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流中前进

合集下载

红军长征小故事

红军长征小故事

红军长征小故事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强渡大渡河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

蒋介石急令第2路军前线总指挥薛岳率主力北渡金沙江向四川省西昌进击;令川军第24军主力在泸定至富林(今汉源)沿大渡河左岸筑堡阻击;以第20军主力及第21军一部向雅安、富林地区推进,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

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

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1师第1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

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第24军第5旅第7团1个营筑堡防守。

当晚,红1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1营冒雨分三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

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

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

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

突击队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

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

突击队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

“中国保尔”钟赤兵在共和国的开国将领中,有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独腿将军,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毛泽东曾亲自为他颁发红星奖章。

他就是凭着顽强毅力以残缺之躯走完长征路的钟赤兵。

他顽强的精神可以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相媲美,所以许多人亲切地把他称作“中国保尔”。

关于长征故事有哪些故事

关于长征故事有哪些故事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二,三,四……”
一共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询问地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他咒骂着这鬼天气,从树丛里钻出来,长长地伸了个懒腰,一阵凉风吹得他冷不丁地连打了几个寒颤。他这才发现衣服已经完全湿透了。
“要是有堆火烤烤该多好啊!”他使劲绞着衣服,望着那顺着裤脚流下的水滴想道。他也知道这是妄想--不但现在,就在他掉队的前一天,他们连里已经因为没有引火的东西而只好吃生干粮了。可是他仍然下意识地把手插进裤里。突然,他的手触到了一点粘粘的东西。他心里一喜,连忙蹲下身,把口袋翻过来。果然,在口袋底部粘着一小撮青稞面粉;面粉被雨水一泡,成了稀糊了。他小心地把这些稀糊刮下来,居然有鸡蛋那么大的一团。他吝惜地捏着这块面团,一会儿捏成长形,一会儿又捏成圆的,心里不由得暗自庆幸:“幸亏昨天早晨我没有发现它!”
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他忽然睁开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
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这一刹那间,他觉得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那人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着一小堆火柴。焦干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簇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长征,是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悲壮色彩的传奇,是中外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是人类排除万难,挑战生命的典范。那你知道关于长征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于长征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有哪些长征故事

有哪些长征故事

有哪些长征故事长征,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

那你知道有哪些长征故事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长征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长征中的故事: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

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

如果红军过不去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

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认定红军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

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

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

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

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

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

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

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

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

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

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

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

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

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长征中的故事:强渡大渡河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

蒋介石急令第2路军前线总指挥薛岳率主力北渡金沙江向四川省西昌进击;令川军第24军主力在泸定至富林(今汉源)沿大渡河左岸筑堡阻击;以第20军主力及第21军一部向雅安、富林地区推进,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

在激流中前进

在激流中前进

图片赏析

着凝厚的色调,表现了船工们齐心协力搏击于 黄河浊浪之中的惊险场景。画家没有从正面表 现人与激流搏斗的表情,而是通过飞旋激荡的 河水与沉着稳健的人物的对比,那如一叶小舟 般的黄河渡船与大面积的汹涌奔腾的浓浆浊浪 对比,通过对水势的夸张表现反衬了人的力量 和精神,较完美地体现了作品的主题。
图片赏析

苏高礼、杜健、高亚光合作《不可磨灭的记忆》
《不可磨灭的记忆》
《伟人归来》

《太行谢观看
关于作者

主要作品有《黄河激流》、《不可磨灭的记忆》 (获第5届全国美展三等奖,北京市美展一等 奖,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合作)。作品曾获建 国30周年全国美展三等奖,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研究班毕业创作《在激流中前进》;与高亚光、 苏高礼合作的《不可磨灭的记忆》(获第5届 全国美展三等奖,北京市美展 一等奖,由中 国美术馆收藏);与高亚光、苏高礼合作《伟 人归来》、《在太行山上》。
关于作者


1933年11月出生于上海,1952年加入产中国 共产党。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毕 业后留校在董希文工作室任教。后在中央美术 学院从事美术教学和油画创作。先后在中央美 术学院附中、中央美院油画系任教,油画系二 画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曾任中 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杜键作的《在激流中前进》也是一幅感染力很 强的作品。翻腾着层层巨浪急驰而下的河水和 一只全身十分倾斜的木船,使整个画面产生强 烈的运动感。右下角一个大大的漩涡打破了自 上而下的直线,活跃了画面,也更加渲染了惊 险的气氛。那站在船头的青年水手,随时准备 着对付迎面而来的一切险关,他和船后历尽过 无数风险的老艄公,共同以十分警惕的目光沉 着地注视着前面。

长征故事50字数 3篇精选(最新)

长征故事50字数 3篇精选(最新)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

蒋介石急令第2路军前线总指挥薛岳率主力北渡金沙江向四川省西昌进击;令川军第24军主力在泸定至富林(今汉源)沿大渡河左岸筑堡阻击;以第20军主力及第21军一部向雅安、富林地区推进,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

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

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1师第1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

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第24军第5旅第7团1个营筑堡防守。

当晚,红1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1营冒雨分三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

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

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

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

突击队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

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

突击队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

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1935年元旦,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耿飚化装到乌江江边侦察,他刚刚接到强渡乌江的任务。

乌江素以天险著称,为遵义的天然屏障。

江面宽约250米,深不可测。

水流湍急,水温仅有10度,对岸敌人密布岗哨,工事坚固。

这么宽的江面,如没有渡河工具,渡过几乎不可能。

二师立即赶制竹筏,同时挑选出习于水性的18个战士,准备派他们游水过江,以扰乱敌人的警戒,掩护后续部队强渡。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人教版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人教版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只有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幸福的生活越过越好。

B. 文中增加了对小男孩的眼神和景物等,使文章更生动了。

C. 因为只运货,不送人的原因,“天舟一号”被形象地称为“快递小哥”。

D. 中华民族从来不低头,雪灾地震更不可怕,因为我们有不屈不挠、众志成城的十三亿人民。

【答案】D【解析】A项,在“生活”后加上“才能”;B项,成分残缺,在“眼神和景物等”后面加上“描写”;C项,删除“的原因”。

故选D。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________(2)不见曦月:________(3)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4)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2.(2)辨析多义词。

绝:A.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__B.绝峭多生怪柏:_______________。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4)【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各有怎样的作用?2.(5)【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各有怎样的作用?【答案】(1)①同“缺”,空隙、缺口, ②日光,这里指太阳, ③考虑,想到, ④共同,一起【解析】(1)①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阙:同“缺”,空隙、缺口。

②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③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④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相与:共同,一起。

【答案】(2)①断, ②极,特别【解析】(2)①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绝:断。

②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

2022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七律·长征》(word部编版)

2022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七律·长征》(word部编版)

第5课七律·长征设计依据与构思《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 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教学本诗时, 先从律诗的写作背景谈起, 通过讲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本文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再走进作者, 诵读学生熟知的《沁园春·雪》《忆秦娥·娄山关》, 感受作者豪迈的写作风格, 为理解本文奠定良好的根底. 接下来的复习环节, 指导学生读准音、读顺句、读出节奏和韵味后,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品读欣赏每句话, 由字到词, 到句子, 到隐含的故事, 步步深入, 感受文本每句话的内在含义,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之后, 在熟读、理解文本的根底上, 让学生练习背诵, 积淀丰富的语言材料, 培养语感. 最后, 拓展相关的长征故事, 延伸语文的学习, 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悟;拓展毛泽东诗词, 让学生感受伟人风采, 学习伟人, 争做努力进取的人.课时安排:2课时.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 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 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史而言, 抑或对诗歌史而论, 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文章内涵深刻, 是学生的学习典范, 也是激发学生立志成才、勇于担当、敢于挑战的好素材.▍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并会写“律〞“崖〞“渡〞“索〞. 能正确读写“逶迤〞“磅礴〞“泥丸〞“岷山〞等词语.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蕴含的感情, 理解诗歌具有的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3.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4.阅读“阅读链接〞《菩萨蛮·大柏地》, 了解诗词的意思, 感悟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 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蕴含的感情, 理解诗歌具有的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2.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课前准备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朗读课文, 理解内容, 读中感受. 教师:准备自主学习任务单、课件.教学流程及分析第1课时▍流程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1.直接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伟人的佳作, 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大家齐读两遍.2.交流写作背景: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许多资料, 一定收获很大吧! 谁愿意来说一说这首律诗的写作背景?〔学生相互交流. 〕预设:1934年10月, 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 保存自己的实力, 也为了北上抗日, 挽救民族危亡, 从江西瑞金出发, 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路上, 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 他们跋山涉水, 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 突破了乌江天险, 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最后翻过岷山, 历经11个省, 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 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是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事件.3.你从写作背景中读懂了什么?预设:我军被迫长征, 一路上经历了艰难困苦, 最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胜利!4.讲故事激趣:同学们特别喜欢读书, 有读到过长征故事的吗?比方, 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等.〔指名学生讲一讲《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其他同学认真听, 感受我军的魅力. 〕教师相机补充:1935年, 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 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 1961年, 泸定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泸定桥全长103.67米, 宽3米, 由桥身、桥台、桥亭三局部组成. 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 左右两边各2根, 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 铺上木板, 就是桥面. 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由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 总重量达21吨. 底链上铺满木板, 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 这样就13根链为一个整体.故事听完了, 从大家的眼神、面目表情, 我看到了你的敬仰之情!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七律·长征》, 去感受一下伟人的风采, 感受一下我工农红军的气概.5.过渡: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课前预习的情况.【设计意图】从学生查阅到的资料入手, 通过分享感受学习的快乐. 再走进长征故事之一----飞夺泸定桥, 为学生的感悟做好情感铺垫.▍流程二:检查预习情况1.认识4个生字.〔课件出示学习任务第1题. 〕律崖渡索同学们先借助课后生字表拼一拼, 还认识这些生字吗?同桌当小老师相互读一读. 班级内抽查, 指哪个读哪个.2.认读本课的生词、新词.〔课件出示学习任务第2题.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泥丸云崖铁索岷山同桌先检查, 发现字音问题及时纠正. 小组内自由展示, 班内抽出六名学生认读. 全班一起读, 教师点哪个读哪个.温馨提示:重点读好“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铁索〞等词语, 让学生多练习几遍.3.读好长句子.〔课件出示学习任务第3题.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1〕找4名学生朗读, 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顺句子.〔2〕指导读好停顿.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3〕指导读出感情, 读出抑扬顿挫.重点指导:第一句读出不怕难的感觉;第二句读出毫无畏惧、轻松之感;第三句一暖一寒, 读出比照;最后一句读出无比喜悦之情.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设计意图】注重音准的检查, 重点指导读通、读顺句子, 尽量读出句子包含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情感.▍流程三:初读感知,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默读课文, 〔出示自学提示〕有人说, 文字是有温度的, 能表情达意的. 快速浏览课文, 说说你在文中发现了哪些词语.1.学生自由读书, 标画关键的词句.2.教师巡视, 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帮助.3.班内交流.预设一:不怕难、只等闲、更喜、尽开颜.4.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 你的思维也是有温度的, 你的思考也是很到位的. 让我们再读, 把你找到的词语加重语气, 一定能读得更好.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4.合作交流:说一说这些有温度的词语让你读懂了什么. 先小组内交流, 在班内展示, 最后达成共识.预设:我工农红军很厉害, 不怕苦、不怕难, 非常乐观, 对胜利充满必胜的信心.5.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课文, 读出作者要抒发的情感.6.小结: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上认真读书, 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 把握住了文章的情感, 下节课我们走进文本, 从字词句中去感受一下到底难不难, 从中体悟人物的精神品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即有温度的词语初步感受工农红军的精神, 通过朗读,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培养语感.第2课时▍流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初步读懂了课文内容,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读课文, 从诗句中去感受我工农红军的精神品质.2.过渡:二万五千里长征到底难不难呢?又会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设计意图】直接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流程二:用心读书, 感受文本内容, 领悟文本内涵〔一〕自读自悟:红军远征难不难?用文中诗句答复.1.学生自读自悟, 思考、标画相关诗句.2.引导学生交流.〔同桌交流, 在班内交流. 〕预设:①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3.指导朗读:自由读, 读出此时的感受.过渡:从诗句中一眼就能看出来远征其实很难、很难, 那在红军的眼中或脚下, 他们是怎样突破困难的呢?4.学生再次默读全文, 标画相关的词语.〔学生交流, 班内展示. 〕预设:在眼中, 困难是“只等闲〞, 是“暖〞是“寒〞, 是“尽开颜〞;在脚下, 困难是“腾细浪〞, 是“走泥丸〞.〔二〕品读赏析诗句, 领悟文本内涵过渡:同学们真会读书, 一下子就理解了文本的内涵. 接下来, 让我们先聚焦脚下, 也就是第2句, 细细地品读、欣赏, 感悟红军的精神品质.1.聚焦第2句: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1〕自由朗读, 思考:结合注释和查阅到的资料, 说一说你对以下词语的理解. 〔出示:五岭逶迤乌蒙磅礴〕〔2〕学生自由放声读书, 边读边思考. 教师来回巡视, 发现学生的学习成果, 及时引导.〔3〕班内交流展示, 指名学生交流.预设一:五岭, 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 逶迤用来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预设二:乌蒙是山名. 1935年4月, 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磅礴形容气势雄伟, 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4〕展开合理的想象:结合自己爬山的经历, 想象红军可能会遇到怎样的情况.〔学生联系吃的、穿的、住的, 还有疾病、敌人的骚扰等方面谈. 〕过渡:这么难, 但是在红军的眼里这些困难像什么呢?〔5〕研读提升情感:“细浪〞“泥丸〞你怎么理解?从这里你读懂了什么?预设:“腾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 在红军眼中不过像翻腾着的小浪花. “走泥丸〞, 《汉书·蒯通传》中提到“阪上走丸〞意思是从斜坡滚下泥丸, 形容跳动之快. 从中感受到我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6〕赏读:读到这里, 你想对红军说些什么?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 读出对红军的敬佩之情.2. 聚焦第3句: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1〕自由朗读, 找出一对反义词.预设:暖和寒.〔2〕思考:借助资料先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再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畅所欲言, 班内展示. 〕预设:“金沙〞指金沙江, 是长江上游的一段的河流. “云崖〞指高耸入云的山崖.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 溅起阵阵雾水, 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泸定桥是一座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悬索桥. “铁索〞指大渡河上泸定桥的十三根铁索. 这句话的意思是,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 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 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 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3〕探讨:从“暖〞和“寒〞两个字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预设一:红军面对困难时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和不怕牺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预设二:“暖〞字温馨喜悦, 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冲动;“寒〞字冷峻严酷, 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4〕诵读:读出红军的精神和气概.〔5〕拓展:你知道了哪些长征中可歌可泣的故事?预设: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6〕有谁愿意讲一讲强渡大渡河的故事?一起感受一下我红军的智慧.补充资料:1935年5月24日晚, 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一师第一团, 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 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 渡口有川军第二十四军第五旅第七团1个营筑堡防守. 当晚, 红一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二营到渡口下游佯攻, 团长杨得志率第一营冒雨分3路隐蔽接近安顺场, 突然发起攻击, 经20多分钟战斗, 击溃川军2个连, 占领了安顺场, 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 安顺场一带大渡河宽100多米, 水深流急, 高山耸立. 在红军到达之前, 川军第五旅第七团1个营抢占了这一地区, 正在构筑工事, 凭险防守. 情况对红军十分不利. 25日晨, 红一团开始强渡大渡河. 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 红一团第一营营长孙继先从第二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 连长熊尚林任队长, 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 战前, 先遣队首长亲自向领导交代任务, 一起制定渡河方案, 并强调这次渡河, 关系全军成败, 一定要战胜一切困难, 完成任务, 为全军翻开一条通向胜利的道路. 7时, 强渡开始, 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 掩护突击队渡河. 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 突击队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 在激流中前进. 快接近对岸时, 川军向渡口反冲击, 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 正中川军. 十七勇士战胜了惊涛骇浪, 冲过了敌人的重重火网, 终于登上了对岸. 敌人见红军冲上岸滩, 便往下甩手榴弹. 智能双全的勇士们, 利用又高又陡的台阶死角作掩护, 沿台阶向上猛烈冲杀. 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 勇士们击退了川军的反扑, 控制了渡口, 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 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 稳固了渡河点. 随后, 红一军团第一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7〕写话:听到这里, 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向红军战士倾诉, 拿起笔来写一写吧!3.聚焦第4句: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1〕借助资料, 自读自悟, 说一说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2〕学生交流.预设:“三军〞指红一、二、四方面军, 整个红军队伍. 这句话的意思是,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白雪皑皑的岷山, 红军们心情开朗, 个个笑逐颜开.〔3〕创设情境, 播放翻越岷山的相关图片, 引导感悟.小结: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 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 而现在, 红军又翻岷山, 进陕北, 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 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 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表达.〔4〕探索:“更喜〞和哪个词相照应?预设:“不怕〞“只等闲〞. “更喜〞一词升华了主题, 也照应了开头.〔5〕吟诵:结合插图读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感受红军会师后的喜悦心情.4.聚焦第1句: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1〕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班内交流展示.预设:“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只等闲〞意思是只是平平常常的事情. 这句话的意思是,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 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平平常常的事.〔3〕探讨:作者开头这样写, 你觉得有什么好处?学生结合后几句谈自己的理解.预设:①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 ②这是全篇的中心, 也是全诗的情感和艺术基调. ③概括了整个时空和艰难险阻的历程, 简练易懂.5.小结:同学们通过品读每句话, 真正地走进文本, 再结合材料加深了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相信以后大家也会用这种借助查阅的资料帮助阅读的方法来促进自己感悟文本!【设计意图】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 借助交流资料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 通过讲故事,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借助插图, 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的根底上吟诵, 丰富语言的同时培养语感.▍流程三:合作探究、交流〔一〕理解文体“七律〞1.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引导学生交流. 想一想:题目是什么?“七律〞怎么理解?〔1〕同桌相互交流.〔2〕小组内交流.〔3〕班内共同讨论交流.预设:题目是长征.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一种, 每篇一般为八句, 每句七个字, 两句为一联, 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四联. 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 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 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 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首句可押可不押, 通常押平声. 分五言、七言两体. 七字的称七言律诗, 简称七律.2.找一找:本诗押什么韵呢?预设:an.3.一起再读, 感受押韵读时朗朗上口的好处.〔二〕走近作者, 类文链接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借助查阅到的资料交流.预设一: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 字润之,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开展、军事理论的奉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奉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预设二: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 《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2.一起带着对伟人的敬仰来诵读全诗, 读出红军的磅礴气势和伟人的豪迈.3.过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他的另一篇佳作, 请看课后“阅读链接〞.〔1〕自读自悟:自由练习朗读, 读出节奏和停顿, 尽量读出感情.〔2〕练习背诵. 自由背诵, 同桌互背, 班内展示. 评选四名诵读小能手.【设计意图】创设合作交流的话题, 再次感受伟人的风采, 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阅读链接〞完全放手让学生诵读, 丰富了学生的语感. 背诵环节, 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 促进书面语言的内化和表达.▍流程四:指导书写生字1.出示几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律崖渡索观察每个字的字形、结构、部首, 说说哪个字最容易写错, 交流识字方法.2.重点指导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A.崖和涯;B.度、渡、踱;C.索和锁. 说一说不同点, 并分别组词.温馨提示:“渡〞左窄右宽, 注意写匀称.3.每个生字在田格本上写三次, 注意写字姿势, 写完同桌互相检查纠错.4.实物投影学生写字作品, 师生共同评价, 评选出十名“小小书法家〞.5.你认为哪些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还能写好, 再练两遍.6.给每个生字组两个词, 工整地记录在课本上.【设计意图】注重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区分, 帮助学生准确识记和理解. 再重点指导写字, 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流程五: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1.讲一讲长征中发生的感人故事.2.搜集作者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创作的作品, 抄写下来.【设计意图】课外动手查阅资料, 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延伸语文的学习, 真正落实大语文观.教学反思《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9月红军长征即将胜利时写下的. 全诗涵盖整个长征遇到的艰难险阻, 凸显了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毫不畏惧、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本诗时, 主要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效果非常好, 现总结如下.1.以读为主线, 提升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屡次阅读, 先读准音, 再读通、读顺句子, 接着读好停顿和节奏, 最后抓住关键词语读好重音, 读好轻重缓急, 最终读出韵味. 学习过程中, 先是自读, 接着在理解的根底上带着感受朗读, 最后进行吟诵, 在丰富语言材料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提升学生的语感.2.注重学习方法的引领和实践. 借助长征故事,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理解文本时, 先引导找有温度的词语, 奠定理解文本的情感根底. 再聚焦诗句, 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的同时, 让学生交流相关的资料来加深对文本的感受能力.3.注重延伸和拓展. 在学完全文后, 让学生合作交流提升对文本的鉴赏能力, 通过“阅读链接〞, 再次走进作者, 感受伟人的作品风格, 丰富学生的视野.4.学生的参与度高. 无论是自读自悟, 还是相互交流, 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 特别是讲相关的长征故事, 学生跃跃欲试, 乐于参与, 所以学习效率也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出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出塞》, 理解古诗的含义,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过程与方法:竭力营造诗意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品悟字词, 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读悟结合, 体味诗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温故知新1、师:同学们, 我们学过了边塞诗的名篇——王之涣的《凉州词》, 谁来背诵?我们一起背诵《凉州词》.〔出示该诗, 并配边塞图片〕谁来说一说学了这首诗后的体会吗?(边塞的的荒凉、孤独、寂寞〕师:是啊, 边塞, 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茫茫戈壁、荒凉孤寂.唐玄宗开元十五年, 公元727年, 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 看到了边塞的风光, 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 于是, 他挥笔写下被历代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 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龄. 这节课, 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歌〔点击课件, 板书课题:出塞, 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歌, 理解诗意1、出示整首诗师:请大家翻开课本,自由朗读《出塞》这首诗. 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 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 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诗歌读通顺.师:好,谁来读一读《出塞》. 请你, 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师:读的字正腔圆, 请坐. 〔读的真不错, 读出了节奏……〕师: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 读出节奏, 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味道来. 谁再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评价〕师:我们一起来读, 读出诗的味道. 〔生齐读〕3、师:同学们,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请闭上眼睛, 随着老师的朗读,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配乐《凉州曲》朗读〕〔预设:明月, 边关, 师板书〕〔讲解:秦时明月汉时关, 互文的写法, 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师:这是怎样的边关?〔荒凉, 冷清, 孤独, 寂寞〕4、师:夜深了, 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的边关, 提起这明月, 我们就会想起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描写明月的诗句, 请看:〔出示: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土. ——〔唐〕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土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师:大诗人李白这样写明月——大诗人杜甫这样写明月——诗人白居易这样写明月——大政治家王安石这样写明月——大家一定能够发现, 诗人笔下的明月与什么联系在一起?〔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5、师:是啊, 远离家乡和亲人, 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苦, 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 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土吗?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不能〕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万里长征人未还. 〔生齐读〕师:从秦朝到汉朝再到唐朝, 经历了多少年?〔八百多年, 将近一千年〕Ppt出示秦朝——————汉朝——————唐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公元618年。

2023-2024学年广东汕尾人教版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广东汕尾人教版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广东汕尾人教版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1.文言文阅读第1题.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请给下列句中的画线字标注读音。

杨花落尽子规啼()友人惭()(2)下列句中画线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 太丘舍去/待君久不至,已去B: 下车引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C: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D: 闻道龙标过五溪/过眼云烟(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元方入门不顾。

(4)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友谊桥____________________深似海【答案】'(1)jìn', 'cán'B(3)①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②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4)示例:坚如石', '朋友情'【解答】(1)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尽应读作jìn;惭应读作cán。

(2)A项,两个去都是离开的意思。

B项,第一个之是代词,指元方;第二个之是王凝之名字中的一个字。

C项,两个则都是就的意思。

D项,两个过都是经过的意思。

故选B。

(3)①日中:正午时分。

②顾:回头看。

(4)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根据友谊桥深似海进行补写即可。

2.古诗词鉴赏第2题.绝句(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请你结合自己的理解赏析第二句中的燃字。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燃原意为燃烧,在这里是比喻花开得红艳鲜明,像要燃起来一样,化静为动。

名画赏析

名画赏析

《在激流中前进》作者:杜键《黄河激流》原名为《在激流中前进》。

创作始于1962 年,完成于1963 年,是画家在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

画家以简练概括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沉着凝厚的色调,表现了船工们齐心协力搏击于黄河浊浪之中的惊险场景。

画家没有从正面表现人与激流搏斗的表情,而是通过飞旋激荡的河水与沉着稳健的人物的对比,那如一叶小舟般的黄河渡船与大面积的汹涌奔腾的浓浆浊浪对比,通过对水势的夸张表现反衬了人的力量和精神,较完美地体现了作品的主题。

“文革”中,此作品被冠以隐喻“载舟之水可以覆舟”,“把矛头指向无产阶级专政”的罪名受到批判,致使原作被毁。

1991 年底,为参加“二十世纪·中国”画展,画家重画此画,尺寸比原图略小,画面亦与原作小有差异。

原大小为:14.8厘米X528.7厘米。

杜键作的《在激流中前进》是一幅感染力很强的作品。

翻腾着层层巨浪急驰而下的河水和一只全身十分倾斜的木船,使整个画面产生强烈的运动感。

右下角一个大大的漩涡打破了自上而下的直线,活跃了画面,也更加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那站在船头的青年水手,随时准备着对付迎面而来的一切险关,他和船后历尽过无数风险的老艄公,共同以十分警惕的目光沉着地注视着前面。

《在激流中前进》是一首"力"的颂歌;是坚强与勇敢的颂歌;是同心协力、团结一致的颂歌。

船工们齐心协力波及与黄河浊浪之中的惊险场景。

从而知道了在生活的激流中,也只有稳掌舵、紧划桨,奋勇前进才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粮食》作者:(苏联)雅布隆斯卡娅雅布隆斯卡娅(1917—),是苏联卫国战争之后涌现出来的当代著名女油画家.她一面在基辅美术学院从事美术教学工作,一面勤奋创作.油画《粮食》是她青年时期时荣获国家奖的成名作.在这幅宽约4米的巨幅作品中,作者表现了苏联集体农庄女庄员在丰收的打谷场上劳动的场面.在夏日的明亮的阳光下,集体农庄女庄员们在堆积着如山的金黄色麦粒的打谷场上,紧张而有秩序地劳动着.女庄员们兴奋的笑脸和欢快而有节奏的动作,充分显示了经过战争洗礼后的苏联劳动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崭新的生活风貌.作品构图宏伟,形象生动,主题鲜明,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与时代同行——中国美术馆馆藏油画作品选粹100幅

与时代同行——中国美术馆馆藏油画作品选粹100幅

与时代同行——中国美术馆馆藏油画作品选粹100幅《天安门前》· 孙滋溪· 1964年《公社书记》· 靳之林· 1974《千年土地翻了身》· 董希文· 1963年《春风杨柳》· 周树桥· 1974年《走合作化道路》· 高潮· 1959年《海岛姑娘》· 王霞· 1961《我们走在大路上》· 潘世勋· 1964年《奠基者》· 王宏剑· 1984年《矿大嫂》· 闫平· 1984年《渴望和平》· 王向明·、金莉莉· 1985年《杨靖宇将军》· 胡悌麟、贾涤非· 1984年《温暖的风》· 闫振铎· 1984年《春的脚步》· 鄂奎俊· 1984年《西沙之晨》· 何岸· 1979年《模范饲养员》· 韦启美· 1956年《通往乌鲁木齐》· 艾中信· 1954年《在激流中前进》· 杜键· 1963年《四个姑娘》· 温葆· 1962年《毛主席和亚非拉人民在一起》·伍必端、靳尚谊·1961年《渔港新医》· 陈衍宁· 1973年《针麻传统创奇迹》·汤沐黎·1972年《农机专家之死》· 邵增虎· 1979年《一九六八年X月X日雪》· 程丛林· 1979年【为什么】·高小华·1978年【舍得一身剐】·李斌·1980年《春风已经苏醒》何多苓 1981《青春》何多苓 1984年【我们这一代】·陈宜明·1984《1978年·夏夜》程丛林 1980《青春记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陈宜明·2009《永不休战》·汤小铭·1972年《铜墙铁壁》· 张自薿· 1972年《延安火炬》蔡亮,1960年《出击之前》· 何孔德· 1963年《拂晓》·肖锋,宋韧·1979年【南下】蔡迪安李宗海 1979年《贫农的儿子》蔡亮,1964年《方志敏-1935.1.29》蔡鸣王大为马志明苏翰宇· 2009《血衣》· 王式廓· 1973年《刘胡兰起义》· 冯法祀· 1957年《而今迈步从头》· 沈尧伊· 1976年《在党的“一大”会议上》· 陈逸飞、邱瑞敏· 1977年《红烛颂》· 立鹏· 1979年《战斗中成长》·秦大虎、张定剑·1964年《密云》· 钟涵· 1990年《壹玖肆玖》·白展望·2009年《1937-12南京》· 许江孙景刚崔小冬邬大勇· 2009年《黄河大合唱——流亡》· 詹建俊叶南· 2009年《黄河大合唱——奋起》· 詹建俊叶南· 2009年《黄河大合唱——奋起》· 詹建俊叶南· 2009年《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 陈坚· 2004年【山村小店】·朱毅勇·1981年·《雨过天晴》·王大同·1979年。

(初中美术教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人教版)

(初中美术教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人教版)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第一单元教案劳动—类创造力的源泉(欣赏,评述)单元总目标:1, 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2, 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单元课时:本单元分2课时教学.活动安排:♦观赏与描述: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你对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分析与研究:*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讨论与解释:*你从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感情♦体验与评价:*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体验和联想*你对”劳动创造世界”有什么体会和看法活动一1,课题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上)2,学习领域欣赏*评述3, 课时1课时4,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5, 课堂教学(1) 引导阶段①通过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②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要学生注重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谈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③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认真观察,思考问题.(2) 发展阶段①欣赏,评述《在激流中前进》☆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请几名学生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教师归纳总结:《在激流中前进》(油画)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为此,作者曾先后到山西禹门口,陕西宁家川等黄河险急渡口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作者以简练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凝重的色调表现了黄河船工们齐心协力在黄河的激流浊浪中奋力前进的惊险场景•作者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黄河船工在劳动中所表现的惊人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汹涌激荡的河水与般工们沉着稳定的姿态的对比,大面积奔腾而来的黄河浊浪和小船的强烈对比.②欣赏,评述《粮食》☆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请同学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教师归纳总结:《粮食》(油画)初中美术教案③欣赏,评述《牛耕》,写观后感受交流.☆展示挂图,学生欣赏.☆分组讨论,写观后感.☆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归纳总结:《牛耕》(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的墓砖画)这是从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5号墓中出土的,原位于墓前室壁的一幅砖画.我国自汉代以来,统治阶级厚葬之风俗盛行•墓室中绘有大量的砖画.这幅砖画与同一墓室的其他砖画的最大特点是,除了表现墓主生前宴欢,舞乐等享乐生活外,大部分是表现劳动人民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场面•是墓主为了祈求死后永远有一批劳动群众供他们驱使奴役,但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生产劳动的状况. 这幅表现牛耕的砖画,画面十分单纯,但作者颇具匠心•如两头牛有意画成一黑一白以对比的手法突出画面的明快感•再如,画扶犁者,只寥寥几笔,不仅生动地画出了扶犁者的形态,而且其缓步前行时的姿态极富运动感.④欣赏,评述《清明上河图》☆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学生自愿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归纳总结:《清明上河图》(中国画)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本作品是一幅生动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荣景象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著名之作•全画内容大体分为三段,开头是画汴梁的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当时称"上河",此河是当时国家的漕运枢纽,南北商业交通要道)及其两岸舟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繁忙的活动场景;后段为市区街道的繁华场面•教材中所选的是中段也是描写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满载着货物的大船,即将通过虹桥•桥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时失去了控制,船工们一面急忙放下桅杆和帆,一面正紧张地控制着船头前进的方向,有的在指挥,有的在掷缆绳,以使大船安全地通过虹桥•相映成趣的是,大船过桥的紧张又极具戏剧性的场面,吸引了桥上众多的行人•他们都在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桥下发生的一切•桥上桥下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热烈,紧张而又极其生动的画面•虽然画中人物都画得很小,仔细一一看去,个个都很生动,十分耐看,足见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十分仔细,描绘人物的举止形态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功力•从而使这一段描绘成为整个《清明上河图》中最吸引人,最令人过目不忘的场景.⑤欣赏,评述《捣练图》☆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归纳总结:《捣练图》(宋代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岭南版美术试题四年级下册

岭南版美术试题四年级下册

岭南版美术试题四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美术试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填空补缺1、民间美术常常以谐音、寓意、象征等手法表达吉祥如意的主题。

2、民间美术的造型饱满,象征了人们追求满足、幸福、圆满的愿望。

3、《北山初雪》是日本国的XXX创作的画作。

4、纸笔插的做法有两种,分别是组合粘贴和组合插接。

5、写字、画画时用来压纸的重物是镇纸,是传统的文房用品。

6、镇纸有三种制作方法,分别是彩绘、粘贴、缝制;制作的材料有石头、木头。

7、泥塑兔儿爷是北京的民间美术特色。

8、山东潍坊的民间美术特色是风筝。

9、朱仙镇年画门神是河南的民间美术特色。

10、陕西的民间美术特色是皮影和面塑。

二、单项选择题1、在门墙上张贴表现喜庆和祥瑞的画,是我国民间早有的过年俗,这些内容吉祥、画面喜庆的画叫年画。

2、民间美术的色彩多大红大绿,以红为主,以绿对应,寓意喜庆、吉祥。

3、“桃”的象征意义是长寿。

4、《蛙声十里出山泉》中国画是现代画家XXX的作品。

5、油画《绿色的种着睡莲的池塘》是XXX的作品。

6、自己做镇纸的方法有彩绘、粘贴、缝制等。

7、《松林里的早晨》是XXX的作品。

8、糖塑是湖北的民间美术特色。

9、木雕有圆雕、浮雕和镂雕等形式,也可几种技法并用。

10、莲的谐音字是连。

三、多选1.下列是动漫形象的是灰太狼、功夫熊猫、XXX、XXX。

2.象形文字,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

选项中是象形文字的有哪些鸟纹、花草纹、火纹、回纹。

3.下列是民间美术中的传统纹饰的有:鸟纹、花草纹、火纹、回纹。

4“吉”的谐音字是鸡、桔。

四、找伙伴连线(每题2.5分,共10分)1、剪纸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通过用剪刀将纸张剪成各种形状的图案,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灯花等,来装饰室内外的环境,寓意吉祥如意。

3、《在激流中前进》是中国油画家XXX的代表作品之一,画的是黄河,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奋斗精神的赞颂。

飞越大渡河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飞越大渡河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飞越⼤渡河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渡河是中国岷江最⼤⽀流,是长江的⼆级⽀流。

这篇《飞越⼤渡河》赞美⼈民解放军的英勇与⽆畏。

下⾯由店铺为你带来关于飞越⼤渡河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飞越⼤渡河阅读材料 ⽔湍急,⼭峭耸。

雄关险,豺狼凶。

健⼉巧渡⾦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

安顺场边孤⾈勇,踩波踏浪歼敌兵。

昼夜兼程⼆百四,猛追穷打夺泸定。

铁索桥上威风显,勇⼠万代留英名。

飞越⼤渡河阅读题⽬ 1.从诗中看,红军渡⾦沙江⽤的⽅法是⼀个字,⽽过泸定桥则⽤的是⼀个字。

2.你能从课⽂的歌词中找到"健⼉巧渡⾦沙江”的⽅法吗? 3.阅读了本歌词,你会想到⽑主席《七律长征》中的哪两句诗?请写出来 4.找出本篇歌词的中⼼句,并谈谈你这样确定的理由 飞越⼤渡河阅读答案 1、渡和夺 2、“安顺场边孤⾈勇” 即在兄弟民族群众的帮助下,乘坐⼩⾈渡过⾦沙江。

3、⾦沙⽔怕云崖暖,⼤渡桥横铁索寒; 4、铁索桥上威风显,勇⼠万代留英名;⽂中着重描写了环境的险恶,从⽽反衬出我军健⼉的英勇和⽆畏,所以说这两句是⽂章的主旨。

强渡⼤渡河 1935年5⽉上旬,中央红军准备渡过⼤渡河。

24⽇晚,先头部队赶到安顺场,占领了该地。

25⽇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阵地指挥。

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挑选17名勇⼠组成突击队。

7时强渡开始,快接近对岸时,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

突击队迅速控制了渡⼝。

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部团由此渡过了⼤渡河。

1935年5⽉24⽇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师第⼀团,经80多公⾥的急⾏军赶到⼤渡河右岸的安顺场。

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有川军第⼆⼗四军第五旅第七团1个营筑堡防守。

当晚,红⼀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营到渡⼝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营冒⾬分3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附近找到1只⽊船。

安顺场⼀带⼤渡河宽100多⽶,⽔深流急,⾼⼭耸⽴。

面包石版画1924珂勒惠支

面包石版画1924珂勒惠支

《在激流中前进》(油画) 1963 杜 键
• 一批身体健壮的黄河船夫架着渡舟,在黄河的中心与汹涌澎湃的 惊涛骇浪进行搏斗,他们身上所体现的那种不屈不挠的英勇奋斗 精神,也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
洪荒风雪(中国画) 1955 黄 胄
• 新中国建立初期,西北高原的洪荒原野中行进着一 支由地质勘探队员组成的驼队。漫天的风雪映衬出 队员们为祖国探寻宝藏而不惧艰苦与风险的坚定意 志和英勇豪迈气概。
表达理念的异同。
导学
• 优秀的美术作品借助特定 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塑 造的视觉艺术形象,大都 有着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 念表达。本课,我们将通 过视觉感知去领悟美术作 品的深层意蕴,以更好地 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和社会文化价值。
▲年年有余(年画) 现代 于宝俭
导入作品
• 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表现手 段所创造的视觉艺术形象,还只是一种外 在的表现形式;在它的深层,还蕴含着一 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 ,这就是艺术作品的意蕴。
交流与讨论
面包(石版画) 1924 珂勒惠支 (德国)
• 作品在表现什么?为什么用一个母亲 的背影?
• 饥饿的儿童与极度痛苦的母亲形象, 沉痛地揭露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悲惨 境遇,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和深刻 的警示意义。
亲吻婴儿(油画) 现代 毕加索(西班牙)
• 作为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画 家用独特的手法打破了传统的 以固定视点观察和表现对象的 绘画方法,开创了在平面上同 时呈现物象的各个视角的形态 。
• 作品令观者仿佛走进一个看似非常熟悉实际上却完全陌 生的世界;一个生活于其中却全然不了解其真相的世界 ;一个看似熟知实际上却完全超出我们认知范围的世界 。作品真正的魅力正在于这种“不可解读性”,即引发 观者对现实的思考。

八年级美术 第一单元第一课 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八年级美术  第一单元第一课 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作 者:伦勃朗·梵·莱茵 -
Rembrandt van Rijn 作品名称:使徒保罗 - apostle
paul 作品别名:Paul 作品尺寸:111x135cm 作品年代:1635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现收藏于:维也纳艺术史博物 馆
作 者:伦勃朗·梵·莱茵 Rembrandt van Rijn 作品名称:自画像 - self portrait 作品尺寸:94x114cm 作品年代:1665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canvas 现收藏于:圣彼得堡,冬宫
作 者:伦勃朗·梵·莱茵 -
Rembrandt van Rijn 作品名称:窗边的女孩 - a
girl at a window 作品别名:The girl in the
window 作品尺寸:66x82cm 作品年代:1645 作品材质:木板油画,橡木
Oil on oak 现收藏于:伦敦,多维茨画廊
作 者:伦勃 朗·梵·莱茵 -
Rembrandt van Rijn 作品名称:夜巡 - the
nightwatch 作品尺寸:
437x363cm 作品年代:1642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作 者:伦 勃朗·梵·莱茵 Rembrandt van
Rijn 作品名称:杜 尔博士的解剖 学课 - the anatomy lecture
梵高作品欣赏
《罗纳河上的星夜》
《海边渔船》
梵高作品欣赏 《自画像》
梵高作品欣赏
《戴毡帽的自画像》
《在阿尔勒的卧室》
梵高作品欣赏
《向日葵》
《独眼男肖像》
《悲伤的老人》
梵高作品欣赏

赏析题

赏析题
杜键《在激流中前进》
珂勒惠支 《面包》
凡高《星月夜》
齐白石《青蛙》
德拉克罗瓦《自由引导人民》
宋体
■这种字体, 挺直、秀丽, 笔划横细,起笔收笔都有 明显的顿迹。
■书写时,“点入水滴撇似 刀,横窄竖宽捺如扫,左钩 右钩鹅进食,横到尽时有三 角。”
黑体
■这种字体,笔划方头方尾,没 有边角,醒目有力。 ■书写时,用笔直落直起,无 须勾挑顿挫;要注意:保持用 笔的垂直方向。
变形美术字:
有意识地将某些笔画进行 夸大、缩小、移位来获得新颖 的效果。
板报设计
风景速写
尝 试 为 全 国 第 九 届 运 动 会 设 计 会 徽
体育场
圣火
全国运动会 简称“CS”
九届“9”字
跑道、彩虹
吉祥物(福娃)设计
请柬
书籍封面设计
海报
适合式
单独式
对称
均衡
概括
夸张
想象面构成
单 页 式
立体式
折叠式

在激流中前进油画赏析

在激流中前进油画赏析

在激流中前进油画赏析1. 哇,当你看到那幅在激流中前进的油画时,你不觉得就像自己也置身于那汹涌澎湃的洪流之中吗?就好比你正在湍急的河流里努力划桨,拼命向前。

你看那画面中激荡的水花,是不是像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挑战啊!2. 嘿,想想看,那幅油画里的船在激流中奋勇前行,这难道不像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努力奔跑吗?每一笔色彩都好像在诉说着奋斗的故事。

比如我们面对困难时咬牙坚持的样子,多像那船啊!3. 哎呀呀,在激流中前进的油画啊,你仔细瞧,那船的姿态多坚定啊!这和我们坚定信念去追求梦想不是一样的吗?就像我们明知道前方有困难,却依然勇往直前,这不就是那油画想告诉我们的吗?4. 哇塞,那幅油画里的激流简直太震撼了!这难道不是在隐喻我们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吗?你看那船毫不畏惧,这不就是我们应该有的态度吗?5. 嘿哟,在激流中前进油画里的色彩运用得太绝了!那强烈的对比就像我们内心的挣扎与拼搏啊!就好像有时候我们得和自己的恐惧作斗争,才能前进。

6. 哇哦,看看那在激流中前进的油画,那涌动的波浪像不像我们情绪的起伏呢?我们也会在起起落落中不断前行啊,不是吗?7. 哎呀,那油画里的船啊,在激流中是那么显眼!这不就像是在人群中努力发光的我们吗?我们都在自己的激流中努力前行着。

8. 嘿,你们看在激流中前进的油画,那画面多有冲击力啊!就如同我们突然遭遇困难时的那种震撼感,可我们还是得继续向前啊!9. 哇,这幅在激流中前进的油画真的太有感染力了!那船仿佛在喊:“冲啊!”这不就是我们内心的呐喊吗,当我们为了目标拼搏的时候?10. 瞧啊,那在激流中前进的油画,多像我们的人生旅程啊!有激流险阻,但也有勇往直前的勇气。

我们不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吗?我的观点结论:在激流中前进的油画充满了力量和鼓舞,它让我们看到了奋斗的美和勇气的价值,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和感悟。

长征真实的历史小故事200字

长征真实的历史小故事200字

【历史故事】12个红军长征的简短小故事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篇1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指导员的嘱托,想尽办法钓鱼煮野菜汤,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

“鱼钩”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篇2长征途中,陈赓看见一个非常瘦小的红军,于是便要把自己的粮食分给他。

小红军拒绝了,并拍拍自己包说还有很多粮食。

分开后,陈赓再一次看到小红军时,发现他已经死了,打开他装粮食的袋子,发现里面是一个有很多牙印的牛膝骨,刚强的小红军战士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意拖累别人,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

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篇3一个冻僵的老战士,依靠在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严寒冻死。

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篇4长征途中,暴雨倾泻在大草原上,一个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把党证和夹在党证里的七根焦干的火柴交给战友,请他转交给党组织,红军战士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及他内心世界的崇高与美令人震撼。

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篇5“小鬼,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都不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小红军使劲伸手去拉老班长,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了顶,小红军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草地夜行》是一篇革命回忆录,讲述在过草地时,老红军为了帮助一个小战士赶上队伍而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动人事迹。

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篇6长征途中,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

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激流中前进
创作年代:1963
《黄河激流》原名为《在激流中前进》。

创作始于1962 年,完成于1963 年,是画家在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

为此,画家曾先后到山西禹门口、陕西宋家川等处在险急河段的黄河渡口体验生活,蒐集体创作素材。

画家以简练概括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沉着凝厚的色调,表现了船工们齐心协力搏击于黄河浊浪之中的惊险场景。

画家没有从正面表现人与激流搏斗的表情,而是通过飞旋激荡的河水与沉着稳健的人物的对比,那如一叶小舟般的黄河渡船与大面积的汹涌奔腾的浓浆浊浪对比,通过对水势的夸张表现反衬了人的力量和精神,较完美地体现了作品的主题。

“文革”中,此作品被冠以隐喻“载舟之水可以覆舟”,“把矛头指向无产阶级专政”的罪名受到批判,致使原作被毁。

1991 年底,为参加“二十世纪·中国”画展,画家重画此画,尺寸比原图略小,画面亦与原作小有差异。

原大小为:14.8厘米X528.7厘米。

杜键作的《在激流中前进》也是一幅感染力很强的作品。

翻腾着层层巨浪急驰而下的河水和一只全身十分倾斜的木船,使整个画面产生强烈的运动感。

右下角一个大大的漩涡打破了自上而下的直线,活跃了画面,也更加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那站在船头的青年水手,随时准备着对付迎面而来的一切险关,他和船后历尽过无数风险的老艄公,共同以十分警惕的目光沉着地注视着前面。

《在激流中前进》是一首"力"的颂歌;是坚强与勇敢的颂歌;是同心协力、团结一致的颂歌。

船工们齐心协力波及与黄河浊浪之中的惊险场景。

从而知道了在生活的激流中,也只有稳掌舵、紧划桨,奋勇前进才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粮食
雅布隆斯卡娅是苏联卫国战争之后涌现出来的当代著名女油画家.她一面在基辅美术学院从事美术教学工作,一面勤奋创作.油画《粮食》是她青年时期时荣获国家奖的成名作.在这幅宽约4米的巨幅作品中,作者表现了苏联集体农庄女庄员在丰收的打谷场上劳动的场面.在夏日的明亮的阳光下,集体农庄女庄员们在堆积着如山的金黄色麦粒的打谷场上,紧张而有秩序地劳动着.女庄员们兴奋的笑脸和欢快而有节奏的动作,充分显示了经过战争洗礼后的苏联劳动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崭新的生活风貌.作品构图宏伟,形象生动,主题鲜明,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牛耕
《牛耕》砖画出土于嘉峪关5号壁画墓,图上绘二牛,一白一黑,牛身细长,角下弯上直,牛鼻有环,但无缰,说明牛驯养得已很温顺,二牛所挽之犁,犁头部
分深深切入土中;扶犁者为一青年男子,衣长襦,束腰,领、袖口缘边,发髻插有发簪,右手扶犁,左手扬鞭。

画面显示出画匠对农耕生活体验很深,就连扶犁者头上滴落的汗滴,也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了。

整个画面生动活泼,潇洒自如,人、牛、犁都处在动态当中。

真实地反映了魏晋画风以及当时画坛流行的写实精神。

由于画匠要反映劳作者的辛苦,扶犁者只穿长襦,光着小腿部分。

从细微处体现了画匠巧妙的构思。

看似平常,实则精妙。

《牛耕》砖画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古老的绘画技艺,它不仅在中国绘画史上,而且在世界绘画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这幅1600年前的中国《牛耕》绘画,今天看来仍是那么清新喜人,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绘画艺术。

嘉峪关市境内发现的魏晋时期古墓葬中,出土有多块)《牛耕》画像砖,佐证了当时河西地区使用牛耕技术已很普遍。

除了一牛挽犁和二牛挽犁之外,耕种后的覆土填埋及平田碎土,均用畜力完成,这就是牛拉的“耙”,又称“耢”。

“耙”一面有齿,可碎土,翻面即可耱地,埋压种子,使田地平整。

清明上河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

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捣练图
《捣练图》唐代作品,原属圆明园收藏。

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捣练图》卷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

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

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地从布底下窜来窜去。

弋射收获图
《弋射收获图》(东汉画像)
画像砖画像石,是汉代统治阶级盛行厚葬的产物。

它主要用于地下墓室,也包括少数地上祠堂。

这是一种介于绘画和浅浮雕之间、更多的属于绘画性质的艺术形式。

已发现的画像砖,主要集中在四川。

《弋射收获图》画像砖是其中著名的作品,整个画面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弋射图,右为莲
池,池内浮着莲叶,水中有鱼鸭遨游,空中有大雁飞行。

下部为收获图,一人挑担提篮,三人俯身割穗,另外两人似在割草,整个画面,简洁分明,但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将不同的空间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所表现的劳动场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北方的九月
本作品描绘经过开垦的北大荒金秋世界红高粱丰收的壮观景色,宏伟的构图,浓重的色彩,豪放的刀法,美得令人陶醉的意境,使这幅作品成为一首对自然对劳动的赞美诗,同时也体现了画家对这块曾经洒下许多汗水的土地的无比深情。

在这幅作品中,写景使为了抒情,景与情得到了有机的统一,丰收与劳动紧密相连,劳动创造了美好世界的主题得到了突出的表现。

倒牛奶的女佣
这一幅《倒牛奶的女佣》作于1658年,构图不很复杂,轮廓较清晰,环境纯朴。

将一个简朴的厨房画得很有感情,甚至能令不少观者产生不同的怀旧心理。

女佣人是个健壮如牛的村妇,她塞起了胸前围裙的一角,正忙着准备早餐。

左边墙角有一窗户,一边挂着一只藤篮和一盏马灯。

桌上杂乱地摆着一些食物。

所有人和物的质感都很强烈。

弗美尔所生活的年代,是荷兰独立后新兴市民阶层高度发达的时代,而弗美尔所居住的德尔夫特城,据说有“欧洲最清洁的城市”之称(在丹纳的《艺术哲学》里对17世纪荷兰市民喜爱清洁与有秩序的生活方式作过详尽的介绍)。

我们只要遍览弗美尔不同时期的风俗画,就能领略它的这些特点。

这幅画虽然只能见到一户人家的厨房一角,然而女佣人的随遇而安的精神面貌,似乎可以给我们提供那个时代人民的普遍心理信息。

纺织女
这幅描绘西班牙宫廷生活的《纺织女》是他的代表作品。

从画面上看,可分为前后两个大部分:前景部分是西班牙马德里皇家织造厂正在劳动的场景;后景则是宫廷贵妇门正在欣赏由皇家织造厂织造出来的壁毯。

后景壁毯上所表现的图像,是以技艺女神巴拉斯与擅长纺织的少女阿莱辛比赛织布的神话故事为题材。

戴头盔的是技艺女神巴拉斯,站在她对面的少女便是阿莱辛。

故事描绘巴拉斯因赛不过阿莱辛,而恼羞成怒把阿莱辛变成了蜘蛛。

所以原名《巴拉斯与阿莱辛》。

作为主要故事情节的“天上”纺织世界却成为背景。

而作为陪衬的纺织女倒成了全画的主角。

对于那些他在宫廷中常常看见的劳动妇女,他是非常同情的。

由此可以看出,画家虽然以神话为题材,但他更重视现实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