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法和视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
第29章《投影与视图》教案(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doc

第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一)学习导引1.情境引入(1)日晷(gu ǐ)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它由“晷面”和“晷针”组成.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回投向晷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慢慢的移动,以此来显示时刻.(2)取若干长短不等的小棒及三角形、矩形纸片,观察它们在太阳光下的影子. ①固定投影面(即影子所在的平面),改变小棒或纸片的摆放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②固定小棒或纸片,改变投影面的摆放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2.知识提要(1)投影的有关概念(物体的投影、投影线、投影面、中心投影、平行投影、正投影); (2)投影的性质及其运用;(3)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意义. (4)根据实物画三视图,根据三视图描述物体的形状.3.案例分析案例1. 如图1,请确定路灯灯泡的位置.【思路点拨】经过一根木杆的顶端及其影子的顶端的线段是由路灯发出的光线的一部分,因此,只要找到这样的两条线段,它们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就是灯泡的位置.【解】如图2,直线AB 与直线CD 的交点P 就是灯泡的位置.图1【方法点评] 发光点、物体上的点及其影子上的对应点在一条直线上.案例2. 图3是由几个小立方体所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思路点拨】主视图应是三列,每列方块数分别是1,3,4;左视图两列,方块数分别是4,2.【解】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如图4所示.【方法点评】主视图看列,俯视图有几列,主视图就有几列;左视图看行,俯视图有几行,左视图就有几列,每行每列中的最大数字是主视图、左视图各列中的层数.案例3. 图5是几个小立方块所搭几何体的三视图,那么,搭成这个立体图形的小立方块有多少块?PACDB图 2图3主视图左视图图4图5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112211图6【思路点拨】先确定这个立体图形的大致形状,因此,我们以俯视图为基础,结合主视图和左视图,得到小立方块的个数.【解】由左视图第一列和第三列只有一个小正方形,知俯视图的第一行和第三行的小正方形上的数字必为1,(俯视图中小正方形上的数字表示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如图6),由主视图第一列只有一个正方形,知俯视图的第一列的小正方形上的数字必为1,由主视图的第2、3列上有2个小正方形,知俯视图的第2列和第3列中至少有一个小正方形上的数字为2,从而只有它的第2行和第3行上的对应位置的小正方形上的数字都为2.所以这个立体图形由:1+1+1+2+2+1=8(个)小立方块搭成.【方法点拨】解答此类问题的依据是: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和宽.案例4.如图7(1),中间是一盏路灯,周围有一圈栏杆,图7(2)是其两幅俯视图(图中只画出了部分情形),其中一幅是白天阳光下的俯视图,另一幅是这盏路灯下的俯视图.你认为哪个是其白天的俯视图?哪个是其晚上的俯视图?【思路点拨】观察两个俯视图,发现左图中的栏杆的影子在栏杆所形成区域外,说明其影子是在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因此左图是夜晚路灯下的俯视图,右图是白天阳光下的俯视图. 【解】左图是夜晚路灯下的俯视图,右图是白天阳光下的俯视图.图7(2)图7(1)【方法点拨】连接实物的顶点与和其对应的影子的顶点的线段所在的直线应经过点光源.本题中栏杆在路灯下的影子不可能投在栏杆所围成的圆形区域内.(二)实践探究探究1. 画出图8中由一些长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探究2. 图9是我国北方某地一棵树在一天不同时刻拍下的五张图片,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这五张图片所对应时间的先后顺序.(2)根据生活经验,谈谈由早到晚该地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图8图9探究3. 与一盏路灯相对,有一玻璃幕墙,幕墙前面的地面上有一盆花和一棵树.晚上,幕墙反射路灯灯光形成了那盆花的影子(如图10所示),树影是路灯灯光形成的.你能确定此时路灯光源的位置吗?探究4. 根据物体的三视图(如图11所示),求它表示的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三)整合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右边几何体的主视图是()A DCB第1题图10图1140mm20mm30mm2.下图中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 )3.如图,水杯的俯视图是( )4.下列四幅图形中,表示两颗小树在同一时刻阳光下的影子的图形可能是( )5.如图①,在一个长方体上放着一个小正方体,若这个组合体的俯视图是图②,则这个组合体的左视图是( )正面 图①图②正面第2题A .CBDABCD第4题A .BCD第3题BC第5题ADA B C D第7题6.小华拿一个矩形木框在阳光下玩,矩形木框在地面上形成的投影不可能是()7.一个全透明的玻璃正方体,上面嵌有一根黑色的金属丝,如图,金属丝在俯视图中的形状是()8.如图,灯光与物体的影子的位置最合理的是()9.如图,路灯距地面8米,身高1.6米的小明从距离灯的底部(点O)20米的点A处,沿OA所在的直线行走14米到点B时,人影的长度()A.增大1.5米 B. 减小1.5米 C. 增大3.5米 D.减小3.5米A.B.C.D.第6题C DBA第8题O B N MA第9题10. 已知一个物体由x 个相同的正方体堆成,它的正视图(即主视图)和左视图如图所示,那么x 的最大值是 ( )A .13B .12C .11D .10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1.在①长方体、②球、③圆锥、④圆柱、⑤三棱柱这五种几何体中,其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都完全相同的是 (填上序号即可).12.一根均匀的竹竿长2米,太阳正中午时将竹竿倾斜与地面成600角,此时,竹竿的影长是____________.13.如图,这是圆桌正上方的灯泡(看着一个点)发出的光线照射桌面后,在地面上形成阴影(圆形)的示意图.已知桌面的直径为1.2米,桌面距离地面1米,若灯泡距离地面3米,则地面上的阴影面积是___________.14.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是___________,体积等于_________.15.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几何体三视图如图所示,那么,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有_________块.16.如图,都是由边长为1的正方体组成的图形,第①个图形的表面积为6,第②个图形的表面积为18,则第④个图形的表面积是_________,第10个图形的表面积是__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满分72分)第10题2a a a俯视图左视图主视图第14题第13题主视图 左视图俯视图第15题第16题……①②③17.(本题满分8分)如图,请你画出下列图形的三视图.18.(本题满分8分)某时刻两根木棒在同一平面内的影子如图所示,请你画出此时第三根木棒的影子.19.(本题满分8分)一位美术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立体模型素描教学时,把14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摆在课桌上成如图形式,然后他把露出的表面都涂上不同的颜色,则被他涂上颜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20.(本题满分8分)用小立方体搭一个几何体,使得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这样的几何体只有一种吗?如果不止一种,试问它至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体?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体?21.(本题满分10分)如图,已知线段AB=2cm ,投影面为P . (1)当AB 垂直于投影面P 时(如图①),请画出线段AB 的正投影;(2)当AB 平行于投影面P 时(如图②),请画出它的正投影,并求出正投影的长. (3)在(2)的基础上,点A 不动,线段AB 绕点A 在垂直于投影面P 的平面内逆时针旋转300,请在图③中画出线段AB 的正投影,并求出其正投影长.A B ABABPPP①②③主视图俯视图22.(本题满分8分)如图,某同学想测量旗杆的高度,他在某一时刻测得1米长的竹竿竖直放置时影长1.5米,在同时刻测量旗杆的影长时,因旗杆靠近一楼房,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落在墙上,他测得落在地面上影长BD 为21米,留在墙上的影子高CD 为2米,求旗杆的高度.23.(本题满分10分)如图是由几个小立方体所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ABDC13212224.(本题满分12分)如图①,李华晚上在路灯下散步.已知李华的身高AB=h ,灯柱的高OP=O ′P ′=l ,两灯柱之间的距离OO ′=m.(l )若李华距灯柱OP的水平距离OA=a ,求他影子AC 的长;(2)若李华在两路灯之间行走.......,则他前后的两个影子的长度之和(AD+AC)是否是定值?请说明理由;(3)若李华在点A 朝着影子(如图②箭头)的方向以v 1匀速行走,试求他影子的顶端在地面上移动的速度v 2.PODACO′P′PO BACB①②参考答案第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实践探究1.略 2.(1)按时间先后顺序分别是(b )(d )(a )(c )(e ).(2)上午太阳光照射物体产生影子较长,后逐渐变短,到中午最短,到下午又逐渐变长 3.略 4.由主视图、左视图是矩形,俯视图是一个带有圆的矩形,可以想象该立体图形是一个挖去圆柱的长方体,由三视图可知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30mm 、20mm 、40mm ,圆柱的底面直径为16mm ,高为40mm ,故其表面积是(5200+512π)mm 2,体积是(24000-2560π)mm 3整合训练1.C 2.A 3.A 4.D 5.A 6.A 7.C 8.B 9.D 10.C 11.④ 12.1米 13.0.81π米214.三棱柱,a 3 15.5 16.60;330 17.略 18.略 19.33分米220.最少9块,最多13块 21.(1)AB 的正投影是一个点;(2)正投影长为2cm ;(3)3cm 22.16米 23.略 24.(1)hl ahAC -=;(2)hl hmA O OA h l h AC AD -='+-=+)((定值);(3)h l lv v -=12。
第五章投影与视图单元(教案)

另外,小组讨论环节非常活跃,学生们能够积极思考并参与讨论。但在分享成果时,我发现有些小组的表达不够清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讨论过程中的逻辑梳理不够。我打算在下次的小组活动中,提前给出一些指导性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学难点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于复杂的几何体,如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想象。
-投影变换的理解,包括如何将三维空间中的物体转换成二维平面上的视图。
-视图的精细绘制和尺寸标注,如何确保视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对透视图的理解,以及如何将透视图与实际物体对应起来。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使用,如何将传统视图绘制方法与现代化工具相结合。
第五章投影与视图单元(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五章投影与视图
1.投影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中心投影
-平行投影
-斜投影
2.三视图的形成及其特性
-主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等轴测图
3.视图绘制方法与步骤
-确定投影方向
-绘制主视图
-绘制俯视图Leabharlann 左视图-标注尺寸和细节4.空间几何体的视图识别与应用
-立方体
-球体
-圆柱体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透视图的理解,我会通过实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视图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从给定的视图重建三维模型。
投影法和视图教案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观察能力
师生互动内容
学生活动安排
课堂练习拓展应用
(见投影)
三、方位关系
三视图不仅反映了物体的长、宽、高,同时也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的位置关系。
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左右方位。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前后左右方位。
左视图反应了物体的上下前后方位。
四、课堂练习(见投影)
主视图在上方,
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
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
学生查点人数
学生回答
观看投影
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内容
学生活动安排
二、尺寸关系
主视图反映的是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俯视图反映的是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左视图反映的是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可以归纳为“三等”: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学生回顾
五、课堂小结
1、位置关系
2、尺寸关系: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
3方位关系:上、下、左、右、前、后
六、布置作业观察实践题习题集
学生答题
启发学生思考方位关系
师生互动
学生回答
1.清点人数
2.巡视课堂
3.师生问候
复习提问:
1.投影体系中的三个投影面和三条坐标轴分别是什么?
2.三视图指的是哪三个视图?
引入新课:三视图的形成我们已经明白,三个视图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他们的投影关系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
新授: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一、位置关系
物体的三视图按规定展开,摊平在同一平面上以后。具有明确的位置关系:
课题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课型
新授
《投影与视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投影与视图》教案一、教学目标会从投影的角度理解视图的概念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知道物体的三视图与正投影的相互关系及三视图中位置关系、大小关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的理解和会画简单的三视图难点: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及正确画出三棱柱的三视图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物体的正投影从一个方向反映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为了全面地反映一个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我们常常再选择正面和侧面两个投影面,画出物体的正投影.如图(1),我们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作为投影面,其中正对着我们的叫做正面,正面下方的叫做水平面,右边的叫做侧面.一个物体(例如一个长方体)在三个投影面内同时进行正投影,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如图(2),将三个投影面展开在一个平面内,得到这一物体的一张三视图(由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组成).三视图中的各视图,分别从不同方面表示物体,三者合起来就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物体的形状.三视图中,主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长,主视图与左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高.左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宽,因此三个视图的大小是互相联系的.画三视图时.三个视图要放在正确的位置.并且使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相等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物体的三视图实际上是物体在三个不同方向的正投影.正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就是主视图,水平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就是俯视图,侧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就是左视图.(二)应用新知例1 画出下图所示的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分析:画这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时,要注意从三个方面观察它们.具体画法为:1.确定主视图的位置,画出主视图;2.在主视图正下方画出俯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长对正”.3.在主视图正右方画出左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高平齐”,与俯视图“宽相等”.解:略(课本)例2画出如图所示的支架(一种小零件)的三视图.分析:支架的形状,由两个大小不等的长方体构成的组合体.画三视四时要注意这两个长方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 图29.2-6解:如图29.2-7是支架的三视图图29.2-7例(补充)右图是一根钢管的直观图,画出它的三视图分析.钢管有内外壁,从一定角度看它时,看不见内壁.为全面地反映立体图形的形状,画图时规定: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实线.因被其他那分遮挡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虚线.解.图如下图是钢管的三视图,其中的虚线表示钢管的内壁.练习:你能画出下图1中几何体的三视图吗小明画出了它们的三种视图(图2),他画的对吗请你判断一下.四、小结1、画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时要考虑从某一个方向看物体获得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要受到该方向的物体结构的干扰.2、在画三视图时,三个三视图不要随意乱放,应做到俯视图在主视图的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右边,三个视图之间保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投影与视图》教案

6.如图,一桶未启封的方便面摆放在桌面上,则它的俯视图是(
)
【7、画出图中几何体的三视
图.
B组 8.如图,光源 P 在横杆 AB 的正上方,AB 在灯光下的影子为 CD,AB∥CD,AB=2m,CD =6m,点 P 到 CD 的距离是 2.7m,则 AB 与 CD 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m.
《投影与视图》知识点
一、教学课题: 《投影与视图》 知识方面: 1、了解视点、视线、盲区的含义及生活上的应用; 2、了解中心投影、平行投影和正投影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3、了解三视图的概念;会画基本几何体(直棱柱 ,圆柱,圆锥,球)的三种视图(主视图,左视 图,俯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能力与发展方面: 1、 培养学生识图、画图的基本技能。 2、 通过简单几何体与它的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让学生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章的复习重点是 1、视点、视线、盲区的含义及生活上的应用; 。 2、中心投影、平行投影和正投影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3、三视图的概念;会画基本几何体的三种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能根据三视 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本章的复习难点是: 1、通过简单几何体与它的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让学生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2、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小结 回顾与总结是对本章知识的梳理与回顾。在本章复习中,我让学生通过归纳、概括、抽 象,并对知识进行了反思、交流、思考。
在本章复习中,我觉得要特别重视关注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抽象能力的评价,如 是否能发现和提出有独特性的问题,是否能感悟本章知识同已学知识的联系等。 另外,本章练习和课后作业中,多数题目都是画图题,而一些学生画图不清晰,不准确, 对画图要求不高,今后要特别注意学生画图是否规范,是否能认真和按时完成,是否做到一 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投影与视图》《小结》教案

《投影与视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章的重要知识,能灵活解决视图的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梳理本章知识,回顾解决问题中所涉及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的过程,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情感态度】在运用本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主体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回顾本章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教学难点】运用三视图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1.在平行投影中,如果三视图与投影面互相垂直,称为“正投影”,当物体面平行于投影面时,这个面的正投影不改变这个面的形状和大小,三视图是根据这个原理来反映物体的形状的.2.有关三视图计算问题的“三步法”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例1 如图,小亮在广场上乘凉,图中线段AB 表示站立在广场上的小亮,线段PO 表示直立的广场上的灯杆,点P 表示照明灯.(1)请你在图中画出小亮在照明灯(P)照射下的影子.(2)如果灯杆高PO=12m ,小亮的身高AB=1.6m ,小亮与灯杆的距离BO=13m ,请求出小亮影子的长度.【分析】灯P 、点A 与影子的端点在同一直线上.解:(1)如图,线段BC 是小亮在照明灯(P)照射下的影子.(2)在△ABC 和△CPO 中,∵∠C=∠C ,∠ABC=∠POC=90°,∴△CAB ∽△CPO. ∴AB CB PO CO =. ∴AB BC PO BO BC =+.∴BC=2m.∴小亮的影子的长度为2m.例2 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1)写出这个几何体的名称;(2)根据所示数据计算这个几何体的全面积;(3)如果一只蚂蚁要从这个几何体中的点B出发,沿表面爬到AC的中点D,请你求出这条路线的最短路程.【规范解答】(1)圆锥;(2)全面积S=S扇形+S圆=πrl+πr2=12π+4π=16π(平方厘米).(3)如图将圆锥侧面展开,线段BD为所求的最短路程,由条件得,∠BAB′=120°,C为弧BB′的中点,所以厘米.四、复习训练,巩固提高1.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是()A.圆锥B.圆柱C.正三棱柱D.正三棱锥2.下列几何体的主视图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3.将两个长方体如图所示放置,则所构成的几何体的左视图可能是()4.(山东东营中考)如图是一个由多个相同小正方体堆积而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图中所示数字为该位置小正方体的个数,则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是()5.如图所示,△ABC是一个圆锥的左视图,其中AB=AC=5,BC=8,则这个圆锥的全面积是_______.第5题图第6题图6.一个长方体木块的正中央位置搁着一个乒乓球,已知它的主视图与俯视图如图所示,请补画出它的左视图.7.如图所示,测得电线杆AB落在斜坡CD上的影长CE=4m,又测得平地上的影子BC=10m,坡度为30°,同一时刻垂直于地面的1m长的竹竿影长为2m,请计算此电线杆的高度(结果保留根号).【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引导分析.【答案】1.C 2.D 3.C 4.B 5.36π6.如图所示.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本堂课你能完整地回顾本章所学的三视图的知识吗?你能画简单物体的三视图吗?你能由三视图想象出简单物体吗?你还有哪些疑惑?课堂作业1.教材P115~P116第3、4、5题.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反思:本节通过学习归纳本章内容,主要是投影.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及三视图等知识点,让学生对本章知识有进一步掌握,重点的是三视图的画法及反过来应用.。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第四章视图与投影全章教案新部编本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四章视图与投影1.视图(一)叶县洪庄杨乡初级中学胡朋飞一、教课目标1.知识与技术:(1)经历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看法。
(2)会画圆柱、圆锥、球的三种视图,领会这几种几何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变。
2.过程与方法:联合详尽实例,初步领会视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近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意图识。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经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二、教课要点和难点1、要点:会画圆柱、圆锥、球的三种视图,领会这几种几何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2、难点:画几何体的三视图。
三 . 教课方法:启示式和学生合作交流法。
四.教具准备几何体教课模具和幻灯片。
五、教课过程第一环节:情境问题引入活动内容:1还记得一个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吗?2你能自己也许与伙伴画出以下图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吗?附答案1、主视图:2、左视图:3、俯视图 :注意:画三种视图有必定的要求,主视图反响物体的长和高,俯视图反响物体的长和宽,左视图反响物体的高和宽。
所以在画三种视图时,主,俯视图要长对正,主,左视图要高平齐,左,俯视图要宽相等。
第二环节:活动研究(获守信息,领会特色)活动内容:课本 110 页议一议的图中物体的形状分别可以看作什么样的几何体?从正面、侧面、上边看这些几何体,他们的形状各是什么样的?活动目的:第一让学生经历将实物抽象成几何体的过程,培育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并经过亲自体验归纳总结三种视图的不一样特色,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质意义。
第三环节:合作学习活动内容:( 1)以下图中各物体的主视图是什么?(2)上图中各物体的左视图是什么?俯视图呢?与伙伴进行交流。
投影与视图教案

投影与视图教案投影与视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投影与视图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2.掌握正交投影的方法和技巧。
3.能够正确绘制物体在不同视图中的投影。
二、教学重点1.正交投影的方法和技巧。
2.绘制物体在不同视图中的投影。
三、教学难点1.理解正交投影的原理。
2.掌握绘制物体在不同视图中的投影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投影和视图的概念,并引发学生对物体投影和视图的思考。
2.知识讲解(15分钟)(1)投影的概念和用途。
(2)视图的概念和种类。
3.示范与讲解(15分钟)(1)正交投影的方法和技巧。
(2)物体在不同视图中的投影绘制方法。
4.练习与巩固(15分钟)学生进行正交投影和视图绘制的练习。
(1)绘制物体在正面视图中的投影。
(2)绘制物体在侧面视图中的投影。
(3)绘制物体在俯视图中的投影。
5.拓展与应用(10分钟)学生尝试绘制物体在不同视图中的复杂投影,并与同学交流和比较。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6.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提出必要的改进意见。
五、教学资源1.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
2.投影仪和白板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手段1.讲授与示范相结合。
2.练习与巩固相结合。
3.拓展与应用相结合。
4.个别指导和小组合作相结合。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于投影与视图的理解与应用情况。
2.提出问题进行学生的回答和讨论。
3.布置作业,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反思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掌握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四章投影和视图单元教案

第四章投影和视图单元教案第一节教学目标。
1. 了解投影和视图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投影和视图的绘制方法。
3. 理解不同视图之间的关系。
4. 能够应用投影和视图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节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投影和视图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投影和视图的绘制方法。
3. 不同视图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教学内容。
1. 投影和视图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1.1 投影的概念。
投影是指将三维空间中的物体投射到二维平面上的过程。
在工程制图中,常用投影的方法来表示物体的形状和尺寸。
1.2 视图的概念。
视图是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得到的投影。
常用的视图有主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等。
1.3 投影和视图的基本原理。
投影和视图的绘制是基于投影的原理,通过投影将物体的形状和尺寸投射到平面上,再根据需要绘制不同的视图。
2. 投影和视图的绘制方法。
2.1 正投影和斜投影。
正投影是指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的投影方法,斜投影是指投影线与投影面不垂直的投影方法。
在工程制图中常用正投影来表示物体的形状和尺寸。
2.2 视图的选择和布置。
在进行投影和视图的绘制时,需要根据物体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视图,并合理布置在图纸上。
3. 不同视图之间的关系。
3.1 主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的关系。
主视图是指从正面观察物体所得到的视图,俯视图是指从上方观察物体所得到的视图,侧视图是指从侧面观察物体所得到的视图。
这三个视图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它们来全面地了解物体的形状和尺寸。
第四节教学过程。
1. 投影和视图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1.1 通过实物或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投影和视图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1.2 讲解投影和视图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投影和视图的绘制方法。
2. 投影和视图的绘制方法。
2.1 展示正投影和斜投影的绘制方法,让学生掌握投影的基本技巧。
2.2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例,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投影和视图的绘制。
3. 不同视图之间的关系。
3.1 通过实例讲解主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视图之间的联系。
《投影与视图》教案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1.投影的基础知识,包括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等概念以及正投影的成像规律.2.视图、三视图等概念,三视图的位置和度量规定,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简单立体图形(包括相应的表面展开图)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全章共包括三节:29.1投影;29.2三视图;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第一节首先从物体在日光或灯光下的影子说起,引出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等概念;然后讨论当直线和平面多边形与投影面成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归纳出其中蕴涵的正投影的一般规律;最后以正方体为例,讨论立体图形与投影面成不同的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可以发现,整个讨论过程是按照一维、二维和三维的顺序发展的.第二节讨论的重点是三视图,其中包括三视图的成像原理、三视图的位置和度量规定、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等,最后通过例题讨论简单立体图形(包括相应的表面展开图)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内容,它不仅包括了有关三视图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而且包括了反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与转化的内容,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有直接的关系.第三节安排了观察、想象、制作相结合的实践活动——“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这是结合实际,动脑与动手并重的学习内容,进行这个课题学习既可以采用独立完成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应该把这个课题学习看作是对前面学习的内容是否切实理解并掌握以及能否灵活运用的一次联系实际的检验.本章内容与其他章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它与直观图形的关系密切,需要在图形形状方面进行想象和判断,要完成的题目多是识图、画图、制作模型等类型的问题,而很少涉及定量的计算.1.以分析实际例子为背景,认识投影和视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2.通过讨论简单立体图形(包括相应的表面展开图)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使学生经历画图、识图等过程,分析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提高空间想象能力.3.通过制作立体模型的课题学习,在实际动手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投影和视图知识的认识,加强在实践活动中手脑结合的能力.本章教学约需5课时,具体分配如下:29.1 投影2课时29.2 三视图2课时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1课时29.1投影第1课时投影(1)知识与技能1.经历实践探索,了解投影、投影面、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2.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现实生活中影子的现象,学会用数学知识解答.重点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特征.难点在投影面上画出平面图形的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一、问题引入你看过皮影戏吗?皮影戏是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戏曲,表演时,用灯光把剪影照射在银幕上,艺人在幕后一边操纵剪影,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你知道皮影戏所用的原理吗?二、新课教授问题1.如图所示的图片是物体在生活中的几个图片,请同学们考虑它们是怎样得到的.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的形成,让学生感受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投影现象.师生共同总结,一起感受.物体在日光或灯光的照射下,会在地面、墙壁等处形成影子,它既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也与光线的照射方式有关.问题2.通过观察和自己的认识,你是怎样理解图片的含义的?师生共同总结: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问题3.请同学们观察下图的投影过程,它们的投影过程有什么不同?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观察光线的特点;第二,观察照射的方式.结论:图(1)中的投影线集中于一点,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例如,物体在灯泡发出的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就是中心投影.图(2)、(3)中,投影线是互相平行的射线,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例如,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形成的影子(简称日影)就是平行投影.问题4.请观察问题3中的图,说说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师出示表格,要求学生完成.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光线物体与投影面平行时的投影联系平行投影平行的投影线全等中心投影从一点发出的投影线放大都是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在某个平面内形成的影子.(即都是投影)三、例题讲解例(1)地面上直立一根标杆AB,如图,杆长为2 cm.①当阳光垂直照射地面时,标杆在地面上的投影是什么图形?②当阳光与地面的倾斜角为60°时,标杆在地面上的投影是什么图形?画出投影示意图.(2)一个正方形纸板ABCD和投影面平行(如图),投影线和投影面垂直,点C在投影面的对应点为C′,请画出正方形纸板的投影示意图.(3)下面两幅图表示两根标杆在同一时刻的投影,请在图中画出形成投影的光线.它们是平行投影还是中心投影?说明理由.解:(1)①一点②线段(图略)(2)图略(3)分别连接标杆的顶端与投影上的对应点,很明显,图(1)的投影线互相平行,是平行投影.图(2)的投影线相交于一点,是中心投影.四、巩固练习1.圆形的物体在太阳光的投影下是( )A.圆形B.椭圆形C.线段D.以上都有可能答案D2.在同一时刻的阳光下,小明的影子比小强的影子长,那么在同一路灯下( )A.小明的影子比小强的影子长B.小明的影子比小强的影子短C.小明的影子和小强的影子一样长D.无法判断谁的影子长答案D五、课堂小结1.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壁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2.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3.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4.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随着物体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的改变而改变.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探索了解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的含义,学会辨别光源是太阳光线还是灯光光线,学会进行中心投影条件下的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感悟灯光与影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第2课时 投影(2)知识与技能了解正投影的概念;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过程与方法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观察,理解原理,增强自信心.重点理解正投影的含义并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难点归纳出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一、复习引入1.回忆复习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的概念.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2.下图表示一块三角尺在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其中哪个是平行投影,哪个是中心投影?图(1)中的投影线集中于一点,形成中心投影;图(2)、(3)中,投影线互相平行,形成平行投影.二、新课教授问题1.图(2)、(3)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区别?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的特征.结论:图(2)中,投影线斜着照射投影面;图(3)中投影线垂直照射投影面(即投影线正对着投影面).指出:在平行投影中,如果投射线垂直于投影面,那么这种投影就称为正投影;如果投射线不垂直于投影面,那么这种投影就称为斜投影.问题2.通过学习,我们对投影应如何分类?物体――→光照投影⎩⎨⎧――→点光源中心投影――→平行光线平行投影⎩⎪⎨⎪⎧正投影斜投影探究1.如图,把一根直的细铁丝(记为线段AB)放在三个不同的位置: (1)铁丝平行于投影面; (2)铁丝倾斜于投影面;(3)铁丝垂直于投影面(铁丝不一定要与投影面有公共点). 三种情形下,铁丝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1)当线段AB平行于投影面P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A1B1,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AB =A1B1;(2)当线段AB倾斜于投影面P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A2B2,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AB>A2B2;(3)当线段AB垂直于投影面P时,它的正投影是一个点A3.探究2.如图,把一块正方形硬纸板P(例如正方形ABCD)放在三个不同位置:(1)纸板平行于投影面;(2)纸板倾斜于投影面;(3)纸板垂直于投影面.结论:(1)当纸板P平行于投影面Q时,P的正投影与P的形状、大小一样;(2)当纸板P倾斜于投影面Q时,P的正投影与P的形状、大小发生变化;(3)当纸板P垂直于投影面Q时,P的正投影成为一条线段.归纳:当物体的某个面平行于投影面时,这个面的正投影与这个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三、例题讲解例画出如图摆放的正方体在投影面P上的正投影.(1)正方体的一个面ABCD平行于投影面P,如图(1);(2)正方体的一个面ABCD倾斜于投影面P,上底面ADEF垂直于投影面P,并且上底面的对角线AE垂直于投影面P,如图(2).解:(1)如图,正方体的正投影为正方形A′B′C′D′,它与正方体的一个面是全等关系;(2)如图,正方体的正投影为矩形F′G′C′D′,这个矩形的长等于正方体的底面对角线的长,矩形的宽等于正方体的棱长.矩形上、下两边中点的连线A′B′是正方体侧棱即它所对的另一条侧棱AB的投影.四、巩固练习1.(1)在一天中,从早晨到傍晚物体的影子由正西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正东方向移动;(2)如图是小明在学校时上午、下午看到的学校操场上的旗杆的影子的俯视图,将它们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为________.答案(1)西北正北东北(2)C,D,B,A2.如图所示,右面水杯的杯口与投影面平行,投影线的方向如箭头所示,它的正投影图是( ) 答案D五、课堂小结1.在平行投影中,如果投射线垂直于投影面,那么这种投影就称为正投影;如果投射线不垂直于投影面,那么这种投影就称为斜投影.2.当物体的某个面平行于投影面时,这个面的正投影与这个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3.投影的分类:物体――→光照投影⎩⎨⎧――→点光源中心投影――→平行光线平行投影⎩⎪⎨⎪⎧正投影斜投影本节课首先探究正投影的概念,然后以铁丝和正方形纸板的影子为例,讨论当直线和平面多边形与投影面成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归纳出其中蕴涵的正投影的一般规律.最后以正方体为例,讨论立体图形与投影面成不同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可以发现,整个讨论过程是按照一维、二维和三维的顺序发展的.29.2 三视图第1课时 三视图(1)知识与技能会从投影的角度理解视图的概念,进一步明确正投影与三视图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索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画法的过程,能识别物体的三视图.重点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画法. 难点三视图中三个位置关系的理解.一、问题引入如图所示,直三棱柱的侧棱与水平投影面垂直,请与同伴一起探讨下面的问题:1.以水平投影面为投影面,在正投影下这个直三棱柱的三条侧棱的投影是什么图形?2.画出直三棱柱在水平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得到的投影是什么图形?它与直三棱柱的底面有什么关系?这个水平投影能完全反映这个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吗?如果不能,那么还需哪些投影面? (物体的正投影从一个方向反映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为了全面地反映一个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我们常常再选择正面和侧面两个投影面,画出物体的正投影.)二、新课教授如图(1),我们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作为投影面,其中正对着我们的面叫做正面,正面下方的面叫做水平面,右边的面叫做侧面.一个物体(例如一个长方体)在三个投影面内同时进行正投影,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的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如图(2),将三个投影面展开在一个平面内,得到这一物体的一张三视图(由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组成).三视图中的各视图,分别从不同方向表示物体,三者结合起来就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物体的形状.三视图中,主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长,主视图与左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高,左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宽,因此三个视图的大小是互相联系的.画三视图时,三个视图要放在正确的位置,并且使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相等.师: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物体的三视图实际上是物体在三个不同方向的正投影.正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就是主视图,水平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就是俯视图,侧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就是左视图.三、例题讲解例1 画出下图所示的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分析:画这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时,要注意从三个方面观察它们.具体画法为:1.确定主视图的位置,画出主视图.2.在主视图正下方画出俯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长对正”.3.在主视图正右方画出左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高平齐”、与俯视图“宽相等”.解:例2 画出如图所示的支架(一种小零件)的三视图.解:如图是支架的三视图:四、巩固练习一个正六棱柱高2 cm,底面是边长为1.5 cm的正六边形,先说说它在正面、水平面、侧面三个方向的正投影分别是什么图形,然后画出它的三视图.答案五、课堂小结1.画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时要考虑从某一个方向看物体获得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要受到该方向的物体结构的干扰.2.在画三视图时,三个视图不要随意乱放,应做到俯视图在主视图的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右边,三个视图之间保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突出具体、生动、直观,因此,学生多以操作、观察实物模型和图片等活动为主,比如正方体在不同位置时的正投影.归纳出物体三视图的概念,并能根据此规律画出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的三视图.在介绍三视图时,若条件允许,可采用试验的方法进行实例的观察,这样不仅直观而且富有真实感.第2课时三视图(2)知识与技能学会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描述出几何体的基本形状或实物原型.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还原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将三视图转换成立体图在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重点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和实物原型及三视图在生活中的作用.难点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描述出几何体的基本形状或实物原型.一、问题引入1.画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时要注意什么?(三个视图要放在正确的位置,并且使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相等.)2.做一做:画出下面几何体的三视图.二、新课教授例1 根据下面的三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分析:由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时,要先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立体图形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然后再综合起来考虑整体图形.解:(1)从三个方向看立体图形,图像都是矩形,可以想象出:整体是长方体,如图(a)所示;(2)从正面、侧面看立体图形,图像都是等腰三角形;从上面看,图像是圆,可以想象出:整体是圆锥,如图(b)所示.例2 根据物体的三视图(如图)描述物体的形状.分析:由主视图可知,物体的正面是正五边形,由俯视图可知,由上向下看物体是矩形的,且有一条棱(中间的实线)可见到,两条棱(虚线)被遮挡,由左视图知,物体的侧面是矩形的,且有一条棱(中间的实线)可见到,综合各视图可知,物体是五棱柱形状的.解:物体是五棱柱形状的,如下图所示.例3 某工厂要加工一批密封罐,设计者给出了密封罐的三视图(如下图),请你按照三视图确定制作每个密封罐所需钢板的面积.分析:对于某些立体图形,若沿其中一些线(例如棱柱的棱)剪开,可以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即展开图.在实际的生产中,三视图和展开图往往结合在一起使用.解决本题的思路是,由视图想象出密封罐的立体形状,再进一步画出展开图,从而计算面积.解:由三视图可知,密封罐的形状是正六棱柱.(如图(左)).密封罐的高为50 mm ,底面正六边形的直径为100 mm ,边长为50 mm ,右图是它的展开图.由展开图可知,制作一个密封罐所需钢板的面积为6×50×50+2×6×12×50×50×32=6×502×(1+32) ≈27 990(mm 2). 三、巩固练习如图所示的图形是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请根据视图说出该多面体的具体名称.答案 正四棱锥 四、课堂小结1.一个视图不能确定物体的空间形状,根据三视图要描述几何体或实物原型时,必须将各视图对照起来看.2.一个摆好的几何体的视图是唯一的,但从视图反过来考虑几何体时,它有多种可能性.例如:正方体的主视图是正方形,但主视图是正方形的几何体有直三棱柱、长方体、圆柱等.3.对于较复杂的物体,由三视图想象出物体的原型,应理解并掌握三个视图之间的前后、左右、上下的对应关系.本节课的教学,以课程标准为指南,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而设计.重点讲解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也就是画三视图时尺寸不作严格要求.教学设计时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建议在实际应用时尽量使用信息技术,如画法几何,让学生从动态过程中获得三视图的感性认识,以便从整体上把握三视图的画法.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际动手进一步加深对投影和视图知识的认识. 2.加强在实践活动中手脑结合的能力.3.体会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立体图形的制作过程.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研究讨论使学生加深对投影和视图的认识.3.制作模型,体会由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图形的过程与乐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2.通过参与数学实践培养合作探索的精神和尊重理解他人想法的学习品质.3.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发明的意识.重点让学生亲自经历规律的发现、深入研究、应用的过程.难点学生通过手工制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研究态度.一、问题引入请学生回答下列两个问题:1.主视图反映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俯视图反映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左视图反映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答案长高长宽宽高2.下面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请在括号内填上立体图形的名称( )答案圆柱体二、新课教授活动一:根据三视图制作原实物.师:以硬纸板为主要原材料,分别做出下面的两组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师:用硬纸板制作各面,围成立体图形.说明: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最后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活动二:根据三视图制作实物模型.师:按照下面给出的两组视图,用马铃薯(或萝卜)制作相应的实物模型.生:学生动手制作,实际动手制作立体物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师:(1)是圆锥,(2)是直五棱柱,它的底面五边形中有三个直角.说明: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最后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活动三:根据平面图形制作相应的实物图.师:下面的每一组平面图形都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1)指出其中哪些可以叠成多面体.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叠一叠,验证你的答案;(2)画出由上面的图形能叠成的多面体的三视图,并指出三视图中是怎样体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3)如果图中小三角形的边长为1,那么对应的多面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1) (2) (3)师:(1)和(3)可折叠成正四面体,正四面体的体积为212,表面积为 3.活动四:课题拓广.三视图和展开图都是与立体图形有关的平面图形,利用课余时间去观察了解或者上网查询了解,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和具体的事例,写一篇短文介绍三视图及展开图的应用以及你的感受.三、巩固练习1.小明从正面观察下图所示的两个物体,看到的是( )答案C2.如图,一平面经过圆锥的顶点截圆锥所得到的截面形状是( )答案B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当把它折成一个正方体时,与空白面相对的字应该是( )A.北B.京C.欢D.迎答案C四、课堂小结从技能上说,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有助于根据需要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即学会画三视图和由三视图得出立体图形.从能力上说,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对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本节是结合实际问题动手与动脑并重的学习内容.“观察、想象、制作、交流”相结合是本节中的主要实践活动.设计这个课题学习的目的是:(1)在具体问题中,对是否切实理解掌握前面学习的三视图的内容以及能否灵活运用知识的一次检验;(2)是采用独立完成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互助互学,增强协作能力,增进感情.。
第五章投影与视图 教案

做俯视图
第三环节:合作学习
(1)下图中物体的形状分别可以看成什么样
的几何体?与同伴交流。(2)在下图中分别找出几何体的主视图。
下图中物体的形状分别可以看成什么样 的几何体?
7
-andperfomctsih.Iy,vwulb;4)g(zk5qC731BxSjDT260
圆柱、圆锥和球的三种视图
第四环节:练习提高 如图是一个蒙古包的照片,你认为它可以看成是那些几何体的组合?你能画出该蒙古包 的三种视图吗?
午餐肉
(1)
(2)
(3)
(4)
(a)
(b)
(c)
(d)
2、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种视图:
第二环节:探索实践
9
-andperfomctsih.Iy,vwulb;4)g(zk5qC731BxSjDT260
如右图,出示一个三棱柱(最好有实物模型) 1.提问:你能想象出这个正三棱柱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吗?你能画出它们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
难点:中心投影条件下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 综合调查,创设资源
成影现象调查(提前一周布置)以 4 人合作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活动: (1)尽所能收集生活中各类成影现象、(用电子图片形式呈现). (2)小组长整理所收集图片,统一规格要求,交给数学教师
第五环节:随堂练习 P136 第六环节:小结 作业布置:习题 5.3 第 1.2.
8
-andperfomctsih.Iy,vwulb;4)g(zk5qC731BxSjDT260
2.视图(二)
一、教学目标:
① 使学生想象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的三种视图,经历由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到其 三种视图的转化过程;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教案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29.1投影第1课时投影投影知识是学习视图的基础.学生对投影和视图的知识已有初步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课时通过对实例的观察比较,引人基本概念,归纳基本规律.不仅是使学生对投影的认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达到更高的水平,更是为学生对后面学习三视图作铺垫、打基础.本课时以物体在日光或灯光照射下在地面或墙壁上形成的影子为基础,抽象出投影、投影线、投影面等概念.根据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不同位置关系,将投影分为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两类.本节教学涉及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而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学习本节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与实际的联系,运用多媒体,展示丰富的实物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具体的实例,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这些空间位置关系,并把这种认知迁移到本节课对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中投影线不同位置关系的了解.【情景导入】你看过皮影戏吗?皮影戏又名“灯影子”,是我国民间一种古老而奇特的传统艺术,在很多地区广为流行.皮影戏演出简便,表演领域广阔,演技细腻,活跃于广大农村,深受农民的欢迎.皮影戏与手影戏有什么共同特征?【说明与建议】说明:通过幻灯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影子,使学生体会本节课学习的价值,从而自然地引出课题及投影的相关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议: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引出投影的相关概念: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问题由学生口答完成,从而引入新课.【归纳导入】教师课前整理、选择教学资源,多媒体展示,如图.选3~4个小组代表简单介绍,分析投影的光线特点.对展示图片编号,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学优生可以先设定标准,再分类;学困生可以先分类,再根据自己的分类尝试写出分类的标准),通过对分类及标准的过程性加工,使学生理解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说明与建议】说明:通过分类,使学生明晰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本质区别,培养学生从大量信息中辨析本质的能力,由此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建议:课前让学生自己感受生活中太阳光下的影子,并做好预习,了解投影分类,以便学习.【悬念激趣】你知道古埃及的金字塔吗?两千六百多年前,埃及有个国王,他想要知道已经盖好了的大金字塔的准确高度,可是谁也不知道该怎样测量,因为塔身是斜的.究竟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呢?后来,国王请一个名叫泰勒斯的学者来解决这个问题,泰勒斯答应了.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国王、祭司们亲自驾临,举行了测塔仪式.看时间已经不早,太阳光给每个在场的人和巨大的金字塔都投下了长长的影子.当泰勒斯确知自己的影子恰好等于他的身高时,他发出命令,让助手们立即测出金字塔的影子长度,接着泰勒斯结合其他信息十分准确地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说明与建议】说明:从历史上有趣的事件入手,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引发学生初步感受阳光下的影子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兴趣.建议: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看两幅图片,积极思考,提前感受阳光下的物体影子的实例,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命题角度1 太阳光下影子的变化1.如图是一棵小树一天内在太阳下不同时刻的照片,将它们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B)A.③-④-①-② B.②-①-④-③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命题角度2 利用太阳光下的影子求物体的高度2.如图,阳光从教室的窗户射入室内,窗户框AB在地面上的影长DE=1.8 m,窗户下檐到地面的距离BC=1 m,EC=1.2 m,则窗户的高AB为(A)A.1.5 m B.1.6 m C.1.86 m D.2.16 m3.小红想利用阳光下的影长测量学校旗杆AB的高度.如图,他在某一时刻在地面上竖直立一个2米长的标杆CD,测得其影长DE=0.4米.(1)请在图中画出此时旗杆AB在阳光下的投影BF.(2)如果BF=1.6米,求旗杆AB的高.解:(1)连接CE,过A点作AF∥CE交BD于F,则BF为所求,如图.(2)8米.命题角度3 中心投影特点的应用4.如图,晚上小明在路灯下沿路从A处径直走到B处,这一过程中他在地上的影子(B)A.一直都在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一直都在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5.如图,在地面上竖直安装着AB,CD,EF三根立柱,在同一时刻同一光源下立柱AB,CD形成的影子分别为BG与DH.(1)此光源下形成的投影是中心投影.(2)作出立柱EF在此光源下所形成的影子.解:如图所示,线段FI为立柱EF在此光源下所形成的影子.命题角度4 相似三角形在中心投影中的应用6.如图,一路灯距地面5.6米,身高1.6米的小方从距离灯的底部(点O)5米的A处,沿OA所在的直线行走到点C时,人影长度增长3米,求小方行走的路程.解:∵AE⊥OD,GO⊥OD,∴EA∥GO,∴△AEB∽△OGB.∴AEOG=ABOB.∴1.65.6=ABAB+5.解得AB=2 m.∵OA所在的直线行走到点C时,人影长度增长3米,∴DC=5 m.同理可得△DFC∽△DGO.∴FCGO=CDOD,即1.65.6=55+5+AC.解得AC=7.5(m).答:小方行走的路程AC为7.5 m.皮影戏与投影“银灯映照千员将,一箱容下百万兵”,这优美的诗句描述的是我国独特的民间艺术——皮影.据传,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 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 这个载入《汉书》的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皮影后来逐步发展成为彩绘,镂雕,又改纸制为皮制,再配上音乐,唱腔,慢慢地成了后来的皮影戏.宋代已经成熟和盛行,东京汴梁瓦舍中的影戏艺人已有董十五、赵七、曹保义等9人.山西繁峙岩山寺文殊殿金代壁画中有一幅《影戏图》,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山西皮影演出的实况.经过宋、金、元、明四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流行全国各地的皮影戏在清代呈现出繁荣局面.三、四十年代中,古“丝绸之路”上进入河西走廊的重镇——张掖,皮影戏有七十多个正本戏,一百多个折子戏,不少是个人创作独家所有,内容上也逐步有所改进.张掖的上寨小满一带制作的皮影刻成各种生动传神戏剧人物,具有造型简洁、纹样夸张的特点.各地皮影,风格不同.皮影除作戏剧表演外,还是一种有趣味的装饰品和艺术欣赏品.逢年过节或喜庆日子都要请皮影戏班子唱戏.道具主要为影窗,俗称“亮子”,一般高3尺,宽5尺,最高不过4尺,宽不过6尺,以白纸作幕,以便单人操作.其次为油灯一盏,用以映射影人和表演动作.一个皮影,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演皮影的屏幕,是用一块1米大小的白纱布做成的.白纱布经过鱼油打磨后,变得挺括透亮.演出时,皮影紧贴屏幕活动,镂空的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为佳.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由于受材质限制,保存甚难,所以传至今世的古影不多.最后告诉大家一个重要数学秘密,皮影的投影属中心投影,这是因为皮影的光源通常是一盏煤油灯,是点光源.皮影表演时,由于紧贴屏幕,所以产生的效果逼真.又因为是加工成半透明状的皮革刻制上彩而成,它是能透过与本身色彩相同的光线,映照在白色幕布上,因而皮影戏是彩色的.课题29.1 第1课时投影授课人素养目标1.经历实践探索,了解投影、投影面、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2.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含义.3.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特征.教学难点在投影面上画出物体的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引入】影子我们已司空见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影子.比如,太阳照射在窗框、长椅等物体上时,会在墙壁或地面上留下影子,而皮影和手影都是在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明确学习本章及本节内容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现应用的旗杆的高是(A)A.15 m B.16 m C.18 m D.20 m例2(1)如图,在路灯的同侧有两根高度相同的木棒,请分别画出这两根木棒的影子.解:如图所示:(2)如图,一墙墩(用线段AB表示)的影子是BC,小明(用线段DE表示)的影子是EF.试判断是路灯还是太阳光产生的影子,如果是路灯产生的影子确定路灯的位置(用点P表示).如果是太阳光请画出光线.解:如图所示:P点即为路灯的位置;学生自主解答问题后,分组展开讨论,待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共同得到正确的结论.【变式训练】如图,电灯P在横杆AB的正上方,AB在灯光下的影子为CD,AB∥CD,AB=2 m,CD=6 m,点P到CD的距离是3 m,求P到AB的距离.解:∵AB∥CD,∴△PAB∽△PCD∴AB∶CD=P到AB的距离∶点P到CD的距离.∴2∶6=P到AB的距离∶3.∴P到AB的距离为1 m.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充分讨论,争取让学生自己得到正确答案,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引导、点拨.画出平面图形的中心投影,通过物体的影子能够分析出点光源的具体位置.变式训练从不同角度考察投影的知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活动四:课堂检测【课堂检测】1.下列各种现象属于中心投影的是(A)A.晚上人走在路灯下的影子 B.中午用来乘凉的树影通过设置课堂检测,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同时检测C.上午人走在路上的影子 D.早上升旗时地面上旗杆的影子2.如图所示,甲、乙两建筑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的影子的端点重合在C处.若BC=20 m,CD=40 m,乙的楼高BE=15 m,则甲的楼高AD=30m.3.如图,两幅图片中竹竿的影子是在太阳光下形成的,还是在灯光下形成的?请你画出两图中小树的影子.①②解:如图所示:图①是灯泡光线形成的,图②是太阳光线形成的.学生进行当堂检测,完成后,教师进行批阅、点评、讲解.学习效果,做到“堂堂清”.课堂小结1.课堂总结:(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2)本节课还有哪些疑惑?说一说!师生总结:主要内容有投影、投影面、投影线、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主要技能是在投影面上画出物体的中心投影,并能通过投影分析出点光源的具体位置.2.布置作业:教材第92页习题29.1第1,2题.注重课堂小结,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总结的主动性,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与表现创造机会.板书设计29.1 投影第1课时投影1.平行投影2.中心投影提纲挈领,重点突出.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师表现,进一步提升操作流程和自身素质.详见电子资源第2课时正投影在学习本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关于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知识,并且在七年级上册接触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及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等反映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问题.上一节课,学生又学习了投影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投影、中心投影、平行投影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这节课主要学习正投影概念及探究正投影的成像规律,以正投影为平台,进一步深入研究投影的性质,更深一层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为过渡到三视图的学习起着辅垫的作用,更为高中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归纳导入】如图表示一块三角尺在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三个图的投影存在如下特点:图①中的投影线集中于一点,形成中心投影;图②③中,投影线互相平行,形成平行投影.图③中投影线垂直照射到投影面,这种投影叫正投影,而图②中,投影线斜着照射到投影面,不是正投影,所以平行投影不一定是正投影,但正投影一定是平行投影.正投影是光线与投影面之间的关系,与物体的放置无关.①②③【说明与建议】说明:经过观察、分析、比较的过程,抽象出正投影的概念,学生通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加深对正投影概念的理解.建议:让学生自主观察图形特点,结合概念加以理解.命题角度常见几何体的正投影及判断1.把一个正三棱柱如图摆放,光线由上向下照射此正三棱柱时的正投影是(B)A B C D2.圆形的纸片在平行光线下的正投影是(D)A.圆形 B.椭圆形 C.线段 D.以上都可能日晷简介日晷,本意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第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上的影子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的卯时附近;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午时正时刻.午后,太阳西移,日影东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个时辰.课题29.1 第2课时正投影授课人素养目标1.了解正投影的概念.2.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图形的正投影.3.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正投影的含义及根据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图形的正投影.教学难点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图形的正投影.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展示问题:1.什么是投影?投影的两个要素是什么,试举例进行说明.2.投影是如何进行分类的?试举例进行说明.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和生活实例,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活动一:创设情境、导【课堂引入】1.观察图(1)(2)(3)中的投影线有什么区别?它们分别形成了什么投影?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将实入新课师生活动:教师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相互讨论,发表意见.(1) (2) (3)2.图(2)(3)的投影都是什么投影?它们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区别?师生活动:教师展示图片,学生观察思考、相互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图(2)(3)两幅图中的投影都是平行投影,图(2)中的投影线斜着照射投影面,图(3)中的投影线垂直照射投影面.给出正投影的概念:平行投影中,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做正投影.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有助于分析问题的本质.经过对比更清楚地认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为引出正投影的概念做必要的铺垫.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问题1:把一根直的铁丝(记为线段AB)放在三个不同的位置:①铁丝平行于投影面;②铁丝倾斜于投影面;③铁丝垂直于投影面(铁丝不一定要与投影面有交点).三种情形下铁丝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图形?大小有何关系?师生活动:教师实物演示或图片展示,提出问题,学生观察、猜想、测量,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①正投影是线段,线段长等于正投影长;②正投影是线段,线段长大于正投影长;③正投影是一个点.问题2:把一块正方形硬纸板(记为正方形ABCD)放在三个不同的位置:①纸板平行于投影面;②纸板倾斜于投影面;③纸板垂直于投影面.三种情形下纸板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图形?大小有何关系?师生活动:教师实物演示,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再相互交流,大胆猜想,勇于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①纸板的正投影与纸板的形状、大小一样;②纸板的正投影与纸板的形状、大小不完全一样;③纸板的正投影为一条线段.问题3:当物体的某个面平行于投影面时,这个面的正投影与这个面有怎样的关系?1.通过试验观察,分析正投影,简单直观,易于发现正投影的规律,为研究物体的正投影规律打下基础.2.用正方形纸板表示正方形,运用正投影的概念,观察分析它的正投影,根据前面所得规律,运用类比归纳得出平面图形正投影的规律.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想,得出结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完善,师生共同归纳物体正投影的性质:当物体的某个面平行于投影面时,这个面的正投影与这个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典型例题】例1(教材第90页例)画出如图摆放的正方体在投影面上的正投影.(1)正方体的一个面ABCD平行于投影面(图1).(2)正方体的一个面ABCD倾斜于投影面,底面ADEF垂直于投影面,并且其对角线AE垂直于投影面(图2).图1 图2例2当某一几何体在投影面P前的摆放位置确定以后,改变它与投影面P的距离,其正投影的形状(A)A.不发生变化 B.变大 C.变小 D.无法确定学生自主解答问题后,分组展开讨论,待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共同得到正确的结论.【变式训练】如图,回答下列图形在投影面上的正投影是什么图形.(1)矩形AA1D1D.(2)矩形CC1D1D.(3)棱CC1,A1B1.解:(1)矩形AA1D1D的正投影是矩形.(2)矩形CC1D1D的正投影是线段.(3)棱CC1的正投影是线段,棱A1B1的投影是点.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充分讨论,争取让学生自己得到正确答案,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引导、点拨.通过利用正投影的性质画物体的正投影,巩固所学重点内容,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重点考查正投影的含义及性质.活动四:课堂检测【课堂检测】1.木棒长为1.5 m,则它的正投影的长一定(D)A.大于1.5 m B.小于1.5 m C.等于1.5 m D.小于或等于1.5 m2.矩形的正投影不可能是(B)A.矩形 B.梯形 C.正方形 D.线段3.如图,投影线的方向如箭头所示.画出下列图中几何体的正投影.(1) (2) (3)解:(1) (2) (3)学生进行当堂检测,完成后,教师进行批阅、点评、讲解.通过设置课堂检测,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同时检测学习效果,做到“堂堂清”.课堂小结1.课堂总结:(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重点研究了什么问题?(2)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平行投影与正投影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2.布置作业:教材第92~93页习题29.1第3,4题.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概念体系,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板书设计29.1 投影第2课时正投影1.线段的正投影2.平面图形的正投影提纲挈领,重点突出.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师表现,进一步提升操作流程和自身素质.详见电子资源29.2三视图第1课时三视图本节内容是立体几何的基础之一,三视图是利用物体的三个正投影来表现空间几何体的方法,在教材中起着衔接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重要作用.【情景导入】多媒体播放古诗《题西林壁》的配画朗诵视频.【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教会了我们怎样观察物体(横看、侧看、近看、身处其中看),这类似于本节课所研究的内容——三视图.【说明与建议】说明:通过一首古诗和美丽的庐山图中,引出课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很好的反映本节课的主题.建议:由文学诗歌引入数学概念,体现教师的亲和力和学科之间的联系性,展示了数学的深层价值.【置疑导入】活动一:如图 1,直三棱柱的侧棱与水平面垂直.请与同伴一起探讨下面的问题:(1)以水平面为投影面,这个直三棱柱的三条侧棱的正投影分别是什么图形?(2)画出直三棱柱在水平面的正投影,得到的投影是什么图形?它与直三棱柱的底面有什么关系?(3)水平面的这个投影能完全反映这个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吗?如果不能,那么还需要哪些投影?图1如图 2所示是一个长方体,从上面、正面、左面三个不同方向对长方体进行正投影,得到不同的图形,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呢?图2【说明与建议】说明:活动一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正投影,为本节课做好铺垫和准备.建议:班级分组操作活动二,教师引导学生得到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概念及性质.命题角度1 识别几何体的视图1.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5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则从上面看到的该几何体的形状图是(C)A B C D命题角度2 识别实物的视图2.如图,这是一个由2个大小不一样的圆柱组成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是(B)A B C D命题角度3 画物体的三视图3.请你画出如图几何体的三视图.解:如图所示:课题29.2 第1课时三视图授课人素养目标1.会从投影的角度理解视图的概念.2.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3.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知道物体的三视图与正投影的相互关系及三视图中位置关系、大小关系.教学重点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的理解和会画简单的三视图.。
初中数学北师大九年级上册(2023年修订) 投影与视图《视图》教案

视图
教学目标
1.了解视图及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概念。
2.会画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3.会画组合物体的三视图。
教学重点
掌握部分几何体: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
组合物体三视图的画法。
培养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实践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引入
展示生活中航拍的图片,航拍可以理解成什么视图方式呢?
二、探究
探究一三种视图的概念
展示一个几何体。
我们在七年级已经掌握了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性质,如图所示,假设有一束平行光线从正面投射到图中的物体上,同学们能想象出它在这束平行光线下的正投影吗?
为了全面反映一个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我们常常选择从正面、左面和上面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就得到这个物体的三种视图。
通常我们把从正面得到的视图叫做主视图,从左面得到的视图叫做左视图,从上面得到的视图叫做俯视图。
探究二物体的三种视图
1.图中物体的形状分别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几何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些几何体,它们的形状各
是什么样的?
2.在图中找出图中各物体的主视图。
3.图中各物体的左视图是什么?俯视图呢?
探究三组合物体的三视图
如图是一个蒙古包的照片,小明认为这个蒙古包可以看成用5-17所示的几何体,你能帮小明画出这。
视图与投影教学设计

《视图与投影》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学校:民院附中科目:九年级数学执教:王清梅《视图与投影》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民院附中王清梅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为复习课,需1课时讲授;本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回顾这章所学知识,平行投影及中心投影、视点、盲区、三视图等基础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其应用,最后通过共同对典型例题的探讨和研究,抓其规律、方法进行总结,为知识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明确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初步进行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2)通过实例掌握视点、视线、盲区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能够判断简单物体的三种视图;(4)会画圆柱、圆锥、球的三种视图。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视图与投影学习的好奇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通过实例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简单应用;画三视图。
难点:通过对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认识进行物体与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等;通过画三视图来实现几何体与三种视图的相互转化。
四、教学方法:采用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及启发式教学五、教学媒体:SMART电子白板六、授课类型:复习课七、教学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设计: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活动:欣赏视频经典湖南皮影戏《龟与鹤》。
问题1:你知道什么是皮影戏吗?它的原理是什么?皮影戏是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戏曲,表演时,用灯光把剪影照射在银幕上,艺人在幕后一边操纵剪影,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2)活动:欣赏视频手影戏。
问题2:你听说过什么是手影戏吗?它的原理是什么?手影戏是最古老的电影雏形.表演者仅用一双灵巧的手竟幻化出世间万物,如狗、兔子、飞翔的鸟等等,配合灯光和音乐出神入化的演绎世间百态,惟妙惟肖,叹为观止。
《投影法和视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投影面。
提问:物体的影子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反映物体某个方向的形状特征与大小?2. 什么是正投影?用相互平行的光线作为投影线,且投影面与投影线垂直的投影。
正投影的三个特性:真实性、积聚性和收缩性单个投影的不足:不同的物体它的投影可以相同,片了解投影的一般原理回答:正投影。
认真观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教学中的比较学习法对学生记忆力有较强的好处,能够清楚明确地了解相关的概念。
通过简单的ppt动画的设计,学生就能够从理性上认识正投影的三个性质。
三个视图之间的规律是:俯视图在主视图下方,且长对正左视图在主视图右方,且高平齐左视图和俯视图要做到宽相等案例绘制教师选择其中一个组合模型,边讲解边绘制绘制三视图的一般步骤:a. 选主视方向b. 绘制一条水平的XY 线,作为主视图和左视图的底线,确定图位c. 画出正视图d. 在主视图的右下角引与XY水平线成45°的斜之间满足的规律。
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正确的画法,要求自己的制图的规范性。
学生认真观的参与度,易于学生理解。
表现教材内容主要运用了实物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主观意识上去积极主动认识和探索三视图的相关知识。
教学案例选择以简单的组合体三视图为核心,但组合体也体现了技术学科的教学特色。
此外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教状,学生绘制三视图,教师巡视学生的绘制情况,让学生互评,最后老师点评,并且给出正确的三视图。
以及讲解学生容易错误的地方。
制,学生间讨论完成制图过程。
学生对比正确的三视图,再次巩固相关的知识。
通用技术课程应当避免机械的、单一的技能训练,强调学习中学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的统一,注重在拓展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共同能力的发展。
【小结】老师展示本课知识点1.投影知识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斜投影和正投影2.正投影的基本特性3.三视图的投影面体系4.三视图的形成5.三视图各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回忆课堂内容,再次对三视图的绘制加以思考延伸。
《投影法和视图》教案

从观察日常生活及自然现象的经验出发,让学生轻松熟悉投影法的概念。
2.投影法分类
(1)投影法分类
结合日常生活演示不同光源、不同角度下物体投影形状、大小的变化,引出投影线、投影面、斜投影、正投影等概念。引导学生总结各投影法的特点。
(2)正投影特性
提出问题:如果用正投影的方式对物体进行单一平面的投影,所得到的物体有什么特征呢?
利用实物和投影仪演示正投影的基本特性,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a.真实性:物体上与投影平面平行的平面投影反映其实形,线段则反映其实长。
b.积聚性: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其投影成为直线,垂直线段则成为一点。
c.收缩性: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其投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线段的投影则比实长短。
认真观察老师演示过程,理解并记忆投影法的分类、各投影法的优缺点及正投影特性。
2.利用点光源和平行光源、投影仪、立体模型等教具演示中心投影、平行投影下物体形状、大小变化,使学生深刻体会各投影类型的特点。
3.结合生活中的立体模型及自建三面投影体系阐述三视图的构建过程,师生共同总结三视图的关系及投影规律。
4.学生根据三视图之间的关系及投影规律,应用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分组讨论探究三视图的绘制。
《餐饮部的地位与作用》
课程名称
餐饮服务与管理
任课教师
×××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教学对象
旅游专业学生
计划学时
1课时
教学单元
第一单元餐饮部概述
教学章节
餐饮部的地位与作用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设计所依据的教学内容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的刘力主编的《机械制图》第三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第一节《投影法及三视图的形成》。本节主要介绍了投影法的概念、投影法的分类、三视图的形成及三视图之间的关系。三视图作为一种技术图样是设计交流与表达的一种常用的技术语言形式。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开展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绘制简单三视图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后续知识“立体的投影”和“组合体表示”的基础,起到了相对完美的连接。
291 投影与视图教学设计.doc

29. 1投影与视图教学设计I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投影,投影面的概念,体会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能画出简单图形的正投影。
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践探索和观察比较,,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关系,发展空视图间观念.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应用知识,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2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多次接触过“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内容,对投影和视图的知识已有初步的、朦胧的了解,对平面几何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
这些知识都为今天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本节内容学习,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基本知识,例如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而学生此前对这些知识只有一些感性的认识.这为本节课的学习造成了困难.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投影的分类和正投影的含义及画法.【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正投影的画法以教学过程4. 1第一学时(一)指导自学1.自学P87-P88内容,了解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的概念。
2.自学P88-P89内容,了解正投影的概念,比较线段,正方形的正投影的区别3.自学P90-P91内容,了解正方体的正投影的画法(二)预习思考1.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上,得到的叫做物体的投影,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叫做投影面。
2.由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由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路灯光线形成的投影是投影,太阳光线形成的投影是投影3.在平行投影中,如果投影线于投影面,那么这种投影就叫做正投影.(三)合作探究1.探究点一:投影的概念欣赏手影视频,尝试模仿手影动作,思考:形成投影必须要有哪些关键的因素?观察多媒体展示投影图片,说出投影线,遮挡物,投影面,投影等等概念2.探究点二: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思考: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区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呢?观察多媒体演示,互相讨论归纳:第一,光源有区别。
光源是太阳,月亮,探照灯等是投影,光源是灯泡,蜡烛,手电筒等则是投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案例名称《投影法和视图》教学设计课程名称《投影法和视图》教学对象1301 班设计者武春明课时80 分钟所用教材《机械制图》多学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投影法和视图》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制图》第二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在这一节介绍了投影法的原理,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是工程技术图样的入门课。
技术图样是采取某种规范形式将设计用图样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设计交流语言,是在设计一般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适当选择进行设计交流的途径。
三视图是一种最常见的技术图样,也是下一课时《点、线、面的投影》的基础。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中专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虽然在初中接触到一些三视图的知识,但学生对三视图的理解仍然在数学的知识层面上,认识较为肤浅,需要正确完整地引导学生对技术学科所要求三视图的知识进行全面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影方法。
②、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③、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投影的原理,并利用其来绘制简单三视图的过程,提高学生对三视图的识别以及绘制能力,初步学会利用模型来展示相关三视图,发展学生的识图能力。
通过交流和讨论感受设计交流中三视图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在通过利用模型引导学生准确绘制三视图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态度,养成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
②、形成科学的空间三围思维方式,养成一丝不苟的态度。
4重点: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5难点: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及三视图的形成。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教学方法和手段:机械制图是一门立足于实践的课程,要求学生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景、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
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
因此,在前部分教学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方能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
但由于中学生动手的积极性较高,好奇性强,在后部分教学通过采用学生动手绘制,并认真观察,这方面应注意积极引导其有利的因素进行组织教学。
在此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教学方法有:①.体验法体验法就是学生亲历观察,感受探索发现和经验积累的乐趣,内化教学内容的方法。
本课时通过, 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学习应是在已有认识基础上的意义再创造。
②.案例法以案例为载体,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各种信息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层次教学。
案例法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做中学”的机会。
③.讨论法学生参与案例的分析并与其他同学展开讨论、交流,这是案例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通过这种“做中学”,学生可将案例中蕴含的技术思想和方法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发展自己的智慧。
2、学法分析:设计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展现自己技术思想的过程,如何让别人了解自己的设计思想,如何准确、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如何捕捉有用的技术信息,反映了一个人的技术交流能力,这也是技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学生存在以上设计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在学习方法上可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理解或信息的一种学习方式。
我认为学生在主动“学”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下面三点:①、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②、注重先决技能的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无形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③、领悟能力强的学生提倡能力强继续探究三视图的识读。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本课时要求学生能够绘制简单三视图,故要求专门的通用技术实验室上课较好,我校通用技术的实际教学在教室授课,好在教学都有多媒体设备,因此需要课前准备的工作包括:① 材料:泡沫块若干、连接泡沫的双面胶若干卷、胶水若干瓶或牙签若干。
② 工具:三角板或直尺若干(学生自备)。
③ 设备:展示台、带有光学投影仪的教学多媒体系统。
④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与设计与印发随堂教学辅助练习及作业。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展示便携小板凳的三视学生认真听对比与典型的“回忆旧图,提问学生这个图形对讲、回答相知—获取新知”的引入应的物体可能是什么。
接关的问题。
法,此方法更符合学生着简要说明制作这一小板的思维方式。
凳的过程,强调其中和生产商进行交流的是——三视图。
【新课教一、投影与投影法学】投影:介绍几种投影从身边生活中的感性认1.投影的概念:物体在可认真观察所识到知识体系层面上的见光的照射下,会在地面给的例子,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或墙面上投下影子,这就认真听讲、认知规律。
是物体的投影。
做好笔记。
通过课件的图片讲解投影的三要素:物体、投影线、学生观察图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投影面。
片了解投影 教学中的比较学习法对 的一般原理 学生记忆力有较强的好处,能够清楚明确地了回答:正投 解相关的概念。
影。
提问:物体的影子在什么 情况下,能够反映物体某认真观察个方向 的形状 特征 与大认真听讲、 通过简单的 ppt 动画的小?做 好 笔 记 , 设计,学生就能够从理2. 什么是正投影?并回答相关 性上认识正投影的三个的问题。
性质。
单个投影的不足:不同的物体它的投影可以相同, 用相互平行的光线作为投影线,且投影面与投影线垂直的投影。
正投影的三个特性:真实性、积聚性和收缩性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不能靠一个投影来确定物体的形状,于是引出三视图。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教二、三视图及其画法学】 1.三投影面体系结合教具进行讲解,认真观察教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思让学生明白三视图的形成师演示,熟想,学生不是知识的被过程。
悉三视图的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V表示正投影面,从前三个投影面主动建构者。
因此,通往后看,得到的主视图,体系。
过营造宽松的课堂气反映物体的长和高;氛,创设学习情境,激H 表示水平投影面,从发学生学习动机,帮助上往下看,得到俯视图,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反映物体的宽和高;学习中学会学习。
W 表示侧面投影面,从左往右看,得到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观察视频讲解。
学生通过观2.三个视图之间的规律察思考,明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白三视图的更加丰富,吸引了学生长、宽、高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之间满足的的参与度,易于学生理规律。
解。
三个视图之间的规律是:俯视图在主视图下方,且长对正左视图在主视图右方,且表现教材内容主要运用高平齐了实物进行教学,让学左视图和俯视图要做到宽学生认真观生在主观意识上去积极相等察教师正确主动认识和探索三视图案例绘制的画法,要的相关知识。
教师选择其中一个组合模求自己的制型,边讲解边绘制图的规范绘制三视图的一般步骤:性。
a.选主视方向b.绘制一条水平的 XY线,作为主视图和左视图教学案例选择以简单的的底线,确定图位组合体三视图为核心,c.画出正视图但组合体也体现了技术d.在主视图的右下角引学科的教学特色。
此外与 XY 水平线成 45°的斜学生认真观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教线察实物模学,每 4 人一组,组间e.画出俯视图、左视图型,各自完进行互评,互评后将作f.描深物体轮廓线成三视图的业放在教室中央的展台3. 三视图的画法绘制,接着上展出。
为学生创设一小组学习小组间互相个良好的交流环境,促1)每组 4 名同学评价,选出进学生思想和方法的交2)每组分发由泡沫板正确的在课流。
组成的形体堂上展示,3)固定好形体的位置并说明绘制不变的过程。
4)每位同学绘制出各自形体的三视图5)小组成员间相互检查绘制的三视图注意: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教马上行动学】学生活动:这些图形的三视图怎么画?一起绘制给出物体的三视图。
教师在屏幕上给出物体形讲解与学习相结合的方学生按照规法符合我校学生的心理范的制图步特点,能够充分让每一骤进行绘位学生有所收获。
状,学生绘制三视图,教制,学生间师巡视学生的绘制情况,讨论完成制通用技术课程应当避免让学生互评,最后老师点图过程。
机械的、单一的技能训评,并且给出正确的三视练,强调学习中学生技图。
以及讲解学生容易错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误的地方。
学生对比正掌握和文化的领悟三者确的三视之间的统一,注重在拓图,再次巩展学生技术能力的同固相关的知时,促进学生共同能力识。
的发展。
【小结】老师展示本课知识点1.投影知识回忆课堂内提倡以学生为主的小结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斜容,再次对形式,即让学生对本课投影和正投影三视图的绘时所学的内容进行分2.正投影的基本特性制加以思考析,从而确定下一课时3.三视图的投影面体系延伸。
的教学目标。
4.三视图的形成5.三视图各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练习】习题册 P14、15学生课后完让学生将知识带到生活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画出下图所示形体的三视成作业中加以思考,并正确地图。
分析问题。
并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去解决类似的问题。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学流程图开始课件演示,学生思课件导入新课考,引出新课程教师演示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自主尝试画图分组实验通过小组探究式实训绘制三视图任务学生演示通过学生演示成果,教师评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巩固练习,作业结束学生评价教师补充学生小结教师补充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七、教学评价设计1三视图的绘制———要求规范性,严格按照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完成。
2对比三视图和立体模型思考————学生建立空间模型到平面图形的转换。
3看三视图想象出空间模型————利用所学知识看懂三视图。
八、帮助与总结我觉得上好本课时的重要一点在于需要注意教学的连贯性,认真培养好学生的积极心态,教学过程需要充分体现出教学的重难点——能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围绕着教程的重难点展开,让学生吃透,方能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本和预先的教学目标相吻合。
同时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具使教学形象化,选择的案例需要突出本学科的特点,能够尽量把握课堂教学进程,使教学循序渐进,充分体现有效教学的管理艺术,进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绩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