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中学教学-中学生发展心理(二)
中学生发展心理(二)第五模块中学生发展心理内容目录:一、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二、中学生的情绪发展三、中学生的意志发展四、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五、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惰绪与情感的概述。
情绪分类0心境、激情、应激D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守情酚类0道德感、理智感、鲍感情绪理论,一情绪的早期理论。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0妇的戏]理论寸拉扣防斯的i从氓咽吤理论沙赫特的三因素论O 自我防御机制oD 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良好情绪的标准。
D 中学生即预阔的培养寸情绪情感的调节方法。
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培养。
四、压力与自我防御机制1.压抑也叫潜抑,是指把那些不能被意识多接受的冲动、挂念或回忆、情感等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2.否认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似乎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以此减少心灵上的痛苦。
3.置换又称转移,指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因某种原因无法向其直接表现时,就转移到其它较安全或易被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
4.文饰即合理化,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给自己找一些有利的理由来解释。
5.投射一般是指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等,投射到别人身上或外部世界去而断言别人是这样,以免除自责的痛苦。
6.代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7.升华是一种最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防御机制。
因为它可以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性欲或攻击性冲动所伴有的力比多能量转向更高级的、社会所能接受的目标或渠道,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
五、中学生的情绪特点——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备考简答★★★,材料分析】(一)情绪、情感更加强烈,具有冲动性和爆发性(二)情绪、情感不够稳定,具有两极性(三)外露性和内隐性(四)心境化和持久性(五)反抗情绪与逆反心理【串词法:冲爆内外两极,持久逆反心境】情景1:一天放学后,高一学生张欣因送生病的同学,回家时间比平时迟了一个多小时,当张欣一推开家门时,着急的妈妈便过去说了她几句,话里没有任何指责的意思,只是嘱咐女儿不要回来太晚了。
教师资格证考试第5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第5章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学生相处,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发展心理的各个方面,包括身体发育、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发展以及自我认同的形成。
身体发育中学时期,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迅速。
男生开始长高、发声变低、长胡须等二性特征出现,女生开始胸部发育、月经初潮等生理变化。
这一时期的学生身体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体育锻炼机会。
认知发展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他们开始发展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他们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概念,并能够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情感发展中学时期,学生与同龄人之间的社交关系开始变得更加复杂。
他们渴望融入群体,希望被认可和接受。
同时,他们也会面临着来自同龄人的审视和评判,这会对他们的自尊心产生影响。
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鼓励学生之间的友好互助,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自我认同的形成在中学时期,学生逐渐开始思考自己是谁,希望找到自己的身份和定位。
他们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评价,逐渐形成自己的自我认同。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他们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同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总结教师资格证考试第5章中学生发展心理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与学生互动,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认识到中学生身体发育、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发展和自我认同的形成等方面的特点,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教师资格证考试第5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第5章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第5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了解和指导。
本文将从中学生发展心理的定义、特点、关键时期和教师的角色等方面进行探讨。
中学生发展心理是指青少年期的学生在心理上所经历的各种因素和过程。
它关注学生在身体、情感、认知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变化,并涉及到他们在自我认知、自我价值感、人际关系和学业方面的发展。
中学生发展心理的特点是多样性和动态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和需求。
在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中,有一些关键时期需要教师特别关注。
首先是青春期,这是中学生发展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
青春期的学生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他们对自我身份和独立性的探索也愈发明显。
教师在这个阶段要理解和支持学生,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
其次是高中阶段,这个阶段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和职业规划的困惑,教师应该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决策,并提供相关的信息和资源。
再者是中学毕业阶段,学生即将步入社会,他们需要教师提供职业指导和实用技能培养,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教师在中学生发展心理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进行因材施教。
其次,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解决情绪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提供适当的社会支持。
最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发展,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目标。
要做好中学生发展心理的教学工作,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首先,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了解最新的心理发展理论和研究成果。
其次,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倾听能力,能够与学生建立有效的交流和信任关系。
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观察和分析学生心理状态的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最后,教师还应该与家长和社会各界保持紧密的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需求。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平衡化不是指静止状态,而是一种运动过程。在皮亚杰看来,个体出生以后,认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心理适应过程。人不是被动地复制现实的信息,而是主动地、积极地从环境中选择信息,通过各种水平的作用转化外部事物并重新组织信息,构成自己的知识系统。在个体智慧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主体与客体一系列的相互作用,原有平衡被打破,新的发展开始。依次循环,个体不断从一种认识平衡状态达到另一更高的、更为稳定的认识平衡状态。平衡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平衡化则是认识发展的动态过程,是认识结构不断趋于完善的发展过程,是一个递进的、连续的、有层次的发展过程。
(三)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
随着对异性关注的增多和接近的频繁,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能感受到异性吸引的情感撞击和性欲的冲动。当这种心理较为专一地指向某一异性时,便有了纯洁而幼稚的初恋,并产生相应的追求行为。
五、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学习准备
1.定义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二)社会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影响心理发展的所有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对人的发展影响较大的不是自然环境而是社会环境,尤其是有意识的教育活动,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其他因素所无法替代的。1.父母抚养方式的影响
父母抚养子女的方式随社会文化变迁及教育理念的演变而有所改变。根据父母教育子女时在管束、期望、教诲、关爱四个维度上所表现的高低程度,鲍伦德将父母分为三大类型:(1)专制型父母,其教育方式是管束与期望较多,而教诲与关爱较少。即管而不教、严厉苛刻。(2)威信型父母,其教育方式的特征是在管束、期望、教诲、关爱四个维度上都较好。即管之、望之、教之、爱之四者兼具。(3)宽容型父母,其教养方式及特征是关爱有余,教诲宽松,管束与期望明显不足。实践证明,威信型父母的教养方式最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心理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发展四阶段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岁之后)
第一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心理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物体恒存 • 主体与客体的分化 • 因果关系的初步形成
第三节 中学生人格发展心理
(一)性格 3、良好性格的培养措施: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第三节 中学生人格发展心理
(二)气质 1、定义: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 理特征。 2、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1)相互渗透,彼此制约 (2)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3)性格可以掩蔽和改造气
第二节 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心理
五、中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一)情绪情感更加丰富 (二)情绪的强烈性 (三)情绪不够稳定 (四)情绪的易激动性(易感性) (五)情绪两极性明显。 (六)情感的开放性与掩饰性相交织。 (七)逆反性
第二节 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心理
六、中学生情绪问题 (一)焦虑 焦虑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常常由于对某事物的过分担心和忧虑而导致。 表现:烦躁、压抑、苦闷,而且行为活动中会显得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弱、坐立不 安、失眠或恐惧等。 原因:一般为学习、考试、疾病、人际交往受挫及父母婚姻变异等。 应对:可以采用暗示法、认知疗法、系统脱敏法、放松训练等方法。另外,教师和家长 不可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要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焦虑。
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备考初高中通用 第5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①过渡性——半幼稚、半成熟②闭锁性——不轻易表露内心世界③社会性——关注社会生活,社会化④动荡性情绪波动大⑤独立性——成人干、独立意识⑥不平衡性——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发展中学生思维发展呢的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3.形式逻辑思维占据主导地位4.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认知发展的机制①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物,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②同化—是指个体把新的刺激整合到原有图式中,使得原有图式和扩大的过程。
③顺应—是指个体不能利用原有的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会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顺应是图式发生质变的过程。
④平衡—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2)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1.成熟2.练习和经验3.社会性经验4.平衡化(3)认知发展的阶段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还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皮亚杰把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儿童在9-12个月时逐渐获得客体永恒性2.前运算阶段(2-7岁)①泛灵论(月亮走我也走)②自我中心(重复、独白、集体独白)③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④思维具有不守恒性⑤做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思维中形成了守恒概念;【例如,8岁左右的儿童去过几次别的小朋友的家,就能够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而五六岁的儿童无法无法做到】思维具有可逆性;能进行具体逻辑推理【例如,向七八岁的儿童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定A>B,B>C,A与C哪个大一些”,他们可能难以回答。
但换一种说法:“张老师比李老师高,李老师又比王老师高,问张老师和王老师哪一个更高?他们就能回答”】;思维具有去自我为中心;能理解原则和规则;具有多维思维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钟摆实验处于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有以下特征:①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②进行假设-演绎推理③具有抽象逻辑思维④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皮亚杰认为,所有儿童的认知发展都会依次经历这四个阶段,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结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不同的儿童虽然会以不同的发展速度经历这几个阶段,但是都不可能跳跃某一发展阶段。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五章中学⽣发展⼼理第五章中学⽣发展⼼理第⼀节中学⽣的⾝⼼发展概述(了解,选择题)●中学⽣⾝⼼发展的特点:1、过渡性2、闭锁性3、社会性4、动荡性●中学⽣⼼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中学⽣性⼼理的特点1、性意识的出现渴望了解性知识、对异性充满好奇和爱慕、在异性⾯前容易紧张和兴奋、性冲动和性欲望的出现2、性情感的发展变化疏远异性阶段、接近异性阶段、异性眷恋阶段、择偶尝试阶段●对中学⽣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指导1、加强教育,理解性⽣理和性⼼理的变化2、更新观念,认识异性交往的意义3、指导⾏为,让学⽣能够正确地处理性冲动、恰当地与异性交往●中学⽣⾃我意识的发展1、⾃我意识的发展阶段(重要,学会判断,选择题)①⽣理⾃我(⾃我中⼼期)==3岁左右基本成熟②社会⾃我(客观化时期)==少年期基本成熟③⼼理⾃我(主观⾃我期)2、初中⽣⾃我意识的发展六年级到初三上升平稳期,初三到⾼⼀显著上升期特点:①⾃我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
有成⼈感、⾃尊感和⾃卑感②⾃我开始分化③更⾃觉地评价别⼈和⾃⼰的个性品质,但⽔平不⾼也不稳定3、⾼中⽣⾃我意识的发展⾼⼆是学⽣⾃我意识各成分发展的普遍提⾼的阶段特点:①⾃我意识中独⽴意向的发展②⾃我意识的组成成分分化③强烈地关⼼着⾃⼰的个性成长④⾃我形象受到了空前的关注⑤⾃我评价逐渐成熟⑥⾃尊⼼强⑦道德意识的⾼度发展第⼆节中学⽣的认知发展●培养中学⽣注意⼒的⽅法:(重要,记,简答题)1、培养学⽣善于与注意分散作⽃争的能⼒:①要求学⽣对⼲扰他们的刺激保持镇静的态度②加强注意的⽬的性③加强锻炼学⽣⾃我调节控制和⾃我管理的能⼒2、培养学⽣稳定⽽⼴泛的兴趣3、培养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①培养学⽣养成随时能把注意集中于⼀定事物的习惯②要使学⽣养成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4、培养学⽣保持良好的⼼理状态①能不能使注意集中,⾃信⼼是关键②⼼情愉快有利于注意集中③⼼情平静有利于注意集中5、使学⽣能分析⾃⼰在注意⽅⾯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中学⽣记忆发展的特点(熟知,可能简答题)1、记忆的容量⽇益增⼤,短时记忆⼴度接近成⼈2、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像记忆要优于词语3、能主动选择记忆⽅法,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4、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段5、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较快,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中学⽣智⼒发展的特点(了解)1、智⼒⽔平得到飞跃性提⾼,智⼒发展进⼊关键期2、智⼒基本达到成熟3、各⽅⾯智⼒发展不等速,并存在个体差异●液体智⼒(流体智⼒)是⼀种以胜利为基础的认知能⼒。
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高级神经活动过程
类型
气质类型
强、不平衡
不可遏制型 胆汁质 不宜轻易激怒他们,批评要有说服力、
强、平衡、灵活
活泼型
多血质 要定期提醒他们,严厉批评缺点
强、平衡、不灵活 安静型
黏液质 采取耐心的教育方式,让有足够时间考虑作出反应
弱
弱型
抑郁质 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教育,多关心、不准公开场合下
指责他们,不宜于严厉地批评。
第二节、中学生认知的发展
一、认知发展特点 (一)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1.感受性和观察能力接近成人 2.知觉的有意识和目的性提高精确性和概括性得到发展。
(二)注意发展的特点(有无注意和注意品质)
(三)记忆发展特点
(四)思维发展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属于经验型,需要具体 的。直观的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到了高中阶段, 思维逐步摆脱感性经验限制——达到理论性。
三、维果斯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二)心理发展的实质 (三)教学和发展的关系 (四)内化学说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认知发展的机制
1.图式
2.同化和顺因
3.平衡
(二)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1.成熟
2.练习和经验
3.社会性经验
4.平衡化
(三)认知发展阶段
儿童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获得客体永恒性
四、人格发展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人格结构 1.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遵循-实现原则 3.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儿童的心理发展人格发展划分五个阶段 1.口唇期0-18月 2.肛门期18月-3岁 3.性器期3-6岁 4.潜伏期6-12岁 5.生殖期12-18岁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一、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一)感觉1、感受性和观察力进一步发展。
2、各种感觉能力接近成人甚至超过成人水平。
(二)知觉1、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2、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起来3、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4、初中阶段,少年期学生的空间和时间知觉有了新的发展二、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一)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1、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兴趣爱好逐渐稳定,注意的发展始于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占有优势地位3、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二)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1、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2、注意广度接近成人3、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4、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容量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2、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像记忆优于词语3、有意记忆占主导4、理解记忆逐渐成主要手段5、抽象记忆发展速度较快,渐占主导四、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1、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
2、在整个中学阶段,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占据主导地位。
3、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五、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一)智力水平得到飞跃性提高,智力发展进入关键期(二)智力基本达到成熟(三)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速,并存在个体差异知识拓展:1、卡特尔按心智能力功能上的差异将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1)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
一般20岁以后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2)晶体智力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2、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遗传与营养(2)早期经验(3)教育与教学(4)社会实践(5)主观努力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一)认知发展的机制1、图式: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2、同化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中教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813(1615)
第五章中学生开展心理大纲要求:1.掌握中学生认知开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
2.了解情绪的分类,理解情绪理论,能应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3.掌握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主要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等。
4.掌握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5.理解人格的特征,掌握人格的结构,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
6.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开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开展阶段理论,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7.了解中学生身心开展的特点,掌握性心理的特点,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
精彩导读:一个华人家庭有两个儿子。
老大从小本分老成,但天资平平,学习成绩一般,父母投资培养其才艺也不见大起色,使爹妈失望。
而小儿子却聪明过人,灵气十足,不仅在校成绩一贯优秀,才艺方面也颇具天赋,音乐、下棋、美术等等,学什么就会什么。
可想而知,这小儿子为父母争了光荣,也是亲友们夸奖羡慕的对象。
父母便放弃不争气的大儿子,投资时间金钱来重点栽培小儿子。
为他选送好学校,课外也花重金带他到处拜师学艺。
高期待高压力下的老小,很羡慕哥哥的清闲自在,但他还算听话,直到高中毕业都是各方面出色的好学生,又进入了人人向往的哈佛大学,父母更为之自豪无比。
然而,从哈佛毕业之后,老小却什么事都不想做。
他告诉父母:“我已向你们交了差,你们有了个哈佛毕业的儿子,够有面子了。
但我从小就在高压力下生活,如今已经筋疲力尽,该是我放松一下,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的时候了!〞这个哈佛“毕业生〞多年闲荡而无所事事。
而那个不起眼的老大,父母以往没有为他施加过多压力,反而使他有空间时间参与轻松多元的课外活动。
他没有像弟弟那样被父母迫使着奔忙于上课外技艺班,却当了多年童子军,有时机在主流少儿组织中接触更广泛的工程,获得综合知识技能,找到自己喜爱和擅长的领域,而且培养了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懂得要靠自己努力取得成绩。
他读的虽是极普通的州立大学,却有时机展示和锻炼领袖能力。
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一、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一)感觉的发展1.感受性和观察力进一步发展2.各种感觉能力接近甚至超过成人水平(二)知觉的发展二、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一)无注意力和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二)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四、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五、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一)智力水平得到飞跃性提高,智力发展进入关键期(二)智力基本达到成熟(三)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速,并存在个体差异六、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论(一)认知发展的机制1.图式2.同化和顺应3.平衡(二)影响个体认识发展的因素1.成熟2.练习和经验3.社会性检验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来源过程(三)认知发展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1)认识命题之间关系(2)进行假设--演泽推理(3)具有抽象逻辑思维(4)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七、维果斯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二)心理发展(三)内化学说(四)教育与发展关系--“最近发展区”第二节中学生的情绪发展一、情绪概述(一)情绪的概述(指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景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对的反应)(二)情绪的分类1.情绪的基本分类(快乐、愤怒、恐怖、悲哀)2情绪状态分类(心境、激情、应激)二、情绪理论(主要试图解释情绪体验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关系(一)詹姆士--兰格理论(二)坎农--巴德学说(中枢神经系统)如:血压增高,心跳加速,瞳孔放大,内分泌增加和肌肉紧张等。
(三)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四)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如:心率加快,手心出汗,胃收缩,呼吸急促等。
(五)拉扎勒斯的认识--评价理论(六)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三、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一)忧郁:表现是情绪低落、心情悲观、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思维迟钝和反应迟钝等(二)恐惧(三)孤独(四)愤怒四、中学生的情绪特点1.爆发性和冲动性2.不稳定和两极性3.外露性和内隐性4.心境化和持久性五、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一)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1.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2.情绪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3.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4.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二)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1.敏锐觉察情绪(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成长经历及早期经验,反思自己的情绪状态)2.平和接纳情绪状态3.正确调整情绪状态(宣泄、转移、调节认知功能、积极的自我暗示)4.有效表达情绪(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完整客观的情绪表达)5.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三)指导中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一、人格(一)人格的概念人格是个人在适当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是由人在其遗传、成熟、学习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归纳 31-第五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五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知识导航分值10-20分之间关键词:认知、情绪、人格、身心。
(部分内容和教材表述略有不同,以幻灯为准。
)材料分析题、简答题、单选题。
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一)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略)1.感觉的发展(1)感受性和观察力进一步发展。
(2)各种感觉能力接近甚至超过成人水平。
2.知觉的发展(1)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
(2)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起来。
(3)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
3.观察力的发展(二)中学生记忆和注意发展的特点1.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中学生记忆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青少年时期的记忆力是人生中记忆力的最佳时期,达到了记忆的高峰具体地说,有如下特点:(1)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2)意义识记能力不断提高;(3)抽象记忆有较快发展。
2.中学生注意的发展①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②注意广度接近成人;③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④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三)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以幻灯为准)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主导地位,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日趋成熟;2.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在高中阶段处于优势,主要表现在概念、推理和逻辑法则等的应用能力上。
3.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发展趋势是:初一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掌握辩证逻辑的各种形式,但水平较低;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辩证思维则处于迅速发展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高中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已趋于优势的地位,他们已经能够多层次的看待问题,理解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制约、互相联系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
(四)中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初中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初中二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是学生空间想象力发展的加速期或关键期,初中生想象的创造性成分在不断增加,初中学生想象的现实性在不断发展想象的内容比较符合现实,富有逻辑性初中生的幻想具有现实性、兴趣性,有时也带有虚构的特点而要达到理性的想象般要到高中阶段。
《中学生心理的发展》课件
02
中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
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的敏锐性
感知觉的准确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感知觉逐 渐发展,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更加敏锐 ,能够更好地捕捉到细微的变化。
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中学生对事物 的感知更加准确,能够更好地分辨不 同的事物。
感知觉的协调性
中学生能够更加协调地运用自己的感 觉器官,如视觉、听觉、触觉等,以 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深呼吸和放松技巧
通过深呼吸和放松肌肉来降低 紧张和焦虑。
社交技能
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以更好 地处理人际关系中的情绪。
情绪表达
学会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 情绪,以促进理解和共鸣。
04
中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认识
中学生开始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 世界,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和个
性,对自我有更清晰的认识。
师生关系
在中学阶段,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对教师的评价和反馈 产生更多的关注和反应,师生关系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绩产生重要影 响。
群体心理的发展
从众心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从众 心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更加关 注群体中的普遍观点和行为,并 试图与群体保持一致。
群体压力
在群体中,中学生开始感受到来 自同伴和群体的压力,这种压力 可能影响他们的决策和行为。
03
中学生情绪情感心理的 发展
情绪情感的种类
01
02
03
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情绪
快乐、悲伤、愤怒、恐惧 和惊讶是人类的五种基本 情绪,它们在每个人的生 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复合情绪
由基本情绪的组合而形成 的复合情绪,如爱、敬畏 、羞耻等。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科目二--理论精讲14-教育知识与能力
理论精讲14-教育知识与能力(讲义)课前回顾P201四、人格发展理论(二)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理论【单选】社会发展信任对不信任(0-1.5岁)建立信任感,克服怀疑自主对羞怯与怀疑(1.5岁-3岁)建立自主感,克服羞怯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建立主动感,克服内疚勤奋对自卑(6、7-12岁)建立勤奋感,克服自卑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12-18岁)建立角色同一,克服混乱;忠实亲密对孤独(18-30岁)建立亲密感,克服孤独;爱情繁殖对停滞(30-60岁)建立繁殖感,克服停滞完美对绝望(60岁以后)建立完善感,克服绝望;P201练一练1.(2018下)韩波进入中学后,经常独自思考“我是谁”、未来从事何种职业、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等问题。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韩波的人格发展处于()。
A.主动对内疚阶段B.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C.自我整合对绝望阶段D.自主对羞耻和疑虑阶段2.(2017下)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12~18岁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强化自我主动性B.培养勤奋感C.建立自我同一性D.获得亲密感P201五、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单选、简答】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教养方式(1)权威型—孩子退缩、服从、胆怯、不诚实(2)放纵型—孩子任性、自私、唯我独尊(3)民主型—孩子人格健全4.学校教育因素5.个人主观因素梳理总结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节中学生认知发展阶段与教育第二节中学生情绪与意志的发展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第四节中学生的能力发展第五节中学生的异性交往第四节中学生能力发展一、能力的定义二、能力的分类三、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四、能力的培养P203一、能力的定义【了解】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能力的分类【单选】构造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发展趋势流体能力晶体能力P204练一练(2015上)【辨析题】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育的影响较大。
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一、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1、观察与观察力: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感性认识的一种主动表现,是感知能力的核心和感知觉发展的高级形态。
观察力就是观察世界的能力,是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观察出客观事物典型的不显著的特征的一种能力。
2、观察的品质:目的性、精确性、敏锐性和系统性。
3、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1、观察的目的性增强;2、观察更具持久性;3、观察的精确性提高;4、观察的系统性和概括性增强。
二、中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1、高中阶段记忆趋于成熟。
20岁左右为记忆顶点。
2、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3、理解记忆明显占据优势。
高中生的意义记忆明显优于初中生,高中生机械识记能力落后于初中生。
4、抽象记忆的水平显著提高。
5、中学时期是记忆训练的最佳时期。
三、中学生思维力的发展特点1、抽象思维占优势,并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
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从初二开始,抽象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到高二初步完成,趋向成熟。
2、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明显滞后于形式逻辑思维发展。
辩证逻辑思维是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
3、对问题情境的思维有质的飞跃。
提问方面趋于探究性;具有开拓性;具有批判性;求解方面中学生对问题情境的思维能够运用假设,使用以概念支撑的假设进行思维。
4、思维品质的矛盾性。
思维的深刻性与表面性共存;思维的批判性与片面性共存。
四、中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1、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2、想象趋于抽象化、现实化3、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增加第二节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一、情绪与情感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区别:1、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一种体验形式,情感则是同个体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的情绪体验;2、情绪发生较早,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体验则是人类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一定年龄才产生的;3、情感比情绪更稳定、持久。
05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一中学生心理发展总特点(一)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1.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想象、学习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2.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3.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1)闭索性与开放性并存(2)自尊心与自卑性并存(3)判断性与创造性并存(4)独立性与依存性并存(第二断乳期到来,但是又依赖家长)(5)稳定性与可塑性并存(6)青春期冲动性与压抑性并存,中学生出现了性好奇和接近异性的欲望(二)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1.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1)生理自我(自我中心期):3岁左右基本成熟,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分开(2)社会自我(客观化时期):少年期基本成熟,自我独立评价(3)心理自我(主观自我时期):青春期开始形成和发展,自我评价更客观、公正和全.面二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一)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特点1.感觉的发展:(1)感受性和观察力进一步发展。
(2)各种感觉能力接近甚至超过成人水平。
2.知觉的发展:(1)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2)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起来(3)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
(4)初中阶段,少年期学生的空间和时间知觉有了新的发展。
(二)注意发展特点1.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1)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兴趣爱好逐渐稳定,注意的发展始于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占有优势地位。
(3)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
2.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1)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2)注意广度接近成人。
(3)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
(4)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三)记忆发展的特点1.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高中生处于记忆发展的黄金时代2.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优于抽象材料,图形记忆优于词语;3.有意记忆和抽象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4.理解记忆成为主要记忆手段。
5.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
(四)思维发展的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单选题]1.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江南博哥)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A.0~2岁B.2~7岁C.7~11岁D.11~15岁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形式运算阶段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认知发展的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在具体运算阶段之后,从大约11岁~15岁。
[单选题]4.儿童的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A.思维的可逆性B.具体逻辑推理C.以自我为中心D.守恒概念的形成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守恒概念的形成是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
[单选题]5.尼尼认为,因为她喜欢狗,所以每个人都和她一样喜欢狗。
这说明尼尼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思维不可逆。
这是指这个时期的儿童思考问题时不能既从正面想,又从反面去想,既从原因看结果,又从结果分析原因,进行顺向与逆向兼顾的思维。
[单选题]6.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茨基称之为()。
A.教学支架B.最近发展区C.先行组织者D.互动协作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单选题]7.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A.科尔伯格B.皮亚杰C.麦克费尔D.班杜拉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单选题]8.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表现的最为明显。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有如下特征:(1)思维不具有可逆性。
串讲资料: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块五: 中学生发展心理
模块五:中学生发展心理:1.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一、记忆的发展(1)记忆容量的发展:初中学生的记忆容量超出成人。
(2)记忆的主要特点:自觉地运用意义记忆,同时有效地运用机械记忆。
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
有效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
二、思维的发展形式运算水平:抽象逻辑性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能力。
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分离。
2.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1)中学生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
(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3)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3.情绪的基本分类:人类具有四种基本的情绪: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快乐是一种追求并达到目的时所产生的满足体验。
它是具有正性享乐色调的情绪,具有较高的享乐维和确信维,使人产生超越感、自由感和接纳感。
愤怒是由于受到干扰而使人不能达到目标时所产生的体验。
当人们意识到某些不合理的或充满恶意的因素存在时,愤怒会骤然发生。
恐惧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情景时所产生的体验。
引起恐惧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处理可怕情景的能力与手段。
悲哀是在失去心爱的对象或愿望破灭、理想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体验。
悲哀情绪体验的程度取决于对象、愿望、理想的重要性与价值。
在以上四种基本情绪之上,可以派生出众多的复杂情绪,如厌恶、羞耻、悔恨、嫉妒、喜欢、同情等。
4.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①青少年的情绪不稳定,易波动;②青少年的情绪反应强烈,易动感情;③情绪外露和表达趋于理性化。
5.中学生情绪变化的两极性具体表现为:(1). 复杂与简单共存进入中学以后,随着环境的改变,视野的扩大,知识的增多,中学生的情绪领域也在不断拓宽。
但是,由于诸多因素影响,中学生的所有情绪体验,尤其是高级情感体验尚存在一定的简单性,如有的中学生对理想的追求仅仅是因为兴趣深厚,对学习的热情仅仅是为了荣誉,把友谊理解为“义气”等。
(2). 强与弱共存中学生的情绪十分强烈,为一件小事或暴跳如雷,或欣喜若狂,或欢呼雀跃,或垂头丧气的现象屡见不鲜。
中学生发展心理
1.中学生认知发展理论、特点和规律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图式不断重建的过程。
他从逻辑学引进“运算’’的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
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1.最初,所有的儿童都有本能的反射行为。
如:把你的手放在婴儿的手掌中,他将会抓握。
这些最初的行为都是本能的,是儿童建立其最初的图式的基础。
2.随后的发展是组织自己的感觉与动作以应付环境中的刺激。
最初这种学习是通过偶然的方式进行的,以后是通过有目的的试误进行的。
3.这一阶段后期,儿童由最初的尝试错误式的解决问题发展到更有计划性的解决问题,此时我们称之为的“思维,,开始萌芽。
这意味着儿童能够思考和规划其行为了。
因此,这一阶段的儿童只有动作智慧,而没有表象和运算的智慧,其思维只处于萌芽阶段。
(二)前运算阶段(2~7岁)他们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具体而言:1.儿童的言语和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2.思维仍然是原始的,体现为集中化和不可逆性两个特点。
3.只注重状态。
如将牛奶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中,学前儿童会忽视倾倒这一过程,仅仅注意起始状态(一个容器中的牛奶)和结束状态(另一个容器中的牛奶)。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
具体而言:1.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2.能通过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3.自我中心的思维向去自我中心或客观性思维的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多血质:王熙凤
(3)黏液质:林冲、薛宝钗
(4)抑郁质:林黛玉
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巴普洛夫
4.气质类型与教育
(1)对待学生应克服气质偏见
(2)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
(3)帮助学生进行气质的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气质品质。
(4)特殊注意胆汁质和抑郁症两个极端分子
(3)应激:事情紧急,高度紧张
(四)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5)情绪理论
1.詹姆斯-兰格理论:情绪是源于生理的反应(植物神经系统调节)
2.坎农-巴德学说:情绪中心在中枢神经和丘脑
3.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下述是关键字)
(1)外部刺激-评定-情绪
(2)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调完成
(3)外部刺激-感受器——丘脑——大脑皮层(评定)——丘脑——各器官或血管神经。
(2)心理发展的实质
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3)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
(4)内化学说
第三节
中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发展
1、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
(1)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1.情绪和情感的定义:认知是情绪情感的基础,需要是引发情绪情感的中介。
(1)忧郁
(2)恐惧:学校恐惧和社交恐惧
(3)孤独
(4)愤怒
2.调节情绪的方法
(1)合理宣泄法
(2)注意转移法
(3)意志调节法
(4)幽默法
(5)补偿法
二、中学生意志的发展
(一)意志和意志行动
1.自觉的目的性是意志行动的前提;随意动作是意志行动的基础;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的核心。
2.意志行动是意志的外部表现。
第5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
1、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阶段性与连续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过渡性
2.闭锁性
3.社会性
4.动荡性
5.独立性
6.不平衡性
2、中学生性心理发展特点
(1)疏远期
(2)爱慕期:1.相互显示2.感情隐秘3.对象广泛
(2)自觉性
(3)果断性
(4)意志性不断加强
(5)自制性逐渐成熟
2.中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1)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培养,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行动目的。
(2)活动
(3)教师,班集体,给与纪律约束
(4)启发学生自我意志锻炼
(5)个别化制定特殊锻炼计划
第四节
中学生人格的发展
1、人格的概述
(1)人格的概念: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是区分他人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1.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年龄对应阶段同弗洛依德)
(1)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
(2)自主性对羞耻感和疑虑
(3)主动性对内疚感
(4)勤奋性对自卑感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亲密感对孤独感
(7)繁殖感对停滞感
(8)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
2.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选好自己将来的角色定位
(3)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
(二)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1.双趋冲突
2.双避冲突
3.趋避冲突:对同一事物的矛盾心理,既想得到又不想付出。
4.多从趋避冲突
(三)意志品质
1.自觉性
2.果断性
3.坚持性
4.自制性: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意志品质
(四)中学生意志的发展和培养
1.中学生意志品质的特点
(1)采取决定的主动性和计划性不断提高,执行决定的毅力明显增强。
2.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1)初中生的自我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出现成人感,自尊感增加,出现自卑感。
(2)自我开始分化
(3)能够更加自觉的评价自己和他人,但水平还不够。
(2)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
总结: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只能依次通过这几个阶段,不可能跳跃。
3、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核心内容:应从微观发生发展层面、个体发生发展层面、种系发生发展层面、社会历史发生发展层面来评价人类发展。
维果斯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
(1)思维具有守恒性
(2)思维具有可逆心
(3)思维具有去自我中心心
(4)能进行具体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推理能力缺乏
(5)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不敢改变规则
(6)具有多维思维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1)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
(2)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3)具有抽象逻辑思维
(4)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3.平衡:即平衡同化和顺应的过程。
(2)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1.成熟
2.练习和经验
3.社会性经验
4.平衡化
(3)认知发展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恒性,不在眼前的事物不存在。
2.前运算阶段(2-7岁):
(1)泛灵性(2)自我中心(3)思维具有不可逆心、刻板性(4)思维不具有守恒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2.情绪和情感的成分: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
(二)情绪的特点:
(1)主观性: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对同一件事情的产生的情绪
(2)社会性
(3)两级性:体现在各种情绪的对立状态
(三)情绪的种类
1.情绪一般分类:快乐、愤怒、恐惧、悲哀
2.情绪状态分类:
(1)心境:弥散性和长期性
(2)激情:爆发强烈,持续时间短暂,并伴随明显生理和外部反应
1.共同特质
2.个人特质
(1)首要特质:影响人多方面的行为。例如林黛玉的多愁善感
(2)中心特质
(3)次要特质
(4)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1.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
2.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3.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
4.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5)A-B性人格理论
A型人格——不安定人格
B型人格——我
第五节
中学生能力的发展
(3)恋爱期
3、中学生异性交往指导
(1)正确认识青少年学生的异性交往:正常交往是有益的
(2)把握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1.自然原则2.适度原则
(3)了解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方法
1.克服羞涩
2.真实坦荡
3.留有余地
(4)引导青少年学生区分友谊和爱情
第二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
1、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一)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4、能力的发展
(1)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1.随年增长
2.三四岁---十三四岁之间呈等速发展,随后负发展
3.不同类型能力的发展速度不一样
(2)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
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2.能力类型的差异
3.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
4.能力的性别差异
(3)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因素
2.环境和教育
3.实践活动
4.个人主观努力
4.沙赫特-辛格理论:人对生理反应的认知和了解决定了最终的情绪体验。
5.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6.伊扎得的动机-分化理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
(6)中学生情绪发展特点
1.爆发性和冲动性
2.不稳定性和两级性
3.外露性和内隐性
4.心境性和持久性
(7)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和调节
1.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3、能力结构理论
(1)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论: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G因素是人的基本心理潜能,是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
(2)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3)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理论:内容、操作、产品
(4)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其中,智力成分亚理论是核心。
4、人格发展理论
(1)弗洛依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1.人格结构: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2.人格发展理论
(1)口唇期(0至18个月)
(2)肛门期(18个月至3岁)
(3)性器期(3-6岁)
(4)潜伏期(6-12岁)
(5)生殖期(12-17岁)
(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1、能力的概念:使活动高效顺利完成的个人心理特征
2、能力的分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智力;特殊能力指某专业的能力。
(2)模仿能力和创新能力
(3)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1.流体能力:先天学习、解决问题等能力。20岁顶峰,30岁以后少
2.晶体能力:后天学习,不受生理影响,受社会影响
(4)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5.抽象记忆的发展逐渐加强,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四)中学生思维发展特点
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需要依靠形象直观的事物支撑;但高中生已经可以根据理论进行逻辑思维;
2、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1)认知发展的机制:动作是感知发展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1.图式: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2.同化和顺应:同化是将新的认知整合到个体的图式中,顺应即适应社会。
第六节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和自己与身边事物关系的意识。
2、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意志
3、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