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标准1概述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科学。

是培养基配制工、组培接种工、组培技术研发工和组培室(车间)主管必须的技能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四大核心职业能力之一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知识,能准确配制培养基,熟练无菌操作,培养出组培苗木,能科学设计培养方案,科学调控培养条件,正确分析解决组培异常问题,保证组培苗质量,获得从事植物组培技术应用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同时具备组织培养工的职业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今后从事苗木组培快繁与脱毒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以生物科学基础、应用化学、园艺植物识别等理论和实践课程为基础。

1.2课程基本理念1.2.1指导思想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组培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和相关行业标准为依据,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高职教育规律和农业生产特点,校企合作开发行动导向式项目课程,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2基本原则――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则。

在我校“4-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前4学期主要在校学习,第5学期顶岗实训,第6学期就业实习)改革的大框架下,在完成组培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与课程分析的基础上,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实施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

――从岗位面向及具体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与任职条件出发,并着眼于行业未来发展,以发展的眼光全面统筹、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的结构与体系,体现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科学性和教学设计的导向性、教学方法手段的适用性、有效性。

――坚持教学内容标准与国家职业资格与技术等级认证和行业、企业标准充分融合。

27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大纲

27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2013级生物科学专业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授课学时:36学分:2总纲课程的性质:《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为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之一本课主要向学生传授组织培养技术:实验室设计,培养基制备,灭菌以及各种植物器官、无毒苗、原生质体等的无菌接种及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和驯化栽培的基本技能。

课程基本任务: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操作原理和操作规范,并能较比较熟练地操作组织培养的相关技能,最后达到掌握系统的组织培养技术,为未来从事生物技术及相关工作奠定牢固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课程内容概要:课程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组织培养实验室设计、培养基制备、灭菌以及各种植物器官的无菌接种及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和驯化栽培等。

课程教学形式:课程教学形式分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其中理论课18学时,实验课18学时。

课程学时分配:课程考核方式:考查成绩评定:考查成绩由平时表现、作业、提问和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技能考核等组成,平时表现考核占10%、实验报告占60%、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占30%,考查时间可随堂进行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

考查成绩采用总分百分制或五级制计分方式。

1、平时表现:由学生到课情况决定,缺课一次扣2分,8次不到,取消该课程考核资格。

2、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完整,有原始数据记录、结果正确,在课后整理完成。

3、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在培养基制做、灭菌、接种、培养检查等基本方法中选择1-2个常规的操作技能,分数评定主要依据操作规范程度和污染率及成活结果等来决定。

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植物组织培养》李胜,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7。

参考书:1、《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谭文澄、戴策刚主编,1997年中国林业出版社。

2、《植物组织培养教程》李浚明中国林业出版社3、《植物组织培养手册》颜昌敬,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14、《林花果菜组织培养快速育苗技术》李云,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65、《花卉组织培养》韦三立,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86、《组织培养技术》沈海龙,中国林业出版社课程教学内容提要第一章绪论(一)基本要求: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类型,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了解植物组织培养发展史,初步掌握组织培养在农业实践上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1.课程定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技术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培养的含义、特点及其意义,实验室的设计要求及技术条件,组培的主要操作技术,以及器官及个体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等,为今后从事园林种苗生产的组培繁殖工作奠定基础。

2.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以植物组织培养的工作过程和工艺流程安排教学,分解能力培养体系为多个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中穿插关键技能和一般技能。

3.课程目标3.1知识目标●掌握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掌握培养基各成分的功能;●掌握接种的流程及注意事项;●掌握驯化移栽的的流程及注意事项;3.2能力目标●学会组培实验室设计与管理;●能进行组培最佳方案筛选与设计;●会进行培养基制备;●能够进行无菌操作与培养;●能够处理常见植物的组织培养方法与易发问题;●能够进行组培苗驯化移栽。

3.3素质目标●具有自主学习新技能、具有责任心、能自主完成工作岗位任务;●具有分析能力,善于创新和总结经验;●具有合作精神和管理协调能力,善于沟通,豁达、诚信、团结、乐于助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修养,能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4.课程内容和要求4.1课程内容设置4.2学习情境与要求4.3 考核建议4.4实现课程目标必需条件1)实训室①具备组培实训所需各种用品及仪器;②超净工作台的个数需在10台左右;③实训室水电应能够正常使用。

2)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强化案例教学方法,以任务引领型案例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案例操作中掌握组织培养的各种操作要求。

5.实施建议5.1教学建议1)应注重情景的创设,以多媒体、录像、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理解问题职业能力;2)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故需经常到企业(单位)进行锻炼进修,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园林植物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必修课学分:3分计划学时:45适用专业:园艺技术、园林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1.前言1.1课程定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门园艺技术、园林技术等专业的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将来能从事相关工作,如能够独立设计组培方案、具备培养基制备、进行无菌操作、快繁、控制污染、褐化、玻璃化等不良现象发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独立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经营管理的工作。

该课程以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学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为适应时代发展,结合当前高职教育改革实际,压缩理论课时,精选教学内容,增加单位时间内的知识传授量,增加实验实训课的课时。

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使课程教学朝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方向发展。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理论课时48学时。

根据植物组织培养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内容模块体系。

课程内容打破传统的“老三段”模式,打破学科特性,理论知识要求“必需、够用”,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并以此来构建组培课结构和内容体系。

在实践教学上,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导,强化实训项目的实用性。

本课程一般按照“实验室设计与培养条件要求―培养基制备―无菌操作技术―器官培养―个体植物组织培养与园艺植物栽培”的顺序进行。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能识别常见的污染、褐变、玻璃化等现象,掌握组培培养方案设计程序和器官培养要求,掌握组培各流程环节与技术要求。

通过参观组培实验室,掌握组培实验室的场地选择和厂房设计的原理和方法;通过配制母液、培养基的制作、使用无菌操作技术,能熟练掌握培养基母液和激素母液的配制,并且能够独立完成培养基的制作和高压灭菌锅的使用,还要掌握不通植物材料无菌接种技术。

作物植物组织培养的课程标准(韩春梅)

作物植物组织培养的课程标准(韩春梅)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三年制高中高职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植物组织培养是三年制高中高职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它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的三高农业技术,是一项可以带来巨额利润的高新产业。

主要介绍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及组织培养最佳培养方案的选择,并介绍一些有经济价值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四、参考学时:总46学时(理论教学26学时、实践教学20学时、教学实习0.1周)。

五、学分:3学分。

六、课程目标: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现场教学,使学生具备从事农林生产和经营所必需的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能力目标:1.掌握组织培养实验室的卫生与灭菌。

2.掌握培养基母液的配制与保存。

3.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4.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规模化生产。

知识目标:1.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及程序。

2.了解常用培养基的种类及其特点。

3.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室构建。

4.掌握外植体的选择与培养。

5.掌握植物脱毒的原理与方法。

6.掌握愈伤组织培养、器官培养等原理和方法。

7.了解组培快繁在农林业生产上的应用。

8.掌握植物组培快繁的生产与经营管理。

素质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产实际,倡导合作精神、公平和谐的理念,培养学生科学严谨、诚实信用的品性,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十、考核评价本门课程学生成绩的评定包括基本知识考核(50%)和基本技能考核(50%),基本知识考核在课程结束时进行笔试,基本技能考核分阶段进行,以每个项目的实际操作(60%)和实验实训报告(40%)结合进行。

十一、教学基本条件1、教师队伍要求教学团队要求“双师型”教育结构,要求教学团队成员有从事理论教学的专业教师,也要有行企业及校内兼职教师,同时也要有具备长年从事在专业技术研究第一线的教师。

植物组培课程标准

植物组培课程标准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 课程标准·- 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定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作物生产、园林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课程选用的教材为曹春英主编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通过无菌培养技术,把植物体的各类组织、器官或者细胞等材料接种于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并且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的一套技术和繁殖方法。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将来能从事与组织培养相关的工作,如能够独立设计组培方案、具备培养基的制备、进行无菌操作、植物快繁、控制污染、褐化、玻璃化等不良现象发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能够独立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经营管理的工作。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门课程以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学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为适应21世纪生物科学的发展,结合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实际,压缩理论课时,精选教学内容,增加单位时间内的知识传授量,增加实验实训课的课时。

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使课程教学朝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方向发展。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为:据植物组织培养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内容模块体系。

课程内容打破传统的“老三段”模式,打破学科特性,理论知识要求“必需、够用”,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并以此来构建组培课结构和内容体系。

在实践教学上,·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 课程标准·- 2 -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导,强化实训项目的实用性。

本课程一般按照“实验室设计与培养条件要求―培养基制备―无菌操作技术―器官培养―个体植物组织培养与园艺植物栽培”的顺序进行。

二、 课程设计与理念1.以“工种(岗位)技能标准”设计课程本课程设计的理念是改革以“学科”为标准的课程体系,建立以“工种技能要求”为标准的课程体系,把所有知识整合梳理,按项目要求,分解成各项工作任务,与生产过程组织起来,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规律,有利于培养理论与实操一体化技能型复合人才。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设计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设计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设计一、前言细胞培养技术属于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其在生产上也具有重要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细胞培养技术的一个分支,用于繁殖、遗传改良和生产植物组织。

本课程主要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及应用,旨在提高学生对细胞培养技术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熟练操作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步骤;•理解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上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课程大纲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简介讲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起源、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 植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要素介绍植物细胞培养所需的基本要素,包括培养基、植物组织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3. 植物细胞培养的实验步骤详细讲解植物细胞培养的实验操作步骤,包括组织取材、无菌操作、接种和培养条件等。

4. 植物组织培养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介绍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如细菌污染、真菌污染、组织变性等。

5. 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中的应用讲解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中的应用,如植物繁殖、遗传改良和药用植物等。

四、实验设计为了实现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实践,我们安排了以下4个实验:实验1:无菌技术的掌握掌握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为后续实验做好准备。

实验2:植物愈伤组织的分离和培养分离和培养植物愈伤组织,观察其生长发育,初步了解组织培养技术。

实验3:植物愈伤组织的再生和器官分化通过处理愈伤组织,探究植物器官再生和分化的机制。

实验4:植物组织培养对植物繁殖的影响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对植物繁殖进行控制,让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五、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无菌操作,杜绝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化学试剂的使用。

•实验结束后,需要彻底清洁实验室和器具,并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加强团队协作和实验操作能力。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园林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园林技术、烟草栽培技术第一部分前言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材料(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培养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其再生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进入21世纪,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在植物生产中的应用愈来愈多,植物组织培养也成为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

基于工作过程的《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开发与设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直接面向生产实践,构建学校与企业供需和谐的技术平台,通过分解组培工作过程能力,将组培企业生产环节模块化,工作过程项目化、任务化,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具有敬业精神和协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一、课程性质《植物组织培养》是园林技术、烟草栽培技术专业学习领域中的专业核心技术课程,是基于植物组织培养生产过程,突出培养学生组织培养操作技能应用的一门工学结合的课程。

本课程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项目实战、理论与实训一体等方法,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大胆实践,进而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和和熟练的职业能力。

该课程以《植物及植物生理》、《植物生长与环境》等为前导课程,学习完本课程,学生直接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在园林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中起到了明显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围绕“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理念,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根据组培具体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依照岗位对组培工作的职业能力要求,兼顾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运用项目引导教学、现场教学、企业实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组培职业工作能力为重点,选取教学内容。

1、面向职业岗位,注重素质结构本课程是面向组培企业培养基制作工、组织培养接种工和组培苗驯化管理员3个岗位的需要,培养掌握组培核心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提倡在全面素质结构基础上培养职业能力。

2、基于工作过程,建立职场环境根据组培工作的内容,依照一般组培的工作流程,组织课程内容。

依托“洋兰组培生产任务”、“铁皮石斛有机基质无土栽培技术研究”等课题,充分利用真实职业环境,组织参与真实职业活动,积累经验,锻炼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合作共事能力,并使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所需的主要知识、技能、态度和关键能力。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园林植物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性质:职业能⼒必修课学分:3分计划学时:45适⽤专业:园艺技术、园林技术、种⼦⽣产与经营专业1.前⾔1.1课程定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门园艺技术、园林技术等专业的基础课,也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主要培养学⽣将来能从事相关⼯作,如能够独⽴设计组培⽅案、具备培养基制备、进⾏⽆菌操作、快繁、控制污染、褐化、玻璃化等不良现象发⽣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还能够独⽴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经营管理的⼯作。

该课程以化学、植物学、植物⽣理学、遗传学等学科为基础建⽴起来的,为适应时代发展,结合当前⾼职教育改⾰实际,压缩理论课时,精选教学内容,增加单位时间内的知识传授量,增加实验实训课的课时。

培养技能型、应⽤型⼈才,使课程教学朝着⾼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学结合的⼈才培养模式,教学做合⼀的教学模式⽅向发展。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理论课时48学时。

根据植物组织培养岗位对从业⼈员知识、能⼒和素质要求,以“应⽤”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内容模块体系。

课程内容打破传统的“⽼三段”模式,打破学科特性,理论知识要求“必需、够⽤”,实践教学突出能⼒培养,注重知识的应⽤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并以此来构建组培课结构和内容体系。

在实践教学上,以“项⽬教学法”为主导,强化实训项⽬的实⽤性。

本课程⼀般按照“实验室设计与培养条件要求―培养基制备―⽆菌操作技术―器官培养―个体植物组织培养与园艺植物栽培”的顺序进⾏。

2.课程⽬标2.1总体⽬标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能识别常见的污染、褐变、玻璃化等现象,掌握组培培养⽅案设计程序和器官培养要求,掌握组培各流程环节与技术要求。

通过参观组培实验室,掌握组培实验室的场地选择和⼚房设计的原理和⽅法;通过配制母液、培养基的制作、使⽤⽆菌操作技术,能熟练掌握培养基母液和激素母液的配制,并且能够独⽴完成培养基的制作和⾼压灭菌锅的使⽤,还要掌握不通植物材料⽆菌接种技术。

高中植物组培课程设计

高中植物组培课程设计

高中植物组培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术语和概念;2.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点;3. 了解植物组织培养在农业生产和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完成植物组织的消毒、接种和培养操作;2. 能够正确观察、记录和分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现象;3. 能够运用所学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实践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3. 增强学生对生物技术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植物组织培养的学科性质,以实验和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有助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的实施。

二、教学内容1. 引言: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与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的定义与分类- 植物组织培养在农业、林业及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2.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细胞全能性与再生能力- 培养基成分及其作用- 培养过程的生理与分子机制3. 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技术- 培养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接种、培养及观察方法4. 植物组织培养实践- 植物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 植物再生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植物组织培养在快速繁殖、突变体筛选及遗传转化中的应用案例5. 教学实验与讨论- 实验设计、操作与结果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与汇报- 教师点评与总结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课程以课本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安排了以上五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专业选修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指导》学时学分:总学时 36 总学分 2 实验学时 18 实验学分 1应开实验学期四年级七学期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本课程以动手操作为主,根据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及学习的对象,课程内容全为综合性实验。

这样,学生不但能了解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构造,试验所必需具备的实验仪器设备;更重要的是,亲手操作后,更容易掌握各个试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实验中的注意的事项、植物组织培养一般具备的几个阶段、,领会并真正做到无菌操作。

通过该方式的学习训练后,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1.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构造,试验必需具备哪些实验仪器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掌握实验器具的洗涤、外植体的前处理和灭菌、各种培养基的正确配制、接种和转接等的正确方法。

3.能掌握各个试验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步骤,并通过查阅资料或相互讨论,分析试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4.能思考怎样在今后的科学研究或社会生产中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5.课前做好预习,课间正确熟练操作,课后独立完成作业。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是和《植物组织培养》理论课程同时开设的非独立实验课程,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可作为与植物相关专业及其生物科学专业的选修课。

植物组织培养是现今植物生物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是植物生物工程技术中的基本研究手段。

学生不但因该熟练掌握其理论知识,还应该动手操作,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以后从事植物组培工作及植物生物工程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适用专业蚕学、生物技术四、主要仪器设备: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酸度计、人工气候培养箱、微波炉。

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1.本课程为非独立设课,实验和理论并重,所以开课后,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高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高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五年制高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五年制高职园艺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具备从事植物组织培养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开设本课程应在《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的内容和体系,必须符合企业需求、适合高职学生的“基础学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单位用人的有效对接。

教师应以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为主要教学场所,充分利用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设备,引导并组织学生参与植物组织培养各道工序的操作,不仅使学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各种操作技能,而且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认真踏实、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精神。

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考试和考核,鼓励先进,带动后进,达到共同进步。

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有关操作规范,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勤动手,勤动脑,记好实习笔记和课堂笔记,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到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熟悉工作环境,与工作人员一起进行生产性的劳动,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三)课程设计思路1、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够用实用为原则,确定《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内容。

其中,操作技能是重点,基本理论仅为其作简单的、必要的解释或铺垫。

理论与实践比例在1﹕3左右。

2、以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工序为主线、技术环节为模块,确定《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体系,即按照“洗涤培养器皿——配制培养基——接种——培养——驯化移栽”的顺序构架,组织项目活动。

3、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诱导愈伤组织、芽或根的形成,需要添加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加什么,加多少,比例怎样?需要应用较深的植物生理及遗传学知识进行试验研究,高职层次学生的文化基础达不到要求,加上教学时间的限制,所以,本课程在这方面不作要求,只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借鉴成功经验,培育出组培苗即可。

4、总学时100左右,6个学分。

各项目的课时数及学分,依据项目内容总量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确定。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适用三年制食品加工专业)制订人:郭美丽一、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本标准依据食品加工专业教学标准中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以及《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而制订。

用于指导《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植物组织培养》课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本课程是在掌握《生物化学》和《植物学》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

目前,植物组织培养的快速繁殖、去除病毒、加速育种进程、次生代谢产物生产和种质资源保存等技术在农业、林业、工业、医药业等多种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我国植物种质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近年来随着效益农业、都市农业的发展,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现代化园区几乎都有组培项目,新兴的组培企业也不断涌现。

植物组织培养项目的进行,特别是实现组培苗的产业化迫切需要一批实践能力强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人才。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门技术含量高、应用价值好的现代生物技术课程,它对完善农业高职学生的专业技术,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推进种子种苗工程的建设,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与质量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具有重要作用。

三、本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关系四、课程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组织培养的意义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初步掌握组培实验室的技术条件和要求,掌握培养室要求的具体指标。

2、能力目标(1)熟练掌握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初步掌握各培养基的特点。

(2)掌握消毒灭菌、接种及培养的技术。

(3)掌握茎尖、根、茎段、叶及花器官培养的方法。

(4)掌握热处理和微茎尖脱毒的原理和方法,无病毒植物的鉴定和利用。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农业实用生物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实践性很强,以植物组织培养的工作过程安排教学,其中理论讲授20学时,实验52学时,共计72学时。

六、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七、教学条件1、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1)教学队伍结构课程组专兼职教师共9人,高级职称占60%以上,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0%,专职教师7人,兼职教师2人。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大纲-2024鲜版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大纲-2024鲜版
无菌操作规范
掌握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穿戴无菌衣、戴手套、使用 无菌器械等。
无菌检查与污染处理
学习无菌检查的方法和标准,掌握污染识别和处理的基本技能。
12
培养基配制与灭菌技术
培养基的成分与类型
了解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和类型, 掌握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注 意事项。
培养基的灭菌技术
学习培养基的灭菌方法,如高压 蒸汽灭菌、过滤灭菌等,掌握灭 菌过程中的温度、时间等关键参 数。
品种创制。
29
学生自我评价与提升建议
知识掌握程度
回顾课程内容,评估自己对植物组织培养基本原 理、培养基配制、接种与培养等知识点的掌握程 度。
问题解决能力
反思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 思路和方法是否合理、有效。
2024/3/28
实验技能水平
分析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如培养基配 制、外植体消毒、接种操作等是否规范、熟练。
28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前景展望
农业生产应用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快速 繁殖优良品种,提高农作物产
量和品质。
2024/3/28
林业生产应用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 林木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和大 规模培育。
花卉园艺应用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现 花卉的快速繁殖和新品种的选 育。
生物技术领域应用
结合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 物技术手段,利用植物组织培 养技术进行植物遗传改良和新
包括实验室检测、田间试验、长期监测等方法。
安全性管理法规
各国对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管理法规不尽相 同,但一般都包括安全性评价、标识管理、 审批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2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标准课程负责人:蔡冬元编制时间:2016 年 6月 1 日教研室主任:初审时间:2016年月日系(部)主任:审核时间:2016 年月日一、课程基本信息(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准)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授课学期 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总学时32 学分 4 考核方式考试适用专业农业生物技术适用年级2年级二、课程的性质及定位《植物组织技术》是农业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作物种苗繁育生产技术标准、规则等有关知识和实生苗、嫁接苗、扦插苗及组培苗生产等技能。

本课程是果树生产、蔬菜生产、花卉生产等课程的前修课程,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长环境等课程的后修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植物组织技术》课程是一门园林、园艺、农业生物技术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面向农林植物种苗生产第一线。

为使学生具备从事园林、园艺、农业生物技术等作物种苗繁育生产技术岗位群必需的专业知识、专项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

本课程标准在制定过程中,能紧紧围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依据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对作物种苗繁育生产技术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能力与知识的需求,大力推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突显高职教育特色,进一步突出学生职业素养与岗位能力培养,以达到学习与实际生产的一致性。

《植物组织生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

本课程通过采取“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掌握作物种苗繁育生产技术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具备种苗生产圃地营建、有性实生苗生产技术、无性营养苗生产技术、大苗生产技术、种苗现代化生产技术等能力。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获得与国家相应职业标准接轨的种子生产、种苗生产、种子和种苗生产等职业资格证,为学习者可持续发展、“零距离”上岗奠定良好基础。

四、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种苗生产基本理论知识,能熟练进行种苗生产圃地营建、有性实生苗的生产、无性营养苗的生产、大苗的生产,利用先进的设备与手段进行种苗的现代化生产等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迁移、创新与自我发展能力,为学生以后在植物种苗生产相关岗位上顶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5)花梗、花粉及花药、细胞的

通过对蝴蝶兰组培过程
培养方法;

的学习,使学生的理论
(6)组培苗的驯化与移栽方法
2组
和动手能力都能得到进
(7)污染产生的原因 8 及解决方

一步的提升。
法;

(8)褐化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

法;
植物组培工厂的经营与管理
(9)蝴蝶兰组培中遗传稳定性的 4
问题
(10)植物组培工厂的经营与管理
项目教学法、现场指导法 项目教学法、现场指导法 项目教学法、现场指导法 项目教学法、现场指导法
组培苗的驯化与移栽
项目教学法、现场指导法
(三)考核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改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 核方法,由此建立了平时测评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并举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评 价体系。本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组成:理论考试 50%+实践考试 50% (1) 理论考试包括平时表现考核 10%、作业和提问 40%、期末考试 50%等四 部分。 期末考试为闭卷形式。 (2)实践考试包括实验表现 10%,实验实训报告 50%,实践技能考试 40% 。 实验实训报告和随堂进行数据记录,课后整理完成。实践技能操作选择几个常规 的实验实训方法(如培养基制做、灭菌、接种、培养检查等),分数评定主要依据 操作规范程度和污染率及成活结果等来决定.
(一) 专业能力目标 1. 正确使用植物组织培养工厂仪器、设备; 2.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工厂的构成及功能;
3. 熟悉外植体的选择、灭菌、诱导、继代、生根;培养基配制等; 4. 具备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花卉、苗木的能力。 (二) 方法能力目标 1.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相关的文献和资料的能力; 2.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和培育花卉、苗木的能力; 3.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能力; 4. 适应岗位变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加强与社会沟通能力; 3.能够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4.能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园林技术、烟草栽培技术第一部分前言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材料(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培养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其再生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进入21世纪,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在植物生产中的应用愈来愈多,植物组织培养也成为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

基于工作过程的《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开发与设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直接面向生产实践,构建学校与企业供需和谐的技术平台,通过分解组培工作过程能力,将组培企业生产环节模块化,工作过程项目化、任务化,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具有敬业精神和协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一、课程性质《植物组织培养》是园林技术、烟草栽培技术专业学习领域中的专业核心技术课程,是基于植物组织培养生产过程,突出培养学生组织培养操作技能应用的一门工学结合的课程。

本课程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项目实战、理论与实训一体等方法,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大胆实践,进而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和和熟练的职业能力。

该课程以《植物及植物生理》、《植物生长与环境》等为前导课程,学习完本课程,学生直接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在园林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中起到了明显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围绕“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理念,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根据组培具体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依照岗位对组培工作的职业能力要求,兼顾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运用项目引导教学、现场教学、企业实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组培职业工作能力为重点,选取教学内容。

1、面向职业岗位,注重素质结构本课程是面向组培企业培养基制作工、组织培养接种工和组培苗驯化管理员3个岗位的需要,培养掌握组培核心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提倡在全面素质结构基础上培养职业能力。

2、基于工作过程,建立职场环境根据组培工作的内容,依照一般组培的工作流程,组织课程内容。

依托“洋兰组培生产任务”、“铁皮石斛有机基质无土栽培技术研究”等课题,充分利用真实职业环境,组织参与真实职业活动,积累经验,锻炼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合作共事能力,并使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所需的主要知识、技能、态度和关键能力。

3、采用项目途径,开展体验参与本课程构建“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项目目标,感受成功。

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职业能力的提高。

4、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注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本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以企业工作过程设置课程项目,以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引导、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为特点,突出课程的实用性、技术性、综合性,使学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基本操作技术,具备对常见花木进行组培的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动能力。

二、具体目标1. 专业知识目标(1)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知识。

(2)熟悉植物组培实验室、工厂化生产车间的设计和主要设备。

(3)了解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环境条件。

(4)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操作技术。

(5)理解组培各种生产途径。

(6)了解几种常见花木的组培快繁与脱毒技术。

2.专业能力目标(1)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工厂化生产车间设计与工作能力。

(2)植物组织培养无菌操作能力。

(3)培养基配制能力。

(4)试管苗培养和驯化移栽能力。

(5)器官培养等不同组织培养方法应用能力。

3.职业素质目标(1)具备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具备较强的管理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有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3)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善于总结经验,具有创新意识。

(4)具备较强的知识、技术更新能力及追踪新技术发展的能力。

(5)具备及时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教学内容课程主要根据组培生产企业植物组织培养职业所需要的组织培养接种工、培养基制作工、组培苗驯化管理员等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对该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将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渗透进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归类为4个模块、7个项目,教学组织采用项目教学5个过程。

(四)分项剖析教学内容◆导向组织培养必备知识一、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类型二、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三、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四、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项目1 实验室设计与管理项目1-1 组培实验室的设计项目1-2 组织培养常用仪器设备及使用项目1-3 培养条件◆项目2 培养基的配制项目2-1 玻璃器皿的清洗项目2-2 培养基母液的制备项目2-3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项目3 无菌操作技术项目3-1 基本灭菌技术项目3-2 外植体的选择、预处理和灭菌项目3-3 无菌操作技术◆项目4 试管苗的培养项目4-1 初代培养项目4-2 继代培养项目4-3 生根培养项目4-4 试管苗培养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项目5 试管苗驯化与移栽项目5-1 试管苗的驯化项目5-2 试管苗的移栽◆项目6 拓展技术项目6-1 器官培养项目6-2 植物脱毒培养项目6-3 其它培养◆项目7 植物组织培养实例项目7-1 月季(茎段)的组织培养项目7-2 非洲菊的组织培养项目7-3 康乃馨的脱毒培养项目7-4 大花蕙兰、蝴蝶兰的组织培养项目7-5 杨树、桉树的组织培养项目7-6 红叶石楠的组织培养项目7-7 技能考核二、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课程教学应围绕“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教育指导思想,培养职业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紧密结合组织培养岗位工作过程,以掌握岗位技能为核心,充分利用真实工作环境,师生角色互换,学生扮企业员工,教师演师傅,将“生物技术中心组培实验室设计”、“洋兰组培生产任务”、“铁皮石斛有机基质无土栽培技术研究”等课题与教学实战相融合,充分体现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3、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如个性、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和语言能力等等,把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建立相互信任、了解和欣赏。

4、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倡导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例如:项目引导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现场教学、生产实景教学、教学做一体、问题启发式等教学方法。

5、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应积极运用多媒体、投影、录像、网络资源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

6、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情感教育功能,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逐步养成求真务实、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二、评价建议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准确地考查学生在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是否达到目标,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真实成绩和综合能力。

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采取评价方式多样化措施,实行学习阶段的全程性考核,综合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访问、讨论、作业、测试、考试、评议、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其中,项目评价为基础,对项目展示品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学生互评;过程评价为核心,注重学生参与体验、尝试创新能力培养。

具体做法是:⑴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60%)分别为岗位技能40%,学习过程20%(包括考勤5%,学习态度10%,课后作业5%,课堂提问5%,实践成果40%;⑵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40%):即期末测试,其中基本知识测试60%,操作技能测试40%。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与企业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企业对组培人才的要求,以职业岗位能力进行教学内容选取。

校内56学时,校外20学时,合计76学时。

2、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建立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演示文稿等网络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堂随时随地获取课程学习资源,并可进行师生互动,自我测试,增加学习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第五部分教材与参考献教材:曹春英植物组织培养.: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参考书:[1] 谭文澄、戴策刚.观赏植物组织培养.: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2] 杨增海.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农业出版社,1987[3] 李浚明编译.植物组织培养教程.: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4] 李云.林果花菜组织培养快速育苗技术.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5] 曹孜义等.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教程.: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 中科院上海植生研究所编.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7] 许智宏等.植物生物技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 颜敬吕等.植物组织培养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 王清莲.植物组织培养.: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0]程文广.名优花卉组织培养技术.: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1]许智宏.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与遗传操作.: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2]崔德才,徐培文.组织培养与工厂化育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3]韦立三.花卉组织培养.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14]潘瑞炽等.植物组织培养.: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