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阻滞疗法PPT
合集下载
神经阻滞术PPT课件
病变,如斜颈、梨状肌综合征 鉴别周围性与中枢性疼痛
5
治疗性阻滞
对于因恶性循环或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反射所致的慢 性疼痛提供特殊治疗
缓解疼痛以利于其他治疗的实施 改善局部微循环状态,利于血循环障碍性疾病的治
疗 赢得患者合作,提高对心理治疗的接纳程度,促成
整个康复计划的实施
6
并发症
毒性反应 全脊髓麻醉 神经损伤 局部及全身感染 出血或血肿
A. 小关节炎 B. 节段性不稳定 C. 腰椎滑脱 D. 退行性脊柱侧凸
42
腰椎小关节炎
43
节段性不稳定
44
腰椎滑脱
45
退行性腰椎侧凸
46
技术疗效不佳的原因分析
解剖
• 解剖变异
技术 • 穿针位置不佳
并发
症
• 腰肌肌力减弱
47
谢谢
48
2019/11/10
.
49
总之,症状无特异性
35
经皮脊神经背内侧支阻滞术
36
内侧支阻滞
37
Medial Branch Block
38
Medial Branch Block
39
Medial Branch Block
40
Medial Branch Block
41
适应症
腰椎小关节病引起的轴性腰痛,无或伴有下肢及臀部的牵 涉痛。
地塞米松: 作用强,几乎没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其棕榈酸酯几乎无 组织刺激性,可应用于各种途径,缺点是局部作用时间短
29
复方倍他米松
得宝松:倍他米松磷酸钠2mg与氯倍他米松二丙酸酯 5mg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以下优点:临床效果好: 抗炎作用强、起效迅速、疗效持久。
5
治疗性阻滞
对于因恶性循环或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反射所致的慢 性疼痛提供特殊治疗
缓解疼痛以利于其他治疗的实施 改善局部微循环状态,利于血循环障碍性疾病的治
疗 赢得患者合作,提高对心理治疗的接纳程度,促成
整个康复计划的实施
6
并发症
毒性反应 全脊髓麻醉 神经损伤 局部及全身感染 出血或血肿
A. 小关节炎 B. 节段性不稳定 C. 腰椎滑脱 D. 退行性脊柱侧凸
42
腰椎小关节炎
43
节段性不稳定
44
腰椎滑脱
45
退行性腰椎侧凸
46
技术疗效不佳的原因分析
解剖
• 解剖变异
技术 • 穿针位置不佳
并发
症
• 腰肌肌力减弱
47
谢谢
48
2019/11/10
.
49
总之,症状无特异性
35
经皮脊神经背内侧支阻滞术
36
内侧支阻滞
37
Medial Branch Block
38
Medial Branch Block
39
Medial Branch Block
40
Medial Branch Block
41
适应症
腰椎小关节病引起的轴性腰痛,无或伴有下肢及臀部的牵 涉痛。
地塞米松: 作用强,几乎没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其棕榈酸酯几乎无 组织刺激性,可应用于各种途径,缺点是局部作用时间短
29
复方倍他米松
得宝松:倍他米松磷酸钠2mg与氯倍他米松二丙酸酯 5mg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以下优点:临床效果好: 抗炎作用强、起效迅速、疗效持久。
神经阻滞麻醉PPT课件
神经阻滞麻醉
四肢组
1
定义
神经阻滞麻醉亦称传导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射到神经干旁,暂 时的阻断神经传导功能,达到手术无痛的方法。是在患者保持 意识的情况下施行麻醉,麻醉前患者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术 前给予充足的镇静剂。
2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取决于手术范围、手术时间以及病人 的精神状态及配合程度,只要阻滞的区域和时 间能满足手术的要求,神经阻滞可单独应用或 作为辅助手段。
7
上肢神经阻滞分类
颈神经丛阻滞 臂神经丛阻滞
8
一、颈神经丛阻滞
解剖部位
颈丛为颈1~4脊神经的前支组成,每一根神经出 椎间孔后,经过椎动脉之后的前支到横突尖,位 于横突尖前、后节间的沟内。离开横突后,分为 上、下两支,与邻近的分支相互联合组成网状的 颈神经丛。
9
10
适应症
颈丛麻醉适用于甲状腺、枕部头皮的手术和疼痛 治疗,也用于锁骨及肩部手术的辅助麻醉。
18
肌间沟阻滞法
体位:去枕仰卧,头偏向对侧
锁骨上约1cm处可触及细条横走向的肌肉,即肩 胛舌骨肌,与前、中斜角肌构成一个三角,该三 角靠近肩胛舌骨肌处为穿刺点。穿刺成功后注入 25~30ml局麻药,可阻滞尺神经。
19
锁骨上臂丛阻滞法
定位:仰卧位患肩下垫一薄枕,头偏向对侧,上 肢紧贴身体并尽量下垂,锁骨中点上方1~1.5cm处 为穿刺点。穿刺成功后注入20ml麻醉药,由于臂 丛在此处神经干最粗大,因此神经阻滞很完善但 起效慢。
16
麻醉药物准备
1%~1.5%利多卡因可提供3~4小时麻醉,若手术时 间长,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可提供4~8小时麻醉, 若加入副肾,麻醉时间可延长至8~12小时。臂丛 神经阻滞药物不必用太高浓度,50ml1%利多卡因 或0.5%布比卡因是成人可用最大量。
四肢组
1
定义
神经阻滞麻醉亦称传导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射到神经干旁,暂 时的阻断神经传导功能,达到手术无痛的方法。是在患者保持 意识的情况下施行麻醉,麻醉前患者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术 前给予充足的镇静剂。
2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取决于手术范围、手术时间以及病人 的精神状态及配合程度,只要阻滞的区域和时 间能满足手术的要求,神经阻滞可单独应用或 作为辅助手段。
7
上肢神经阻滞分类
颈神经丛阻滞 臂神经丛阻滞
8
一、颈神经丛阻滞
解剖部位
颈丛为颈1~4脊神经的前支组成,每一根神经出 椎间孔后,经过椎动脉之后的前支到横突尖,位 于横突尖前、后节间的沟内。离开横突后,分为 上、下两支,与邻近的分支相互联合组成网状的 颈神经丛。
9
10
适应症
颈丛麻醉适用于甲状腺、枕部头皮的手术和疼痛 治疗,也用于锁骨及肩部手术的辅助麻醉。
18
肌间沟阻滞法
体位:去枕仰卧,头偏向对侧
锁骨上约1cm处可触及细条横走向的肌肉,即肩 胛舌骨肌,与前、中斜角肌构成一个三角,该三 角靠近肩胛舌骨肌处为穿刺点。穿刺成功后注入 25~30ml局麻药,可阻滞尺神经。
19
锁骨上臂丛阻滞法
定位:仰卧位患肩下垫一薄枕,头偏向对侧,上 肢紧贴身体并尽量下垂,锁骨中点上方1~1.5cm处 为穿刺点。穿刺成功后注入20ml麻醉药,由于臂 丛在此处神经干最粗大,因此神经阻滞很完善但 起效慢。
16
麻醉药物准备
1%~1.5%利多卡因可提供3~4小时麻醉,若手术时 间长,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可提供4~8小时麻醉, 若加入副肾,麻醉时间可延长至8~12小时。臂丛 神经阻滞药物不必用太高浓度,50ml1%利多卡因 或0.5%布比卡因是成人可用最大量。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ppt课件
❖安全有效的超声引导的神经阻滞
适当的靶神经结构的成像和探测 熟练的实时示踪穿刺针前进 判断局麻药在靶神经周围扩散
臂丛相关解剖基础
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 支大部分构成,经椎动脉后方、斜 角肌间隙向外侧穿出,组成三条干: ①C5、C6前支组成上干 ②C7前支单独成为中干 ③C8前支和T1前支大部分合成下干
多普勒效应
❖由于声源和接受体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引起声 波频率发生改变的现象。 1. 两者作相向运动时,接收到的声波频率高 于声源所发出的频率。 2. 两者运动方向相反时,接收频率低于声源 发出的频率。
❖超声多普勒技术用于检测心血管内的血流方 向、流速等。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 CDFI
旁的臂丛神经下干前、后两股间注入局麻药。
❖超声引导下进针到浅表的神经束之间,注入局麻 药5-8ml,神经束(上干的前、后两股)可因药液 的注入而分散开
❖超声引导下进针到浅表的神经束之间,注入 局麻药5-8ml,神经束(上干的前、后两股)可 因药液的注入而分散开。
❖稍倾斜穿刺针,即可进针到下干的前、后两股 之间,注入局麻药5-8ml,使臂丛神经被局麻药 完全浸润。
超声技术的基础知识
• 两个重要的概念
– 穿透性
与波长相关
– 分辨力
与频率相关
– 分辨力(频率)提高时,穿透性(波长)便降 低。
医学诊断超声常用频率
❖(不同电振荡频率形成不同频率超声波)
❖7~10 MHz 用于浅表器官成像,如甲状腺、神经、颈部及四肢血 管,穿透 4~8 cm。
❖2.5~5 MHz 用于心脏、腹部成像。特点穿透力强,穿透深度 15~ 20 cm。
神经阻滞疗法课件
减少药物依赖:神பைடு நூலகம்阻滞疗法可以减 少对药物的依赖,降低药物副作用
缩短康复时间:神经阻滞疗法可以缩 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Thanks For Watching.
汇报人姓名
症发生
注意事项
严格遵循无菌操 作原则,防止感
染
密切观察患者反 应,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准确定位神经阻 滞部位,避免损
伤周围组织
术后注意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和
过度劳累
控制注射剂量, 避免药物过量或
过少
定期随访,监测 治疗效果和并发
症
3
神经阻滞疗法 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
感染:神经阻滞过程中可能发生感染,导致 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
演讲人
目录
01. 神经阻滞疗法概述 02. 神经阻滞疗法操作 03. 神经阻滞疗法并发症 04. 神经阻滞疗法案例分析
1
神经阻滞疗法 概述
基本概念
神经阻滞疗法:通
1
过注射药物阻断神
经传导,达到缓解
疼痛、改善功能等
目的的治疗方法。
神经阻滞部位:包
2
括周围神经、脊神
经、交感神经等。
药物种类:包括局
3
部麻醉药、非甾体
抗炎药、皮质类固
醇等。
注射方法:包括直
4
接注射、神经根注
射、硬膜外注射等。
适应症:包括慢性
5
疼痛、神经损伤、
肌肉痉挛等。
并发症:包括感染、 6 神经损伤、药物过 敏等。
治疗原理
神经阻滞疗法是一种通过阻断神经 传导来缓解疼痛的治疗方法。
治疗原理主要是通过注射药物到神经 周围,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减 轻或消除疼痛。
缩短康复时间:神经阻滞疗法可以缩 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Thanks For Watching.
汇报人姓名
症发生
注意事项
严格遵循无菌操 作原则,防止感
染
密切观察患者反 应,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准确定位神经阻 滞部位,避免损
伤周围组织
术后注意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和
过度劳累
控制注射剂量, 避免药物过量或
过少
定期随访,监测 治疗效果和并发
症
3
神经阻滞疗法 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
感染:神经阻滞过程中可能发生感染,导致 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
演讲人
目录
01. 神经阻滞疗法概述 02. 神经阻滞疗法操作 03. 神经阻滞疗法并发症 04. 神经阻滞疗法案例分析
1
神经阻滞疗法 概述
基本概念
神经阻滞疗法:通
1
过注射药物阻断神
经传导,达到缓解
疼痛、改善功能等
目的的治疗方法。
神经阻滞部位:包
2
括周围神经、脊神
经、交感神经等。
药物种类:包括局
3
部麻醉药、非甾体
抗炎药、皮质类固
醇等。
注射方法:包括直
4
接注射、神经根注
射、硬膜外注射等。
适应症:包括慢性
5
疼痛、神经损伤、
肌肉痉挛等。
并发症:包括感染、 6 神经损伤、药物过 敏等。
治疗原理
神经阻滞疗法是一种通过阻断神经 传导来缓解疼痛的治疗方法。
治疗原理主要是通过注射药物到神经 周围,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减 轻或消除疼痛。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PPT课件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 采用短轴平面内技术 ➢ 在超声探头的外侧部位皮肤
处穿刺,经中斜角肌推进
➢ 先深后浅,注射局部麻醉药
10-15 ml,可观察到局部麻 醉药的扩散
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上入路
• 臂丛中的腰麻? • 打外围,绕神经 • 显肋骨,避胸膜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 采用短轴平面内技术,从探头 外侧穿刺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开展神经阻滞的意义
➢ 对病人全身病理生理影响小 ➢ 完善的镇痛效果 ➢ 减少术后并发症 ➢ 减少阿片药物副作用 ➢ 改善术后恢复质量 ➢ 节约医疗费用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优点
准确
• 提高成功率和麻醉效果 • 提高安全性 • 减少局麻药用量 • 缩短起效时间 • 延长阻滞时间 • 提高病人满意度 • 适应范围更广
--效果更佳
前路坐骨神经阻滞
➢ 位置较深,需用低频凸阵探头 ➢ 将探头在股骨小转子水平横置于
股骨前内侧
➢ 短轴平面内技术,探头外侧进针 ➢ 在股动脉、股骨小转子之间,把
针尖推进至坐骨神经表面,注射 20ml局麻药
病例介绍
患者信息: 女性,37岁,因“车祸伤后昏迷3小时”入院 既往病史: 3年前因“二尖瓣狭窄”行“球囊扩张术” 诊断资料: 1.多发伤:脑损伤,双肺挫裂伤,左股骨远端粉碎性骨 折,骨盆粉碎性骨折 2.失血性休克 手术方式:左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胸骨角寻第二肋骨 • 胸小肌和前锯肌之间 • 不走行腋鞘,T2N皮支
上肢外周神经阻滞
➢ 精准阻滞,效果欠佳时补充
• 尺神经:位置表浅,避免尺神经沟(尺骨鹰嘴)注药 • 桡神经:肱骨内侧 • 正中神经:前壁正中,注意动脉,追踪技术
下肢部分—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疗法》课件
神经阻滞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适应症
神经阻滞疗法常用于骨科、妇产科、神经科等 手术和病症治疗,比如术后疼痛管理、分娩镇 痛等。
应用实例
临床中的应用实例包括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 腹股沟疝气手术中的局麻等,可有效提高手术 和治疗的效果。
结束语
神经阻滞疗法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神经阻滞疗法在减轻疼痛、提高手术效果方面具 有显著优势,未来将有更多新技术和应用进一步 推动其发展。
3
操作注意事项
确保麻醉药物注射准确,监测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神经阻滞疗法的禁忌症和并发症
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神经阻滞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某些病人可能有禁忌症,如出血凝血障碍,感染等,医 生需慎重评估适应症。
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尽管神经阻滞疗法是相对安全的,但可能出现并发症,如注射部位感染、神经损伤等,医生 应及时处理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神经阻滞疗法》PPT课 件
神经阻滞疗法是一种用于麻醉和疼痛管理的有效治疗方法。它通过阻断神经 信号传递,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和不适。
疗法介绍
1 什么是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是一种通过注射药物或使用电流等方法,暂时性阻断神经传递的治疗技术。
2 神经阻滞疗法的作用和优点
神经阻滞疗法可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症状,提供长时间的疼痛缓解,并且相对较安全,避 免了使用药物的系统性副作用。Fra bibliotek谢谢收听
感谢您对《神经阻滞疗法》的关注。如有任何问 题,请随时向我们咨询。
3 神经阻滞疗法的类型
常见的神经阻滞疗法包括硬膜外阻滞、腰麻、尺神经阻滞等,每种类型都有其适应症和 特定的使用方式。
神经阻滞疗法的步骤
1
麻醉前准备
疼痛的神经阻滞ppt课件
3.适应证 原发或继发性舌咽神经痛。
*
4.并发症 口内法并发症较少。侧颈法进路与颈动、静脉、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副神经、面神经等邻近,可发生出血和邻近神经麻痹。故不宜行神经毁损。 五、星状神经节阻滞 1.应用解剖 星状神经节由颈3~7和胸l神经节融合而成,有时包含胸2神经节和颈中神经节,其长1.2~ 2.5cm,宽0.5~1.2cm。其节前纤维始自Tl~10,节后纤维皮肤分布区为C3~T12,以C6~T5分布最多。
*
3.适应证 三叉神经第二支痛、该区域带状疱疹及带状 疱疹后神经痛及其它疼痛。 4.并发症 (1)面部水肿 严重者可早期施行星状神经节阻滞。 (2)皮下出血、血肿 ,重者3~5日方可恢复。 (3)乙醇神经炎:应尽早施行星状神经节阻滞。 (4)视力障碍:针尖刺入眶下管过深使药液渗入眶内, 或在眶下管内刺破血管后出血,使眶内压升高,出 现复视、眼球突出、视力障碍及眼球疼痛等。
*
(三)上颌神经阻滞
1、应用解剖 上颌神经由三叉神经前部经海绵窦外侧壁下部穿圆孔出颅,在翼腭窝内发出翼腭神经节支、颧神经支、眶下神经支和上牙槽后支。眶下沟的分支有上牙槽中支和前支。翼腭窝内发出神经节支与蝶腭神经节连接,加入神经节的眶支、鼻支和腭支。与上颌支相关的疼痛包括:下睑支,支配下睑皮肤黏膜。鼻外支,司鼻外侧后部皮肤。鼻内支,分布于鼻前厅皮肤。上唇支,分布于上唇及附近颊部黏膜。腭大神经,分布于上颌后部黏膜。
*
3.适应证 三叉神经第3支痛。 4.并发症 (1)出血;咬肌麻痹;味觉障碍:乙醇三叉神经炎; (2)三叉神经全支阻滞。
*
二、半月神经节阻滞 1、应用解剖 三叉神经发自桥脑,含运动和感觉两种纤维。主要司颜面部运动觉、位置觉、精细触觉和痛觉。小部分运动纤维来自桥脑三叉神经运动核,司咀嚼肌运动和咀嚼肌本体感觉。 2.操作方法 (1)侧入法:阻滞同下颌神经阻滞点下1cm。 (2)前入法:仰卧。穿刺点为口角外2.5~3cm处。用9~10cm长21G穿刺针,正面观针尖正对同侧瞳孔(的正后方),侧面观针尖正对同侧颧弓根部关节结节(针干沿穿刺点与关节结节形成的平面针尖指向瞳孔推进),
*
4.并发症 口内法并发症较少。侧颈法进路与颈动、静脉、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副神经、面神经等邻近,可发生出血和邻近神经麻痹。故不宜行神经毁损。 五、星状神经节阻滞 1.应用解剖 星状神经节由颈3~7和胸l神经节融合而成,有时包含胸2神经节和颈中神经节,其长1.2~ 2.5cm,宽0.5~1.2cm。其节前纤维始自Tl~10,节后纤维皮肤分布区为C3~T12,以C6~T5分布最多。
*
3.适应证 三叉神经第二支痛、该区域带状疱疹及带状 疱疹后神经痛及其它疼痛。 4.并发症 (1)面部水肿 严重者可早期施行星状神经节阻滞。 (2)皮下出血、血肿 ,重者3~5日方可恢复。 (3)乙醇神经炎:应尽早施行星状神经节阻滞。 (4)视力障碍:针尖刺入眶下管过深使药液渗入眶内, 或在眶下管内刺破血管后出血,使眶内压升高,出 现复视、眼球突出、视力障碍及眼球疼痛等。
*
(三)上颌神经阻滞
1、应用解剖 上颌神经由三叉神经前部经海绵窦外侧壁下部穿圆孔出颅,在翼腭窝内发出翼腭神经节支、颧神经支、眶下神经支和上牙槽后支。眶下沟的分支有上牙槽中支和前支。翼腭窝内发出神经节支与蝶腭神经节连接,加入神经节的眶支、鼻支和腭支。与上颌支相关的疼痛包括:下睑支,支配下睑皮肤黏膜。鼻外支,司鼻外侧后部皮肤。鼻内支,分布于鼻前厅皮肤。上唇支,分布于上唇及附近颊部黏膜。腭大神经,分布于上颌后部黏膜。
*
3.适应证 三叉神经第3支痛。 4.并发症 (1)出血;咬肌麻痹;味觉障碍:乙醇三叉神经炎; (2)三叉神经全支阻滞。
*
二、半月神经节阻滞 1、应用解剖 三叉神经发自桥脑,含运动和感觉两种纤维。主要司颜面部运动觉、位置觉、精细触觉和痛觉。小部分运动纤维来自桥脑三叉神经运动核,司咀嚼肌运动和咀嚼肌本体感觉。 2.操作方法 (1)侧入法:阻滞同下颌神经阻滞点下1cm。 (2)前入法:仰卧。穿刺点为口角外2.5~3cm处。用9~10cm长21G穿刺针,正面观针尖正对同侧瞳孔(的正后方),侧面观针尖正对同侧颧弓根部关节结节(针干沿穿刺点与关节结节形成的平面针尖指向瞳孔推进),
神经阻滞PPT课件
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发生率
慢性腰痛中,约40%是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
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症状
常发生于65岁以上老年人群当中,定位模糊,深 在的钝性疼痛。
疼痛在站立及腰椎过伸加重 疼痛在坐位及腰椎前屈减轻 咳嗽等动作不会加重腰痛 可以伴有同侧臀部及大腿的牵涉痛 有时牵涉痛也可能到达膝关节以下,甚至到足
诊断性阻滞
确定疼痛的解剖学部位及特殊的伤害感受传导通路 区分局部病变与所牵涉的体表疼痛 鉴别体表性疼痛与内脏性疼痛 确定与疼痛相关的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 区别局部病变与反射性神经失调所致的肌肉痉挛性
病变,如斜颈、梨状肌综合征 鉴别周围性与中枢性疼痛
治疗性阻滞
对于因恶性循环或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反射所致的慢 性疼痛提供特殊治疗
常用药物-糖皮质激素
目的:主要是消炎、消肿、松驰组织 粘连,从而起到镇痛作用。
糖皮质激素 短效
氢化可的松 可的松
中效 强的松 强的松龙 甲基强的松龙 曲安西龙
长效 对氟米松 地塞米松 倍他米松
抗炎特性
1 0.8
4 4 5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0 30 35
盐皮质激素特性
1 0.8
0.25 0.25 +/+/-
+/+/+/-
神经阻滞用药
局麻药物 糖皮质激素
局部麻醉药
酰胺类 布比卡因 利多卡因 罗哌卡因 丙胺卡因
酯类 丁卡因 可卡因 普鲁卡因
根据中间链的不同,将局麻药分为 两大类:
1、酯类 2、酰胺类
芳香族环
中间键
胺基团
常用局麻药
1.普鲁卡因
是一种弱效、短时效,但较安全的局麻药。 粘膜穿透力很差,不用于表面麻醉和硬膜外阻滞。 毒性较小,适用于局部浸润麻醉。 成人一次限量为lg。
神经阻滞疗法ppt课件
在手术过程中,神经阻滞疗法能够阻 断手术区域的神经传导,使手术部位 失去痛觉,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神经阻滞疗法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神经阻滞疗法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初,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 发展,神经阻滞疗法在理论和操作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
发展
目前,神经阻滞疗法已经从简单的疼痛治疗发展到了涉及多 个学科的综合性治疗方法,如介入神经放射学、超声引导技 术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神经阻滞疗法的常用技术
周围神经阻滞
将药物注射至神经干、 神经丛或神经节周围,
阻断神经传导功能。
中枢神经阻滞
硬膜外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
将药物注射至脊髓或脑 内,阻断疼痛信号的传
导通路。
将药物注射至硬膜外腔, 通过扩散作用达到阻断
神经传导的效果。
将药物注射至星状神经 节周围,阻断交感神经
传导功能。
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特点
神经阻滞疗法具有起效快、副作 用少、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 用于疼痛治疗、手术麻醉、神经 性疾病等领域。
神经阻滞疗法的重要性
疼痛治疗
对于各种疼痛性疾病,如颈椎病、腰 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神经阻滞疗 法能够快速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患 者生活质量。
手术麻醉
神经性疾病治疗
对于一些神经性疾病,如神经痛、神 经炎等,神经阻滞疗法能够调节神经 功能,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神经阻滞疗法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神经阻滞疗法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 展,包括新型药物的研发、治疗方法的改进以及 临床试验的开展等。这些研究为神经阻滞疗法的 应用提供了更科学和有效的依据。
神经阻滞疗法的疗效
研究表明,神经阻滞疗法对于缓解疼痛和改善神 经功能具有良好的疗效。通过阻断神经传导,可 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
神经阻滞在疼痛科应用课件
16
第17页/共58页
(三)上颌神经阻滞
• 操作方法:侧入路穿刺法。
病人仰卧位,头偏向健侧。
穿刺点在颧弓中点下方凹陷处,用7~8cm长, 22G带芯穿刺针,并带可移动标志。穿刺针垂直刺入约 4~4.5cm,达蝶骨翼突外板,此时将标志放置距皮肤 1cm处。将针退至皮下,改变穿刺针方向指向同侧瞳孔 方向进针,针尖达翼腭窝,即可得到向上牙龈部、上唇、 颊部的异感或放散痛,回抽无血后,注入1%利多卡因 或0.25%布比卡因镇痛液0.5~1ml。如作破坏性神经 阻滞者,经15~20分钟证实有效后,注入无水乙醇或 7~10%酚甘油0.5ml。
卵圆孔和下颌神经
25
第26页/共58页
3、并发症
(1)脑神经炎 主要有乙醇扩散引起的。
预防:乙醇量限于0.3ml,注射速度约1min。
(2)血压升高 针刺卵圆孔引起剧痛,使血压病人血
压更高,导致意外。预防:适当深度麻醉、术中唤醒。
(3)脑膜炎:感染引起,注意无菌操作。 (4)角膜炎及角膜溃疡:第1支被阻滞,角膜失去
23
第24页/共58页
(五)三叉神经半月节阻滞
半月节阻滞(gasserian ganglion block)指穿刺 针进卵圆孔,向颅内三叉神经节注入局部麻醉药、 神经破坏药,射频消融。
1、操作方法(X线引导穿刺 图) 2、适应证
(1)三叉神经痛;多支 (2)上颌部恶性肿瘤引起大范围的疼痛。
24
第25页/共58页
一、神经阻滞疗法的概念
通过神经阻滞达到解除疼痛,改善血液循环, 治疗疼痛性疾病为目的。
分类: 化学性: 低浓度局麻药,糖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 神经破坏药物(乙醇、酚甘油)。 物理性:射频热凝术、冷冻术。
第17页/共58页
(三)上颌神经阻滞
• 操作方法:侧入路穿刺法。
病人仰卧位,头偏向健侧。
穿刺点在颧弓中点下方凹陷处,用7~8cm长, 22G带芯穿刺针,并带可移动标志。穿刺针垂直刺入约 4~4.5cm,达蝶骨翼突外板,此时将标志放置距皮肤 1cm处。将针退至皮下,改变穿刺针方向指向同侧瞳孔 方向进针,针尖达翼腭窝,即可得到向上牙龈部、上唇、 颊部的异感或放散痛,回抽无血后,注入1%利多卡因 或0.25%布比卡因镇痛液0.5~1ml。如作破坏性神经 阻滞者,经15~20分钟证实有效后,注入无水乙醇或 7~10%酚甘油0.5ml。
卵圆孔和下颌神经
25
第26页/共58页
3、并发症
(1)脑神经炎 主要有乙醇扩散引起的。
预防:乙醇量限于0.3ml,注射速度约1min。
(2)血压升高 针刺卵圆孔引起剧痛,使血压病人血
压更高,导致意外。预防:适当深度麻醉、术中唤醒。
(3)脑膜炎:感染引起,注意无菌操作。 (4)角膜炎及角膜溃疡:第1支被阻滞,角膜失去
23
第24页/共58页
(五)三叉神经半月节阻滞
半月节阻滞(gasserian ganglion block)指穿刺 针进卵圆孔,向颅内三叉神经节注入局部麻醉药、 神经破坏药,射频消融。
1、操作方法(X线引导穿刺 图) 2、适应证
(1)三叉神经痛;多支 (2)上颌部恶性肿瘤引起大范围的疼痛。
24
第25页/共58页
一、神经阻滞疗法的概念
通过神经阻滞达到解除疼痛,改善血液循环, 治疗疼痛性疾病为目的。
分类: 化学性: 低浓度局麻药,糖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 神经破坏药物(乙醇、酚甘油)。 物理性:射频热凝术、冷冻术。
神经阻滞麻醉 ppt课件
PPT课件
6
臂丛神经阻滞
PPT课件
7
臂丛解剖
臂丛的解剖可概括为“五根、三干、六股、三束、五支”。 (1) 五根:即臂丛神经由颈5~8和胸1 神经根的前支组成,位于斜角肌间 隙内。
(2) 三干:由颈5~6 合成上干,颈7 单独为中干,颈8 、胸1 合成下干,位于
锁骨之上和第一肋骨表面。 (3) 六股:上、中、下干各自分为前、后两股,位于锁骨后。 (4) 三束:上、中干前股组成外侧束,下干前股组成内侧束,三干的后股组 成后束
◆定位可靠、简便 ◆不引起气胸 ◆不阻滞膈N.、迷走N.等 ◆不会出现高位硬膜外或全脊麻
缺 点
◆局麻药中毒发生率高
◆不能阻滞肌皮神经和肋间臂神经,
不适合肘部以上的手术
PPT课件 26
臂丛阻滞常见并发症
气胸 出血或血肿 局麻药中毒 膈神经麻痹 喉返神经麻痹 高位硬膜外或全脊麻
PPT课件 27
存在的问题
超声扫描可精确定位神经 可提高操作成功率和麻醉质量 可缩短药物起效时间和降低局麻药用量 操作时病人更舒适、适应范围更广
• 克服解剖变异带来的穿刺困难 • 适用于小儿,意识不清,已经部分神经阻滞或全身麻 醉病人
PPT课件
39
超声引导的神经阻滞并发症更少
• •
•
目前无严重并发症报道 可以成像神经和血管、胸膜和其他组织,避免神经损 伤、误穿血管和胸膜造成局麻药中毒和气胸等严重并 发症。 注意 操作时可出现异感,应注意避开神经。
PPT课件
临床已少用
22
腋路法
◆体位: 平卧、头偏对侧 上肢外展90O 屈肘90O 手背贴床
呈“举手礼”状
◆定位:
腋动脉搏动最高点
下肢周围神经阻滞ppt医学课件
常见的术后镇痛神经阻滞包括股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阻滞。 这些阻滞方法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 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慢性疼痛治疗
对于慢性疼痛患者,下肢周围神经阻滞也可以作为一种有 效的治疗方法。慢性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关节炎 、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
通过下肢周围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地缓解慢性疼痛,改善 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种治疗方法对于那些不宜或不愿意接 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06
下肢周围神经阻滞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与新方法
01
02
03
超声引导技术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 声引导的下肢周围神经阻 滞将更加精准和安全。
神经刺激器
神经刺激器能够准确定位 神经位置,提高阻滞成功 率。
机器人辅助技术
机器人辅助技术能够减少 操作过程中的误差,提高 阻滞操作的精度和稳定性 。
临床研究进展
发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下肢周围神经阻滞技术也在不断 改进和完善,如超声引导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阻滞的准确性和 安全性。未来,下肢周围神经阻滞技术将继续发展,为患者 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医疗服务。
02
下肢周围神经阻滞的解剖学基础
下肢神经分布
坐骨神经
起自骶丛,由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在 臀大肌深面下行,经坐骨结节与股骨 大转子之间至股后部,在腘窝上方分 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04
下肢周围神经阻滞的操作技术Fra bibliotek操作流程
定位
确定神经阻滞的部位,如坐骨 神经、股神经等。
消毒
对阻滞部位进行消毒,确保无 菌操作。
注射药物
将局麻药注射至神经周围,使 其麻醉。
观察效果
注射后观察麻醉效果,确保神 经阻滞成功。
慢性疼痛治疗
对于慢性疼痛患者,下肢周围神经阻滞也可以作为一种有 效的治疗方法。慢性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关节炎 、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
通过下肢周围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地缓解慢性疼痛,改善 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种治疗方法对于那些不宜或不愿意接 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06
下肢周围神经阻滞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与新方法
01
02
03
超声引导技术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 声引导的下肢周围神经阻 滞将更加精准和安全。
神经刺激器
神经刺激器能够准确定位 神经位置,提高阻滞成功 率。
机器人辅助技术
机器人辅助技术能够减少 操作过程中的误差,提高 阻滞操作的精度和稳定性 。
临床研究进展
发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下肢周围神经阻滞技术也在不断 改进和完善,如超声引导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阻滞的准确性和 安全性。未来,下肢周围神经阻滞技术将继续发展,为患者 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医疗服务。
02
下肢周围神经阻滞的解剖学基础
下肢神经分布
坐骨神经
起自骶丛,由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在 臀大肌深面下行,经坐骨结节与股骨 大转子之间至股后部,在腘窝上方分 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04
下肢周围神经阻滞的操作技术Fra bibliotek操作流程
定位
确定神经阻滞的部位,如坐骨 神经、股神经等。
消毒
对阻滞部位进行消毒,确保无 菌操作。
注射药物
将局麻药注射至神经周围,使 其麻醉。
观察效果
注射后观察麻醉效果,确保神 经阻滞成功。
神经阻滞疗法知识ppt课件
八、应具备的条件
(一)、医生必备的条件 1、全面掌握疼痛综合征的知识,包括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 2、了解阻滞疗法的优缺点、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以选择最理想的治疗手段
3、掌握熟练的技术和以下完备的知识: 1)穿刺部位的解剖学基础 2)局麻药或其他药物的药理学基础 3)穿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发症的预防和紧急处理能力
复方倍他米松(Compound betamethasone ) 得宝松:倍他米松磷酸钠2mg与氯倍他米松二丙酸酯5mg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以下优点: 临床效果好:抗炎作用强、起效迅速、疗效持久
常用糖皮质激素的特点
2、病人依从性高:每3-4周只需使用1次 3、副作用小:每日药量小、水盐代谢影响小、 对HPA轴影响小
糖皮质激素
抗炎特性
盐皮质激素特性
短效
氢化可的松
1
1
可的松
0.8
0.8
中效
强的松
4
0.25
强的松龙
4
0.25
甲基强的松龙
5
+/-
曲安西龙
5
+/-
长效
对氟米松
10
+/-
地塞米松
30
+/-
倍他米松
35
+/-
常用糖皮质激素的特点
泼尼松龙(强的松龙,prednisolone): 吸收代谢均减慢,作用时间延长,局部应用副作用少,局部刺激作用较强 甲泼尼龙(甲强龙,Methylprednisolone): 作用较强而持久。注射剂配制后应避光保存,其遇紫外线及荧光可分解
(二)、对患者的准备(评估) 1、了解病史、体格检查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检查,以全面评估病情 2、对以前的诊断、治疗和疗效做全面的了解 3、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以了解社会及心理因素对其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
神经阻滞疗法 ppt课件
5.对复杂的慢性疼痛综合征患者,阻滞疗法仅是
手段之一,应该采取综合性治疗
精选ppt
92
效果评定
1、注意患者对穿刺注射及其他操作的反应,以帮助确 定“痛阈”
2、通过神经功能的检查和交感神经功能的测定以确定 计划中的神经是否被阻滞
3、评价阻滞后疼痛减轻的程度和病理生理方面的效果 4、将疼痛减轻的持续期与阻滞作用所产生的持续期相
经痛现象
不能长时间保持某 一坐姿
症状复杂,诊断困 难
精选ppt
71
骶髂关节体格检查
Gaenslen's test is performed with the patient supine (on the back). The hip joint is maximally flexed on one side and the opposite hip joint is extended. This maneuver stresses both sacroiliac joints simultaneously.
精选ppt
49
股神经阻滞
精选ppt
50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精选ppt
51
隐神经阻滞
精选ppt
52
闭孔神经阻滞
精选ppt
53
坐骨神经阻滞(臀大肌处)
精选ppt
54
坐骨神经阻滞(腘窝处)
精选ppt
55
踝部和足部阻滞
精选ppt
56
躯干部神经阻滞
精选ppt
57
颈丛阻滞
精选ppt
58
肋间神经阻滞
19
吸收
注射部位 剂量 局麻药的理化性质位
全身吸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确定疼痛的解剖学部位及特殊的伤害感受传 导通路 (2)区分局部病变与所牵涉的体表疼痛 (3)鉴别体表性疼痛与内脏性疼痛 (4)确定与疼痛相关的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
(5)区别局部病变与发射性神经失调所致的肌 肉痉挛性病变如斜颈、梨状肌综合征 (6)鉴别末梢性与中枢性疼痛 (7)确认患者对消除疼痛的反应以及有心理因 素的慢性疼痛综合征的患者伤害性感受方面的 作用
九、注意事项
1、实施阻滞时应有助手在场,以协助治疗 和处理并发症
2、抢救用品应放置在方便的部位 3、治疗期间应测定血压、心率、呼吸,并
不断与患者交谈。以观察反应
4、应用较大剂量局麻药时准备静脉通 路,以备抢救
5、特殊穿刺时应取得合作,避免患者 突然移动身体而致折针、损伤或定位 不准
6、家属陪伴、无菌操作
作用强,几乎没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其 棕榈酸酯几乎无组织刺激性,可应用于各 种途径,缺点是局部作用时间短
常用糖皮质激素的特点
应用副作用少,局部刺激作用较强 •甲 泼 尼 龙 ( 甲 强 龙 ,
Methylprednisolone): 作用较强而持久。注射剂配制后应避光
保存,其遇紫外线及荧光可分解
• 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 作用强而持久,适于关节腔注射,长期应
用可能引起关节损害。局部刺激作用较大, 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 •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一、定义
• 神经阻滞( Nerve block )是指采 用化学(包括局麻药、神经破坏药) 或物理(加热、加压、冷却)的方 法 作用于神经节、根、丛、干和末 梢的周围,使其传导功能被暂时或 永久的阻断的一种技术
二、分类
(一)按神经阻滞目的分为: • 麻醉 • 治疗性 • 诊断性 • 预后判定性
(二)根据解剖部位分为: • 脊神经阻滞 • 交感神经阻滞(SGB、胸腰、腹腔神经丛等) • 脊神经和交感神经同时阻滞(椎管内阻滞) • 脑神经阻滞(舌咽、三叉、面神经等) • 局部神经阻滞
查,以全面评估病情 2、对以前的诊断、治疗和疗效做全面的了解 3、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以了解社会及心理
因素对其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
4、在取得以上信息的基础上再决定是否进行阻滞 治疗及治疗的目的
5、在治疗开始前应让患者初步了解治疗的方法、 疗效、可能出现的反应,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6、对复杂的慢性疼痛综合征患者,阻滞疗法仅是 手段之一,应该采取综合性治疗
(二) 预后阻滞:主要为了判断预后 (1)给患者以机会来体验感觉功能的变化及 神经切除步骤的疗效 (2)预测癌痛患者对神经破坏术的效果
(三) 预防性阻滞: (1)减轻手术后疼痛和外伤后疼痛, 以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2)缩短住院治疗及康复的时间 (3)预防某些慢性综合征的发生
(四) 治疗性阻滞 (1)对自限性疾病提供最佳的止痛效果,包
括手术后疼痛、外伤后疼痛、急性内脏性 疾病等 (2)对于因恶性循环或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反 射所致的慢性疼痛提供特殊治疗 (3)缓解疼痛以利于其他术前的不良状态 (5)改善末梢血液循环,利于血循环障碍性疾病的
治疗 (6)赢得患者合作,提高对心理治疗的接纳程度,
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 2、了解阻滞疗法的优缺点、适应证、禁忌
证和并发症,以选择最理想的治疗手段
3、掌握熟练的技术和以下完备的知识: 1)穿刺部位的解剖学基础 2)局麻药或其他药物的药理学基础 3)穿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并发症的预防和紧急处理能力
(二)、对患者的准备(评估) 1、了解病史、体格检查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检
十、阻滞治疗后处理
1、阻滞后应常规观察10-15分钟,切勿 马上离开,因为小剂量局麻药也可能 发生过敏反应、虚脱、毒性反应等
2、治疗恢复期间和回家期间给予适当 照顾,以免意外
十一、常用药物-局麻药
• 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3~5分钟起效,持续45~60分钟, 用于神经阻滞疗法,可治疗各种急慢性疼 痛
布比卡因
三、机理
• 阻断疼痛的传导通道 • 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 • 改善血流状态 • 抗炎作用 • 辅助心理治疗
四、神经阻滞的特点
• 止痛效果明显可靠 • 对诊断疾病非常有用 • 治疗范围及时效可选择性强 • 较少需要特殊的器材和装置 • 不良反应小 • 操作技巧和疗效密切相关
五、适应证
(一)诊断性阻滞
• 5~10分钟起效,作用时间可达 5~6小时,常用于慢性疼痛的 治疗,常用浓度为 0.125%~ 0.15%,一般不超过0.25%
罗派卡因
• 起效时间约为10分钟,作用维 持时间为4~5小时。感觉神经 纤维的阻滞优于运动神经纤维, 常用浓度为0.2%
十一、常用药物-糖皮质激素
1.目的:主要是消炎、消肿、松驰组 织粘连,从而起到镇痛作用。
(三)、对阻滞结果进行评定 1、注意患者对穿刺注射及其他操作的反应,
以帮助确定“痛阈” 2、通过神经功能的检查和交感神经功能的测
定以确定计划中的神经是否被阻滞
3、评价阻滞后疼痛减轻的程度和病理生理 方面的效果
4、将疼痛减轻的持续期与阻滞作用所产生 的持续期相比较,以判定疗效
5、详细记录阻滞后的各种反应及结果
2.常用皮质激素对比(图)
糖皮质激素 短效
氢化可的松 可的松
中效 强的松 强的松龙 甲基强的松龙 曲安西龙
长效 对氟米松 地塞米松 倍他米松
抗炎特性
1 0.8
4 4 5 5
10 30 35
盐皮质激素特性
1 0.8
0.25 0.25 +/+/-
+/+/+/-
常用糖皮质激素的特点
• 泼尼松龙(强的松龙,prednisolone): 吸收代谢均减慢,作用时间延长,局部
促成整个康复计划的实施
六、并发症
1. 毒性反应 2. 全脊髓麻醉 3. 气胸或血气胸 4. 神经损伤 5. 局部及全身感染 6. 出血或血肿
七、禁忌症
1、全身感染性疾病 2、局部皮肤感染、畸形 3、局麻药过敏 4、糖尿病、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等 5、有出血倾向者 6、低血容量者
八、应具备的条件
(一)、医生必备的条件 1、全面掌握疼痛综合征的知识,包括病理
(5)区别局部病变与发射性神经失调所致的肌 肉痉挛性病变如斜颈、梨状肌综合征 (6)鉴别末梢性与中枢性疼痛 (7)确认患者对消除疼痛的反应以及有心理因 素的慢性疼痛综合征的患者伤害性感受方面的 作用
九、注意事项
1、实施阻滞时应有助手在场,以协助治疗 和处理并发症
2、抢救用品应放置在方便的部位 3、治疗期间应测定血压、心率、呼吸,并
不断与患者交谈。以观察反应
4、应用较大剂量局麻药时准备静脉通 路,以备抢救
5、特殊穿刺时应取得合作,避免患者 突然移动身体而致折针、损伤或定位 不准
6、家属陪伴、无菌操作
作用强,几乎没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其 棕榈酸酯几乎无组织刺激性,可应用于各 种途径,缺点是局部作用时间短
常用糖皮质激素的特点
应用副作用少,局部刺激作用较强 •甲 泼 尼 龙 ( 甲 强 龙 ,
Methylprednisolone): 作用较强而持久。注射剂配制后应避光
保存,其遇紫外线及荧光可分解
• 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 作用强而持久,适于关节腔注射,长期应
用可能引起关节损害。局部刺激作用较大, 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 •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一、定义
• 神经阻滞( Nerve block )是指采 用化学(包括局麻药、神经破坏药) 或物理(加热、加压、冷却)的方 法 作用于神经节、根、丛、干和末 梢的周围,使其传导功能被暂时或 永久的阻断的一种技术
二、分类
(一)按神经阻滞目的分为: • 麻醉 • 治疗性 • 诊断性 • 预后判定性
(二)根据解剖部位分为: • 脊神经阻滞 • 交感神经阻滞(SGB、胸腰、腹腔神经丛等) • 脊神经和交感神经同时阻滞(椎管内阻滞) • 脑神经阻滞(舌咽、三叉、面神经等) • 局部神经阻滞
查,以全面评估病情 2、对以前的诊断、治疗和疗效做全面的了解 3、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以了解社会及心理
因素对其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
4、在取得以上信息的基础上再决定是否进行阻滞 治疗及治疗的目的
5、在治疗开始前应让患者初步了解治疗的方法、 疗效、可能出现的反应,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6、对复杂的慢性疼痛综合征患者,阻滞疗法仅是 手段之一,应该采取综合性治疗
(二) 预后阻滞:主要为了判断预后 (1)给患者以机会来体验感觉功能的变化及 神经切除步骤的疗效 (2)预测癌痛患者对神经破坏术的效果
(三) 预防性阻滞: (1)减轻手术后疼痛和外伤后疼痛, 以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2)缩短住院治疗及康复的时间 (3)预防某些慢性综合征的发生
(四) 治疗性阻滞 (1)对自限性疾病提供最佳的止痛效果,包
括手术后疼痛、外伤后疼痛、急性内脏性 疾病等 (2)对于因恶性循环或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反 射所致的慢性疼痛提供特殊治疗 (3)缓解疼痛以利于其他术前的不良状态 (5)改善末梢血液循环,利于血循环障碍性疾病的
治疗 (6)赢得患者合作,提高对心理治疗的接纳程度,
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 2、了解阻滞疗法的优缺点、适应证、禁忌
证和并发症,以选择最理想的治疗手段
3、掌握熟练的技术和以下完备的知识: 1)穿刺部位的解剖学基础 2)局麻药或其他药物的药理学基础 3)穿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并发症的预防和紧急处理能力
(二)、对患者的准备(评估) 1、了解病史、体格检查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检
十、阻滞治疗后处理
1、阻滞后应常规观察10-15分钟,切勿 马上离开,因为小剂量局麻药也可能 发生过敏反应、虚脱、毒性反应等
2、治疗恢复期间和回家期间给予适当 照顾,以免意外
十一、常用药物-局麻药
• 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3~5分钟起效,持续45~60分钟, 用于神经阻滞疗法,可治疗各种急慢性疼 痛
布比卡因
三、机理
• 阻断疼痛的传导通道 • 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 • 改善血流状态 • 抗炎作用 • 辅助心理治疗
四、神经阻滞的特点
• 止痛效果明显可靠 • 对诊断疾病非常有用 • 治疗范围及时效可选择性强 • 较少需要特殊的器材和装置 • 不良反应小 • 操作技巧和疗效密切相关
五、适应证
(一)诊断性阻滞
• 5~10分钟起效,作用时间可达 5~6小时,常用于慢性疼痛的 治疗,常用浓度为 0.125%~ 0.15%,一般不超过0.25%
罗派卡因
• 起效时间约为10分钟,作用维 持时间为4~5小时。感觉神经 纤维的阻滞优于运动神经纤维, 常用浓度为0.2%
十一、常用药物-糖皮质激素
1.目的:主要是消炎、消肿、松驰组 织粘连,从而起到镇痛作用。
(三)、对阻滞结果进行评定 1、注意患者对穿刺注射及其他操作的反应,
以帮助确定“痛阈” 2、通过神经功能的检查和交感神经功能的测
定以确定计划中的神经是否被阻滞
3、评价阻滞后疼痛减轻的程度和病理生理 方面的效果
4、将疼痛减轻的持续期与阻滞作用所产生 的持续期相比较,以判定疗效
5、详细记录阻滞后的各种反应及结果
2.常用皮质激素对比(图)
糖皮质激素 短效
氢化可的松 可的松
中效 强的松 强的松龙 甲基强的松龙 曲安西龙
长效 对氟米松 地塞米松 倍他米松
抗炎特性
1 0.8
4 4 5 5
10 30 35
盐皮质激素特性
1 0.8
0.25 0.25 +/+/-
+/+/+/-
常用糖皮质激素的特点
• 泼尼松龙(强的松龙,prednisolone): 吸收代谢均减慢,作用时间延长,局部
促成整个康复计划的实施
六、并发症
1. 毒性反应 2. 全脊髓麻醉 3. 气胸或血气胸 4. 神经损伤 5. 局部及全身感染 6. 出血或血肿
七、禁忌症
1、全身感染性疾病 2、局部皮肤感染、畸形 3、局麻药过敏 4、糖尿病、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等 5、有出血倾向者 6、低血容量者
八、应具备的条件
(一)、医生必备的条件 1、全面掌握疼痛综合征的知识,包括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