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日历》教学设计
教科版《天气日历》教案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目标】1.知道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通过学习能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学会运用表格、柱状图等方式整理天气信息。
3.对天气现象的观察产生浓厚兴趣。
4.懂得气候规律与人类生存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记录来描述这段时间天气的具体情况。
【教学准备】天气日历,各种统计表格,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1.教师提问:同学们记录天气日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那么这些信息能告诉我们什么呢?2.学生汇报。
3.教师拿出一份记录好的天气日历,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分析这些记录的信息,来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板书课时: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统计云量。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天气情况统计表。
(2)学生参照课件制作自己的统计表,对照自己的天气日历记录,将统计表填好。
(3)教师提问:填好这个统计表后,我们能知道什么?(4)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我们能知道哪些天是晴天,哪些天是阴天,哪些天是多云,而且可以统计出这段时间内最常见的天气是哪种。
2.统计风向和风速。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风的统计表。
(2)学生参照课件制作自己的统计表,对照自己的天气日历记录,将统计表填好。
(3)教师提问:填好这个统计表后,我们能知道什么?(4)总结:我们能通过对风的统计可以知道这段时间哪些天刮风,哪些天不刮风,而且知道这些天哪个方向刮来的风最多……3.分析气温柱状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1)教师展示天气日历中的气温柱状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演示分析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以及这个月的降水情况。
(2)学生按照教师的演示分析自己记录的两个柱状图,学生上台为大家讲解自己制作的柱状图。
4.描述天气变化。
(1)教师提问: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2)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气候的概念。
《天气日历》参考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天气日历》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天气日历,知道天气日历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记录天气的习惯。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天气日历。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记录天气的习惯。
难点:1. 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天气日历。
2. 培养学生准确记录天气情况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天气日历的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准备记录天气情况的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课件或黑板,展示天气日历,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天气日历有什么作用呢?”2. 学习天气日历教师讲解天气日历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天气日历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和了解每天的天气情况。
3. 观察天气情况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当天和近几天的天气情况,引导学生注意天气的变化。
4. 记录天气情况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记录天气情况,如日期、天气状况、温度等。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来说一说?”2. 学生自主观察天气日历学生自己观察天气日历,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
3. 分享天气情况学生互相分享自己记录的天气情况,讨论天气的变化。
五、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继续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并将每天的天气情况记录在笔记本上。
六、教学评价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
2. 课后收集学生的天气记录笔记本,评价学生的记录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否能够分享和讨论天气情况。
评价标准:2. 学生的天气记录准确、完整,能够反映出天气的变化。
3. 学生在分享和讨论天气情况时,能够表达清晰、条理清楚。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天气日历的认知和理解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
3. 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交流是否充分,是否需要改进教学方法。
天气日历教学设计
天气日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1.熟悉各种天气符号,能正确的运用天气符合在天气日历中记录.2.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并能在气温柱形图表标示出来。
【教学难点】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准备】1.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2.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3.大的天气日历一张4.气温柱形图表一张5.温度计每组一支6.科学记录本和笔【教学过程】一、播放《海尔兄弟》主题曲,创设情景。
二、谈话导入:“打雷,下雨,天冷,天热这些天气现象伴随着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谁记得10月11日的天气是怎样的?(学生若回答不上来)“没关系,老师来告诉你…想知道老师是怎样记住的吗?”三、揭示课题(师出示自己制作记录的天气日历)介绍天气日历及其作用。
四、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在制作天气日历前老师先请你们去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出示天气符号学生自己认识。
2.检查、交流。
3.这些符号和电视里天气预报用的符号一样吗?4.还想再认吗?(补充认识一些天气符号)5.学生分类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
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历”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6.展示、交流。
五、制作天气日历1.小组内讨论设计天气日历表格2.在天气日历中应该记录那些内容,你打算怎样记录今天的天气日历?交流学生记录的天气日历.3.教师将“天气日历”贴在黑板上。
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云量?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
请一名同学把小记录卡粘在“天气日历”今天的日期栏内。
依次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风向、风级?4.要想知道今天的气温需要怎么办?指导学生用温度计测量今天的气温并记录下来. 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今天的气温。
天气日历教案设计例子
天气日历教案设计例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天气日历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记录天气的习惯。
3. 培养学生运用天气日历规划日常生活和出行。
二、教学内容1. 天气日历的概念和作用。
2. 天气日历的构成和记录方法。
3. 天气日历的应用和实际操作。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天气日历的概念、构成和作用。
2. 演示法:展示天气日历的记录方法和应用实例。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天气日历,并进行实际操作。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天气日历相关知识。
2. 教具:PPT、投影仪、天气日历模板。
3. 材料:学生用书、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天气,提问:“你们平时是如何了解天气信息的?”2. 新课导入:讲解天气日历的概念和作用,展示天气日历的实例。
3. 知识讲解:讲解天气日历的构成和记录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天气符号的含义。
4. 实践操作:发放天气日历模板,指导学生制作自己的天气日历,并进行记录。
5. 应用讲解:讲解如何运用天气日历规划日常生活和出行,展示实例。
7. 作业布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天气日历,规划一周的出行和生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能够熟练制作和记录天气日历。
3. 学生能够根据天气日历规划日常生活和出行。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天气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天气观察实践活动,提高观察能力。
3. 开展天气日历作品展示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和分享的习惯。
八、教学资源1. 气象知识资料:提供关于气象学的相关文章和视频,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天气现象。
2. 天气日历APP:推荐学生使用天气日历应用程序,方便实时查看和记录天气。
3. 天气预报网站:引导学生关注天气预报网站,获取最新的天气信息。
九、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
《天气日历》参考教案
《天气日历》参考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天气日历》的定义和基本功能。
2. 讲解《天气日历》的组成部分和使用方法。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展示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天气日历》。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天气日历》的作用。
3. 学生动手操作,熟悉《天气日历》的使用方法。
作业:1. 学生自行查找一些天气现象,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第二章:气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气温变化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气温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2. 讲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实际测量,引导学生了解气温的计量单位。
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
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气温变化的影响因素。
作业:1. 学生每天记录气温变化,持续一周。
第三章:降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和形式。
2.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降水情况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降水的定义和常见形式。
2. 讲解降水量的计量单位和观测方法。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降水的形式。
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掌握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降水量的变化规律。
作业:1. 学生每天记录降水情况,持续一周。
第四章:风向和风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向和风力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风向和风力变化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风向和风力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讲解风向和风力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实际演示,引导学生了解风向和风力的表示方法。
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掌握风向和风力的变化规律。
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风向和风力变化的影响因素。
作业:1. 学生每天记录风向和风力变化,持续一周。
第五章:天气预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编制方法和常用术语。
教科版科学四上《天气日历》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天气日历》表格式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气日历》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篇课文,通过介绍天气日历的概念、作用以及如何使用天气日历,让学生了解天气变化,提高对天气的关注度。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天气日历的概念和作用;第二部分讲解如何使用天气日历,包括查看当天天气、记录天气变化等;第三部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天气日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天气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的天气知识。
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天气日历的概念、作用以及使用方法,能够独立使用天气日历查看和记录天气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作用,学会使用天气日历查看当天天气和记录天气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运用天气日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日历的概念、作用以及使用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独立使用天气日历查看和记录天气变化。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作用和使用方法。
2.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如何使用天气日历,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天气日历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天气日历》及相关资料。
2.天气日历模板。
3.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天气日历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天气日历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天气日历》,让学生了解天气日历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天气日历模板,引导学生学会查看当天天气和记录天气变化。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实例,让学生运用天气日历解决问题。
例如,分析近期天气变化,预测未来天气趋势等。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查看和记录天气变化,天气日历还可以有哪些作用?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更多应用场景。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2《天气日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2《天气日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天气日历》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天气日历的概念,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使学生能够对天气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教材中包含了天气日历的定义、作用以及如何制作和填写天气日历等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对于天气变化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时,学生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如观察不细致、记录不准确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和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日历的概念和作用。
2.如何制作和填写天气日历。
3.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天气日历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和填写天气日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天气日历的模板和材料。
2.准备相关的天气变化资料。
3.准备投影仪和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天气日历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日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天气日历的概念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制作和填写天气日历,包括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分组进行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记录结果。
天气日历教案设计例子
天气日历教案设计例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天气日历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记录天气的习惯。
3. 培养学生运用天气日历规划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天气日历的概念和作用。
2. 天气日历的组成部分:日期、星期、天气状况、气温等。
3. 制作和运用天气日历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天气日历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独立制作和运用天气日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天气日历的概念、作用和制作方法。
2. 示范法:展示如何制作和使用天气日历。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天气日历,并进行实际运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天气日历模板、相关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的需求,引出天气日历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天气日历的作用和组成部分。
3. 制作天气日历:教师示范制作过程,学生跟随操作。
4. 运用天气日历:展示如何利用天气日历规划生活和学习。
七、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独立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天气日历。
2. 观察并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运用天气日历进行整理。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制作天气日历的质量。
2. 学生运用天气日历规划生活和学习的效果。
3. 学生对天气日历知识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拓展: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天气的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天气日历作品展示,相互交流学习。
十、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3. 探索更多天气日历的实用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内容:1. 学习天气日历中的气象符号和意义。
2. 了解不同季节和节日对天气日历的特殊影响。
3. 掌握天气日历的个性化设置方法。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识别和理解气象符号,以及它们在天气日历中的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个人需求进行天气日历的个性化设置。
教科版科学四上1.2《天气日历》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1.2《天气日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天气日历》是教科版科学四上Unit 1.2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天气日历,了解天气变化,培养学生对天气的关注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以天气日历为载体,引入科学探究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天气有一定的认识,但天气变化的原因和规律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学生对于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还在发展中,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天气日历的构成,知道天气变化的名称,如晴天、多云、阴天、雨天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天气日历,分析天气变化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天气,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天气日历的阅读方法,了解天气变化的名称。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天气日历,分析天气变化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天气日历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天气变化。
2.任务驱动法:布置观察天气日历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天气日历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相关天气变化的资料,用于课堂讲解和拓展。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天气日历,引导学生关注天气日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天气日历的构成,如日期、星期、天气变化等,让学生了解天气日历的基本信息。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天气日历,分析天气变化,并尝试解释天气变化的原因。
4.巩固(10分钟)讲解天气变化的名称,如晴天、多云、阴天、雨天等,让学生掌握天气变化的名称。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天气变化,让学生了解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教科版科学四上1.2《天气日历》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1.2《天气日历》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气日历》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一章第二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掌握天气日历的记录和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天气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天气日历的概念以及如何记录和观察天气日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天气日历,从而达到掌握天气日历的目的。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掌握天气日历的记录和观察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日历,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增强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掌握天气日历的记录和观察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日历,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天气日历,从而达到掌握天气日历的目的。
2.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天气日历的心得和方法。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一些天气日历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天气日历的相关资料和案例,以及教学PPT。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一本记录天气的日记本,以及观察天气的工具(如温度计、雨量计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天气日历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天气日历?为什么我们要记录天气日历?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天气日历的概念和记录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天气日历的构成和记录方式。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天气日历的心得和方法。
每个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天气日历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说。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天气日历∣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天气日历∣教科版一.教学目的1. 经过亲身观察看法到天气每天都在发作变化。
2. 初步学会运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3.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搜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载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4.看法到临时的观察和记载能协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二.教学重点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搜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载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三.教学难点看法到临时的观察和记载能协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五.课前预备1.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2.先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假定干3.大的天气日历一张4.气温柱形图表一张5.温度计每组一支6.迷信记载本和笔六.课时布置1课时七.教学进程一、说话导入:1、温习:先生运用〝学乐师〞APP拍照,和同窗分享罕见的天气现象。
2、明天天气怎样样,谁能详细说说?9月1日开学那天又是怎样的天气?3、我们曾经不记得了,但是气候任务者清楚地知道,他们不只知道近期每天的天气状况,还知道一年前、两年前的天气状况。
想一想,他们是怎样知道的呢?〔他们每天都把当天天气状况记载上去,像这样的记载着每天的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就把他称为天气日历。
板书:天气日历〕4、天气日历有什么用呢?〔记载和剖析气候信息,总结以往的气候规律,预测今后的天气变化。
〕5、明天我们也来做做小小气候员。
二、看法一些天气符号:1、要当好气候员,首先要看法各种天气符号。
〔板书:天气符号〕2、请大家把自己知道的天气符号,画在作业本2面活动记载1题上。
3、天气状况包括气温、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等。
所以我们还应该看法更多的天气符号。
〔课件:罕见的天气符号〕4、这么多的符号,我们不能够全部都记着,那以后我们做天气日历怎样办呢?教员建议,我们可以自己设计复杂笼统的天气符号。
5、先生生设计天气符号,教员适当指点,团体评议。
三、制造天气日历:1、出示天气日历范例:大家看看这份日历,想想为什么一天里要贴那么多张的天气啊?――引出:一天的天气并不只仅只要一种。
《天气日历》优秀教案
《天气日历》教案【背景和目标】:太阳的光和热透过大气层,引起了空气温度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结果使空气产生运动——形成风。
从海洋和河流吹来的风,伴随着潮湿的空气,又促进了云和降雨的形成……就这样,天气每天都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
气象学家的工作就是运用感官和借助仪器时刻观察天气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将帮助气象学家分析和判断天气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
在今后的几课的学习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像气象学家那样去观察和记录每天的天气。
“天气日历”为学生提供了简单易行的方法。
使他们可以参与一段较长时期的天气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活动。
【科学概念】:天气每天都在变化。
【过程和方法】:1、运用多种感官和初步使用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2、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准备】:一张分类画有天气符号的大纸;为每个学生准备几张用来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一张天气日历;一张气温柱形图表;每组一支温度计和记录温度的纸和笔。
【教材内容分析】:1、第一部分:识别一些天气符号。
2、制作天气日历方法一:小组讨论轮换,每周指定一个小组,每1人到2人负责一项天气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并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方法二:每天安排一个同学观察和记录天气,制订一份观察记录值日表。
方法三:每天安排一个人或一个小组,把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先向全班同学描述,再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教学过程】: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师:你们记得两周前的天气是怎么样的吗?生:自由交流反馈;师:我们怎么样才能在两周后仍记住今天的天气?生:回答今天天气现象记录情况;师:板书,制作天气日历格式,并指出跟踪记录天气的好方法。
生:讨论观察到的天气信息记录;日期云状雨量风级风速风向气温;师: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现象;生:板书板演。
二、制作天气日历师:将学生每4人小组分工;生:观察天气情况;师:重点对在什么地方测量气温最合适;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阴天?师: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云量;师: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水量?生:比较,请将制作好的同学把小卡片贴在“天气日历”相应日期栏;2、出示“温度记录表”师: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当天的气温;生:讨论怎样分配每天的记录任务;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统一确定每天在什么时候观察天气。
天气日历-教科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天气日历-教科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天气,如何观察天气;
2.能够运用日历记录天气和变化;
3.发现天气与季节有关系,能够描述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二、教学准备
1.PPT或教材中的天气图片;
2.彩色笔和纸张。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天气情况。
2.新课展示
•讲解天气的概念和观察方法;
•引导学生用彩色笔标记日历上的日期;
•学生自行标记当天的天气情况。
3.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季节与天气的关系;
•引导学生描述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4.活动
学生根据标记的日期和天气情况,画出当天的天气图。
5.总结
学生总结天气的概念和观察方法,以及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四、教学反思
天气日历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观察天气的方法,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日历和彩笔,让学生动手记录天气,从而加深对季节和天气的理解。
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绘制天气图应该考虑天气的实际情况,不能出现不现实的情况。
教科版科学四上《天气日历》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天气日历》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气日历》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天气日历的概念、作用以及如何制作和运用天气日历。
课文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天气日历的基本知识,提高观察天气、记录天气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前三册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观察自然、记录自然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但是,对于天气日历这一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作用,学会制作和运用天气日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记录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天气变化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日历的概念、作用,制作和运用天气日历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天气现象,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天气日历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天气日历的制作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天气日历的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制作天气日历所需的材料,如纸张、彩笔等。
3.准备教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天气日历的作用,以及如何制作和运用天气日历。
让学生初步感知天气日历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观察、记录天气现象,并将其制作成天气日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天气日历,相互评价,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天气日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生活品质。
天气日历小学科学教学教案
天气日历小学科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天气日历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记录天气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图形、表格等方法整理和展示天气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天气日历的概念和作用。
2. 天气日历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图形、表格在天气日历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天气日历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学会运用图形、表格整理和展示天气信息。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独立运用图形、表格整理和展示天气信息。
四、教学准备:1. 天气日历模板。
2. 图形、表格等相关资料。
3.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有趣的天气日历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日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天气日历的概念和作用:向学生解释天气日历是什么,以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 演示如何填写天气日历:教师示范填写天气日历的方法,强调填写时的注意事项。
4. 学生实践:让学生分组合作,填写一份天气日历,教师巡回指导。
6.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图形、表格整理和展示天气信息,分享自己的成果。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填写天气日历,观察天气变化,下周上课时分享。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表现和课堂参与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天气日历的填写方法和作用。
2. 利用直观的图形、表格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天气日历的填写技巧。
3.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天气日历的兴趣和好奇心。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有趣的天气日历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日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天气日历的概念和作用:向学生解释天气日历是什么,以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天气日历小学科学教学教案
天气日历小学科学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培养学生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和记录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天气日历的基本概念,学会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观察法、记录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第二章:天气日历的基本概念2.1 天气日历的定义本节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天气日历是一种记录天气变化和事件的时间表格,是人们了解天气规律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
2.2 天气日历的组成介绍天气日历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日期、星期、天气状况、温度等,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使用天气日历。
第三章:观察天气变化3.1 天气观察的方法本节介绍观察天气变化的方法,包括观察天气现象、记录温度、湿度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变化。
3.2 天气观察的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天气观察实践,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习惯。
第四章:记录天气变化4.1 天气记录的方法本节介绍记录天气变化的方法,包括用文字描述、绘制天气图标等,使学生能够准确记录和表达天气变化。
4.2 天气记录的实践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天气变化进行记录,制作自己的天气日历,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和科学素养。
第五章:天气变化的应用5.1 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本节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了解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如穿衣、出行等,提高学生的科学应用能力。
5.2 天气变化的预测和应对介绍简单的天气预测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天气变化做出合理的决策,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第六章:天气日历的进阶观察6.1 天气现象的分类本节介绍不同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雨天、雪天等,并引导学生理解每种天气现象的特点。
6.2 进阶观察技巧讲解如何进行进阶观察,例如观察云彩的形状和移动、风力的大小等,提升学生的观察技巧。
第七章:使用工具记录天气7.1 天气日记的编写本节指导学生如何编写天气日记,包括记录日期、时间、天气状况、个人感受等,培养学生持续记录的习惯。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2《天气日历》教案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2《天气日历》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气日历》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天气变化,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对于天气现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天气变化的规律和天气现象的成因,学生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深入理解天气变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让学生了解天气变化,增强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了解天气变化。
2.难点: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和天气现象的成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记录、讨论、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天气日历模板,供学生记录天气情况。
2.准备相关weather materials,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天气日历模板,讲解如何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
引导学生明确观察和记录天气的目的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天进行观察和记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和记录的天气情况,讨论天气变化的规律。
教师点评学生的观察和记录结果,总结天气变化的规律。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天气会变化?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讨论,了解天气变化的成因。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和记录天气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一份天气日历,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天气变化的规律。
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上册《天气日历》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上册《天气日历》参考教案教学目标:科学知识: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复:课件常见的天气现象。
2.今天天气怎么样,谁能具体说说?9月1日开学那天又是怎样的天气?3.我们已经不记得了,但是气象工作者清楚地知道,他们不仅知道近期每天的天气情况,还知道一年前、两年前的天气情况。
想一想,他们是怎么知道的呢?(他们每天都把当天天气情况记录下来,像这样的记录着每天的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就把他称为天气日历。
板书:天气日历)4.天气日历有什么用呢?(记录和分析气象信息,总结以往的气象规律,预测今后的天气变化。
)5.今天我们也来做做小小气象员。
二、认识一些天气标记:1.要当好气象员,首先要认识各种天气符号。
(板书:天气符号)2.请大家把自己知道的天气符号,画在作业本2面活动记录1题上。
3.天气情况包括气温、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等。
所以我们还应该认识更多的天气符号。
(课件:常见的天气符号)4.这么多的符号,我们不可能全部都记着,那以后我们做天气日历怎么办呢?老师建议,我们可以自己设计简单形象的天气符号。
5.学生生设计天气符号,教师适当指导,集体评议。
三、制作天气日历:2.那你们想不想也来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天气日历呢?(提示注意观察我们今天的天气。
然后将今天的天气贴到我们的表格里面,一天还要贴很多种不同的天气符号。
)3.学生到教室外面观察天气3分钟,并做记录。
(教师重点指导:在什么地方测量温度最合适,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阴天等方法。
教科版科学四上《天气日历》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天气日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天气日历》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天气日历的概念、作用以及如何制作和观察天气日历。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天气日历的相关知识,提高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对天气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天气时,往往只关注天气现象,忽视了天气变化的过程。
本节课通过制作和观察天气日历,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作用,学会制作和观察天气日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天气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关爱生活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日历的概念、作用,以及制作和观察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天气日历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制作天气日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天气日历的相关资料、课件。
2.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天气预报节目,引导学生关注天气日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天气日历的概念、作用,以及制作和观察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制作属于自己的天气日历。
学生动手制作天气日历,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天气日历,让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天气变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天气日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天气日历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天气日历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日历的作用和意义。
2.掌握制作天气日历的方法。
3.学会记录并分析每日天气情况。
教学重点1.制作天气日历。
2.记录和分析每日天气情况。
教学难点1.分析每日天气变化,并归纳出规律。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天气日历?天气日历是指记录天气情况的一种日历工具。
我们每天都经历不同的天气变化,通过记录天气情况和变化,可以了解每天的天气趋势和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为自己的生活做出决策。
2. 制作天气日历制作天气日历需要准备以下物品:•一张印有日期的纸质日历•颜色不同的标记笔•天气图标卡片将纸质日历横向放置,用标记笔配上天气图标卡片,在每天的日期位置上标记当天的天气情况。
比如,用“晴朗”的图标染色表示今天是个晴朗的天气。
同样,如果下雨,就动用“雨天”的图标染色。
3. 记录和分析天气情况一段时时刻刻的天气变化记录下来,就是我们的天气日历。
在制作好天气日历之后,我们可以开始记录每日天气变化,同时也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记录,方便以后对天气情况进行比较和统计。
可以结合当天的气温、天空的明暗、雾霾程度等来对天气情况进行记录,并且在日历上面用不同的颜色和笔记下。
同时,我们还可以分析天气情况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比如在哪些天会下雨,或者哪些天会比较冷等等。
我们可以通过对记录的天气情况进行比较和统计,更好地了解每天的天气变化和规律。
练习完成一份一个月的天气日历,每天正确标记当天的天气情况,并且记录不同的气温和降水情况。
最后,根据记录完成以下问题的回答:1.当月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2.这个月一共下了多少雨?3.这个月哪一天天气最好?哪一天最差?总结通过制作天气日历,可以更好地了解每天的天气趋势和变化规律,帮助我们更好的为生活做决策。
同时,制作天气日历也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感谢大家的认真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气日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提供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提供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准备:
1.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
2.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
3.大的天气日历一张
4.气温柱形图表一张
5.温度计每组一支
6.科学记录本和笔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
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
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4.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
注意提示学生在卡片的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
5.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
6.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
因为,从这一次开始,学生将持续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对天气情况进行判断。
此时的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察能力还不强,教师应重点对在什么地方测量温度最合适?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阴天等方法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并作初步的指导。
7.回到教室后,教师可将“天气日历”贴在黑板上。
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云量?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
请一名同学把小记录卡粘在“天气日历”今天的日期栏内。
8.依次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风向、风级?
9.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今天的气温。
10.讨论怎样安排每天的记录任务?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确定每天在什么时间来观察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