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概要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资源利用、低碳排放和绿色发展协调性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资源利用、低碳排放和绿色发展协调性目录一、内容概览 (2)二、黄河上中游地区水资源概况 (2)1. 水资源分布特点 (3)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4)三、水资源利用与低碳排放的关系 (5)1. 水资源利用对碳排放的影响 (6)2. 低碳排放的水资源利用途径 (8)四、绿色发展现状及挑战 (8)1. 绿色发展现状 (10)2. 面临的主要挑战 (10)五、水资源利用、低碳排放与绿色发展的协调性 (12)1. 协调性的重要性 (13)2. 协调性的现状分析 (14)3. 协调性提升策略 (16)六、黄河上中游地区实践案例分析 (17)1. 案例一 (18)2. 案例二 (20)3. 案例三 (21)七、提升黄河上中游地区绿色发展协调性的对策建议 (22)1. 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利用效率 (23)2. 推动低碳排放,实现环境友好型发展 (25)3. 加强绿色技术研发与推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6)4.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强化绿色发展保障 (27)八、结论与展望 (28)1. 研究结论 (29)2. 研究展望 (30)一、内容概览水资源利用现状与挑战:分析黄河上中游地区水资源总量、分布、质量等方面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挑战,为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政策提供依据。
低碳排放现状与目标:梳理黄河上中游地区能源消耗结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分析低碳排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降低碳排放的目标和措施。
绿色发展现状与路径:评估黄河上中游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分析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绿色发展瓶颈,提出推动绿色发展的路径和建议。
二、黄河上中游地区水资源概况黄河上中游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水资源富集区,拥有相对丰富的水资源。
这一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对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受地理、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出一定的时空分布不均特征。
浅议黄河流域宁夏境内流域综合规划原则及目标
浅议黄河流域宁夏境内流域综合规划原则及目标作者:代应宏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23期摘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维持河流健康生命、保障人民的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生产条件,完善防洪减淤工程体系,加强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优先安排城市生活、农村人畜供水,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努力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人水和谐。
关键词:流域综合规划原则目标一、规划指导思想及编制依据1.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黄河水沙关系,维持河流健康生命,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规划修编的主线,深入研究规划中的重大问题,提高流域综合防洪减灾能力、水资源配置与综合利用能力、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流域综合管理能力。
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合理确定流域或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水能资源开发、河流岸线利用等方面的控制性指标,对我区黄河干流及支流流域的治理、开发和保护进行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规划和部署,全面考虑防洪与抗旱、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经济发展和生态良性维持等要求,统筹协调整体与局部、近期和长远的关系,加强政府对流域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基本原则2.1坚持统筹协调,综合治理与利用充分考虑流域综合规划的系统性和关联性,既要系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黄河干流、支流治理开发与管理的需求,又要研究黄河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还要认真研究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环境因素对河流本身的影响。
统筹考虑黄河防洪减淤、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河道生态系统良性维持等方面的关系;统筹协调好治理、开发与保护的各项目标,防洪与抗旱并举、兴利与除害结合、开源与节流并重、开发与保护统一;统筹考虑上下游、左右岸的利益,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远期和近期、整体和局部、干流和支流的关系;既要分析谋划治理开发和保护的重大措施布局,又要强化政府对流域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
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概要
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概要薛松贵【摘要】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支撑黄河流域及相关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水资源紧缺、水量减少和需水量增加背景下,应通过多种措施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基于未来水资源形势变化,提出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生效至西线一期工程生效前后三个阶段水资源配置方案.指出由于水资源短缺,城乡居民饮水、能源基地工业用水挤占农业和生态环境水量,使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存在一定风险.提出近期必须采取强化节水、加强调度管理、兴建干流调蓄工程,远期实现跨流域调水等一系列对策和措施.【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1(000)023【总页数】4页(P108-111)【关键词】水资源配置;黄河流域;水资源安全;跨流域调水【作者】薛松贵【作者单位】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450003,郑州【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2.4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又是世界上泥沙最多的河流。
黄河水资源具有年际变化大、连续枯水段长的特点,在枯水期和枯水段,缺水更加严重。
未来随着黄河流域水资源量减少和需水量增加,水资源安全形势严峻,制定水资源安全战略非常必要。
自2002年国家计委和水利部联合部署开展水资源综合规划以来,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在水利部统一领导下,经过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及相关省(自治区)近10年的努力,编制完成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
规划编制过程中,邀请专家咨询20多次,多次征求并协调了流域省(自治区)意见,201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2010—2030年)》。
《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作为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内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与管理的重要依据。
一、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资源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黄河流域多年平均河川天然年径流量534.8亿m3,仅占全国河川年径流量的2%,人均年径流量473m3,仅为全国人均年径流量的23%,却承担着占全国15%耕地面积和12%人口的供水任务。
黄河水利委员会事业单位考试备考之黄河重点知识3
黄河水利委员会事业单位考试备考之黄河重点知识3 华图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了黄委事业单位公开招考黄河专业知识。
200、泥沙颗粒特征主要有重度、粒径、沉速和细粒泥沙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
201、径流按其形成及路径可分为三种,即地面径流、壤中流和地下径流。
202、测站控制分为断面控制和河槽控制两大类。
203、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径流,建库后,水库下游的洪峰流量减少,枯季最小流量提高,库面蒸发量增加,库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下水位将升高。
这种效应是水库的水文效应。
204、现代气候条件下,在一年的某一时期,流域上一定历时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雨量称为可能最大暴雨。
205、下渗能力指在充分供水、一定土壤类型和一定土湿条件下的最大下渗率。
206、水文循环是地球上的水分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过程不断转化、迁移的现象。
207、降水量的观测时间以北京时为准,水文上每日降水以北京时8时为日分界。
208、根据断面悬沙分布情况而在一定位置取得的以反映断面悬沙平均情况或接近平均情况的特征含沙量是单沙。
[断沙(断面平均含沙量)与单沙不同]209、土壤中的水分按其水文特征可分为潜水、毛管水和悬着水三种。
210、我国大范围雨季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211、在黄河流域多数地区,水力侵蚀是流域产沙的主要形式。
212、《水文条例》规定,国家建立水文监测资料共享制度。
213、《水文条例》规定,除国家规定的单位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禁止向社会发布水文情报预报。
214、近年来,海河流域降雨偏少,天津市用水发生危机,从山东聊城位山闸引黄供水线路12不能满足需求。
经国家防办协调各方,于2010年2月,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协商决定启用引黄济津潘庄线路。
截至11月17日,2010年引黄济津渠首潘庄闸已累计引水2.19亿立方米,水质达到II 类水。
引黄济津潘庄线路输水工程主要是利用现有工程,由山东省德州市境内的潘庄闸(渠首闸)引黄河水。
黄河流经路线规划方案最新
黄河流经路线规划方案最新1. 引言黄河,亦称“中华母亲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黄河流经多个省份,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护环境资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黄河流经路线规划方案,旨在进一步提升黄河流域的发展潜力,保护河流生态环境。
2. 参与省份黄河流经的主要省份包括青海、宁夏、山西、河北、山东五个省份。
这些省份有着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
为了实现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各省份积极参与了最新的黄河流经路线规划方案的制定。
3.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黄河生态环境是最新黄河流经路线规划方案的重要目标之一。
首先,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建设更多的水库、水资源调度工程和水利灌溉设施,以实现对水资源的更有效管理。
其次,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通过限制污染排放、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等措施,保护黄河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同时,合理开展沿岸植被的保护和复绿工作,提高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4. 发展经济和旅游业黄河流经的各个省份都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为促进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通过最新黄河流经路线规划方案的实施,可以加强黄河沿岸地区的经济合作和旅游开发。
例如,在河南省,可以建设黄河文化遗址公园,打造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5. 促进地方交流与合作黄河流经的各个省份之间可以通过最新的路线规划方案促进交流与合作。
例如,可以建设黄河流域的交通枢纽,提高地区间的交通便利性,促进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
同时,通过举办地区间的经贸交流活动和文化艺术展览,增进各省份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6. 结论最新黄河流经路线规划方案旨在保护黄河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繁荣,同时促进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
各省份可以根据该方案,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与全国各界的努力,相信黄河流经的各个省份将再次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详细]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概要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黄河治理开发工作.通过60多年的努力,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了黄淮海平原的安全.但黄河特殊的河情决定了治黄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流水沙情势的变化,以及新时期治水思路的转变,现有流域规划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200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意见》,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根据水利部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书》,本次规划修编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流域存在的主要水问题,研究制定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旱灾害的总体部署,研究提出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政策措施.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水利部的工作部署,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会同流域九省(区),在全面开展现状评价、深入研究论证和充分协调的基础上,于修编完成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10年5月《规划》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专家审查;2010年9月水利部将《规划》送交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流域各省(区)人民政府征求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规划》进行了评估;2011年9月,环保部与水利部共同召开了《规划》环评篇章专家论证会;,水利部主持召开了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部际联席会议;《规划》通过了国务院有关部门会签;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该《规划》. 1. 流域概况1.1 自然概况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包括内流区 4.2万平方千米).河口镇以上为黄河上游,干流河道长3472千米,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为黄河中游,干流河道长1206千米,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千米;桃花峪以下至入海口为黄河下游,干流河道长786千米,流域面积2.3万平方千米.与其他江河比较,黄河流域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黄河多年平均河川天然径流量534.8亿立方米,年径流量仅占全国的2%,人均水量为全国平均的23%,水资源相对贫乏,且河川径流年际、年内变化大,地区分布不均,62%的水量来自兰州断面以上.黄河是世界上输沙量最大、含沙量最高的河流,多年平均天然输沙量达16亿吨,多年平均天然含沙量35千克每立方米.黄河泥沙来源具有地区分布相对集中、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的特点,90%的泥沙来自中游河口镇至三门峡区间,7~10月份来沙量约占全年来沙量的90%.中游多沙粗沙区面积为7.86万平方千米,仅占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的17.4%,输沙量占黄河总沙量的62.8%,其中粒径大于0.05毫米的粗泥沙输沙量占全河粗泥沙量的72.5%.近20年来,由于降雨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黄河来水来沙量、汛期来水比例、汛期有利于输沙的大流量历时和水量明显减少,黄河水沙情势发生明显变化.(2)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黄河巨量泥沙来源于世界上水土流失面积最广、侵蚀强度最大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45.4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的97.6%).侵蚀模数大于每年每平方千米8000吨的极强度水蚀面积8.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同类面积的64%;侵蚀模数大于每年每平方千米15000吨的剧烈水蚀面积3.67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同类面积的89%.黄河流域具有较丰富的生境类型,沿河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物群落.黄河作为联结河源、上中下游及河口等湿地生态单元的“廊道”,是维持河流水生生物和洄游鱼类栖息、繁殖的重要基础.同时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黄河流域也是我国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流域之一.(3)下游河道形态独特,历史上洪水灾害突出“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自然特性,造成黄河下游持续淤积抬高,使河道高悬于两岸黄海淮平原之上,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现状黄河下游河床高出背河地面4~6米,比两岸平原高出更多,成为淮河和海河流域的分水岭,是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历史上黄河下游“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决溢范围北至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千米 ,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河道冲淤变化剧烈,河势游荡多变.两岸大堤之间滩区面积约3154平方千米,有耕地340万亩,居住人口189.5万人.由于主槽淤积和生产堤的修建,东坝头至陶城铺河段逐步形成槽高、滩低、堤根洼的“二级悬河”,严重威胁防洪安全.黄河宁海以下的河口河段,具有“淤积—延伸—摆动”的特性,入海流路摆动范围北起徒骇河口、南至支脉沟口,扇形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河道条件,上游宁蒙河段和下游的山东河段凌汛灾害也比较严重.(4)流域土地、矿产资源丰富黄河流域总土地面积11.9亿亩(含内流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3%.流域内共有耕地2.44亿亩,农村人均耕地3.5亩,约为全国农村人均耕地的1.4倍.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光热资源充足,农业生产发展潜力大,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黄河流域的矿产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十分丰富,煤、稀土、石膏、玻璃用石英岩、铌、铝土矿、钼、耐火黏土等资源具有全国性优势.中游地区的煤炭资源、中下游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在全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流域已探明煤产地(或井田)685处,保有储量约5500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的50%左右,预测煤炭资源总储量2.0万亿吨左右,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流域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34941.3兆瓦.1.2 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及要求黄河流域涉及9省(区)66个地(市、州、盟),340个县(市、旗),2010年流域内总人口约1136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6%,全流域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3人,高于全国平均值每平方千米134人;其中城镇人口4543万人,城镇化率40.0%,比全国平均值44.1%略低.流域各地区人口分布不均,70%左右的人口集中在龙门以下地区,而该区域面积仅占全流域的32%左右.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流域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1980年以来流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1.0%,人均GDP增长了10多倍.但由于流域大部分地处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现状年黄河流域GDP仅占全国的8%,人均GDP约为全国人均的90%.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关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黄河流域的资源禀赋,未来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将形成以下战略格局:在流域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推动呼包鄂榆、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宁夏沿黄经济区的加快发展,建设国家重要能源、战略资源接续地和产业集聚区,重点建设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重化工基地,大力发展原材料工业,形成以能源和原材料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满足国家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在流域中部和东部地区,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加快构建沿陇海、沿京广和沿京九经济带,巩固提升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随着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黄河流域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为:一是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形成以黄淮海平原主产区、汾渭平原主产区、河套灌区主产区为主的全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二是合理有序开发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建设以山西、鄂尔多斯盆地为重点的能源化工基地,加快西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结合上中游水电开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形成以内蒙古、陕西、甘肃为重点的稀土生产基地,以山西、河南为重点的铝土资源开发基地.三是充分重视流域加工工业的发展,加强资源的深加工,强化流域的综合经济功能,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流域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预计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黄河流域特别是上中游地区发展进程将明显加快,经济社会仍将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持续发展.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支撑.从国家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分析,必须进一步加强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乃至全国的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支撑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 治理开发现状及主要认识2.1 治理开发与保护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历次流域综合规划的指导下,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取得了辉煌成就,为流域及相关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1)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建成,防洪能力显著提高.经过60余年坚持不懈的治理,基本形成了以中游干支流骨干水库、河防工程、蓄滞洪区工程为主体的“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以及防洪非工程措施,保障了黄淮海平原12万平方千米防洪保护区的安全和稳定发展.上游建成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对保障兰州市的防洪安全和减轻宁蒙平原河道的凌汛威胁发挥了重要作用;宁蒙河段、中游禹门口至三门峡大坝河段、沁河下游、渭河下游及其他支流修建了大量的堤防、护岸工程,在保障两岸地区防洪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拦、排、放、调、挖”处理和利用泥沙的基本思路.通过水土保持减沙、骨干水库拦沙、小北干流放淤、挖河固堤等,减少了进入黄河下游的泥沙.2002年以来,连续进行了以小浪底水库为核心的调水调沙,通过小浪底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下游河道累计冲刷18.15亿吨(截至2010年4月底),逐步恢复了河道主槽排洪输沙功能,下游河道最小平滩流量由2002年汛前的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2010年的4000立方米每秒左右.(2)水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了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已建成大量的蓄水、引水、提水、机电井、引黄涵闸等工程,以及引黄济青、引黄济津等工程,发展灌溉面积1.1亿亩.作为我国西北、华北的重要水源,黄河以其占全国河川径流2%的有限水资源,承担着占全国12%的人口、13%的粮食产量、14%的GDP及50多座大中城市、420个县(旗)城镇的供水任务,同时还要向流域外部分地区远距离供水,在保障流域及相关地区供水安全和饮水安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相关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全流域已建、在建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超过21400兆瓦,占技术可开发量的61%.(3)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现状年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56万平方千米,建成淤地坝9万多座,以及大量的小型蓄水保土工程,年平均减少入黄泥沙4亿吨左右,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4)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工作逐步得到重视和加强.流域内大中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污水处理率有所提高,水质有所改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能力增强;水生态保护力度加大,黄河源区水源涵养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5)流域综合管理和科技支撑能力有所增强.基本建立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流域水行政管理职能得到了扩充和加强,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涉水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流域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水沙监测与预测预报体系初步建立,建设了“数字黄河”、“模型黄河”工程,进一步提高了科技支撑能力.2.2 存在的主要问题黄河特殊的河情,决定了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且随着能源基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战略工程的建设,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保障要求.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将面临如下主要问题.(1)黄河防洪防凌形势依然严峻.一是下游洪水泥沙威胁依然存在.在小浪底水库拦沙库容淤满后,若无后续控制性骨干工程,黄河下游河道复将严重淤积抬高,已形成的中水河槽将难以维持,河防工程的防洪能力将随之降低;目前下游标准化堤防建设尚未全部完成,河道整治工程尚不完善,“二级悬河”态势十分严峻;东平湖滞洪区安全建设等遗留问题较多;下游滩区滞洪沉沙与群众生活生产、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已成为黄河下游治理的瓶颈.二是宁蒙河段防凌问题突出.1986年以来,由于水沙关系恶化导致河道主槽严重淤积,再加上河防工程不完善,宁蒙河段防凌防洪形势十分严峻,已先后发生了6次凌汛堤防决口.三是中游干流河道治理及主要支流防洪工程仍不完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尚未完成,城市防洪设施薄弱,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亟待加强.(2)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1995~2007年河川径流年平均消耗量约300亿立方米,消耗率超过70%,已超过了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生产用水大量挤占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严重威胁河流健康.现状浅层地下水超采量及深层地下水开采量约22亿立方米,太原、西安等地区形成降落漏斗,引起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现状全流域实际总缺水量约95亿立方米,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尤其是能源基地的快速发展,2020年、2030年流域内国民经济总缺水量分别为106.5亿立方米、138.4亿立方米.(3)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依然艰巨.目前,黄河流域还有一半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没有治理,且未治理部分水土流失强度大、自然条件恶劣,治理难度更大,尤其是中游多沙粗沙区治理进展缓慢,生态环境改善和减沙效果不明显;已初步治理的水土流失区侵蚀模数仍普遍高于轻度侵蚀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配套和提高.同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尖锐,预防保护监督的任务十分繁重.(4)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黄河流域废污水入河量33.76亿立方米,黄河以其占全国2%的水资源,承纳了全国约6%的废污水和7%的COD排放量,干流及主要支流的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有48.6%,流域水污染形势严峻;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用水需求不断增长,水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流域水功能区监管薄弱,水质监测能力不足,存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保护的矛盾日渐突出,河流生态用水不足、水污染、河流阻隔等消极因素造成湿地萎缩、水生物生境破坏,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下降.(5)水沙调控体系不完善.目前,龙羊峡、刘家峡水库汛期大量蓄水,造成宁蒙河道淤积加重、主槽严重萎缩,对中下游水沙关系也造成不利影响;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不足,不能充分发挥水流的输沙功能,影响水库拦沙库容的使用寿命,在小浪底水库拦沙库容淤满后,高含沙小洪水出现的概率将大幅度增加,下游河道主槽仍会严重淤积,水库拦沙期塑造的中水河槽将难以长期维持.(6)流域综合管理相对薄弱.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还不完善,政策、法规还不健全,执法能力、监督监测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2.3 主要认识在长期治黄的过程中,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探索,逐步加深了对黄河特殊性、规律性、重要性以及治黄理念的认识.一是要充分估计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二是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不仅关系到流域及相关地区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而且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安全、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三是黄河治理开发既要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要考虑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约束;四是“增水、减沙,调控水沙”是解决黄河根本问题的有效途径;五是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要加强流域综合管理,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六是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3. 总体规划3.1 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精神,坚持人水和谐的理念,把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针对黄河水沙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增水、减沙、调控水沙为核心,以保障流域及相关地区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为重点,加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保护,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强化流域综合管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支撑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二是坚持统筹兼顾,流域与区域相结合;三是坚持人水和谐,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四是坚持水沙兼治,治水治沙并重;五是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六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七是坚持改革创新.3.2 治理开发与保护的主要任务和规划目标(1)治理开发与保护的主要任务根据黄河流域自然资源特点、战略地位、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今后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提高防洪能力,确保黄河防洪防凌安全;加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特别是多沙粗沙区的综合治理,多途径处理和利用泥沙,协调水沙关系,减轻河道淤积;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实施跨流域向黄河调水,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水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水力、水运资源;完善非工程措施,提高流域综合管理能力;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支持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规划目标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的长远目标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谋求黄河长治久安,支撑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初步建成黄河下游防洪减淤工程体系,基本控制洪水,塑造并维持下游4000立方米每秒左右的中水河槽,“二级悬河”得到遏制,搞好滩区安全建设,有计划地安排入海流路.宁蒙河段及干流其他重点防洪河段和主要支流重点防洪河段及重要城市防洪基本达到设防标准.进一步完善水沙调控体系,优化工程调度运用方式,增强水沙调控能力,基本完成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建设,遏制潼关高程抬高并有所降低.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节水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全面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基本保障城镇、重要工业的供水安全,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49提高到0.56,流域节水工程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7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比现状年降低50%左右.基本建成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体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黄河干流等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重要支流水质达到或优于Ⅳ类.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各功能区地下水水质基本达到目标要求,干流重要控制断面生态环境水量基本保证,流域水生态系统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6.25万平方千米,多沙粗沙区、十大孔兑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少入黄泥沙达到5.0亿~5.5亿吨.健全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及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建成科技支撑体系.到2030年,基本建成黄河下游防洪减淤体系和水沙调控体系,有效控制和科学管理洪水,保障滩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节水型社会建设大见成效,水资源利用效率接近全国先进水平,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1,流域工程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达到90%.完善流域抗旱减灾体系,适时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初步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流域水功能区全部达到水质目标要求,黄河重要水生态保护目标的生态环境用水基本保证.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区得到初步治理,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少入黄泥沙达到6.0亿~6.5亿吨.进一步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及运行机制,基本实现流域综合管理现代化.3.3 主要控制性指标为了规范流域的开发利用活动、控制开发强度,为实施全流域综合管理提供依据,《规划》重点确定了防洪(防凌)标准、设防流量、防凌库容、平滩流量、地表水用水量、地表水耗水量、地下水开采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大中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水质目标、COD入河量、氨氮入河量、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量和断面下泄水量等14项控制指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活动不可逾越的。
黄河流域主要目标任务
黄河流域主要目标任务黄河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流域,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和生态环境保护区。
为了有效管理和利用黄河流域的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目标任务是至关重要的。
一、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是黄河流域的首要任务。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长期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破坏,生态系统功能受损严重。
为了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治理水污染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确保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集中地区,但由于气候干旱和人口增长等原因,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利用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这包括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技术,发展水资源的多元化利用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监测和调控,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推动农业现代化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但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和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等问题,农业发展面临许多挑战。
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还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灌溉效率,保障农作物的灌溉用水。
此外,还需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四、加强生态旅游开发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具有很大的生态旅游开发潜力。
为了开发和利用黄河流域的旅游资源,需要加强生态旅游规划和设计,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品牌。
同时,还需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黄河流域旅游观光。
五、加强水灾防治和减灾工作由于黄河流域的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水灾是黄河流域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减少水灾对黄河流域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需要加强水灾防治和减灾工作。
这包括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水文监测和预报,加强河道整治和防洪工程建设,提高水灾应急响应能力等。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
中英流域水资源管理综合研讨会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薛松贵尚宏琦张会言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2002年3月26-27日黄河水资源管理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位于北纬32º~42º、东经96º~119º,流域面积79.5万km2(含内流区面积4.2万km2)。
流域地势自西向东大体分为三个阶梯,西部位于青藏高原东侧,海拔3000m以上;中部的黄土高原海拔1000m~2000m;东部是海拔100m以下的平原。
图1 为黄河流域示意图。
图1 黄河流域示意图。
2000年,黄河流域总人口1.1亿,其中城镇人口2900万;耕地面积1300万hm2;国内生产总值(GDP)6365亿元。
1 黄河水资源概况及特点1.1 黄河水资源量(1)河川径流量根据1919年以来水文统计资料,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将历史上逐年的灌溉耗水量及大型水库调蓄量还原后,花园口站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为559亿m3,计入花园口以下支流金堤河、天然文岩渠、大汶河的天然年径流量21亿m3,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总量为580亿m3,其地区分布见表1。
(2)地下水资源量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主要是指参与现代水循环可以再生的潜水和浅层地下水,黄河流域及内流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约404亿m3,其中与河川径流的不重复计算量为139亿m3,可开采量为110亿m3。
(3)总水资源量黄河流域天然河川径流量580亿m3,地下水不重复计算量139亿m3,黄河流域及内流区总水资源量为719亿m3。
1.2 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截至目前,流域内已建大、中、小型水库3100余座,总库容600多亿m3;修建引水工程约9860处,提水工程约2.36万处,机电井工程约38万眼;在黄河下游,还兴建了向两岸淮河、海河平原地区供水的引黄涵闸、提水站120多座。
黄河供水范围从建国初期主要集中在宁蒙河套灌区、陕西关中地区、山西汾河流域,扩大到目前的沿黄九省(区)和河北、天津,引黄灌溉面积由1950年的80万hm2,发展到目前的753万hm2(含流域外引黄灌溉面积247万hm2),在约站耕地面积36%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70%的粮食和大部分经济作物。
(完整版)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概要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黄河治理开发工作。
通过60多年的努力,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了黄淮海平原的安全。
但黄河特殊的河情决定了治黄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流水沙情势的变化,以及新时期治水思路的转变,现有流域规划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00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意见》,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
根据水利部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书》,本次规划修编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流域存在的主要水问题,研究制定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旱灾害的总体部署,研究提出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政策措施。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水利部的工作部署,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会同流域九省(区),在全面开展现状评价、深入研究论证和充分协调的基础上,于2009年12月修编完成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10年5月《规划》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专家审查;2010年9月水利部将《规划》送交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流域各省(区)人民政府征求意见;2010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规划》进行了评估;2011年9月,环保部与水利部共同召开了《规划》环评篇章专家论证会;2011年12月,水利部主持召开了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部际联席会议;2012年12月《规划》通过了国务院有关部门会签;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该《规划》。
1. 流域概况1.1 自然概况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包括内流区4.2万平方千米)。
黄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优化及综合调度关键技术
黄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优化及综合调度关键技术
郑小康
【期刊名称】《治黄科技信息》
【年(卷),期】2022()4
【摘要】1研究背景黄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用水竞争激烈,是世界上水资源调控最为复杂的河流之一。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用水刚性需求持续增长,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下游频繁断流。
1987年国务院颁布我国大江大河首个分水方案——《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黄河“八七”分水方案),奠定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的技术基础,该方案实施以来对黄河水资源合理利用及节约用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于流域水资源情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水资源量持续减少、时空分异加剧、用水特征和结构变化显著、常态问题与极端事件交织等,变化环境下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优化与协同调度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总页数】2页(P15-16)
【作者】郑小康
【作者单位】设计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
【相关文献】
1.基于水量分配方案的非汛期水量调度方案编制——以江西抚河流域为例
2.依法规范黄河水量调度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答记者问
3.赣江流域基于水量分配方案的非汛期水量调度方案编制方法研究
4.黄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优化及综合调度的关键科学问题
5.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黄河流域地表水可供水量控制指标分配方案的通知青政办[2022]22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水资源概述
黄河水资源概述黄河是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天然年径流量580亿m3,其中花园口断面559亿m3,约占全河的96%;兰州断面天然年径流量323亿m3,约占全河的56%。
从产流情况看,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和龙门到三门峡区间,该两区所产径流量约占全河的75%。
40多年来,黄河流域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虽然与多种因素有关,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对21世纪黄河流域的经济腾飞具有重要意义。
1 水资源利用现状1.1水利建设投资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相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兴修了大量的防洪、除涝、治碱、灌溉、供水和水力发电工程,并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
据统计,到1990年底,水利基本建设累计总投资达141.39亿元,占全国水利基本建设总投资的18.6%,占黄河流域八省区(未包括四川省)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的62.5%,其中水库工程24.14亿元,灌溉工程88.29亿元,除涝工程2.88亿元,防洪工程17.90亿元,供水工程3.11亿元,其它工程5.07亿元。
40多年来,各个时期水利基本建设的投资增长率是不同的,随着时间的延伸有逐步下降的趋势,如三年恢复期增长率为120%;“一五”、“二五”期间增长率50%左右;三年调整期、“三五”、“四五”、“五五”期间为5%~10%;到“六五”、“七五”期间仅为3%~5%(见表l)。
由于新中国建立前黄河流域水利基本建设基础薄弱,水利发展水平低,全流域没有一座大型水库,灌溉面积仅80多万公顷,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广大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而且开发水资源条件简易,投资效果显著,所以50年代投资的增长率较高。
此后,由于水利工程发展到一定水平,修建灌溉等水利工程的难度加大,耗资增多,再加上国家对农业投资的减少,因此,增长率较低。
黄河流域防洪规划_概要
一、流域基本情况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海拔1000~2000米之间的世界上最大、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海拔100米以下的黄淮海平原,在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3万平方公里。
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为黄河上游,干流河道长3472公里,流域面积39.6万平方公里。
在黄河流域该河段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上部的以上黄河水量的主要来源区、沙量相对较少;二是中部的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水力资源丰富;三是下部的河套平原是黄河流域最富饶的地区之一,存在一定的防洪防凌问题。
河口镇至桃花峪为黄河中游,干流河道长1206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
该河段具有四个特点:一是河口镇至区间为黄土高原地区,暴雨集中,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是黄河下游洪水和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二是上部的河口镇至禹门口河段和下部的潼关至小浪底河段水力资源较丰富,并且距电力负荷中心近;三是河口镇至禹门口区间煤炭资源丰富;四是中部的禹门口至潼关河段,河道宽浅散乱,存在一定的河道治理问题,水库运用对本河段以下的潼关至大坝河段也造成了一定塌岸问题。
在本河段汇入的渭河和在中游下部汇入的沁河等重要支流的下游地区经济社会较为发达,存在一定的防洪问题。
桃花峪以下为黄河下游,干流河道长786公里,流域面积2.2万平方公里,除艾山附近为山区丘陵外,其余全靠堤防约束洪水泥沙。
由于泥沙淤积,使该河段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悬河,河道成为淮河和海河的分水岭。
黄河下游堤防保护是因黄河在历史上决口改道淤积形成的、绝大部分属于淮河和海河流域的、我国最大的平原——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经济社会的核心地区之一,历史上堤防频繁决口改道,黄河洪水泥沙对黄淮海平原带来巨大灾难,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黄河流域有、、、、、、、、等9省(区)的340个县(市、旗),2005年人口11275万人,耕地面积24362万亩,国生产总值12150亿元,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要内容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要内容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地区之一,对于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关键是加强水资源管理。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对于保障流域内农业、工业和居民的用水需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需要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污染治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需要重视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土地资源是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基础,保持土地的良好生态功能对于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实施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整治,推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和农田生产力。
此外,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还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生态保护区是保护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有效措施,可以划定核心保护区、生态修复区和生态经济区,加强对生态保护区的法律制度和管理机制建设,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最后,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要根据黄河流域的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特点,发展绿色产业、循环经济和现代农业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总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共同参与,加强合作与协调,制定科学的政策和措施,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为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与分配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与分配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流经中国的九个省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和文明的发展。
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水资源的管理与分配问题愈发凸显。
本文将讨论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与分配,探讨其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黄河,作为中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对农业、工业和城市供水等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水资源的滥用和不合理开发,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已经面临严重的短缺。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黄河水文站的流量逐渐减少,特别是在干流上游,水位下降严重,水资源供应量已经无法满足流域内的需要。
面对这样紧张的水资源局势,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流域内各地区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衡。
由于流域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用水需求不同,导致了水资源的集中使用和分配不公。
一些发达地区通过争夺和不合理的使用,使得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受到侵占,造成了极大的不公平。
其次,流域内的水资源管理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
各省份和地方政府之间在水资源的管理和分配上存在利益冲突和部门之间的壁垒,导致了决策的困难和效率低下。
这些问题使得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
在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分配问题上,我们应采取综合的措施和策略。
首先,需要建立更加健全的法规和政策体系。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明确责任和权益,以推动流域内各地区之间的资源分配更加公平和科学。
其次,要加强跨流域的合作与协调。
建立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和统一的规划,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
同时,加强流域内各地区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技术创新,以提高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最后,在水资源管理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加大对黄河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采取生态修复和水生物保护等措施,保持黄河流域的生态平衡,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黄河流域(片)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关键技术
黄河流域(片)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关键技术黄晓荣;张新海;杨立彬;彭少明【期刊名称】《人民黄河》【年(卷),期】2007(029)004【摘要】黄河流域(片)水资源综合规划面临水资源供需严重不平衡、流域间水量调入与调出情况复杂、黄河干流主要断面最小控制流量的确定存在技术困难等问题.剖析了黄河天然径流量的确定、规划区需水量预测、黄河输沙需水量研究、黄河水资源配置后效性评价4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认为:用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水文系列进行一致性修正是可行的;需水量的预测应根据规划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格局,制订科学的第二、第三产业用水和节水指标体系及农业灌溉用水定额;黄河输沙需水量应根据不同水平年不同频率的来沙量预测、不同来水来沙条件下河道的动力平衡机制等来分析计算;水资源配置后效性评价的关键是评价指标的选取、指标权重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总页数】3页(P32-34)【作者】黄晓荣;张新海;杨立彬;彭少明【作者单位】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南,郑州,450003;四川大学,水电学院,四川,成都,610065;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规划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3;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规划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3;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规划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相关文献】1.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科学制定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J], 矫勇2.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概要 [J], 薛松贵3.GIS技术在淮河流域片水资源综合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J], 王浩;沈宏4.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公共信息基础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J], 司毅铭;张道军5.全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全面启动回良玉在全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会议上强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促进水资源的综合治理优化配置高效利用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沁河流域综合规划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二〇一三年七月1 规划概要1.1 规划编制背景沁河是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两大支流之一,发源于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霍山南麓的二郎神沟,流经山西、河南两省,13532km2,其中山西境内12304km2,河南境内1228km2。
近年来能源工业及相关产业发展迅猛,水资源需求旺盛,水资源短缺逐渐成为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突出表现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用水效率不高;水污染形势严峻,水生态系统恶化;防洪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水土流失治理仍需加强;水电开发建设有待规范;流域综合管理有待加强。
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要充分利用已有规划成果等资料,补充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基础资料,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研究流域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相关控制指标及总体规划布局;提出不同水平年水资源配置方案以及保障流域城乡饮水安全的对策措施,分析论证沁河流域的可外调水量及调水规模;提出流域防洪工程布局和治理措施以及重点城镇防洪、山洪灾害防治等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提出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目标以及主要控制断面的生态水量与过程需求,提出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对策措施,开展重点饮水水源地水质安全调查评价工作并提出保护措施;提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和监督措施等管理要求;开展水能开发以及其它专业规划;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开展人类活动对沁河流域水资源变化影响专题研究等。
1.2 沁河流域综合规划简介1.2.1 规划范围和规划水平年评价范围为沁河流域,包括山西、河南两省16个县(区),流域面积13532km2。
其中山西省为12304 km2;河南省为1228km2。
根据本次规划范围、任务、目标与内容等情况,结合流域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以及环境影响识别结果,综合分析确定主要环境因素评价范围。
规划的现状水平年为2010年,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水平年为2030年。
1.2.2 规划的主要任务及目标(1)规划任务根据流域自然资源特点、战略地位、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沁河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控制要求,加大节水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强水资源保护,改善水环境质量;严格水能资源开发和水电梯级运行管理,改善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流域防洪能力,确保干支流防洪安全;加强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完善非工程措施,提高流域综合管理能力。
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详细]
沁河流域综合规划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二〇一三年七月1 规划概要1.1 规划编制背景沁河是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两大支流之一,发源于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霍山南麓的二郎神沟,流经山西、河南两省,13532千米2,其中山西境内12304千米2,河南境内1228千米2.近年来能源工业及相关产业发展迅猛,水资源需求旺盛,水资源短缺逐渐成为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突出表现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用水效率不高;水污染形势严峻,水生态系统恶化;防洪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水土流失治理仍需加强;水电开发建设有待规范;流域综合管理有待加强.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要充分利用已有规划成果等资料,补充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基础资料,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研究流域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相关控制指标及总体规划布局;提出不同水平年水资源配置方案以及保障流域城乡饮水安全的对策措施,分析论证沁河流域的可外调水量及调水规模;提出流域防洪工程布局和治理措施以及重点城镇防洪、山洪灾害防治等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提出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目标以及主要控制断面的生态水量与过程需求,提出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对策措施,开展重点饮水水源地水质安全调查评价工作并提出保护措施;提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和监督措施等管理要求;开展水能开发以及其它专业规划;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开展人类活动对沁河流域水资源变化影响专题研究等.1.2 沁河流域综合规划简介1.2.1 规划范围和规划水平年评价范围为沁河流域,包括山西、河南两省16个县(区),流域面积13532千米2.其中山西省为12304 千米2;河南省为1228千米2.根据本次规划范围、任务、目标与内容等情况,结合流域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以及环境影响识别结果,综合分析确定主要环境因素评价范围.规划的现状水平年为2010年,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水平年为2030年.1.2.2 规划的主要任务及目标(1)规划任务根据流域自然资源特点、战略地位、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沁河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控制要求,加大节水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强水资源保护,改善水环境质量;严格水能资源开发和水电梯级运行管理,改善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流域防洪能力,确保干支流防洪安全;加强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完善非工程措施,提高流域综合管理能力.综合考虑各河段资源环境特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治理开发与保护的总体部署,明确沁河干支流各河段治理开发与保护主要任务.(2)规划目标1)近期(2020年)目标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保障城镇供水安全;稳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大现有灌区的节水力度,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54提高到0.6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现状的70%左右提高到85%;通过张峰水库供水工程和河口村水库建设,使沁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一定缓解.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9%,流域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系;沁河流域主要断面的生态流量及水电站下泄流量得到基本保障,水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沁河下游防洪工程达到设计标准、基本消除工程隐患;上中游河段城市、县城及重要企业和工业园区河段防洪工程达到设防标准,防洪能力明显提高.初步控制人为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初步治理度达到60%以上,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体系基本健全,初步建立水土流失监测和评价体系.2)远期(2030年)目标进一步加大节水力度,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根据流域水资源需求,进一步挖掘供水潜力,缓解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建立完善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体系;主要断面的生态流量及水电站下泄流量得到保障,特有土著鱼类栖息地得到保护,水生态系统得到初步改善;继续开展干支流防洪工程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流域防洪问题基本解决;流域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显著改善,水土流失初步治理度达到75%以上,建设完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体系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生态环境和生活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1.2.3 总体布局水资源开发利用,一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二是要全面推行节水措施,建设节水型社会,三是多渠道开源,增加供水能力.水资源保护以恢复流域水域功能、保障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为目标,严格论证和限制审批入河排污口,减少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和入河,保障沁河干流自净用水,水生态保护以河流生物栖息地保护、河流廊道水流连续性保护为重点,严格水电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保证河流生态环境流量和水流连续性,维持河道基本生态功能.沁河流域防洪体系建设基本思路是:干流中上游及支流防洪以城镇河段为治理重点,确保城镇河段防洪安全;沁河下游要根据黄河下游防洪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完善现有防洪工程体系,通过修建河口村水库及堤防加固、险工建设,提高下游防洪能力;山洪灾害防治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沁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是:防治结合、保护优先、强化治理、加强监督.根据减少入河泥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沁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是:加强监督管理,有序适度开发,对于1998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颁布后建设且未取得环评审批文件水电站,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整顿,补充有关手续,对于新规划的梯级电站,必须先到相关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得到批复许可后方可行进开发建设.沁河流域综合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完善体制机制、增强管理能力.完善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体制,进一步明确事权划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流域管理能力建设,提高水行政执法、监督监测和信息发布能力;完善水沙监测与预测预报体系,提高管理和科技支撑能力.1.2.4 规划内容1.2.4.1 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通过水源工程建设、强化节水等有关措施,在保证河流低限生态需水要求的前提下,保障流域及相关地区供水安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1)节水规划规划在沁河流域全面推行节水措施,建设节水型社会.农业节水以灌区为重点,调整种植结构、加强灌区节水改造,建设节水型农业;工业节水方面,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扶植低耗水、低耗能和高产出产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和工业;城镇生活节水方面,降低城镇供水管网漏失率,全面推广节水器具,有效减少生活用水量.采取各类节水措施后,现有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将由现状的0.54逐步提高到2030年的0.65,2020年可节水量为1.04亿米3,2030年可节水量为1.47亿米3.(2)水资源配置方案在黄河流域水资源总体配置框架下,统筹考虑沁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对水资源的需水要求,统一配置多种水源、合理利用地表水、适量开采地下水、积极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时,要考虑河道内用水需求,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在沁河流域水资源配置中,干支流主要断面如飞岭、润城、五龙口、武陟都要保证一定的流量和水量,并提出主要断面的水量控制指标.为满足沁河流域以及周边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要求,续建和新建一批水库以及引沁入汾和一些小型的引水工程.张峰水库总库容3.92亿米3,水库多年平均供水量2.05亿米3;河口村水库修建后,能比较充分地调节和利用沁河水资源,可以向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12828万米3,供水流量4.2米3/s.为维护地下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需保证地下水采补平衡.2020年、2030年水平沁河流域规划地下水开采量均为3.97亿米3.2020年、2030年水平流域矿井水与中水回用等非常规水源利用量分别为1.33亿米3、2.09亿米3.(3)引沁入汾调水工程临汾市作为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水资源奇缺,唯一可解决的途径是引沁入汾调水,工程规划在沁河干流上修建马连圪塔水库作为引水枢纽,经隧洞引水至汾河流域的临汾地区.根据1956年~2000年系列分析,马连疙瘩水库天然来水量1.87亿米3,扣除2030年水平水库上游地区用水0.32亿米3以及河道内用水0.75亿米3后,引沁入汾工程多年平均最大可调水量为0.8亿米3.如果采用1980年~2010年近30年系列分析,马连疙瘩水库天然来水量1.15亿米3,扣除2030年水平水库上游地区用水0.32亿米3以及引沁入汾调水0.59亿米3后,河道内剩余水量仅0.24亿米3,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需求.综合以上分析,本次规划引沁入汾工程调水量暂维持一期和川输水(马房沟提水)工程0.59亿米3的调水规模.(4)城乡饮水安全沁河流域共在沁河干流、丹河、梅河、杏河、获泽河等沿岸分布有城镇饮用水水源地18个,其中重点水源地有11个,即郭壁泉、延河泉、下河泉、市区、巴公、北石店、高平、川起、五龙沟、成庄和望川水源地.流域重点水源地水质均能满足饮用水水质的要求,但城镇供水还存在很多问题,长期以来,晋城市工业生产和城镇生活用水一直是靠过量开采地下水来支撑,已在高平和晋城形成了两个隐伏岩溶地下水超采区.根据现状供水情况,2020年和2030年较现状需新增的供水量分别为1898.9万米3、2765.8万米3,大部分城镇需要改扩建或新建水源地,以满足新增供水要求.以现有水源地改扩建为主进行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建设.张峰水库续建完成后,通过向泽州盆地供水,调整当地水源结构,对于晋城市区、高平市等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域,采取限采和封井等措施,逐步缓解地下水超采情况.1.2.4.2 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规划目前沁河下游及其支流丹河和老蟒河水污染严重,随着沁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水土、水电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及水生态保护形势将日趋严峻.加强沁河流域尤其是晋城等重点城镇水资源保护,严格控制污染物入河总量,强化水资源保护监测和监督管理,实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是维护和保障沁河流域及相关区域乃至黄河流域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的重要任务.(1)规划年水质目标2020年,沁河干流孔家坡以上维持现状Ⅱ类水质,保证孔家坡至周家沟(即沁河沁源安泽保留区)实现Ⅱ类水质目标,周家沟至拴驴泉坝址段继续维持现状Ⅲ类、Ⅳ类水质,保证拴驴泉坝址至五龙口水文站的沁河河南自然保护区实现Ⅲ类水质目标,五龙口至沁阳县北孔的沁河济源、沁阳农业用水区实现Ⅳ类水质目标,沁阳县北孔以下河段消除劣Ⅴ类水质,逐步恢复水域功能.丹河寺庄镇以上的源头区域继续维持现状Ⅱ类水质,丹河泽州缓冲区和丹河博爱饮用水源区继续维持现状Ⅱ类、Ⅲ类水质,保证丹河泽州缓冲区实现Ⅲ类水质目标,玉王庙至入沁河口的丹河博爱、沁阳过渡区实现Ⅳ类水质目标,丹河晋城开发利用区和丹河焦作开发利用区的其它河段消除劣Ⅴ类水质.老蟒河基本消除劣Ⅴ类水质.2030年,沁河干流、丹河、老蟒河全部实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2)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方案为实现流域水功能区目标,实行最严格的水域纳污“红线”控制制度,以流域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为约束条件,近期流域主要污染物COD入河量控制在8613.3t以内,氨氮入河量控制在532.2t以内;远期全流域COD入河量控制在6731.5t以内,氨氮入河量控制在382.5t以内.(3)水资源保护的对策措施根据沁河流域特点和实际情况,沁河干流张峰水库以上及其他重要支流源头区以保护为主,继续加强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等水资源保护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保障流域上游持续稳定来水水质良好.沁河干流河南武陟段、支流丹河山西晋城段及河南焦作段,由于受特殊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水资源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其水环境承载力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匹配,入河污染物总量的控制压力越来越大,解决其污染超载问题的任务十分艰巨.规划重点对以上河段实施最严格的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国家污染源达标排放等控制原则,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提高用水效率,实施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措施,基本实现河流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要求.(4)水生生态保护的对策措施沁河流域水生态保护总体格局以河流生物栖息地保护、河流廊道水流连续性保护为重点,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保障重要河段生态需水,维持河道基本生态功能,加强重要水功能区管理,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沁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生态保障.沁河流域孔家坡以上河段属于源头水源涵养保护区,保持河流自然状态,禁止水电开发;孔家坡至张峰水库河段,以特有土著鱼类栖息地保护为主,严格限制小水电开发,保证河道生态需水;张峰水库至省界河段,以河流基本生态功能保护为主,保持水流连续性及河流连通性,维持河流底限生态健康;省界至入黄口河段,以河流基本生态功能保护为主,加强水环境治理,保持水流连续性,保证入黄生态水量.1.2.4.3 防洪规划防洪工程对保障沁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比工程建设还相对滞后,且随着工农业发展、城市建设、城镇化推进,对防洪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要重点做好城市河段防洪工程建设、完善干支流河段防洪工程、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1)沁河下游河段:对堤防高度或堤顶宽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堤段长度共计75.274千米进行加高帮宽;安排加固堤防长度为87.974千米;安排进行堤防堤顶道路建设,共建设堤顶道路长143.746千米,其中新建138.406千米,改建5.340千米,考虑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及近年来实际使用情况,远期考虑全部翻修一遍;共安排16条防汛道路建设,长80千米,考虑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及近年来实际使用情况,远期考虑全部翻修一遍;对现状丹河回水堤长2.01千米安排加高帮宽;规划安排险工改建34处,总坝垛(护岸)430道(段),其中坝垛251道,护岸179段;对4段不利河势处堤防安排工程防护,共安排险工续建5处,工程长度3023米,共计坝垛44道,其中坝3道,垛18道,护岸23段.(2)干流上中游河段:规划安排防洪河段全长128.84千米,其中重点防护区河段长12.47千米,一般防护区河段长116.37千米.规划安排护岸工程178.48千米、堤防15.16千米.重点防护区河段主要分布在沁源、安泽县城段,现状堤防及护岸长21.56千米,可利用高岸及不需安排防洪工程长度 1.46千米,规划护岸工程长10.23千米,规划堤防工程长2.25千米;一般防护区河段主要分布在沁源、安泽非县城河段以及沁水、阳城、泽州、及济源段,现状堤防及护岸长26.47千米,规划护岸工程168.25千米,规划堤防工程12.91千米.(3)规划共安排治理重要支流防洪河段长度305.16千米(其中列入《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的治理河段长度为88.6千米).规划安排清淤疏浚179.28千米,安排防洪工程长度为384.43千米,以护岸形式为主,局部堤防与护岸相结合,其中护岸、堤防工程分别长272.55千米、111.88千米.1.2.4.4 水土保持规划(1)规划总体布局北方土石山区(北方山地丘陵区),区内植物资源丰富,是该地区重要的水源地,但地表土石复杂,坡陡沟深,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是加强预防保护工作,同时改造坡耕地,发展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人口稀少地区实施封禁;同时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西北黄土高原区,该区水资源相对短缺,林草覆盖率低,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是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大坡耕地综合整治和淤地坝建设力度,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经济型产业,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规划措施规划措施主要包括淤地坝工程、小型蓄水保土工程、基本农田建设、林草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修复等.根据典型小流域设计、关键治理措施及优化治理模式进行各项措施配置.近期开展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71千米2,其中山西省1659千米2,河南省112千米2;安排骨干坝20座、中小型淤地坝141座,小型水保工程13317座(处、眼、个);安排建设基本农田32080h米2,人工造林59956h米2,人工种草3920h米2;封禁81147h米2,管护55336h米2.远期(2021年~2030年)开展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00千米2,其中山西省1414千米2,河南省87千米2;安排骨干坝23座、中小型淤地坝150座,小型水保工程8878座(处、眼、个);安排建设基本农田38917h米2,人工造林54389h米2,人工种草2613h米2;封禁54098h米2,管护36891h米2.1.2.4.5 水电梯级开发规划沁河干流及支流丹河落差相对集中,但水量相对较小,适于建设中小型水电站.截止2010年底,沁河干流和支流丹河已建、在建电站44座,总装机容量153.96米W,年发电量7.23亿kW·h,为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但目前水电开发和运行还缺乏统一管理和调度,对流域水生生态环境和工农业供水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规范水电开发建设,实现梯级统一运行管理,协调发电与供水、环境之间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经本次规划复核,在沁河干流及支流丹河上共布置水电站52座,总装机容量168.1米W,其中沁河干流37座,装机容量143.67米W;丹河干流15座,装机容量24.43米W.1.2.4.6 综合管理规划规划进一步完善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进行规划实施和修编的管理、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防汛抗旱、河道与水工程管理、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综合管理.2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2.1 规划协调性分析规划编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规划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工程布局等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为统领,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精神,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根据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项制度”原则,把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本规划中.符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劲射,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也协调一致.沁河流域综合治理开发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主要内容与治黄的总体思路和黄河流域有关规划协调一致.《规划》的相关内容与山西省、河南省有关规划是协调一致的.综上所述,《规划》的内容与国家的定位及地方的发展思路一致,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满足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划关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政策的要求,因此本规划与相关规划是协调的.2.2 环境影响分析2.2.1 水文情势影响分析规划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实施后,流域地表水供水量增加,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提高.河道内河川径流量将相应减少,但都大于各断面计算的生态需水量.2.2.2 水环境影响分析规划制定的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方案实施后,2020年除沁河沁阳武陟过渡区、沁河武陟农业用水区、丹河高平过渡区、老漭河武陟过渡区外,其他15个水功能区均实现水质目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分别达到79%;2030年沁河流域除老漭河武陟过渡区外,其他水功能区均实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分别达到95%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将得到整体改善.2.2.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规划在总体目标、布局及具体内容中贯彻了生态保护的理念,且提出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生态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水环境综合治理措施等,为改善流域陆生生态环境、保障重要断面的生态环境水量、促进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规划实施后,流域生态系统得到修复和改善,但对局部河段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工程或非工程措施给予减缓、减免及保护.(1)陆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规划对陆生植被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水库工程淹没及防洪、灌溉、水源等工程永久、临时占压以及工程施工的扰动.植被类型以落叶灌丛和草灌丛为主,无珍稀植物分布.且这种扰动或者破坏是暂时的,工程施工完成后对植被破坏区域采取一定的植被恢复措施后,可弥补施工所造成的生物量损失,使工程对当地植被的影响减至最小.总体上,规划对陆生植物多样性影响很小.沁河流域内分布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金钱豹、原麝、林麝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猕猴、石貂、青鼬、斑羚4种,但由于其主要栖息于原始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规划的各类工程措施都不涉及,所以规划对流域内的重点保护动物影响有限.(2)水生生态影响分析规划实施后,按照水资源配置方案,可保证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省界及入黄主要控制断面多年平均河道内用水分别达到4.36亿米3和5.65亿米3;沁河流域多年平均入黄占流域地表资源量的42.2%,保证了沁河干流不断流,可大大改善河道内生态水量不足的局面.沁河主要断面生态水量基本保障,水流连续性及河流廊道连通性基本保证,土著特有鱼类栖息地得到基本改善,初步建立沁河流域水生态监测、保护及管理体系,基本遏制河流。
(完整版)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概要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黄河治理开发工作。
通过60多年的努力,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了黄淮海平原的安全。
但黄河特殊的河情决定了治黄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流水沙情势的变化,以及新时期治水思路的转变,现有流域规划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00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意见》,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
根据水利部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书》,本次规划修编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流域存在的主要水问题,研究制定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旱灾害的总体部署,研究提出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政策措施。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水利部的工作部署,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会同流域九省(区),在全面开展现状评价、深入研究论证和充分协调的基础上,于2009年12月修编完成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10年5月《规划》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专家审查;2010年9月水利部将《规划》送交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流域各省(区)人民政府征求意见;2010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规划》进行了评估;2011年9月,环保部与水利部共同召开了《规划》环评篇章专家论证会;2011年12月,水利部主持召开了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部际联席会议;2012年12月《规划》通过了国务院有关部门会签;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该《规划》。
1. 流域概况1.1 自然概况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包括内流区4.2万平方千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 类号 :V2 24 T 1.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0 1 2 (0 1 2 — 18 0 10 — 13 2 1 )3 0 0 — 4
仅 为 全 人 均 年 径 流 量 的 2 % ,却 承 3
黄 河 是 我 国 西 北 、 北 地 区 重 要 华
咨询 2 0多 次 ,多 次征 求 并协 调 了流 域 省 (自治 区 ) 见 ,0 0年 国务 院 意 21 正 式 批 复 《 国 水 资 源 综 合 规 划 全
r s u c s a e s a c n g i u t r l a d e o— n io me t l wa e s s a e s u e e r u b n o si u e n e o r e r c r e a d a rc l a n e e v r n n a t r u e r q e z d f r a d me tc s a d u o id sra s f e e g u s h s t i a e on e u h t i i f g e t n c siy t te gh n wa e a i g n u ti l u e o n r y h b .T u h s p p r p i t d o t t a t s o r a e e st o sr n t e t r s v n ,
资 源安 全 形势 严 峻 , 定 水 资源 安 全 制
战略非 常必要 。
期 内黄 河流 域 水 资源 开 发 、利 用 、 配
置 、 约 、 护 与管 理 的重 要依 据 。 节 保
一
自 20 0 2年 国家 计 委 和水 利 部 联
、
合 部 署开 展 水资 源综 合 规划 以来 , 黄 河 流域 水 资 源综 合规 划 在水 利 部 统
分 区 规 划概 要
C IA WA E E OU CE 2 _3 HN T R R S R S 01 2 1
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概要
薛 松 贵
( 利 部 黄 河 水 利 委 员 会 ,5 0 3 郑 州 ) 水 4 00 ,
摘
要 : 河水资 源可持 续利 用是 支撑黄 河 流域及 相关地 区可持 续 发展 的关键 , 水 资源 紧缺 、 量减 少和 需水 黄 在 水
i poe w trrglt na d m ng m n n ul r et frw trrg l in ad s rg n teman s em i m rv ae euai n a ae e ta db i po cso a eua o n t ae i h i t a n o d j e t o r
长 劣 于 V 类 水 质 。 达 不 到 水 功 能 要
水 量达到 6 亿 m 。 道内生态水量 特 1 河
别 是输 沙水量 严重 不足 .导致 了河 道 淤 积萎 缩 、 环境 恶化等 一 系列 问题 。 水 19 9 9年开 始黄河水 量调度 以来 ,采 取
和 较大 洪水 发生 的机 遇减 少 。 9 6年 18
间长达 2 6天 。据 对 2 2 0世 纪 9 0年 代 统 计 ,黄河下 游被挤 占的生态 环境 用
纪 8 O年 代 初 的 2 . 1 7亿 t 加 到 目前 增 的4. 25亿 t 。大量 未经 任何 处理 或 有 效 处 理 的工 业 废 水 和城 市 污水 直 接 排 人河 道 . 成 流域 内 2 %的评 价河 造 3
用 存 在 的主 要 问题
1 . 水资源总量不足, 供需 首突出
黄 河 流域 多 年 平 均 河 川 天 然 年 径 流量 5 48亿 m ,仅 占全 国河 川年 3. 径 流量 的 2 , % 人均 年 径 流量 4 3 , 7 m
领 导下 . 过水 利rT as rjc, a l bfr h mpe nain o tee s rue bfr h mpe nai fte ot Wae rn ̄rPoet n me e ete i lme t o f h at ot, eoe te i lmett n o h h y o t o
作者简介 : 薛松 贵 。 工程 师 , 授 级 高 级 工程 师 。 总 教
1 08
分 区规 划 概 要
2 1 .3 中国水 利 0 12
2水沙 关系恶化 , . 威胁河流健康
2 0世 纪 8 0年 代 以来 黄 河来 水 来 沙 条 件发 生 了较大 变 化 , 使本 来 已经 不 协调 的水 沙关 系进 一步 恶化 。 具 有 较 大 挟 沙 能 力 的 中常 洪 水
s ot em. nte ln u . eiso o n eme s rss c sitrb snwae rn frw r lop o o e . h r tr I h o gr n as re fc u tr au e u h a n e a i trta se e eas rp s d Ke r s y wo d :wae e o re lo ain tr r su c s alc t ;Yelw Rie sn o lo v r Bai ;wae eo re e u i ;i tr b sn wae rn fr trr s uc s s c rt ne — a i tr ta se y
求。 主要 污 染物 人河 量 已远远 超 出 黄 河 自身水 环境 承载 能力 。现状 水平 年 黄河 流域 C D和 氨氮 纳 污 能 力 可 利 O
mut l a u e so e est oe s h rb e o trs otg n teYelw Rie sn Ba e n tec a g l peme sr si fn c si t a etep o lm fwae h ra e i h l v rBa i. s d o h h n e i y o i uu e wae eo re ,ti a e rp s d wae eo re l c to c e so h e i ee tsa e fS u h t n ftr trr su c s hsp p rp o o e trr s uc sal ain s h me ftr e df rn tg so o t o o f
S mm a y o l w v r Ba i n e r t d W a e s ur e a /Xu o g u u r f Ye l o Ri e sn I t g a e t r Re o c sPl n / e S n g i
Ab ta t S san be ui zt n o trrs u c si pv tfrs san bed v lp n fte Yelw v rBa i n sr c :u ti a l t iai fwae e o r e s io o u ti a l e eo me to h l l o o Rie sn a d
水 挤 占 农 业 和 生 态 环 境 水 量 , 粮 食 安 全 和 生 态 安 全 存 在 一 定 风 险 。 提 出近 期 必 须 采 取 强 化 节 水 、 强 调 度 管 使 加
理、 兴建 干流调 蓄 工程 , 期 实现跨 流域 调水 等一 系列对 策和措 施 。 远 关键 词 : 资源 配置 ; 河流域 ; 资源 安全 : 流域调 水 水 黄 水 跨
mide rue whl h a tru ei a n ofre a d b fr h mp e n ain o h s ftewe true whl d l o t iete e s o t sc me it oc n eoe te i lme tt fp a e 1o s o t i o h e te e s n d l o t r a no efc.F o n c lg e u i e r ik t eti xe d sn e wae h ata d mide ru e ae c me it fe t o d a d e oo y s c r y b as r o a c ran e tn ic tr t s
的供 水 水源 , 又是 世 界上 泥 沙 最 多 的 河 流 。黄河 水 资源 具 有 年 际变 化 大 、 连续 枯 水段 长 的特 点 , 在枯 水 期 和枯 水 段 , 水更 加 严 重 。未来 随着 黄河 缺
流 域水 资 源量 减少 和 需 水量 增 加 , 水
担着 占全 国 1%耕地 面积 和 1 %人 口 5 2 的供水任务 。同时 , 黄河有 限的水资源 还必须 承担一 般清水 河流所 没有 的输 沙任 务 ,使 可用于 经济社会 发展 的水 量进 一步减 少 。作 为资源性 缺水 的黄
量 增 加 背 景 下 , 通 过 多种 措 施 缓 解 黄 河 流 域 水 资 源 短 缺 。 于 未 来 水 资 源 形 势 变 化 , 出 南水 北 调 东 中 线 工 程 应 基 提
生效至 西线 一期 工程 生效前后 三 个阶段 水资 源配 置方案 。 出由于水 资源短 缺 , 乡居 民饮 水 、 源基地 _ 业 用 指 城 能 T -
河 , 地表 供水总量 中近 1 其 , 水 量 还 3的 须 向 流 域 外 部 分 地 区 和 城 市 调 水 。2 0
(0 0 2 3 2 1 - 0 0年 ) 。《 河 流 域 水 资 》 黄
源综 合 规划 》 为全 国水 资 源综 合 规 作
划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是 今 后 一 个 时 将
会及 相 关 省 ( 自治 区 )近 l 0年 的努 力 , 制 完 成 了 《 河 流 域 水 资 源 综 编 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