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合集下载

2017年高考新课标2理科综合化学含答案

2017年高考新课标2理科综合化学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学科.网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Ca 40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 L 0.1 mol·1L -NH 4Cl 溶液中,4NH +的数量为0.1N AB .2.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C .标准状况下,2.24 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D .0.1 mol H 2和0.1 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 A9.a 、b 、c 、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d>c>b>aB .4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C .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24224列叙述错误的是A .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B .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Al 3e Al +-+=D .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12.改变0.11mol L -⋅二元弱酸2H A 溶液的pH ,溶液中的2H A 、HA -、2A -的物质的量分数(X)δ随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2(X)(X)(H A)(HA )(A )c c c c δ--=++]。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标准答案-全国卷2-word高清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标准答案-全国卷2-word高清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L 0.1mol·L-1NH4Cl溶液中,NH4+的数量为0.1NAB.2.4 g 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C.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D.0.1mol H2和0.1 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 NA9.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d>c>b>aﻩﻩﻩ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ﻩ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2SO4—H2C2O4混合溶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 3e-====Al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12.改变0.1mol •L-1二元弱酸H2A溶液的pH ,溶液中的H 2A 、HA -、A 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 )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2(X)(X)(H A)(HA )(A )c c c c 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pH=1.2时,c(H 2A)=c(HA -) B.lg[K 2(H2A)]= -4.2C.p H=2.7时,c(HA -)>c(H 2A)=(A 2-) D.p H=4.2时,c (HA -)=c(A 2-)=(H +) 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实 验现 象结 论A 向2 mL 0.1m ol •L -1的FeC 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 SCN 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 溶液颜色不变 还原性:Fe>Fe 2+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 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 2具有氧化性 C加热盛有少量NH4HCO 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N H4H CO 3显碱性D向2支盛有2 mL 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 l和NaI 溶液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 Ksp(AgI )<Ks p(AgC l)26.(14分)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2017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化学部分]和答案解析-全国卷2

2017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化学部分]和答案解析-全国卷2

201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2、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A. ILO.Imol g_-NH4CI 溶液中,NH4的数量为0.1 N AB. 2.4g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N AC. 标准状况下,2.24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N AD. OHmol H2和0.1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 N A9. 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A. 原子半径:d>c>b>aC. 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D. 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10. 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11 .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B .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X)H 2SO 4 H 2C 2O 4混合溶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随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X)--------- C (H 2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pH=1.2 时,C (H 2A) C (HA )B.lg[K2(H 2A)] 4.2C. Ph=2.7 时,C (HA ) C (H 2A) C (A 2 )D. pH=4.2 时,C (HA ) C (A 2 ) C (H ) 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向2 mL 0.1 mol L 1的FeCI 3溶液中力口 足量铁粉,震荡,加 1滴KSCN 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 KSCN 溶液颜色不变 还原性:Fe>Fe 2B.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 满CO 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 颗粒产生CO 2具有氧化性C.加热盛有少量 NH 4HCO 3固体的试管, 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NH 4HCO 3显碱性D. 向2支盛有2 mL 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 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I 和NaI 溶液一只试管中产生黄 色沉淀,另一支中 无明显现象K sp (AgI) K sp (AgCl)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017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docx

2017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docx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全国II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解析】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是沿用下来的叫法,故A 正确;B.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故B 正确;C.蛋白质含有C 、H 、O 、N 、S 等元素,故C 错误;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脱发等,故D 正确; 【答案】C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 L 0.1 mol·1L -NH 4Cl 溶液中,4NH +的数量为0.1A N B .2.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A NC .标准状况下,2.24 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A ND .0.1 mol H 2和0.1 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A N【解析】A.NH 4+能够发生水解,故NH 4+的数量小于0.1N A ,故A 错误;B. 2.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故B 错误;C.标准状况下,2.24LN 2和O 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mol ,故混合气体的分子数为0.1N A ;D. H 2 + I 2 2HI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其分子总数为0.2N A ,故D 正确; 【答案】D9.a 、b 、c 、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d>c>b>a B .4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 C .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 【解析】a 、b 、c 、d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故a 为O ,d 与a 同族,故d 为S ,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故c 为Al ,则b 为Na 或Mg ; A.原子半径b >c >d >a ,故A 错误;B.4种元素种b 的失电子能力最强,故其金属性最强,故B 正确;C.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故C 错误;D.O 2的氧化性强于S ,故D 错误;【答案】B10【解析】A.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结论正确,故A 正确;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但钠反应更剧烈,故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活性不同,故B 错误;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楚,利用的是强酸制弱酸,故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故C 错误;D.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含有HCl 能够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故D 错误; 【答案】A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24224H SO H C O -混合溶液。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与答案_全国卷2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与答案_全国卷2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L 0.1 mol·L -1NH 4Cl 溶液中,NH 4+的数量为0.1N A B .2.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N A C .标准状况下,2.24 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N AD .0.1 mol H 2和0.1 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 N A9.a 、b 、c 、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d>c>b>aB .4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C .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 2SO 4—H 2C 2O 4混合溶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 B .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 3++ 3e -==== Al D .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12.改变0.1mol •L -1二元弱酸H 2A 溶液的pH ,溶液中的H 2A 、HA -、A 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2(X)(X)(H A)(HA )(A )c c c c 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pH=1.2时,c(H 2A)=c(HA -) B .lg[K 2(H 2A)]= -4.2C .pH=2.7时,c(HA -)>c(H 2A)=(A 2-)D .pH=4.2时,c(HA -)=c(A 2-)=(H +)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实 验现 象 结 论A 向2 mL 0.1mol •L -1的FeCl 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 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 溶液颜色不变 还原性:Fe>Fe 2+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 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 2具有氧化性C加热盛有少量NH 4HCO 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NH 4HCO 3显碱性D向2支盛有2 mL 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 和NaI 溶液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Ksp(AgI)<Ksp(AgCl)26.(14分)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和答案-全国卷2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和答案-全国卷2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L 0.1 mol·L -1NH 4Cl 溶液中,NH 4+的数量为0.1N A B .2.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N A C .标准状况下,2.24 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N AD .0.1 mol H 2和0.1 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 N A9.a 、b 、c 、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d>c>b>aB .4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C .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 2SO 4—H 2C 2O 4混合溶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 B .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 3+ + 3e - ==== AlD .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12.改变0.1mol •L -1二元弱酸H 2A 溶液的pH ,溶液中的H 2A 、HA -、A 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2(X)(X)(H A)(HA )(A )c c c c 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pH=1.2时,c(H 2A)=c(HA -)B .lg[K 2(H 2A)]= -4.2C .pH =2.7时,c(HA -)>c(H 2A)=(A 2-)D .pH=4.2时,c(HA -)=c(A 2-)=(H +)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实 验现 象结 论A 向2 mL 0.1mol •L -1的FeCl 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 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 溶液颜色不变还原性:Fe>Fe 2+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 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 2具有氧化性C加热盛有少量NH 4HCO 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NH 4HCO 3显碱性D向2支盛有2 mL 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 和NaI 溶液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Ksp(AgI)<Ksp(AgCl)26.(14分)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2017高考理综全国二卷(化学部分)

2017高考理综全国二卷(化学部分)

9、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 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原子半径:d>c>b>a 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 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
D
26.(14分)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
C4H10(g)= C4H8(g)+H2(g) ΔH1
(2)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 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 化剂),出口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 图(b)为丁烯产率与 进料气中n(氢气)/n (丁烷)的关系。图中 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 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 原因是___________。
氨水
滤 pH4~5 液 加热
沉 淀B
草酸铵

滤 溶液 草酸 酸 K酸钙沉淀经稀H2SO4处理后,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 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定反应为:
MnO4+ +H++H2C2O4→Mn2++CO2+H2O。实验中称取0.400 g水泥样品, 滴定时消耗了0.0500 mol·L-1的KMnO4溶液36.00 mL,则该水泥样品 中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草酸铵

滤 溶液 草酸 酸 KMnO4


法测定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分解水泥样品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铵为 助溶剂,还需加入几滴硝酸。加入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 还可使用___________代替硝酸。 (2)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其不溶于强酸但可 与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017全国卷2高考化学及解析

2017全国卷2高考化学及解析

2017 全国卷二理综--化学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2 分)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化合物也称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 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8、阿伏伽德罗常数是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 0.1mol/L NH4Cl 溶液中,NH4+的数目为0.1N AB. 2.4g Mg 与H2SO4 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 AC.标准状况下, 2.24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D.0.1mol H2 和0.1mol I2 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 A9、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 b 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d>c>b>aB. 四种元素中 b 的金属性最强C. c的氧化物水化物是强碱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11 、用电解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2SO4—H2C2O4 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待加工铝制工件为阳极B. 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阴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Al 3++3e- == Al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12、改变0.1mol L ·-1二元弱酸 H 2A 溶液的PH ,溶液中 H 2A 、HA -、A 2-的物质的量分数 δ(X ) 随 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 δ(X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PH=1.2 时,C (H 2A )=C (HA -)B. lg[K 2(H 2A ) ]= - 4.2C .PH=2.7 时, C (HA -)>C (H 2A )=C (A 2-)D . PH=4.2 时,C (HA -)=C (A 2-)=C (H 2A )26. (14 分)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新课标ii卷)2017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AlnUHK

(新课标ii卷)2017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AlnUHK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Ca 40 7.(2017全国II 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答案】C【解析】A 、糖类是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糖类也叫做碳水化合物,故A 说法正确;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故B 说法正确;C 、蛋白质基本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有些蛋白质还包括硫、磷等元素,故C 说法错误;D 、硒是人体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否则对人体有害,故D 说法正确。

【名师点睛】考查有机物的基础知识,本题的难度不大,注意蛋白质与糖类、油脂组成的差别,蛋白质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有的还含有硫、磷等元素,而糖类、油脂仅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本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8.(2017全国II 卷)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L 0.1 mol·1L -NH 4Cl 溶液中,4NH +的数量为0.1A N B .2.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A N C .标准状况下,2.24 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A ND .0.1 mol H 2和0.1 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A N 【答案】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是高考的一个热点,主要从物质结构、水解、转移电子、可逆反应等角度考查,本题相对比较容易,只要认真、细心就能做对,平时多注意这方面的积累。

9.(2017全国II 卷)a 、b 、c 、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

【新课标II卷】2017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新课标II卷】2017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Ca 407.(2017全国II 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答案】C【解析】A 、糖类是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糖类也叫做碳水化合物,故A 说法正确;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故B 说法正确;C 、蛋白质基本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有些蛋白质还包括硫、磷等元素,故C 说法错误;D 、硒是人体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否则对人体有害,故D 说法正确。

【名师点睛】考查有机物的基础知识,本题的难度不大,注意蛋白质与糖类、油脂组成的差别,蛋白质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有的还含有硫、磷等元素,而糖类、油脂仅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本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8.(2017全国II 卷)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L 0.1 mol·1L -NH 4Cl 溶液中,4NH +的数量为0.1A N B .2.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A N C .标准状况下,2.24 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A ND .0.1 mol H 2和0.1 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A N 【答案】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是高考的一个热点,主要从物质结构、水解、转移电子、可逆反应等角度考查,本题相对比较容易,只要认真、细心就能做对,平时多注意这方面的积累。

9.(2017全国II卷)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

2017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

2017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全国II)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解析】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是沿用下来的叫法,故A 正确;B.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故B 正确;C.蛋白质含有C 、H 、O 、N 、S 等元素,故C 错误;D 。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脱发等,故D 正确; 【答案】C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 L 0。

1 mol·1L -NH 4Cl 溶液中,4NH +的数量为0.1A N B .2。

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A NC .标准状况下,2.24 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

2A ND .0。

1 mol H 2和0。

1 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A N【解析】A 。

NH 4+能够发生水解,故NH 4+的数量小于0。

1N A ,故A 错误;B. 2。

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

2N A ,故B 错误;C.标准状况下,2.24LN 2和O 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

1mol,故混合气体的分子数为0。

1N A ; D 。

H 2 + I 2 错误! 2HI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其分子总数为0。

2N A ,故D 正确; 【答案】D9.a 、b 、c 、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d 〉c>b 〉a B .4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 C .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 【解析】a 、b 、c 、d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故a 为O ,d 与a 同族,故d 为S ,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故c 为Al ,则b 为Na 或Mg ; A.原子半径b >c >d >a ,故A 错误;B 。

2017高考理综全国二卷(化学部分)

2017高考理综全国二卷(化学部分)

2017高考理综全国二卷(化学部分)DSiO 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

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在分解水泥样品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铵为助溶剂,还需加入几滴硝酸。

加入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还可使用___________代替硝酸。

(2)沉淀A 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其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

沉淀B 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草酸钙沉淀经稀H 2SO 4处理后,用KMnO 4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定反应为:4MnO+H ++H 2C 2O 4→Mn 2++CO 2+H 2O 。

实验中称取0.400 g水泥样品,滴定时消耗了0.0500 mol·L -1的KMnO 4溶液36.00 mL ,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水泥氯化盐酸、硝酸 沉滤氨水沉滤加草酸铵溶草硫KMnO 4法测27.(14分)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

回答下列问题:(1)正丁烷(C4H10)脱氢制1-丁烯(C4H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4H10(g)= C4H8(g)+H2(g) ΔH1已知:②C4H10(g)+12O2(g)= C4H8(g)+H2O(g) ΔH2=-119kJ·mol-1③H2(g)+ 12O2(g)= H2O(g) ΔH3-242kJ·mol-1反应①的ΔH1为________ kJ·mol-1。

图(a)是反应①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x_____________0.1(填“大于”或“小于”);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填标号)。

2017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和答案解析_全国卷2-精选.pdf

2017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和答案解析_全国卷2-精选.pdf

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1
A 向 2 mL 0.1mol ? L 的 FeCl 3 溶液中加足 黄色逐渐消失,加 KSCN 还原性: Fe>Fe2+
量铁粉,振荡,加 1 滴 KSCN溶液
溶液颜色不变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 B
满 CO2 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 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回答下列问题:
( 1)正丁烷( C4H10)脱氢制 1- 丁烯( C4H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 C4H10(g)= C 4H8(g)+H 2(g) Δ H1
已知:② C4H10(g)+ 1 O2(g)= C 4H8(g)+H 2O(g) Δ H2=- 119 kJ ·mol - 1 2
H2SO4 —H2C2O4 混合溶
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
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 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Al 3+ + 3e - ====Al
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 12.改变 0.1mol ? L-1 二元弱酸 H2A 溶液的 pH,溶液中的 H2A、HA- 、A2- 的物质的量分数δ (X) 随 pH 的变化如
单元的相对质量为 M,则 y 的计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
36. [ 化学——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 ] ( 15 分) 化合物 G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比索洛尔”的中间体,一种合成
G 的路线如下:
专业知识分享
WORD 格式整理
已知以下信息:
① A 的核磁共振氢谱为单峰; B 的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比为 6∶ 1∶ 1。

2017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

2017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全国II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解析】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是沿用下来的叫法,故A 正确;B.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故B 正确;C.蛋白质含有C 、H 、O 、N 、S 等元素,故C 错误;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脱发等,故D 正确; 【答案】C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 L 0.1 mol·1L -NH 4Cl 溶液中,4NH +的数量为0.1A N B .2.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A NC .标准状况下,2.24 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A ND .0.1 mol H 2和0.1 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A N【解析】A.NH 4+能够发生水解,故NH 4+的数量小于0.1N A ,故A 错误;B. 2.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故B 错误;C.标准状况下,2.24LN 2和O 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mol ,故混合气体的分子数为0.1N A ;D. H 2 + I 2 2HI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其分子总数为0.2N A ,故D 正确; 【答案】D9.a 、b 、c 、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d>c>b>a B .4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 C .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 【解析】a 、b 、c 、d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故a 为O ,d 与a 同族,故d 为S ,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故c 为Al ,则b 为Na 或Mg ; A.原子半径b >c >d >a ,故A 错误;B.4种元素种b 的失电子能力最强,故其金属性最强,故B 正确;C.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故C 错误;D.O 2的氧化性强于S ,故D 错误;【答案】B10【解析】A.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结论正确,故A 正确;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但钠反应更剧烈,故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活性不同,故B 错误;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楚,利用的是强酸制弱酸,故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故C 错误;D.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含有HCl 能够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故D 错误; 【答案】A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24224H SO H C O -混合溶液。

【新课标II卷】2017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新课标II卷】2017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Ca 40 7.(2017全国II 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答案】C【解析】A 、糖类是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糖类也叫做碳水化合物,故A 说法正确;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故B 说法正确;C 、蛋白质基本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有些蛋白质还包括硫、磷等元素,故C 说法错误;D 、硒是人体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否则对人体有害,故D 说法正确。

【名师点睛】考查有机物的基础知识,本题的难度不大,注意蛋白质与糖类、油脂组成的差别,蛋白质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有的还含有硫、磷等元素,而糖类、油脂仅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本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8.(2017全国II 卷)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L 0.1 mol·1L -NH 4Cl 溶液中,4NH +的数量为0.1A N B .2.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A N C .标准状况下,2.24 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A ND .0.1 mol H 2和0.1 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A N 【答案】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是高考的一个热点,主要从物质结构、水解、转移电子、可逆反应等角度考查,本题相对比较容易,只要认真、细心就能做对,平时多注意这方面的积累。

9.(2017全国II卷)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

【试题】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化学部分及答案全国卷2

【试题】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化学部分及答案全国卷2

【关键字】试题201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2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的数量为0.1B.2.4gMg与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C.标准状况下,2.24L和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D.0.1mol 和0.1mol 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9.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d>c>b>a 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实验结论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氧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混合溶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12.改变0.1二元弱酸溶液的pH,溶液中的、、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pH=1.2时,B.C.Ph=2.7时,D.pH=4.2时,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三、非选择题:共174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L 0.1 mol·L-1NH4Cl溶液中,NH4+的数量为0.1N AB.2.4 g 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N AC.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N AD.0.1 mol H2和0.1 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 N A9.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d>c>b>a 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2SO4—H2C2O4混合溶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 + 3e-====Al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12.改变0.1mol •L -1二元弱酸H 2A 溶液的pH ,溶液中的H 2A 、HA -、A 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2(X)(X)(H A)(HA )(A )c c c c 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pH=1.2时,c(H 2A)=c(HA -)B .lg[K 2(H 2A)]= -4.2C .pH =2.7时,c(HA -)>c(H 2A)=(A 2-)D .pH=4.2时,c(HA -)=c(A 2-)=(H +)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实 验现 象结 论A 向2 mL 0.1mol •L -1的FeCl 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 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 溶液颜色不变还原性:Fe>Fe 2+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 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 2具有氧化性C加热盛有少量NH 4HCO 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NH 4HCO 3显碱性D向2支盛有2 mL 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 和NaI 溶液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Ksp(AgI)<Ksp(AgCl)26.(14分)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CaO 、SiO 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

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分解水泥样品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铵为助溶剂,还需加入几滴硝酸。

加入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还可使用___________代替硝酸。

(2)沉淀A 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其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化铵盐酸、硝酸水泥样品沉淀A滤液氨水PH4-5加热沉淀A 滤液草酸铵溶液草酸钙硫酸KMnO 4测定法(3)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

沉淀B 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4)草酸钙沉淀经稀H 2SO 4处理后,用KMnO 4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定反应为:4MnO +H ++H 2C 2O 4→Mn 2++CO 2+H 2O 。

实验中称取0.400 g 水泥样品,滴定时消耗了0.0500 mol·L −1的KMnO 4溶液36.00 mL ,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27.(14分)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

回答下列问题: (1)正丁烷(C 4H 10)脱氢制1-丁烯(C 4H 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 4H 10(g)= C 4H 8(g)+H 2(g) ΔH 1 已知:②C 4H 10(g)+12O 2(g)= C 4H 8(g)+H 2O(g) ΔH 2=−119 kJ·mol −1 ③H 2(g)+12O 2(g)= H 2O(g) ΔH 3=−242 kJ·mol −1 反应①的ΔH 1为________kJ·mol −1。

图(a )是反应①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x _________0.1(填“大于”或“小于”);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填标号)。

A .升高温度B .降低温度C .增大压强D .降低压强(2)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出口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

图(b )为丁烯产率与进料气中n (氢气)/n (丁烷)的关系。

图中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图(c )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碳链烃类化合物。

丁烯产率在590 ℃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90 ℃之后,丁烯产率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300 400 500 600 700温度/℃ 图(a )10080 60 40 20 0平衡转化率/%0 1 2 3 4 5 6n (氢气)/n (丁烷)图(b )4540 35 30 25 20 15 10 5 0丁烯的产率/%丁烯 副产物 4540 35 30 25 20 15 10 5 0产率/%420 460 500 540 580 620反应温度/℃图(c )28.(15分)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

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

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Ⅰ.取样、氧的固定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

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

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S2O32- + I2=2I−+ S4O62-)。

回答下列问题:(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

(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Na2S2O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

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____________;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____及二氧化碳。

(4)取100.00 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___mg·L−1。

(5)上述滴定完成时,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量结果偏___________。

(填“高”或“低”)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化合物G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比索洛尔”的中间体,一种合成G的路线如下:已知以下信息:①A的核磁共振氢谱为单峰;B的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比为6∶1∶1。

②D的苯环上仅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1 mol D可与1 mol NaOH或2 mol Na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2)B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

(3)C与D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由E生成F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5)G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

(6)L是D的同分异构体,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1 mol的L可与2 mol的Na2CO3反应,L共有_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四组峰,峰面积比为3∶2∶2∶1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参考答案7C 8D 9B 10A 11C 12D 13C26(1)将样品中可能存在的Fe2+氧化为Fe3+ ;双氧水(H2O2)(2)SiO2 (或H2SiO3);SiO2+4HF SiF4↑+2H2O(3)防止胶体生成,易沉淀分离;Fe(OH)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OH)3(4)5Ca2+~5H2C2O4~2KMnO4n(KMnO4)=0.0500mol/L×36.00×10-3mL=1.80×10-3moln(Ca2+)=4.50×10-3mol水泥中钙的质量分数为4.50×10-3mol×40.0g/mol/0.400g×100%=45.0%27(1)+123kJ·mol-1< AD(2)氢气是产物之一,随着n(氢气)/n(丁烷)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3)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丁烯高温裂解生成短链烃类28(1)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2)2Mn(OH)2+O2=2MnO(OH)2(3)量筒、容量瓶;氧气(4)当最后一滴标准液滴入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无变化;80ab(5)低36(1)(2)2-丙醇(3)(4)取代反应(5)C18H31NO4(6)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