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论文防治措施论文地质工程学论文对我国地质灾害的分析及防治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地质灾害是指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地质灾害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

地质灾害的防治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目前,全国各地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一方面,国家加大了地质灾害预防技术研究和装备设施建设的投入。

地方政府也加强了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在灾害发生前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了地质灾害的防范能力。

地质灾害的频发和破坏程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地质灾害的主要问题是:一是防治工作缺乏可靠的技术手段,导致防治效果不理想;二是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系统还不够完善,难以做到及时准确的预警;三是地方政府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一定的管理漏洞,难以形成工作合力。

当前地质灾害防治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1. 提高地质灾害预警和监测技术水平完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加强对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预警,依托信息化技术,建立成熟、稳定、可靠的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

通过建立高效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发布系统,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指导人民群众做好防范准备工作。

2. 加强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研究加大对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研究投入,不断提高地质灾害治理技术水平。

加强山体工程、地质灾害区绿化和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和维护,提高地质灾害治理的技术水平和效果。

3. 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政策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加强地方政府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管理力度,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4.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加强对地质灾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

通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普及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范文(三篇)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范文(三篇)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范文1.引言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重要一类,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地质灾害的防治变得尤为重要。

而测量技术则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和支撑。

本文将以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为话题,结合国内外学术研究和实践案例,分析地质灾害防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地质灾害防治现状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减灾和抢险救援等一系列措施和活动。

目前,地质灾害防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包括加强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应急响应能力、改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进展。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综合性的防治规划、监测手段和技术手段有待提升、应急响应机制不够健全等。

3.地质灾害测量技术地质灾害测量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测量手段对地质灾害进行测定和监测,并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地质灾害测量技术可以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两类。

静态测量主要是通过测量几何信息来分析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和演化过程;而动态测量则是通过连续监测地质灾害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和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

目前常用的地质灾害测量技术包括卫星遥感、地形测量和地下测量等。

4.地质灾害测量技术在防治中的应用地质灾害测量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地质灾害测量技术可以提供准确的灾害数据,帮助科学家研究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和演化过程,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地质灾害测量技术可以监测地质灾害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灾害隐患,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再次,地质灾害测量技术可以评估灾害后果,为灾害的抢险救援提供指导。

5.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的问题与对策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在实践中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缺乏综合性的防灾规划和监测系统,导致防治工作的片面性和相互协调性不足。

其次,地质灾害测量技术相对滞后,无法精确测量和监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化情况。

再次,缺乏全球合作与信息共享机制,无法及时获取国外先进的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技术。

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问题及防治措施

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问题及防治措施

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问题及防治措施摘要:岩土工程近年来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

众所周知,通常地质灾害造成的后果是无可预期,非常严重的。

本文从岩土工程的概念论起,分析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需要防治的问题,并给出具体的防治措施,供有关人士参考查阅。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问题措施近年来,地质灾害不断爆发,危害范围也在逐渐扩大,这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下岩土工程的变化而造成的。

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也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焦点。

作为全世界面积比较广大,气候条件等变化比较明显的国家,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问题更是迫在眉睫。

从2008年至今,中国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已经可以用不计其数来形容。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恶性循环呢?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对岩土工程认识不够造成的。

所以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一定要更加深入的探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问题,并在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合中国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将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一、岩土工程特点及与地质灾害的联系岩土工程作为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近年来广受人们关注。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的地质工程学就开始了对岩土工程的研究。

总的来讲,岩土工程的探究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有着指导性的作用。

因为像泥石流,崩塌等大部分常见的地质灾害都是由地下岩体的变形,变质而引起的。

从概念上来讲,岩土工程是以求解岩体与土体工程问题,包括地基与基础、边坡和地下工程等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所以它具有涉及面广,影响面大等特点。

当然,地质灾害的爆发不仅受到岩体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不过不可否认,岩土工程的稳定确实是造成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要预防地质灾害,就必须要知道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然后通过对岩体等的研究得出起防治措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二、浅析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及类型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而且地理位置独特,所以我国的地质构造相对其他国家较复杂。

在当今这个地球环境多变的世界,加上我国人口众多,本身对地质环境影响因素较多,而且经济相对落后,承载能力较弱,所以我国地质灾害最大的特点就是发生率较高,影响范围较广,强度较高,损失较严重。

地质灾害与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分析

地质灾害与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分析

地质灾害与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分析地质灾害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指由地质作用引起的、给人类活动和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的产生与地球的内、外力作用以及地壳构造的变动密切相关。

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泥石流、滑坡、岩溶塌陷等。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来减少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首先,对于地震这类无法预测的地质灾害,我们需要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建筑行业应该根据地震的影响范围和等级,制定相应的抗震设计标准。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在规划城市建设时,应合理选址和控制建设密度,避免在高烈度地震区兴建大型建筑物。

此外,公众应加强地震知识的学习,掌握自我保护的基本技能。

其次,针对泥石流这类地质灾害,我们可以采取物理和工程措施来进行预防。

物理措施主要包括植被恢复和山体整治。

植被的恢复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持力和抗冲击能力,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概率。

山体整治包括清除陡峭的山地、加固山体等,以减少泥石流的活动空间。

工程措施主要是建设防护设施,如建设泥石流拦蓄沟、提高河道冲淤量等,以减轻泥石流对人类活动的危害。

再次,滑坡是地质灾害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预防滑坡需要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通过地下水位的变化、地表位移的监测,以及对地下土体性质的研究,可以提前发现滑坡的迹象,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加固土体、改变地下水位、减少水流对土壤的侵蚀等工程措施也可以有效地预防滑坡的发生。

最后,岩溶塌陷是由于溶蚀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

预防岩溶塌陷需要采取水系控制、地表复合覆盖、人为控制地下水位等措施。

水系控制可以通过建设排水系统、改善排水条件,减少岩溶地区域土壤和溶蚀物的流失,降低发生岩溶塌陷的风险。

地表复合覆盖指在岩溶地区对地表进行加固,避免土壤的流失。

人为控制地下水位可以通过建设排水井、加强地下水位监测,减少地下水对土体的侵蚀,降低塌陷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大威胁,但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地质灾害是指地质因素和自然力量造成的危害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

在中国,地质灾害频发,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

如何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分析地质灾害的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探讨。

一、地质灾害的现状问题:1.频发性: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每年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地震。

地质灾害还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这些灾害的频发性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防治不力:尽管中国政府加大了地质灾害的防治力度,但由于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多变、地质构造活跃等因素影响,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难题。

3.影响巨大:地震、洪涝、滑坡等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二、对策探讨:1.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提前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2.强化科学研究:加大对地质灾害成因和规律的研究力度,提高地质灾害的预测准确性,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3.加强社会应对能力:包括提高居民的地质安全意识、增强应急避险能力、加强地质灾害救援队伍建设等,使整个社会都能更好地应对地质灾害。

4.科学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地质灾害多发区进行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土地利用,避免人员和财产集中在地质灾害隐患区域。

5.加强国际合作:地质灾害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地质灾害带来的挑战。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切实的措施,才能有效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的影响。

希望未来能够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取得更大突破,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地质灾害论文防治措施论文地质工程学论文:对我国地质灾害的分析及防治

地质灾害论文防治措施论文地质工程学论文:对我国地质灾害的分析及防治

地质灾害论文防治措施论文地质工程学论文:对我国地质灾害的分析及防治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合理的开采使得我国的地质环境变得尤为脆弱。

地质灾害在我国的频繁发生,提醒着我们应提高对各种灾害的认识以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为此,本文将从各方面做一些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地质工程学一、关于地质工程学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地质工程学。

地质工程学,是研究与解决从规划到竣工乃至工程运行后效的全过程的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的科学。

它把地质体乃至地质环境作为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来对待,这显然符合大系统工程学的思想,它包含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两个方面,但以后者对其特点的反映更为深刻。

岩土工程是指工程建设中涉及岩土体的开挖与加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对自然或人为作用产生的有害地质现象进行防范与防治。

后者包含了更全面地对地质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管理的思想。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或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源发生严重破坏的地质现象。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

在我国,大多数地质灾害现象都是人为因素引发的,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的1/4至1/5,因此,减少或制止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及时采取地质灾害预防和防治措施,是我国当前减少损失的首要途径。

二、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生态环境多变,加之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经济较落后,承灾能力弱,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形成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的格局。

据资料统计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十分发育。

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50%,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

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

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的一些有效方法和措施。

首先,了解地质环境是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基础。

了解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发展规律以及发生的地质环境特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和防范灾害的发生。

因此,加强地质灾害的研究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监测地表变形、地下水位和地震活动等指标,可以提前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预警和避让措施。

其次,加强地质灾害预警工作是有效预防地质灾害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遥感技术、地质雷达等先进技术手段,可以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的动态情况,预测灾害的可能发生时间和范围,并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同时,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灾害预警系统,加强对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的监测和发布,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和应急能力。

第三,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是预防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

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过程中,要考虑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合理布局建设用地,避免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居民区。

此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防灾工程措施,例如构筑堤坝、加固山坡和地下排水等,以减少地质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另外,加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是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重要环节。

政府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普及地质灾害知识,提高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

公众也要自觉遵守地质灾害防范的规定和措施,不盲目开发和利用潜在的地质灾害区域。

此外,要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公众的灾害应对和自救能力。

最后,对于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要及时采取治理措施,减少损失。

通过研究和总结过去的地质灾害案例,我们可以得出有效的治理方法和经验教训。

治理地质灾害的方法包括开展地质灾害的治理工程,例如抢险救灾、加固山体等,以及修建防线和避难设施等。

同时,也需要加强灾后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尽快恢复地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地质灾害与防御论文

地质灾害与防御论文

1.前言灾害是指由自然界或人为活动所引起的、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生存条件的各类事件。

进而可以理解为:由于不能控制或未予以控制自然界和人为活动破坏性因素所引发的、突然或在短时间内发生的、超越本地区或本团体、个人预防能力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与物质财产损毁的事件。

所谓地质灾害,就是自然和人为地质作用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并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的灾害事件,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水土流失、煤层自燃等。

灾害的防治是基于灾害科学研究成果,根据人类社会在灾害时空演化过程采取的有效防、抗、救方案,以求最大限度地减轻乃至避免灾害造成的损失。

灾害防治的主要途径有:(1)政府做好防抗救工作;(2)树立全民防灾意识;(3)发展灾害科学研究体系;(4)加强灾害预测预报。

[1]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率高、灾害强度大、受灾严重的国家。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城市人口和经济设施相对集中,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正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曾说,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

[2]我国的防灾工作主要是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指导下,开展地质灾害预防监测,一般而言,防治措施包括:监测与预报措施、工程治理措施、生物措施、避让措施、限制性措施等。

此外,还有应急抢险措施;群众安全转移方案;直观便捷的县、乡镇、村灾点三级防治监测网络及防灾预案;各具体灾点的防治预案、避险明白卡及工作明白卡等。

[3]本文的立意,是立足于全球、全国的区域大背景下,简单而综合地分析推测福建省存在的、已经发生的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并基于此提出一些防灾意见。

关键目的是希望可以探索出一种既兼顾经济发展又能保护地质环境的模式,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灾害综述与我国灾害情况简述2.1灾害综述自然灾害能给人体造成死亡、伤残等生理伤害,同时还会造成心理和精神伤害。

自然灾害对作物、房屋、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形成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对宏观经济增长还会有次生影响,主要是GDP、消费、通货膨胀等方面。

矿山地质灾害及预防措施毕业论文

矿山地质灾害及预防措施毕业论文

矿山地质灾害及预防措施毕业论文矿产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很多矿山其本身结构就不太稳定,经过大量的开采后土层更加脆弱,在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后很容易发生塌陷、滑坡等灾害,因此对环境灾害的治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将矿山周围的环境灾害进行有效治理,是目前我国对金属矿山进行改进的重点工作。

1对地质灾害的大致介绍较好的地质环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有效保障,具相关数据统计,我国近年来地震发生的次数较为频繁,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且地质灾害的发生,对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十分不利,国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灾害地区进行重建,经济压力进一步增加。

我国也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因此近年来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对地质环境进行改善和治理[1]。

政府也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重点规划对象,现阶段各项治理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2对各类地质环境灾害的相关介绍2.1对岩爆灾害的介绍该类灾害是金属矿山常见的灾害类型,岩爆过程的发生通常伴随着地下岩层巨大的弹性形变。

当形变力超过岩层的稳定应力,就会发生爆炸,从而对开采工作面和工作人员产生强烈的冲击,严重威胁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

岩爆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且来势迅猛,会对地表产生较大的伤害。

较深的矿井发生岩爆灾害的可能性最大,在数十米的矿井两侧可能会产生连锁反应,且崩落的石块基本成薄片状,这是岩层的剪应力分布不均造成的。

通常在爆炸发生一周内,会有连续不断的余震,使采场内产生大量粉尘。

2.2滑坡灾害概述通常滑坡发生在金属矿山周围,其土质结构比较松散,在未进行开采时能够勉强维持其原有状态。

若在矿山山脚开始进行开采工作,周围土层原有的稳定性就会发生改变,在雨水的不断冲刷下就可能出现滑坡。

再加上矿渣和废石的不断累积,使得周围土层的自重增加,随着矿井深度的加深,周围土层就会发生严重的滑坡现象。

2.3泥石流灾害概述金属矿山的泥石流现象在陕南地区较为频繁,泥石流的主要组成是废弃的矿渣和矿石。

地质灾害防治论文地质灾害论文自然灾害论文地震灾害论文

地质灾害防治论文地质灾害论文自然灾害论文地震灾害论文
3 常见地质灾害防治
3.1 崩塌防治 对于崩塌而言,在整治过程中必须遵循标本兼治、分清
主次综合治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危岩与保 护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治理,最大限度降低危 岩失稳的诱发因素,达到治标又治本的目的。 崩塌本身仅涉 及少数不稳定的岩土体。 它们通常并不改变斜坡的整体稳 定性,亦不会导致有关建筑物的毁灭性破坏[2]。 因此,防治的 目的并不是一定要阻止崩塌落石的发生,而是要防止其带来 的危害。 因此,崩塌防治措施可分为防止崩塌发生的主动防 护和避免造成危害的被动防护两种类型。 具体方法的选择 取决于崩塌历史、潜在崩塌特征及其风险水平、地形地貌及 场地条件、防治工程投资和维护费用等。 图 1 列出了主要的 崩塌防治措施。
斜坡 还 是人 工 斜 坡都 不 是 固 定 不 变 的,在 不 同 因 素 的 作 用 下 ,
斜坡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 滑坡的形成与气象水
文、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地质灾害,大都形成于沟
谷和坡地,由于暴雨或冰湖、水库等溃决而在沟谷或坡面产
150
Henan Building Materials
200180 年第 16 期 河南建材
我国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研究
谷永彬, 张 霞 济宁市明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72000)
进入 21 世 纪 后 ,随 着 经 济 的 发 展 与 住 房 制 度 改 革 的 深 1.2 住房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保障性租赁房缺失
1以抑制泥石流发生为主的方案采取蓄引水工程植树造林等控制形成泥石流的水源和松散固体物质的聚积和启动以行政管理法令措施消除激发泥石流的人为因素从而抑制泥石流的发生2以疏导泥石流过境为主的方案采取拦挡排导疏浚等河道改造工程调节泥石流流量消减龙头能量促使泥石流分流或解体从而控制通过保护区河道的泥石流流量流速使其顺利过境不至危及两岸保护目标的安全以避让泥石流危害为主的方案在泥石流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发生过程中采取警报措施并对危害区内保护对象采取临时加固撤离等措施使泥石流过境时灾害损失减至最低综合防治方案针对被保护目标的性质和重要性采取工程生物预警行政等措施对泥石流进行抑制疏导局部避让等综合措施以求达到最佳治理效果和节省投资参考文献

地质学中的地质灾害与防灾措施

地质学中的地质灾害与防灾措施

地质学中的地质灾害与防灾措施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地质作用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有些地质作用表现得相对温和,而有些则会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威胁。

地质灾害的种类繁多,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等。

了解这些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特点以及采取有效的防灾措施,对于保障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地震是大家最为熟知的地质灾害之一。

它是由于地壳运动导致岩石断裂、错动而产生的剧烈震动。

地震的发生往往具有突然性和强大的破坏力,能够在瞬间摧毁建筑物、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例如,2008 年的汶川地震和 2011 年的日本福岛地震,都给当地带来了极其惨重的灾难。

地震的强度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震级越高,地震的能量越大,破坏力也就越强。

滑坡则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造成滑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斜坡的坡度较陡、岩土体的性质较差、降雨或地下水的作用等。

滑坡发生时,大量的土石会瞬间滑落,掩埋下方的房屋、道路和农田,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它是由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石块以及巨量的水,形成的一种特殊洪流。

泥石流的流速快、流量大、破坏力强,能够在短时间内冲毁沿途的一切障碍物。

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崩塌的发生往往与岩石的风化、节理发育程度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

地面塌陷则是由于地下岩土体被掏空或受到破坏,导致地面向下陷落形成的坑洞。

常见的地面塌陷有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

地裂缝是指在地表形成的裂缝,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地壳运动、地下水开采过度、地面沉降等。

面对这些地质灾害,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是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防灾措施。

首先,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是非常重要的。

地质勘查环境灾害类型及预防措施论文

地质勘查环境灾害类型及预防措施论文

地质勘查环境灾害类型及预防措施论文地质勘查环境灾害类型及预防措施论文1、地质勘查环境灾害类型分析1.1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一种常见的地质勘查环境灾害,它是由诸多因素综合形成的。

现有资料统计数据显示,由雪崩、冻害、水灾、雷电等气候灾害造成的事故屡见不鲜。

以洪水为例,这是一种因气象灾害而引发的水灾,多年来,洪水给地质勘查工作造成的影响不可小觑,比如在石油勘查过程中,国内不少陆地油田每年都可能会遭到洪水袭击。

20世纪80年代汛期时,大庆油田因洪水长期积存在滞洪带、洼地处而导致超过千口油井被淹没,最后造成停产,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

同时,洪水对固体矿产勘查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近年来,地质勘查工作已从陆地逐渐延伸到海洋甚至星际空间。

在此过程中,风雨雷电、大雪、冰雹和雾给地质勘查带来了困难。

1.2环境地质灾害1.2.1地方病地方病是一种危及人类健康的灾害,它是由环境地球化学异常和某些生物因素造成的。

通过研究发现,地球化学异常地区和物理异常地区经常会发生地方病害问题,以氟、碘、硒和砷等灾害居多,地球化学异常地区多出现地方性氟病、甲状腺肿等疾病,而且还可能会发生地方性硒中毒事件。

对于地球物理异常地区来讲,放射性疾病、地方性癌症等疾病频发,严重危及人类的健康。

就矿床而言,其中的元素含量是地壳丰度的多倍,矿区生产过程与人类的健康关系密切。

以湖北某硒矿区为例,地方性硒中毒事件多发,而且萤石和磷灰石矿区等经常会发生地方性氟中毒事件。

1.2.2地勘灾害地方病与地勘找矿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在多金属矿区的地质勘查工作人员经常会发生铜、铅、汞、砷和地方性癌症和放射病。

因生物因素造成的地方病对地质勘查工作产生的威胁非常大,比如布鲁氏菌病、吸血虫病等。

在地质勘查过程中,山地是病害多发区,比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塌陷和崩塌等地质灾害,对地勘工作的影响非常大。

1.3人为因素通过地质勘查,人类可以认识自然环境,然后获取相应的资源和信息,为改造自然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质灾害防治论文关于地质灾害的论文

地质灾害防治论文关于地质灾害的论文

地质灾害防治论文关于地质灾害的论文浅谈现阶段我国多发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摘要:据目前我国各地频发地质灾害,本文以实例简述地质灾害防治方法。

关键词: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山体崩塌监测预警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我国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目前更是地质灾害多发时段。

下文将以具体实例来浅谈目前我国发生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

舟曲泥石流形成原因由于乱砍乱伐和毁林开荒之风的盛行,舟曲周围的山体几乎全变成了光秃秃的荒山,加上民用木材和倒卖盗用,全县森林面积每年以10万平方米的速度减少,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又遇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导致此次泥石流的发生。

泥石流防治是一项由多种措施组成的系统工程。

它主要由四方面措施组成:(1)防止和削弱泥石流活动的防治体系: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保护和治理流域环境,消除或削弱泥石流发生条件。

(2)控制泥石流运动的防治体系:采用拦挡坝、谷坊、排导沟、停淤场等工程措施,调整和疏导泥石流流通途径和淤积场地,减少灾害破坏损失。

(3)预防泥石流危害的防护工程体系:修建渡槽、涵洞、隧道、明硐、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工程,对重要危害对象进行保护。

(4)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及时搬迁、疏散,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减少灾害破坏损失。

2010年7月19日零时10分左右,重庆市城口县庙坝场镇至县城方向一处山体滑坡,将流经庙坝境内的罗江河阻断,形成堰塞湖。

堰塞湖坝体长100余米,坝高18米左右,坝宽50余米,整个坝体约10万立方米,形成近5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库容1500~2000万立方米,严重威胁堰塞湖上游3000余人和下游8000余人(其中城口县境内4000余人和四川万源境内400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论文

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论文

浅谈常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摘要:本文针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了深度剖析,明确了降雨、地震、自然演变、人为活动等是主要诱发因素。

若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会造成重大的损失。

对于深度分析如何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成因;防治措施引言:近年来地质灾害频频发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所以对于怎样提前预测未发生的地质灾害以及发生后如何进行治理已经成为人们必须直面的问题。

本文就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常见的地质灾害结合了很多实际的工程案例并且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治理措施和防治对策,以便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及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

1滑坡、崩塌、泥石流成因分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滑坡、崩塌的成因主要与降雨、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地震、人类工程活动等5个方面的因素有关,是它们不等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降雨是引发滑坡、崩塌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因素,从成因角度来说,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产生,主要因素如下:①降雨。

短时间的强降雨,极易引发崩塌泥石流。

因为降水量较大并且没有及时疏导,使得土体受到雨水因素的影响,其重量不断增加,进而变得更加松软柔软,强度逐渐降低,水渗透压力不断增加。

比如,2010年6月28日,发生在贵州省乌镇大寨村的崩塌滑坡,主要原因为降雨,造成了99人死亡。

②地震诱发。

发生地震,快速张拉和剪切岩土层,使得岩土层结构被破坏,极易引发此类地质灾害。

比如,汶川大地震后的大型崩塌滑坡现象。

③地质因素。

局部地段斜坡岩土结构特殊山丘斜坡多为残坡积相土体。

局部地段浅表土体结构松散,透水性较好,抗剪滑强度较低。

尤其是大气降水导致土体含水量大幅度增加时,上部松散透水岩土与下部具隔水性能的密实土层或基岩(如基岩面为完整的岩板)之间的接触带很容易形成滞水层,并沿接触面发育软土滑腻带(面),该带摩擦力和粘聚力很低,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如容易储水的斜坡凹槽,上部土体易沿此接触面发生滑移或崩塌。

基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及其防治措施的分析

基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及其防治措施的分析

百家述评•302【参考文献】[1]夏为平.基于Arcgis栅格单元划分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研究[J].江西煤炭科技,2020,(04):172-174,178.[2]王福瑞,李艳桃,徐鹏飞等.贵州龙里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调查及防治措施[J].现代矿业,2020,36(09):111-115.[3]王福瑞,李艳桃,徐鹏飞等.贵州龙里石板寨六组崩塌基本特征及防治措施[J].西部探矿工程,2020,32(10):119-120.[作者简介:高鹏程、豆靖涛、董伟,河南省自然资源监测院、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文/高鹏程 豆靖涛 董伟基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及其防治措施的分析摘要 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

而地质灾害防治的开展与落实,关系到灾害的损失,因此要高度重视。

下面本文就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 地质灾害;企业;防治虽然近些年国家已采取措施进行规划治理,但一些地区依旧处于地质灾害的阴影中。

结合目前国家发展形势,相关部门有必要在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基础上,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围绕地质灾害防治进行探究,为国家工业飞速发展保驾护航。

1 地质灾害类型1.1 山体滑坡通常情况下,山体滑坡主要是由于山体被破坏进而导致出现碎石滑落的状况出现。

此种自然灾害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由外界环境以及土地开采工程所导致的。

比如,当山体受到强降水的影响时,会有大量石头因冲击力而出现滑落的现象,这便会导致矿山发生震动,再加上人们对土地植被的破坏,一些土壤都裸露在外界环境中,因此便会出现山体滑坡的现象。

1.2 泥石流通常情况下,泥石流主要发生在一些山沟地区,当出现暴雨天气时,雨水会将表面的泥沙以及石块进行冲刷,进而会产生泥石流。

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人们肆意砍伐树木所产生的废料以及残渣不能及时完成排放,对整体环境的安全指数产生了很大影响;第二,人们任意开发荒地,使得土地的用途不能充分展现出来。

地质灾害防治对策论文.docx

地质灾害防治对策论文.docx

[摘要]本文阐述了民和县地质现状,地质灾害的成因,当前防灾存在的问题,防灾对策四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地质灾害现状防治我县位于青海省的东部门户,全县总面积189382平方公里,全县共有八镇,十四个乡政府,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又是地质灾害高发区,每年汛期地质灾害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生民财产安全。

因此,认清我县地质灾害现状,正确处理现实条件下地质灾害防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各级领导和社会公民面临的新任务,也是实现社会稳定,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先决条件。

一、我县地质现状2001年省水堪院派专家对我县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区划与调查,共查处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63处。

2004年我局对109国道泥石流做了调查,发现泥石流隐患点2处。

2005年因峡门地区突降暴雨,发现2处滑坡隐患。

目前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67处,涉及全县18个乡镇,47个行政村,其中滑坡49处,泥石流15处,崩塌3处,重大地质灾害点达8处,主要分布在官亭镇,杏儿乡,隆治乡,新民乡,巴州镇,李二卜镇,古山镇等7个乡镇,10个行政村、263户,2728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受到危机。

二、地质灾害的成因我县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总体上表现在地质条件、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三个方面。

1地质条件。

我县地质灾害多发生在侵蚀剥离避低山丘陵区,依据其成因和形成机制,分为黄土丘陵、洋山剥离丘陵1黄土丘陵分布于黄河湟水河两岸阶级以上地带,顶级为风级及黄土状况,一般海拔在24002500米,切割深度为200—500米,沟岸壁陡横断面为型坡面上落水洞屡见不鲜是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区,在沟底可见红色碎销岩出露。

2浅山剥蝕丘陵,分布在黄土丘陵与山丘之间过渡地带,多由第三系红层构成,局部上覆冰水堆积的卵、砾石层海拔在24002500米。

红层表面部分风化强烈,也是我县地质灾害最为集中的区域,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

2自然条件。

我县属典型的山区县,山高坡陡,不少村民就居住在坡度为30—40度的山坡上、破脚下或陡砍下,如果受暴雨影响,极易形成滑坡或崩塌。

工程地质灾害与防治论文

工程地质灾害与防治论文

工程地质灾害与防治论文摘要工程地质灾害是指在工程建设或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环境的原因,导致对工程安全和正常运营产生威胁的自然灾害。

工程地质灾害不仅会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对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对工程地质灾害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本论文将重点探讨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分类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1. 引言工程地质灾害是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工程建设或施工过程中的灾害事件。

随着工程规模的扩大和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分类,然后探讨几种常见的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法。

2. 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主要包括地质构造运动、地形地貌、地震和地下水等因素。

地质构造运动是指地壳的水平和垂直运动,例如断层运动和地壳的抬升和下沉。

这些运动会导致地质构造的变化,增加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

地形地貌是指地表的起伏和变化,例如山地、丘陵、平原等。

不同地势的地形地貌对地质灾害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地震是指地壳发生的震动,可以引起地质灾害的发生。

地下水是指地表以下的水资源,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

3. 工程地质灾害的分类根据工程地质灾害的不同特点和表现形式,可以将其分为地质体坍塌、地面塌陷、滑坡、地震和地下水涌出等几种类型。

3.1 地质体坍塌地质体坍塌是指地下岩土或岩石体的坍塌现象。

这种灾害通常发生在地下洞室、矿井和隧道中,对人员和设备造成威胁。

3.2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下水位下降或地表负荷增加导致地表下沉的现象。

这种灾害通常发生在开采过程中,对建筑物和交通设施产生严重破坏。

3.3 滑坡滑坡是指山坡或边坡由于重力作用而发生的质体滑动现象。

这种灾害通常发生在降水较多的地区,对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3.4 地震地震是指地壳发生的震动,可以导致地表和地下的破坏。

地震引发的灾害往往对工程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地质灾害是指地球内部和表层结构变化所造成的损害人类生命财产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等。

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严重,防治地质灾害已经成为地质工程领域的重要任务。

本文通过对地质灾害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一、地质灾害现状在我国,地质灾害多发于山区和丘陵地区,已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中,地震是中国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其次是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等灾害。

1、地震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地震频繁,灾害严重。

地震灾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极大的。

目前,我国的地震预警和应急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各地也在加强地震监测、震源机制研究、建筑抗震设防等工作,但在地震预警、避震建筑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2、泥石流泥石流灾害多发于我国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等地区,其特点是突发性和危害性。

泥石流灾害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针对此类灾害,我国各地加强了监测、防护、应急等措施,但仍存在防治手段不足、过度开发山区等问题。

3、滑坡和崩塌滑坡和崩塌灾害常发生于山区和丘陵地区,造成的伤害和损失都非常严重。

预防和减轻滑坡和崩塌灾害,需要对地质环境进行全面调查和研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

为了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同时应注重防灾减灾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1、加强科学研究和预测预报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科学调查和研究,可以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并提出科学的防治措施。

因此,加强地质调查、研究和监测,提高地震监测和预警技术的水平,建立、完善地质灾害预测和预警系统,对于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2、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通过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提高民众的“防灾意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国家应通过各种方式,增加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提高民众应对灾害的自我保护能力。

3、推行生态工程、合理开发与利用山区资源生态工程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通过生态修复、植被恢复、生物防护等手段,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山区整体的生态环境质量,减少山区地质灾害的发生。

浅析地质灾害的防治

浅析地质灾害的防治

浅析地质灾害的防治摘要:因为地质灾害对人类破坏是毁灭性的,因此各国都逐渐的重视其防治的问题,技术手段已十分发达,然而我国对其灾害治理尚还处在起步的阶段,各技术都不是很发达,虽不能和欧美各发达的国家媲美,但是跟我国之前状况相比,我国的灾害治理手段还是有了一定飞越,本文就对我国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其防治的手段,以供借鉴。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治理手段前言: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到了地貌类型、地形坡度、地层岩性、降水量、植被覆盖度、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长期都是以防为主、搬迁与治理相结合,实施了有效地黄土斜坡地表水排导和科学适度的人类活动,进而有效的缓减地质灾害的发生。

1 地质灾害的影响分析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种类型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灾害损失大。

地质灾害造成大量人员死亡,房屋、铁路、公路、航道等工程设施的破坏,此外还破坏资源和环境,给我国社会发展造成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例如:1976年7.8级的唐山大地震,死亡24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多。

此外,国家还需要发动全社会力量参加抗灾、救灾,更严重时,灾害还可能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动乱。

由此可以看出,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是严重的,而且是多方面的。

同时从灾害经济学角度而言,减轻灾害无疑是在减少损失的效果,它产生一种被称为“负负得正”的经济效益。

2 地质灾害的种类及分析2.1 平原地区地质灾害分析地震、地面沉降、岩溶坍塌、地裂缝等是平原地区多发的地质灾害,主要的是地震。

地震是由于板块与板块的碰撞挤压或地壳的剧烈运动而引发的,它多发生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全国有两大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而在我国的平原地区正好是地震多发区,它具有分布广、频率高、震源浅、强度大、破坏性大的特点,严重危及附近地区人们的生命安全,主要多发城市有北京、天津、呼市、太原、兰州等,这些城市都有可能是未来的震中位置,而且这些城市中不乏北京这样的发达城市,它不仅人口建筑众多而且是我国的经济中心,一旦遭到破坏后果不堪设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论文防治措施论文地质工程学论文:对我国地质灾
害的分析及防治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合理的开采使得我国的地质环境变得尤为脆弱。

地质灾害在我国的频繁发生,提醒着我们应提高对各种灾害的认识以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为此,本文将从各方面做一些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地质工程学
一、关于地质工程学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地质工程学。

地质工程学,是研究与解决从规划到竣工乃至工程运行后效的全过程的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的科学。

它把地质体乃至地质环境作为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来对待,这显然符合大系统工程学的思想,它包含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两个方面,但以后者对其特点的反映更为深刻。

岩土工程是指工程建设中涉及岩土体的开挖与加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对自然或人为作用产生的有害地质现象进行防范与防治。

后者包含了更全面地对地质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管理的思想。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或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源发生严重破坏的地质现象。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
沉降等灾害。

在我国,大多数地质灾害现象都是人为因素引发的,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的1/4至1/5,因此,减少或制止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及时采取地质灾害预防和防治措施,是我国当前减少损失的首要途径。

二、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生态环境多变,加之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经济较落后,承灾能力弱,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形成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的格局。

据资料统计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十分发育。

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50%,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1.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诱因:(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5)开挖坡脚;(6)蓄水排水;(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乱砍乱
伐。

滑坡发生的规律: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
区:(1)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

(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

(3)易滑(坡)岩、土分布区。

(4)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

2.崩塌
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
碎或局部移滑,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崩塌的诱因:(1)采掘矿产资源;(2)道路工程开挖边
坡;(3)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4)堆(弃)渣填土;(5)强烈振动。

3.泥石流
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

泥石流的诱因:(1)不合理开挖;(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弃石;(3)滥伐乱垦。

4.人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析
人为活动加剧或加速地质灾害的发生所带来的危害性
大大超过正常状态下产生的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如:矿
产资源的开发以及铁道、公路等各种工程建设的开挖,亦经常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如:土壤侵蚀、地面塌陷与沉降、滑坡、岩爆、泥石流、荒漠化以及坑道涌水、瓦斯爆炸等灾害。

人工滥伐森林资源,也造成土壤侵蚀、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并导致洪灾的加剧发生。

人工爆破也会诱发岩溶塌陷、滑坡等灾害的发生,还有可能引起连锁性的岩溶塌陷。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防治措施
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防治措施
做好防治工程设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必须根据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的成因机制、运动模式、易发性及防治目标制定。

根据致灾的成因确定主要防治途径。

根据灾害的易发程度、防治目标确定防治工程的强度和工程量。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工程措施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现行行业规范,《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技术标准及资料分析,国内防治地质灾害的主要工程类型有:排(截)水工程、支(拦)挡工程、加固工程、护坡工程、减载与压脚工程及搬迁和避让等。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防治措施的适用条件及方式:大多数房后切坡造成的小型土质滑坡,选用滑坡后缘地表排水、前缘支挡或削方减载护坡等工程措施较为适应;对于中型以上滑坡,应根据工程地质勘
察资料选择工程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指植树造林,种草护坡及合理耕牧。

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能促进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条件,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需较长时间才能发挥其效益。

根据调查区地质灾害特点和自然经济条件,泥石流区,
地面塌陷区及水土流失区应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防治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经济损失。

避让措施
雨天避让措施。

对灾害隐患点和变形斜坡,采取雨天临时避让措施,各镇在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编制安全转移预案,
雨天对受威胁户一一作转移地点安排。

应根据就近原则、转移地(接受户)不受地质灾害或其它灾害威胁的原则进行操作。

搬迁避让措施。

对一些危险性大、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防治费用超过搬迁费用或再建房仍然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采用搬迁避让措施。

调查区需搬迁避让或已搬迁的灾点。

四、结语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随着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应用,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施工技术必将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地质工程勘察、检验监测及设计施工与灾害防治技术实用手册.中国知识出版社.2007-11.
[2]胡茂焱.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9.
[3]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国家质检总局(sbts),2002.
[4]地质工程手册.中国知识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