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总结(通用11篇)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总结(通用11篇)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总结篇1《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因而,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落实语文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要结合课文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文道统一。
笔者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一粗浅探讨。
一、在感悟汉字的深奥莫测中渗透德育。
我们在日常语文教学中,经常从汉字的造字原理上与学生进行推敲。
这里有时就蕴含一定的德育因素。
例如:如“爱”字,它的繁体字是“愛”。
字的顶端是“放在盘子里的一颗心;中间的心表示发自内心地对待朋友(也包括亲人),这就是爱”——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诸如此类,我们通过解说汉字原理,使学生深刻理解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对汉字与汉语言作为母语产生发自心底的自豪感,渗透德育教育。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1、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语文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落实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我们通过学习《沁园春·雪》—毛泽东等课文,激发爱国之情;通过学习《陈涉世家》等课文,让学生了解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丰功伟绩,鼓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
2、求实教育。
例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通过寻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让学生明晰要正确的寻找事物的正确答案。
让学生在体味、赏析的同时,提升学生对思考与把握。
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只有学生亲耳所听、亲眼所见、亲手去做,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感染力。
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机会。
如:在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中,我为学生布置系列作业:一是写调查报告。
让学生调查身边的人,去了解党在我心中的巨变。
二是开展体验教育活动。
在条件尽可能允许的条件下,试着用柴火做饭、用蜡烛度过夜晚等,来感受祖国今昔昔比的巨变。
语文德育渗透总结(11篇)
语文德育渗透总结(11篇)语文德育渗透总结(精选11篇)语文德育渗透总结篇1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而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人的思想智慧的精华。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认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平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或思想品质教育,这不仅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
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现。
既然是渗透,那就一定要讲究一些艺术性和操作方法。
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一些做法。
一、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适合学生年龄的特点。
由于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特点,他们很容易受兴趣的影响。
因此在编排教材时体现着时代性、趣味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然而小学生是否能够深刻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意图,小学语文教师是关键。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能够将教材准确地把握好。
将编写者的编排意图充分领悟出,将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充分挖掘出来。
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判断是非对错、善恶美丑。
例如在教授《蚂蚁的救助》这一课这课讲述的是一只蚂蚁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互相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重也告诉人们应该要关爱动物关爱生命。
通过对课文的讲解教师要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里面所要表达的哲理让他们知道大自然中生命的伟大教育学生要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
教师要通过引申发挥让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充分地体现德育功能。
二、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来渗透德育。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能够体会的思想都是比较直观的对于一些抽象的事物理解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所教知识或者思想融入到实际中去是一种较好的而且也是小学生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总结(4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总结(4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总结(4篇)综合工作总结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总结(4篇)总结德育渗透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进程中的德育渗透就如东风细雨,包括在字词的赏析中,在文章的感悟中,包括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渐渐地、暖和地进入学生的心灵,与无形中感染、熏陶着学生。
在语文教学进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起学生酷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辟学生的视野,重视培养创新精神,进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渐构成健全人格。
可见语文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从这里可以知道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到达教书育人的目的。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德育贯串到教学进程中。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捉住各种有益时机,利用各种途径采用渗透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得以潜移默化,使学生的思想遭到熏陶感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我以为只要充分利用教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可以到达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在讲述重点词句、关键语段中渗透德育对教材中的一些重点词句、关键语段,教学中要扎实捉住,带领学生仔细品读体味,在分析语言文字时,故意识渗透课文本身具有的思想内容,遭到人情美、人性美、道德美、精神美的熏陶,从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课文中重点句子可以体现文章的思想内容,在教学时,必须深入引导,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遭到教育。
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引导理解时,先让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说一说是在甚么情况下讲的?然后捉住这个句子的重点词语可爱、破碎。
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
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共鸣。
那末,我们的唯一家园------地球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二、在联系实际时渗透德育教学中还可以把课文中的德育因素作公道的延伸,联系学生实际渗透德育,以可以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语文教育更应该承担起一定的德育责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与语文渗透研究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一种新思路和新方向,本文将就此进行一番浅谈。
二、德育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德育与语文是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
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可以使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更好地发挥德育功能,不仅提升了语文课的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其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学生正处于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形成期,这一时期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对学生终身发展影响非常大。
德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情趣、品格和思想,进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切实培养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语文课堂上,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诗歌、故事等文本,来感染和引导学生的情感,引导孩子们爱好美、尊敬美、追求美,在欣赏和创作中养成美好的品质。
2、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育和语文是紧密相关,语文是实现德育的主要途径。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巧妙的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通过语文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作品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能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进一步体悟意义,培养综合思维素质。
3、推动课程改革,促进教育转型。
在现代社会,教育不仅要考虑到学科知识的传授,更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在这一背景下,德育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推动课程改革,促进教育转型,更能够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把德育与语文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三、德育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方法德育渗透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注重方法的规范和科学性。
浅谈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管理篇•德育天地浅谈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王蕾(甘肃省和政县马牧沟学校,甘肃和政)新课改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德育在小学学校教育方面扮演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小学语文德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将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作者深有体会,特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同时积极借鉴同行优秀教学成果,从以下两点进行深入剖析,权做引玉之砖,以期为德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贡献微薄之力。
一、德育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针对于小学生而言,个体认识和道德徘徊在较低层面。
作者认为:小学生道德水平处于低级和服务定向阶段。
本阶段学生道德认识比较肤浅。
本阶段学生评价好坏的主要依据是行为产生后果和对自身利害关系影响。
那些道德水平高的学生会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这些学生通过对周围事物感悟来陈述己见,以自身视角看待道德问题,然后遵守社会秩序。
这些学生主要集中在小学高年级段。
小学语文德育资源比较丰富。
集中体现在一些名篇佳作中。
比如:一些文学名著和历史题材的课文,都是实施德育的良好素材。
小学语文德育是由语文学科特点决定的。
语文教学极大丰富了学生文化知识,学生道德素质起到潜移默化影响。
因此,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性不容小觑。
二、德育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举措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理论自带。
教学活动依赖于教师对教材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
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这是实现小学语文德育的有效举措。
深度研究教材内涵,挖掘富含的德育素材,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同时对学生实施德育。
彰显语文教材的丰富性和现实性实施德育,逐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比如:在讲解某篇课文时,接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内涵,促使学生透过表面语言文字深入到课文本质,帮助学生提高道德水平。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德育渗透的定义德育是人格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它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内核和最高价值追求,是人类发展的标志。
德育渗透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道德教育,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道德渗透。
与传统的德育教育相比,德育渗透更注重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关联性,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全面提升。
1.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实现需要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入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文、背词、做题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人文知识的重要性。
例如,经历了一番朗读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进一步引导他们对人文知识的思考和探究,从而增强其人文素质。
2.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除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另一个实现方式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道德情感,如爱、慈、恕等。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一步强化其道德情感。
3.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实现方式就是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探究性课题或开展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社会现状,探讨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形成个人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强化其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基础。
4. 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最后一个重要实现方式就是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建立互动和谐、教育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愉悦性,让学生在愉悦中感受到道德教育的氛围。
同事,教师也可将文化现象、学习方法与课堂实践相融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语言艺术、思维能力,同时增强其整体素质。
三、结语德育渗透是提高学生成长全面素质的有效途径,对于语文学习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上文中,笔者通过阐述德育渗透的定义及语文教学中的实现,我们可以得知,无论是在语文教学中,还是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德育渗透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视。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9篇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9篇第1篇示例: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传授语言文字知识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那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德育应该如何渗透?有哪些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呢?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讨论。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是多样的,可以通过课文内容、课外阅读和作文等多种形式来实现。
在课文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价值观念的引导,通过选取富有思想性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接受美好的情感熏陶和崇高的道德教育。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他们接触更广泛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作文是学生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在作文中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社会生活的热爱。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是关键的,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情境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启发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让他们在积极思考中接受德育教育。
情境式教学是指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参与感受其中的人文情感和道德观念。
可以通过给学生创设情境,在角色扮演和游戏中体验人生百态,感悟真理和美好。
这种方法能够更加生动地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力量,增强其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也包括学生自主学习和家校合作。
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在课堂之外,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和自主写作来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任务和写作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主动阅读和写作来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文化精髓和道德意义。
家校合作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家长的参与和辅导,让德育教育在课堂之外得以延伸。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7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7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下面就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
一、注重修养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知识和人文情怀,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诗歌、讲述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领略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品味。
教师还可以针对精美的语文篇章和名家名作进行解读,引导学生从中感悟生活的真谛,感悟人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崇高人格。
二、讲究语言礼仪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良好的语言礼仪是文明生活的基本要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修养和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尊重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
教师还可以通过文言文、名言警句的传授,让学生了解古代先贤的高尚品德和优美语言,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注重文学熏陶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名家名作,感受经典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操。
教师还可以从文学中挑选与学生成长相关的作品,让学生从中感受美好的情感、崇高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注重思想引导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包括思想引导,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解读古代诗词、现代散文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师还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从中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
五、注重情感沟通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包括情感沟通,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读诗朗诵、讲述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内心的情感需求,倾听学生的诉求,引导学生化解内心的矛盾和困惑,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中学语文教研组德育渗透(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传承优秀文化、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使命。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从中学语文教研组的角度,探讨如何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德育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优秀作品的熏陶,让学生感受人性的美好,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德育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具有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3. 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德育渗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德育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道德素养。
三、中学语文教研组德育渗透的策略1. 制定德育渗透方案中学语文教研组应根据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制定德育渗透方案。
方案应明确德育渗透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确保德育渗透工作的有序进行。
2. 优化教学内容(1)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应深入挖掘,将德育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
(2)拓展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阅读优秀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道德的力量,提升道德素养。
3. 创设德育情境(1)课堂情境: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德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情境中感受道德的魅力。
(2)课外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道德。
4.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德育意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认识到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开展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德育培训,提升教师的德育教学能力。
5. 家校合作(1)加强家校沟通: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2篇)
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语文作为学科,不仅可以传授语言知识,还可以通过文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和思想等方面的素养。
在学年中,我们通过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方式,不仅加强了学生的道德教育,还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下面将对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情况进行总结。
一、德育渗透的具体做法1、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在学年中,我们每周都会组织班会,通过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比如,在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我们就组织了一次读书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书籍的热爱和欣赏的能力。
在班会上,我们会邀请一些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并表达自己的读后感。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增加了对书籍的理解,还培养了自己的品德素养。
2、设置德育课程为了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我们还设置了德育课程。
这门课程主要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比如,在学年中,我们学习了《红楼梦》这部经典文学作品。
通过学习《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学生可以了解到人性的复杂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课堂上,我们会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品德和行为,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中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3、组织德育活动为了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的德育活动。
比如,在学年中,我们组织了一次“尊师重教”主题活动。
活动中,我们引导学生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师长、珍惜学习机会的意识。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并通过写信、制作卡片等形式,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谢意。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增强了对老师的尊重,也增加了对学习的热爱和对学校的归属感。
二、德育渗透的效果评价通过上述的德育渗透做法,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效果评价。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文教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
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综合目标。
第一,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立德树人。
语文课堂是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通过语文教学,教师可以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品德修养和人生观念。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行为举止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就是我们进行价值观教育的好材料,通过分析他们的行为和语言,我们可以让学生深刻领会到什么是真实的美、善、爱、真等美德。
通过课文的品读和解析,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注重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通常会接触到很多发人深省的优秀诗歌、散文和小说,这些作品往往能够触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产生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独特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能力。
比如《敕勒歌》、《离骚》等古代诗歌,内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沉沦的悲伤和对理想的追求,教师可以通过解读这些诗歌,让学生领悟到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作者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伟大情感的共鸣和认同,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情感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培养学生的情感,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注重美育教育。
语文教学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最佳平台,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解读古代诗歌,让学生感受到古代诗人在对自然的赞美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美的力量,领悟美的内涵。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及途径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及途径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以德育为导向,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道德素养和情感态度。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具有高度人文化素质的公民。
意义:1、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许多内容,如小说、诗歌、散文等文本都是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的良好来源,可以帮助学生增加道德认识和思考的方式,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2、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语文是情感和文学表达的载体,学生通过接触语文文本,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人类的情感和生活,并在情感上得到有效的滋养和品味,从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让学生具备高度的人文精神,乃至成为堂堂正正的公民。
因此在语文教育中德育要贯穿学科,使其成为学生学习自身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途径:1、课堂教学。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教材内容选取等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语文文本中的社会道德和人文精神的价值和意义。
2、教材选择。
教师要注重选取具有德育裨益的文本作为教学材料,例如在教学小说时,新儒家思想的小说性情节材料比较多,这些小说具有很高的道德性和文学性价值。
3、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也是小学语文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它是培养学生情感意识、爱国情怀等方面的重要途径。
4、大量阅读。
说到德育渗透,不能不提大量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有机会认识不同领域的道德事例、真相,这样就可以为学生的德育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能量。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情感态度,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所以,在教育教学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理解形成自己的精神内核。
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
谈谈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这意味着语文教学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教书育人的统一。
那么,怎样进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呢?我的浅见如下:一、朗读训练,领会主旨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是通过字里行间而流露出来的,朗读既是加强双基,又是领会感情的良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流溢于文字的审美情趣中,如《谈骨气》“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
文天祥宁死不降元朝,穷苦人,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横眉怒对敌人,等重点句子的反复朗读分析领会,再指导学生举出一些中国人有骨气的例子,从而理解“骨气”的内涵,培养学生以我们伟大的先人为榜样,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二、语句感染,展示形象我在语文教学中,很注重运用教材中典型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事迹和优美动人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教育。
如我在教《纪念白求恩》一文时,我先介绍白求恩的事迹,接着运用文章中具体语言的叙述使学生体会到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可贵,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白求恩的精神,从而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又如我教《人民英雄化念碑》一文,我让学生反复朗第七至第十段并指导学生从画面反映的事件,时间,地点及人物的动作与神态、背景画面,浮雕意义几方面去理解十幅浮雕的内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难历程。
三、分析人物,叩击心弦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塑造英雄人物的文章,这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会叩击学生的心弦,唤起学英雄见行动的激情。
文章往往以具体的故事情节,通过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5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5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德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呢?可以通过选取具有高尚道德情感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讲解。
可以选取《小兵张嘎》、《孝子精忠》等篇目,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可以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表达。
教师可以针对一些热点话题,让学生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班级中出现的一些矛盾问题、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事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表达自己的道德情感,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念。
语文教学也可以通过阅读名人传记等文学作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和道德观念。
可以让学生了解岳飞的民族气节、庄子的忠厚品格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名人的事迹来认知道德的重要性,从而得到进一步启发和教育。
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渗透德育。
在阅读完孝子精忠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感受孝子精忠的情感,从而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
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语文课文的内容来进行道德观念的引导。
在学习《草房子》的时候,可以通过对阿Q的人生观的讨论来引导学生了解自尊、自立、自强等正面的品质。
通过这种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有很多种,而这些方法无不离不开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
希望广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的渗透,使学生不仅仅在知识上有所收获,更能够在品格上得到提升。
第2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语文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字、语言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德育教育的载体。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德育渗透进去呢?以下是一些渗透方法供大家参考。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5篇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5篇第1篇示例:语文学科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可以渗透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下面就从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入手,进行一番总结和探讨。
语文学科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之一。
语文学科是学生接触最广泛的学科之一,它不仅仅是教授汉字、词语、句子等语言知识的学科,更是一个渗透着丰富的道德意义和人文精神的学科。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往往会选择一些具有感染力和启发意义的文章进行教学,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其中蕴含的道德内涵,体会到其中的感人之处,从而感悟到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是德育的有效途径。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字,体会到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悟到其中蕴含的道德规范和人生哲理,塑造自己的人格和品格。
在阅读《红楼梦》这样的巨著时,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深刻道理,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语文学科的表达教学也是德育的重要途径。
语文学科教学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就需要他们具备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通过语文学科的表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使他们在表达时能够明辨是非,坚持正义,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语文学科的实践教学也是德育的重要渠道。
通过语文学科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晨读朗读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写作或演讲比赛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际的训练和实践,学生可以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一个有情怀、有担当的人。
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是教育的一大亮点,它通过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渗透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渗透问题虽比较复杂,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语文教师只要有深厚的基本功、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行德育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一、充分挖掘教材,开展德育教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尤其要利用语文教学的阵地,突出教书育人。
据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利用教材,有针对性地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其进行人生观、世界观、是非观的教育,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生要旨,给学生以感化、熏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课改版中学语文教材选取了一些时代性较强的文章,有的蕴藏爱国主义精神,有的表达无私忘我献身科学的高尚情操,有的课文表达了坚定的信念,因此语文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
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找准契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本文记叙的事件出发,总结出一个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从这一道理出发,让学生畅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困难的方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人生信念以及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是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而为一,这就要求备课,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尽力做到德育与学科教育水乳交融,使德育工作附着有物,都尽可能触动学生的思维意识。
因此我们要用好语文课本,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作文训练进行德育教育语文离不开写作,没有写作的语文实际上是不能称其为语文的。
那么,如何处理好写作与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关系呢?学生的写作渗透着学生的思想感情。
一篇作文从构思、写作到修改,都有观点和方法的问题,都渗透着学生的主观意识。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方法德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成败,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必须重视德育。
但在实际的学校教学中,存在着只重视智育而轻德育的现象。
德育过程枯燥无味、照本宣读。
教学与学生实际相脱离,与学生的知行相脱离,认识不能转化为行为,学生在遭遇复杂德育生活时难以适从,无能为力。
因此,我认为德育的内容必须是生活化的,德育过程必须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
而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现以上目标的有效手段。
语文学科就是德育教育的一个主阵地,因为语文学科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正如教书育人一样,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语文是生命之声、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语文教材中的每篇精选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鲜活的德育内容呢?我试谈几点感受:一、语文课前的德育渗透我在每节语文课上正课之前,都会让学生进行五分钟的演讲说话训练。
其主要内容是成语故事。
成语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极佳教材。
同学们演讲的内容很丰富,如:“孟母三迁”、“水滴石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顾茅庐”……同学讲完后,我并不草草了事,而要让学生评论该成语讲述的道理或对自己的启发。
通过“孟母三迁”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母爱之伟大,作为儿女应如何孝敬父母;通过“水滴石穿”使学生懂得了做任何事情要持之以恒,方可成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忠心;“三顾茅庐”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诚心。
如果有的学生不喜欢讲成语故事,我就让他们评述亲眼所见的生活中的事件及启发。
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思想品德的熏陶。
我抓住这个时机,启发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看待这个世界。
这样在每一节课上,道德教育不存在任何的斧凿痕迹。
使学生没有一种语文老师上政治课的感觉。
中职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中职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一、德育目标明确
在中职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德育为核心,明确教学目标。
我们深入理解德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将德育目标融入日常教学中,确保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材内容挖掘
在中职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
我们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寻找与德育相关的知识点,通过课堂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德育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
三、课堂教学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德育的渗透。
通过文学作品的分析、古代诗词的解读等,将德育与语文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德育熏陶。
四、课外活动拓展
为了更好地进行德育渗透,我们积极开展课外拓展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语文竞赛、读书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教师榜样作用
作为教师,我们的行为举止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注重自身形象,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良好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六、家校合作共育
我们积极与家长合作,共同推进德育工作。
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德育发展,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七、评价机制完善
为了更好地推进德育渗透工作,我们完善了评价机制。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更重视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通过评价机制的引导,促使学生更加注重自身德育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德育为先,德育为本,德育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有绝对的地位。
所谓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其作用是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整体工作起着导向保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时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不断地提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并使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将来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德育的基本途径有很多,除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劳动、社会实践,环境的优化以及课外活动外,各个学科的教学更要渗透德育思想。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从而达到学科德育在学科中完成德育和智育的统一。
在学科教学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思想和道德情操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
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起到推动作用。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有浅显的认识。
一、提高语文教师基本功的修炼。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话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还需要磨练功。
语文的特性是工具性,它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精髓运用文字记录并传承下来,大部分经典如四书五经,《百家姓》《千字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中德育思想性非常强,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学习并进一步传承下来。
语文教师则是传承者,唐代愈已经在《师说》中明确提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其中的传道放在首位,那就是要求师者应以传道作为根本。
而大多数语文教师却将授业作为主旋律,单纯去传授知识,强调语法,苛求释解,实际上这样就大错特错了。
当我们读到经典《大学》开篇时:“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目的就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德育的思想。
这就给语文教师提出了现实的要求,教书是为了育人,育人是我们达到的终极目标。
在语文课本中,大多数篇章思想性很强,有很多有价值的容直接从文字中体现德育思想,有些文章虽没有直接点出但在其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涵,有些文章也可以通过拓展延伸到德育思想上。
可以说每一篇文章都有可挖掘的德育要点,而这种挖掘渗透不是受教育者而是语文教师。
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上应该有深度,又外延地寻找德育容,再通过教学感悟形式传授感染学生,让学生慢慢融入思想,再转化成为因——自主行为实践,形成良性循环,那么中华民族的精髓——道德品质,才能得以延续。
语文教师担负的不仅仅是教书的表层任务,更重要的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因此语文教师要提升功,修炼自我,以更好的达到我们的最终目标。
1、语文教师要不断补充中华经典。
浩渺的中华经典,能丰富人的涵,开阔人的心胸,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以智慧。
这样更有利于德育思想的渗透,让学生的言谈举止落落大方。
作为语文教师接触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并不多,利用典籍旁征博引更是少之又少。
教育学生缺少根的东西,很难达到教育深层次效果。
语文教师学习经典为了更好与课程有机的统一,高效的配合。
课文中文质兼美的文章,情感、道德、文学性具佳,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过引经据典,不仅能达到知识的吸收,还有精神上之所得。
这样学生对于老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也是促进学生德育良性发展的很好契机。
教师不断地学习经典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来营造更好的德育氛围。
2、语文教师要了解学生群体的认知水平。
语文教师要了解学生是哪一类受众群体,孩子的身体和身心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不同阶段的学生,有各自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标准,作为语文教师不能盲目的拔高孩子的认知水平,应该符合孩子的特点。
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简短的小故事,蕴含着简单的道理,教师不要人为的拔高;高年级课文文章篇幅较长,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层次的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实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拔高,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孩子的个性特点,超出了学生接受的围,思想感情缺少了认知,就更谈不到德育渗透了,这样学生就把最朴素的情感丢掉了。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德育没有了根据,没有落实,把学习课文单纯的局限于学习知识点上,灵魂没有升华,达不到德育目标,德育徒劳无功。
3、语文教师要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
语文教师渊博知识,固然能吸引学生,但是自古以来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职业素养,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
语文教师身教在教育教学中是最好的榜样,起到示作用。
语文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学生。
加里宁说过:“一个教师必须好好的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最严格的监视之下”。
马卡连柯也说过:首先是教师品格的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学校集体讲话,参加活动,教师形象凸现出来,学校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却做不到,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间,日后语文教师再要求学生做时,学生也做不到。
教师还不清楚孩子为什么不听自己的话,殊不知,你的言行已经影响了学生,这就是所谓的上行下效。
语文教师平日所讲和平日所做一致,带动所教学生的道德情感是无法估量的。
教师作为成年人,认知绝不是语文课堂所教的一节课,而是你教学的方法,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
如果语文教师将自己高尚的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渗透于语文教学中,那么学生会收益匪浅。
二、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达到高效。
语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是为了渗透德育而渗透,应该是悄无声息地将德育思想及行为潜移默化地植入孩子的头脑中,应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
这样智育同德育就会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对学生的作用影响是很大的。
(1)爱的情感是德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德育思想的正能量。
高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点,道德水平,想象力以及情感特点都较中低年级高出一截。
以小学六年级为例,编者在编写教材时每一章每一课都渗透出人类之大爱:既有对自然地爱,又有动植物的喜爱,也有人与人的关爱,更有对祖国无限的热爱。
这样就提供德育渗透的环境,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发现爱,感受爱,理解爱,实践爱,把爱回报于他人,家庭和社会。
《山中访友》一文是六年级开篇文章,汉荣先生对山中的一草一木都充满浓浓的喜爱之情。
通过教学让学生有感知,有体会。
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老朋友,并把山中动植物赋予了人的特点,让动植物通人性,通灵性。
山中一切仿佛在与我窃窃私语,谈天说地侃侃而谈,更有甚者为我唱歌、吟诵,字里行间无不充满作者对每一个事物的喜爱之情。
语文教师抓住作者的情感,推而广之引导学生,山中的一切默默地为我们做出无私的奉献,我们难道不去喜欢他们,爱护他们吗?也希望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喜爱之情,爱护他们,保护他们。
《詹天佑》一文,开篇点明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一上来就把本文的感情基调定下来,他的才能为了突出他的爱国。
詹天佑心系祖国,才接受在外国专家看来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他的言行,思想无不渗透我们的德育思想。
他要为国家争气,不再受外国人的欺压,让中国人扬眉吐气,他身先士卒,一丝不苟,持之以恒,这些不都是德育思想吗?不都体现德育观点吗?语文教学中教师由对一个人的敬仰上升到对祖国的至高无上的情感上,引导学生在深入了解詹天佑的知识:耶鲁大学毕业后放弃优厚条件回国;主持修筑中国天津到塘沽的铁路等等。
这样情感又一次提升,达到德育的效果。
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季羡林的《怀念母亲》等文章都蕴含着深沉、博大的爱。
只要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时做个有心人,那么德育情感必然会随风潜入夜般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2)运用积累,巧设谜团,渗透德育。
语文学习的形式有很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积累就是其中的方式之一。
积累不是知识,也不是技能,而是一个有众多心理因素参与的复杂学习过程。
从学生的角度审视,积累阶段就像是在人生的画布上涂抹底色,不在于一形一态,不拘于一招一式,重在民族语言色彩的浸润,为学生终身的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积累的容要能净化学生的心灵,有很多的德育思想蕴含其中。
文圣欧阳修之所以成为宋代文坛领袖;周恩来之所以能用他的睿智让西方记者哑口无言;达芬奇之所以堪称世界奇才------他们的成功皆与丰富的积累有关。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语文教师教学,应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更要注重把德育思想传给他们。
例如《匆匆》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让学生知道时光易逝,应抓住时间,好好利用时间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通过首字连接的方法开头教学。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逆量情驹如年高破之齐逸过指老德血交观致隙掌成劭流每个成语的第一个字连在一起,就是岳飞《满讲红》中的一句名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同时这句话又是一个谜面,打《红楼梦》中的人物——惜春。
这样积累词语与文章容结合在一起,不但很好的与文章容整合,更重要的是这样教学会使德育渗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积累设迷不但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提升,同时学生学习兴趣也在提高,里面蕴含的思想也在潜移默化的融入学生的思想。
这些小小的尝试会给我们的德育带来生机,带来希望。
语文教师多去发觉,多去开发,让新的尝试成为教育的契机,成为德育的阵地。
(3)语文教师要学会创造,将德育深化。
作为语文教师,通过教学的环节既要把知识传给学生,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又要能培养学生的品行,达到德育渗透之功效。
为此教师应开动脑筋去教学。
可以把相关的容进行创编:例如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横戌点戍戊中空,一横一瞥那念戎。
”记住词性十二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把课文谱上曲子唱给学生听,这样既能冶学生情操又能让学生记住文章容,学生课上思维活跃,每一节课都能很好的把本课的容掌握和吸收,这样学生就乐于上语文课,更有利于德育思想地渗透。
学习诗歌时,可以写诗:“自古勤俭为美德,近雷一袜多补丁。
血汗生钱不容易,多奢又有何所营?”这首诗教育学生要勤俭节约。
“昨日一睹三国风,往日憧憬在眼中。
嘶杀喊叫留心底,人类何时得安宁。
”这首诗教育学生要热爱和平,同学之间要友好和睦。
“星星几棵草,独竖天地间。
一朝野火夕烧尽,点点几多愁。
回转身首望,却见花枝展。
野火虽烧燎原尽,却砺万物新。
”这首词告诉学生要有奉献精神。
语文教师把知识无形的传给学生时他们掌握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创编容的思想和灵魂。
看似表层授业,实质是语文教师在传道。
这就是契机,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那么教师才是有思想的人,与责任的人。
正如名言所说:“种树者培其根,育德者育其心。
”语文教师教学时经常有意识培养,还愁达不到德育效果吗?三、语文教师要努力推而广之,大力弘扬。
语文教师引用学科这个主渠道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语文教学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育德场所,这些是德育过程的一部分,如果想让学生通过语文教学在德育方面有所得,那么课外延伸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