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用笔论
欧阳询梦奠帖用笔

欧阳询梦奠帖用笔1.引言1.1 概述欧阳询梦奠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被誉为中国书法的瑰宝之一。
它纵贯了传统与现实、理性与浪漫、力与美的极致统一,是欧阳询艺术造诣的最高境界。
梦奠帖之所以备受瞩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所展现的用笔之精妙。
梦奠帖用笔精湛,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欧阳询巧妙地运用了毛笔的不同角度、力度、速度等因素,使得书法作品的笔画显得流畅自然,达到了一种极致的美感。
他的用笔既严谨又富有变化,既有刚毅有力的端正笔画,又有柔和婉约的吐蕊飘逸,给人以美的享受,触动人们心灵深处的共鸣。
进一步说,梦奠帖的用笔给人一种宁静与安详的感觉。
欧阳询沉静而坚定的墨迹,流畅而均衡的笔画,给予了观者一种修身养性的享受。
这种安详之美,使得人们在繁忙与喧嚣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宁和。
正因如此,欧阳询梦奠帖的用笔在艺术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欧阳询梦奠帖用笔精妙,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内心的宁静。
它展示了欧阳询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书法功底,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对于爱好书法的人们来说,学习欧阳询梦奠帖的用笔,能够启发和影响他们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创作。
因此,探究欧阳询梦奠帖的用笔特点,对于深入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和欣赏传统文化之美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和编排方式,是一个文章发展的框架。
它决定了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撰写文章:引言部分将从整体上介绍欧阳询梦奠帖用笔的重要性和影响,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包括欧阳询梦奠帖的简介和用笔特点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
2.1 欧阳询梦奠帖简介: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欧阳询梦奠帖的背景和历史背景,包括作者欧阳询的身份、创作背景、梦奠帖的内容和用途等。
2.2 梦奠帖的用笔特点:这一部分将重点介绍梦奠帖的用笔特点,包括用笔材料、用笔形式、用笔技法等方面。
书法家欧阳询的资料介绍

书法家欧阳询的资料介绍欧阳询,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之一,他在书法的造诣上颇深,作品也很出名,那你知道欧阳询有什么经历吗?他的书法特点又怎样?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书法家欧阳询介绍欧阳询(557一641年),汉族,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
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并有多人评论。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楷书《兰亭记》行书有《行书千字文》。
欧阳询生平经历欧阳洵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
据说有一次欧阳洵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
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
欧阳洵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
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
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
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
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冠”。
据史书记载,欧阳询的形貌很丑陋,但他的书法却誉满天下,人们都争着想得到他亲笔书写的尺犊文字,一旦得到就视作圭宝,作为自己习字的范本。
欧阳询的艺术特点

欧阳询的艺术特点
一、书法特点
欧阳询书法主要特点是:
1、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笔势灵活生动。
2、用笔精细,动作幅度小。
3、藏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特别是横竖划的起笔,多用凌空取势,折锋起笔,收笔亦须回锋。
4、点画呼应,笔势连贯,相同的点画并列要求变化。
5、钩画特殊,竖钩形小而丰满;竖弯钩取法如隶书“波华”;而心钩波钩则翻笔如魏碑。
6、树画多与字心取相背之势,这与颜体之外拓刚好相反。
7、捺画中平捺的落笔多用折笔藏锋,斜捺的落笔多为露锋。
而且捺脚都驻笔成方,提笔出锋,弧度很小。
欧体风格是承上启下的,上存篆隶笔意,又含魏晋遗风。
笔画如隶如草,笔势险中生奇。
二、用笔特点
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
清包世臣曾说:“欧字指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于外力。
”就是说欧字强调指力,写出的笔画结实有力,骨气内含,既不过分瘦劲,又不过分丰满。
每一笔画都是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轻重得体,长短适宜,恰到好处。
欧字的用笔还讲究笔画中段的力度,一些横画看上去中段饱满,
得“中实”之趣;一些字的主笔都向外延伸,更显中宫紧密,尤其是右半边的竖画,常向上作夸张延伸,显示其超人的胆魄。
这些都是欧字用笔的独特之处。
欧阳询九成宫笔法

欧阳询的《九成宫》笔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遗产之一。
这部作品以其严谨的结构、流畅的线条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
在《九成宫》中,欧阳询运用了多种笔法,包括中锋、侧锋、提按、转折等。
其中,中锋笔法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笔法之一。
中锋笔法是指笔锋在书写过程中始终保持在线条的中心位置,从而使线条饱满、厚重、有力。
侧锋笔法则是欧阳询的独特之处。
在侧锋笔法中,笔锋偏离线条的中心位置,通过改变笔锋的方向和角度来产生变化。
这种笔法可以使线条更加丰富、多变,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节奏。
提按笔法也是欧阳询常用的笔法之一。
提按是指在书写过程中,通过改变笔锋的提起和按下程度来产生变化。
这种笔法可以使线条更加粗细有致,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转折笔法是欧阳询书法中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转折处,欧阳询运用了独特的运笔方式,使线条更加自然、流畅。
这种笔法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还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总之,欧阳询的《九成宫》笔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遗产之一。
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对后世的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欧阳询创作的散文 用笔论

唐代欧阳询创作的散文用笔论唐代欧阳询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在唐代,欧阳询通过其精湛的用笔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围绕欧阳询创作的散文作品,从用笔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欧阳询的用笔特点。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以行书为主,他的用笔凝练而有力,富有磅礴之感。
欧阳询凭借精湛的毛笔技巧,能够灵活运用笔锋,使得每一笔的厚薄、挺拔、汗酷都能够准确传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
他笔触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展现了独特的豪放之美。
在欧阳询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他的笔力之强,每一笔都凝结了他的才情和对艺术的追求。
其次,欧阳询的用笔风格独具特色。
他的作品既有古拙厚重的风格,又有疏朗洒脱的风骨。
在行之上,他尝试了多种笔画的组合和变化,极富创意。
他尤其擅长用曲笔和点画来装饰字体,使得作品更加灵动生动。
他在书法中融入了广泛的艺术元素,如篆刻、绘画等,为自己的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韵味。
欧阳询的用笔既有对传统书法的承袭,又有对创新的追求,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时代特色和个人风采。
第三,欧阳询的用笔技艺高超。
作为唐代书法的代表人物之一,欧阳询的用笔技艺可谓登峰造极。
他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不断磨砺自己的技能。
他善于运用毛笔的不同功用和笔法,能够变换线条的粗细、弯曲和疏密,以及墨色的浓淡来表现形、神、意。
他严格要求自己的每一笔都必须精确到位,力求极致的完美。
他的用笔技艺精湛,给人以震撼和感动。
最后,我们来看一些欧阳询创作的散文作品。
他的散文作品风格独特,充满了雅致和韵味。
欧阳询通过简洁而精炼的语言表达,以及独特的用笔风格,赋予了作品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
他常常以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对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描绘,将平凡的事物与更大的宇宙联系起来,表达出他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思考。
他的文字流畅而有力,字迹优美,蕴含了他对艺术和生命的热爱。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用笔解析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用笔解析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用笔解析▲《九成宫醴泉铭》拓本《九成宫醴泉铭》,唐代贞观六年立于陕西九成宫醴泉铭原碑宫。
碑高2.7米,厚0.27米,上宽0.87米,下宽0.93米,碑料为石灰石。
碑身、碑首连成一体,碑座已破损,碑首有六龙盘绕,碑身阳面碑额刻“九成宫醴泉铭”六个大字,阳文篆书。
正文24行,满行50字。
楷书。
碑文由魏徵撰写,欧阳询正书。
该书作笔力劲健,点画虽然瘦硬,但神采丰润饱满,向上的挑笔出锋含蓄。
字体结构典雅大方,法式严谨,看似平正,实则险劲。
字形采用长方形态势,字句、行距都较大,章法显得宽松而清晰。
▲《九成宫醴泉铭》拓本局部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
其字形偏修长,行笔于险劲之中寻求稳定,尤其在划末重收,笔至划尾便稳稳提起。
整体碑文高华浑朴,法度森严,一点一划都成为后世模范,是欧阳询晚年代表之作,故后人学习楷书往往以此碑作为范本。
▲《九成宫醴泉铭》拓本局部《九成宫醴泉铭》的用笔特点:1、用笔存魏碑笔意。
点画朵成三角形,转折之处多用顿挫,方折劲健,方肩硬朗。
方中带圆,方圆融合,仪态秀润。
2、笔画粗细匀称,运笔沉稳。
不像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笔画的粗细对比明显,但每一笔中却有蕴涵着变化,而非刻板单调。
横画布排严整;竖笔多取背势;撇弯捺直;并多有腰细竖和腰细撇,瘦劲挺秀。
3、用笔又多沉稳内敛。
横竖起收多用藏护之法;出锋处锋尾较短,锋芒内敛;出钩多顿挫后平推笔锋作小平钩,不作长钩;有些撇或竖收笔回锋似钩,笔势凝练;右抛钩借用隶书“雁尾”之法。
4、多用点画置换,变化灵动,饶有趣味。
有的取汉隶笔法,以横竖代点,朴厚凝重;借魏碑笔势,以短撇代点,方劲有力;有的参行书笔意,以点代横竖,活泼灵巧。
欧阳询楷书用笔

欧阳询楷书用笔欧阳询楷书用笔的特点欧阳询(公元557年-公元641年),字退之,河南洛阳人,唐代隶书大家,被人尊称为“书圣”。
他的楷书成就非常高,被誉为“楷书之宗”。
欧阳询楷书用笔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雌劲有力欧阳询的楷书用笔力度较大,笔画雄健有力,展现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
他擅长运用中锋、换劲等技法,使得字体线条充满张力和生命力。
2. 构造严谨欧阳询的楷书构造非常严谨,他注重字形的稳定性和规整性。
字体线条间的距离、字形的平衡、笔画的布局等都经过精心设计,使得字体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3. 旋转活泼欧阳询的楷书用笔在造型上善于运用旋转和曲线,使得字形更加活泼生动。
他善于运用饱满的弧线和旋转的笔画,使得字体展现出旋转的动势和流动的美感。
4. 行书风格欧阳询的楷书用笔除了严谨稳定的楷书外,还有一种行书风格。
他在行书中也保持了较高的书法水平,使得字体更富有变化和个性。
欧阳询楷书用笔的影响和意义欧阳询的楷书用笔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对后世书法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开创了唐楷新风欧阳询的楷书开创了唐代楷书革新的新风。
他以雄健有力的用笔风格,使得楷书不再拘泥于古代笔法,形成了一种风格独特的唐楷。
2. 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典范欧阳询的楷书作品成为后世书法家学习的典范和楷书的标准。
他的用笔规范、构造严谨,字形清秀,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学习的范本,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 强调书法的审美价值欧阳询的楷书用笔注重字形的美感和装饰性,对于书法的审美价值提出了新的要求。
他的楷书作品除了传达文字意义外,也强调了视觉的美感和审美享受。
4. 彰显个性和创新欧阳询的楷书用笔风格独特,他在传承传统笔法的基础上加入个人创新,使得自己的书法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新。
这种个性的书法风格对于后世书法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何学习欧阳询楷书用笔?学习欧阳询楷书用笔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和实践:1. 研习欧阳询的楷书作品学习欧阳询的楷书用笔需要首先研习他的楷书作品。
书法家欧阳询文言文

欧阳询的古诗文1. 《与欧阳询互嘲》(询嘲无忌)
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
只因心浑浑,所以面团团。
2. 《嘲萧瑀射》
急风吹缓箭,弱手驭强弓。
欲高翻复下,应西还更东。
十回俱著地,两手并擎空。
借问谁为此,乃应是宋公。
3. 《道失》
已惑孔贵嫔,又被辞人侮。
花笺一何荣,七字谁曾许。
不下结绮阁,空迷江令语。
雕戈动地来,误杀陈后主。
4. 《秋日望西阳》
秋山极目望,川陆迥分明。
一片孤云外,谁人知此情。
5. 《咏史》
汉中四老归,洛阳诸少年。
纵横既已黜,廓落去来间。
6. 《用笔论》
若夫工妙之迹,绝论于迩言,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妄动,是乃得之大旨。
7. 《传授诀》
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神静虑。
当审字势,四面停匀,八边具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欹正。
8. 《化度寺碑》(节选)
皇帝若曰:於戏!……功存社稷,义在鼎彝。
9. 《九成宫醴泉铭》(节选)
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魏征撰,维贞观六年……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
10. 《皇甫诞碑》(节选)
夫素秋肃霜,严气劲草,铄古切今,未之有也。
……实谓词林之龟鉴,策府之羽仪。
楷书四大书法家之一欧阳询的介绍

楷书四大书法家之一欧阳询的介绍欧阳询(557年-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
我们所熟悉的“欧体”书法,便是欧阳询所创,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少年流离欧阳询祖父欧阳頠历任使持节、都督衡州诸军事、安南将军、征南大将军等要职。
欧阳询的父亲欧阳纥20岁随父从军,骁勇善战,后来子承父业,任都督交、广等十九州诸军事,广州刺史等职。
陈宣帝太建元年(569年),皇帝因猜疑其怀有二心拜其为左卫将军。
欧阳纥于是据广州起兵反叛,第二年春兵败被擒,举家上下仅欧阳询一人因逃匿而豁免,其余悉数被杀。
此时欧阳询年仅13岁,此后两月,皇太后驾崩,大赦天下,欧阳询因此而免死,逃过一劫,并被父亲生前好友江总收养。
欧阳询随养父20余年,长居建康(今江苏南京)。
官场生涯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欧阳询任太常博士。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宇文化及自称天子,欧阳询作为朝臣亦被他掳持。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窦建德攻破聊城,欧阳询被夏国留用,授予太常卿一职。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秦王李世民大破窦建德于虎牢,平定河北,欧阳询又一次死里逃生,后来因为他在隋朝时与高祖李渊交情甚厚,所以被授予侍中一职,当时年已65岁。
在大唐盛世他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故也称为"欧阳率更"。
应召修书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欧阳询应诏与人主持编撰《艺文类聚》。
七年书成,询撰序言。
全书凡100卷,分48部。
此书征引古籍达1400馀种,这些古籍后来大多散佚。
赖《艺术类聚》保存诸书许多重要内容。
贞观年间(626年-649年)欧阳询以80多岁的高龄逝世。
主要成就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中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2023年广东梅州高三一模作文“书法创作要遵循法度”导写及范文

2023年广东梅州高三一模作文“书法创作要遵循法度”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书法是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在其《用笔论》中对书法有过这样的论述:“书法者,书而有法之谓,故笔落纸上,即入‘法’中,动静皆能含法为上乘。
”这里的“法”有法度之意,即书写时的笔法和规则。
书法创作要遵循法度,符合法度的作品才有审美的价值,才有可能成为上乘之作。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审题指导】作文题给定的材料共4句(以句号为准),可分二层:1.第一层次第一层次是第1句,即“书法是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这一层给书法下了定义。
首先定义了书法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次还明确了书法的特征是“文字美”。
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书法”和“美”,明确了书法是美的艺术表现形式的观点。
这一层次主要讲“是什么”,为下两个层次的表述打下基础。
2.第二层次第二层次是第2、3、4句。
第二句引用了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用笔论》中对书法的论述:书法者,书而有法之谓,故笔落纸上,即入‘法’中,动静皆能含法为上乘。
欧阳询的这句论述主要突出了书法的“法”,以及“法”与书法作品的关系。
第三句话“这里的‘法’有法度之意,即书写时的笔法和规则。
”这句话是对书法的“法”进行具体的阐释:“法”是“法度”,是书写时的“笔法”“规则”。
第四句话解释了欧阳询的论述。
首先,书法创作要依照法度书写;其次,书法作品要具有审美价值,要成为上乘之作,就必须符合书法的法度。
第二层突出强调了书法的法度对于书法的重要性,关联了书法的法度与书法的美的关系。
回答了书法的美是如何取得的问题。
第二层次中的关键词“法度”,是一个汉语词语,指法令制度、法则、秩序、格式、行为的准则。
美,是汉语常用字,本义指漂亮、好看。
欧阳询用笔特点

欧阳询精通书法,其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其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其特点如下:
1、独点。
欧体点多为各种三角形,很少有圆点或四角方点,其三边向外是弧线,以显厚重饱满。
2、双点。
双点组合使用,有横向组合与竖向组合的不同。
竖向组合时,不少竖二点上下重叠使用,很少出锋引带,用内涵笔法取得意连的效果。
3、三点。
三点的使用,有横向与竖向的不同。
4、四点。
四点平行组合使用多为“烈火点”僵仰向背,变化强烈,左右点大,中间两点小,末点回应的笔意含蓄。
聚四点不取向字心相聚的笔法,并列摆放,别有意态。
总之,欧字的笔法特点可概括如下:
第一、起笔以顺锋切人为主,显得便捷、自然、生动,易于转入行书的学习;
第二、长笔画与小笔画有机搭配,使之增加既庄重又生动的情趣;
第三、凡是呈三角形的笔画,其外围线均向外曲张,其出锋处均不尖锐,显得厚重含蓄。
欧阳询书论

公 子 日 : 幸 甚 ,幸 甚 。仰 承 蝶 ,丽则绮靡而清道 。若枯松之卧 谓合乎古道。 “ ” 馀论 , 善无 所加 。然 仆见 闻异 于是 , 高 岭 ,类 巨石 之 偃鸿 沟 。 同鸾凤 之 大夫 应 声 而起 ,行 吟而 叹 日 : 辄 以闻见便耽玩之。奉对 大贤座 , 鼓舞 ,等鸳鸯之沉浮。仿佛兮若神 “ 游 畎浍 者 ,讵 测 溟 海 之 深 ; 夫 升 未 敢 抄 说 。 大 夫 日 : 与 子 同 寮 , 仙来 往 ,婉 转兮 似 兽伏 龙 游 。其 墨 ” “ 培 螋者 ,宁 知泰 山之 峻今 属公 子 吐 随 索居 日久 ,既有 异 同 ,焉得 不叙 ? 或 洒 或 淡 ,或 浸 或 燥 ; 其 形 势 , ” 论 ,通 幽 洞微 ,过 钟 、张 之 门 ,人 藏锋 靡 露 ,压 尾 难 讨 ; 公 子 日 : 向 之 造 次 , 滥 有 斯 言 , 随其 变 巧 ; “ 羲 、献之 室 ,重光前 哲 ,垂裕 后 昆。 今 切再 思 , 恐不 足取 。 ”大 夫 日 :妙 忽 正 忽 斜 ,半 真半 草 。 唯 截 纸 棱 , “ ”公 子谢 日 : 善 异述 ,达 者共 传 ,请 不秘 之 ,粗 撇 捩 窈 绍 ;务在 经 实 ,无 令 怯 少 。 中心 藏之 ,盖 棺乃 止 。
一
横 重 轻 ,凝 思 静 虑 。 当 审 字 势 , 四面 停 匀 ,八 边 具 备 ; 长合 度 , 短
粗 细 折 中 ; 眼准 程 ,疏 密欹 正 。 心
澄 神 静 虑 ,端 己正 容 ; 笔 今 ,唯 右军 王逸 少一 人 而 已。然去 秉
思 生 ,临池 志逸 。虚拳 直腕 ,指 齐 之数 百 年之 内 ,无人 拟 者 ,盖 与 天 掌空 ; 意在 笔前 ,文 向思后 。分 间 挺之 性 ,功 力 尚少 ,用笔 运神 ,未
欧阳询的故事和书法特点

欧阳询的故事和书法特点
欧阳询(约557年-641年),字信本,唐代著名书法家,与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并称为“初唐四大家”。
欧阳询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还是一位书法理论家。
他的书法作品和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阳询出生于一个书法世家,从小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的书法风格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稍长,布局合理,气势奔放。
他擅长熔铸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欧阳询的书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严谨工整:他的字体整齐紧密,布局合理,笔画流畅,给人一种庄重严肃的感觉。
2. 平正峭劲:他的字体重心稳定,笔画刚劲有力,峭劲有力,富有弹性。
3. 气势奔放:他的书法气势磅礴,有很强的动感,如骏马奔腾,气势磅礴。
4. 疏密有致:他的书法疏密得当,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
5. 用笔特点:欧阳询用笔讲究圆正,气力纵横轻重,凝神静虑。
他在写字时,会审字势,四面停匀,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得当。
欧阳询不仅在书法实践上有很高的造诣,还总结了一套丰富的书法理论。
他所撰写的《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著作,详细地阐述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技巧和美学要求,对后世书法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流传至今,仍被视为书法艺术的瑰宝。
他的故事和书法特点,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书法的重要参考。
2023年广东梅州高三高考一模作文“遵守法度,成就美好”导写及范文

2023届梅州高三一模作文“遵守法度,成就美好”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书法是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在其《用笔论》中对书法有过这样的论述:“书法者,书而有法之谓,故笔落纸上,即入'法’中,动静皆能含法为上乘。
”这里的“法”有法度之意,即书写时的笔法和规则。
书法创作要遵循法度,符合法度的作品才有审美的价值,才有可能成为上乘之作。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遵其法度,致于上乘循法方得美遵循法度,向“美”而行奉法度为准绳,书写盛世华章循法守度,愈见美好【优秀范文】1.遵守法度,成就美好欧阳询《用笔论》记载道:“书法者,书而有法之谓,故笔落纸上,即入‘法’中,动静皆能含法为上乘。
”其中蕴含书法创作之理:遵循法度,方具汉字之美,方显审美价值。
无规矩不成方圆,岂能因个人好恶而任意妄为?法度就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只有遵守法度,方能构筑稳定和谐美好社会。
法度是阳光,能让我们在公平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说:“理智不能用大小或高低来衡量,而应该用原则来衡量。
”我们要学会用理性的思维客观对待事物,高考成绩不能代表未来,即使白湘菱有异于他人的优秀。
广大网友被她的才华折服,弃法度于不顾,提出“破格录取”的无理要求。
今日先破一例,明日再开先河,这无限的黑洞后果应由谁来承担?君可见,社会生活中不守法度法律的人无处不在:瑞幸咖啡20亿,财务造假弃股民利益于不顾;特朗普断供世卫组织,置人类安全于脑后。
这种不守法度、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损人不利己,还会让社会不良风气泛滥成灾。
所以,我们应该将遵守规矩的种子扎根心底,用理智的思维冷静处事,才能守护社会和谐稳定。
法度是风帆,能让我们乘风破浪,一苇以航。
【书法理论】欧阳询·用笔论

【书法理论】欧阳询·用笔论欧阳询·用笔论有翰林善书大夫言于寮故无名公子曰:“自书契之兴,篆隶滋起,百家千体,纷杂不同。
至于尽妙穷神,作范垂代,腾芳飞誉,冠绝古今,惟右军王逸少一人而已。
然去之数百年之内,无人拟者,盖与天挺之性,功力尚少,用笔运神,未通其趣,可不然欤?”公子从容敛衽而言曰:“仆庸疏愚昧,禀命轻微,无禄代耕,留心笔砚。
至如天挺、功力,诚加大夫之说。
用笔之趣,请闻其说。
”大夫欣然而笑曰:“此难能也,子欲闻乎?”公子曰:“予自少及长,凝情翰墨,每览异体奇迹,未尝不循环吟玩。
抽其妙思,终日临仿,至于皓首而无退倦也。
”“夫用笔之法,急捉短搦,迅牵疾掣,悬针垂露,蠖屈蛇伸,洒落萧条,点缀闲雅,行行眩目,字字惊心,若上苑之春花,无处不发,抑亦可观,是予用笔之妙也。
”公子曰:“幸甚:幸甚:仰承馀论,善无所加。
然仆见闻异于是,辄以闻见便耽玩之。
奉对大贤座,未敢抄说。
”大夫曰:“与子同寮,索居日久,既有异同,焉得不叙?”公子曰:“向之造次,滥有斯言,今切再思,恐不足取。
”大夫曰:“妙善异述,达者共传,请不秘之,粗陈梗概。
”公子安退位逡巡,缓颊而言曰:“夫用笔之体会,须钩粘才把,缓绁徐收,梯不虚发,斫必有由。
徘徊俯仰,容与风流。
刚则铁画,媚若银钩。
壮则口吻而口口,丽则绮靡而消遒。
若枯松之卧高岭。
类巨石之偃鸿沟。
同鸾凤之鼓舞,等鸳鸯之沉浮。
仿佛兮若神仙来往,宛转兮似兽伏龙游。
其墨或洒或淡,或浸或燥,遂其形势,随其变巧,藏锋靡露,压尾难讨,忽正忽斜,半真半草因。
唯截纸棱,撇娘密绍,务在经实,无令怯少。
隐隐轸轸,譬河汉之出众星,昆冈之出珍宝,既错落而灿烂,复逯连而掃撩。
方圆上下而相副,绎络盘桓而围绕。
观寥廓兮似察,始登岸而逾好。
用笔之趣,信然可珍,窃谓合乎古道。
”大夫应声而起,行吟而叹曰:夫游畎浍者,讵测溟海之深;升培塿者,宁知泰山之峻。
今属公子吐论,通幽洞微,过钟、张之门,入羲、献之室,重光前哲,垂裕后昆。
欧阳询书论

欧阳询书论欧阳询传授诀---------------------------------------------------------- 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思静虑。
当审字势,四面停均,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被正。
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枯形,复不可肥,肥即质浊。
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
贞观六年七月十二日,询书付善奴授诀。
[评点]这是欧阳询给善奴书写的书法秘诀。
看似笔法,又关笔势,连书写者应具备的心态也涉及到了。
“细详缓临,自然备体”,强调的是以虚静心态达到审美创造的境界。
四个“不可",追求的是“中和"法度,至于如何才能掌握好这个“度”,就看各人的努力和悟性了。
其中也有集为《八诀》(见下)篇的。
八诀 [节录]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
虚拳直腕,指齐掌空,意在笔前,文向思后。
分间布白,勿令偏侧。
墨淡则伤神采,绝浓必滞锋毫。
肥则为钝,瘦则露骨,勿使伤于软弱,不须怒降为奇。
四面停匀,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
心眼准程,疏密欹正。
筋骨精神,随其大小。
不可头轻尾重,无令左短右长,斜正如人,上称下载,东映西带,气宇融和,精神洒落。
省此微言,孰为不可也。
丶[点]如高峰之坠石。
L[竖弯钩]似长空之初月。
一[横]若千里之阵云。
丨[竖]如万岁之枯藤。
[斜钩]劲松倒折,落挂石崖。
[横折钩]如万钧之弩发。
丿[撇]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
\[捺]一被常三过笔。
三十六法--------------------------------------------------------排叠:字欲其排叠疏密停匀,不可或阔或狭,如“壽"、“藁"、“畫"、“竇"、“筆"、“麗"、“羸"、“爨"之字,“系"旁、“言"旁之类,《八诀》所谓“分间布白",又曰“调匀点画"是也。
名家用笔论--節選

名家用笔论--節選名家用笔论--節選--------------------------------------------------------------------------------------------书法在用笔,用笔贵用锋。
用锋之说,吾闻之矣,或曰正锋,或曰中锋,或曰出锋,或曰侧锋,或曰偏锋。
所谓“中锋”者,自然要先正其笔。
……笔正则锋易于正。
中锋即是正锋,自不必说,而余则偏有说焉。
笔管以竹为之,本是直而不曲,其性刚,欲使之正,则竟正;笔头以毫为之,本是起易倒,其性柔,欲使之正,却难保其不偃。
倘无法以驱策之,则管竖,而笔头已卧,可谓之中锋乎?又或极力把持,收其锋于笔尖之内,贴毫根于纸素之上,如以箸头画字一般,是笔则正矣,中矣,然锋已无矣,尚得谓之锋乎!或曰:“此藏锋法也。
”试问:所谓藏锋者,藏锋于笔头之内乎?抑藏锋于字画之内乎?必有爽然失恍然悟者。
第藏锋画内之说,人亦知之,知之而谓“惟藏锋乃是中锋中锋无不藏锋”,则又未尽然也。
盖藏锋、中锋之法,如匠人钻物然,下手之始,四面展动,乃可入木三分。
既定之后,则钻已深入,然后持这以正。
字法亦然,能中锋自能藏锋,如锥画沙,如印印泥,正谓正也。
然笔锋所到,收处、结处、掣笔映带处,亦正有出锋者。
字锋出,笔锋亦出。
笔锋虽出,而是笔尖之锋,则藏锋、出锋皆谓之中锋,不得专以藏锋为中锋也。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作字之法,先使腕灵笔活,凌空取势,沉着痛快,淋漓酣畅,纯任自然,不可思议。
能将此笔正用、侧用、顺用、逆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浑身都是解数,全仗笔尖毫末锋芒指使乃为合拍。
凡作书,不可信笔,重思尝言之。
盖以信笔则中无主宰,波画易偃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询《用笔论》注释有翰林善书大夫[1]言于寮[2]故无名公子曰:“自书契[3]之兴,篆、隶滋起,百家千体,纷杂不同。
至于尽妙穷神,作垂代[4],腾芳飞誉,冠绝古今,惟右军王逸少一人而已。
然去之数百年之,无人拟者,盖与天挺[5]之性,功力尚少,用笔运神未遗其趣,可不然欤?”公子从容敛衽而言曰:“仆庸疏愚昧,禀命⑥轻微,无禄代耕⑦,留心笔砚。
至如天挺、功力,诚如大夫之说。
用笔之趣,请闻其说。
”大夫欣然而笑日:“ 此难能也。
子欲闻乎?”公子日:“予自少及长,凝情翰墨,每览异体奇迹,未尝不循环吟玩。
抽其妙思,终日临仿,至于皓首而无退倦也。
”【今译】有翰林善书大夫对旧同僚某公子说。
”自从文字之创,篆、隶兴起,百家千体,纷杂不同。
至于能完美入神,可作楷模流传后世,美名飞扬,古今称绝的,只有王羲之一人而已。
以往数百年间,无人能相比者,因天资、功力都缺乏,对笔法的奇幻莫测未通其妙。
可不是吗?”公子从容地整整衣袖后说:“我庸疏愚昧,人微言轻,不食俸禄,专心于书法。
至于天资、功力,正如大夫所说。
而用笔之妙,想听听你的见解。
”大夫高兴地笑着说:“这是不容易的,你希望听吗?”公子说:“我自少及长,专心书法,每见结体多变,用笔奇妙,未尝不反复的玩赏、体会。
分析其美妙构思,终日临仿,以至头发已白也没厌倦和后退。
”【注释】[1]翰林善书大夫——这是一个虚拟的官名,与后面”无名公子”都是虚拟的人物。
[2]寮]”僚”。
同官为寮。
[3]书契——指文字。
[4]垂代——流传后世。
[5]天挺——天资。
[6]禀命——受于天的命运。
指在世为人。
[7]无禄代耕——没有俸禄收入。
语出《孟子?万章下》:“禄足以代其耕也。
”--------------------------------------------------------------------------------“夫用笔之法,急捉短搦[1],迅牵疾掣[2],悬针垂露,蠖huò屈蛇伸,洒落萧条,点缀闲雅,行行眩目,字字惊心,若上苑[3]之春花,无处不发,抑亦可观,是予用笔之妙也。
”【今译】“用笔的方法,笔要紧握低捏,快行快拽,如悬针,如垂露,如蠖的屈曲,如蛇的伸展。
萧洒脱略,从容大方,行行光彩夺目,字字惊心动魄,如园中之花,无处不发,多么可观啊!这就是我用笔的奥妙。
”【注释】[1]捉、搦nuò——握笔。
[2]牵、掣chè——运笔。
掣,拉,拽。
[3]上苑——供帝王玩赏、打猎的园林。
--------------------------------------------------------------------------------公子日:“幸甚,幸甚!仰承余论,善无所加。
然仆见闻异于是,辄以闻见便耽玩之,奉对大贤座,未敢抄说。
”大夫曰:“与子同寮,索居日久,既有异同,焉得不叙?”公子日:“向之造次,滥有斯言,今切再思,恐不足取。
”大夫曰:“妙善异述,达者共传,请不秘之,粗梗概。
”公子安[1]退位逡巡,缓颊而言[2]曰:“夫用笔之体会,须钩粘才把[3],缓绁[4]徐收,梯 [5]不虚发,斫[6]必有由。
徘徊俯仰,容与[7]风流[8]。
刚则铁画,媚若银钩,壮则崛吻[9]而(山)(山业)[9],丽则绮靡而清道。
若枯松之卧高岭,类巨石之偃鸿沟[11],同鸾凤之鼓舞,等鸳鸯之沉浮。
仿佛兮若神仙来往,宛转兮似兽伏龙游。
其墨或洒或淡,或浸或燥,遂其形势,随其变巧,藏锋靡露,压尾[12]难讨,忽正忽斜,半真半草。
唯截纸棱,撇捩窈绍[13],务在经实[14],无令怯少。
隐隐轸轸[15],譬河汉[16]之出众星,昆冈[17]之出珍宝,既错落而灿烂,复越连[18]而埽撩[19]。
方圆[20]上下而相副,绎络盘桓而围绕,观寥廓兮似察[21],始登岸而逾[22]好。
用笔之趣,信然可珍,窃谓合乎古道。
”【今译】公子说:“非常幸运!非常幸运!听到你的高论,真是再好没有了。
然而我的见闻有不同于此的,每当闻见便深加玩味,现在面对着您,不敢全照您的说法。
”大夫说:“与你同僚,相处日久,既有不同见解,哪可不谈?”公子说:“以前轻率,言谈过度,现在仔细再想,恐不可取。
”大夫说:“美妙的不同论点,是通达事理的人应相互交流的,请勿秘守,粗说大概。
”公子于是离开座位,踱步再三,婉转地说:“用笔的体会,必须深入探取,掌握裁夺。
缓行慢收,笔不虚发,砍必有由。
来去上下,悠闲而超逸。
刚如铁画,媚若银钩,壮则高耸而峻立,丽则柔美而清劲。
如枯松长于高山,巨石卧于鸿沟,与鸾风的鼓舞,鸳鸯的沉浮相仿。
好像神仙来往,飘忽无踪,兽伏龙游,委充曲折。
其墨色或鲜明或淡雅、或湿润或枯燥。
按照字的态势,随其巧妙变化,藏锋不露,收笔难寻。
忽正忽斜,半真半草。
只有用“断”的笔法(作方笔解)在纸上呈现出棱侧之势,一撇一折才能美好,点画务必充实,不使怯弱。
茂茂密密,譬如银河的众星,昆冈的美玉,既交错缤纷而光彩鲜明,又相续连接而既散又拢。
周围上下相称,来往徘徊相绕,看空阔处(用笔之趣)非常昭著,才能登达更为美好的(书艺)之岸。
用笔之趣,确实可珍,私心以为这就合乎古代(笔法)的道理了。
”【注释】 [1]安——于是。
[2]缓颊而言——婉转地说。
缓颊二字乃面带笑容之意,语出《史记?高帝纪上》:“汉王如荥阳,谓郦食其曰:“缓颊往说王豹。
”[3]钩粘才把——钩,钩索义理,犹言穷理也,《易?系辞》钩深致远。
钩粘作深入探理解。
才,通”载”。
把,掌握。
[4]绁——本义为牵引牲畜的绳子'引申为牵引,这里指运笔。
[5]梯——导致事故的因由,指笔。
[6]斫——砍。
这里指下笔。
[7]容与——闲暇自得貌。
[8]风流——谓作品超逸美妙。
[9](口屈)吻——疑为”崛(山勿)”二字之误。
崛(山勿),高耸屹立貌。
语出《文选?鲁殿灵光赋:“隆崛(山勿)乎青云”。
[10]——山之高峻之貌。
[11]鸿沟——古运河名。
[12]压尾——收笔之意。
[13]——窈绍——窈窕、美好貌。
[14]经实——充实之意。
[15]隐隐轸轸——形容众多、丰盛。
[16]河汉——即银河。
[17]昆冈——古代传说中的产玉之山。
[18](走录)连——(走录)字疑为”逮”字之误。
逮,古文作”逯”。
逮,及也,也就是连的意思。
[19]埽撩——埽,弃也,作散解,撩,理也,拢取物为撩。
按文乃既散又合之意。
[20]方圆——作周围解。
[21]察——昭著、明显。
[22]逾——通”愈”,更加。
--------------------------------------------------------------------------------大夫应声而起,行吟而叹曰:“夫游畎浍[1]者,讵测溟海之深;升培(土娄)[2]者,宁知泰山之峻。
今属公子吐论,通幽洞微,过钟[3]、[4]之门,入羲[5]、献[6]之室,重光前哲,垂裕后昆。
中心藏之[7],盖棺乃止。
”公子日:“鄙说疏浅,未足可珍,忽枉话言,不胜惭惧。
”有翰林善书大夫[1]言于寮[2]故无名公子曰:“自书契[3]之兴,篆、隶滋起,百家千体,纷杂不同。
至于尽妙穷神,作垂代[4],腾芳飞誉,冠绝古今,惟右军王逸少一人而已。
然去之数百年之,无人拟者,盖与天挺[5]之性,功力尚少,用笔运神未遗其趣,可不然欤?”公子从容敛衽而言曰:“仆庸疏愚昧,禀命⑥轻微,无禄代耕⑦,留心笔砚。
至如天挺、功力,诚如大夫之说。
用笔之趣,请闻其说。
”大夫欣然而笑日:“ 此难能也。
子欲闻乎?”公子日:“予自少及长,凝情翰墨,每览异体奇迹,未尝不循环吟玩。
抽其妙思,终日临仿,至于皓首而无退倦也。
”【今译】有翰林善书大夫对旧同僚某公子说。
”自从文字之创,篆、隶兴起,百家千体,纷杂不同。
至于能完美入神,可作楷模流传后世,美名飞扬,古今称绝的,只有王羲之一人而已。
以往数百年间,无人能相比者,因天资、功力都缺乏,对笔法的奇幻莫测未通其妙。
可不是吗?”公子从容地整整衣袖后说:“我庸疏愚昧,人微言轻,不食俸禄,专心于书法。
至于天资、功力,正如大夫所说。
而用笔之妙,想听听你的见解。
”大夫高兴地笑着说:“这是不容易的,你希望听吗?”公子说:“我自少及长,专心书法,每见结体多变,用笔奇妙,未尝不反复的玩赏、体会。
分析其美妙构思,终日临仿,以至头发已白也没厌倦和后退。
”【注释】[1]翰林善书大夫——这是一个虚拟的官名,与后面”无名公子”都是虚拟的人物。
[2]寮]”僚”。
同官为寮。
[3]书契——指文字。
[4]垂代——流传后世。
[5]天挺——天资。
[6]禀命——受于天的命运。
指在世为人。
[7]无禄代耕——没有俸禄收入。
语出《孟子?万章下》:“禄足以代其耕也。
”--------------------------------------------------------------------------------“夫用笔之法,急捉短搦[1],迅牵疾掣[2],悬针垂露,蠖huò屈蛇伸,洒落萧条,点缀闲雅,行行眩目,字字惊心,若上苑[3]之春花,无处不发,抑亦可观,是予用笔之妙也。
”【今译】“用笔的方法,笔要紧握低捏,快行快拽,如悬针,如垂露,如蠖的屈曲,如蛇的伸展。
萧洒脱略,从容大方,行行光彩夺目,字字惊心动魄,如园中之花,无处不发,多么可观啊!这就是我用笔的奥妙。
”【注释】[1]捉、搦nuò——握笔。
[2]牵、掣chè——运笔。
掣,拉,拽。
[3]上苑——供帝王玩赏、打猎的园林。
--------------------------------------------------------------------------------公子日:“幸甚,幸甚!仰承余论,善无所加。
然仆见闻异于是,辄以闻见便耽玩之,奉对大贤座,未敢抄说。
”大夫曰:“与子同寮,索居日久,既有异同,焉得不叙?”公子日:“向之造次,滥有斯言,今切再思,恐不足取。
”大夫曰:“妙善异述,达者共传,请不秘之,粗梗概。
”公子安[1]退位逡巡,缓颊而言[2]曰:“夫用笔之体会,须钩粘才把[3],缓绁[4]徐收,梯 [5]不虚发,斫[6]必有由。
徘徊俯仰,容与[7]风流[8]。
刚则铁画,媚若银钩,壮则崛吻[9]而(山)(山业)[9],丽则绮靡而清道。
若枯松之卧高岭,类巨石之偃鸿沟[11],同鸾凤之鼓舞,等鸳鸯之沉浮。
仿佛兮若神仙来往,宛转兮似兽伏龙游。
其墨或洒或淡,或浸或燥,遂其形势,随其变巧,藏锋靡露,压尾[12]难讨,忽正忽斜,半真半草。
唯截纸棱,撇捩窈绍[13],务在经实[14],无令怯少。
隐隐轸轸[15],譬河汉[16]之出众星,昆冈[17]之出珍宝,既错落而灿烂,复越连[18]而埽撩[19]。
方圆[20]上下而相副,绎络盘桓而围绕,观寥廓兮似察[21],始登岸而逾[22]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