定和刑事证明责任的问题涉及刑事实体法和刑事程序法.需要刑 法学者、刑事诉讼法学者和证据法学者共同努力。 关于推定与证明责任的关系,很多学者认为推定会产生转移证明责任的效果,即把本该属于控方 的责任转移到了辩方。但也有学者指出,推定只是大大减轻了控方的证明责任,减少了不必要的举证。 但并不一定转移证明责任,更不能说是证明责任倒置。一些通过常规的推理、推论难以证明的案件.通 过推定缓解了证明不能的压力。提高了打击犯罪的效率。 针对我国刑事法律以及司法解释中有关推定和证明责任的问题,与会的专家、学者和来自司法实 务部门的同志畅所欲言,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学者为,推定在刑事司法证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 对于犯罪主观要件有推定意图、推定故意、推定明知以及推定非法持有。四川省人民检察院的夏黎阳
了首次尝试。
【关键词l证明责任;推定;明知;犯罪构成要件 【中图分类号】I)91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一1226(2009)02—D224—D4

Summary Report
OR
the
Hale Waihona Puke Symposiumon
Criminal Burden of Proof and Presumpfio儿Wu Danhoa辱China
trail-brazer challenge
to
the
two
intellectual nuts。burden of proof and presumptioII'in
【Key Words】Burden
of
Pro吒Presumption,Knowledge,Components of crime
美国证据法专家查尔斯.麦考密克(Charles McCormick)曾经在他的证据法著作中这样写道:“在法 律术语的家庭成员中,除了其堂兄‘证明责任’外,‘推定’是最不可捉摸的一位。”1的确,作为证据法理 论中较为复杂的两大难题,证明责任和推定引起的争鸣,历来为国外证据法学著作所津津乐道。我国 就证明责任和推定问题的研究虽然不太深入,但面对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有关难题,学界也逐渐认识到 其重要的意义。上述问题近年来已渐成证据法学研究的热点。2008年11月29日,由四川大学985工 程法学创新平台司法研究中心主办,四川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检察院协办的“刑事证明责任与推定”学
produeing evidence)和说服责任(Burden
of of
persuasion)。前者是行为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即在诉讼的进
程中,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推动辩论的进行;后者是结果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即说服事实 审理者确信提供的证据所支持的主张.否则承担败诉的风险。被告人在某些情况下承担提出证据责 任.但不承担说服责任。法律应当对以下积极抗辩规定为被告人的证明责任:一是被告人提出的精神 病辩护;二是阻却违法性的正当理由;三是援用实体法中某些但书、例外或豁免的规定;四是陷阱抗辩 (Entrapment)和被人挑衅(Provocation)抗辩;五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和持有型犯罪。但也有学者认 为,证明责任应当由控方承担,如果被告方提出一些辩护主张,当然会提出一些支持其主张的事实作 为证据,但这是一种“提供证据说明的义务”,也是“提供证据说明的权利”,而不是证明责任。
Uniters畸对Political&ieace 【Abstract】Discussions
and【舢,&毽吨100088.
of this symposium
were
focused
on
three topics,“defin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re-
sumption。。“new questions in criminal burden of tlon”.Attendants have dissenting opinions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umption like the
.226.—EvidenceScienc—e
提供的证据使得法官对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产生疑问,检察机关就要承担证明责任。 告人是不承担任何证明责任的,而英美法系主要是依靠证明责任的分配来解决问题。
V01.17 No.2 2009
指出。建立证明责任制度在我国存在三个难题:一是控审分离原则在我国并没有实行.二是疑罪从无 在我国不能完全实行,三是不具备被告人履行证明责任的现实条件。英美法中无罪推定的“罪”和我们 理解的“罪”是不一样的,犯罪构成要件和无罪辩护要件共同构成人罪要件和出罪要件。人罪要件成立 后,如果被告人提出精神病等积极抗辩,就要承担证明责任。我国刑法上的犯罪构成理论是封闭的,四 个要件一旦得以证明就构成犯罪,如果要检察机关承担全部要件的证明责任。我国的检察机关承担的 责任比英美国家控方的责任还要大。他主张在特定情况下,被告人负有提供证据的责任,只要被告人 冯亚东教授认为,我们对证明责任理解上的差异,或许在于实体法犯罪构成体系对诉讼法证明责 任产生的影响。在实体法上.我们承受的是前苏联法学界的四要件体系.要求控方对四个要件进行举 证和说明,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责任;而德Et体系、英美体系不是这种四要件体系,因此在证明责任分配 上,对被告人也分配了证明责任。但也有学者认为,证明责任的分配是一个法系的问题。在大陆法系被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的邓修明法官认为,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建立证明责任制度的条件.但可以适 当地加大被告人的某些刑事证明责任。我国侦查人员的素质、技术水平等与西方国家的差别还很大。 被告人能够证明的某些事项是有规律的,而且被告人有证明的积极性,因此,在特殊领域要求被告人 对待证事实承担证明责任能够提高诉讼效率。无罪推定是基本原则,诉讼合理原则是补充原则。在特 殊情况下可以把一些证明责任分给被告人。他建议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对我国被告人承担 刑事证明责任的规定予以一定程度的细化。我国被告人承担证明责任的范围要立足于我国当前的国 情,对被告人证明责任设置比较低的证明标准,即被告人提出的证据和主张,只要能够让法院产生合 理怀疑就可以,消除合理怀疑的证明责任由控方承担,控方只承担提供证据的责任,不承担说服责任。 参与讨论的很多学者赞成,被告人在一定条件下应当承担证明责任。只是对承担何种证明责任存 在不同看法。有学者指出。理论上可以将证明责任(Burdell ofproof)分为提出证据的责任(Burde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