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读后感1000字
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
![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e02e919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d.png)
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应急预案、心得体会、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全球通史读后感【篇1】通过读全球通史这一本书,让我对西方文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也有了深刻的反思。
全球通史读后感1000字5篇
![全球通史读后感1000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16b92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f.png)
全球通史读后感1000字5篇一直都知道读史可修身知史可养德。
由《全球通史》想到的史家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尽管《史记》具有不可替代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但是它也只记载了一国之史。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全球通史读后感1000字,方便大家学习。
全球通史读后感1000字篇1《全球通史》这本书的难度和厚度让我伤透了脑筋,但也让我受益匪浅。
懂得了读书真正的奥秘所在。
全球通史分为上下两册,两册共110多万字,刚开始看的时候因难度不由得一目十行。
一心想着快快的读完,但越往后读我就越觉得读好书不应该是这样的,我要从这本书中得到知识和感悟,之后重读这本书时,态度便有了变化。
为了能在读后感中留下自身的感悟和思考,我也不能被动式的读书,只是在意语言的有趣,对感兴趣的部分就认真读,陌生的、难理解的就一目十行,必须得在仔细的思考中完成阅读。
在这种有思考的读书中,我的读书速度虽然变慢了,但是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量变转为质变,我也定下了目标,在看完这本书之后一定要写读后感。
将我的感悟与大家分享。
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声称,要“站在月球上来审视人类史“这在我理解便是,用更广阔的视角来审查历史,这种大格局的观念可以令你的眼界开阔,更可以比他人更深一层。
“社会变革滞后于技术变革一直是人类许多灾难的根源“这是作者全书都在声明的观点,那是因为一但人类有了超越伦理道德的武器,便会将伦理道德置之一旁,从而发生流血事件暴力冲突等问题。
作者的观点是两者的不匹配才是导致人类灾难的原因,这不也正说明了从技术大爆炸开始几百年的时间,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文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有着全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灾难性的事件。
而在人类的文明史之中,这反而是技术人文大爆发的时代。
其次作者认为,“蛮族入侵的毁灭性冲击是形成东西方差异的原因,蛮族入侵一直是各个文明挥之不去的梦魇,蛮族与文明种族实际上便是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
全球通史的读书观后感
![全球通史的读书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9b3f33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0.png)
全球通史的读书观后感篇一全球通史的读书观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超级牛掰的书——《全球通史》。
这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心里还嘀咕呢,这能有多好看?结果,一读就根本停不下来!它就像一个超级时空穿梭机,把我带到了远古时代,又嗖的一下拉到了现代。
我觉得吧,这本书就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大冒险。
它让我看到了不同文明的兴衰,就好像看着一个个巨星在历史的舞台上登场又退场。
比如说古埃及文明,那神秘的金字塔、木乃伊,也许背后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故事呢?还有古希腊文明,那些哲学家们的智慧,难道不是人类思想的瑰宝吗?读着读着,我不禁在想,咱们人类一路走来,到底是咋回事?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有啥必然的规律?可能是大自然的考验,也可能是人类自己的选择。
有时候,我会感叹人类的伟大,能创造出那么多灿烂的文明。
但有时候又会觉得人类好渺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沧海一粟。
这一路,人类经历了战争、灾难,可还是顽强地走了过来,难道这不是一种奇迹吗?不过话说回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是不是咱们人类总是在重复同样的错误呢?这真让人深思啊!总之,读了《全球通史》,我感觉自己对世界的认识都不一样了。
你们呢?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篇二全球通史的读书观后感哎呀妈呀,《全球通史》这本书可把我给震撼得不行不行的!刚翻开这本书,我就像走进了一个巨大的迷宫,到处都是历史的线索和秘密。
我一会儿被带到了古代的罗马,看着那些勇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一会儿又跑到了中世纪的欧洲,感受着宗教的神秘和力量。
说真的,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脑子都快转不过来了。
历史的发展怎么就这么复杂呢?一会儿这个国家崛起,一会儿那个文明衰落,这就像一场永不停歇的大戏。
我就在想啊,人类为啥总是打来打去的?难道就不能和平共处吗?也许是因为资源有限,也许是因为人的欲望无穷。
可是,为了那些所谓的利益,牺牲那么多人的生命,值得吗?这本书里还讲到了很多科技的发展,比如工业革命。
这玩意儿可真是厉害,一下子把人类的生活给彻底改变了。
全球通史读后感1000字
![全球通史读后感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fd5f7ad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09.png)
全球通史读后感1000字【第1篇】在《中文版序言》一节中,里面斯塔夫里阿诺斯劈头就上来一句“不过我也感到有点不安,因为我阅读担心中国学生在阅读时候将不会给予足够的批评。
”这倒奇了,人家不批评他本来感觉忐忑不安?作者紧跟着说道:“人们人们阅读任何东西都应不屑一顾,这是因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没有任何东西能作为真理或完整的模式而被人接受的时代。
”要知道,在这个社会,“危机即商机”,任何缺陷只要能够被及时发现,并加以改造,便可以不断获取成功,反之则步步被动。
正是持着这类批判的态度,作者看到“在极具魅力的美国,我们发现太阳并不明亮,人民也并非幸福。
相反,今日的今日美国也是一个纷扰的国家,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日益加深。
”“如今,再也不不存在什么世界性的社会变革模式了,因为所有社会都处在深深的绝大多数危机中……就总的社会模式而论,却没有一个可鉴用。
”作者还不无幽默地告诫仍然我们“或许,我们如果记住毛主席的劝告:我们能从反面的理论知识经验中学到某些东西。
”作为一位西方历史学家,作者能够帮助勇敢地批判其所属的的社会,而不会像我们诸多的历史粉饰家现代史那样遮遮掩掩,粉饰太平,大叫“光明是事物的主要方面”、“应该多看光明面”!这一点对于研究历史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为打破史学界几十年的积习--“西欧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全书应用了崭新的“全球史观”,亦正如作者所说“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考察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观察者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墨尔本或巴黎,重力场北京或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判然不同。
”长期以来,我国的史学研究广受“西欧中心论”和意识形态的束缚,动辄用十分机械的“阶级分析法”来切割历史。
而今,随着中国的开放政策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的沃苏什卡,我们应当以更加科学和全面的眼观,来看待我们的艺术史,我们现在周边发生的事件,以及我们的未来。
这也正是我们学习《全球通史》的意义所在。
全球通史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
![全球通史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0736d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e.png)
全球通史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全球通史1000字篇1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的《全球通史》虽是长篇巨制,然主旨只有一个,便是介绍人类各阶段文明的兴衰之史。
但我感到,在外敌入侵时,除了军队力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自身的骨气。
正如福熙元帅在“一战”结束后说的:“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一战”结束后,参战的各国不得不按捺住自己激动的内心,暂作休整。
虽然未再发生大型战争,但日本侵占了满洲,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这等于把它们置于“二战”最有利的位置。
这是为什么?就是那些“元首”们胆小怕事,便将一种自相矛盾的政策展现给外人!“二战”揭开大幕,敦刻尔克大撤退后,希特勒便做出了他那“海狮计划”,魔爪伸向了英伦三岛。
日复一日的狂轰滥炸,虽然一开始德军收到了一些成效,但是所有英国居民,并未有一丝一毫的动摇,也不见有人心惶惶的时候。
反而,这段轰炸时期坚定了所有人的信念,人们为皇家空军的胜利欢呼,士兵们则更勇敢地投入新的战斗。
终于,希特勒第一次没有达到他的目的。
看,这就是骨气的力量!回过头来看我们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自1937年起,至1943年开始反攻,总是不断地有人投向日本。
我们的民族难道真是如此窝囊吗?不!抗日名将英雄辈出。
那么,为什么有叛徒?一言以蔽之,怕死!保命要紧。
因而,这些人为后人所不齿。
战争,如此残酷。
正是因为这残酷,它培育、磨砺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
在这试金石上,人性如此全面的展现出来。
全球通史读后感1000字篇2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仅要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更应该了解世界的历史,特别是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不从世界历史中继承和发扬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将无以迎接全球激烈的竞争,无法承担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世界通史》是一部全景式再现世界历史的新型图书。
它在吸收国内外世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按历史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直观地介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全书用丰富翔实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领域。
全球通史读后感1000字范文
![全球通史读后感1000字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aa463dc7cd184254a353580.png)
全球通史读后感1000字范文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传世著作《全球通史》,自从出版近半个世纪以来给全球史学界带来巨大的震撼。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全球通史》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球通史》读后感篇1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同与一般卷帙浩繁的史书,让史料、历史事件占多数,而是用一种定论性的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有关文明、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迁等等问题做了一个总结性的阐释。
在阅读《全球通史》的过程中,无法对具体历史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所以只能有一些印象式的感悟,当这些感悟印证到了现实和自己所了解的中国历史,便有了下面的几点读后感。
一、在人类社会迈入近代以前,人类的各种群族在各大洲自顾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种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明、文化也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又继续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人类的好奇心衍变为强烈的野心,并逐渐对自己的生存空间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于是人们再也不像动物一样随遇而安安分守己地生活在自己的那一片土地上,人类在名为“国际交流”的幌子下开始了永无止境的争斗,这在当前的世界仍然在延续。
放眼望去,世界历史越来越是“实用主义”哲学或是“唯物论”的天下了。
近代以来的一次次战争,一战二战,在炮火的轰鸣下人类在一次次地进行着力量的转换。
时至今日,这种力量的转换还在继续,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提到“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之类的话语,于是世界各国大多都在拼命发展经济,希冀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过渡,在所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种“竞争”越来越形成一种怪圈,国际竞争的号角吹响到各个地区,我们看到现在的中国,发展经济是头等大事,gdp指标压倒一切,经济搞上去了一切也就好了。
这种“竞争”说白了就是“物质第一”、“一切向钱看”,我们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都不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我们在对比152019年以前的历史特别是远古历史和152019年以后的历史不难发现:创造了一直到今天我们都引以自豪的灿烂文化的远古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远远比近代以来的世界要少得多,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丰富,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战争也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偏离了人类历史正常的发展轨道,反思我们当下的思想理念是不是能够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
全球通史的读书观后感
![全球通史的读书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da2b2c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3.png)
全球通史的读书观后感篇一全球通史的读书观后感读了《全球通史》这本书,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啊!说真的,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觉得这书简直就是“天书”,一堆密密麻麻的字,看得我头都大了。
可慢慢地,我居然被它给吸引住了。
你想想,从远古的石器时代,到现代的信息时代,这中间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也许在我们看来,那不过就是历史书上的几页纸,几个名字,几个事件。
但这本书让我感觉到,每一个时代的变迁,每一个文明的兴衰,都像是一部精彩的大片。
比如说古埃及文明,那宏伟的金字塔难道不是让人惊叹不已吗?我就在想,当时的人们是怎么做到的?难道他们有什么超能力?还有罗马帝国,那么强大,那么辉煌,可最后还是衰落了。
这是不是就像那句话说的,“飞得越高,摔得越惨”?这本书里还讲到了很多战争,什么十字军东征啊,世界大战啊。
每次看到这些,我都忍不住问:人类咋就这么喜欢打来打去呢?难道和平不好吗?不过反过来想想,也许正是这些战争,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也说不定呢。
读着读着,我觉得自己好像穿越了时空,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发生。
我觉得自己可能在某个战场上,看着士兵们拼命厮杀;又可能在某个宫殿里,看着国王们策划着阴谋。
哎呀,这本书真的让我感触太多了!我觉得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都被刷新了。
你们读了这本书,是不是也有和我一样的感受呢?篇二全球通史的读书观后感嘿,朋友们!读完《全球通史》,我这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都有!你说这世界的历史咋就这么复杂又有趣呢?从原始人的简单生活,到现代社会的高科技,这一路走来,简直就是一部超级大片。
我一直在想,人类的发展到底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就像工业革命,也许只是某个天才的灵光一闪,然后整个世界就变了样。
这难道不是命运的玩笑吗?书里讲的那些古代文明,比如古希腊,那可是智慧的象征啊!他们的哲学思想,到现在还影响着我们。
我就好奇了,他们咋就能想得那么深刻呢?难道是吃了什么“聪明药”?还有那大航海时代,欧洲人满世界跑,到处抢地盘。
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1000字(通用4篇)
![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1000字(通用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abfc062cc58bd63086bd83.png)
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1000字(通用4篇)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1000字(通用4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1000字(通用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全球通史读后感1000字1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一直都有历史课。
学过中国古代史、近代史、政治思想史、文化史、法制史,世界史的课程从小学到大学似乎也没有间断过。
但一直以来都未能形成一个人类历史的全景图。
中国史里无世界,世界史里无中国。
不知道秦皇汉武与何人欧洲何人并立于世,不知道中国与世界何时开始的。
最近阅读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算是稍稍弥补了以往的疑惑。
随着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世界才开始成为“一个世界”。
人类诸种族的混合必然伴随着动植物的相应混合,“今天,全球范围内人类之间,动物之间和植物之间的混合仍在继续”。
可以想象,地球上的人种终将混同。
不同人种之间的精子与卵子并不拒绝合作,正如酒精与水倒在一起变成你仲有无我中有你的混合物,所差的只是时间问题。
最初国际性的竞争舞台是现在的中东地区,四大文明中的埃及印度巴比伦,兴衰轮替是历史的必然,人无百日旺花无百日红,还没有那个王朝能够维持百年霸权。
现在的老大美国1914年也才刚刚有力量趁着欧洲内讧,扎紧自己的篱笆。
亡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是他后来居上,其中有没有规律?从发现新大陆开始,人类历史开始进入世界史。
最初的引领者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与葡萄牙。
他们通过对美洲大陆的掠夺和通过新航路与东方的贸易中得到大量财富,由于长期的宗教战争,国立衰败。
由于大量财富流入,导致国内物价大涨,产品没有竞争力,所以工业得不到发展。
最终被西北欧的荷兰、英国控制了经济命脉。
并在其国力衰败之后,取代了其对海上航线的垄断。
趁着欧洲大陆之间的攻伐不断,闷声大发财的英国后来居上。
一方面内部工业革命提供了工业基础,另一方面,海外殖民的竞争中取得较大优势,成为日不落帝国,也把英语这个岛国方言推上世界第一语言的宝座。
《全球通史》读后感五篇
![《全球通史》读后感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c8f117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d6.png)
《全球通史》读后感五篇【篇一】《全球通史》读后感最近, 我读了一本让我感悟很深的书——《世界通史》。
世界通史, 字面的意思是记录那些具有重大意义是事情, 可是, 翻开书, 里面却大多是战争!什么“马拉松战役”“温泉关之站”“红白玫瑰战争”……一次战争要死多少人啊!如果有那么多的人力, 精力, 财力, 为什么不拿来建设我们的家园, 反而去破坏它呢?我不解。
都说战争是富人发起的, 死的却是穷人。
你们还记得在南京车站痛哭的那个小男孩吗?还记得在核战争中受到伤害的人吗?他们重则死亡, 轻则致残, 连在肚子里的胎儿都不能幸免。
可是, 我试问, 他们有什么错要遭此灭顶之灾呢?他们都是无辜的啊!战争对全人民来说, 百害而无一利。
可为什么还要战争呢?那些被权势冲昏头脑的人啊, 清醒吧!我们渴望一个没有战争的国度, 那里有鲜花, 有欢乐, 伴随着幸福……【篇二】《全球通史》读后感思量再三, 还是决定买下这两本书《全球通史》的上下册, 原由有二, 一者想进一步能以“史”的眼光去品味全球的“恩恩怨怨”, 当然以全球的角度来出发, 这些恩怨无非是些鸡毛蒜皮的内部矛盾, 像邻里的打鸡骂狗。
而事实上我们又身在其中, 不能从过去跳出来, 毕竟那些欺凌实实在在血淋淋地发生了。
那是历史, 是修改不掉的, 也不能忘却;二者想看看美国历史学家眼中的全球历史, 它们眼中的中国, 国人, 毕竟, 教课书难免有一面之词之嫌吗。
迫不及待的开篇, 尽然让萦绕我脑中多年的异想天开找着一些“理论根据”, 记来博今后一笑。
由有学过一些电子、化学等相关的科学知识, 像电流的流动, 电子作为实在存在的物质在导体中流动形成电流, 但电子的流动并没有改变导体的物理化学特性。
比如银线连接金线有电流流过, 金线并没有得到银线的电子而变成银子, 原因是原子核没有被改变, 但并不能否认金接受了银的某些东西, 只是不好量化衡量而已。
人作为一个生命单位, 每天和外界发生着各种信息(能量等)的交换, 但你并没有变成我, 我也没有变成你, 但相对亲近的人在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 这就是为什么有“夫妻相”一说了。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范文5篇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cdd63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f.png)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范文5篇古人云读史可以明智。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用全球历史观研究世界历史,带给我们全新的视野。
全球通史读后感1《全球通史》是以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为主线,而不是以历史事件为主线。
本书主要特点在于: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
“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伦敦或巴黎、北京或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判然不同。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把人类历史划分为1500年的世界以前和1500以后的世界。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
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
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全球通史》中用三章的篇幅介绍了了中国文明和儒家文化对世界的影响,用一章的篇幅讲述了近代中国受西方列强和东方倭寇欺辱的历史。
在最后一章《后记:我们的黄金时代吗?》中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大同世界进行了前瞻性的论述。
读后受益匪浅,使我对儒家思想和当代的改革开放以及经济一体化有了探索性的认知。
全球通史读后感2笔者的学生时代是在中度过的,那个年代学校不开设历史课,所以笔者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一无所知。
读高二时,正值神州大地开展史无前例的“批林批孔”运动,伟人毛泽东把孔子从“大成至圣先师”的尊位上揪下来,让全国人民进行“大批判”。
从那个时候起,我才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个“孔老二仲尼丘”。
他一生主张“克己复礼”,刚当上鲁国大司寇,就杀了革新派人士少正卯。
这是我对儒家思想的启蒙认识。
我读完司马迁的《史记》之后,我对儒家思想有了深一层的认识。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到处是诸侯割据的混乱状态,周王朝的统治地位已经动摇。
当时各种文化思想十分活跃,被后世称为“诸子百家”时期。
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五篇精选
![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五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82e4b83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a.png)
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五篇精选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同与一般卷帙浩繁的史书,让史料、历史事件占多数,而是用一种定论性的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有关文明、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迁等等问题做了一个总结性的阐释。
下面有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全球通史读后感,欢迎大家来参阅。
全球通史读后感1一直都知道读史可修身知史可养德。
由《全球通史》想到的史家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尽管《史记》具有不可替代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但是它也只记载了一国之史。
纵观我国的史学著作超出一国范围面向世界的无不受西方思维的影响这不但体现在思想上而且体现在著作的布局上。
在我国史学界急功近利者居大半正如钱茂伟所批评的‘在《传统史学史研究的若干反思》一文中我对以前人结论代替自己研究的恶劣学风进行了批评明确指出“前人所得出的每一个结论都是特定时代、阶级、学识的产物。
在引用前人结论时一定要先作具体分析切忌断章取义地搬用前人现成的结论来代替自己的具体研究”。
’他们丢弃了史家珍贵的灵魂这灵魂是史家之所以成为史家最重要的东西丢失了它也就丢失了成为史家的理由。
一位史家所写的并不只是一本介绍过去的书而是一个高尚的灵魂。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同与一般卷帙浩繁的史书,让史料、历史事件占多数,而是用一种定论性的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有关文明、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迁等等问题做了一个总结性的阐释。
二十世纪是一个发展的世纪人们在短短的一百年中的发展超过了以前的总和。
但这也是一个让人类悲痛的世纪在短短的一百年中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人类在发展中也被一些问题所困扰如: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水资源短缺资源枯竭恐怖主义宗教矛盾……这些让在发展中的人类陷入了迷茫正如在一战结束后为指引人们走出迷茫韦尔斯写成《世界史纲》一样斯塔夫里阿诺斯为在迷茫中的人们写成了《全球通史》。
全球通史读后感1000字(通用7篇)
![全球通史读后感1000字(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7bea8e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e.png)
全球通史读后感1000字(通用7篇)全球通史读后感1000字篇1一、中国为什么存在城管这种独特的生物?正如美国的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述,中国历史更替几千年,基本更替的原因从来没有过变化。
一开始,新王朝的口号永远都是均田地,共财富,也确实这么做的。
土地被均分给农民,财富重新洗牌,朝廷统一征土地税人头税以充财政开支;之后,某些人利用自己的聪明勤奋,或者依仗朝廷里有人,兼并了其他人的人土地,若干时间过后,依仗土地带来的财富,继续兼并土地,买通政治,获得其他产出财富的资源。
这个过程经历几十几百年之后,穷者愈穷,富者愈富。
但这本身并不成为问题,问题在于朝廷的征税却因为兼并税收减少,富者可以通过政治或其他原因避税,原来的100个有产者成为了1个有产者加99个无产者,那剩下的有产者无论如何不会交之前同样的税收,而国家官僚体系在没有约束下,总是以膨胀的姿态发展,帝国财政入不敷出。
最后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国家对无产者加重税负,而无产者的财富正在减少。
当临界点到达,农民起义就来了,之后又是这个国家末代王朝老套的情节,一年之内上百次的农民起义,均田地共财富的口号,诸侯镇压,游牧民族入侵,的历史重写了无数遍的情节。
所以,中心就只有一个税收。
世界历史从农业时代开始,无论哪个年代,中心都是财富,也就是剩余价值。
这也是每一次战争和社会变革的中心。
中国社会也如此。
所以,中国城管的存在,不是维护市容,而是维护税收。
这个国家当今的几乎全部税收是间接税收,也就是向企业征税,回到消费者头上。
如果允许街头小贩的无限增长,就会严重打击店铺的经济,而国家问店铺收取的大量地税营业税等无处收取,这个结果会导致跳过之前的所有过程,直接到末代王朝模式。
这个道理非常浅显,可是国外是如何解决的。
首先,如果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街头小贩是一个暂时的现象。
就像现在大城市街头盒饭越来越少,并不是因为城管打击,而是因为大家觉得不卫生,有条件去稍贵点的饭馆,而不会去街头吃便宜不卫生的盒饭。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通用7篇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917b3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0.png)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通用7篇《全球通史》读书心得1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一样与一般卷帙浩繁的史书,让史料、历史事件占多数,而是用一种定论性的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有关礼貌、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迁等等问题做了一个归纳性的阐释。
在阅读《全球通史》的过程中,无法对具体历史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因此只能有一些印象式的感悟,当这些感悟印证到了现实和自我所了解的中国历史,便有了下方的几点读后感。
一、在人类社会迈入近代以前,人类的各种群族在各大洲自顾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种有明显地域特色的礼貌、文化也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并构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又继续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人类的好奇心衍变为强烈的野心,并逐渐对自我的生存空间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于是人们再也不像动物一样随遇而安安分守己地生活在自我的那一片土地上,人类在名为“国际交流”的幌子下开始了永无止境的争斗,这在当前的世界仍然在延续。
放眼望去,世界历史越来越是“实用主义”哲学或是“唯物论”的天下了。
近代以来的一次次战争,一战二战,在炮火的轰鸣下人类在一次次地进行着力量的转换。
时至今日,这种力量的转换还在继续,此刻咱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提到“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之类的话语,于是世界各国大多都在拼命发展经济,希冀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过渡,在所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种“竞争”越来越构成一种怪圈,国际竞争的号角吹响到各个地区,咱们看到此刻的中国,发展经济是头等大事,GDP指标压倒一切,经济搞上去了一切也就好了。
这种“竞争”说白了就是“物质第一”、“一切向钱看”,咱们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都不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咱们在比较1500年以前的历史个性是远古历史和1500年以后的历史不难发现:创造了一向到这天咱们都引以自豪的灿烂文化的远古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远远比近代以来的世界要少得多,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丰富,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战争也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让咱们反思自我的行为是不是偏离了人类历史正常的发展轨道,反思咱们当下的思想理念是不是能够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
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
![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f45af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4.png)
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的《全球通史》虽是长篇巨制,然主旨只有一个,便是介绍人类各阶段文明的兴衰之史。
但我感到,在外敌入侵时,除了军队力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自身的骨气。
正如福熙元帅在“一战”结束后说的:“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一战”结束后,参战的各国不得不按捺住自己激动的内心,暂作休整。
虽然未再发生大型战争,但日本侵占了满洲,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这等于把它们置于“二战”最有利的位置。
这是为什么?就是那些“元首”们胆小怕事,便将一种自相矛盾的政策展现给外人!“二战”揭开大幕,敦刻尔克大撤退后,希特勒便做出了他那“海狮计划”,魔爪伸向了英伦三岛。
日复一日的狂轰滥炸,虽然一开始德军收到了一些成效,但是所有英国居民,并未有一丝一毫的动摇,也不见有人心惶惶的时候。
反而,这段轰炸时期坚定了所有人的信念,人们为皇家空军的胜利欢呼,士兵们则更勇敢地投入新的战斗。
终于,希特勒第一次没有达到他的目的。
看,这就是骨气的力量!回过头来看我们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自1937年起,至1943年开始反攻,总是不断地有人投向日本。
我们的民族难道真是如此窝囊吗?不!抗日名将英雄辈出。
那么,为什么有叛徒?一言以蔽之,怕死!保命要紧。
因而,这些人为后人所不齿。
战争,如此残酷。
正是因为这残酷,它培育、磨砺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
在这试金石上,人性如此全面的展现出来。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是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创作的历史著作,该书内容上起人类的起源,下迄20世纪70年代多极世界相对峙时期,上下数十万年,一气呵成。
该书材料新,范围广,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人口、移民、种族关系、道德风尚、思想意识等各个方面。
作者把研究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诸历史运动、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与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全球通史》读后感
![《全球通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daf398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6.png)
《全球通史》读后感《全球通史》读后感(通用10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全球通史》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全球通史》读后感篇1《全球通史》可谓妙极。
真正的是从全球范围讲历史进程是如何缓慢发展的。
在阅读过程仿佛打通任督二脉,妙不可言。
本书有一部分看了之后明白了之前想不明白的事情,有一部分迷迷糊糊,看得云里雾里。
其一是欧洲帝国殖民扩张的历史进程。
就像一个冒险探索游戏,之前不明白为什么发现美洲新大陆是一件如此重要的事情,以及殖民扩张为何会导致英国等国家迅速富强起来。
本书讲得很透彻,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非洲大陆、美洲大陆富含资源,比如黄金。
获得其他大陆的资源简直就像开了挂一样,源源不断的黄金流入。
除此之外,还有通过贸易、原材料的加工生产和销售等,获利岂止百倍呢?所以殖民国家迅速富强起来,顺带拉动科技进步、工业革命也不足为奇。
其二,一战、二战、冷战至今的历史事件讲得飞快,看得云里雾里。
一个是因为篇幅有限,在短小的篇幅中讲清楚这么多年全球发生的大事,自然简略。
同样的理由也能用之于上文,因为整个行文结构和行文风格是一致的。
但是前半部分所获颇多,后半部分则不是很懂,是信息量造成的。
历史的前面部分,时间跨度上,事件稀少;历史进程的后半部分,时间跨度上,事件密集。
所以要理解后一半部分就更难些。
本书结构很清晰,每编每章都分了小节。
而每一事件的发生又都整整齐齐地列了原因。
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的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等。
使得本书看起来很清楚。
的确很适合做教科书。
综上,本书名副其实,而且写得很流畅,一点儿也不晦涩。
《全球通史》读后感篇2读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时候,我就发现他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里面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短处,就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缺乏。
缺乏的结果是导致看待中国的立场不够客观,尤其是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精选4篇)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24484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d.png)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精选4篇)全球通史读书心得篇1《全球通史》读书心得《全球通史》是一本由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的经典教材,从全球的角度讲述了人类的历史。
阅读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对全球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我思考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我被书中对全球历史的全面覆盖所吸引。
从最早的人类起源到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发展,再到全球性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作者都将它们纳入到历史的框架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历史。
这让我了解到,人类的发展是一个协同的过程,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发展都是相互关联的。
其次,本书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描述,作者采用了深入浅出的方式,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复杂性。
例如,在讲述罗马帝国的衰落时,作者不仅阐述了罗马政治制度的弊端以及外族入侵的因素,还探讨了环境因素和经济发展对罗马帝国的影响。
这让我认识到,历史事件的背后是各种复杂因素的相互作用,我们需要全面、深入地理解历史,以避免重蹈覆辙。
此外,本书还强调了全球性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作者认为,全球性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人类的发展。
这让我意识到,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人类的发展。
最后,本书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历史不仅仅是一堆过去的事实,更是我们今天生活的基石。
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发展轨迹,更好地应对当前的挑战,为未来做出明智的决策。
总之,《全球通史》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它让我了解到全球历史的复杂性,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人类发展的未来方向。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篇2探索世界的历史进程:读《全球通史》的启示我手握这本沉甸甸的《全球通史》,仿佛能感觉到历史的厚重和丰富。
这是一本全方位展现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书籍,它带我游历了各个文明、社会和思想的变迁,同时也深入探讨了人类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前景。
阅读《全球通史》是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让我对世界历史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篇)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1f379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6.png)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篇)《全球通史》读书篇1一.作者简介本书作者L.S斯塔夫里阿诺斯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曾获得过古根海姆奖、福特杰出教师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等一系列学术荣誉。
虽然他以《全球通史》享誉世界,但实际上他著述颇丰,还有大量其他作品为学术界称道。
其实他的作品还远不止这一部,他的作品还包括《1453年以来的巴尔干各国》、《奥斯曼帝国:它是欧洲的病人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和《源自我们过去的生命线:新世界史》等。
可惜的是,这位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于20xx年3月23日在美国加拉荷尼亚去世,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第七版《全球通史》也成了最后的版本。
二.内容概要第一编主要讲述史前人类,从人类从猿到人的进化、食物的采集再到种族的出现以及农业的出现都做了较详细的阐述,向读者大致勾画了史前人类的生活面貌,指出了当今种族分布的根源。
作者尤其高度评价了农业出现对人类的影响:从食物采集者到食物生产者的转变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1](P23)由于史前离当今时间相去甚远,众多问题皆无定论,作者对众多问题并未妄下结论,而是尽量顾及多种观点,让读者自己裁决。
随着农业的产生,文明也随之而生。
在第二编作者用大量的篇幅论述了欧亚大陆的古典文明,这大概是受到前人(指汤因比)以文明为单位研究世界历史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首先对欧亚大陆作了总述。
接着分别对各个文明(包括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文明以及中国文明)进行说明,作者对希腊-罗马文明论述得相对详细,而对印度、中国文明的很多问题则未作说明。
例如,作者对希腊-罗马文明的形成作了清晰地说明,分期也相对明确,而对印度和中国文明的形成几未提及,分期也甚为模糊。
这大概与作者的知识构成有关吧。
令笔者困惑的是,作者对两河流域的美索布达米亚文明仅是简要带过,而不曾给予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初文明足够重视,这一困惑时至今日仍不得其解。
在接着的第三编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对中世纪欧亚大陆的文明作了阐述。
关于著作《全球通史》读后感参考范文3篇
![关于著作《全球通史》读后感参考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75359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3.png)
关于著作《全球通史》读后感参考范文3篇《全球通史》读后感1最近,我读了一本让我感悟很深的书——《世界通史》。
世界通史,字面的意思是记录那些具有重大意义是事情,可是,翻开书,里面却大多是战斗!什么“马拉松战役”“温泉关之站”“红白玫瑰战斗”……一次战斗要死多少人啊!假如有那么多的人力,精力,财力,为什么不拿来建立我们的家园,反而去破坏它呢?我不解。
都说战斗是富人发起的,死的却是穷人。
你们还记得在南京车站痛哭的那个小男孩吗?还记得在核战斗中受到损害的人吗?他们重则死亡,轻则致残,连在肚子里的胎儿都不能幸免。
可是,我试问,他们有什么错要遭此灭顶之灾呢?他们都是无辜的啊!战斗对全人民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可为什么还要战斗呢?那些被权势冲昏头脑的人啊,糊涂吧!我们渴望一个没有战斗的国度,那里有鲜花,有欢快,伴随着幸福……《全球通史》读后感2在《全球通史》一书的卷首,向读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需要一部21世纪的全球通史?”缘由就是:每个时代都需要编写新的历史,这不是说前人所编写的史书是不正确的,而是由于每一个时代都会产生新的问题,进而就需要探究新的答案。
人们都说,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之一,由于每个人、每件事都处在时间的渐渐长河之中,过去了的自然就变为了历史,所以,历史其实无处不在。
在我心中,历史本身是有神圣感的,手上拿着史书,就似乎能抓住过去时间留下的痕迹。
阅读通史类的书籍其实并不简单,由于它其中包含的内容太过于庞杂,但是读通史会非常有利于读者形成一种全球的视角。
在《全球通史》一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摒弃了西方传统的史学家通常使用的三分法,而是采纳了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的方法:分别是一千五百年以前各地区处于孤立时期的世界和一千五百年以后西方国家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
这种划分方法非常有利于我们读者消退自己头脑中有关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一种时间差和空间差,我现在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就常常会把同一时期中国和外国的历史进程进展一个联系和比拟。
全球通史读后感
![全球通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825ab4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0.png)
全球通史读后感全球通史读后感(通用23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全球通史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球通史读后感篇1《全球通史》是一部“经典中的经典”,这本书问世30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不断再版,不仅为英语国家读者所喜欢,而且还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在全世界拥有最多读者的通史类作品。
这部书包含了人类的起源、文明的嬗变,有帝国的更迭、宗教的扩散;有对欧亚大陆诸古代文明和古典文明不同命运的宏观思考,也有对著名历史事件的详细介绍;有对人性善恶本质的哲学分析,对文明是“诅咒”还是“福音”的辨证评价,也有对世界愈加两极分化的人道关怀对人类历史上诸多灾难的渊源——社会变革总是滞后于技术改革——的忧虑与警示。
这本书之所以可以享誉世界,还在于它是“全球史观”的代表作,是迄今为止全球史观最有影响力的作品。
其实在西方,早在启蒙时代就有人试图以全球视野来阐释历史。
正如作者本人所说,我们自己这一代人是西方主导的历史观中成长的,我们也生活在一个西方主导的世界里。
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是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这后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世界地图上欧洲殖民帝国的消失就证明了这一点。
地图上许多地方的名字和颜色都发生了剧烈变动,从而显示出20世纪中叶涌现出来的这个新世界。
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西方导向的历史观是落后于时代潮流并有误导性的。
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
尽管伴随着种种精神求索的阵痛,世界却已经完成了其从旧到新的转变。
新世界需要新史学。
20世纪60年代的后殖民世界使一种新的全球历史成为必需,作为读者,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看到这部《世界通史》时受到了一种震撼,这是一部真正打破了国家界限的作品,它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审视整个世界从古至今的每一幅过往的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通史》读后感1000字
美国加州大学的历史教授L.S.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的《全球通史》是20世纪影响世界的巨著。
该书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把历史上的重大变故于当今世界的现状联系在一起,提醒读者认清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于历史的内在联系,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历史和现实两个世界的疑问同时不断探寻和解答。
《全球通史》的不同凡响,还在于他是“全球史观”的代表作,是迄今为止最有影响力的作品。
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对世界历史的兴趣在西方学术界重新燃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史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韦尔斯的《世界史纲》、汤因比的《历史研究》、麦克尔尼的《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的历史》和《世界历史》,以及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等。
《全球通史》没有设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评价世界各个地区的历史进度,摒弃了传统的“三分法”,承认里似乎在这个星球上不是按照同一个速度进行的,“三分法”存在着明显的欧洲中心论的偏见。
西方学者在世界历史的分期上一直在做不同的努力,从不同角度探求整个世界历史进程中时间与空间的契合点,尽管他们的切入点不同,但是他们都把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换言之,1500年是世界历史分期在时间上共同的契合点,足可以证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以1500年为界的基本划分的合理性和权威性。
“全球史观”主要以突破西方学术界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
论”的限制为特征,主张历史研究者“将实现投射到所有的地区和时代”,建立“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
这种历史观认为,世界上每个地区的每个民族和各个文明都处在平等的地位上,都有权利要求对自己进行同等的思考和考察,不允许将任何民族和文明的经历制当作边缘无意义的东西加以排斥。
反对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的阐释方法“古代——中古——近现代”的“三分法”,将整个人类历史的严谨划分为两个极端,即1500年以前诸孤立的地区和世界以及1500年以后西方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
这样一种划分有利于消除中国读者头脑中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之间的“时间位差”,把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和认识真正融入到对整个世界历史的理解和认识中去。
《全球通史》的阐释方法更是让读者“思接千里、视通万里”,它打破地区和民族的界限,按照历史运动本身的空间来解释历史,真正进入“整体世界史”的思考境界,因而可以从中悟出许多对现实有启发意义的思考。
斯塔夫里阿诺斯对中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比较,让读者对中国历史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它认为中国在种族和文化上的统一性是由于中国文明具有独特的现世主义,任何时候都未产生祭司阶级的伟大文明,因而存在于亚欧大陆上其他文明中的教士与俗人、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巨大分裂,在中国是不存在的。
他还认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只有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公
元前221年秦王朝对中国的统一,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以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全球通史》充满富有哲理的睿见,让人常读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