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的教学原则

合集下载

学记教学原则

学记教学原则

学记的基本教学原则1.教学相长《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2.尊师重道。

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

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二者相辅相成,首先是尊师,其次是重道。

3. 长善救失原则《学记》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在四个方面的缺点或失误,或贪多嚼不烂;或知识面太窄,片面专精;或避重就轻;或浅尝辄止,畏难而退。

这四种缺点是由于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不同所造成的,即"心之莫同也 "。

做为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心理差异,做扬长避短,补偏救弊的工作,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

?4.豫时孙摩豫,就是预防性原则。

在学生不良行为发生前就加以防范叫做预防。

如果不良行为发生之后再去禁止,积习已深就难以矫正。

所以这个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上要有预见性。

时,是及时施教原则。

“当其可之谓时”,抓住最佳的时机,及时施教,因势利导,就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否则,“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孙,是循序渐进原则。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妥善地安排教学进度。

否则,“杂乱而不孙”,不按顺序教学,就会使教学陷于混乱而难以收到效果。

摩,即学习观摩原则。

“相观而善之谓摩”,学友间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就能共同进步。

否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5.启发诱导,即善喻原则《学记》继承孔子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这是从教必须遵循的指导性原则。

所以《学记》说:?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学记中的教育教学原则

学记中的教育教学原则

学记中的教育教学原则学记是指教育中的一种记录方法,通过记录与总结,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学记的教育教学原则是指在进行学记活动时应遵循的方式和方法的总结。

一、真实性原则学记应该真实地反映学习的内容和过程。

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理解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而不是简单地复述教师的讲解。

学记的真实性原则要求学生不仅要记住知识点,还要深入思考和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通过学记的方式呈现出来。

二、系统性原则三、个性化原则学记应该符合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习惯,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学记活动。

有的学生喜欢文字记录,有的学生喜欢图表和图像,有的学生喜欢口述和讲解。

个性化原则要求学生在学记活动中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四、灵活性原则学记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目标,选择不同的学记方式和方法。

有些学习内容适合文字记录,有些学习内容适合图像和图表,有些学习内容适合口述和讲解。

灵活性原则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学记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五、可持续性原则学记应该具有可持续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不断地进行学记活动,持续积累和复习知识。

学记的可持续性原则要求学生要定期回顾和总结学记内容,做到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六、创造性原则学记应该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进行创造性地学记活动。

可以通过绘图、设计、口述、讲解等方式,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表达出来,提高学习效果。

七、参与性原则学记应该具有一定的参与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积极参与学记活动,不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还要主动地思考和表达。

学记的参与性原则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是学记的教育教学原则的总结。

学生在进行学记活动时,应该根据这些原则进行操作,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学记活动,并对学生的学记进行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素质。

学记的教学原则

学记的教学原则

学记的教学原则1、学记的教学原则?【答案】《学记》的教育教学原则是:1.教学相长的原则2.预防性原则3.《学记》主张及时施教4.循序渐进原则5.观摩性原则6.启发性原则7.长善救失原则8.藏息相辅原则《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因此有人认为它是“教育学的雏形”。

在综合诸子百家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的原则。

1.教学相长的原则教学相长有本义和引申义之分。

本义仅指教这一方的以教为学,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导他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通过教发现自己的困惑。

正是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

因此,《学记》引《尚书〃兑命》说“学学半”。

但以后有的人在注释“教学相长”时作了引申,将其视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通过教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

2.预防性原则预防性原则的提出是针对大学教育的。

一般的说,教师教育学生无非两个方面:一是传授知识,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品德教育,使之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二是在传授知识和品德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纠正不好的道德品质。

3.《学记》主张及时施教“当其可之谓时”,要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

从教师教的方面说,抓住一切施教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特别是学生已有的学习的欲望、动机。

当他们心求通,口欲言,急切需求知、排疑、解惑时,教师必须抓住这个时机及时施教,这就抓住了可告之机,如孟子说的“时雨化之”;从学生学的方面来说:一是学生按年龄特征接受教育。

就是学生在什么年龄阶段应该接受什么层次的教育,不能错过应该受教学习的时机,这就是适时受教。

4.循序渐进原则《学记》对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主要方面作了全面的总结。

一是指教的对象学生,要按照学生年龄的顺序,而教之以相应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学记》中提出些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学记》中提出些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学记》中提出些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所谓原则,就是说话或做事所遵循的根本法则或标准.教学原则,就是开展教学活动所应遵循的基本法则标准,是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5)《学记》一文所涉及到的教学原则主要有:一、教学相长的原则《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6)《学记》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学相长的命题及原则,这是它对教学理论的杰出贡献.教学相长有本义和引申义之分.本义仅指教这一方的以教为学,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导他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通过教发现自己的困惑.正是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因此,《学记》引《尚书·兑命》说“学学半”.(7)但以后有的人在注释“教学相长”时作了引申,将其视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通过教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并将其也作为《学记》所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原则反映了教与学的辩证法,它是我国古代教学原则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我们民族教育的最可宝贵的精神,“即在现代世界教育论著中亦属罕见”.(8)对我们今天的教学活动仍起积极的指导作用.二、预防性原则《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预”.预防性原则的提出是针对大学教育的.一般的说,教师教育学生无非两个方面:一是传授知识,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品德教育,使之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二是在传授知识和品德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纠正不好的道德品质.但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好的道德品质一经形成,或积习已深,克服纠正就会格格不入,倍感困难.就象《学记》所说的:“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这就要求教师做好调查工作,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以便作到防患于未然,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现在,预防性原则已被各行各业广泛采用.三、《学记》主张及时施教.“当其可之谓时”,要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从教师教的方面说,抓住一切施教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特别是学生已有的学习的欲望、动机.当他们心求通,口欲言,急切需求知、排疑、解惑时,教师必须抓住这个时机及时施教,这就抓住了可告之机,如孟子说的“时雨化之”;从学生学的方面来说:一是学生按年龄特征接受教育.就是学生在什么年龄阶段应该接受什么层次的教育,不能错过应该受教学习的时机,这就是适时受教.如清人孙希旦解释说:“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时之谓也”.(9)否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已涉及到教学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准备、教学内容和顺序等问题,要求寻找诸因素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显见成效,在现代,不少教育家对此也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不同的年龄阶段,学习的最佳内容不同,错过以后接受的速度就慢了.所以,他们也主张及时施教. 四、循序渐进原则《学记》总结了孔孟的循序渐进思想,提出了“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学不躐等”,“敬孙”,反对“杂施而不孙”,“及于数进”等教学中杂乱无章,急于求成的做法,主张“先其易者,后其节目”,重视“先河后海”,求其本末.只有循序渐进,教学才会取得成功,否则,就会失败.《学记》对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主要方面作了全面的总结.一是指教的对象学生,要按照学生年龄的顺序,而教之以相应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而学生的学,具体一切过程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循序渐进原则就是要求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知识、学生和教学三方面的顺序和客观规律.五、观摩性原则儒家的教育传统,历来都注重群体意识,主张“群育”,强调群体相互影响的教育作用.特别把好朋友的辅助看做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孔子最早在教育中就提出“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择善而从”.(10)另外,荀子、《易》、《大学》等都提出了类似观点.《学记》在全面继承总结这些思想的基础上,并予以了一定的发展,特别强调了在“群育”中,要求大家的相互影响教育都必须以“善”为前提.突出了正面教育的作用.“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集体中学习,借助集体的力量进行学习.相互的学习切磋琢磨,都要以好的方面影响,以达到“善”,这就是“相观而善”的实质.《学记》强调,教师不仅要教育好学生“论学取友”,引导学生接近“益友”,而且还要争取使“损友”转化为“益友”.这正是“相观而善“另一方面的积极意义.否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可见,观摩性原则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的交友标准至今仍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六、启发性原则《学记》反复强调:“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11)“喻”,就是启发诱导.如南宋戴溪说:“教者有善诱之功,学者有欲罢不能之意”.(12)明代姚舜牧亦说:“喻,有不言自契之意”.(13)喻是一条极其重要的教学原则.是对孔孟启发诱导思想的总结概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最根本的一条,要按“喻”的原则教学,就要用启发式,这是教学成功的根本保证.教师如何喻,《学记》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是“道而弗牵”.道即导,引导,指导.也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而不牵着他们走.教师只有很好的启发诱导,认真指导,学生一定会乐意而且能够很好地接受的.这样,教与学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自然就会和睦友善,这就是“道而弗牵则和”.达到了“和”,就是说学生产生了乐学、愿学的喜悦的心理倾向.这样,学习起来就轻松愉快,从而也就会取得最佳的效果.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会得以充分发挥.二是“强而弗抑”.强是严格要求,认真督促;抑即强制、压抑.教师教学对学生必须严格要求,认真督促,但要把握分寸,掌握限度,不至于过度而成强制,让学生感到压抑.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也得不到预期效果,甚至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厌学,畏学.清学者方苞注此说得非常透切:“强之犹恐其不能进取,而或抑之,则重以为难,而自沮丧矣.”(14)只有真正做到了“强而弗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才能很好发挥,决不会视学业为畏途.因为没有思想负担,心理压力,所以学起然会心情舒畅,轻松愉快,而且会信心十足,困难也易于克服.这就是所说的“强而弗抑则易”.三是开而弗达.开,开启,使露其端倪.教师给学生讲解问题,必须把握要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讲清带有启发性的关键,不必把所有一切全盘托出.这样,学生便可得到老师的某种启发,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与作用.所以,启发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本一点就是促进学生的积极的思维活动.针对当时教学的弊端:“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才”,学生就会以学习为苦差事,甚至埋怨老师,并很快地把所学的东西丢弃得一干二净.因此,教学要重启发诱导.正因为启发诱导原则重在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它很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教学改革的需要.启发性克原则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被普遍地运用,并大力倡导,原因就在于此.七、长善救失原则教学很可能会有得有失,得与失就是教学结果这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失,可分教之失和学之失.《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指出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四种缺点.而这四种缺点,又是“心之莫同”——个体的心理差异造成的.对教师来说,要起主导作用,必须善教,就要克服自身的“失”,发扬其“善”.对学生的“失”,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摸透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施教,才能做到“长善救失”,这就是《学记》说的:”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得和失并不是绝对的,永远固定不变的,而是辨证的.学生学习中的“多”、“寡”、“易”、“止”在某些情况下是“失”,教师必须尽一切努力去救之.但另一方面,失中又蕴藏着得,即转化成得.正如王夫之说“多、寡、易、止虽各有失,而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以专,易者勇于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则善长矣.”如果能正确地做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便能正确地做到“长善救失”.八、藏息相辅原则藏息相辅原则就是“正业”(正课)与“居学”(课外作业、课外活动)相结合,学习进修与游戏休息相结合,也就是课内外劳逸结合.教学的这个过程,决不可能永远处于紧张、兴奋或者绝对松散的状态.总要有一张一弛的合理安排,师生都必须有劳有逸,课内外各项教学活动必须相互结合,辨证统一.首先,必须安排按时的正课教学,当正课完毕后,学生便可离校休息,但必须布置一定的课外作业,“大学之教也,明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内外必须紧密结合,它们可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因为从复习的角度说,“居学”是“正业”的复习、巩固,又是使正业转化为能力的必要途径,即《学记》所说的“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从预习的角度说.“居学”既是学习正业的准备,又能增进“正业”的兴趣.即“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正业”的弦、乐、诗、礼是学的主要内容,而居学的操缦、博依、杂服是艺,是练,是掌握正业的重要保证,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同时,“藏修”与“息游”偏重于课内外的劳逸结合,意为学习应有张有弛.学生既可以在游息中消除学习中的疲劳,发展爱好特长,又可以扩大视野,培养兴趣,增长智慧,学得愉快又有信心.自然容易达到安学、亲师、乐友和信道的目的.正如清人姜兆锡所说“藏焉修焉之,谓正业专习而志不分;息焉游焉之,谓居学养纯而义愈熟”.(15)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藏息结合的原则,抓住了人生理机制的紧张与疲劳和心理活动的兴奋与抑制等基本特点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有其科学依据.合理而辨证地处理好这种关系,既保证正常的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符合教学规律,就今天来看也是完全正确的.当今,语文教学中对课内语文训练与课外语文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的强调,语文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乃至“大语文教育”的倡导,同这一原则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何况“不学博依,不能安诗”等是对古代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作为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先秦儒家学派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的高度概括,《学记》为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其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十分显著.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教、预防性原则、及时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观摩性原则、启发性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和藏息相等辅原则,是以当时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是当时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和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概括.它对以后历代的教育教学活动起着很好的指导作用.教学原则是对师生教学行为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学原则的提出和发展必须以教学实践为基础,离不开教学实践的支持.同时还必须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充实和完善.而《学记》中所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早已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是正确的,它从先秦的教学实践中来,又指导了以后历代的教学实践.经实践检验和历史证实,这些教学原则对今天的教学实践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教育内容、过程、手段和过去相比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这些教学原则的应用,要紧密结合当前的教学实践,以便更好地为当前的教育服务.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的教育思想吴宣德1. 《学记》的教学原则继志原则《学记》还提供了另一个教学原则,即“继志”。

它认为:善于唱歌的人让别人接续其音调,善于教人的人让人继续其志向。

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够做到言辞简约而意思通达,道理精微而说理完善,论证虽少却意旨明白,就能够让人领会其意图,从而让学生将自己的志向继承下去。

长善救失原则教师还应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

《学记》把人在学习上容易犯的毛病归纳为四种:贪多务得、孤陋寡闻、掉以轻心、遇难则退。

这四种毛病,因人而异。

做教师的人如果能了解不同的人的毛病所在,就能够纠正他们的错误。

教的基本目的,就是发挥学生的长处,改正他们的弱点。

2. 《学记》关于“大学”实行原则的观点一是“豫”,即在不好的的行为发生之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二是“时”,即能够在人的最佳受教育时间而对他施行教育;三是“孙”,即按照学生的长幼大小实施教学;四是“摩”,即同学之间应当以切磋学问相交往。

《学记》认为,这四者,是教之所以兴盛的原因所在。

但是,如果在不好的行为发生之后才去禁止它,就会相互抵触,难于克服;过了最佳的年龄阶段而去接受教育,就会费时费力而难于成就;不按照长幼大小的顺序而胡乱去教,就会导致教学秩序的混乱而不能实现教学目标;独自一个人学,没有朋友相互切磋学问,就会孤陋寡闻;沉溺于狐朋狗友的嬉戏玩耍,就会违背老师的教诲;究心于邪僻之事的搜集传播,就会浪费自己的学业。

《学记》认为,这六点,是教之所以衰败的原因所在。

3. 《学记》关于“学”的价值的观点《学记》认为:单纯在立身行事上循规蹈矩,只不过能获得一点点好名声,并不足以得到民众的拥护;能够亲近贤人并能够关怀不在自己统治范围之内的人,虽然能得到民众的拥护,但尚不足以感化他们。

因此,治理国家的人,如果要想感化民众、改变风俗,就必须借助于“学”。

而要求“学”的根本原因,乃在于“人不学,不知道”。

这个“道”,显然是指一种统治策略。

所以古代的圣主贤君在建立国家、治理民众时,都把教人、学道当着头等大事来抓。

简述学记中的教育教学原则

简述学记中的教育教学原则

简述学记中的教育教学原则《学记》中的教育教学原则,有其合理性和重要意义。

《学记》不仅是一部教育著作,而且是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它的内容非常丰富,对教育问题论述得比较集中、完整,涉及了教育的目的、培养目标、教学制度、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其教育教学思想和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1】德行并重原则。

德行并重原则也称“礼学并举”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把德育与智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使德智都得到发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思是说,喜爱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学习可以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

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就会全身心投入,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

同时,好学乐学又能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德智体美各育并举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学生品德行为养成的过程中既要严格管理,又要注重思想道德认识的灌输。

管理就是必须使学生明确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误的。

灌输就是指通过思想政治课或课外的集体活动,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品质。

使学生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懂得如何做人,怎样做人。

实施德行并重原则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这种认识既包括理性认识,又包括非理性认识。

德行并重的主体是学生,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首先必须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

【 2】全面发展原则。

全面发展原则也称为“因材施教”原则。

要使每个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全面发展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这些方面的发展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德育的评价,往往看重德育的目标是否实现,忽视了德育的过程和效果。

如果只看重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必然会造成教育的畸形发展。

全面发展原则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全面发展。

列举《学记》中提出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列举《学记》中提出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列举《学记》中提出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学记》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一部著作,其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教学原则和方法的观点。

以下列举几个主要的:
1.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博览群书、审问透彻、深思熟虑、明辨真伪、坚定执行的五个步骤。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个观点表明了我们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我们的老师。

3. 听其言而观其行。

这个方法告诫我们不仅要听别人说的话,更要观察他们的行动,从中找到真正有用的东西。

4.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条原则告诉我们,当我们看到别人做好的事情时,应该学习他们的方法;而如果看到别人做得不好,就要反思自己是否有同样的问题。

5. 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这句话强调了了解对手的重要性,更好地应对挑战。

6. 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这种方法告诉我们,学习应该有一个系统性的过程,从简单的东西开始,逐步加深难度。

7. 不耻下问。

这个观点说的是,如果我们不懂某个问题,应该勇于向别人请教,而不应该因为面子问题而自己摸索。

《学记》的教学原则对当代教育实践的意义

《学记》的教学原则对当代教育实践的意义

《学记》的教学原则对当代教育实践的意义摘要:一、引言二、《学记》的教学原则概述1.教学相长原则2.尊师重道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4.启发诱导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练习原则7.知行合一原则三、当代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四、《学记》教学原则的启示与应用1.教学相长,促进师生共同进步2.尊师重道,构建和谐师生关系3.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性发展4.启发诱导,激发学生主动探究5.循序渐进,提高教学效果6.巩固练习,巩固学生知识体系7.知行合一,培养应用型人才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学记》作为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其所蕴含的教学原则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学记》的教学原则在当代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与启示,以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学记》的教学原则概述《学记》提出了以下教学原则:1.教学相长原则: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尊师重道原则:强调师生关系中的尊敬与尊重,遵循教育规律。

3.因材施教原则: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4.启发诱导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5.循序渐进原则:按照一定的教学顺序进行,提高教学效果。

6.巩固练习原则: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

7.知行合一原则: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当代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当代教育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视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方法单一等。

针对这些问题,借鉴《学记》的教学原则,有助于改进教育实践。

四、《学记》教学原则的启示与应用1.教学相长,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2.尊师重道,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4.启发诱导,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简述《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简述《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简述《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教育理论著作,主要阐述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以下是《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1. 言传身教: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传授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掌握知识。

2. 以道为教:教育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让他们通过理解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 贵以专:教学应该注重专业化,让每个学生都专注于自己的学科领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4. 授之以渔: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让他们通过解决问题和实践来掌握知识,而不是仅仅掌握表面的知识和技能。

5. 大同而小异:教学应该注重个体差异,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平等的教育和机会,实现共同进步。

6. 尊其师,拜其道:教育应该尊重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应该尊重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学习,遵循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除了以上原则,《学记》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讲解、讨论、实践、观察、记忆等,这些教学方法和策略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拓展:
《学记》是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里程碑,对于中国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也可以借
鉴《学记》中的原则和方法,注重个性化教育、专业化教育、实践教育、尊重教育等,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学记中的六个教学原则

学记中的六个教学原则

学记中的六个教学原则学记是一种基于认知科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方法,通过集中和组织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在学记的教学过程中,有六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它们是:积极学习、深度处理、有目标性、个体差异、及时反馈和合作学习。

1. 积极学习积极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参与度。

在学记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积极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 深度处理深度处理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

在学记中,教师通过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和整合。

学生在深度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运用自己的思维和推理能力,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关系,从而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3. 有目标性有目标性是指教学活动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在学记中,教师会在教学之前明确地告诉学生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完成的任务,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重点。

学生在有目标性的教学中,能更加集中注意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4. 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差异。

在学记中,教师关注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资源。

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需求和兴趣,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5. 及时反馈及时反馈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有关学习成果的信息。

在学记中,教师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如口头反馈、书面反馈和评价,向学生提供具体和明确的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学生通过及时反馈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6.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互相合作、共同学习的活动。

在学记中,教师通过组织合作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合理分工、共同合作,互相交流和讨论,促进彼此的学习和成长。

简述《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简述《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简述《学记》中的教学原则《学记》是中国古代教育家王荆公所著的教育著作,是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文献之一。

《学记》中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这些原则对于当今教育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首先,《学记》强调因材施教的原则。

王荆公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能力和兴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这个原则在现代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我们常常看到在一所学校的教学班级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分组进行教学。

其次,《学记》强调示范引导的原则。

王荆公认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行来示范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和发展。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和行为的榜样,用自己的行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现代教育中也非常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此外,《学记》还强调因材施教的原则。

王荆公认为,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为目标,不应该过于强调机械的记忆和应试。

他主张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最后,《学记》还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原则。

王荆公认为,教育是与社会密切相关的,应该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相适应,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这个观点对于当今的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综上所述,《学记》中的教学原则包括因材施教、示范引导、个性发展和社会性教育。

这些原则不仅是古代教育的智慧结晶,也对于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师招聘考试高频考点——《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教师招聘考试高频考点——《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教师招聘考试高频考点——《学记》中的教学原则1.预防性原则:《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预"。

要求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措施。

否则,"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

当不良倾向已经发生甚至积习已深时再作教育引导,就会格格不入而备感困难。

2.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

否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这已涉及教学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准备、教学内容和顺序等问题,要求寻找诸因素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显见成效,即抓住教学的关键期。

如:【20XX江西教招】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这句话反映了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________________现象。

A.关键期B.依恋期C.混沌期D.最近发展期【20XX福建】《学记》中的"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说明教学工作应遵循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

A.顺序性B.互补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3.循序渐进原则【重点】:"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孙")。

如果"杂施而不孙",杂乱施教而无合理的顺序,其效果将适得其反。

因此,要"学不躐等"。

如:【济宁事业单位】《学记》中说:"学不躐等"。

下列那一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20XX龙口事业单位】"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B.顺序性C.不均衡性D.差异性【20XX福建教招】下列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是()。

A.时教必有正业B.君子之教,喻也C.藏息相辅D.不陵节而施【20XX福建教招】《学记》提出"学不躐等","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揭示教学中应贯彻()。

简述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简述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简述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学记中的教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教学。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创造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

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乐于学习。

4. 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渗透性: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和编排,保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渗透性。

将先学的知识与后学的知识相联系,形成知识结构的框架,让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的整体和局部,提高学习效果。

5. 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和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学记中的教学原则旨在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学记》中的教学原则如下是有关《学记》中的教学原则:《学记》是《礼记》中论教育的专篇,全文仅1200多字,但对教育的诸多问题均有论述,故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①未发先豫(预)这条原则强调防患于未然。

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者品德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行为应有预见性,预先防止,尽量避免不良现象的产生。

②及时施教“时”含有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况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的意思。

③循序渐进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学记》中表述为“孙”。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节”主要指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符合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和逻辑结构,这就叫“不陵节”。

④相观而善强调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切磋研究,共同提高。

强调“敬业乐群”,既要专心学业,又能融入集体,这也是目的之一。

⑤启发诱导即是引导而不牵着学生走,勉励而不强迫,启发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让学生有思考余地。

⑥长善救失教师应该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倾向,帮助学生克服缺点。

即要努力发扬学生品格特征中的积极方面,克服其消极方面。

⑦藏息相辅即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所谓“藏”,即指正课。

所谓“息”,即指课余。

课外要为课内做好各种知识的准备;课外学习还可以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⑧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本意并非指教与学双方的相互促进,而是仅指教这一方的以教为学,它说明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导他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

后人将“教学相长”作了引申,将其视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双方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

《学记》是教育史上最早较为系统地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从其他思想中分离出来。

《学记》中提出的许多教育思想特别是关于教育教学原则的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学记的教学原则口诀

学记的教学原则口诀

学记的教学原则口诀
学记的教学原则口诀,是一组简洁易懂、常用于教育培训领域的经
典原则。

以下是学记的教学原则口诀的详细说明:
1. 学以致用:在学习中需要注重实践和应用,使所学知识能够更好地
服务于实际工作和生活。

2. 循序渐进:学习顺序应该根据难易程度逐步提高,防止过度学习和
学习效率低下。

3. 知行合一:将所学知识贯彻到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
更好的掌握知识。

4. 周而复始:学习需要持之以恒,不断重复巩固所学内容,避免遗忘。

5. 温故知新: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需要反复温习,以便更加熟练地运
用它们,并在新环境中不断升华与更新。

6. 多样化:学习需要具有多样和多元化的方式和方法,才能满足不同
学习者的需求。

7. 体验式:课程内容需要具备实践性和体验性,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入
地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8. 互动式: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互动和合作,促进知识分享和交流。

9. 重视反思:在学习中需要重视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便更好地
改进和提高自身。

学记的教学原则口诀涵盖了教育培训领域中的主要原则,可以有效地
指导学习者、教师和教育机构的教育实践,使得学习和教学更加系统、有效和有意义。

《学记》的教学原则及其现实意义

《学记》的教学原则及其现实意义

《学记》的教学原则及其现实意义教学原则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操作规范,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记》是一本包含广义的教育内容的书籍,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效的学习,应该制定一些教学原则。

下面将详细介绍《学记》的教学原则及其现实意义。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原则。

《学记》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和知识背景,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学记》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讨论辩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获取知识和经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水平。

学生主体性原则的现实意义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通过学生主体性教学,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二、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个别差异化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原则。

《学记》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通过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如,《学记》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因材施教原则的现实意义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实现个性化教育。

通过因材施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减少学生的挫折感和学习压力。

差异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学生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论《学记》的教学原则

论《学记》的教学原则

论《学记》的教学原则《学记》的主要教学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以学生为中心:《学记》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制定教学目标和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帮助学生充分发展潜能。

2.建立基础知识:《学记》的教学原则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理解。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需要先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建立扎实的基础。

3.强调实践与应用:《学记》的教学原则倡导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师应当注重实际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4.提倡启发式教学:《学记》的教学原则强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讨论、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5.注重合作与互动:《学记》的教学原则倡导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和师生间的互动。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通过小组活动、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师还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总之,《学记》的教学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合作与互动。

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简述《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简述《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简述《学记》中的教学原则《学记》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创作的一本教育著作。

这本书中包含了孔子对教学原则的思考和总结,为后世教育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将简述《学记》中的教学原则,并进行拓展。

1. 顺应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孔子强调,教育应该顺应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而不是一刀切地教导。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才能,只有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学,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拓展:现代教育理论中也强调顺应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教学,提倡个性化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2.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孔子强调,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他认为,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并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尊重,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到舒适和自主。

拓展:现代教育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被认为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注重实践与体验:孔子认为,学习应该是实践和体验的过程。

他提倡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来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

拓展: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倡导学以致用。

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4. 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孔子强调,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他认为,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够成为有用之才,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拓展: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的公民。

总而言之,孔子在《学记》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这些原则不仅在古代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原则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并通过实践和体验培养他们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下列属于学记中的教学原则有

下列属于学记中的教学原则有

下列属于学记中的教学原则有
摘要:
一、引言
二、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1.因材施教
2.启发诱导
3.温故知新
4.教学相长
5.寓教于乐
三、结论
正文:
一、引言
在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学记》是一部具有很高地位的教育专著。

该书系统地阐述了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学记》中的教学原则,以期为现代教育提供借鉴。

二、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1.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学记》中最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

这一原则强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能力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2.启发诱导
启发诱导原则主张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应通过提出问题、解答疑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知识。

3.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原则强调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打好旧知识的基础。

教师要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引入新知识,使学生能够顺利地接受和掌握新知识。

4.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原则认为,教师和学生应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教师要虚心向学生学习,接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5.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原则主张将趣味性、娱乐性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论
《学记》中的教学原则为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记中的8个教学原则

学记中的8个教学原则

学记中的8个教学原则依据教学记是在实践中积累的18号教学原则,可以为借鉴教学理论提供线索和指引,总结下来主要有8条:首先,尊重学生的初性习得。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初始习得水平,采取适当的策略,他们要理解学生的限制和可能性,不要强加或干预,而是把学生带到有可能掌握新知识或技能的全新水平。

其次,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理论和实践是两个结合并相辅相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论的目的是让教师更准确的认识学生和课堂环境,以此层面来更好的实施课堂教学;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实实在在的体会知识,并且实实在在的与老师和同学合作,这样才能使学习更加深刻有效。

第三,重视课堂活动管理。

指导学生集体参与课堂、调整不同类型活动过程、让学生有讨论和配合活动的机会、营造一个安全愉悦的教学环境,这些都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活动管理能力。

第四,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与他人的交流能力,交流技巧要符合不同形式和调整学生表达的良好习惯,这能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社交互动能力。

第五,重视反馈。

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给学生反馈具有建设性的信息,以及监督他们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率提高,以期达到预想的学习目标。

第六,遵循社会道德准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导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日常行为准则,在统一的教学隐喻中,让学生体会到道德观念的重要性,准备好与未来社会的接轨,而不单是实现个人的成就感。

第七,强调“研究本质的原理”。

教师们应关心背后的精神思想,引导学生发掘学习空间,由浅入深,全面地开展学习,深入分析,系统学习,由此得出永恒不变的分析总结。

最后,重要性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通过实践和参与而发展的考核,这种考核考核方法可以更前后统一看到学生学习两个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记》的教学原则《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大约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后期,据历史学家郭沫若考证,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是先秦儒家学派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的高度概括。

它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体系十分完整而系统的教育理论专着,比之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在公元一世纪写成,被认为“在教育史上,这是密切联系学校实践的最早的着作之一”(1)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要早300多年,比所谓“为教育开辟端绪的教育学着作——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1800年。

《学记》作为世界第一部教育理论专着,它的教育思想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历代教育都“奉为法戒”,(2)“后世教士当以此为法”,(3)或奉为“三代圣教科之书”,(4)与今之教育理论多所相合,体现了它在教育理论方面的不朽贡献。

下面我就《学记》一文所涉及到的几个主要的教学原则作一下分析解读。

所谓原则,就是说话或做事所遵循的根本法则或标准。

教学原则,就是开展教学活动所应遵循的基本法则标准,是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

(5)《学记》一文所涉及到的教学原则主要有:一.教学相长的原则《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学记》)6(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学相长的命题及原则,这是它对教学理论的杰出贡献。

教学相长有本义和引申义之分。

本义仅指教这一方的以教为学,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导他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通过教发现自己的困惑。

正是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

因此,《学记》引《尚书·兑命》说“学学半”。

(7)但以后有的人在注释“教学相长”时作了引申,将其视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通过教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

并将其也作为《学记》所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原则反映了教与学的辩证法,它是我国古代教学原则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我们民族教育的最可宝贵的精神,“即在现代世界教育论着中亦属罕见”。

(8)对我们今天的教学活动仍起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预防性原则《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预”。

预防性原则的提出是针对大学教育的。

一般的说,教师教育学生无非两个方面:一是传授知识,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品德教育,使之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二是在传授知识和品德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纠正不好的道德品质。

但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好的道德品质一经形成,或积习已深,克服纠正就会格格不入,倍感困难。

就象.《学记》所说的:“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

这就要求教师做好调查工作,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以便作到防患于未然,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现在,预防性原则已被各行各业广泛采用。

三、《学记》主张及时施教。

“当其可之谓时”,要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

从教师教的方面说,抓住一切施教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特别是学生已有的学习的欲望、动机。

当他们心求通,口欲言,急切需求知、排疑、解惑时,教师必须抓住这个时机及时施教,这就抓住了可告之机,如孟子说的“时雨化之”;从学生学的方面来说:一是学生按年龄特征接受教育。

就是学生在什么年龄阶段应该接受什么层次的教育,不能错过应该受教学习的时机,这就是适时受教。

如清人孙希旦解释说:“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时之谓也”。

(9)否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这已涉及到教学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准备、教学内容和顺序等问题,要求寻找诸因素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显见成效,在现代,不少教育家对此也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不同的年龄阶段,学习的最佳内容不同,错过以后接受的速度就慢了。

所以,他们也主张及时施教。

四、循序渐进原则.《学记》总结了孔孟的循序渐进思想,提出了“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学不躐等”,“敬孙”,反对“杂施而不孙”,“及于数进”等教学中杂乱无章,急于求成的做法,主张“先其易者,后其节目”,重视“先河后海”,求其本末。

只有循序渐进,教学才会取得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学记》对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主要方面作了全面的总结。

一是指教的对象学生,要按照学生年龄的顺序,而教之以相应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而学生的学,具体一切过程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

循序渐进原则就是要求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知识、学生和教学三方面的顺序和客观规律。

五、观摩性原则儒家的教育传统,历来都注重群体意识,主张“群育”,强调群体相互影响的教育作用。

特别把好朋友的辅助看做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孔子最早在教育中就提出“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择善而从”。

(10)另外,荀子、《易》、《大学》等都提出了类似观点。

《学记》在全面继承总结这些思想的基础上,并予以了一定的发展,特别强调了在“群育”中,要求大家的相互影响教育都必须以“善”为前提。

突出了正面教育的作用。

“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集体中学习,借助集体的力量进行学习。

相互的学习切磋琢磨,都要以好的方面影响,以达到“善”,这就是“相观而善”的实质。

《学记》强调,教师不仅要教育好学生“论学取友”,引导学生接近“益友”,而且还要争取使“损友”转化为“益友”。

这正是“相观而善“另一方面的积极意义。

否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可见,观摩性原则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的交友标准至今仍适用于我们的生活。

六、启发性原则《学记》反复强调:“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

”(11)“喻”,就是启发诱导。

如南宋戴溪说:“教者有善诱之功,学者有欲罢不能之意”。

(12)明代姚舜牧亦说:“喻,有不言自契之意”。

(13)喻是一条极其重要的教学原则。

是对孔孟启发诱导思想的总结概括。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最根本的一条,要按“喻”的原则教学,就要用启发式,这是教学成功的根本保证。

教师如何喻,《学记》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是“道而弗牵”。

道即导,引导,指导。

也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而不牵着他们走。

教师只有很好的启发诱导,认真指导,学生一定会乐意而且能够很好地接受的。

这样,教与学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自然就会和睦友善,这就是“道而弗牵则和”。

达到了“和”,就是说学生产生了乐学、愿学的喜悦的心理倾向。

这样,学习起来就轻松愉快,从而也就会取得最佳的效果。

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会得以充分发挥。

二是“强而弗抑”。

强是严格要求,认真督促;抑即强制、压抑。

教师教学对学生必须严格要求,认真督促,但要把握分寸,掌握限度,不至于过度而成强制,让学生感到压抑。

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也得不到预期效果,甚至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厌学,畏学。

清学者方苞注此说得非常透切:“强之犹恐其不能进取,而或抑之,则重以为难,而自沮丧矣。

”(14)只有真正做到了“强而弗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才能很好发挥,决不会视学业为畏途。

因为没有思想负担,心理压力,所以学起来自然会心情舒畅,轻松愉快,而且会信心十足,困难也易于克服。

这就是所说的“强而弗抑则易”。

三是开而弗达。

开,开启,使露其端倪。

教师给学生讲解问题,必须把握要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讲清带有启发性的关键,不必把所有一切全盘托出。

这样,学生便可得到老师的某种启发,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与作用。

所以,启发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本一点就是促进学生的积极的思维活动。

.针对当时教学的弊端:“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才”,学生就会以学习为苦差事,甚至埋怨老师,并很快地把所学的东西丢弃得一干二净。

因此,教学要重启发诱导。

正因为启发诱导原则重在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

是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所以,它很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教学改革的需要。

启发性克原则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被普遍地运用,并大力倡导,原因就在于此。

七、长善救失原则教学很可能会有得有失,得与失就是教学结果这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

失,可分教之失和学之失。

《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指出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四种缺点。

而这四种缺点,又是“心之莫同”——个体的心理差异造成的。

对教师来说,要起主导作用,必须善教,就要克服自身的“失”,发扬其“善”。

对学生的“失”,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摸透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施教,才能做到“长善”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救失”,这就是《学记》说的.得和失并不是绝对的,永远固定不变的,而是辨证的。

学生学习中的“多”、“寡”、“易”、“止”在某些情况下是“失”,教师必须尽一切努力去救之。

但另一方面,失中又蕴藏着得,即转化成得。

正如王夫之说“多、寡、易、止虽各有失,而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以专,易者勇于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

救其失,则善长矣。

”如果能正确地做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便能正确地做到“长善救失”。

八、藏息相辅原则藏息相辅原则就是“正业”(正课)与“居学”(课外作业、课外活动)相结合,学习进修与游戏休息相结合,也就是课内外劳逸结合。

教学的这个过程,决不可能永远处于紧张、兴奋或者绝对松散的状态。

总要有一张一弛的合理安排,师生都必须有劳有逸,课内外各项教学活动必须相互结合,辨证统一。

首先,必须安排按时的正课教学,当正课完毕后,学生便可离校休息,但必须布置一定的课外作业,“大学之教也,明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课内外必须紧密结合,它们可互相补充相互促进。

因为从复习的角度说,,“居学”是“正业”的复习、巩固,又是使正业转化为能力的必要途径,即《学记》所说的“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从预习的角度说。

“居学”既是学习正业的准备,又能增进“正业”的兴趣。

即“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正业”的弦、乐、诗、礼是学的主要内容,而居学的操缦、博依、杂服是艺,是练,是掌握正业的重要保证,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同时,“藏修”与“息游”偏重于课内外的劳逸结合,意为学习应有张有弛。

学生既可以在游息中消除学习中的疲劳,发展爱好特长,又可以扩大视野,培养兴趣,增长智慧,学得愉快又有信心。

自然容易达到安学、亲师、乐友和信道的目的。

正如清人姜兆锡所说“藏焉修焉之,谓正业专习而志不分;息焉游焉之,谓居学养纯而义愈熟”。

(15)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藏息结合的原则,抓住了人生理机制的紧张与疲劳和心理活动的兴奋与抑制等基本特点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有其科学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