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的美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阶段,而美育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充分的渗透和体现。
本文将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开展文学欣赏活动,培养审美情感文学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学作为文学传播的主要途径,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阅读课、诗词歌赋鉴赏等形式,引导学生走近优秀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教育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情感的文学作品,通过深入解读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开阔他们的美感世界。
除了课堂教学,学校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例如朗诵比赛、诗歌演讲、故事会等,让学生们能够更加全方位地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喜爱和欣赏能力,从而达到渗透美育教育的效果。
二、关注语言的美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语言作为交流和表达的工具,在小学阶段应该注重对学生语言的美感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感,例如通过课文欣赏、诗歌鉴赏等方式,让学生领略语言之美,感受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语言表达的热爱和兴趣。
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有趣的语言表达活动,例如做词语的游戏、写诗句、编故事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去发现语言之美,在参与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够渗透美育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热爱和感悟力。
三、注重文化传承,培养国学情怀美育教育旨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化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学情怀,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可以通过教学歌曲、传统诗词、古文观止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情感认同,从而渗透美育教育的内容。
美育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分析
美育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分析1. 引言1.1 美育教育的重要性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操、丰富文化素养、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教育内容。
美育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独特感受和认知,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发展。
通过美育教育,学生不仅可以感悟美的内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还可以拓宽文化视野,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美育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文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主要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而美育教育则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审美教育和文学鉴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全球化,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作为中学语文课堂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美育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通过加强美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加强美育教育的实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字数:280】1.2 中学语文课堂中的美育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美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阅读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感受美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读,学生可以领略到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培养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中学语文课堂中的美育教育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美的创造和传播中去。
通过引入美育教育,可以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促进全面素质的提升和发展。
2. 正文2.1 美育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意义美育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美育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指的是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感和欣赏能力,
促进学生的情感、思维、创造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美育教学:
1. 文学鉴赏:通过导读文学经典、赏析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
学审美能力,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 绘画写作:在语文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写作活动,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
的情感、观察和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绘画审美和创造力。
3. 朗诵表演:通过朗读经典诗歌、散文、戏剧台词等,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表演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4. 影视音乐欣赏:在语文课堂中,可以播放精选的电影片段、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
赏和分析影视作品中的美学元素,培养学生对影视音乐的鉴赏能力。
5. 写作创作:通过写作创作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情感抒发等,培养学生的
想象力、思维逻辑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的美育教学方法,可以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美的享受和启发。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美育的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美育的渗透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文学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平台。
在语文课堂中,美育的渗透和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
本文将从美育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角度进行探讨。
一、通过课文传递美的情感语文课堂是美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精心选择的课文,向学生传递美的情感。
在教学《红楼梦》时,可以通过描述林黛玉的美丽、贾宝玉的风流等描写美的传递。
教师可以通过深入剖析课文,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从课文中感悟美的内涵,增强对美的鉴赏能力。
二、通过诗词歌赋塑造美的形象语文课堂中的古诗词、现代诗歌、歌曲等都是非常具有审美价值的文本,通过讲解诗词的意境、音韵、修辞等,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美的力量。
通过学习诗词歌赋,培养学生感受美的情感、欣赏美的形象,引导学生在课外自觉欣赏和创作美的艺术作品。
通过学习《锦瑟》这样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华丽的感情描写和优美的音韵美,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
三、通过文学作品启发美的思维语文课堂中的文学作品是美的典范,通过讲解经典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赏析、感悟文学作品中的美,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体验。
在教学《西游记》时,可以讲解其中的风景描写、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感受美的意蕴,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
还可以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启发学生的美的思维,引导学生用文字、画笔、音乐等形式去表达内心对美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表达能力。
四、通过阅读启迪美的心灵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鉴赏能力的重要场所,通过阅读优秀文学名著和美术作品,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美的感受,引发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在教学《水浒传》时,可以讲解其中的风俗风情、英雄豪杰形象,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使学生培养对美的敏感和独特的审美眼光。
五、通过课外活动加强美育渗透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举办朗诵比赛、诗歌朗诵会、文学沙龙等形式的课外活动,加强美育的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美育则是培养学生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认为美育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具有魅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探讨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一、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 提高审美能力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仅仅是指让学生学习美术、音乐等专业课程,更是通过文字、语言本身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学习欣赏文字的艺术之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情节展开等对语文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认识到语言可以如何表达情感、塑造形象以及传递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 培养情感体验美育教学在语文课堂中不仅仅是要阐释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作品的感染力,深刻体验到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语文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生活感悟,通过美育的引导和解读,可以激发学生对人生、社会的感悟,增强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通过美育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和真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3. 培养创新思维美育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自由地想象和创造,并且将新的观点和想法融入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从课文选择入手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学,首先要从对课文的选择入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精心策划课文内容,选择一些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的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魅力。
通过合理的课文选择,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热爱。
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具体实施
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具体实施引言美育是指以美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情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综合性教育。
语文课堂作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美育的实施也应该在其中得到体现。
本文将就语文课堂中美育的具体实施进行探讨,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一、注重语文美感教育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课程,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美感,让学生能够从语文中感受到美的力量。
具体实施上,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1.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情感的美和思想的美。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向学生传授欣赏的方法,引导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美。
也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欣赏过的文学作品,开展文学作品的朗读、解读和评论活动。
2.组织学生参观文学、艺术展览,提供外出拓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文学、艺术作品中亲身感受美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3.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文学创作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展示其创作成果,并进行相互欣赏和评价,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到美的乐趣。
4.在语文教学中融入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结合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设计一些跨学科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感受美的魅力,丰富其艺术修养。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除了注重语文美感教育,语文课堂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是学生进行审美活动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1.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文学作品的分析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题材、结构、风格、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评价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朗诵、表演活动,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具体实施
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具体实施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师生互动、多媒体插图、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经典的诗词歌赋、精美的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引导学生欣赏、感悟其中的美感。
在课外阅读中,鼓励学生品味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二、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通过课堂演讲、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表现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设计个性化的写作、朗读等任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教师要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启发者,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使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进步。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欣赏音乐、观赏绘画等活动,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情感体验。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的美德和道德情操。
五、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课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文学作品的分析、批评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还要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如赏月、拜年等,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感受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实施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欣赏、表达和思考与美有关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造力、审美情操和文化素养。
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语文教育的价值所在。
只有在美育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更好地领悟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从而更好地实现综合素质教育的目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美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让美育渗透到教学中?本文将从文学欣赏、语言表达和阅读习惯三个方面来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一、文学欣赏文学是美的载体,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背诵古诗词、讲述寓言故事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演讲、朗诵、剧本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文学之美。
通过文学欣赏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水平,还能够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二、语言表达语言是美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表达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写作指导、口语表达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富有想象力和情感的写作题目,让学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作文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语言之美的感悟和追求。
三、阅读习惯阅读是美的享受方式,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导读、朗读、讲故事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的力量。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读书报告等活动,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美的快乐。
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还可以让他们在阅读中享受美的乐趣。
美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美育渗透到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悟。
只有在教学中贯彻美的理念,不断丰富美的内容,才能真正实现美育渗透的目标。
美育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分析
美育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分析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步,美育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越来越受到重视。
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美育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设计、教材选择和教师角色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美育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情感体验和感知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选择精美的文学作品和课文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比如选取一些描写自然风景或者人物形象的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的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引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可以播放相应的音乐,以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感受。
教材选择也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选取有文化内涵、艺术欣赏价值和审美情趣的文学作品作为教材。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文化视野,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品味。
在教材的编写和选择中,应该注意融入艺术活动和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体验、欣赏和创作。
教师在美育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应该具备丰富的艺术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美育活动。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艺术导师和启发者,帮助学生培养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通过诗歌创作、绘画、摄影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美育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选取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教材和教师的积极引导,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的发展。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艺术修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营造审美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
此, 课堂教学艺术必须追求教学的个性生命价值 , 不能为艺术而
教 学 ,为表 演而 教学 。要用 教学 艺术 奏 响语 文课 堂 的生命 旋律 , 让 孩子 们在 知识 的海 洋 里 自由地 畅游 ,展开 生命 的探 险 。
教 学有 法 , 无 定法 。 于 教师 而言 , 堂教 学从 根本 上说 , 教 对 课 是 进行 不 断 地 创新 和 超 越 体验 生命 律 动 以 及实 现 自我生 命 价 值
和成 长 ; 只有 在这 样 的课 堂 , 学生 才能 获得 多 方面 的满 足和 发展 , 教 师 的劳 动才 会 闪现 出仓 造 的光辉 和 人性 的魅 力 ” 。 三 构 建 语文 课 堂教 学 的美 的因素
明确 语 文课 堂美 育 的内容
语文美育 的内容丰富, 它涉及到许多方 面, 大致有以下几类 :
学 园 I C D MY A E A
2 1 0 0年 第 1 1期
营造审美氛围
姜德 洋
激发学 习兴趣
浅谈语 文课 堂教 学 中的美育
辽 宁省盖 州市榜式堡 学校
然 教学 手段 的多 样 化可 使课 堂生 动 活泼 , 加学 生兴 趣 和审美 效 增 果 , 是过 于 重视 外在 形式 ,忽视 教 师 自身 的教学 艺术 特 色 。因 但
审美 体 验与 鉴 赏 。 3 .精 选 审美媒 介
课 堂教 学艺 术美 就 是一 种综 合 的美 , 教育 者 以情感 人 、以 是 情 动人 , 大 限度地 激 发教 和学 双方 的积极 性 , 最 在情 感相 互 交流 融 合之 中获 得理 想 的教 学效 果 , 让学 生在 轻 松愉 悦 的气氛 中受到 教 育 。 堂 教学 中 的情感 是 心与 心 的交 汇 , 灵魂 对 灵魂 的对 白, 课 是
美育教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
美育教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孩子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但是,对于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却愈发地欠缺。
如何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美育教育,以达到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的效果,是当今教师和家长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语文课程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设计合理的美育活动,来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文化素质,全面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本篇文章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来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
一、注重课堂语言的真实性语文课堂应该是具有人文关怀性的,而教师在授课中注重语言的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人文关怀性的语言是可以唤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去了解、去感受、去思考和去发问。
这样,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良好地开发。
事实上,孩子们在学习与观察美的时候,如果教师可以用生动、精彩、形象的语言描述,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类似于美的质感和美的形态,从而培养他们的美感知和鉴赏能力。
在语文课中,教师应该注重语言艺术的表现方式,让美妙和神秘的形态跃然在纸上,从各种类别的文学作品、美术作品、音乐作品、戏剧作品等等中去启发学生的美育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注重阅读素材的多样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阅读素材的多样性,不仅要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还要注重选取优秀的音乐、电影、绘画、设计等等领域的作品。
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不同的美学领域中得到全面的开发。
当学生们在多样化的美学领域中接触到美,才能够从语文课程中加强其对美文化的感知,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提高其自身的审美力,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和识别美在不同的领域之中,真正地了解美的价值和意义。
三、注重互动性教学的开展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创造性思考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开展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如配对讨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等,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
热点解读浅谈小学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刘文君摘要: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充分了解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特点,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挖掘感受美、创造美等好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美育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美育教学;探讨语文课堂是展现情感、展现美的重要阵地。
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认真思考这样的问题:怎样让学生产生自己的审美体验?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展现美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重点思考这些问题。
一、美育提升小学生人文素养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经历了学科专家、大学教授、作家、教研员、一线教师等专业人员五年的编写,所以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重难点、感悟文章的主旨,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美育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基础性地位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里就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良好公民要具有开阔的视野,具有独立的人格,具备创新合作的意识,更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因此,不同学段的语文课程也分别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不管是在识字与写字方面,还是在诵读古诗词方面,还是在阅读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产生灵性的火花,感悟语文的力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丰富的审美质素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体现对人类、对大自然的关注,教育学生尊重多样的文化。
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每篇选文都要具有典范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教师要根据当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从实际出发,提高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地位。
二、充分发挥教材中的美育资源小学语文老师懂得如何有效地去挖掘文本中美的因素,就会更好地将美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美有深切的体验。
(一)挖掘教材中的心灵美统编教材中除了自然形象美之外,还包含了很多有生命意识的美文,这些课文都充满人性、人情之美。
比如《小英雄雨来》中,顽皮可爱、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智慧美。
面对课文中这种精神的典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净化自己的心灵,深入地体会人物形象的光辉。
美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渗透
美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渗透美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对儿童进行美育,首先必须让学生感受美。
人的美感是建立在感觉基础上的,儿童更是以视觉和听觉为主去感受美的,要让他们感受到美必须充分显示出鲜明的审美对象。
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呢?一、“活语言”揭示艺术美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时最重要的工具。
著名的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对于教师来说,他的语言恰似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看出教师思维的逻辑性、感情的丰富性、知识的广阔性、认识的深刻性、表达的艺术性以及反映问题的敏捷性。
”儿童心中的琴弦,往往是美的教学语言启发而拨动的。
所以,一位好的语文老师,语言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有条理,声音抑扬顿挫。
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如润物无声的丝丝春雨自然地与学生交融。
如教师的声音。
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调整自己的声音,或舒缓,或轻灵,或激昂,让学生听自己的课,仿佛置身于一个音乐的舞台上。
控制自如的语速,抑扬顿挫的语调,亲和温婉的语句,这一个个语言的音符,宛如一件件乐器,尽情弹拨,自如运作,从而彰显出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这样就会使整节课具备了一种美的价值取向。
二、创情境领会语言美因为文学作品是用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而形象又是借助语言塑造出来的。
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具体的、感性的典型形象。
只有我们身临其境,与作品息息相通,才可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制造气氛,有情范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诵等多种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
教学《少年王勃》一课时,可创设情景,让学生随着轻柔的音乐来到“滕王阁”。
通过画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一只野鸭披着落日的余晖跃然纸上。
学生边听边想,仿佛自己已“飞”到美丽的滕王阁,来到湖边,眼前出现迷人的景色。
美育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分析
美育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分析美育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文化修养,使其能够欣赏艺术,理解美的内涵,塑造美好的品格。
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实施美育教育需要针对性的策略,以下是一些实施美育教育的策略分析:1. 融入经典文学作品:经典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美学能力的重要材料。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赏析。
通过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自然景物的美、欣赏人物形象的美、领悟作品情感的美,并进行相关的艺术创作。
2. 进行情感体验教育:情感体验是美育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朗读课文、诵读经典文段等方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感染,使学生能够从中体验到美的价值。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观看表演、音乐会等文艺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
3. 开展艺术欣赏活动:通过组织艺术欣赏活动,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等,让学生接触到各种艺术形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学生可以欣赏绘画作品、雕塑作品、音乐作品等,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品鉴和评论,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进行美学思维训练:美学思维是美育教育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美学思维的训练。
当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形式美、内容美、情感美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5. 组织艺术创作活动:艺术创作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创作空间,鼓励他们进行艺术创作。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绘画创作、音乐创作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评选优秀作品、举办创作展览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美育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包括融入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情感体验教育、开展艺术欣赏活动、进行美学思维训练和组织艺术创作活动等。
这些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文化修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语文课堂美育教学
浅谈语文课堂美育教学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汇编了古今中外许多名篇佳作,如仍按常规的教学模式,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甚至很难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进行美育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常言道:没有美育教学,是不完全的教育。
而语文课堂美育教学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它不仅能丰富知识,陶冶情操,砥砺品格,启迪心智,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反复朗读,激发美的情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中学语文教材选用了许多文学佳作,通过不同方式朗读,学生就可以初步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社会美、自然美、人物的心灵美及文章的主题美和结构美,激发出心灵深处美的情感,读《荷塘月色》一文,那素淡朦胧的荷塘,那轻盈荡漾的月光,学生就会萌生出心中那份淡淡的哀愁与喜悦之美;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就会因景物的辽阔激荡起心中那份向往与豪迈之情。
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会沉醉于海子的尘世幸福生活之中。
教师针对每篇文章的特点,应让同学们有充分的时间去读,可以采取集体读,分组读的方法,读出气势,读出情感,在“读”中产生共鸣,从而发现其中内含的美。
二、点拨剖析,感悟美的内涵“世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文学作品美的内涵极为丰富,它主要包括作品的主题美、人物的内心美、文章的语言美、作品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等等。
咀嚼作品,就会发现文学作品美不胜收。
高尔基说过:“美是人自己从他的灵魂深处创造出来的。
”文章都是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反映,其实也是作者“思想与人格的表现”。
教师应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适当地点拨,对文学作品的美进行剖析,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美的内涵。
如教《沁园春.雪》,就要让学生感悟毛泽东同志通过咏雪来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今朝”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一要将美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使语文课堂成为充满美的情感课堂。
要通过审美联想,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并进一步创造美,使学生从美的旁观者、欣赏者变为美的实际创造者,这是美育的终极目的。
1.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一种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教育。
自我意识是一种特殊形态,它是指人作为主体对作为客体的一种意识。
自我完善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自我意识不断提高的过程。
语文通过形象向学生展现现实生活,这些形象是现实的提炼和加工,是现实的真实写照。
审美活动要求学生领会形象的象征意义。
文学形象从生活中走出来,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这对形象的审美实际上就是对自我、对人自身的审美。
从这些作品形象身上,学生找到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人”的影子。
这好比照镜子,透过文学形象这面镜子,学生认识到“我”的形象和本质,从而就知道“我”穿什么样的衣服才美,而“穿衣服”的过程正是自我完善的过程。
2.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
创造力是一种影响活动实际效果和素质质量的力量。
人类产生的本质特点即是按照美的规律在创造。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
美源于创造,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审美类活动要以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形象或文学形式向学生展示创造的魅力,让他们懂得“为了更高的美,没有一个规律是不可打破的”(贝多芬语)。
在教学中应激励学生对作品形象进行再创造,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在头脑中创造出个人独特的审美感受,以此推进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任意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由于没有受到任何定量的因素的限制,可以自由和广泛地思索,更有助于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语文学科中的美育会在自然状态下更好地发展创造力。
3.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情感是由刺激引起的,良性刺激会激发积极的高效能的情感,对人的行为产生明显的推动。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通过学习包含丰富情感的文章和文学作品,学生会感受到美的力量,发现语文魅力。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美育是指以美的观念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以及主动欣赏美的情感和表现美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美育的渗透,可以不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使他们更加热爱语文,更加善于表达,更加具有创造力。
一、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1. 文学作品的欣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选择文学作品进行欣赏。
比如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诗歌或者散文,让学生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来感受美的情感和美的表现。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语文课堂的设计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比如可以通过配乐朗读诗歌,通过美术作品赏析文学作品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对语文的热爱。
3. 学生作文的指导4. 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美育是一项全面的教育,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将美育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比如可以与音乐、美术等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美的情感和美的表现。
三、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1. 提高语文素养通过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欣赏优秀文学作品的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语文。
2. 培养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3.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美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使学生更加具有创造力。
通过欣赏美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受到启发,从而在写作中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3篇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精选3篇(一)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是指在语文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文学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如诗、散文、小说等。
这些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培养其审美情趣。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其次,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也能够渗透美育的内容。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活动,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表达个人对美的追求和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重表达的美感和艺术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再次,语文课堂中可以引入各种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戏剧等,通过欣赏、演绎和创造,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戏剧片段等进行学习和欣赏,同时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戏剧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最后,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也是美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引导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领略到美的魅力,同时也为学生的整体发展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精选3篇(二)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和反思,积累了一些关于语文教学的成长体会。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能力、兴趣、风格都有所不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例如,对于文学阅读,有的学生喜欢小说,有的学生喜欢诗歌,有的学生喜欢散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引导他们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中的美育发表时间:2011-03-18T14:02:42.29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5期供稿作者:王维堂[导读] 语文学科所研究的对象,是既包括语文现象又包括文学现象的。
王维堂摘要:加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仅是新课程标准下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这两门学科的基本特点所决定的。
通过美育,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开掘语文学科内容中美的因素,从而更好地学好语文知识。
本文论述了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学生作者简介:王维堂,任教于甘肃省武威市第十中学。
语文学科所研究的对象,是既包括语文现象又包括文学现象的。
从语言的角度来说,它是用以学习其它学科的工具,是人们彼此交际的工具。
人们在使用这一工具时所形成的语言现象,显然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内容。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语文学科本身就有一部分直接隶属于艺术美的范畴,是传统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而以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为目的的美育,则正是我们用以研究这些美的因素的工具。
因此,我们通过美育,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开掘语文学科内容中这些美的因素,在自觉的审美过程中,由“好之”到“知之”,借助美感活动这个中介,把学习对象和学习者紧密结合,更好地学好语文知识。
正是有了上述观念的指导,笔者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尝试让美育弥漫课堂,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美育要达到三个基本要求:即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欣赏和创造能力。
审美能力是审美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它包括审美的感觉、知觉、联想、通感、想象、理解、情感、体验等一系列心理能力,简单的说,即审美感知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
所以,笔者也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了一些实践。
一、在读中感知美美本身具有抽象性,但审美对象都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感知的。
感知是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把握,是实现审美活动的初始环节。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是树立美的意识,激发美的情趣的有效手段,严羽以禅喻诗,主张“妙悟”,就是从吟读入手;叶圣陶先生说,“叙事叙情的文章,最好还要美读。
”其意思也不外乎于此,它能让学生在听、读之中自觉进行审美判断,真切感受作品中的情韵和气势,怡情怡性,陶醉在高尚的精神享受和美的愉悦中。
例如莫怀戚的《散步》一文,纵观整篇,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但仔细读来,却韵味已在其中。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那样。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儿子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三个句子看起来熟悉的字眼很多:无非就是“我的话”“她的话”“前面”“后面”“妈妈”“儿子”,学生读起来却能撩起许多思绪,几多羡慕:慈母与孝子爱的深沉,和睦家庭的宁静温馨……羡慕之余却又悟出:生命原本这样,代代相因,生生不息。
而且,汉语语音音节清晰,音调变化丰富,富于音乐感,通过读还可以让学生体会汉语语音本身的美。
朗读时,提醒学生注意语言中存在的诸多的音响形式美,如清脆美,声如裂帛;高亢美,响遏行云;纤弱美,莺语蝶舞;浑厚美,黄钟大吕;流利美,溪水潺潺;连腔美,珠圆玉润;婉转美,余音绕梁……学生于读之中切身体会到学语文是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中国诗歌,平仄、对仗、韵脚,学生更有音乐感的体会。
二、在品中鉴赏美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到文学作品的创作时说:“文艺先需要有表现的情感,这情感必融合于一种完整的具体意象,即借那个意象得以表现,然后用语言把它记载下来。
”这里提到的情感、意象、语言,就是文学作品构成的三要素。
文学作品的美及审美价值,就是体现于情感美、意象美、语言美的三者和谐之中的。
因此,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必须抓住意象美、情感美、语言美这三个重要环节,充分唤起学生的美感体验来进行审美教育。
对于意象美,笔者常用想象法。
意象美是通过完整的艺术形象体现的,它包括了文学形象中描绘的自然景物、社会图景、人物性格等。
在审美过程中,想象的过程就是再创造的过程。
通过想象,作者描绘的意象就会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同时,由于每个人的情感体验、生活经历、文化程度不同,他们头脑中的意象也就不一样,这正是表现了审美的魅力所在。
黑格尔说:“人类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想象让学生在美感世界插上了遨游的翅膀,产生“登山则情满于山,踏海则情溢于海”的审美感受。
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是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来抒写的。
但学生头脑中产生的意象决不应仅限于作者的直接描绘。
因此,在讲授时,笔者让学生在读的同时想像画面内容,如读“闭了眼,树上仿佛是桃儿、杏儿、梨儿”时,要在想像中让眼前呈现一幅累累硕果挂满枝头的画面,把各种想像中所看到的而书上尚未写出的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结果学生思维异常活跃,纷纷对美的意象进行了新的挖掘,为这篇美文增添了新意境。
对于语言美,笔者常用推敲法。
语言是文学作品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手段,是文学美的主要特征。
鲁讯先生说,语言有三美:意美以感人、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可见,语言美也是内容与形式、内在与外在的统一。
感目、感耳、感心是一个逐步升华、由浅入实的审美过程。
在教学中,笔者也遵循这一过程,通过看、听、赏三个步骤,达到感悟美的目的,即看结构方式,听抑扬顿挫,赏美词美句。
在此,笔者着重介绍用推敲法赏美词美句。
在我们的课文中有的用字精炼传神,有的句式优美多样,有的对话富有个性,这都值得引导学生去推敲、欣赏。
比如教《绿色蝈蝈》一文,文中写道蝈蝈“素囊装满后,它用嘴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的。
”笔者让学生从“装”“抓”“擦”“闭”“躺”一系列动词入手,学生立刻就由此品出蝈蝈吃饱喝足后的悠闲、可爱之情态,同时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也在这些传神的动词之中流露得淋漓尽致。
又如在教张之路的《羚羊木雕》时,笔者着重让学生品了1~15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从妈妈、“我”、爸爸三人的神态、语言、语气以及从对话中的气氛中,学生很容易就产生了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人物形象清晰地浮现于字里行间,美也就这样流入了学生心底。
对于情感美,笔者常用对比法。
情感是文学作品中作者的灵魂,一个具有合格审美鉴赏能力的教师,就应该能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对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做出准确评价,使学生分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
事实上,美育就是情感教育,我们应善于调动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
通过对比,与自己比,也让作品中的人物互相比,体会作家的人格情怀,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如学玛丽?居里《我的信念》,在了解了居里之后,笔者让学生将自己与居里夫人比,同等环境,同等遭遇我们能和她一样吗?比较之下,居里夫人那种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着的进取,超然脱俗的人格魅力之美已于无形中辐射了学生的整个灵魂。
三、在写中创造美作文常是教师一提,学生就头疼,主要原因不外乎两点,要么觉得没有值得一写的材料,要么觉得文无定法,写不好,所以,写出来的大都是无病呻吟,文理不通之作,而加强美学理论指导,我们就可以使学生用创造美的眼光去发掘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东西,充实作文的写作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美的创造规律,从文章美的构成要素中去悟出写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笔者主要作了三个方面的努力:一是积累素材。
张载曾说:“充内形外之谓美。
”这就强调指出,内容充实是构成美的重要因素。
因此,笔者常提醒学生留心日常生活。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笔者曾要求用一周的时间观察校园内的任意一个人物,他的外貌、服饰、口头禅、习惯动作、常见表情,从而推测他的性格特征,并用典型事例印证自己的判断。
在观察之后,学生的周记异常精彩,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
二是积累文章形式。
相对内容而言,文章的形式尽管千变万化,总有一些基本组合规律,如整齐、对称、均衡、反复、多样的统一等。
借鉴掌握优秀作品的各种表现形式,让他们作文时有所遵循,是一种极有意义的工作。
三是积累表现手法。
作文过程中,尤其要重视艺术表现手法的灵活运用,如点面结合、联想、环境烘托等。
只要学生有了一定素材,掌握一定的规范,又具备相当的写作技巧,他们也就能创造一篇篇美文了。
总之,笔者通过实践,深切地体会到,如果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能让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并去创造美,语文课堂也一定会美起来。
参考文献:[1]王东秀.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美育教学[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14).[2]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第十中学邮政编码:733000Aesthetic Education in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WANG WeitangAbstract: Strengthening aesthetic edu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in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light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but also is determined by their characteristics. By aesthetic education, teachers can lead students to deeply develop aesthetic factors in Chinese teaching so as to learn Chinese knowledge better. This paper expounds how to penetrate aesthetic edu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aesthetic education;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